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8/3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华利集团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07-30 97.30 -- -- 101.59 3.16%
100.37 3.16%
详细
2021H1业绩增长67%,超出市场预期。公司发布2021中期业绩快报,收入同增18.27%至81.97亿元,业绩同增66.59%至12.91亿元(高于市场原预期)。剔除汇率影响后(公司经营主要以美元报价结算、并表以人民币计价),收入同增28.75%/业绩同增81.35%。我们对此点评有二: 1、新增产能放量、终端景气传导拉动Q2收入增长加速。分季度来看,单Q2收入同增28.59%至44.94亿元(vs Q1同增7.8%),业绩同增93.24%至7.14亿元(vs Q1同增42.3%),我们判断Q2整体业务增速较Q1加速。我们认为Q2收入端高速增长主要系越南新工厂产能开始放量、运动鞋服高景气度带来核心客户贡献订单快速增长拉动。 2、生产效率提升、客户产品结构优化带来盈利质量提升。2021H1净利率15.74%,较2020H1(11.18%)提升4.57PCts,较2020全年(13.48%)提升2.26PCTs。我们认为盈利质量的优化主要来自于毛利率提升及规模效应体现:1)生产端,改善生产效率推动成本降低。公司推进自动化改造并坚持精益生产,包括热压工艺自动化、机器设备走线等细节的改善,有效控制成本。2)销售端,持续优化客户及产品结构。公司延续优质大客户策略,疫情后凭借产品开发及成本控制优势,快速响应市场、攫取优质份额。 中长期来看,产能释放,客户拓展。1)产能端,公司产能建设持续推进,根据公司Q1公告,目前公司在越南新建的三个工厂越南永山、越南威霖、越南弘欣已经投产,并且在印尼设立了制鞋工厂,我们认为随着后续产能的释放,全年公司产能同比有望达到20%左右增长,中长期有望保持稳健增长。2)客户端,优质大客户有望持续带来增长动力。公司客户高度集中于全球知名运动鞋服品牌商,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订单合计收入金额同增24.7%至130.6亿元,占比高达86%,且有新客户陆续下单,与优质知名品牌的长期紧密合作意味着平稳增长的高质量订单和稳定的盈利水平。 全年业绩高速增长可期。营运方面,2021Q1公司存货周转/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约75天/45天左右,处于正常水平。当前海运集装箱短缺或将影响收入确认时间,可能带来短期存货压力。展望全年,我们预计在产能释放并提效、客户订单增长并优化的作用下,收入/业绩分别有望实现20%+/30%+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是运动鞋制造龙头之一,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36.8%/23.8%/22.4%至25.7/31.8/38.9亿元,当前股价为91.02元,对应2021/22/23年PE为41/33/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超预期不利海外订单情况;产能扩张、产线改造不及预期;大客户订单波动风险;外汇波动风险。
永新光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30 55.38 -- -- 59.97 8.29%
73.00 31.82%
详细
中报业绩高增长,公司持续丰富业务版图,成长动能充足。 公司预计 21H1营收约 3.68亿元,同比+48%左右;归母净利约 1.63亿元,同比+157%左右;归母扣非净利约 7400万元,同比+51%左右。 单二季度,公司预计营收 1.96亿元,同比+57%;预计归母净利 4300万元,同比+32%; 预计归母扣非净利 3733万元,同比+72%。 2021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光学元组件业务中的条码扫描及机器视觉镜头、车载光学、激光雷达光学部件收入快速增长,光学显微镜业务较去年同期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厂区全面投入运营,条码镜头及机器视觉客户新品量产,公司积极推进新兴业务产品开发和业务拓展。 永新光学在显微镜、条码扫描、专业影像等基础业务之外,近年来不断拓展车载光学、机器视觉、激光雷达、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领域,带来新的成长动能。 车载镜头持续推进客户验证, 公司长期成长空间打开。 受益于互联网和自动驾驶的迅速发展,车载镜头市场前景广阔。 车载应用自 2012年进入快速增长期。当前最先进的智能汽车搭载 17个自动驾驶用传感器, 未来自动驾驶将使人类出行方式产生巨大改变。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的核心关键传感器,目前处于商用化阶段,据 Yole 预计 2032年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营收将达到 3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50%,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永新光学主要涉及车载镜头中的镜片及镜头制造。 2020年底,公司车载激光雷达镜头已通过客户对 IQC、镀膜车间和组装车间的在线稽核,已经进入模组客户的指定产品供应商名单。 车载镜头前片项目已具备稳定量产能力, 有望充分把握需求增长黄金机遇。 高端显微镜强势增长, 21年共焦显微镜有望贡献营收增量。 高端显微镜在 20年疫情背景中仍有强势增长, NE900/NIB900等高端系列显微镜产品收入增长超过100%。 2021年若海外疫情控制情况较佳,教学市场抑制的需求有望反弹。 另外,国家将进一步支持国产高端科学仪器行业,市场对精密仪器的需求会持续增加。 永新光学作为国内显微镜制造企业的领先者,从事显微镜生产制造 20年, 技术沉淀充足, 有望受益于极大市场机遇。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是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制药的机构和企业。共焦显微镜等替代进口的高端仪器有望在 2021年实现销售。目前多家医院试用公司共焦显微镜效果良好,成像质量达到进口设备同等水平。 条码扫描仪镜头持续增长,高端相机镜头仍获青睐。 目前商业环节应用的条码扫描仪主要在金融、商业、税务等场景。 1998年以来,公司切入讯宝科技的供应链体系, 2016年开始公司成为了得利捷的供应商。徕卡相机与蔡司均为公司合作多年的客户。我们预计公司 2021E/2022E/2023E 年实现营收 7.51/9.71/12.49亿元,归母净利润 2.10/2.74/3.48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智能驾驶渗透不及预期。
东鹏饮料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7-30 191.55 -- -- 235.00 21.76%
