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5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联赢激光 2021-10-12 29.92 -- -- 47.74 59.56%
55.78 86.43%
详细
具备纵向一体化能力的激光焊接专家。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门从事精密激光焊接设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 9.8亿元、 10.1亿元、 8.8亿元。公司在激光焊接领域具备“激光器-自动化系统-焊接工艺” 的纵向一体化能力, 主要产品包括激光自动化成套设备、激光器和工作台等, 2020年占主营收入比重分别为75%、 8%和 11%。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汽车制造、五金家电、消费电子、光通讯等制造业领域, 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收入约占主营业务的 73.5%。公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富士康、亿纬锂能、松下、三星、中航动力等行业知名企业, 2020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 51.6%。 2021H1业绩快速增长,新签订单 19.2亿元。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动力电池厂加速扩产, 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2亿元,同比增长 73.2%,新签订单 19.21亿元,较去年全年订单增加27.4%。而 2020年全年营收 8.8亿元, 21H1新增订单中动力电池行业占比约为 85%。 2021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2亿元,同比增长121.4%,毛利率为 36.6%,同比提升 1.3pcts,净利率为 4.7%,同比提升 1.0pct。分产品看, 2020年激光焊接自动化成套设备,激光器及激光焊接机和工作台的毛利率分别为 32.6%, 48.9%, 30.0%。 激光加工市场空间广大,激光焊接技术壁垒较高。激光加工技术渗透率不断提高, 2020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约为 866亿元,其中工业领域激光设备占比 64%,市场规模约为 554亿元。激光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激光切割、激光打标以及激光焊接。其中,激光焊接工艺难度较大,原因在于激光切割和激光打标是利用激光将物质的表面结构或整体结构破坏,而激光焊接是利用激光将物质的结构进行加工熔融并重新构筑,对成品的力学性能有一定要求。与其他焊接技术相比,激光焊接更为灵活、精确和高效。激光焊接主要用于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和汽车五金等行业, 2020年中国激光焊接机市场规模约为125亿元, 伴随着下游需求的释放, 预计未来将维持较快增长。 动力电池迎来扩产高峰,锂电激光焊接需求快速增长。 激光焊接是锂电池生产的重要工序,包括中段的极耳焊接(含预焊接)、极带点焊、电芯入壳预焊、外壳顶盖密封焊接、注液口密封焊接等,以及后段电池 PACK 模组中的连接片焊接、盖板防爆阀焊接等,激光焊接设备在锂电设备投入中占比约为 5%-15%。供给端的促进因素推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转向内生驱动, 根据我们预测,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 19%,带动锂电池装机需求 1064GWh,考虑到电池库存、产能利用率和产能更新等,预计 2025年产能需求超过 2800GWh。 据我们统计, 宁德时代、 LG 新能源等国内外主流动力电池厂商大幅扩产, 2025年规划产能超 2500GWh,较 2020年增加 2070GWh,按照单 GWh 设备投资额 2亿元、激光焊接设备占比 10%计算, 2021-2025年锂电激光焊接合计新增需求约 414亿。 专注成就优势,收入增速、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向上。公司自 2005年成立起就专注于激光焊接领域,确立了以 YAG 激光焊接机为核心的发展方向,截至 2019年公司拥有激光焊接相关专利 125项,2018年公司在国内的激光焊接市场市占率达 10%。公司拥有的激光能量控制技术、多波长激光同轴复合焊接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研发的 YAG 激光焊接机产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标准,获得了包括日本厂商在内的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使用的 80%以上的激光器均由自制取得,激光器自制比例与同业相比较高。客户方面,公司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厂深度合作,其中,公司在宁德时代成立之初便与之展开业务和技术合作,在其早期投产的近 70条动力电池产线中,其中 62条产线采用了公司设备, 2017-2019年,公司对宁德时代销售额分别占营业收入的 27.2%, 16.7%, 20.5%。下游客户快速扩产,为公司收入未来增长奠定基础,其中宁德时代近期拟再融资 582亿元用于扩产, 2025年规划产能约 580GWh。 此外,电池新壳体卷封技术目前还在研发阶段,未见到有厂家实际应用,同时该工艺只适合用于圆柱钢壳电池,不适合用于方壳或铝壳电池,圆柱及钢壳电池业务目前占公司业务比例不到 5%; 即使圆柱电池市场需求增加且采用该工艺生产,仍然还有极耳、密封钉、模组等环节需要激光焊接,同时圆柱电池体积小于方壳电池,同样电量的电动车需要搭载圆柱电池的数量数倍于方壳电池,需要更多的激光焊接设备进行加工。进一步的,公司深入布局消费电子(已成立专门的消费电子事业部)、五金汽配等领域,有望打开公司长期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1-23年实现营收 13.76亿元/29.94亿元/39.80亿元,净利润 1.07亿元/2.86亿元/4.10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为 81X/30X/21X。锂电池快速扩产拉动锂电激光焊接需求爆发,公司专注激光焊接,技术领先、客户优质,收入有望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或将拐点向上,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扩产不及预期、电池制造工艺发生巨大变化、产品迭代不及预期。
杭锅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9-27 24.45 31.65 204.33% 27.40 12.07%
33.70 37.83%
详细
