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万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旗下研究员(前十):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1-03-24 120.79 -- -- 134.68 11.31%
153.97 27.4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6.28亿元,同比增长43.85%;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增长86.61%;扣非归母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113.95%。 三大业务齐发力,助推业绩高增。公司2020年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产品化能力不断强化。分业务来看,智能软件业务实现收入11.62亿元,同比增长20.24%,营收占比42%,毛利率超48%;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实现收入7.70亿元,同比增长60.09%,营收占比30%,毛利率超53%;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83.40%,营收占比28%,毛利率超25%。 5G换机潮拉动智能软件业务加速增长。受益5G手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2020年来自OPPO、VIVO等终端厂商收入同比增长72.58%达7.13亿元;依托公司操作系统技术的稀缺性以及与芯片厂商的深度合作,高通、ARM、Intel等芯片厂商为公司带来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2.53%。5G换机潮的开启将拉动下游终端市场快速增长,考虑到随着5G手机渗透率逐步提升,出货量增速趋于放缓,我们预计智能软件业务2021-2023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0%、28%、25%,毛利率维持49%。 市占率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公司目前在全球有超过200家智能网联汽车客户,与广汽、上汽、一汽、理想、大众等头部企业的合作关系持续深化,基于高通骁龙芯片的智慧座舱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随着车企纷纷将重心向软件转移,公司作为国内智能座舱龙头,有望协同高通在扩大智能座舱优势的同时,逐步切入自动驾驶领域,我们预计智能网联汽车业务2021-2023年收入增速分别为60%、50%、40%,搭载量上升和新产品量产有助于扩大毛利率提升空间。 芯片备货充足,智能物联网业务快速放量。2020年扫地机器人、视频会议系统两款产品大量出货带来智能物联网业务快速放量,公司年底积极备货芯片,对2021年智能物联网业务维持高速增长形成一定保障。5G+AI+Edge+Cloud技术融合的不断成熟,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景气度持续提升,随着公司基于高通芯片研发的面向智能相机、VR/AR、机器人、可穿戴等模块化产品的逐渐出货,我们预计智能物联网业务2021-2023年收入增速为50%、40%、30%,毛利率随着规模效应凸显将逐步上升。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1.43元、2.04元、2.87元,对应PE分别为77倍、54倍、38倍。公司作为智能操作系统领军厂商,凭借领先技术实力卡位产业链关键环节、与上下游芯片终端厂商构建产业生态的优势,公司有望充分享受智能汽车、物联网等高景气赛道所带来的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中美关系恶化增加境外收购公司管理风险;疫情加剧对海外业务造成冲击;下游行业景气度下行;研发成果不及预期。
招商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1-03-24 53.89 -- -- 54.00 0.20%
58.92 9.33%
详细
事件描述:2020年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4.82亿元、973.42亿元,分别同比+7.7%、+4.82%,营收净利稳步增长。其中20Q4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11.42%、+32.70%,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速自20Q2以来逐季改善。 u生息资产规模扩张较快,息差同比小幅缩窄,其中四季度环比缩窄明显。2020年,公司生息资产规模扩张较快,平均余额同比+11.25%。全年净息差2.49%,较2019年减少10个bp,主要受资产端收益率在LPR重定价及市场利率下行影响较大,其中Q4净息差2.41%,环比Q3下降12个bp,主要受四季度房贷资产证券化续作量增加以及信用卡投放资产结构优化影响。预计公司净息差在今年利率中枢上行背景下有望保持较稳定的水平。 u非息收入占比提升,零售业务优势稳固。2020年非息收入同比+9.15%,占营收比重为36.30%,较2019年提升0.48%。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11.18%,具体来看,代理服务手续费收入与托管及其他受托业业务佣金对增速做出了较大贡献,分别同比+35.38%、+13.51%,主要是资本市场活跃下代销基金收入快速增长以及理财规模平稳增长。公司零售业务营业占集团营收、税前利润的比重分别为53.81%、52.13%,同比分别上升0.15%、下降4.57%,主要受零售业务计提减值损失较多使税前利润下滑,但公司在零售业务优势地位依旧稳固,相关零售业务相关指标维持亮眼表现,零售、金葵花及以上、私行客户规模增长强劲,客户AUM的绝对增长数额创新高。 u金融科技保持高投入,赋能经营明显。2020年公司信息技术投入119.21亿元,同比+27.25%,占营收比重4.45%,同比提高0.73%,持续的金融科技能力打造助推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零售数字化转型在产品、渠道、客群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对公线上化提升客户体验,分层经营下持续挖掘客户价值;中后台智能风险管理能力及数据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u资产质量维持行业前列,资本内生能力强。截止到2020年末,公司拨备覆盖率437.68%,环比Q3提升12.92%。不良贷款率1.07%,同比减少0.09%,公司积极优化贷款结构,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对公流动资金贷款占比减少。