233.24 21.76%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2021H1公司实现营收36.8亿元,同比+49.1%,归母净利润6.76亿元,同比+53.14%,扣非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47.5%。21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7亿元,同比+28.3%,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16.1%,扣非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13.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5元(含税)。 Q2营收增速近预告上限,全国化顺利推进。21H1公司营收增速49.1%,接近预告上限。21H1公司广东区域/全国区域/直营本部营收分别同增39.5%/60.3%/51.3%,广东作为公司成熟市场依然实现高增长,公司在基地市场仍有发展空间,三区域营收分别占比45.1%/44.9%/10.1%,广东省外收入占比同增3.2pct。21H1公司经销商达2002家,较2020年的1600家增长25.1%,覆盖终端门店数量达179万家,较2020年的120万家增长49.2%。 同时公司发布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公告,计划在长沙推进东鹏饮料华中区域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建设,配备6条生产线生产东鹏特饮,统筹湖南、湖北和江西的总部本宫及生产销售职能,当前公司全国化有序、顺利推进。 产品盈利能力大幅提高,新品增速瞩目值得期待。21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9.7%,同增3.2pct,其中21Q2单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同增5.0pct至49.8%,毛利率同比大幅上行主要系:1)高毛利率产品500ml金瓶装持续放量增长,2020年500ml金瓶产品毛利率高达52.25%,盈利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三个SKU(250ml金瓶仅44.1%);2)公司锁价成功带动PET瓶成本下降,白砂糖采购价亦同比下行;3)营收快速增长带动规模效应分摊固定成本。东鹏特饮之外,新品增长瞩目。公司2020年推出东鹏加气试销,全年销售收入2139万元,随着省外试销推广与消费者复购,2021H1东鹏加气已实现3114万元收入,增长瞩目。同时今年4月推出的0糖特饮,准确把握0糖消费趋势,部分区域试销后6月在广东、广西和线上渠道全面推广,3个月便实现3074万元收入,公司对行业具有深刻理解,看好公司能量饮料产品线全面开花。 销售费用高增加码品宣,业绩增速处于预告中值。21H1公司销售费用率同增3.38pct至21.69%,销售费用同增76.6%,其中单Q2同增7.15pct至23.46%,主要系:1)加码品宣,上市宣传片专案推广费6668万元;2)强化冰柜投放以及商场促销等渠道费用投放(9714万元);3)针对销售人员实行新的激励机制,职工薪酬同增60.9%。同时公司终端活动力度不减,合同负债仍维持8.1亿高位,其中应付返利与折扣较年初增长69.4%至6.35亿元。销售费用率影响下21H1归母净利率同增0.5pct至18.4%,业绩增速处于预告中值。 盈利预测及估值分析:预计公司2021-23年营收分别为65.3/82.7/99.5亿元,同比+31.8%/26.5%/20.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15.2/18.9亿元,同比+38.1%/35.2%/24.4%,对应PE为68/50/4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省外扩张受阻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伟思医疗 2021-07-30 123.14 -- -- 128.26 4.16%
128.26 4.16%
详细
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1.91%);归母净利润6918.2万元(同比增长28.99%);归母扣非后净利润5764.8万元(同比增长17.74%)。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7741.1万元(同比增长44.33%);归母扣非后净利润6587.7万元(同比增长34.54%)。 业绩符合预期,盆底磁快速放量:1)公司新一期股权激励于2021Q2开始费用摊销,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税后影响822.91万元,报告期内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归母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44.33%、34.54%,主营业绩快速增长。2)分板块来看,报告期内电刺激、磁刺激、电生理、耗材及配件分别实现收入同比-10.7%、+102.9%、+25.7%、+15.3%;我们认为盆底磁凭借先发优势实现快速放量且有望全年持续,耗材及配件相对电刺激产品增速剪刀差反映了盆底电终端业务开展成熟度的加深,同时精神康复、神经康复板块预计实现快速增长。3)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提高0.46、0.55、4.97个百分点,主要源于股份支付费用摊销与研发投入明显增加;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2.94个百分点,主要源于利息收入明显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330%,保持高水平经营质量。 持续投入研发,新品陆续兑现可期:公司具备多年积累形成的品牌、学术、临床、渠道以及售后服务等综合性竞争优势,新产品新项目新领域的持续开拓有助于打开长期增长空间。1)报告期内,公司康复机器人Xwalk-200/300产品已获得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上市后有望进一步打造临床学术标杆并逐步实现销售放量。2)在研管线中除了电磁刺激等项目,我们看到新增了能量源类产品领域布局,相关射频项目已完成概念样机阶段,激光项目即将进入设计完成概念样机阶段,有望进一步加深公司产品在妇产科、皮肤科、医疗美容机构及非医疗机构的拓展应用,我们认为私密医美等业务拓展极具潜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87、2.60、3.41亿元,同比增长30.5%、39.0%、30.9%,对应PE为48x、34x、26x,我们看好公司作为盆底及产后康复器械细分龙头,通过产品端磁电联合与渠道端持续拓宽,盆底产康业务有望持续驱动增长;同时新一代电磁刺激、能量源类、康复机器人等在研项目快速推进,有望打开长期天花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获证后销售推广效果不及预期风险,升级迭代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普利制药 医药生物 2021-07-29 43.10 -- -- 48.88 13.41%
