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乐惠国际 机械行业 2024-07-01 21.52 -- -- 22.05 2.46%
22.05 2.46% -- 详细
海天精工 机械行业 2024-06-28 23.71 -- -- 23.49 -0.93%
23.49 -0.93%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成立于 2002年,已深耕行业二十余载。自成立以来致力于高端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数控卧式加工中心、数控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下游应用主要是航空航天、高铁、汽车零部件、模具等领域。公司航空领域产品具有高速、高精的特性,主要针对航空零件的加工特点;在汽车行业推出了五个系列高效加工设备。 公司营收从 2019年的 11.65亿元增至 2023年的 33.23亿元。随着营收规模扩大,规模效应凸显。归母净利润从 2019年 0.77亿元增至 2023年的 6.09亿元。毛利率稳步提升,整体毛利率从 2019年的 22.13%增至 2023年的 29.94%。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 2019年的 14.98%降至 2023年的 10.63%。 机床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特种加工机床,下游包括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模具等。 从数控化率来看,海外发达国家机床数控化率高,日、美、德数控化率均超 70%,其中日本机床数控化率维持在 80%以上,我国机床数控化率约 40%。2023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生产额为 1935亿元,消费额为 1816亿元,是全球最大的产销国。 出口来看,德、日企业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中国机床出口以中低端为主。近年来,公司加大海外市场布局,2023年海外区域销售收入同比保持快速增长。重点增加海外市场独立性功能的建设,进一步加快全球市场营销布局,完成了新加坡和泰国子公司的筹建。 ?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数控机床行业龙头,规模效应下优势明显。当前国内外经济已出现一定复苏迹象,公司海外开拓持续推进。我们预计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38.22、43.95、50.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5%、15%、1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78、7.82、8.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1.3%、15.3%、14.7%,对应 EPS 分别为 1.30、1.50、1.72元,对应 PE 分别为 19. 10、16.56、14.44,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利用率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容百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6-13 24.89 -- -- 27.83 11.81%
27.83 11.81%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简介: 三元正极公司, 2023盈利有所下滑。 公司概况: 中韩联合打造,历经十余年发展。 公司的核心产品为三元高镍产品,分为NCM523/NCM622/NCM811三类。客户涵盖国内外,覆盖众多主流头部电池企业。管理层有中韩背景,以白厚善和刘相烈为代表。 财务分析: 经历 2022年高峰, 2023年盈利承压。 容百科技 2021年和 2022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到了 2023年有所下滑, 2023年公司收入 226.6亿元,同比-25%,归母净利润 5.8亿元,同比-57%。 行业介绍: 需求驱动增长, 容百维持龙头。 2023年复盘: 行业产量仍高, CR5集中度 61%。 据鑫椤锂电, 2023全球三元材料产量 96.6万吨,同比-2.8%,从中国三元材料产量来看, CR5的集中度约 61%,其中容百科技仍是第一名。 2024年展望: 预计产量增长,容百维持龙头。 据高工锂电,2024年预计中国三元材料产量 75万吨,同比增速约 15%,三元材料占正极比例约 26%,与 2023年基本持平。 2024Q1容百科技仍然维持龙头份额,行业头部企业受益于下游电池需求提升也有明显变化,如南通瑞翔、厦钨新能等,排名也有提升。 核心看点: 具备核心技术,全球化战略布局。技术:容百科技具备心技术能力。 具体来看,包括前驱体共沉淀技术、正极材料掺杂技术、正极材料气氛烧结技术、正极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高电压单晶材料生产技术、 NCM 金属回收技术、碳酸锂回收技术等。 研发:确保二次电池国际超一流技术竞争力。 据 NE 时代新能源,预计容百科技 2024年12月进行韩国研发中心建设, 2025年 6月进行美国研发中心建设,2025年 12月欧洲研发中心建成。 产能:建设并完善全球化产能建设布局。 远期到 2030年,目标建设三元产能 100万吨,锰铁锂产能 56万吨,钠电产能 50万吨,前驱体产能 43万吨。 投资建议随着行业需求提升,公司凭借核心技术壁垒,推进全球化战略,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229/278/338亿元,同比增速1%/21%/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9.2/13.8亿元,同比增速10%/44%/50%,按照 6月 11日收盘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19/13/9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风险、下游需求受经济影响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相关支持政策调整风险、公司战略方向选择风险。