专注锅炉66年,产品优质叠加管理变革促使公司快速成长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余热锅炉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前身是杭州锅炉厂,始建于1955年。作为国内余热锅炉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先后参与多项余热锅炉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设有全国余热锅炉行业归口研究所、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53.56亿元,同比增长36.37%;归母净利润达到5.15亿元,同比增长40.79%;综合毛利率为23.34%、净利率为11.47%,ROE 为15.24%;期末在手订单为54.70亿元,同比增长21.15%。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0亿元,同比增长17.55%;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29%;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4.77%、10.25%;公司上半年新增订单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4%,期末在手订单77.9亿元,同比增长51.27%。 余热利用是易被忽视的碳中和环节,下游需求有望不断提升余热锅炉能回收工业余热,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被认为是继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之后的第五大常规能源。这些余热资源可用于发电、驱动机械、加热或制冷等,因而能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并减轻对环境的热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余热资源体量也随之增长,现阶段来看,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但余热资源利用比例低,大型钢铁企业余热利用率约为30%-50%,其他行业则更低,能源利用具备较大提升潜力。
兆威机电 机械行业 2021-09-23 63.66 -- -- 69.60 9.33%
82.00 28.81%
详细
事件:报告期间,兆威机电实现营业收入53,542.25万元(YOY-2.72%),归母净利润8, 861.52万元( Y0Y-19.42%),业绩有较大幅度调整。 受经营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兆威机电业绩调整受多方面原因,主要为 (1)公司经营环境变化。受全球芯片紧缺、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疫情持续等因素影响,部分客户新增订单出现延期,对公司净利润产生影响。 (2) 期间费用同比大幅增长。报告期间,公司产生管理费用2, 376.57万元,同比增长35. 20%,主要系引入人才及财务咨询费增加;销售费用2, 320.77万元,同比增长64. 86%,主要系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研发费用6, 069.61万元,同比增长68. 96%,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创新。 (3) 公司经营结构处于调整期。毛利较高的通讯业务领域(含手机)2021年上半年营收16,185. 64万元,同比减少50. 15%,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1.79%。 不利因素有所缓解,看好下半年非通讯业务成长。央视财经表示,有部分经销商恶意涨价,引发市场价格混乱,从而加剧市场恐慌情绪。但“缺芯”不是“炒芯”的理由,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监管层决不会手软。我们认为,下半年芯片短缺局面将有一定程度缓解。同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和医疗设备等非通讯业务持续发力,报告期间,汽车电子业务营收12,517.81万元,同比增长51. 30%;智能家居与机器人业务营收18,254.61万元,同比增长94. 14%;医疗与个人护理业务营收2, 488.83万元,同比增长69. 76%。公司2021年上半年非通讯业务领域营收同比增长65. 49%,我们预计,下半年公司非通讯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技术实力强劲,下游涉及多条热门赛道。兆威机电拥有核心竞争力,贏得了下游行业知名企业的普遍认可,是华为、博世、vivo、小米等知名企业供应商。目前公司微型传动系统产品规格多达1000多种,精密注塑件产品规格已达2000多种,涉及新能源、AR、消费电子等多条热门赛道,下游出现类似2019年的升降式摄像头等“爆款”产品,可以有效带动公司业绩攀升。 投资建议兆威机电主营业务突出,市场敏锐度高,下游应用面多量广,与知名企业合作稳定,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 86亿元、17. 01亿元和23. 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6亿元、3.37亿元、4.45亿元,对应2021-2023年的PE为54倍、39倍、30倍。 风险提示: 新客户拓展不如预期;消费升级趋势放缓
百利科技 建筑和工程 2021-09-17 16.74 -- -- 19.86 18.64%
20.90 24.85%
详细
深耕锂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公司原从事传统能源化工行业,收购南大紫金锂电(现为百利锂电)积极转型并持续布局锂电材料行业。公司以锂电池产线智能装备制造为基础,积极拓展锂电池正极材料智能产线工程总承包业务,逐渐形成了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智能产线全流程服务。受益于下游需求爆发,公司锂电池材料收入快速增长, 2018-2020年分别为 5.61亿元、 6.88亿元和 11.95亿元。 高镍三元发展方向明确,驱动正极厂商加速扩产。动力锂电的正极材料体系多样,但总体发展方向是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 高镍三元理论上可以二者兼顾从而实现更高的性价比。 电动化趋势的深入和高镍渗透率的提升将拉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需求, 预计 20205年 NCM811/NCA 需求量超 100万吨。 竞争格局方面,三元正极整体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 2021年上半年 CR5达 49%,而高镍三元玩家有所增多,除容百外,天津巴莫、贝特瑞和当升科技市占率也显著提升。正极厂商规划大幅扩产高镍产能,预计 2021年、 2022年年均新增产能超过 20万吨。 稀缺的正极材料全流程服务商,受益下游需求爆发。 百利锂电深耕设备及设计环节,先后参与了国内第一条负极生产线建设、 1999年湖南瑞翔1500吨负极产线等,目前已在全国建成 100余条生产线。 并购后,实现设备生产服务到被收购后整合公司技术优势具备 EPC 能力。公司客户结构优质, 如当升科技、贝特瑞、四川新锂想、湖南杉杉、成都巴莫、宁德时代等。下游客户迅速扩产, 2021年上半年新签锂电订单超过 15亿元,在手订单超过 20亿元。公司近年来与当升科技、四川新锂想、湖南杉杉等新签订 EPC 订单项目,与纯设备模式相比单合同金额显著提升。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1-23年实现营收 21.4亿元/33.9亿元/45.1亿元,净利润1.6亿元/3.2亿元/4.6亿元,对应市盈率为 53.5X/26.3X/18.4X。公司是国内稀缺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全流程服务商,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高镍渗透率持续提升,有望迎来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和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 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
康辰药业 医药生物 2021-09-14 34.90 -- -- 35.55 1.86%
35.55 1.86%
详细