49.54 14.94%
详细
公司公告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署了《共建医药创新技术中心合作协议》。双方将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以乙方基础研究的优势学科和技术领域为依托,结合甲方的技术孵化、放大以及科、工、国际化一体,聚焦于硼中子药物、mRNA核酸药物、纳米多肽药物、蛋白药物以及靶向递送系统等领域。 硼中子药物是中科院高能所的优势领域,公司持续向创新转型。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 是新兴的国际上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后文有详细介绍)。该疗法的治疗过程简单快速,注射硼药到病人体内,使癌细胞吸收靶向硼药,然后用中子设备照射含有硼药的癌组织。硼-10元素在遇到中子后会产生很短射程,但是杀伤力强大的辐射射线。该射线的射程只有一个细胞的直径大小,可以对癌细胞造成精准杀伤,同时不破坏正常细胞和组织。 中科院高能所在硼中子俘获疗法上具备领先优势。以往用于BNCT治疗的强中子束流主要通过核反应堆产生,几十年来BNCT发展缓慢。但如果可以使用加速器来产生中子,更易于推广到医院使用。2018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广东东莞建成我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在加速器和中子技术方面有独特优势。中科院高能所于2020年8月成功研制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臵,在中子设备小型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同时在靶向硼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21年4月,高能所纳米药物组邢更妹研究员课题组在硼中子俘获治疗的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新型硼药对肿瘤具有高选择性和很好的穿过血脑屏障能力,并能够在肿瘤部位高蓄积。公司与中科院高能所的合作是进一步向创新药转型的过程。 公司下半年正向催化密集,当前估值性价比高。公司目前21年估值仅34x,对应未来3年30%以上的业绩复合增长(有超预期可能性),具备高性价比,考虑到公司下半年ANDA密集获批的预期(除了已经获批的双环胺,还有达托霉素、泮托拉唑、硝普钠大输液、盐酸多巴酚丁胺等,以及造影剂品种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获批的预期)以及国内伏立康唑等品种获批的预期,正向催化密集。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5.57、7.53、10.15亿元,同比增长36.8%、35.1%、34.8%,对应PE为34x、25x、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持续发酵;医保控费政策超预期;临床进展不及预期
卫星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1-07-28 38.54 -- -- 48.26 25.22%
48.68 26.31%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70亿元,同比增加125.68%,实现归母净利润21.26亿元,同比增加348.10%,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46亿元,同比增加129.10%,环比增加97.17%,实现归母净利润13.59亿元,同比增加213.05%,环比增加77.29%,单季度利润创历史新高,超此前市场预期。 C2投产打开公司成长空间,新能源材料业务布局提速:1)公司在连云港规划的250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一阶段125万吨已于5月20日顺利投产,是公司二季度业绩环比增加的主要增量,C2项目是公司产业链延伸的重要布局,上半年C2实现营业收入15.32亿元,毛利5.59亿元,项目二阶段已进入安装阶段预计将于2022年中期建成,有望带动公司盈利再迈上一个重要台阶;2)C3产业链量价齐升,二季度持续高景气:公司36万吨丙烯酸及30万吨丙烯酸酯项目一阶段于一季度顺利投产,为公司C3产业链2021年提供量的增长,并进一步巩固公司丙烯酸及酯的规模与成本领先优势。根据卓创资讯,国内Q2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均价分别为9619元/吨和16664元/吨,环比增加4%和13%,同比分别增加39%和114%,二季度继续维持高景气状态。上半年C3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7.14亿元,毛利24.99亿元,受益于新增产能及姐上涨,毛利同比增加15.64亿元。 3)依托优质原料优势,积极布局新材料业务:公司依托高纯度的轻烃原料优势,加速推进连云港基地乙烷下游聚醚大单体、乙醇胺、乙烯胺以及EAA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同时围绕新能源电池及光伏等下游快速发展的行业,计划于2022年建成以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加成反应生产电池级碳酸乙烯酯EC、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装置,包括锂电池添加剂VC、FEC等产品规划,利用副产氢推进氢能业务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大双氧水在半导体、光伏等行业影响力,加快乙烯齐聚法合成长链α-烯烃及POE技术开发项目的中试,看好公司未来在化学新材料领域多点开花。 :碳中和背景下看好乙烷裂解制乙烯路线发展潜力:乙烯作为化工重要原料目前国内仍有较大供应缺口,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是2025年自给率将从目前50%提高至70%,从乙烯生产路线来看,煤制烯烃及炼油产能在碳中和背景下可能面临一定项目审批方面的不确定性,而卫星采取的乙烷裂解制乙烯在成本、环保及能耗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副产物氢气未来还可用于氢能项目建设,将成为弥补国内乙烯缺口的重要方式。并且我们强调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在乙烷资源落实、港口资源、运输及项目选址方面存在非常高的壁垒,并且周期非常长,公司克服重重困难成为极少数成功落地项目具备明显先发优势,将奠定公司未来几年成长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围绕C2及C3产业链打造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碳中和背景下低碳原料优势显著,在建项目投产后公司利润中枢有望逐步迈上新的台阶。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2、75.1、90.3亿元,分别对应PE为 13、9、7倍,维持“买入”评级,继续推荐。 风险提示:连云港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成本和运输不可控、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上海瀚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07-28 30.31 -- -- 36.70 21.08%
