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5-01-24
|
7.64
|
--
|
--
|
8.00
|
4.71% |
|
8.55
|
11.91% |
-- |
详细
2025年 1月 21日, 莱茵生物发布 2024年业绩预告。 投资要点 市占率稳步提升, 利润持续释放公司预计 2024年归母净利润 1.57-1.90亿元,同增 90%-130%,扣非归母净利润 1.43-1.76亿元,同增 594%-755%。 其中 2024Q4归母净利润 0.55-0.88亿元,同增 33%-112%,扣非归母净利润 0.39-0.72亿元,同增 127%-321%,主要系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产品、技术、产能及市场优势,持续增强与国内外客户合作粘性,提升市场占有率,内部管理提质增效所致。 坚定大单品策略, 关注产能爬坡进度公司坚定大单品策略,进一步加大全球天然甜味剂市场开拓力度, 挖掘客户的深度应用潜力, 后续有望依托丰富的产品矩阵、定制化的配方应用服务能力以及产能优势, 持续加强头部客户服务绑定。 2024年底,公司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合成生物车间陆续建成投产, 充分保障植提产能供应,目前公司合成生物产线包含甜叶菊 RM 系列、 左旋β -半乳葡聚糖两种可商业化产品,并且储备罗汉果甜苷 V 等具备产业化前景的产品, 随着新产能爬坡、 规模效应释放, 公司植提市场竞争优势将持续夯实。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植物提取行业领军企业, 借助研发/工艺/管理优势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 甜叶菊新工厂投产后可解决中长期产能瓶颈, 除此之外, 合成生物领域利用主业协同优势, 拓展业务边界,看好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根据业绩预告, 我们调整 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0.23/0.29/0.34(前值为0.22/0.33/0.38)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3/27/23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 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政策风险等。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4-12-16
|
8.39
|
--
|
--
|
8.47
|
0.95% |
|
8.47
|
0.95% |
|
详细
深耕天然甜味剂,坚持大单品战略公司总部位于广西桂林,2007年上市,是天然甜味剂龙头。 植提产业具备资源优势,天然甜味剂景气度提升2023年全球植提市场规模59.4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63%。 细分赛道:1)天然甜味剂具有高安全性、强甜价比优势,2023年全球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9.7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CAGR为13%,目前处于红利释放期;2)工业大麻自政策端2018年放开后,涌入大量供给,但疫情压制叠加监管政策节奏放慢致使供过于求,后续雾化领域有望新突破。 构建全产业链优势护城河,深度绑定国际大客户采购端: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采购机制,罗汉果占据区位优势,甜叶菊原料通过集成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具备全流程溯源能力。产品端:聚焦大单品释放规模效应、拓展配方应用提高客户粘性,同时通过自建+并购等方式推进产能拓展,2024年新工厂投产可解决未来3-5年产能需求。客户端:借助产能充足、质量背书叠加定制服务优势,与芬美意/嘉吉/奇华顿等国际知名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预计2024-2028年芬美意年均释放订单1.36亿美元,承接新增产能。 产能落地释放规模效应,合成生物与主业双向赋能2024年共有三个项目落地:1)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试生产:计划年产甜叶菊提取物4000吨,经测算满产下年产值可达14亿元。2)合成生物项目落地:量产甜叶菊RM系列及左旋β-半乳葡聚糖成分,其酶转技术可大幅提升单位原料制备效率。车间全面达产后预计产量1000吨/年,年产值超10亿元。3)签订工业大麻雾化项目:此前受疫情、政策等影响,工业大麻产能释放不及预期,2024年以雾化为突破口盘活产能,并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制定2024-2026年合并营收目标850/2300/3650万美元,合并净利润目标为80/320/600万美元,有望在1-2年内突破拐点。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22/0.33/0.3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8/26/22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项目建设及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政策风险等。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4-11-07
|
8.42
|
--
|
--
|
8.92
|
5.94% |
|
8.92
|
5.94% |
|
详细
24Q3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行及公司提效举措显现,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另外,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持续探索,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构筑长期竞争优势。 24Q3公司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利润实现高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1.70亿元,同比增长31.61%;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148.46%。 2024Q3实现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17.96%;实现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长680.75%;实现扣非净利润0.39亿元。 公司天然甜味剂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系市场和消费者对于天然甜味剂的认知和认可不断提升,同时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强化。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实现提升24Q1-Q3公司毛利率为28.16%,同比+5.18pct;24Q3实现毛利率27.44%,同比+6.35pct。毛利率提升主要系罗汉果业务的毛利率实现大幅改善。 费用率保持相对稳定。