中国巨石 建筑和工程 2024-06-07 11.55 -- -- 11.65 0.87%
11.65 0.87%
详细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玻纤生产企业,产能规模持续扩张。据中诚信24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截止23年底,公司拥有19条在产玻纤生产线和4条电子布产线,在产的玻纤和电子布产能分别为241.6万吨和9.6亿米/年。淮安基地一期10万吨玻纤产线于5月下旬投产,埃及8转12万吨的冷修产线已于5月初投运,上述产能完全释放后,在产产能将增至263.6万吨。由于高技术和高资本壁垒,玻纤行业保持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23年国内前3大玻纤企业产能占比70%以上。在双碳目标推动下,风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长期向好的态势不变,玻纤行业领军企业竞争优势突出,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 行业供给增长放缓,自3月中下旬粗纱价格出现普涨,行业反转可期:据公司23年年报,大部分玻纤纱产品已处于历史最低价。我们以主流的产品缠绕直接纱2400tex华东报价为例,根据卓创资讯,其平均价格从2023年1月的4050元/吨不断下降至2024年3月的3012元/吨。 成本端,根据卓创资讯,2400tex无碱缠绕直接纱综合成本约在4000元/吨,多数厂家的生产成本在3200元/吨,行业处于普遍亏损状态。 据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2023年度发展报告,21/22/23年我国玻纤总产量增速分别为15.2%/10.2%/5.2%,呈现增速递减态势。在产产能方面,根据卓创资讯,玻纤行业22年底/23年底/24年4月底的国内在产产能分别为658/680.5/691.8万吨,23年/24年前4个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4%/1.7%。在行业下行周期,供给增速也明显放缓。24年3月25日,中国巨石、长海股份等玻纤头部企业相继发布了涨价函,将缠绕直接纱价格上调200-400元/吨,将合股纱价格上调300-600元/吨。此次价格上调,一方面来自于业内价格的理性回归,另一方面行业成本的压力支撑加之业内盈利持续亏损状态持续较长时间,存在一定盈利修复的需要。我们判断后续价格有望继续温和上涨,4月或将成为本轮周期的价格低点。 电子纱价格亦出现反转走势,提供额外业绩弹性:同玻纤粗砂价格走势类似,电子纱价格自2023年以后一直处于下行趋势,我们认为这一情况在2024年4月初或得以终结。根据卓创资讯,重庆国际无碱电子纱(G75)价格已从4月初的7250元/吨上涨至5月下旬的8800元/吨。根据公司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告,公司现有27万吨电子纱产能,配套9.6亿米电子布产能,绝大部分电子纱以自用为主,少量电子纱对外销售。根据财联社报道,公司自4月15日起,对新增订单及需求,按照G75纱复价400-600元/吨,7628电子布复价0.2-0.3元/米。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电子纱行业供给24年暂未观察到新增,供给格局相较玻纤粗纱更优。作为覆铜板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不排除电子纱/布继续涨价的可能性。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行业拐点刚刚出现,看好公司在行业上行周期的弹性。具体逻辑如下:首先,公司在产产能持续扩张,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且产品下游中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长期需求向好;其次,在历经过去3年的行业下行期后,粗纱和电子纱/布价格有望迎来趋势性上涨,公司盈利弹性可期;最后,作为出海制造的龙头企业,海外产能不断增加,全球化布局将日趋完善,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强。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14/33.45/40.54亿元,按6月3日收盘价,对应EPS分别为0.65/0.84/1.01元,对应PE17.52/13.69/11.30,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玻纤新增产能释放速度超市场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市场预期,下游需求增速低于市场预期
博俊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6-04 20.74 -- -- 20.95 1.01%