36.70 21.08%
详细
军用通信装备是一条由2.5G向4G、5G不断升级、拓展、渗透的长期成长赛道,当前我国军用4G通信装备渗透率较低,有很大提升空间。 1)市场空间:军用通信由2G向4G升级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军用通信仍以2G通讯为主,在带宽、传输速率、集成度等方面无法满足战场态势灵敏感知、作战指令快速传达等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而军用4G通信具有高带宽、传输速率快等特点,可以满足各类文字图像视频等大数据量业务传输、随时获取战场态势信息等作战需求。因此军用通信向4G升级是大势所趋。军用4G目前处于导入期,在各个军兵种的渗透率很低,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竞争格局:军用通信行业门槛较高,产业链内从事相关通信装备的企业不多,且各家产品呈差异化。军用通信装备领域企业包括上海瀚讯、中电科十所、大唐联诚、七一二、海格通信等,各家产品的通信体制、产品类型及应用场景略有不同,目前上海瀚讯是唯一一家以军用4G通信装备为主的上市公司。产品差异化导致军用通信装备企业的产品一旦定型列装,即可获得长期稳定成长,以国内军用2G通信装备供应商七一二为例,其型号定型十余年,经历小批量列装、向各军兵种逐渐渗透,目前仍在不断迭代并大规模列装,公司业绩相应进入高增长期,2016-2020年七一二营收复合增速为18.0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34.71%。随着4G通信装备的不断渗透,上海瀚讯作为我国军用4G通信装备的主供应商,将获得快速成长。 上海瀚讯是国内军用4G通信装备领域的核心卡位企业,未来将受益于军用通信由2G向4G、5G升级的大趋势,未来5年业绩复合增速有望达到40%以上。 上海瀚讯主要从事军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及军用战术通信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工程实施,结合业务应用软件、指挥调度软件等配套产品,向军方等行业用户提供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军用4G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总体单位和标准制定者,是国内少有的具有军用4G通信系统自主研发能力的创新型军工企业。公司首批型号装备于2016年定型,2016~2020年营收复合增速为14.85%,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45.82%。 1)成长逻辑一:公司产品具备纵向(向下延伸)横向(扩大军兵种应用)渗透率提升的双重逻辑。一是纵向延伸,已列装军种会继续按编配计划,当前列装产品仅应用在较高等级单位,后续将下沉应用至更低层级的单位;二是横向拓展,公司产品线丰富,同时在不同的军兵种应用上会不断渗透,进而带来批量采购订单。总体上看,军用4G通信装备目前仍处于导入期,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5年或将迎来5倍以上增长空间,再加上军用5G通信装备未来成长空间持续、巨大。 2)成长逻辑二:前瞻布局5G小基站,军、民共用前景广阔。小基站是一种从产品形态、发射功率、覆盖范围等方面都比传统宏基站小得多的通信装备,可以作为宏基站的补充,降低宏基站部署成本。军用领域可以提高军用通信的覆盖范围,提高宽带通信的整体应用效能;民用领域面向包括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铁路轨交、电力水利等特种行业的市场,实现室内覆盖、室外热点补盲等功能;此外公司计划定增募资2.43亿元用于5G小基站项目,预计建设周期4年。 3)公司核心竞争力:从研发实力来看,公司核心团队源起中科院微系统所,在国内率先研究4G关键技术,每年均投入大量研发资金,2016~2020年研发支出占营收分别为30.98%、31.30%、25.19%、24.96%、29.77%;从公司机制来看,公司已形成“管理团队控股、国有股东参股”股权架构,目前公司是中科院体系内唯一国防通信领域上市公司,是典型混合所有制民参军企业,既有中科院的背书支持,又保证了公司的高效和持续创新能力;从产品角度来看,公司已形成“芯片-模块-终端-基站-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从下游客户来看,公司产品广泛用于火箭军、陆军、海军等各军兵种。 投资建议:根据业绩预告,2021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20~0.22亿元,去年同期为-0.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11~0.13亿元,去年同期为-0.17亿元);其中2021Q2实现归母净利润(0.12~0.15亿元,去年同期为-0.06亿元,环比+59.00%~90.94%)。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军用4G通信装备核心供应商,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军用通信由2G向4G升级的大潮。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4/3.47/4.85亿元,对应当前估值为40X/28X/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防信息化建设及军用4G通信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28 371.99 -- -- 432.00 16.13%
432.00 16.13%
详细
