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7-26 5.59 -- -- 5.77 3.22%
7.03 25.76% -- 详细
核心逻辑: 公司为低估值、高分红、变革期的知名品牌药企。 根据我们盈利预测对应2024年市盈率约 10倍, 2022-2023年公司分红比例均在 48%以上, 杨潇先生于 2022年担任公司董事长, 2023年起公司陆续推出董事长增持计划、公司股权回购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等,彰显公司持续经营的信心。同时, 2024年公司持续落实“十六字经营方针”,即两品一控、双线突破、优化考核、降本增效,我们认为公司在产品、品牌、 渠道等方面均有望迎来新机遇。 药品&大健康双轮驱动, “十六字方针”持续提质增效: ①2017-2023年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约 5%, 2023年公司营收达 50.32亿元(同比-2%) 。 在收入构成方面, 2023年药品业务营收占比约为 73%,而大健康业务占比约为 25%,其他业务占比约 2%。 ②在药品业务方面, 公司药品业务主要以非处方药 OTC 类产品为主,约占药品全部收入的 80%左右。此外,公司中药产品收入占全部药品收入比例为 47%左右。 目前公司药品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大品种的仿制药和国家中药经典名方上。在仿制药方面, 2023年公司获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格列齐特缓释片、他达拉非片(20mg)、西地那非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达泊西汀片、玻璃酸钠滴眼液等药品批件。在中药经典名方方面,目前公司的二冬汤处于 CDE 评审阶段。 ③在大健康业务方面, 公司大健康产品种类涉及功效性化妆品、护肤护发用品、洗涤用品等。 同时, 公司大健康产品业务目前主要是结合线下、线上两种渠道进行销售,以天猫、京东、抖音、唯品会等几大线上平台为主。 2021-2023年间公司 7家大健康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约31%, 2023年 7家大健康公司贡献的扣非归母净利润达 1.77亿元。 ④在“十六字经营方针”方面, 两品一控、双线突破、优化考核、降本增效,多管齐下推动公司产品、品牌、渠道、营销全面发展。 “董事长增持+公司回购+员工持股计划”彰显持续经营信心, 2024年有望轻装上阵: ①自杨潇先生担任董事长以来,公司持续推动股票增持、股权回购、员工持股等。 2023年 7月 20日,董事长发布增持计划, 2023/7/20至 2023/11/1期间董事长增持公司股份约 1457.75万股,合计增持金额约 1亿元,增持均价约 6.92元/股。 2023年12月 8日,公司发布股权回购方案, 2023/12/8至 2024/3/29期间公司回购股份 1550万股,回购金额约 1亿元,平均成交价约 6.45元/股。 2024年 4月,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草案,本员工持股计划受让公司回购股票的价格为 4.52元/股,参与人数不超过 110人,股票规模不超过 1550万股。 ②2023年公司计提 2.23亿元资产减值损失, 其中无形资产减值为 1.74亿元(主要系中盛药业计提减值),商誉减值 0.31亿元(樟树制药计提商誉减值),存货减值为 0.18亿元。 从商誉结构上看, 公司已对樟树制药、中盛药业的商誉全额计提减值, 截至 2023年末商誉账面价值为 5.47亿元, 我们预计后续商誉减值的风险较小, 我们认为 2024年公司有望轻装上阵。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2.8亿元、 57.63亿元、 62.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 9%、 9%,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5亿元、 8.48亿元、9.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2%、 13%、 13%,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0倍、 9倍、 8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 销售不达预期, 新品推出不及预期风险,药品&大健康市场竞争加剧,资产减值风险。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9-09-05 7.42 -- -- 7.75 4.45%
7.75 4.45%
详细
上半年收入增长8.25%;归母净利润增长32.48% 公司公告2019年半年报:实现营收24.52亿元,同比增长8.25%;实现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增长32.48%;实现归母扣非后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30.09%,整体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公司上半年经营净现金流2.49亿元,同比增长39.55%。 持续深化渠道拓展,重点打造黄金单品 分产品看:药品收入21.42亿元,同比增长7.69%,毛利率小幅下降1.32pp至41.86%,健康相关产品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6.13%,毛利率提升9.50pp至48.39%。2019年公司持续推进营销模式创新、互联网应用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公司坚持“直供终端品牌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的发展大方向,深化连锁和医疗渠道、网络渠道的拓展,同时对销售品种进行结构优化,重点打造自有黄金单品或重点品种,公司通过加大自主品牌品种的营销力度,提升了整体毛利率。根据公司2018年年报,公司紧紧围绕仁和、妇炎洁、仁和可立克、优卡丹、闪亮五大品牌进行全面创新,将品牌推广和消费者情感价值进行深度沟通,采用年轻化推广载体手法,赋予品牌新面貌,提高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 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根据公司2018年年报,2018年公司推进了16个经典名方的研究工作和6个重点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研发工作;开展技术攻关类项目80个,完成47个新品上市,未来产品群将持续丰富。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控制良好:实现销售费用4.15亿元,同比下降7.84%;管理费用1.69亿元,同比增长12.00%,财务费用-0.20亿元,利息收入有所增加。 超200个品种进入新医保 在新医保目录调整中:公司共有220个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化药110个,甲类70个,乙类40个,重点品种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格列齐特缓释片、复方甘草片、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等;中成药110个,甲类48个,乙类62个,重点品种有:大活络胶囊、大活络丸、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通窍鼻炎胶囊、小儿咽扁颗粒、健儿清解液、强力枇杷胶囊等,有望积极推动相关药品后续销售及公司的长远发展。 