资本充足率指标均同比上升,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29%,同比上升0.34%,公司在保持较平稳快速增长下资本内生能力保持较强水平。 u投资建议:维持评级“增持”。公司在2020年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业绩维持了高质量的增长,零售领先使其保持了在行业领先优势,金融科技能力同样处于行业前列,大财富管理体系积极推进。随着公司在财富管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三个核心能力方面的建设打造,公司经营将更为“轻型”,将具备从容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具良好的经营前景和稳健高质量的增长。我们上调2021-2023年预测EPS至4.46/4.75/5.15元,预测2021年BVPS为29.12元,对应1.78倍PB,维持“增持”评级。 u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息差表现不及预期,大财富管理体系推进不及预期,资产质量表现不及预期等。
北摩高科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1-03-23 86.88 -- -- 152.98 3.36%
104.49 20.27%
详细
公司发布 2020年报: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87亿元, 同比增长 65.95%。 实现归母净利润 3.16亿元, 同比增长 49.08%。 公司 2020年 EPS 为 2.11元, 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3元, 送红股 7股。 下游军品需求旺盛, 检测业务提供增长新动力。 (1) 2020年公司传统业务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产品、 刹车盘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 4.12亿元、 1.28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39.79%、 23.00%, 主要受益于下游军机换装列装加快, 新增需求与更新需求上升; (2) 公司于 2020年 9月份新增电子元器件检测业务, 将持股 51%的主营电子元器件筛选、 测试的子公司京瀚禹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9月-12月京瀚禹实现销售收入 1.31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 0.29亿元, 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加紧生产, 推进研发, 看好军品业务继续增长。 公司存货中原材料与在产品账面余额分别同比增长 38%与 13%, 发出商品与产成品账面余额分别同比增长 223%与25%, 显示公司处于加紧生产交付的状态。 目前公司已定型产品在国内军机制动系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参与到多型新型军用飞机制动系统的研发设计工作中。 凭借公司的先发优势与军工产品的高进入壁垒, 看好公司利用完备的设计、 实验及生产制造能力进一步做大军品市场, 提升市场占有率。 开拓民用飞机领域业务, 打造未来业绩增长点。 公司近年来在巩固军品市场的同时,逐步向轨道交通闸片与民用飞机产品市场进行开拓, 2020年公司民品销售收入3,389万元, 同比增长 211.51%。 2020年 12月, 公司收购蓝太航空 66.67%股权,后者主营民航飞机炭刹车盘领域, 是中国取得民航炭刹车盘 PMA 许可证最多的企业, 拥有 B757、 A320/330等民航客机炭刹车盘许可证。 依靠公司在制动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军品行业地位, 市场空间广阔的民用航空刹车盘领域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 评级。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 EPS 分别为 3.34元、 4.50元与 6.07元, PE 分别为 42倍、 31倍与 23倍。 公司是 A 股市场中军用飞机制动系统的龙头企业, 我们看好公司在下游军机需求放量和民用航空市场开拓两条主线下的发展前景。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民用航空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军机研发列装进度不及预期; 军方调整产品需求与价格。
景嘉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19 76.99 -- -- 86.99 12.99%
93.88 21.94%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公布2020年业绩快报及2021年一季度预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23.17%,实现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8.23%,EPS为0.69元,同比增长18.97%。预计2021Q1,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2.15亿元,同比增长69.44%-82.15%,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0.50亿元,同比增长72.75%-96.30%。 公司是国产图形显控与GPU芯片龙头,业务进入快速成长期。2020年及2021年Q1业绩变化显现出业绩增速加快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图形显控和GPU芯片领域产品销售增长。公司2021Q1营业收入实现了约70%以上的增长,为剔除2020Q1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比较了2019Q1同期数据,营业收入依然取得复合50%以上的增速,由此可以看出公司主业景气度不断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成长主要受益于两方面:一是军用信息化需求持续增长,二是信创战略带来通用市场快速拓展。 公司军品业务受益解放军信息化高景气周期,未来成长有保障。公司图形显控业务主要为军机显控产品,小型雷达主要包括空中防撞雷达和主动防护雷达,图显显控和小型雷达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分别72%和18%左右。公司产品均是解放军重要的信息化装备。最近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解放军未来将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在美国加大对中国军事和科技施压的背景下,公司军品业务未来增长空间有保障。 