2021Q2单季度收入增速指引中枢 75%,平台型龙头公司产品加速放量。 公司深耕芯片制造刻蚀、薄膜沉积领域近 20年,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高端工艺装备及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客户覆盖中芯国际、华虹、三安光电、京东方等各产业链龙头。 根据业绩预告, 公司预期 2021H1营收 32.7~39.2亿元,同比增长 50~80%;归母净利润 2.76~3.31亿元,同比增长 50~80%。 2021Q2单季营收 18.4~25.0亿元,同比增长 49%~101%; 2021Q2单季归母净利润 2.03~2.58亿元,同比增长 28%~63%。作为国内设备龙头,收入高速增长反映着公司产品迭代和放量持续突破,国内半导体设备平台型龙头地位有望进一步增强。 全球晶圆厂加速投建, 中国大陆晶圆产能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 SEMI,到2022年全球将新扩建 29座晶圆厂, 全部建成后晶圆产能约增长 260万片/月。 根据集微网, 2020年中国大陆本土厂商 12英寸晶圆产能约 38.8万片/月,所有已宣布大陆本土厂商 12英寸晶圆产能合计目标 145.4万片/月,意味着中国大陆将有大量增量产能即将逐步投建、释放。 2020年全球薄膜设备市场达到 138亿美元,占 IC 制造设备 21%;其中主要是 CVD 和 PVD,合计占 IC 制造设备 18%。 CVD 市场规模 89亿美元,主流设备包括 PECVD、 Tube CVD、 LPCVD 和 ALD 等。 根据 Gartner, 2020年海外龙头AMAT、 Lam Research、 TEL 合计市占率高达 70%。 PVD 市场规模 29亿元, AMAT一家独大,长期占领约 80%市场份额。北方华创 PVD 国内领先, 国产替代加速成长, 2020年全球市占率突破至 3%。 国内薄膜厂商加速导入,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招标网数据,长江存储在 2019~2020年采购薄膜类设备约每年 200多台(主要是 CVD 和 PVD),主要类别以 CVD 为主,其中原子层沉积 70~80台。国产替代率而言,溅镀(PVD类)北方华创供应数量比重较高,合计达到将近 20%; CVD 类国产替代率较低。 北方华创、沈阳拓荆在华虹无锡、华力集成项目合计国产化率约 10~15%。 北方华创引领国产高端集成电路 PVD 薄膜工艺,公司多项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 公司 PVD 产品布局广泛,近几年陆续推出 TiN PVD、 AIN PVD、 Al Pad、ALD 等 13款自主研发的 PVD 产品并成功产业化。公司自主设计和生产的 exiTinH630TiN 金属硬掩膜 PVD 系统是国内首台专门针对 55-28nm 制程 12寸金属硬掩膜设备。 2020年,公司 CuBS PVD 在客户招投标中获得重复订单。 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将步入放量加速发展阶段,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营收92/125/167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 8.36/11.55/14.8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确定性。
华阳股份 能源行业 2021-07-27 10.54 -- -- 13.45 27.61%
16.30 54.65%
详细
全国无烟煤龙头,担负新材料转型重任。公司为山西省大型骨干企业,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具备资源禀赋优异、煤炭运输条件便利等优势。煤炭业务一直为公司的核心营收和利润来源,占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润的比重分别保持在90%和75%以上。2021年Q1受益于煤炭行业高景气,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1年1月,为充分反映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的关联关系及战略定位,公司更名为?华阳股份?。公司积极参与集团的新材料转型,布局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板块,新材料转型蓄势待发。 煤价中枢大幅上移,行业高质量发展可期。短期,保供政策仍未取得实质进展,动煤现货缺口呈扩大趋势,煤价短期向上驱动强劲。展望全年,安监、环保压力持续加大,进口煤管控亦难言放松,而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需求端或有明显改善,预计2021年动力煤市场总体呈现供需紧平衡格局,全年中枢或上移至800元/吨附近,较2020年均价上涨220元/吨。长期来看,行业供给受限,集中度提高,行业高质量发展可期。 产能增长潜力大,欲打造亿吨级煤炭销售基地。公司所在地阳泉矿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北边缘,是我国五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主产稀缺的无烟煤和贫瘦煤,广泛用于电力、冶金和化工行业。公司现有可采储量15.0亿吨,控股在产矿井8座,核定产能3270万吨/年,在建矿井2座,涉及产能1000万吨/年。此外,公司一直以?打造亿吨级煤炭销售基地?为目标,通过对在产矿井实施?提能提效?工程以及收购兼并煤炭资产等方式,保证中长期煤炭产量稳中有增,为公司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以煤为基,布局新能源蓄能新材料。在本轮山西省属煤企国改中,华阳集团担纲从煤炭资源到碳基新材料的转型尝试重任。拟以上市公司为抓手打造?光储网充?全产业链。今年3月,公司受让阳煤智能制造基金财产份额,通过该基金投资了北京奇峰和中科海纳两个项目公司,为公司转型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4月公司投资1.4亿元新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千吨级生产项目?、?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千吨级生产项目?两个项目;6月,公司与中科海纳共同打造的全球首套1MWh 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投运。未来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以及国内外政策加码的背景下,储能行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助力碳中和,公司储能业务蓄势待发。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2021年1月份,公司正式更名为华阳股份,除了继续巩固做强传统煤炭主业外,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也将成为公司的另一重要使命。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大力布局TopconN 型双面单晶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前瞻性、引领性项目,致力通过?光伏+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智能微电网+充电桩?系统,打造?新能源+储能?未来能源终极解决方案。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22.44亿元、26.84亿元、28.49亿元,EPS 分别为0.93元、1.01元、1.07元,对应PE 为10.0、9.2、8.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煤价大幅下跌,公司发生安全事故,在建矿井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水井坊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7-27 129.18 -- -- 126.78 -1.86%