看好公司稳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持续推进营销模式创新、加大自有品种营销力度,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基于公司良好的业绩表现,我们小幅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1 年EPS 分别为0.53、0.66和0.81元(其中19/20年较上次上调0.37%/2.36%),对应估值为别为14、11及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品牌产品的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各领域产品竞争加剧。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9-08-28 7.88 -- -- 8.02 1.78%
8.02 1.7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19年半年报, 收入、 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1亿、 3.23亿和 3.15亿,分别同比+8.25%、 +32.48%和+30.09%, 符合我们的预期。 剔除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影响,利润同比+23%左右。 点评如下: 高基数下 19Q2业绩保持了快速增长。 19Q2公司收入、归母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3%、 +31%和+27%。 在 18Q2高基数下,公司收入稳健增长,通过费用控制等实现了利润的高速增长。 市场之前对公司的业绩增长持保守态度,给予公司较低的 pe 估值, 19Q2公司业绩在高基数上继续高增长,业绩持续性逐步兑现,我们判断公司估值有提升空间。 OTC 收入稳健增长。 19H1中方和江西仁和药业收入分别同比+3%和+12%,利润分别同比+18%和+38%。我们估计 19H1OTC 收入同比+10%左右,在18H1的高基数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销售费用控制提升盈利能力。公司 19H1公司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 销售费用率 16.92%,同比-2.9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 7.48%,同比+1.31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 1815万元,同比+40%。 经营性净现金流和应收账款改善明显。 19H1经营性现金流 2.49亿元,同比+40%左右。我们之前判断 19Q1的经营性净现金流较差和业务周期有关,19Q2经营性净现金流改善明显,证明了我们的判断。 同时公司 19Q2期末应收账款 6.05亿,较 19Q1期末的 7.17亿明显减少,说明公司收入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回款良好, 间接证明终端动销良好。 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我们预计 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26%/20%/17%,对应 EPS 分别为 0.51/0.62/0.72元。公司作为 OTC 龙头企业,品种丰富,品牌力强大,地推队伍成形后迎来 OTC 终端控销大时代,销售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19Q2公司业绩在高基数上继续高增长,业绩持续性逐步兑现, 当前对应 19年 pe 估值为 15x 左右, 我们判断公司估值有提升空间,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达预期,产品质量和监管风险。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9-04-29 8.88 -- -- 10.35 15.00%
10.21 14.9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年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20% 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4.03亿元、5.06亿元、4.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56%、33.20%、34.71%。4Q18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0.67亿元、14亿元、1.0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46%、6.61%、12.19%。第四季度业绩增速环比有所下降。 全年看,商业子公司代表的业务板块维持快速增长 从全年情况来看,商业子公司维持快速增长。其中仁和药业主要负责品牌产品,18年收入和利润分别为8.24亿元、2.00亿元,同比增长15.39%、53.93%,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OEM占比下降利润率同比提高6.08pct。仁和中方原本负责普药和OEM业务,最早推行直控终端业务,销售能力强,年实现收入、净利润17.03亿元、2.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94%和72.08%。和力药业是另一家重要的商业公司,18年实现收入、净利润11.73亿元、0.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68%和70.25%。 自产品比重将持续提升带动毛利率提高 公司近几年推动工业的提升,尽可能自己生产拥有批文的产品,降低对于OEM的依赖。从年报看,核心的几个工业公司均快速增长(18年铜鼓仁和、药都仁和、闪亮制药、江西制药分别同比增长32.45%、26.50%、28.91%、56.09%)。自产品占比的提高带来毛利率的持续提升,18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2.98%,同比提高4.05pct,目前OEM依然占到40%左右,未来依然存在自产品的替代空间。 预计19-21年业绩分别为0.52元/股、0.65元/股、0.80元/股 公司为国内销售能力最为强大的品牌OTC企业之一,行业政策变化利好控销模式销售,公司推动黄金单品战略,管理和激励机制到位。预计公司19/20/21年EPS为0.52/0.65/0.80元,目前股价对应PE 17/14/11倍,给予可比行业平均2019年PE20X,对应合理价值10.34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对产品产生利空的风险;OEM业务生产存在不稳定的风险。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9-04-29 8.88 -- -- 10.35 15.00%