24Q1-Q3实现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62%/8.30%/4.05%/2.12%,同比-0.53/-2.67/+0.12/+0.45pct;24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3.24%/7.73%/2.91%/2.88%,同比-0.18/-2.59/-0.37/+0.40pct。 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净利率提升。24Q1-Q3公司净利率为9.06%,同比+3.09pct;24Q3实现净利率8.55%,同比+5.99pct。 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创新,提升长期竞争力在合成生物领域,公司已经成功获得8项专利授权,其中RM系列7项。当前公司甜叶菊RM系列部分产品已经具备商业化落地条件,该产品能够更好满足公司对于高倍甜味剂产品的健康需求。目前,公司新建的合成生物车间已经进入调试阶段,预计将在9月正式投产使用,为公司合成生物领域的研发成果产业化落地奠定良好的产能基础,也为公司构筑长期竞争力。 维持此前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实现收入分别为17.56亿元、20.80亿元、24.70亿元,同比增长17.6%、18.4%、18.8%;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2.56、3.4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7.8%、42.3%、34.8%。预计实现EPS分别为0.24、0.34、0.46元,对应PE分别为34.73、24.40、18.11倍。 风险提示: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食安问题等。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4-11-04
|
7.97
|
--
|
--
|
8.92
|
11.92% |
|
8.92
|
11.92% |
|
详细
2024年 10月 30日,莱茵生物发布 2024年三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营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公司 2024Q1-Q3实现营收 11.70亿元(同增 32%),归母净利润 1.02亿元(同增 148%),扣非归母净利润 1.05亿元(同增 2789%)。其中 2024Q3公司营收 4.44亿元(同增18%),主要系植物提取业务订单增长所致,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增 681%),扣非归母净利润 0.39亿元(2023年同期为-34.6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盈利端,2024Q3公司毛利率同增 6pct 至 27.44%,主要系罗汉果使用低价原料库存,叠加产品结构变化所致,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0.2pct/-3pct 至 3.24%/7.73%,净利率同增 6pct 至 8.55%。 产能建设落地,关注合成生物业务开拓 天然甜味剂稳步增长,其中甜叶菊收入表现稳定,目前公司甜叶菊提取工厂基本建设完成,目前产能利用率为 50%,在产能托底下,公司持续推进客户定制化配方服务能力,通过新品开拓挖掘市场需求,罗汉果由于价格下降拉低营收表现,但销量增势明显,四季度逐渐进入罗汉果原料采购季,预计采购价格逐步回升至合理水平。9月公司合成生物工厂正式建成投产,产线以甜叶菊 RM 和左旋β-半乳葡聚糖两个产品为主,甜叶菊 RM 主要通过配方业务服务原有客户群体,左旋β应用领域分布在化妆品、护肤品领域,目前整逐步跟客户对接业务,合成生物领域有望借助公司深厚的产品线、客户群体基础优势,逐渐在行业中构造竞争力。 盈利预测 公司作为植物提取行业领军企业,借助研发/工艺/管理优势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甜叶菊新工厂投产后可解决中长期产能瓶颈,除此之外,合成生物领域利用主业协同优势,拓展业务边界,看好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根据三季报,我们调整 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0.22/0.33/0.38(前值为0.24/0.30/0.37)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6/24/21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政策风险等。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4-11-01
|
8.19
|
--
|
--
|
8.92
|
8.91% |
|
8.92
|
8.91%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Q1-Q3实现营业收入11.70亿元,同比+31.61%,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148.46%,扣非净利润1.05亿元,同比+2789.46%,高于此前业绩预告上限(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698.11%);单Q3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同比+17.96%,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680.75%,扣非净利润0.39亿元,同比+11411.63%,高于此前业绩预告上限(扣非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10458.87%)。 植提市场持续扩容,公司植物提取业务市占率不断提升24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0亿元,同比+31.61%,其中植物提取业务实现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9.21%,于总营收中占比9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148.46%,扣非净利润1.05亿元,同比+2789.46%,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充分发挥在产品质量、工艺技术、产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毛利率为28.16%,同比+5.18pct,净利率为9.06%,同比+3.08pct;单Q3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同比+17.96%,其中植物提取业务实现收入4.40亿元,同比增长12.7%,于总营收中占比99.1%。 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践行天然提取与生物合成双技术发展路线2024年9月20日,公司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入运营。首期排产产品以甜叶菊RM系列产品和左旋β半乳葡聚糖为主,全面达产后,预计车间每年可生产合成生物相关产品10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10亿元。公司拥有罗汉果甜苷V全合成技术储备,成为首家全面跑通从头合成罗汉果甜苷V技术路径的企业,这一突破对罗汉果产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截至2024年9月,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已获得8项专利授权和10项专利申请处于受理状态,其中某一创新型甜叶菊RM系列的产品已于2024年6月获得Self-GRAS认证,且已具备商业化的条件。