9月8日晚,公司发布《自愿披露关于KC1036临床试验数据的公告》,KC1036抗肿瘤活性表现优异,且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KC1036临床数据表现良好。2020年9月4日开始,公司在对23名临床受试者开启的临床Ⅰ期试验中,15名受试者至少完成了1次肿瘤评估。其中,2例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10例受试者的最佳疗效为疾病稳定,3例受试者因疾病进展出组;客观缓解率为13.3%,疾病控制率为80%;2例部分缓解受试者目前仍处于持续缓解状态,持续缓解时间已达到3个月。现阶段观察到的较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异常、恶心等,大部分为轻中度不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KC1036抗肿瘤活性表现优异,且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KC1036依据临床前的激酶抑制实验结果,选择了胆管癌、胆囊癌、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5个尚未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的适应症。结果表明,在食管癌和胆管癌模型中,KC1036的有效率(TGI≥60%)为100%,对照药5-FU 和吉西他滨的有效率为0%和60%;在胆囊癌模型中,KC1036的有效率为80%,阳性药吉西他滨的有效率为60%。 “全球新”项目进展顺利。KC1036是公司大力主导的肿瘤领域研发产品,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化学药品1类创新药,符合公司“全球新”的研发标准,其治疗范围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胆囊癌、胆管癌、胃癌及白血病等,该药品属于世界首例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AXL/VEGFR2/FLT3新型小分子靶点抗肿瘤药。此外,公司的CX1003和CX1026等一类抗肿瘤新药研发进展顺利推进,未来有望在恶性肿瘤治疗等领域丰富、扩充公司产品管线,提高公司行业地位。 非公开发行提供长期研发保障。3月2日,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预案,募集总额不超过30000万元,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创新药物KC1036的研发项目,为KC1036等项目的后续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EPS 分别为1.38元、1.63元和1.91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4.84倍、21.03倍和17.95倍。康辰药业作为我国血凝酶制剂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受益于医疗机构手术人次恢复增长,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和产品引入丰富产品管线,公司研发项目顺利推进,未来公司有望迎来创新成果的多样化兑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并购低于预期。
广发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1-09-07 21.44 28.31 86.50% 25.80 20.34%
27.22 26.96%
详细
公司于8月28日披露2021年中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07亿元(+26.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88亿元(+2.38%),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1002.43亿元(+2.12%),基本每股收益0.77元(+2.67%)。 财富管理转型发展迅速,代销金融产品实力行业居前。2021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强化营销与科技金融,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共实现财富管理业务收入67.31亿元(+38.53%)。其中,实现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1.19亿元(+29.73%)。实现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5.17亿元(+190.92%),代销金融产品销售总金额达3150.06亿元(-1.70%)。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达到1626亿元,代销的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在券商中位列第三。 主动管理转型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领先。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投资管理业务收入66.55亿元(+32.81%)。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资管开展资管业务,截至6月末,广发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达3310.44亿元(+5.84%),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规模1651.55亿元(+20.56%),单一资产管理规模1,547.76亿元(+4.33%),广发资管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广发基金和参股公司易方达基金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截至报告期末,二者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10,650.80亿元(+66.55%)和15,598.64亿元(+73.59%),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2.72亿元(39.78%)和18.41亿元(75.56%)。借助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的高度活跃和资管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的协同发展,公募基金业务业绩实现高增长。 两融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股票质押规模维持动态平衡。截至6月末,公司两融业务余额为916.63亿元(+60.91%),超过市场53.31%的增速水平,市占率达5.14%(+0.25pct),公司两融业务在上半年市场高成交额的助力下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增长。另一方面,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持续下降,截至6月末该项业务余额为122.26亿元,较2020年末下降 2.11%。 投行业务重启,影响将逐步消除。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62亿元(-38.78%)。受康美药业事件影响,公司投行业务受到监管处罚,报告期,无已完成的股权融资项目,主承销发行债券13期,主承销金额49.02亿元。公司股权和债权业务已于今年1月和7月恢复,预计未来在完善合规风控的基础上,投行业务将逐渐回归正轨,盈利能力逐渐恢复。 投资建议:公司当前财富管理转型加速推进,公募基金业务布局完善,管理规模行业领先。同时,公司8月28日发布公告,拟以现金方式向另类投资子公司广发乾和增资30亿元人民币。2021年5月,公司完成向广发期货和广发乾和分别增资5亿元。可以看出,公司向投资业务领域配置加深,投资收益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下半年公司利好消息不断,第一,7月23日,证监会公布了2021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广发证券评级为AA 级,这是自2019年被降为BBB 后,首次重回AA 级。第二,公司股权和债权业务已于今年1月和7月恢复,综合实力有望进一步加强,行业头部位置稳固。因此,我们上调了对广发证券的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60元、1.73元、2.04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4.12元、15.46元、17.15元,结合公司当前估值和股价,给予公司2.4倍PB,对应目标价30.51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监管加强、政策风险、市场波动、疫情反复