10.21 14.9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18年年报,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03亿、5.06亿和4.93亿,分别同比+14.56%、+33.20%和+34.71%,低于我们5.33亿的预期,主要是药房网商誉减值影响。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1元。点评如下: 18Q4商誉减值影响利润,OTC收入有所放缓。18Q4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5.46%、-6.61%和-12.19%。18Q4资产减值4884万元,其中药房网相关商誉减值4200万元左右,是影响当期和18年利润的主要因素。我们估计18Q4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药房网收入下降导致。但同期OTC收入增速亦有所放缓(江西仁和药业18H2收入同比+3%左右),我们估计主要是江西仁和药业17Q4高基数和18H1完成情况较好、18H2适当控货导致。 18年OTC收入同比+20%~25%,远高于OTC行业个位数增长。公司最大的三个商业子公司仁和中方、江西仁和药业和仁和中进18年收入分别同比+24%、+15%和+18%。整体来看我们估计公司OTC收入同比+20%~25%,其中17个黄金单品合计收入增速同比+40%~+50%,整体规模接近10亿。我们估计自产产品收入增速25%-30%,贴牌产品收入增速15%~20%。 18年5大生产企业收入同比24%,利润同比+56%。公司控股的5个生产子公司江西制药、药都仁和、康美医药保健品、药都樟树和铜鼓仁和合计收入同比+24%,利润同比+56%,我们估计主要是公司提出优先销售自产品策略后,自产品销售、生产量扩大、工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毛利率增加导致。 财务指标方面:18年整体毛利率同比+4.05个百分点,主要是高毛利的OTC产品销售增加,低毛利的药店业务(药房网)减少导致;销售费用率17.67%,同比+1.56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销售费用率较高的OTC业务收入占比增加导致;管理费用率6.50%,同比-0.80个百分点,估计是规模效应导致;财务费用-3156万元,上年同期为-1487万元,主要是利息收入增加导致,但考虑到公司19年在樟树新厂和大麻产业的投资,19年利息收入可能下降。研发投入5117万元,同比+87.11%,18年公司推进了16个经典名方的研究工作和6个重点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研发工作。资产减值损失4884万元,其中商誉减值4200万元左右。经营性净现金流5.69亿元,同比+14.38%。 涉足工业大麻产业,业务多元化。4月22日公司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政府、丰泰富齐签署了《仁和园工业大麻综合利用产业示范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公司与丰泰富齐成立合资公司,项目总投资10.8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08亿元。根据框架协议,合资公司将于2019年5月启动建设工业大麻种植示范基地,且与市政府约定2020年可种植土地储备不少于20000亩。 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我们预计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6%/20%/17%,对应EPS分别为0.51/0.62/0.72元。公司作为OTC龙头企业,品种丰富,品牌力强大,地推队伍成形后迎来OTC终端控销大时代,销售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自产品收入比例扩大后,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提升,当前对应19年pe估值为17x左右,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进度不达预期,产品销售不达预期,产品质量和监管风险。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8-11-05 7.32 -- -- 7.60 3.83%
7.60 3.83%
详细
(一)业绩保持快速增长,继续重点推荐 三季度业绩保持快速增长,优于我们和市场预期。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6.07%,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3.10%,延续了此前快速增长的趋势。公司业绩保持快速增长,验证了我们此前对公司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的判断。第三季度收入增速降低我们推测主要原因是公司非核心业务的医药商业药房网规模压缩的原因。由于商业业务毛利低,业务变化对收入影响大毛利影响小,我们可以看到第三季度公司毛利额增速达31%,维持快速增长。我们继续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二)我们继续重点推荐的理由 公司具有强大的销售能力。我们认为OTC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销售。公司销售人员过去六年的CAGR为15%。强大的销售能力体现为高达两万人的终端推广队伍能够覆盖二十几万家终端药店,庞大的推广队伍依靠丰富的产品集群,为药店终端提供丰富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从而提高终端粘性。反过来,产品集群又支撑起队伍,形成正向循环。 控销模式不存在压货,业绩增长无水分。市场担心业绩增长来自渠道存货变化,但是从业务模式来讲,目前仁和中方全部是控销模式,仁和有限有75%是控销。控销模式不存在过去的渠道环节,直达药店终端,不存在压货空间。公司近几年的现金流来看也都明显大于净利润,也验证了不存在压货现象。 多因素助力公司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虽然12-13年经历业绩底谷,但是过去10年收入、净利润、现金流整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CAGR分别为18%、23%、26%。17年业绩逐季改善,18年进入新的增长阶段。销售策略的变化,团队的成熟,激励机制的调整等多因素促使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增长点来自多方面:一、渠道的拓展。公司加大对第三终端和基层医疗的覆盖力度。二、销售队伍越来越成熟,形成专业化推广体系。三、对自产产品的聚焦。四、外延式发展。五、OTC行业的集中度提升。 公司无负债,股东无质押,不受去杠杆影响。公司生产制造和消费全在国内,不受贸易战影响。公司业务属性更类似消费品,不受医改控费降价的影响。同时,公司作为OTC行业民营龙头企业,激励机制良好,过去十年业绩稳健增长,当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各项财务指标优秀,未来发展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近期有些自媒体发莫名其妙的负面文章,重提2012年的负面报道及重销售轻研发,我们认为对于OTC企业不能简单套用创新药逻辑。