21.88 5.50%
详细
冲压模块化产品放量,业绩步入高增长通道公司以冲压模具起家,拥有近20年冲压经验,下游客户优质,模块化业务放量,公司发展提速。2023年,公司营收约26亿,同比约+87%,归母净利约3.1亿,同比约+108%。2024年,公司预计营收同比+50%~+80%,净利同比+40%~+70%。 量:客户、产品升级,冲压压铸兼顾,中长期发展可期国内冲压行业约3016亿规模,格局分散。国内主要冲压件厂商市占率7%左右。在自主崛起的背景下,公司抓住零整关系重塑的机遇,客户和产品实现突破,2023~2025年公司在手订单合计金额约71亿,夯实未来3年业绩高增的确定性:1)客户升级,从Tier-1供应商到整车厂。整车厂营收占比持续提升,到2022年,吉利、理想、赛力斯占比约38%。公司积极在常州、河北燕郊、成都、肇庆等地扩产和新建产能,有望继续导入整车客户,持续优化客户结构。 2)产品升级,从零部件到总成件。自2018年起,公司积极拓展车身模块化业务,涉及侧围、后侧围内板、地板、前纵梁总成及防撞梁、仪表台骨架等。2022年,车身模块化产品营收占比达39%。 3)兼顾压铸:子公司成都博俊、常州博俊二期布局一体压铸,已和力劲集团签订采购协议,订购5台3500-9000T大型压铸机,并已获得客户项目订单。 利:从工序覆盖面、加工难度增厚利润公司人均产值和固定资产周转率持续提升,2023年分别约107万元和2.7,仍有提升空间。公司通过增加工序覆盖面和加工难度增厚利润:1)通过加工总成的方式可以延长加工工序,同时掌握冲压和注塑等技术,有利于产线的拓展,增厚加工费用;2)热冲压成型技术门槛较高,国内只有少数企业掌握。公司掌握热成型冲压等核心技术。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39.4、52.8和68.5亿元,同比+52%、+34%和+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6.7和9.2亿元,同比+59%、+38%和+36%。截至2024年5月24日,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17、12、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客户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金盘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5-30 61.29 -- -- 60.90 -0.64%
60.90 -0.64%
详细
核心观点金盘科技主营业务包括变压器系列及输配电、储能系列、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等。 据公司官网及 2023年报,金盘科技成立于 1997年,总部位于海南,于 2021年上市。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 66.7亿元,同比+41%,归母净利润 5.0亿元,同比+78%。收入分业务来看,变压器系列 40.9亿元,占比 61%,成套系列 17.7亿元,占比 27%,储能系列4.1亿元,占比 6%,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 0.7亿元,占比 1%。 变压器:公司立身之基,预计景气向上。 据公司官网及 2023年报,公司以变压器为核心,深耕输配电业务领域。公司在干式变压器领域技术有数十年的积累,目前可提供 72.5KV 及以下的干式变压器,并且公司油浸式变压器在风电领域也取得显著成果。经过几十年的耕耘,公司已与通用电气、西门子、维斯塔斯、东芝三菱电机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2023年公司变压器销量 4319万 KVA,同比+15%。 年初至今变压器景气高,据海关总署, 2024年 1-4月变压器出口金额 123.9亿元,同比+28%。 据 Mordor Intelligence, 2024年变压器市场预计将达到 282.7亿美元, 2024-2029年 CAGR 达到 9.7%。 储能:公司发展迅速,受益行业东风。 据公司 2023年报,公司储能业务发展强劲,通过完善研发体系和加大投入,构建了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全应用场景体系。公司专注于储能招投标等, 2023年新承接储能订单约 6.4亿元(不含税),同比+145%。据 Trendforce,预计 2024年亚洲储能新增装机 78.2GWh,同比+47%,美洲 48.9GWh,同比+30%,欧洲 30.5GWh,同比+53%,中东非 9.6GWh,同比+62%。 行业景气度高,海外扩张顺利。 据公司 2023年报,公司始终秉持全球化战略,截至 2023年构建海外销售网络,产品和服务遍布 86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外销收入 11.8亿元,同比+80%,占比从 2022年的14%提升至 2023年的 18%。 2023年外销订单约 20亿元,同比+119%。 产销率维持高位,订单增长迅速。 据公司招股书及相应年报,公司近五 年 产 销 率 维 持 高 位 , 2019-2023年 变 压 器 产 销 率 分 别 为102%/96%/92%/98%/87%。据公司 2023年报, 2023年变压器产量 4984万 KVA,同比+30%,销量 4319万 KVA,同比+15%。 2023年集团整体订单约 78亿元(不含税),同比+35%。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金盘科技公司未来中长期发展,逻辑是 1)当前面临的新能源消纳问题,或可通过电网建设和储能配置解决; 2)公司变压器和储能业务,将直接受益于行业发展; 3)公司秉持全球化战略,海外业务快速发展。我们预计金盘科技 2024-2026年收入分别是 90/119/1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7.8/11.0/14.1亿元,按照最新收盘价,对应 PE分别是 36/25/20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星源卓镁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5-22 47.11 -- -- 47.88 0.78%