国睿科技 休闲品和奢侈品 2021-09-06 14.77 18.82 32.35% 14.68 -0.61%
17.55 18.82%
详细
事件:公司8月28日公告,2021H1营收16.45亿元(-3.69%),归母净利润1.79亿元(+3.36%),毛利率23.13%(+3.46pcts),净利率10.89%(+0.74pcts)。 投资要点:“AA股市场雷达技术最为先进、产品品类最为齐全的上市公司””:公司背靠十四所及国睿子集团,2020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增加了防务雷达和工业软件业务,公司雷达产品覆盖预警探测、火控制导、精密测量、空管监视和气象探测等领域。 防务雷达毛利率提高,中报业绩同比维持:2021H1公司收入同比小幅下降3.69%,归母净利润增长3.36%,公司收入略有下滑,但交付产品毛利较高,公司毛利率(23.13%)同比提升了3.46pcts。具体业务来看:1.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2021H1实现收入9.95亿元(-0.81%),虽然收入规模有所下滑,但凭借高毛利产品交付,净利润(1.68亿元,+27.90%),实现了稳步增长。 防务雷达领域,成功落实多项军贸市场任务,为公司发展带来稳定增量,业务主体子公司国睿防务2021H1实现收入8.20亿元(+12.93%),实现净利润1.76亿元(+85.52%)。 2.智慧轨交::2021H1实现收入5.14亿元(+4.69%),净利润(130.85万元,-95.52%)。 业务板块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公司参与投资的南昌中铁穗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因政府补贴收入尚未到位,2021年上半年出现阶段性亏损(净利润-0.9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中标多个项目,巩固了传统优势市场的同时,在智慧轨交新市场开拓也取得重要进展。业务主体子公司南京恩瑞特2021H1实现收入5.57亿元(+36.09%),实现净利润0.11亿元(+196.52%),轨交业务稳定增长,子公司收入利润贡献增加。 3.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板块业务全部由子公司国睿信维贡献,2021H1实现收入1.35亿元(+53.63%),实现净利润945.95万元(+17.46%),公司工业软件“REACH睿知”持续巩固传统优势行业市场,大力拓展地铁、军修厂等新领域,营业收入、新签合同实现良好增长;自主PLM产品首次进入船舶行业,MBSE、透明工厂等自主产品进入航空、核工业等行业;公司成功中标在某新一代飞机协同研制平台二期工程。 费用率小幅增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三费率(4.36%)同比小幅增长0.61pcts,其中管理费用(0.51亿元,+13.45%)同比增长,主要系人工费用、咨询费、修理费等较去年有所增长;销售费用(0.26亿元,+1.53%)基本持平;财务费用(-0.06亿元)同比变化不大。公司研发费用(0.61亿元,+19.72%)提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1-09-06 28.05 -- -- 29.93 6.70%
29.93 6.70%
详细
事件:三一重工发布 2021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1.28亿元,同比增长 36.47%;归母净利润 100.74亿元,同比增长 17.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7.88亿元,同比增长 35.75%。截止到 2021H1,公司总资产 1446.3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618.33亿元。 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创历史同期最高,同比实现大幅增长。从营收结构看,报告期内,挖掘机械销售收入 260.07亿元(同比+39.46%),连续 11年蝉联国内销量冠军,市场份额持续显著提升,销量居全球第一;混凝土机械实现销售收入 177亿元(同比+31.05%);起重机械销售收入达 140.34亿元,同比增长 48.86%,汽车起重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路面机械销售收入 18亿元,同比增长 19.94%,平地机、压路机等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摊铺机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 国际化业务进展顺利,挖掘机、起重机和桩工机械销售快速增长。 公司坚定地推进国际化战略,报告期内,实现国际销售收入 124.44亿元(同比+94.69%)。按地区看,亚澳区域销售收入最高,美洲地区收入增长最快,报告期内亚澳区域实现收入 56.67亿元(同比+120.05%)、美洲区域 19.61亿元(同比+173%)、欧洲区域 37.51亿元(同比+46.85%)、非洲区域 10.65亿元(同比+99.72%)。从业务产品看,报告期内,挖掘机、起重机和桩工机械销售收入同比快速增长,分比为 50.36亿元(同比+129.04%)、25.12亿元(同比 182.97%)和 12.67亿元(同比+121.98%)。综上,随着海外需求量持续处于高位,公司在北美、印度、欧洲等主要市场挖掘机市场份额均大幅提升,海外业务预计成为公司业绩重要增长点。 行业领先的研发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果。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30.6亿元,同比增长 80.8%,持续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电动化、智能化及国际化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取得积极成果,灯塔工厂建设加速,报告期内推动 7家灯塔工厂建成达产,产能提升 70%、制造周期缩短 50%、自动化率提升 36%,累计已实现 11家灯塔工厂建成达产,公司工艺整体自动化率大幅提升。 投资建议: 三一重工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业务和数字化转型进展顺利,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1202.15亿元、1329.82亿元和 1397.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9.01亿元、209.62亿元、220.17亿元,对应 2021-2023年的 PE 为 12倍、10倍、10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中船防务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9-06 21.01 23.78 -- 22.69 8.00%