OTC逻辑更偏消费品,研发投入自然不能以创新药的标准来衡量。公司近两年也已经加大研发投入,进行经典名方及仿制药开发。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仁和药业不受贸易战、去杠杆及医改控费降价影响,同时,高增长,低估值。 公司生产制造和消费全在国内不受贸易战影响,公司无负债,股东无质押,不受去杠杆影响。公司业务属性更类似消费品,不受医改控费降价的影响。同时,公司作为OTC行业民营龙头企业,激励机制良好,过去十年业绩稳健增长,当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各项财务指标优秀,未来发展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我们维持三季度预告点评里的预测,预计公司18/19/20三年EPS为0.434/0.583/0.739元。公司今日(10.29)收盘价7.03元,对应2018-2020年PE分别为16.2/12.1/9.5倍。公司高成长,低估值,我们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 自产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销售团队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8-11-02 7.26 7.55 29.28% 7.60 4.68%
7.60 4.68%
详细
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6.07%公司三季度报告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3.36亿元(+22.88%),归母净利润3.93亿元(+51.9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93亿元(+56.07%),业绩表现靓丽。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28亿元,同比增长50.08%。公司作为OTC 行业龙头拥有强大的产品品牌集群,依托先进的市场营销和营销管理模式,稳步提升盈利能力。 自有产品占比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水平提升公司通过OEM 业务以及高效供应链体系打破自身发展瓶颈,相比较OEM产品,自有品牌的产品毛利高且安全性好。公司通过加大自主品牌的营销力度,提升了整体毛利率水平。2017年药品整体毛利率为35.63%,同比提升3.14pp,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3.17%,同比提升6.80pp。 加大拓展营销渠道网络,重点打造黄金单品公司坚持“直供终端品牌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的终端和渠道发展大方向,在稳固终端市场的同时,深化连锁和医疗渠道、网络渠道的拓展,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0个省市,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同时对销售品种进行结构优化,重点打造黄金单品与重点品种,自主品牌营销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加大研发投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增长明显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0.24亿元,同比增长48.07%,主因公司增加对新产品进行研发投入,已启动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6个化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6.03亿元,同比增长37.78%,主因公司销售人员工资、运杂费、宣传费加大所致。管理费用为2.14亿元,同比增长27.08%,主因公司为扩大产品销售发生的销售咨询费服务费增加。前三季度应收账款6.44亿元(+110.93%),主因销售收入增加且销售模式加大连锁终端客户合作,授信增加。 估值与评级2018年公司将继续推进营销模式创新、互联网应用创新,提升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价值。公司积极开展经典名方申报,未来依托经典名方口碑加大宣传力度。预计2018-2020年EPS 分别为0.43、0.53和0.65元,目标价8.6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品牌产品的市场推广不及预期;2.各领域产品竞争加剧;3.期间费用率过高影响净利润水平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8-10-12 6.12 -- -- 7.50 22.55%
7.60 24.18%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5-4.14亿元,同比增长45%-60%,实现EPS约0.3027-0.3340元。其中第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0-1.69亿元,同比增长34.56%-74.56%,实现EPS约0.1053-0.1366元。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业绩保持快速增长,继续重点推荐 三季度业绩保持快速增长,优于我们和市场预期。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45%-60%,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4.56%-74.56%,延续了此前快速增长的趋势。公司业绩保持快速增长,验证了我们此前对公司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的判断。我们继续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二)我们继续重点推荐的理由 公司具有强大的销售能力。我们认为OTC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销售。公司销售人员过去六年的CAGR为15%。强大的销售能力体现为高达两万人的终端推广队伍能够覆盖二十几万家终端药店,庞大的推广队伍依靠丰富的产品集群,为药店终端提供丰富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从而提高终端粘性。反过来,产品集群又支撑起队伍,形成正向循环。 控销模式不存在压货,业绩增长无水分。市场担心业绩增长来自渠道存货变化,但是从业务模式来讲,目前仁和中方全部是控销模式,仁和有限有75%是控销。控销模式不存在过去的渠道环节,直达药店终端,不存在压货空间。公司近几年的现金流来看也都明显大于净利润,也验证了不存在压货现象。 多因素助力公司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虽然12-13年经历业绩底谷,但是过去10年收入、净利润、现金流整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CAGR分别为18%、23%、26%。17年业绩逐季改善,18年进入新的增长阶段。