147.30 14.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7亿元,同比+128.4%,实现归母净利润3.77亿元,同比+266.0%。其中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7亿元,同比+691.5%,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去年同期为-0.88亿元。 Q2收入略超预期,低库存高回款为下半年蓄力。Q2公司实现营收5.97亿元,略超市场预期,同增691.5%,同时单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83.5%,同比+12.4pct,主要系去年公司为携手经销商共渡难关选择主动控货,导致基数较低,当前已回归正常发展。Q2作为白酒销售淡季,公司积极主动梳理公司团队和经销商渠道,渠道库存水平处于近年低位,同时经销商打款积极预收款维持高位,下半年开启新发展。 多因素导致Q2小幅亏损,全年视角目标达成无忧。我们认为主要系以下几个因素导致公司Q2出现小幅亏损:1)强化品牌宣传投入带动销售费用高企,公司坚持品宣两手抓,一方面继续独家冠名《国家宝藏》栏目、冠名世界顶级网球赛事,另一方面加码核心市场的宣传,上半年公司把握糖酒会在成都举办的机会成功营造品牌主场氛围,效果明显;2)费用确认的季节性因素扰动,预计公司为高端产品投放铺路,Q2前置投放部分费用导致单季度销售费用较高,Q2单季度销售费用同增159.1%达3.15亿元;3)为未来发展蓄力,公司Q2咨询服务费和会议费等投入较多,Q2单季度管理费用同增51.5%达1.04亿元;4)收入端公司仍有控货,淡季收入较低,收入的规模效应仍不明显。以全年视角来看,我们认为短期扰动不会影响公司全年目标的实现,看好水井坊下半年的发展态势。 发力高端产品,看好未来新发展。水井坊常年深耕次高端,近年公司持续推进高端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力,与《国家宝藏》等项目的合作宣传成果瞩目,同时公司积极创新营销模式,推动由部分经销商组建水井坊高端产品销售公司,发力典藏及以上产品,卡位600元以上“蓝海”价格带,打开未来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维持前期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3.6/54.9/68.4亿元,同比+45.0%/+26.0%/+24.5%;实现归母净利润11.1/15.2/20.0亿元,同比+51.2%/+37.8%/+31.3%,当前股价对应PE为63/46/35倍,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行业增速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奥精医疗 2021-07-27 79.00 -- -- 76.50 -3.16%
76.50 -3.16%
详细
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领军者,进入快速成长期:自2004年成立以来,公司深耕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领域十余载,于2011年后陆续推出“骼金”“齿贝”“颅瑞”“BonGold”多款产品,率先完成海内外研发技术产业化,并建立了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体外仿生矿化技术平台。经过十余年的学术推广与市场营销,公司产品逐步进入快速放量阶段,国内已实现应用在包括多家知名三甲在内的400多家医院,临床使用超过百万例,国外“BonGold”已取得美国 FDA 510(k)市场准入许可;2018-2020年公司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1.9%与64.2%。 骨修复材料前景广阔,超百亿潜在市场亟待挖掘: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创新,我国骨修复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18年的39.3亿元增至2023年的96.9亿元(CAGR 19.8%)。而从潜在市场角度来看,骨修复材料市场空间有望超过百亿。1)针对国内骨缺损的治疗,骨修复材料相对自体骨仍有替代空间(2017年自体骨占比62%国内%vs美国46%);2)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本身依然存在巨大市场空缺亟待填补(国内骨科骨缺损患者600万人/年vs骨修复材料使用133万例/年);3)部分骨科高值耗材参与带量采购背景下,终端有望提高相关领域未参与带量采购耗材的使用量,部分差异化优势明显的骨修复材料带量采购风险或影响更小,临床使用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体外仿生矿化优势凸显,多重替代下产品加速增长: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体外仿生矿化技术模拟人体内形成骨骼的生物矿化过程,能够形成主要成分及微观结构均与人体骨骼类似的人工骨修复材料,在骨传导能力、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多方面具备领先优势,能够实现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以及其他人工骨修复材料的良好替代。目前公司国内骨修复材料市场份额尚小,国外市场快速启动,未来随着临床使用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在售产品有望加速增长。同时,公司在研管线中丰富,新一代矿化胶原骨修复材料(计划于2021年临床入组)、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皮肤等一系列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的持续投入布局,为后续长期发展注入十足动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30亿元、1.80亿元、2.41亿元,同比增长46.6%、37.9%、34.1%,对应PE为82x、60x、45x。看好公司作为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龙头,进入快速成长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新品研发风险。
海康威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27 70.00 -- -- 64.88 -7.31%