22.69 8.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18亿元(+9.88%);归母净利润亏损9504.26万元(-103.06%);扣非后为-1.35亿元,同比减亏1.64亿元。 投资要点 生产提效,接单量稳步增长。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18亿元(+9.88%);归母净利润亏损9504.26万元(-103.06%),同比减少31.98亿元,主要是上年同期公司处置广船国际股权确认投资收益33.90亿元的影响。报告期内,非经常损益为4033.74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35亿元,同比减亏1.64亿元,主要是报告期生产产量整体提升使得产品综合毛利增加,以及广船国际上年1-2月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负数的综合影响。上半年,公司着重生产效率、生产产量整体提升,现金流改善,负债率下降,实现经营接单57.21亿元,同比增长157.82%。 主要子公司经营管理提效。报告期内,文冲船厂克服疫情影响,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严控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3亿元,净利润1662.14万元,经营情况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好转。广船国际持续推进成本工程、提高成本管控水平,生产有序上量、确保交付船舶产品,报告期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06亿元,净利润-9844.13万元,实现降本增效和经济效益向好趋势。在当前船舶行业加快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公司注重持续打造研发能力、建造技术等核心竟争力,开拓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目前在支线集装箱船、公务船、科考船、风电安装平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特种船等方面掌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海工业务实现高增长。分业务看,上半年公司造船业务实现营收31.83亿元(+3.41%);钢结构工程实现营收9.04亿元(+49.17%);海工业务实现营收3.47亿元(+227.36%);修船业务实现营收1.07亿元(-57.2%);机电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1.02亿元(-41.38%)。海工业务实现高增长主要受益于市场景气度提升,目前海工装备建造市场呈分化走势,钻井平台与油气用途海工船新造需求持续萎缩,移动生产平台与海上风电安装运维装备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2021上半年,移动生产平台订单共成交12艘/座、31亿美元,占上半年全球总成交金额的52%;海上风电安装及运维装备共成交12艘/座、17.5亿美元,同比增长229%。 投资建议:目前,中船集团整合进程进一步推进,公司经营水平与生产效能持续改善。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新船型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的开发和技术研究工作,军民品订单有望持续释放。结合公司2021年计划营收112亿元与计划承接合同131亿元,预计公司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1.81亿元、2.22亿元,EPS 分别为0.08元、0.13元、0.16元。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格24元,对应当前股价分别为257、158、129倍PE。 风险提示:汇率风险;成本风险。
杭可科技 2021-09-06 93.80 -- -- 100.00 6.61%
131.50 40.1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75亿元,同比增长 76.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7亿元,同比减少 35.77%。 投资要点 2021H1营收快速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75亿元,同比增长 76.90%,其中充放电设备实现收入 8.04亿元,同比增长 55.55%;实现归母净利润 1.27亿元,同比减少 35.77%;毛利率 28.40%,较去年同期 50.93%显著下降,期间费用率 16.50%,同比上升 1.78pcts,净利率 11.77%亦同比下滑。 盈利能力有近忧而无远虑。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同比下滑较为严重,我们认为是主要是受短期因素扰动。毛利率方面:1)国外客户占比下降:历史上看公司海外客户占比较高且毛利率较高,2018-2020年分别为 37.31%、24.59%、40.52%,毛利率分别为 50.43%、59.87%、61.40%,同期国内客户毛利率分别为 44.19%、45.63%、39.62%,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海外动力电池扩产受影响较国内更大,考虑收入确认节奏,2021年上半年国内/国外收入分别为 10.18亿元/0.49亿元,带动整体毛利率下降;2)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行业需求进而加剧行业竞争,导致国内客户订单毛利率亦有所下降;3)今年以来,原材料、芯片等波动对公司成本产生不利影响。从净利率看,短期扰动因素较多,例如 2021上半年的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长 0.28亿元,汇兑损失同比增长 0.38亿元,收益相关政府补助同比减少 0.20亿元等。未来,伴随着海外客户扩产的加速、2020年下半年以来锂电设备景气度加速上行,以及规模效应的放大,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恢复到较高水平。 受益电动化大趋势,业绩将迎来快速增长。未来,电池成本下降等因素将促进电动化趋势转由内生驱动,预计 2025年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25%/19%,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需求 417GWh/1064GW,据此测算 2025年锂电设备市场规模超过 1271亿元,后道设备约 381亿元(占比 30%)。从电池厂扩产角度看,预计 2021-2023年合计新增设备需求接近 1500亿元,后段设备接近 450亿元。公司是全球锂电后段设备龙头,未来将持续受益:1)客户覆盖国内外主流电池厂,特别是 LG 新能源、SKI等订单毛利率较高的韩系电池厂,扩产意愿强烈,其中 LG 新能源/SKI 规划 2025年产能 430GWh/200GWh;2)产品全面、技术领先,可覆盖方形/圆柱/软包及后处理工序全套解决方案,充放电机电压/电流控制精度分别达到万分之二/万分之五,加温加压充放电、串联充放电等技术领先;3)积极扩产,通过加速厂房建设、租用厂房、加大招聘力度(报告期末 2534人,较 2020年底增加 39%)等方式满足下游需求。 投资建议:结合公司中报情况以及国内外动力电池厂扩产的进展,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23.2/39.1/54.2亿元,净利润 4.2/8.6/13.2亿元,对应市盈率为 112.5/54.8/35.7X。考虑到公司的产品布局与行业地位,以及锂电设备行业需求的快速增加,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和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海通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1-09-03 13.06 14.21 62.03% 14.06 7.66%
14.06 7.66%
详细