47.48 0.79%
详细
深耕压铸行业二十载,镁合金压铸领域先行者公司深耕压铸行业 20余年,主要生产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及配套模具。 2023年公司营收约 3.52亿元,同比+30.16%。 轻量化趋势下,镁合金材料性能及经济性优势凸显相比铝合金,镁合金可实现 25%~35%减重效果,是重要的汽车轻量化材料之一。同时, 镁合金具备强度高、散热性好、抗震减震良好等优点。从成本角度看,当镁合金与铝合金价格比为 1.5时,生产制造时的原材料成本相同。 2024年 4月, 镁合金与铝合金价格比下跌至 1左右,镁合金经济性凸显。 预计 2030年国内镁合金压铸件需求约 137万吨从单车用量看,镁合金重量占比上仅 0.3%,远低于铝合金的8%~10%;国内镁合金单车用量 3~5公斤,远低于北美 15公斤。 镁合金在车身、动力总成等部件可实现材料替换,未来镁合金在应用领域和单车用量有望得到突破和提升。 我们预计到 2030年中国汽车镁合金需求约 137万吨, 2025~2030年 CAGR 约 15%。国内镁合金铸件规模化企业较少,据智研咨询, 2021年 CR5近 90%。主要厂商镁合金产品有较明显的定位差异。 研发和产能并重,量价有望齐升公司研发和产能并重,提升综合竞争力。 研发端,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2023年研发费用率 5.6%,且积极布局双射台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机。产能端,公司投资 10亿左右在奉化、泰国扩建产能,完善产能布局。 未来公司有望实现量价齐升。量: 公司持续拓展新客户, 2019年 SeaLink 营收占比约 51%, 2023年 CR3约 49%,在研项目包括小米汽车等新客户。此外,公司积极开拓智驾及飞行汽车领域。 价: 公司成功开发和量产动力总成壳体、显示器背板和中控台骨架等中大型镁合金零部件,其均价约为镁合金铸件均价的 4~5倍。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约 5.0、 7.0、 9.6亿元,同比分别约+42%、 +40%、 +38%。归母净利润分别约 1.1、 1.6、 2.3亿元,同比分别约+42%、 +42%、 +41%。 2024年 5月 17日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4、 24、 17倍。 公司受益于汽车轻量化趋势, 有望量价齐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汇率波动影响;公司募投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东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13 25.64 -- -- 23.79 -7.22%
23.79 -7.22%
详细
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自有资金或超募资金向上海砺算以增资的方式取得该公司约40%的股权,投资金额预计不超过2亿元。 核心观点拟投资进军国产GPU,初代产品定位高端。根据砺算科技官网,砺算科技成立于2021年8月,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多层次(可扩展)图形渲染的GPU公司。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用于图形渲染的TrueGPU和用于算力领域的GPU2.0。砺算的第一代产品G100高性能GPU,架构最多可扩展到16384个计算核心,与英伟达的部分高端显卡基本一致。 公司正在开发基于原创自研架构盘古架构的GPU产品,对标国际一线企业产品,是国内第一颗6nm的GPU芯片。 架构与IP全自研支持全生态,端、云、边全领域覆盖。根据砺算科技官网,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宣以方表示砺算科技有两大优势,一是公司研发自研架构、自主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GPU,支持GPU全生态、全方位的市场应用,算法和设计的创新保证最优的PPA,同时可以与用户定制优化和共同开发,避免性能低端、生态支持不完善、等嵌入式IP的不利之处;二是公司创始团队有着做GPU大芯片等经验,有着算法和架构、设计和验证、软件和生态、高速系统、后端协同、量产团队在内的完整团队,且公司产品基于自有架构研发,具备做GPU大芯片的优势。砺算科技有两种商业落地模式,首先是研发和销售自研TrueGPU图形芯片,在端、云、边等多领域应用。其次是配合客户,定制优化,提供高性能GPU板卡和系统,直接解决客户的技术和新产品商业化问题。 研发团队实力雄厚,已完成数亿元融资。根据砺算科技官网,砺算科技拥有硅谷25年以上、大公司主导GPU芯片研发的领军人物、技术专家等,团队来自知名高等学院,并在包括英特尔、英伟达、AMD等大厂有过从业经历,平均从业15年以上。董事长宣以方在GPU行业深耕近30年,是1992年硅谷S3(1993年上市)的创始团队成员,并从1998年起担任Nasdaq上市公司Trident及S3的研发副总及资深副总,近30年来领导量产15代GPU芯片。2022年以来,公司完成数亿元融资,分别由达泰资本、将门创投、万物创投、海松资本、协立创投领投天使轮,君桐资本、活水资本、达泰资本、哲方资本领投pre-A轮。