自主可控拓展了公司GPU芯片在通用领域的应用空间。依托军用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已经开发了JM5400、JM7200两代GPU芯片,分别应用于桌面办公计算机通用市场。公司芯片产品还在快速迭代中,新一代芯片研发已在后端设计阶段。伴随信创战略的实施,通用市场或是公司未来业绩高增长的主要动力。2021年1月25日公司披露的《重大合同公告》,委托进行芯片制造、购买晶圆,合同订单十二个月内累计总金额达4.5亿元,订单大幅增长验证了公司产品在通用领域需求的增加。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未来成长空间广阔。1月25日,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行权条件为:以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2021、2022、2023年净利润增速分别大于30%、50%、100%。我们认为作为高新技术公司,本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有助于绑定核心人才,促进公司长期发展,从业绩考核目标上,也验证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投资建议:首次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1、2022年EPS分别是0.69、1.07、1.46元,对应PE为112、73、53倍。公司是国产图形显控与GPU芯片龙头,受益于军用信息化和信创战略,公司成长空间巨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民用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新一代芯片研发不及预期,军品订单不及预期。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1-03-19 25.55 -- -- 29.30 14.68%
31.11 21.76%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12亿元,同比增长17.7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46.61%。公司2020年EPS为0.31元,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0.93元。 航空复合材料营收26.70亿元,增长37.21%,增速进一步加快。航空复材业务2020年营收26.70亿元,同比增长37.21%,超过2019年的31%;占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比重为91.69%,下游复合材料需求的上升是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实现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66.92%,大幅超过2019年的38%。 制动产品业务下半年开始复苏,骨科植入物与机床业务减亏。制动产品业务2020上半年受到了较为明显的疫情影响,下半年随着市场回暖,产销逐渐复苏。全年实现营收0.55亿元,同比增长8.86%;实现净利润218.91万元,同比下降52.83%。 骨科植入物业务受疫情与市场萎缩影响,营收0.22亿元,同比下降51.85%,同比减亏811.21万元;机床装备业务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15.24%,同比减亏1969.04万元。 新材料业务利润率稳步上升,期间费用率降低。公司各类新材料产品的整体毛利率水平维持稳步上升态势,2020年达到31.94%;航空复材业务净利率提升至18.63%,或是受益于销售结构变动、规模扩大以及合格率提升。公司期间费用率受房地产业务剥离的影响,2020年下降至13.46%。根据公司的ROE、ROIC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情况,以及公司当前业务经营情况,我们认为公司的经营效率处于稳定状态。 下游需求旺盛,复材产能提升,看好公司长期发展。预期军民航空对复合材料的需求将维持旺盛态势。公司在南通的两大复合材料生产项目已分别完成验收与竣工,复材产能将有所提升;制动产品领域有数个型号的刹车盘副正在进行验证或已取得制造许可,预计公司新材料业务2021-2023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9%、33%、31%,毛利率分别为32.2%、32.5%、33%。 投资建议: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0.46、0.61、0.80元,对应PE为55倍、41倍、31倍。公司是A股市场上航空复合材料领域的龙头公司,受益于中国军民用航空复材需求的持续提升,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公司产能提升不及预期;疫情防控不及预期。
TCL科技 家用电器行业 2021-03-17 9.52 -- -- 10.38 7.56%
10.24 7.56%
详细
公司发布220020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6.8亿,同比增长33.9%;实现净利润50.7亿,同比增长4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3.9亿,同比增长67.6%。 显示业务历史底部迎来周期拐点。TCL华星实现营业收入467.7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151.1%。受惠于远程办公、远程教学兴起,大屏化趋势及体育赛事的拉动,下游面板需求持续上升,但芯片和玻璃供应短缺及新产能开工延误,使得LCD面板供应持续偏紧,考虑到韩厂战略性退出,预计2021年面板价格将维持上行趋势,并带动公司业绩继续上涨。 收购中环电子,布局半导体、光伏双赛道。2020年7月,公司公开摘牌中环电子100%股份,并于2020Q4并表,旗下核心子公司中环半导体在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12.8%,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17.0%。中环半导体身处半导体、光伏优质双赛道,全面并表后有望成长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买入”。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EPS分别是0.56元、0.64元、0.74元,对应PE分别17倍、15倍、13倍。考虑到面板需求的旺盛和产能供给的有限,2021年大尺寸面板价格将延续上行趋势,公司业绩将继续向上。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低于预期,韩厂退出延期,并购整合不理想。
天准科技 2021-03-16 31.79 -- -- 32.15 0.16%