公司8月27日披露12021年中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4.71亿元(+31.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1.70亿元(+49.00%),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91,581.79亿元(+3.08%),基本每股收益30.63元(+31.25%)。 。财富管理转型稳步推进。上半年,公司实现经纪业务收入51.89亿元(+4.92%)。公司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体系建设,客户数量不断增加,截至6月末,公司财富管理活跃客户数量1,386.5万户(+11.28%),期末客户总资产2.64万亿元(+28.78%)。 上半年公司实现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1.43亿元(+250.39%),增速亮眼;实现投资咨询业务收入1.13亿元(+34.81%),公司产品整体销售2,606亿元(+17.6%),产品日均保有量900亿元,较2020年日均增长32.4%。两融业务方面,截至6月末,公司实现融资类业务规模1,084.29亿元(+27.58%),实现两融余额765.55亿元(+59.67%),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融券份额稳步提升;股票质押业务规模316.13亿元(-14.51%)。 投行业务行业领先,项目储备丰富。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0.08亿元(+45.60%)。股权融资方面,公司完成35个股权融资项目,共募集402.7亿元(+256.69%),其中,完成IPO项目22单,发行金额165.3亿元(+239.43%),发行数量和金额均位列市场第二,包括11单科创板项目和7单创业板项目挂牌,市场排名第一。完成再融资发行13家,发行金额237.4亿元(+269.78%)。公司首发和再融资的在审及待发项目数量分别为53家与22家,项目储备丰富。债券融资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主承销各类债券488期,合计承销金额2,378亿元(+5.27%),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主动化管理占比提升,公募基金业绩表现亮眼。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24.16亿元(+36.98%)。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1.86万亿元(+32.86%)。公司主要通过海通资管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截至6月末,海通资管公司管理规模1,882亿元(-30.73%),实现收入8.6亿元(-0.50%)。 其中主动管理规模1,594亿元(-14.58%),占比提升16.02pct至84.7%。同时,公司分别持有海富通基金和富国基金51%和27.775%的股权。截至报告期末,二者管理资产规模分别达到3,480亿元和1.2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295亿元(+3.52%)和7,900亿元(+34.35%),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72亿元(24.64%)和12.42亿元(97.77%)。 交易与机构服务业务盈利能力较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交易与机构服务业务收入64.73亿元(+36.92%)。公司积极拓展权益类场外衍生产品业务,报告期内,场外期权存续交易名义本金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50%,市占率超过13%,权益类场外衍生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0%。公司继续保持在QFII/RQFII市场第一梯队,交易客户总数达131家,客户资产总额936亿元(+53%)。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稳步推进,投行业务和交易及机构业务收入均实现较高水平的增长,同时,公司控股海富通基金,并且作为富国基金的第一大股东之一,资产管理业务盈利能力较强,财富管理赛道逐步得到验证。基于此,我们上调了对海通证券的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08元、1.19元、1.36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2.64元、13.59元、14.68元,结合公司当前估值和股价,我们给予公司1.2倍PB,对应目标价15.1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监管加强、政策风险、市场波动、疫情反复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1-09-03 61.80 -- -- 63.07 2.06%
67.50 9.22%
详细
事件:公司8月28日公告,2021H1营业收入100.84亿元(+9.68%),归母净利润4.61亿元(+12.94%),扣非归母净利润3.86亿元(+25.63%),毛利率17.53%(+0.57pcts),净利率4.81%(+0.20pcts)。 投资要点: Q2业绩提速,黎明黎阳营收稳健增长,利润率提高2021H1营业收入100.84亿元(+9.68%),归母净利润4.61亿元(+12.94%),扣非归母净利润3.86亿元(+25.63%),营收规模小幅增加。毛利率17.53%(+0.57pcts),净利率4.81%(+0.20pcts),小幅提升。Q2营业收入63.42亿元,同比+10.45%,环比+69.47%;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32.48%,环比+ 1140.44%;扣非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同比+ 45.56%,环比+ 1094.37%;增长提速明显。 从业务层面来看,公司航空发动机制造及衍生产品营业收入91.27亿元(+14.93%),稳健增长,符合全年增速预期;外贸转包生产营业收入5.99亿元(-34.05%),持续萎缩,或与全球疫情及中美博弈有关;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营业收入2.11亿元(+1.40%),相对稳定。 子公司层面,黎明黎阳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利润率提升;黎明公司主要产品为WS-10系列发动机,广泛装备我国多款高性能军机,报告期营业收入为48.99亿元(+8.18%),利润总额2.23亿元(+29.62%),利润率4.55%(+0.75pcts)。黎阳公司主要产品为三代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等产品,报告期营业收入12.25亿元(+22.61%),利润总额0.55亿元(+161.85%),利润率4.48%(+2.38pcts)。黎明黎阳延续之前的增长态势,利润率有所提升,我们认为,随着产品日趋成熟、批产放量,利润率仍有上升空间。 南方公司主要产品为涡轴8、涡桨6和活塞式发动机等,广泛应用于各型号直升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28.81亿元(+17.76%),利润总额1.06亿元(-42.44%),利润率3.69%(-3.86pcts),表现为增收不增利,未来随着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放量,盈利能力有望恢复。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为12.73亿元,期间费用率为12.62%(+0.48pcts),基本持平。其中变化较大的为研发费用2.98亿元(+148.11%),增加1.78亿元,主要原因为公司自筹项目研制任务增加;财务费用0.29亿元(-60.08%),减少0.43亿元,随着预付款到账,公司财务费用有望进一步减少。 