64.88 -7.31%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1年7月23日发布2021年半年报,实现收入约339.02亿元,同比增长39.68%,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4.81亿元,同比增长40.1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2.21亿元,同比增长39.39%,业绩符合我们前期预期,大超市场预期。 高水位库存保障供应链安全,长期安全边际进一步提升。2021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持续的高水位库存策略以及紧密的供应商合作关系,应对紧张的供应链环境和海外政治不确定性,期末存货达到历史高位约151亿元,环比继续增加约18亿元,为未来的产品和方案交付打下基础。 EBG持续打开成长空间,创新业务加速推进。考虑到2020年疫情带来的业务冲击,我们以2019年H1数据为基础,公司最近2年的PBG/EBG/SMBG收入的CAGR分别为10.7%/21.1%/22.7%,EBG在2020年H1“一枝独秀”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了非常稳健的增速,EBG业务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更强的客户黏性,“此项目制非彼项目制”。同时,公司的创新业务板块持续加速推进,上半年收入达到55.7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22.2%(其中机器人收入高增125%、其他创新业务收入高增215%),且萤石网络分拆上市进入备案辅导期,随着公司沿着光谱的波长通过多维感知技术拓展产品组合(公司5月以来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就推出了矿用本安型热成像、明眸“全面屏”智能门禁、防爆气体检测摄像机、大车右转盲区检测预警系统、大师型手持热成像仪等横跨多个行业和领域的产品),我们认为创新业务有望再造一个海康,同时和EBG业务的持续深入将持续带来公司和传统安防硬件公司的市场刻板印象和估值体系的全面“脱钩”。 现金流表现优异,产业链议价能力强大。公司2021H1经营性净现金流达到约19.63亿元,大幅刷新历史最佳半年度数据,收现比例108%维持高位,合同负债24.91亿元持续新高,同比增长113%,整体来看公司在供应链比较紧张的背景下依旧在产业链中保持了非常强的议价能力,有望进一步带来估值溢价空间。 费用率明显收缩,符合战略推进方向。公司2020年剔除生产人员后的人均产出达到205.3万元/人,扭转了2016-2019年这一数据的下滑趋势,同比增加约4%,2021H1的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73个pct至12.36%,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96个pct至2.60%,进一步验证了“统一软件架构+组织架构调整+AI开放平台”三轮驱动所带来的研发效率提升和业内标杆案例复制速度的边际改善,战略推进符合长期方向。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收入817.78亿元、986.93亿元、1193.0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9.48亿元、218.94亿元和265.8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需求不确定性;贸易关系扰动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AI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创新业务孵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欣旺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27 30.93 -- -- 45.81 48.11%
49.78 60.94%
详细
事件:2021年7月21日晚,公司公告定增获深交所受理,预计此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4亿元,主要用于3C消费类锂离子电芯、模组以及笔记本电脑类锂电池模组扩产。其中3C消费类锂离子电芯扩产项目计划建成年产1.25亿只生产线,3C消费类锂电池模组计划建成年产1.25亿只生产线,笔记本电脑类锂电池模组计划建成年产4,000万只生产线。 立足消费锂电模组多点开花,锂威迅速放量。公司深耕锂电池模组制造领域多年,已成为苹果、华为、OPPO、小米、vivo等手机品牌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笔记本电脑类锂电池模组领域,公司是苹果、联想、戴尔、华为、小米、微软、惠普等国内外优质客户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主要以东莞锂威及惠州锂威作为消费类锂离子电芯的生产及研发主体。锂离子电芯产品顺利切入多家国内外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后续电芯自供率将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也将持续上行,未来北美大客户电芯有很大开发空间。 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客户资源覆盖海内外优质新能源车厂商。公司于 2008 年开始布局动力类电池业务,凭借锂威在电芯制造的经验,公司于 2017 年成立欣旺达动力电芯子公司。2020 年公司南京一期工厂量产交付,目前已建成两条HEV和一条BEV产线,惠州博罗工业园规模日益扩大,HEV产线也将进一步扩充。目前欣旺达已量产的 BEV 动力电芯能量密度达到 244Wh/kg,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方面,公司现已合作包括吉利汽车、东风柳汽、雷诺日产、VOLVO、吉利、易捷特、上通五菱和小鹏汽车等国内外众多客户。 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锂电池储能有望站上下一个风口。产业内生动力、外部政策及碳中和目标等因素多重驱动,我国储能产业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欣旺达2020年全年总装机量超800MWh,电力储能、家储、网络能源业务均呈上升趋势,公司竞争优势显著,紧跟前沿,业务布局广泛。 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E/2022E/2023E实现营业收入374.12/456.43/561.41亿元,同比增长26.0%/22.0%/23.0%,实现归母净利润12.60/17.41/22.93亿元,同比增长57.1%/38.2%/31.7%,目前股价对应PE为42.6x/30.8/23.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形势变化、技术趋势变化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7-27 569.99 -- -- 780.80 36.98%
804.68 41.17%
详细