该产品也是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品种之一,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此外,公司工业大麻提取工厂为全美最大的工业大麻提取工厂,也是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工业大麻提取领域的示范项目。作为公司海外产能布局的桥头堡,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将为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和品牌打造提供强有力的产能基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营收为19.12/24.09/29.1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3/2.63/3.46亿元,同比增长134%/36%/31%。公司植物提取业务稳健增长,看好合成生物车间核心产品商业化前景,以及对未来工业大麻市场的快速提升有信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采购风险;依赖大客户风险;政策风险;工业大麻提取物应用于食品、饮料领域等具体政策的落地时间周期尚存在不确定性;国家出口政策的调整,将对出口外向型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影响;工业大麻与中间型大麻、娱乐大麻/毒品大麻应严格区分;坚决反对娱乐大麻合法化;相关业务或有政策变动/法律/经营管理/自然/研发操作风险具体合作实施进度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目前从未批准工业大麻用于医用和食品添加。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4-09-24
|
7.00
|
--
|
--
|
9.14
|
30.57% |
|
9.14
|
30.57%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前三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8180.14万元-10225.17万元,同比增长100%-150%。2024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8077.14万元–10122.17万元,同比增长2132.80%-2698.11%。 植提业务持续向好,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挖掘客户深度应用潜力,提供定制化服务和复配产品强化客户服务能力等相关措施,不断提升公司主营业务市场占有率,使公司经营能力和主营业务盈利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延续高增长态势,预计实现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00%-150%。同时,由于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损益对净利润影响较小,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132.80%-2698.11%。 植提市场持续扩容,公司重点夯实产能优势,为增长奠定基础行业层面,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的和需求度逐渐上升,天然、无污染的植物提取物在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品等应用领域的发展空间可期。根据MarketResearchFuture,预计2020-2027年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CAGR达7.9%,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24.6亿美元。公司层面,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进展顺利,稳定供货能力将显著增强;同时,在天然甜味剂稀有成分的生物合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新建的合成生物车间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9月份正式投产,为该领域的研发成果产业化落地奠定良好的产能基础。此外,公司工业大麻提取工厂为全美最大的工业大麻提取工厂,也是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工业大麻提取领域的示范项目。作为公司海外产能布局的桥头堡,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将为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和品牌打造提供强有力的产能基础。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营收为19.12/24.09/29.1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3/2.63/3.46亿元,同比增长134%/36%/31%。公司天然甜味剂业务稳健增长,看好天然甜味剂大订单持续放量,以及对未来工业大麻市场的快速提升有信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采购风险;依赖大客户风险;政策风险;工业大麻提取物应用于食品、饮料领域等具体政策的落地时间周期尚存在不确定性;国家出口政策的调整,将对出口外向型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影响;工业大麻与中间型大麻、娱乐大麻/毒品大麻应严格区分;坚决反对娱乐大麻合法化;相关业务或有政策变动/法律/经营管理/自然/研发操作风险具体合作实施进度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目前从未批准工业大麻用于医用和食品添加;业绩预告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报告》为准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4-09-20
|
6.71
|
--
|
--
|
9.14
|
36.21% |
|
9.14
|
36.21% |
|
详细
公司 24H1业绩保持快速增长,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行及公司提效举措显现,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另外,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持续探索,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构筑长期竞争优势。 公司业绩保持快速增长,符合市场预期2024H1公司实现收入 7.25亿元,同比+41.65%;实现归母净利润 0.65亿元,同比+79.28%; 2024Q2公司实现收入 3.84亿元,同比+48.06%;实现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134.3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植物提取业务是增长重要引擎,其中天然甜味剂保持快速增长公司 2024H1植物提取业务实现收入 7.08亿元,同比增长 42.15%。