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实现0.70、2.06、3.35亿元,对应EPS为0.16、0.47、0.76元,对应2024-2026年PE值为161.43、54.75、33.78倍。我们看好公司在存储周期出现拐点后迎来量价齐升,同时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及自身产品优势快速提升市场份额,通过“存、算、联”一体化布局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半导体周期波动、国产替代不及预期、新领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赛意信息 综合类 2024-05-09 17.28 -- -- 17.01 -1.56%
17.01 -1.56%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4亿元,同比减少0.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加1.98%。均低于公司的业绩预告(营收23.85-26.12亿元,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公司公布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收5.40亿元,同比增速为4.51%,归母净利润为0.20亿元,同比增长216.45%。 核心观点营收短期承压,利润逐季改善。2023年公司分季度营收分别为5.17、5.40、6.25、5.7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16%、1.11%、-2.32%、-5.5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8、0.40、1.06和1.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5.57%、-26.27%、25.15%、30.11%。从三季度开始,公司利润同比开始改善,第四季度单季度利润创新高,复苏态势明显,并且利润增速明显快于收入增速,公司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泛ERP业务拖累整体增速。2023年公司泛ERP业务实现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速为-1.70%,智能制造业务实现收入8.30亿元,同比增速2.56%。主要受个别大客户数字化投入放缓,部分项目验收确认节奏放缓,存货有所增加,以及销售市场活动在报告期内加大导致销售费用上升影响所致。积极拓展新客户,北方、西南区域订单增速显著。公司全年订单同比增长8.7%。其中北方、西南市场增速显著,北方区域订单全年同比增长34%,西南区域订单全年同比增长171%。行业客户开拓方面,新能源领域客户订单同比增长137%。全年新增客户数超过230家,占总客户数比为21.66%,为后续年度持续扩大市场打下较为良好基础。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大力开展高质量发展行动,管理费用占比由2022年的6%下降到2023年的5.21%。从2023H2开始,在营收端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利润出现改善迹象。我们引入2026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8亿元,3.75亿元和4.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2%,25.9%和15.2%。对应EPS分别为0.73、0.92和1.05元。对应5月6日收盘价17.46元,PE分别为24.01/19.07/16.56倍。 风险提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较高。
安井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4-30 84.81 -- -- 103.00 18.81%
100.77 18.82%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3年报及 24年一季报, 2023年实现营收 140.5亿元,同比增长 15.3%,实现归母净利润 14.8亿元,同比增长 34.2%; 24Q1实现营收 37.5亿元,同比增长 17.7%,实现归母净利润 4.4亿元,同比增长 21.2%。 核心观点收入端, 主业增长稳健, 并表贡献菜肴增量。 2023年分产品来看, 面米制品/肉制品/鱼糜制品/菜肴制品分别实现营收 25.4/26.3/44.1/39.3亿元,分别同比+5.4%/10.2%/11.8%/29.8%; 分渠道来看, 2023年经销商/直营/商超/新零售/电商分别实现营收 113.7/10.7/8.5/4.4/3.2亿, 分别同比+16.0%/+28.9%/-13.4%/-0.3%/+145.9%。面米制品主因商超渠道市场环境影响增长有所放缓, 调制食品预计主因锁鲜装等产品销售良好延续稳健增长, 菜肴制品受益于新柳伍并表业务及安井小厨增量贡献延续高增。 利润端, 规模效应显现,控费能力增强。 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3.2%/10.7%, 分别同比+1.3pct/+1.5pct, 销售/管理(含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6.6%/3.4%/-0.6%,分别同比-0.6pct/-0.2pct/-0.0pct, 我们认为毛利率提升主因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规模效应显现, 促销人员和广告投入减少、股份支付分摊费用减少等原因带动净利率提升明显。 