合同负债248亿元,同比大增784.81%;存货257.51亿元,较期初增加37.38%,需求景气度落地报告期末,合同负债248.23亿元,同比大增784.81%,新增220.18亿元。公司存货257.51亿元,同比增加37.38%,新增70.07亿元,其中在产品增加60.05亿元,原材料新增12.80亿元。大额合同负债落地,存货中在产品和原材料的显著增加,需求景气度得到确认。同时,作为航空发动机的龙头企业,合同负债的落地也有望推动以公司为龙头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协同能力加强,效率提升。 国内唯一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企业,航发旗下航空动力整体唯一上市平台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是中国航发旗下航空动力整体上市唯一平台。在国际上,公司是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少数企业之一。公司具备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总装、试车整套技术和发动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具备一、二、三代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总装试车能力以及四、五代机试制能力。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三代机工艺不断趋于成熟,四代机关键技术能力大幅提升;五代机预研技术持续突破瓶颈。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168项,其中发明专利163项;授权专利230项,其中发明专利225项。 投资建议:1. 公司营业收入100.84亿元,同比增长+9.68%,归母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增长+12.94%,稳健增长。Q2营业收入63.42亿元,同比+10.45%,环比+69.47%;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32.48%,环比+1140.44%,业绩提速明显。合同负债248亿元,同比大增784.81%;存货257.51亿元,较期初增加37.38%,需求景气度落地。 2. 黎明黎阳延续之前的增长态势,利润率有所提升,随着产品日趋成熟、批产放量,利润率仍有上升空间。南方公司增收不增利,未来随着其产品结构调整完成,新产品放量,盈利能力有望恢复。 3. 未来几年我国军用飞机从需求层次和数量上将会显著增加,航空发动机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公司是国内唯一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企业,航发旗下航空动力整体唯一上市平台公司,将优先深度受益。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7.66亿元、379.43亿元和441.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2亿元、18.65亿元及23.85亿元,EPS 分别为0.57元、0.70元、0.89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结构调整不及预期;疫情持续影响国际合作业务等。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1-09-03 9.04 -- -- 9.30 2.88%
9.30 2.88%
详细
事件: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4.49亿元,同比增长47.2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8.50亿元,同比增长20.70%。 拳头产品继续做优做强,潜力业务取得突破。公司坚持高质量经营,上半年工程机械产品销售收入404.26亿元,同比增长47.80%。 1)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和建筑起重机械等核心产品订单和销量持续增长,具体来看,报告期内混凝土机械业务营业收入为114.74亿元,同比增长32.85%,起重机械业务收入为226.77亿元,同比增长47.84%。2)潜力业务方面,土方机械结构件自制降本效果明显,产品型谱覆盖更加全面,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实现收入20.03亿元,同比增长75.65%;公司高空作业机械已实现4-68米全覆盖,作业高度行业最广,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7.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7.95%。 短期毛利率有所下滑,经营现金流净额创同期历史最佳。由于钢铁、石油等上游材料价格上行,公司工程机械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毛利率分别为24.73%(-4.22pct)、13.03%(+0.74pct)和99.02%(-0.50pct)。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工业互联网转型的顺利推进,公司毛利率预计有所改善。公司坚持积极的经营政策和稳健的财务计划,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期公司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41.30亿元,同比增长179.19%,创近些年历史最佳,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稳健持续发展的基础。 智能制造驶入快车道,海外高端市场实现突破。公司加速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升级换代,智能园区、智能工厂、智能产线建设相继落地,塔机智能工厂二期开园投产,形成一座“智能工厂”、二个“灯塔车间”、三座“智能立库”、四条“黑灯产线”的生产格局。公司持续推进涵盖全制造流程的50余项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在智能产线落地应用,涵盖备料、焊接等全制造流程,加速制造环节智能化升级换代,全面推动公司智能化引领行业发展。海外市场方面,公司聚焦重点国家和地区,深入推进“本地化”战略,报告期内,公司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2.28%,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高空作业机械等高端产品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高机海外销售已覆盖五大洲56个国家和地区,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中联重科拳头产品做优做强,潜力业务与海外市场取得突破,短期毛利率承压,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创同期最佳,公司基础进一步夯实,推荐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21.74亿元、954.78亿元和1058.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71亿元、115.30亿元、123.94亿元,对应2021-2023年的PE 为7倍、6倍、6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量下降;新业务拓展不如预期
首旅酒店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1-09-02 22.93 -- -- 26.69 16.40%