销售策略的变化,团队的成熟,激励机制的调整等多因素促使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增长点来自多方面:一、渠道的拓展。公司加大对第三终端和基层医疗的覆盖力度。二、销售队伍越来越成熟,形成专业化推广体系。三、对自产产品的聚焦。四、外延式发展。五、OTC行业的集中度提升。 公司无负债,股东无质押,不受去杠杆影响。公司生产制造和消费全在国内,不受贸易战影响。公司业务属性更类似消费品,不受医改控费降价的影响。同时,公司作为OTC行业民营龙头企业,激励机制良好,过去十年业绩稳健增长,当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各项财务指标优秀,未来发展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近期有些自媒体发莫名其妙的负面文章,重提2012年的负面报道及重销售轻研发,我们认为对于OTC企业不能简单套用创新药逻辑。OTC逻辑更偏消费品,研发投入自然不能以创新药的标准来衡量。公司近两年也已经加大研发投入,进行经典名方及仿制药开发。 3.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仁和药业不受贸易战、去杠杆及医改控费降价影响,同时,高增长,低估值。 公司生产制造和消费全在国内不受贸易战影响,公司无负债,股东无质押,不受去杠杆影响。公司业务属性更类似消费品,不受医改控费降价的影响。同时,公司作为OTC行业民营龙头企业,激励机制良好,过去十年业绩稳健增长,当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各项财务指标优秀,未来发展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公司三季度业绩增长超出我们预期,我们适当调高公司未来三年盈利预测。我们提高公司18/19/20三年EPS预测至0.434/0.583/0.739元,此前预测为0.405/0.539/0.680元。公司今日(10.9)收盘价6.06元,对应2018-2020年PE分别为14/10/8倍。公司高成长,低估值,我们继续重点推荐。 4.风险提示自产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销售团队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8-09-06 7.29 -- -- 7.61 4.39%
7.61 4.39%
详细
事件:中报发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1H18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2.65亿元、2.44亿元、2.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68%、51.27%、53.78%。2Q18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21亿元、1.38亿元、1.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25%、67.90%、72.61%。 毛利率持续提升,现金流保持良好状态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2.20%,同比提高5.46pct,高毛利产品、自产品占比提高,预计未来这两个因素会持续推动毛利率的提高。现金流维持良好态势,各年度的现金流净额基本高于归母净利润,导致账面货币资金充裕,截至上半年货币资金为14.50亿元。 商业板块:中方稳定快速增长,药业利润增厚最为明显仁和药业主要负责品牌产品,是利润增长最快的子公司,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分别为4.04亿元、0.45亿元,同比增长31.83%、238.18%,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OEM占比下降利润率同比提高6.84pct。仁和中方原本负责普药和OEM业务,最早推行直控终端业务,销售能力强。上半年实现收入、净利润8.69亿元、0.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45%和22.14%。 制造板块:收入快速增长体现自产品销量快速增长由于公司制造业板块和商业板块独立核算,制造子公司利润率低,收入的增长依赖于生产更多的产品供给商业,可以体现自产品产销量的增长。其中铜鼓仁和、药都仁和、闪亮制药、樟树制药收入0.86亿元、1.44亿元、0.32亿元、1.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69%、26.07%、105.52%、33.98%。 预计18-20年业绩分别为0.45元/股、0.58元/股、0.73元/股公司为国内销售能力最为强大的品牌OTC企业之一,行业政策变化利好控销模式销售,公司推动黄金单品战略,管理和激励机制到位。预计公司18/19/20年EPS为0.45/0.58/0.73元,目前股价对应PE16/12/10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对产品产生利空的风险;OEM业务生产存在不稳定的风险。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8-09-04 7.15 7.55 29.28% 7.61 6.43%
7.61 6.43%
详细
中报业绩表现亮眼,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3.78% 公司发布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65亿元(+26.68%),归母净利润2.44亿元(+51.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3亿元(+53.78%)。公司作为OTC行业龙头拥有强大的产品品牌集群,依托先进的市场营销和营销管理模式,稳步提升盈利能力。 自有产品占比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水平提升 公司通过OEM业务以及高效供应链体系打破自身发展瓶颈,相比较OEM产品,自有品牌的产品毛利高且安全性好。公司通过加大自主品牌的营销力度,提升了整体毛利率水平。2017年药品整体毛利率为35.63%,同比提升3.14pp,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3.17%,同比提升6.80pp。 坚持“直供终端品牌化、销售渠道多元化”,重点打造黄金单品 公司为OTC行业龙头,渠道优势明显。上半年药品业务收入19.89亿元,同比上升26.07%。公司同时对销售品种进行结构优化,重点打造黄金单品与重点品种,自主品牌营销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坚持“直供终端品牌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的终端和渠道发展大方向,在稳固终端市场的同时,深化连锁和医疗渠道、网络渠道的拓展,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0个省市,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上半年健康相关产品收入2.68亿元,同比上升45.12%,毛利率38.89%,同比基本持平。