24年顺应行业趋势, 动作有序积极。 公司产品层面计划推出“锁鲜装5.0+虾滑系列” 等畅销品、 火山石烤肠等烤机渠道产品; 渠道层面计划延续“全渠发力”, 全面拥抱大 B 特通及新零售客户,并推动渠道下沉挖潜; 公司推出 2024年-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落实年度化现金分红方案, 积极提升股东回报。 投资建议消费环境逐步回暖, 公司主业稳健增长有望延续, 菜肴制品前景广阔。 我 们 预 计 24-26年 公 司 营 收 160.2/183.5/211.1亿 元 , 同 比+14.0%/14.6%/15.1%,预计 24-26年 EPS 分别为 5.7/6.6/7.5元,对应2024/4/26收盘价 PE 分别为 15x/13x/11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升。
恒帅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4-29 83.28 -- -- 93.26 11.98%
93.26 11.9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约 9.23亿元,同比约+24.99%;归母净利润约2.02亿元,同比约+38.87%。 公司 1Q24实现营收约 2.42亿元,同比约+31.73%;归母净利润约 0.65亿元,同比约+58.6%。 公司全年业绩符合预期, 营收利润维持高比例增长1)微电机营收实现约 3.69亿元,同比约+37.61%,公司积极开发微电机新产品并拓展电机产品的终端应用场景, 公司诸多电机品种业务增长迅速; 2) 得益于公司在清洗领域的技术积累与新客户开拓, 公司流体技术产品领域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清洗系统、清洗泵分别实现营收约 2.67亿元、 2.00亿元,分别同比约+25.85%、 +11.50%; 3)原材料价格已从高点回落叠加规模效应, 2023年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36.25%,同比约+3.10pct。 净利率提升至 21.89%,同比+2.19pct。 ADAS 清洗系统相关产品有望加速进入定点周期公司在清洗系统领域产品具有前瞻性布局,较传统清洗系统产品而言,ADAS 主动感知清洗系统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及复杂程度均有大幅提升,在未来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公司相关产品已与众多客户车型进行产品路试和系统适配,随着 L3级别自动驾驶的加速落地,公司相关产品会逐步产业化落地。 2023年,公司的主动感知清洗泵产品已取得部分客户的小批量定点,预计 2024年将有更多的增量车型进入定点环节。 电机产品品类持续丰富, 人形机器人打造第三增长曲线2024年,公司将继续现有产业拓源拓品的战略,深入挖潜新兴赛道电机品类和流体产品的开发。 人形机器人行业尚处于 0到 1的导入前期,但行业整体发展迅速,行业扶持政策持续叠加,未来该行业有望为电机行业带来广阔新兴增量需求,例如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原本小需求电机品种将获得大量增量市场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约 12.1、 15.6、 19.5亿元,同比分别约+31.0%、 +28.6%、 +25.4%。归母净利润分别约 2.6、 3.5、 4.5亿元,同比分别约+30.0%、 +32.5%、 +28.2%。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3.9、 18.0、 14.1倍。考虑到车用微电机增量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客户终端渗透率持续提升,成长路径清晰,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配套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风险。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4-04-29 17.93 -- -- 21.35 19.07%
21.35 19.07%
详细
核心观点钢结构市场稳步增长,市场集中度依然处于低位, 23年 CR5仅 7%。 《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 2035年远景目标》 预测到 25年,全国钢结构用量将达 1.4亿吨, 22年-25年 CAGR+15%。行业下游需求稳步增长, 22年新建公共建筑钢结构增长 5%, 十九大以来新建学校/医院应用增幅达 15%。 对比国外,钢结构住宅占比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公司钢结构销量持续增加,目前已稳居全国第一, 22年市占率达 4%。 18/23年销量分别为 133/426万吨,对应 CAGR+26%。钢结构产量增加,叠加战略转型(专注钢结构制造)带来公司收入/净利润持续增长,23年分别达 235/11.8亿元。 18-23年,公司收入/净利润 CAGR 分别达24%/23%。按照公司规划,后续依然有新增产能持续落地。此外,产能利用率提升和智能化改造持续推进,单位面积/时间产出存在提升空间。 护城河持续拓宽。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聚焦钢结构制造,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小,新签订单稳健增长。 