32.97 3.71%
详细
大客户需求旺盛,营收增长显著。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64亿元,同比增加78.19%。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大客户旺盛的业务需求是公司营收提升的主要推动力,除原有的尺寸检测等需求大幅增长之外,还新增了缺陷检测等领域的需求。分板块来看,2020年公司消费电子行业营收8.50亿元,同比增加103.01%,占2020年营收比重为88.14%。光伏行业业务也实现了显著增长,2020年营收5,702万元,同比增长达486.65%。 毛利率下滑、费用投入增加影响02020年利润增速。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29.10%;扣非后归母净利0.83亿元,同比增长24.69%。受消费电子领域产品销售结构变动、低毛利率的光伏业务放量和下游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竞争较为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公司2020年销售毛利率下滑至42.48%,下降了3.27个百分点。同时2020年公司费用支出也有一定上升,叠加疫情影响,制约了当期利润增长速度。 新产品持续推进,投资扩充产能,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公司一直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比重,2020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3.20%至1.55亿元。在研与已推出的新产品涵盖消费电子等当前主要业务领域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深入布局中的领域,在深耕非标产品的同时推出了LDI等标准自动化产品,部分新产品已进入批量销售。公司对德国MeTec公司的收购亦正在推进,将加快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布局脚步。同时公司公告将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1000台/套智能检测系统与产线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48个月。新产品的推出与产能扩张有望帮助公司进一步拓展下游客户,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机器视觉行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升级与进口替代创造广阔市场空间。国内机器视觉市场发展迅速,应用行业与场景不断扩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需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制造品质并鼓励创新,对先进制造业提供税收等优惠政策,利好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制造业中进一步扩大应用。同时国内机器视觉领域存在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公司所在赛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次覆盖给与“增持”评级。我们认为在行业发展前景向好的背景下,新产品的推出与产能的提升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推动,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0.80元、1.09元与1.38元,对应PE为40倍、30倍与24倍,首次覆盖给与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1-01-29 167.63 -- -- 188.28 12.32%
188.28 12.32%
详细
公司发布220020年年度业绩预告::2020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82亿元-29.67亿元,同比增长50%-6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97亿元-23.93亿元,同比增长20%-25%;预计实现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为34.91亿元-36.11亿元,同比增长45%-50%。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影响较大。2020年非经常性损益较大,主要由于公司所投资的以上市公司标的及非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场价值上涨等原因,使公司部分非流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增长较大,预计影响利润金额为17.94亿元;此外,由于公司H股可转债券衍生金融工具部分的公允价值受公司H股股价大幅上涨影响,2020年预计非现金账面公允价值损失金额预计为13.49亿元。 中国区实验室和CCDMO业务强劲增长,美国区实验室和和CRO业务受疫情影响。Q1受国内疫情影响中国区实验室一度暂缓,Q2全面恢复运营,Q3除美国区实验室外,各业务板块均加速增长,Q4预计持续高速增长(从公司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推测,Q4实现归母净利润11.28亿元-13.13亿元,同比增长464%-557%)。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系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链龙头,实验室服务及CDMO/CMO服务呈高速增长态势,一体化服务平台优势显著,长期强劲增长可期。将疫情转化为订单加速器,实现公司客户数量快速增长,长尾战略优势凸显,一体化平台持续提高客户黏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61.46/209.59/264.9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8.82/36.58/45.70亿元,对应EPS1.18/1.50/1.87元,对应市盈率101.23X/79.63X/63.88X(取2020/11/9收盘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国外新冠疫情反复,导致经营恢复不及预期;2)订单数量和研发进展不及预期;3)汇率波动风险;5)投资收益波动风险。
东山精密 计算机行业 2020-12-25 26.61 -- -- 27.50 3.34%
27.50 3.34%
详细