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0.15亿元,较上年增长175.56%,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目前已启动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6个化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 渠道拓展致销售费用大幅增长,管理费用率略有下降 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为4.5亿元,同比大增59.21%,销售费用率19.87%,上升4.06pp,销售费用大幅增长,主因公司努力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完善重点子品牌产品的销售推广。上半年管理费用1.51亿元,同比上升17.05%,管理费用率6.68%,同比下降0.55pp,相对营收保持稳定。 估值与评级 2018年公司将继续推进营销模式创新、互联网应用创新,提升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价值。公司积极开展经典名方申报,未来依托经典名方口碑加大宣传力度。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43、0.53和0.65元,,参考同行业公司估值,考虑到中报业绩增速较快,给予2018年20倍PE,目标价8.6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品牌产品的市场推广不及预期;2.各领域产品竞争加剧;3.期间费用率过高影响净利润水平。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8-08-30 7.24 -- -- 7.61 5.11%
7.61 5.11%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2.64亿元,同比增长26.6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51.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53.78%。实现EPS 0.1973元。 其中,2018年Q2,公司实现营收12.21亿元,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17%;实现归母净利1.38亿元,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3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27亿元,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30%。实现EPS 0.1909元。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各项财务指标表现优异 盈利能力提升。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毛利率为42.20%,较去年同期提升5.46个百分点。分业务来看药品毛利率提升了6.80个百分点,健康品毛利率下滑0.23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公司加大了自产产品的销售力度,而自产产品的毛利率较高,另一方面公司不将药房网的低毛利医药商业业务作为发展重点(药房网上半年仅增长1.66%)。同时,公司Q2毛利率43.35%,较Q1的41.84%进一步提升,达到了近3年来的单季度毛利率新高。也可以看出公司从去年中期提出加大资产产品销售力度后,公司的毛利率呈现逐季上升趋势。上半年销售净利率达到12.60%,较1季度的11.19%有所提升,创近年来新高。上半年公司ROE(加权)达7.81%,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5.70%。 经营性现金流健康。公司上半年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1.78亿元,同比增长31.36%。分季度来看,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Q2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1.61亿元,环比一季度的1715万元大幅改善。我们认为公司的现金流较为正常。过去几年公司现金流均为一三季度差,二四季度好,尤其是四季度最高,这也符合商业规律。公司过去三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均明显大于净利润,经营质量较高。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5.62亿元,较期初增长91%,但是和Q1末的5.03亿元相比,增加并不明显。公司应收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销售模式转向连锁终端合作客户,而连锁客户规模大,授信额度相应增加。 Q2期间费用率降低。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9.87%,去年同期为15.81%,增加4.0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和毛利率提升原因类似。Q2的销售费用率为19.54%较一季度的20.26%有所降低。报告期,管理费用率为6.68%,低于去年同期的7.23%,Q2淡季读管理费用率为6.22,低于Q1的7.22,表明公司费用控制良好,随着公司规模的提升管理费用率有望进一步下降。财务费用方面,公司财务费用率持续为负值,报告期为-0.59%。报告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14.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8.61%,并且没有任何有息负债。 (二)核心子公司均保持快速增长 公司子公司主要划分为医药商业和医药制造业。公司的管理体系上工业和商业分离,制造业子公司负责生产,医药商业子公司负责产品的销售。 医药商业的核心子公司为仁和中方、仁和药业。仁和中方负责公司二线产品及普药(含自产及OEM产品)的销售的子公司。仁和中方从成立即采用自营队伍,控销的销售模式,发展较为迅速和成功。报告期,仁和中方收入增速达到30.45%,保持了快速增长。仁和药业主要负责公司品牌产品如优卡丹、可立克、妇炎洁等的销售,报告期仁和药业收入增速31.83%。中进药业为仁和药都的子公司,主要负责仁和药都的参鹿补片等产品的销售,上半年中进药业收入增速18.88%,后续增长潜力较大。 公司医药制造业的核心子公司包括康美医药、药都仁和、闪亮制药、江西制药、铜鼓仁和、药都樟树制药等。康美医药主要生产健康用品,主要产品为妇炎洁系列,上半年收入增速为19.32%。药都仁和主要产品为参鹿补片、清火胶囊、正胃胶囊等,上半年收入增速为26.06%。闪亮制药主要产品为闪亮滴眼液,上半年收入增速为105%。江西制药主要为化药类产品,上半年增速为13.63%。铜鼓仁和、和药都樟树制药主要为中药类产品,上半年收入增速分别为53.67%和33.97%。其他子公司如吉安三力制药主要为外用贴膏剂,上半年收入增速为22.19%;通化中盛主要为中药类产品,上半年收入增速为34.57% (三)我们继续重点推荐的理由 良好的激励机制。公司是民营控股的医药OTC企业。公司的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由多个子公司组成,而多数的子公司均有管理层持股。因此,公司从上到下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丰富的产品系列。公司医药制造业生产批文丰富,各个制药子公司合计拥有748个药品生产批文。