19-23年公司新签订单分别增长了27%/16%/31%/10%/18%;二、品牌效应逐渐显现,产品已列入多家业主方及总包企业的指定产品名录。大订单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其金额占比已从 20年的 3%升至 23年 5%;三、集采和多基地生产带来成本优势, 公司与多家钢厂为战略合作伙伴确保采购成本竞争优势,此外,定价模式较为灵活,可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部分转嫁给下游客户。公司拥有十大生产基地,确保快速交货,且运费相对可控。 智能化改造持续推进中,有望进一步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未来潜在优势。 钢结构制造,焊接是重要环节,但焊工成本较高,较普工高 28%。假设每条产线配置 10台焊接机器人,钢构单吨成本将下降 118元,较纯焊工费用下降 48%。另一方面,焊工供给短缺,需求大,每新增 100万吨产能需增加约 2500名焊工,引入机器人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以湖南建投安装集团装配式钢结构制造工厂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为例,智能化改造降低 50%以上人工成本,提升 40%以上焊接效率。 投资建议作为传统钢结构制造龙头,规模优势带来的护城河愈发明显,智能化改造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盈利能力。预计 24-26年归母净利润 12.8/14.7/16.8亿元, 按 4月 25日收盘价, 对应 EPS 1.85/2.12/2.43元,对应PE9.94/8.67/7.58,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能利用率提升不及预期风险;智能化改造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安井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4-29 81.33 -- -- 103.00 23.90%
100.77 23.90%
详细
公司: 速冻龙头管理高效,锐意进取公司成立二十余载, 收入及业绩均取得亮眼成就。 复盘发展历程,公司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突出, 能够拥抱行业趋势, 经营策略积极有为。 业务: 三路并进, BC 兼顾1)主业:火锅料结构升级引领,米面聚焦差异化。 公司火锅料布局较早, 龙头地位稳固。近年来公司持续推新, 锁鲜装 4.0市场反馈良好,丸之尊 2.0放量可期, 烤肠系列等亦有望成为新增大单品。 米面行业步入成熟期, 公司在区域市场和选品上保持差异化战略, 有望依托渠道优势实现错位竞争。 2)预制菜:三箭齐发,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2022年预制菜市场规模约 4196亿元, 19-22年 CAGR 达 19.6%, B 端降本增效为核心诉求。 公司采取“自产+并购+贴牌”三种模式并进, 产品已覆盖火锅周边食材、 水产预制菜、 调理类等多品类,复用传统渠道并积极拓展新渠道, 公司菜肴制品 2023前三季实现收入 31.1亿元,同增 47.5%。 竞争力: 产品力+渠道+供应链三箭合璧,夯实优势1)单品打造能力优秀。 公司新品研发能力领先, 战略大单品矩阵打磨日臻完善, 以点带面拉动其他单品销售增长形成规模效应。 2) 渠道网络建设完善。 公司以高精细度“贴身支持”模式服务客户, 通过订货会、门头布置、营销活动等多种方式赋能经销网络建设, 并针对区域市场完善程度因地制定渠道策略, 有效强化经销商规模, 助力终端全国化扩张。 3) 完备供应链助力效率提升。“销地产”模式通过重要销区就地设厂, 优化运输成本, 2018-2022年物流费用率从 3.5%下降至 2.0%。 投资建议公司菜肴制品“三箭齐发”策略, 有望带动菜肴板块放量,盈利端有望随新增产能落地、 自产率提升而逐步改善, 我们预计 23-25年公司营收 146.23/174.85/208.90亿元,同比+20.0%/19.6%/19.5%,预计 23-25年 EPS 分别为 5.23/6.35/7.62元,对应 2024/4/22收盘价 PE 分别为16x/13x/1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升。
老百姓 医药生物 2024-04-29 23.78 -- -- 36.90 16.37%
27.68 16.40%
详细
公司是国内营收规模领先、覆盖区域最广的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之一。 公司发家于湖南长沙,开创平价药店大卖场模式, 截至 2023年 9月30日,公司门店总数突破至 13,065家,其中直营门店 8,945家,加盟门店 4,120家,覆盖全国 20个省份。 经过 20余年发展,公司已成为行业旗帜标杆,先后多次荣获中国药品零售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榜第一名,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认知度。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处方外流逐步兑现,赛道景气度高。 2022年我国药房连锁率已提升至 55.92%, 近年来保持增长趋势。从集中度来看,2022年百强药店营收规模合计约为 2800亿元, 市场份额占比突破至55.83%, 其中格局开始出现分化,头部公司营收增速更快,前 10强企业十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 19.97%, 显著高于百强企业及市场整体的复合增速,头部效应明显。