事件:12月22日,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14.00-16.00亿元,同比增长99.24%-127.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50-13.50亿元,同比增长198.49%-222.37%,每股收益0.85元/股-0.97元/股,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主营业务下游需求旺盛,带动业绩大幅增长。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依靠软板,10月中旬苹果5G手机iPhone12系列正式发布,预告5G换机潮的正式来临,叠加2-3年的存量换机需求,苹果强周期正式开启。 随着苹果新机销量及备货的上升,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公司FPC销量将强劲增长。此外,新款iPhone12系列增加了5G、射频及显示方面的需求,对高频FPC、超精细软板有增量需求,加上公司逐步切入Airpods、iWatch周边,预计四季度起软板业务量价齐飞。公司硬板卡位数通+高端HDI,自18年收购Multek以来不断整合完善,5G时代手机主板逐步由HDI主板向AnylayerHDI和SLP(Substrate-LikePCB)升级,公司积极布局高端HDI市场,聚焦国内手机客户,业绩逐步改善。 传统业务精简聚焦,业绩贡献较小。传统业务主要包含显示(LED封装、TP和LCM)和精密制造两块。在LED领域,自2018年起公司逐步剥离大尺寸显示业务,聚焦小间距RGB封装,保持微利。TP与LCM业务逐步精简聚焦,LCM主要是围绕OPPO和华星光电,控制规模,保持自身盈利的状况,TP专注于做中大尺寸的触摸屏,受2020年疫情影响,网上办公的需求增加,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汇兑损益抵消利息开支,财务费用高企。公司财务费用主要源自前期业务收购产生的债务成本。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高达5.1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81%,较去年同期降低0.47个百分点,这主要受益于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和8月份定向增发28.6亿元缓解了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公司主营业务的70%来自海外,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公司1-11月因汇率波动导致财务费用的汇兑损失约1.8亿元,抵消利息开支的缓解,对全年盈利产生一定影响。 投资逻辑:公司精耕苹果FPC优质赛道,并不断整合布局高端HDI业务,考虑到苹果产业链上行趋势以及公司自身盈利能力的改善,我们预计2020-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61.87亿元、296.6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1亿元、18.2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5元/股、1.09元/股。参照历史估值,维持“增持”评级。
光明乳业 食品饮料行业 2020-12-16 15.95 -- -- 19.25 20.69%
21.09 32.23%
详细
事件:公司1122月月11日公布关于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莱特”)增发股份项目进展公告,目前新莱特增发股份项目已完成,本公司持有新莱特股份00..585亿股,占新莱特总股本39%。 点评:销售毛利下滑,终端费用投入减少。公司单三季度营收65.79亿元,同比增长8.8%;归母净利1.17亿元,同比增长53.10%;销售毛利率为26.33%,下滑4.78%,主要因为上游原奶价格的上行,以及公司终端销量下行,以低温大单品莫斯利安收入下滑最为明显,表现不及预期。费用方面,光明的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也处于下滑趋势,同比下滑3.25%,主要来自二季度后公司对于费用投放力度开始减缓。其他费用相对二季度变化较小,处于较为平稳水平。根据公司三季度的销售费用投入减少来看,预计四季度销售费用投入不会超过三季度的投入,整体费用投入将保持较为平稳水平。 海外市场助力业绩上行,继续扩大海外销售优势。海外子公司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是新莱特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工业奶粉、婴儿奶粉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产品出口至50多个国家,与多家面向中国消费者的乳品及营养品中国公司紧密合作,包括光明、新希望、纽瑞兹等。上半年新莱特实现营收31.74亿元,叠加政府给予1.35亿元补助,助力光明营业收入增速在上半年受疫情冲击下上涨9.52%。此次子公司新莱特的增发项目,光明对于子公司的总股本占比保持39%,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收购邓桑德尔牧场、建设植物基营养品项目以及归还现有债务等,继续扩大优势夯实海外收入。 低温市场偏好风向明显,低温龙头优势仍在。现阶段乳制品行业处于低温市场竞争加剧的偏向态势中,现阶段冷链技术逐步成熟,低温市场规模增速自2015年的6.1%上升到2019年的11.6%,行业增速进入双位数增长期,结合疫情后的市场教育加快,以及生鲜电商等相关行业的崛起,公司作为低温奶龙头将有望受益。光明的低温板块优势仍在。产品方面:根据公司三季度液态奶增速为5.1%,相对二季度有所减缓主要来自酸奶销量方面的增速下行。根据萝卜投资数据显示,10月份酸奶线下单月销售额下滑17.36%,其中大单品莫斯利安销售额下滑23.24%,主要受终端消费场景限制而下滑,预计公司四季度酸奶销售方面增速会延续下滑态势。因白奶和酸奶产品方面具有一定替代属性,叠加白奶受益疫情后的终端高需求,预计公司白奶方面将能保持双位数增速上行。整体来看,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整体来看公司依旧具有较较好产品优势。渠道方面:国内渠道,现阶段光明积极布局包括华东、华中等地区的牧场,保证鲜牛奶的供应,同时在渠道方面,公司除了在上海区域的渠道持续巩固外(公司三季度上海地区实现营收53.20亿元,同比上行19.68%,保持较好增长水平),还大力向外拓展,增强浙江等地区的覆盖力度,即为了逐步布局全国市场,后续低温市场竞争做准备。海外方面,公司海外市场第三季度收入增速虽然不及二季度,但依然保持近12%的增速上行,因此预计光明在海外销售方面有望在四季度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速销售水平,其中子公司新莱特延续上半年上行态势。技术壁垒方面:虽然冷链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冷链运输及储存方面的管控依旧存在差异。