事件: 迈为股份发布 2021年上半年报。 上半年业绩稳定增长,毛利率环同比大幅提升。 根据公司半年报,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12.39亿元,同比增长 32.0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2.52亿元,同比增长 33.17%。 从盈利能力来看,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38.58%, 同比增加 4.38pcts,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分产品去看,今年上半年公司电池片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实现收入 10.17亿元,实现毛利率 37.65%,同比提升 5.78pcts。成套设备的盈利能力提升推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大幅提升。 计划募集约 28.12亿元,用于加大异质结设备产能,为未来提升市场份额做准备。 近期,公司发布《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 表示公司计划募集约 28.12亿元,其中 23.12亿元用于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设备产业化项目,剩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设备产业化项目建设周期为 3年,建成后可实现现年产 PECVD、 PVD 及自动化设备各 40套。 本次融资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异质结电池片设备环节生产能力,随着异质结产业化的临近,公司的产能配套有望助力公司渗透率加速提升。 异质结电池片转换效率持续突破,行业产业化进程加速。 今年以来,各家电池片企业相继发布自己的异质结电池片成果, 隆基股份在 6月 10日发布新闻表示,公司 HJT 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25.26%。 安徽华晟的官方公众号在 7月 9日表示公司联手迈为股份, 在其异质结研发项目的 M6HJT 电池转换效率达到创纪录的 25.26%,并是全球第二家将 HJT 电池电流密度提升至40mA/cm2的厂家。 行业异质结转换效率持续突破, 产业化加速。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0~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97/8.62/10.07亿元,对应估值 98.5/68.2/58.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异质结进展不及预期
深圳瑞捷 综合类 2021-07-27 77.01 -- -- 86.41 12.21%
86.41 12.21%
详细
发布上市后首次股权激励计划,绑定骨干利益助力快速成长。公司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骨干人员125人268.8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4%,股票来源于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股票。其中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占比2%,在首次授予上市日起满12个月后分三期分别解禁30%/40%/30%;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占比2%,在首次授予日起满12个月后分三期分别归属30%/40%/30%。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为31.52元/股,采用自主定价方式确定。各期限制性股票解禁/归属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2021-2023年收入增速分别不低于35%/35%/35%;2)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30%/30%。本次激励计划划定业绩增长目标较高,同时通过设定一、二类限制性股票在赋予激励对象股东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拥有更大资金灵活性,充分调动公司骨干积极性,助力公司快速成长。 第三方工程评估市场方兴未艾,公司作为行业开拓者成长性优异。随着国内工程建设规模加大、在建项目增多,工程监理制度逐渐难以满足房企和公众对于工程品质及施工安全的要求。龙头房企与建设主管部门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监管效率、弥补自身检测人员和技术的不足,开始加大采购第三方工程评估服务,住宅第三方工程评估市场竞争较少,行业蓝海亟待挖掘。公司是国内第三方工程评估的开拓企业,近年来表现出优异成长性,2017-2020年营收/业绩复合增速分别为49%/34%,且毛利率、归母净利率、ROE均显著高于同行,负债率明显低于同行,现金流表现优异,盈利质量较高。近期公司预告2021H1归母净利润4295-5183万元,同增45%-75%,对应Q2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4536-5424万元,同增16%-38%,在当前国内第三方工程评估需求增加、疫情逐步控制及政策持续引导发展背景下,后续公司有望继续展现优异成长性。 品牌、客户、信息化优势突出,长期扩张动力充足。公司已建立严谨的评估体系、廉洁风控制度以保障客观公正,积累了优良的市场口碑,在前10/100强房企中公司合作客户9/73家,并服务80多家公共建筑领域单位客户,优质客户丰富。同时公司依托丰富经验开发出“瑞捷建筑工程评估APP”和“瑞捷数据库”,不仅可以通过系统模块化操作提升人效、简化管理,加快扩张,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分析挖掘价值、提供深度咨询,满足业主高阶需求。未来公司成长动力充足:1)全国扩张,通过与龙头房企合作,未来有望将业务进一步延伸至经济重省;2)平台建设,公司正持续建设包括瑞捷知识库、智慧线上评估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为公司成长赋能;3)品类开拓,公司有望将品牌效应辐射至基建、制造业等评估业务领域,实现多元评估业务布局。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3/3.2亿元,同比增长40%/38%/36%,EPS分别为2.51/3.47/4.73元,2020-2023年CAGR为38%,当前股价对应PE为28/2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股票激励计划推进不及预期风险,第三方工程评估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8/3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