对标美日,我国 CR10仅占 30.91%,市场提升空间大。 处方外流方面,国家从顶层设计上不断完善处方外流政策,进入2021年后政策不断加码,职工医保账户改革、双通道及门诊统筹政策出台,都有望加速处方外流,受益于此第二终端零售药房市场份额在终端药品销售额比重持续提升。 坚持“四驾马车”战略,内生+外延双轮驱动。 公司门店遍布全国 20个省区直辖市,自 2020年起公司新增自建门店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业绩逐步进入兑现期。 公司聚焦发展“9+7”优势省份市场, 借助星火并购模式聚焦区域扩张, 多年并购项目培育专业团队,强大整合能力保证并购标的业绩高效完成。同时,公司是行业内最早大力发展加盟业务企业之一,高标准、严要求的加盟模式,保证加盟门店经营质量,加盟模式有望增厚利润,加强议价能力,促进自有品牌销售。 门店转型加速,打造专业药房,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自 2019年起开始实施大店拆小店的方案,优化大面积门店,截至目前大店优化工作已有显著成效,店均面积、日均平效逐步改善。公司物流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统采占比及自有品牌销售明显提升。公司积极对接门诊统筹,截至 2023年三季度末,旗下成功对接门诊统筹门店数为2,893家,占公司总门店数 22.14%,同时公司重视慢病管理能力提升,强化药事服务能力并通过打造专业药房提升承接处方外流能力, 2023年前三季度 “门诊慢特病”定点资格门店达到 1,280家;有双通道资格门店达到 266家。 公司深耕数智化建设,不断夯实和强化信息化基础,赋能线上新零售业务,截止 2023年三季度末,已有 10,005家门店上线 O2O服务,占公司门店总数的 76.58%,线上渠道销售额达 14.9亿,同比增长60%。 投资建议公司近年来门店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自建门店规模增大并逐步进入业绩释放期,通过其全国性的布局网络进一步实现优势区域深耕,积极打造轻资产运营的加盟业务实现下沉市场突破,此外公司布局 DTP 等专业化药房持续提升药事服务能力,有望率先享受门诊统筹红利,并积极拥抱新零售业态,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我们预测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9.05/11.06/13.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5.2%、 22.3%、 21.8%,对应 EPS 分别为 1.55/1.89/2.30元,对应 P/E 分别为 21/17/14倍。 考虑到公司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新凤鸣 基础化工业 2024-03-26 13.76 -- -- 15.46 10.43%
16.01 16.35%
详细
深耕涤纶长丝行业,一体化发展助力成长。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上市以来多个项目密集落地,横纵一体化发展渐具规模。 2023年公司长丝产能达到 740万吨, 涤纶短纤产能达到120万吨, PTA 产能达到 500万吨, 实现“PTA-聚酯-纺丝-加弹”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长丝扩能高峰渐远,行业格局反转可期。 本轮行业产能投放高峰已经过去,同时, 老旧装置的逐步退出将推动落后产能进一步出清,长丝行业供应压力明显缓解,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海外的补库预期也将提升出口需求,长丝行业有望景气复苏。随着价差逐步修复,行业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规模与技术优势巩固, 产品协同助力降本增效。 公司研发体系完善,拥有多项自行开发的核心技术, 成功投产多项差异化产品, 整体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未来公司还将投资约 200亿建设新材料项目, 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优势。 同时, 公司 PTA 项目与长丝项目协同布局,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助力公司实现降本增效。 布局印尼海外炼厂,平台化发展未来可期。 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加快出海步伐, 规划布局 1600万吨/年印尼北加炼化一体化项目, 有望打造国内炼化企业在东南亚的桥头堡。依托于炼化平台, 公司有望布局 EVA、 POE 等附加值较高的新材料产品, 从整体上实现产品增值,多元化发展未来可期。 ?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长丝行业龙头之一,有望在长丝行业景气复苏中充分受益。同时,公司通过横纵双向拓展, PTA 等产品与长丝主业形成协同效应,助力降本增效。未来,公司将加快落地印尼海外炼厂,多元化发展未来可期。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3、 19.07、 24.61亿元,其中 2024-2025年对应的 PE 分别为 12倍、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 宏观环境变化、 汇率波动、 环保和安全等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