光明作为老牌低温乳企,冷链技术的研发更具有竞争力,现阶段公司使用WMS仓库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进行储存及运输方面的监控,更具备低风险高效率的优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现阶段公司作为低温龙头,依旧具备较强的区域性覆盖优势。考虑到原奶价格继续上涨,以及常温酸奶增速下行超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4661.62/27029.14/29623.93亿元,同比增长9.30%/9.60%/9.60%;实现净利润735.91/829.27/917.29亿元,同比增长7.83%/12.69%/10.61%;EPS为0.43/0.49/0.56元,对应市盈率34.70X/30.44X/26.64X(取2020/12/11日收盘价)。首次覆盖,给予公司2021年“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导致的海外市场不确定性;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变动;食品安全风险
伊利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0-12-10 41.00 -- -- 51.85 26.46%
51.85 26.46%
详细
公司情况:历经风雨,成就龙头企业。公司自 1993年创立起至今,经过20多年的历练发展,成功发展为集液态奶、奶粉、冷饮、奶酪等综合型乳制品龙头企业。现阶段,公司已通过在渠道铺设、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品牌宣传以及内部管理等重要方面不断提升,成为行业领军者之一。发展期间,伊利通过常温奶的率先布局成功打响品牌,规模超过光明并逐渐拉大差距,虽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但随后通过加强品控、提高宣传度以及加速渠道扩张等方式快速恢复,后与蒙牛激烈竞争实现超越,形成双寡头格局。2020年公司跻身全球 5强,随着全球化的持续布局,以及产业链、奶源、研发等多个方面的逐步完善,伊利有望未来冲击“第一”。 产业链情况:原奶价格缓慢上行,双寡头竞争格局趋缓,下游饮奶需求空间仍较大。上游方面,目前我国奶牛存栏数及单产量处于国际中间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原奶价格自 2016年后进入长期小幅波动上行态势,短期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长期终端需求不变,随着疫情减缓,预计原奶价格将持续回升。中游方面,双寡头竞争格局已经成熟,且因疫情影响集中度不断提升。常温领域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伊利蒙牛占据近 45%市场份额,受疫情刺激,更健康的低温白奶市场将进入各大企业争抢的领域。下游方面,对比国际我国饮奶量仍具备较大空间。内部来看,城镇乳制品消费差距明显,在国内大循环为主题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消费有望成为未来乳品消费的主动力。 竞争优势:多元产品线共同发力,优质奶源把控,深度渠道扩张,高端营销手段铸造强品牌力:产品方面,伊利在常温板块龙头地位显著,虽然目前国内常温板块处于较为成熟阶段,但是随着大单品“金典”“安慕希”的持续放量,以及高端白奶及酸奶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有望保持双位数增速继续上行。公司在低温奶方面目前处于区域型布局阶段,主要以低温酸奶发力,大单品如“畅轻”保持低温酸奶市场较佳销售水平; 低温白奶方面,伊利目前还处于布局阶段,先以控制奶源及选择部分低温竞争压力较小的城市进行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扩张,公司的低温白奶产品方面也是以中高端为主。奶粉方面,伊利不断丰富“金领冠”系列,以高端婴幼儿奶粉大单品抢占市场,提升板块业绩。目前公司冷饮龙头优势仍在,产品升级叠加高端新品推出持续加大板块影响力。另外,公司还加速布局奶酪等其他板块业务,通过拓展新品类及包装升级等方式持续推动增长。奶源方面,伊利早先通过“奶源四步走”的方式率先成立奶牛合作社,实现公司、政府、农户的共赢。随着公司发展至龙头企业,通过加大收购及合作力度,不断巩固优质奶源控制。渠道方面,公司早先抢占先机率进行全国化渠道扩张及下沉,截至 2019年 12月伊利常温液态类乳品的市场渗透率为 84.3%,乡镇村网点近 103.9万家。在扩张的同时,公司将现阶段的“合作模式”逐渐变更为“配送模式”,使渠道更易下沉,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加强渠道把控力。另外,加上线上渠道的积极发力,伊利除常温奶板块,其他板块业务未来将有望通过公司渠道下沉优势获益。营销方面,伊利对于广告宣传方面费用投入近两年均华文楷体 超过 100亿。公司通过持续提升品牌曝光度塑造好品牌形象,同时自 2018年起进行品牌高端化升级,进一步提升终端影响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常温奶板块高端化趋势明显,公司常温白奶及常温酸奶两大单品“金典”、“安慕希”市场份额提升至较高水平,销量持续提升,于 2019年分别突破 100亿元和 200亿元,增速基本保持近 15%以上的较高速增长。公司通过常温大单品的较大市场占据,以及较高盈利水平优势,常温液态奶板块依然具有支撑公司基础发展的能力。低温奶板块,伊利主要发力低温酸奶,板块大单品“畅轻”稳居低温酸奶行业第一品牌,随着低温奶近两年需求量再度提升,销售收入增速基本能保持近 20%。整体来看,液态奶板块增速有望保持两位速增长,预计伊利 2020-2022年液态奶收入 818.75/904.72/999.71亿元,增速分别为11.00%/10.50%/10.50%。奶粉及奶制品板块,伊利主要通过大单品“金领冠”系列奶粉成功打开婴幼儿奶粉市场大门,于 2018年销售额破 50亿元,并成功帮助公司板块毛利率从 2016年至 2019年内提升 57.85%。 随着高端大单品的持续推出,公司奶粉业务收入增长有望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预计伊利 2020-2022年奶粉收入 114.12/130.33/149.75亿元,增速分别为 13.50%/14.20%/14.90%。冷饮板块,伊利现阶段保持冷饮行业市占第一的水平,约 14%占比。公司冷饮业务收入方面近两年保持在约10-15%的增速区间,随着新品的继续推出叠加海外知名度的提升,冷饮板块有望短期保持近双位数增长。预计伊利 2020-2022年冷饮板块收入为61.66/67.21/73.26亿元,增速分别为 9.50%/9.00%/9.00%。综合来看,伊利整体营收有望以超 10%的增速继续上行。费用方面,随着原奶价格保持缓慢上行态势,双寡头竞争力度趋缓,伊利在终端促销力度将会减弱,销售费用率将会下降。另外,公司股权激励及长期服务计划方面的摊销上升,预计伊利未来两年管理费用会有所上升。结合上述预测,预计伊利 2020-2022年收入分别为 1001.67/1109.39/1229.86亿元,同比增长11.02%/10.75%/10.86%;净利润分别为 71.22/81.65/97.00亿元,同比增长2.46%/14.66%/18.79%。考虑到公司双位数增长以及龙头溢价情况,给予伊利 2021年 32X 估值,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奶价格上涨超预期,利润上行受阻;食品安全问题;研发压力非理性增长。