此外,公司通过OEM的方式引进了大量丰富的产品。公司合作的贴牌企业达到300-500家企业。公司确定了大品种战略,各子公司重点打造黄金单品。公司提出“1817”计划,18年聚焦重点销售的17个重点产品,包括米阿卡系列、克快好系列、闪亮系列、海麦平、清火胶囊、参鹿补片等 强大的销售能力。近年来公司的销售团队逐步壮大,销售人员从2012年的2046人增加至2017年的4128人,复合增长率为15%。公司主要采用控销的销售模式,除了公司报表上的四千余名销售人员外,公司在体外仍然控制大量专职销售人员,为公司的产品销售服务。公司合计控制的覆盖终端的销售人员超过2万人。公司强大的销售能力体现为高达两万人的终端推广队伍能够覆盖二十几万家终端药店,庞大的推广队伍依靠公司丰富的产品集群,为药店终端提供丰富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从而提高终端粘性。反过来,丰富的产品集群又能够支撑起庞大的推广队伍,保证销售人员有合理的收入,保障销售团队的进一步成长壮大。如此,形成了正向的循环。 市场过多关注公司历史业绩的波动,尤其2012年增发前后的业绩增速变化。我们认为公司2012-2013年业绩底谷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我们认为从更长时间维度看,公司业绩稳健增长。过去10年公司收入、净利润、现金流整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23%、26%。2012和2013年经历了明显的调整阶段,主要原因是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和优卡丹修改说明书事件及媒体对公司其他主打品种的负面报道。2013年之后公司在和力药业OEM业务的推动下,在仁和中方控销的普药品种推动下,公司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销售策略的变化,团队的成熟,激励机制的调整等多因素促使公司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7年公司业绩逐季改善,2018年公司进入新的增长阶段。2017年7月公司召开井冈山会议对经营思路进行调整加大对传统业务的重视。提出做大自己的品牌品种,打造黄金单品。加大自有产品的销售力度,并配套相应激励机制。2018年推出5大创新以支撑传统业务板块的发展活力,包括产业创新、研发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在产业创新上,商业公司一方面恢复传统产品的活力,另一方面通过两年时间在打造新的黄金单品。同时,商业公司开拓新的商业渠道,加大对药店、诊所的覆盖率。在各项措施的助推下,公司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增长点来自多方面。一、渠道的拓展。公司加大对第三终端和基层医疗的覆盖力度。仁和中方下已经设立了医疗事业部,未来增长点很大。二、仁和的销售队伍越来越成熟,形成专业化推广体系。三、对自产产品的聚焦。四、外延式收购公司前期OEM产品中的优秀品种。五、OTC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小企业淘汰而龙头企业增速提升。 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优秀。偿债能力方面,有息负债为零。公司盈利能力稳定而优良,并出现提升苗头。偿债能力方面,自2013年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在16%-17%左右,处于非常低水平,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最新的有息负债为零。营运能力方面,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呈现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行业一般水平。 3.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仁和药业不受贸易战、去杠杆及医改控费降价影响,同时,高增长,低估值。公司生产制造和消费全在国内不受贸易战影响,公司无负债,股东无质押,不受去杠杆影响。公司业务属性更类似消费品,不受医改控费降价的影响。同时,公司作为OTC行业民营龙头企业,激励机制良好,过去十年业绩稳健增长,当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各项财务指标优秀,未来发展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速达54%,超出我们预期,后续我们将适时调整我们的盈利预测,以我们当前盈利预测计算,公司今日(8.28)收盘价7.35元,对应2018-2020年PE分别为18/13/11倍。公司高成长,低估值,我们继续重点推荐。 4.风险提示 自产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销售团队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8-07-16 7.53 7.55 29.28% 8.28 9.96%
8.28 9.96%
详细
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60%,超出市场预期 公司发布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6-2.58亿元,同比增长40%-60%,超出市场预期。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自产品(包括核心产品、重点产品等)销售增长、毛利率提升。2018年一季度营收增速达26.02%,归母净利润增速34.05%;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20-1.52亿元,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45%。 OTC行业发展趋势向好,公司销售渠道优势明显 随着行业政策如"两票制"和"营改增"等因素影响,依靠过票的规模较小生产企业流通受挤压,同时伴随着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的提升,品牌OTC企业享受估值溢价。仁和药业的品牌效应明显,作为OTC行业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公司坚持“直供终端品牌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的终端和渠道发展大方向,建立和巩固了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销售网络。公告显示,2012年到2017年公司销售人员从2046人增加到4128人,复合增长率为15%。公司经过多年市场培育,已形成品牌产品集群。 自有产品占比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水平提升 公司通过OEM业务以及高效供应链体系打破自身发展瓶颈,相比较OEM产品,自有品牌的产品毛利高且安全性好。公司通过加大自主品牌的营销力度,提升了整体毛利率水平。2017年药品整体毛利率为35.63%,同比提升3.14pp。 打造黄金单品,加强公司品牌建设 公司坚持聚焦资源,重点打造黄金单品,建设公司品牌。