27.28 18.97%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21H1营业收入31.44亿元(+65.09%),归母净利润0.65亿元(+109.38%),扣非归母净利润0.49亿元( +106.98% ) , 毛利率28.03%(+46.04pcts),净利率1.97%(+39.82pcts),扭负为正,去年受疫情影响较大。21Q2实现营收18.73亿元(+69.69%),归母净利润2.47亿元(+246.19%)。 投资要点: 酒店运营业务贡献公司主要营收,未来重点发展高毛利率的酒店管理业务。21H1酒店运营业务实现营收22.03亿元,同比增长61.26%,收入占比为70.06%,截止6月30日门店数量占比为14.8%;酒店管理模式的销售收入占比为23%,较2020年全年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门店数量占比为85.2%,较2020年底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由于酒店管理业务毛利率较高,故公司业绩呈现收入变化小,利润变动大的特征。 开店持续提速,新店、储备店均创历史新高,以中高端酒店和特许加盟店为主。报告期内,公司新开店508家(同比增长+103%),储备店达到1599家。中高端核心品牌均保持较快的扩张速度,Q2中高端产品占酒店收入之比达到46%,创历史新高;特许加盟方式新开店比例达98.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通过特许加盟方式运营门店比例提升至85.2%;云品牌酒店新开174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17.5%,继续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作为公司轻管理模式扩张的代表作,与其他品牌差异化互补。 品牌矩阵满足多元,科技赋能运营效率提升:报告期内,品牌布局:公司旗下拥有20个核心品牌,40多个产品,覆盖“高端”、“中高端”、“经济型”、“休闲度假”、“社交娱乐”全系列的酒店产品,满足“个人商务”和“旅游休闲”的差异化住宿需求;信息化会员管理:公司拥有1.29亿会员,依托智能面客生态系统,拓展会员卡生活类权益,提升会员粘性;在线化管理: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2249.26万元(+11.26%),打造了智慧酒店物联网总控平台(PIOS)—文殊智慧平台,提升客户入住体验和酒店运营效率。 酒店升级改造,打造“年轻化、时尚化”的品牌形象。:公司酒店升级改造项目的资本性支出2.10亿元(+85.22%),经济型酒店方面,积极推动现有产品升级改造为如家NEO3.0;中高端酒店方面,持续打造新概念酒店持续打造以璞隐、逸扉、Yunik、如家精选等为代表的高颜值、个性化、交互性的新概念酒店。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国内酒店行业的复苏,公司扩张能力持续改善,加速开店迎合了行业向龙头集中的历史机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技术赋能促经营效率提高,轻资产模式有望推动量效齐升,业绩释放可期。 随着北京环球影城开业在即,稀缺主题公园资源有望带动北方旅游市场景气度的修复,增厚公司北京及周边地区酒店的业绩。考虑局部疫情的影响,我们下调21-23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49/10.14/13.72亿元,EPS 分别为0.56/1.03/1.39元,对应三年PE 分别为41/22/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影响经营、展店速度低于预期、加盟管理风险。
中国中免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1-09-02 228.79 -- -- 272.88 19.27%
279.37 22.1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2021H1营业收入355.26亿元(+83.98%),归母净利润53.59亿元(+475.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2.65亿元(+576.44%),毛利率38.33%(-4.44pcts),净利率18.31%(+14.27pcts)。 投资要点:免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叠加全球疫情影响,海南离岛免税业务业绩大幅增长。21H1,公司深耕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三亚市内免税店实现营收185.30亿元(同比+210.01%),归母净利润25.58亿元(同比+330.22%);海免公司实现营收77.05亿元(同比+154.17%),实现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253.43%)。 疫情反复扰动经营,促销折扣影响毛利率小幅下滑。 21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8.33%(-4.44pcts),其中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7.75%(-4.85pcts),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商品销售业务开展系列折扣促销活动所致。 费用方面,21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28%(-21.89pcts)/2.47%(-0.88pcts)/0.04%(+0.04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降低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应付机场租金大幅降低所致;管理费用8.78亿元,同比增加35.60%,主要系职工薪酬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上升主要系执行新租赁准则,租赁负债摊销利息所致。 巩固核心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优势。11)采购招商:加强与供应商战略合作;成功引进Cartier香水等5个香化品牌、ThomBrowne3个时尚品品牌和4个童装品牌,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22)供应链管理:积极推进海口物流基地建设;推进仓库管理系统升级和配送可视化管理系统上线;33)数字化建设:积极搭建数字化平台,通过创新服务内容推进智慧门店建设;44)营销推广:积极拓展海南离岛免税高端市场;成功举办首届中免腕表节;完善会员营销体系,对高端会员开展“1对1”精准营销。机场的免税经营权、新建宁波栎社机场免税店如期开业;22)市内免税:公司积极与重点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未来布局做准备;33)海外渠道:公司积极探索东南亚国家项目拓展及免税经营权投标,港澳地区免税店大力发展线上及跨境业务,香港机场店、香港市内店、澳门机场店及柬中免继续保持盈利。44)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海口市国际免税城项目(地块五)正在稳步推进;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2号地项目商业部分按期开工;海南国际物流中心项目一期正式开工。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09.62/145.51/188.55亿元,EPS分别为5.62/7.45/9.66元,对应三年PE分别为41/31/2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反复影响、免税政策变化、新开项目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5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