东山精密 计算机行业 2020-11-26 26.00 -- -- 30.09 15.73%
30.09 15.73%
详细
公司公布前三季度业绩,实现营收 182.53亿元,同比+11.51%,归母净利润 9.56亿元,同比+7.60%。单三季度,实现营收 69.13亿元,同比+8.18%,归母净利润 4.44亿元,同比-8.54%。总体来看,公司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三季度承压,这主要受苹果 iPhone 12备货延迟影响,随着 iPhone 12强周期的到来,预计公司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备货旺季到来,业绩可期。 Q3软板受大客户备货延迟拖累。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依靠软板,三季度受 iPhone 12发布延迟影响,软板业绩增长不及预期,随着苹果新机销量及备货的上升,预计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公司 FPC 销量将强劲增长。此外,新款 iPhone 12增加了 5G、射频及显示方面的需求,对高频 FPC、超精细软板有增量需求,加上公司逐步切入 Airpods、iWatch 周边,预计四季度起软板有望量价齐飞。 硬板逐步改善,传统业务精简聚焦。公司硬板业务卡位数通+高端HDI,5G+云计算有望驱动业绩大幅增长。Q1受疫情影响比较大,Q2已经在恢复,且 HDI 产品出货较好。5G 驱动手机主板由通 HDI主板向 Anylayer HDI 和 SLP(Substrate-Like PCB)升级,公司积极布局高端 HDI 市场,聚焦国内手机客户,业绩逐步改善。传统业务主要包含显示(LED 封装、TP 和 LCM)和精密制造两块,公司实施精简聚焦的策略,对公司业绩贡献较小。 毛利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 17.23%,较去年同期增加 0.33个百分点,三费占比由去年同期 8.60%下降到7.65%,研发费用 3.13亿元,同比增加 40.08%,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随着公司经营管理的改善,资产负债率由高位持续降低至 64.3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 15.47亿元,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 28.6亿元,缓解了公司较高的负债率。随着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平稳向上,资本开支趋于平稳,未来有望通过自由现金流偿还长期借款,减少利息支出,改善利润水平。 投资逻辑: 公司精耕苹果 FPC 优质赛道,并不断整合布局高端 HDI 业务,考虑到苹果产业链上行趋势以及公司自身盈利能力的改善,我们预计2020-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260.40亿元、294.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58亿元、18.34亿元,对应 PE 为 31倍。参照历史估值,维持“增持”评级。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0-11-16 117.60 -- -- 121.30 3.15%
184.12 56.56%
详细
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15亿元,同比增长27.34%;实现归母净利润23.68亿元,同比增长34.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54亿元,同比减少3.52%。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83亿元,同比增长35.44%;实现归母净利润6.51亿元,同比下降8.07%,主要受股权激励费、可转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等项目影响,经调整实现Non-IFRS归母净利润为9.58%,同比增长44.28%。 三大业务板块QQ33加速增长,美国区实验室受疫情影响。Q1受国内疫情影响中国区实验室一度暂缓,Q2全面恢复运营,Q3除美国区实验室外,各业务板块均加速增长。Q3分版块来看:1)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3.38亿元,同比增长38.88%,其中FeeForServices收入同比增长约53%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77%。2)CDMO/CMO服务实现营收15.48亿元,同比增长54.91%,服务分子数超过1100个。3)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板块实现营收3.15亿元,同比增长16.78%,其中CD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近100%、SMO在手订单同比增长约45%。4)美国区实验室受疫情影响以及部分客户项目延期,实现营收3.72亿元,同比下降13.45%。 客户数量快速增长,长尾战略优势凸显。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客户900家,活跃客户超过4100家,“长尾客户”及国内客户贡献收入79.38亿元,同比增加约28%,一体化平台持续提高客户黏性。 AA+H双向融资落地,有力支持公司产能扩充。公司在8月完成H股配售新募集72.9亿港元,在A股完成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64.6亿元人民币,两笔融资落地将支持公司产能扩充及相关资金实力,有助于提高公司一体化服务能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系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链龙头,实验室服务及CDMO/CMO服务呈高速增长态势,一体化服务平台优势显著,长期强劲增长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61.46/209.59/264.9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取2020/11/9收盘价)。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国外新冠疫情反复,导致经营恢复不及预期;2)订单数量和研发进展不及预期;3)汇率波动风险;5)投资收益波动风险。