子公司仁和中方,在稳固终端市场的同时,深挖连锁渠道和医疗渠道;子公司仁和中进药业,坚定品牌发展道路,积极打造黄金单品,仁和参鹿补片荣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估值与评级 2018年公司将继续推进营销模式创新、互联网应用创新,提升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价值。重视产品创新,加大研发力度,已启动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在内的化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6个。公司积极开展经典名方申报,未来依托经典名方口碑加大宣传力度。考虑到中报业绩预告超预期,我们将2018-2020年EPS由0.40、0.51和0.62元调整为0.43、0.53和0.65元,参考同行业公司估值,考虑到中报业绩增速较快,给予2018年20倍PE,目标价8.6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品牌产品的市场推广不及预期;2.各领域产品竞争加剧;3.期间费用率过高影响净利润水平。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8-07-13 7.00 -- -- 8.28 18.29%
8.28 18.2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中报业绩预告,18H1归母净利润2.26亿-2.58亿元,同比+40%-60%。点评如下: 业绩超出我们预期,估计接近50%的平均值,市场担心的业绩持续性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我们预计18H1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在50%左右,18Q2增速65%左右。回顾之前的数据,公司基本没有非经常性的损益,所以归母增速能够代表扣非增速。之前市场担心公司18Q1业绩高增长是由于流感因素造成,对公司业绩持续性存疑。我们之前的报告从公司18Q1发货情况、感冒药销售占比、OTC行业的变化和公司核心业绩驱动等方面进行了说明,认为公司业绩高增长具有持续性和代表性,18Q2优秀业绩的释放也初步验证了我们的观点。 自主产品在确定考核指标后大幅放量。在17H2公司确定对17个自主生产的品种设定指标并实施考核后,17个大品种销售收入开始放量(原来基数不高,鲜有过亿品种),我们预计18H1对应的收入增速70%-80%,实现高速增长。 挖潜自产产品,整体毛利率提升。公司在17H2确定了用沉睡的自产产品代替贴牌产品的策略,我们预计18H1自产产品收入增速超过40%(也有大品种战略的贡献),贴牌产品收入增速20%左右。自产产品毛利率在60%左右,贴牌产品只有30%-40%的毛利率,随着自产产品销售比例的扩大,公司整体毛利率上升,盈利能力增强,也是18H1业绩大幅提升的驱动之一。此外,由于自产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增加,公司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固定成本进一步摊薄,公司自产产品的毛利率自身也有一定的上行,导致盈利能力的增强。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我们预计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0%/35%/29%,对应EPS分别为0.43/0.58/0.74元(调整前为0.40/0.53/0.66元)。公司作为OTC龙头企业,品种积淀丰富,品牌力强大,地推队伍成形后迎来OTC终端控制大时代,销售有望高速增长,自产品收入比例扩大后,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提升,当前对应18年pe估值为15x左右,相比中药行业整体估值明显低估,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进度不达预期,产品销售不达预期。
仁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18-07-04 6.39 -- -- 8.14 27.39%
8.28 29.58%
详细
1、本报告特色及核心逻辑:本报告是近期市场上对公司研究最深入的报告。我们对公司的销售体系架构及其发展和核心能力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公司在优良的激励机制引领下,在丰富产品系列配合下,在强大销售能力推动下,公司作为OTC行业龙头企业将迎来并保持快速增长。 2、良好的激励机制,丰富的产品系列,强大的销售能力。公司是民营控股的医药OTC企业,多数的子公司均有管理层持股。公司拥有748个药品生产批文。此外,公司通过OEM的方式与300-500家企业合作。近年来公司的销售团队逐步壮大,销售人员过去六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5%。公司主要采用控销的销售模式。公司强大的销售能力体现为高达两万人的终端推广队伍能够覆盖二十几万家终端药店,庞大的推广队伍依靠公司丰富的产品集群,为药店终端提供丰富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从而提高终端粘性。反过来,丰富的产品集群又能够支撑起庞大的推广队伍,保证销售人员有合理的收入,保障销售团队的进一步成长壮大。 3、市场过于关注历史业绩波动,多因素促使公司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虽然2012-2013年公司经历业绩底谷,但是过去10年公司收入、净利润、现金流整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23%、26%。2017年公司业绩逐季改善,2018年公司进入新的增长阶段。销售策略的变化,团队的成熟,激励机制的调整等多因素促使公司进行快速增长阶段。 4、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优秀。公司盈利能力稳定而优良,并出现提升苗头。偿债能力方面,自2013年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在16%-17%左右,处于非常低水平,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最新的有息负债为零。营运能力方面,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呈现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行业一般水平。 5、增长点来自多方面。一、渠道的拓展。公司加大对第三终端和基层医疗的覆盖力度。二、仁和的销售队伍越来越成熟,形成专业化推广体系。三、对自产产品的聚焦。四、外延式发展。五、OTC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小企业淘汰而龙头企业增速提升。 6、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分别实现EPS0.41/0.54/0.68元,对应PE分别为15.70/11.80/9.35倍。公司业务属性更类似消费品,不受医改控费降价的影响。同时,公司作为OTC行业民营龙头企业,激励机制良好,过去十年业绩稳健增长,当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未来发展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我们认为公司价值明显低估,给予“推荐”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