招商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0-11-05 42.12 -- -- 47.77 13.41%
53.89 27.94%
详细
事件:2020前三季度,招商银行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6.6%、-0.82%,其中三季度同比分别+5.25%、+0.71%,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回暖。前三季度非息净收入占比为37.44%,同比提升0.61个百分点;来自零售业务的营收占比为58.04%,同比提升百分点3.01个百分点。 点评:从业绩归因来看,利息净收入环比改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边际放缓。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5.6%,环比H1提升1.6个百分点,净息差2.57%,环比提升8个基点,主要受益于零售贷款占比提升;前三季度非息收入中手续及佣金净收入同比+10.7%,为2017年以来同比增速首次超过10%,表现亮眼;信用减值损失三季度计提120.48亿元,计提力度边际放缓(Q2为200.89亿元)。 资产负债端规模扩张平稳。前三季度,资产总额、贷款和垫款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6%、12.3%,贷款和垫款总额同比增速环比H1提升;负债总额、吸收存款分别同比增长11.1%、15.4%,存款增速环比小幅降低但依旧高启。 从结构上来看,其中零售贷款、公司贷款占比分别为55.32%、38.43%,零售贷款占比环比提升4.21个百分点,零售贷款得到恢复性扩张;存款日均余额中活期存款占比为59.74%,环比提升0.92个百分点,存款结构小幅改善有助于息差走阔。 资产质量位于行业前列,不良率环比下降。三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13%,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424.76%,较H1下降了16.05个百分点,拨备环比下降但依然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健优秀。 零售业务相关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截止至三季度末,公司零售客户AUM8.63万亿元,较2019年末+15.27%,必须保持着较高速增长;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AUM6.75万亿元,较2019年末+16.40%;管理私人银行AUM2.66万亿元,较2019年末+19.15%。管理的零售客户总资产保持着高速增长,高端零售客群总资产增速更高,有助于公司零售业务保持稳健高速增长。 公司稳健增长可期。公司三季度业绩表现稳中向好,资产质量优异,彰显了行业龙头风范,未来公司稳健领先发展的前景可期,预计2020年每股净资产、EPS分别为28.5元、3.77元,同比+4.51%、+1.84%,目前股价对应2020年1.50倍pb,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严格超预期;新冠疫情复发;息差缩窄超预期等。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0-10-29 62.01 -- -- 70.36 13.47%
78.48 26.56%
详细
公司发布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65亿元,同比增长10.78%,实现归母净利润15.46亿元,同比增长25.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增长27.99%。 疫情影响大幅褪去,Q3业绩强势增长。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02亿元,归母净利润8.70亿元。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同比增速-26.86%/0.72%/47.55%,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73.41%/50.51%/62.34%。Q3业绩强势增长,预计主要由于:1)国内疫情影响逐渐消化,前期积累的刚性需求逐季爆发;2)疫情防控已成常态,人们的办公、娱乐、社交等活动较多转移至线上,提高了用眼程度,进一步催生了消费者对眼科医疗的需求;3)疫情期间,公司通过积极强化各级医院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拓展对患者的线上服务方式;4)境外营收占比有限,仅占公司整体营收近10%(2019年年报数据)。 费用端管控良好,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47.65%,同比下降0.76%;净利率为19.62%,同比上升2.74%。期间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为8.65%,管理费用率为11.56%,研发费用率为1.14%,财务费用率为0.79%。总体来看,公司费用端管控良好,预计主要由于:1)受前期疫情,经营活动受限,导致相关费用下降;2)公司规模效应及管理能力提升。 内生外延扩张,持续完善全国网络。公司在6月实施了重大资产并购重组,收购了30家眼科医院,其中26家为爱尔并购基金旗下医院,2家来自众生药业,2家来自爱瑞阳光,这30家医院将在下半年纳入并表范围。持续的并购重组,彰显了公司内生的强劲实力,进一步完善公司全国网络战略布局,从一线城市逐步下沉到县域地区,扩大服务范围,为公司开启新一轮布局成长,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目前国内眼科服务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公司作为眼科医疗服务机构龙头,在国内凭借独特、高效的扩张模式可快速、高质量的“内生+外延”同发展。在海外,公司积极寻找并购整合优质同行。我们认为国内疫情防控能力强劲,前期受疫情压制的眼科需求已呈现爆发态势,公司门诊及手术量强势回升,全年业绩增长可期。此外,公司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对外积极拓展线上服务,对内费用端把控良好。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11.5/146.5/187.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8.17/24.56/33.55亿元,对应EPS0.44/0.59/0.80元,对应市盈率142.75X/105.64X/77.33X(取2020/10/28收盘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外新冠疫情反复,导致经营恢复不及预期;2)并购整合不及预期;3)市场竞争加剧;5)医疗事故、纠纷等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