其中天然甜味剂业务实现收入 3.69亿元,同比增长 23.61%,占植物提取物业务的占比为52%;茶叶提取物实现收入 0.89亿元,同比增长 9.23%,占比为 13%;其他提取物实现收入 2.50亿元,同比增长 112%,占比达到 35%。 分地区来看,公司国外业务实现收入 4.39亿元,同比增长 23.96%;国内业务实现 2.86亿元,同比增长 81.34%,国内客户得到快速增长。 毛利率提升明显,净利率持续提升公司 2024H1毛利率为 28.60%,同比+4.24pct; 2024Q2毛利率为 30.86%,同比+5.55pct。 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的天然甜味剂毛利率的修复,2024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86%/8.65%/4.75%/1.66%,同比分别-0.84/-2.80/+0.34/+0.58pct; 2024Q2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21%/11.20%/6.45%/2.24%,同比分别-0.99/-3.39/+2.25/+1.67pct。 2024H1净利率 9.37%,同比+0.89pct; 2024Q2净利率 10.44%,同比+2.46pct。 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创新,提升长期竞争力在合成生物领域,公司已经成功获得 8项专利授权,其中 RM 系列 7项。当前公司甜叶菊 RM 系列部分产品已经具备商业化落地条件, 该产品能够更好满足公司对于高倍甜味剂产品的健康需求。目前,公司新建的合成生物车间已经进入调试阶段,预计将在 9月正式投产使用,为公司合成生物领域的研发成果产业化落地奠定良好的产能基础,也为公司构筑长期竞争力。 维持此前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实现收入分别为 17.56亿元、 20.80亿元、 24.70亿元,同比增长 17.6%、 18.4%、 18.8%;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 2.56、 3.4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17.8%、 42.3%、 34.8%。预计实现 EPS分别为 0.24、 0.34、 0.46元,对应 PE 分别为 27.83、 19.56、 14.51倍。 风险提示: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食安问题等。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4-07-12
|
7.06
|
--
|
--
|
7.27
|
2.97% |
|
9.14
|
29.46% |
|
详细
事件:莱茵生物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约5429.46万元~6515.36万元,同比增长50.0%~80.0%。2024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525.46万元~5611.36万元,同比增长1041.73%~1315.69%。 植提业务持续向好,24H1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上半年公司所处的植物提取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市场需求较好。公司深耕天然甜味领域,布局罗汉果提取物、甜叶菊提取物等。2024年上半年公司自身经营能力保持提升,不仅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而且主营业务毛利率实现了较好的回升,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0%–80%。 其中,24Q2表现更为突出,按照公司业绩预告,公司24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50万元~3836万元,同比增长69%~136%,预计高于24Q1的34%的同比增速,有望保持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 植提产品迎合消费需求,公司绑定大客户,拓展新品类,未来增长可期!行业层面,根据《2024京东食品饮料健康趋势白皮书》中,天然成分、低糖/0糖是当前消费趋势之一。 公司层面,公司积极绑定大客户,于2023年与芬美意签署未来五年合作新协议,于2024年正式启动,本协议累计目标收入金额为8.4亿美元,最低累计目标收入金额为6.8亿美元。公司也持续加大国内天然甜味剂产品的开拓力度,依托品牌、研发等竞争优势加速抢占国内新兴食饮市场,成功与部分国内主流食饮品牌达成合作。除了天然甜味剂,公司积极开拓工业大麻等新品类。公司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原材料年处理能力为全美最大的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公司2024年确定将雾化领域作为工业大麻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通过与陈颢团队合作,依托其品牌运营的经验及渠道资源,叠加公司掌握的CBD衍生物转化技术,加速推动工厂产能的释放,争取实现2024年工业大麻项目大幅减亏的业绩目标。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营收为19.12/24.09/29.1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3/2.63/3.46亿元,同比增长134%/36%/31%。公司天然甜味剂业务稳健增长,看好天然甜味剂大订单持续放量,以及对未来工业大麻市场的快速提升有信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采购风险;依赖大客户风险;政策风险;工业大麻提取物应用于食品、饮料领域等具体政策的落地时间周期尚存在不确定性;国家出口政策的调整,将对出口外向型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影响;工业大麻与中间型大麻、娱乐大麻/毒品大麻应严格区分;坚决反对娱乐大麻合法化;相关业务或有政策变动/法律/经营管理/自然/研发操作风险具体合作实施进度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目前从未批准工业大麻用于医用和食品添加;业绩预告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为准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4-07-10
|
6.71
|
--
|
--
|
7.27
|
8.35% |
|
9.14
|
36.21% |
|
详细
植提行业持续向好,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受益于植物提取物市场需求带动和自身经营能力提升,公司营收同比大幅增长,主业毛利率实现较好回升。受益于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及股份支付成本减少等因素,公司利润大幅提升,2024H1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54-0.65亿元,同增50%-80%,由于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占比大幅提升,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5-0.56亿元,同增1042%-1316%。其中2024Q2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28-0.38亿元,同增69%-136%,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06-0.17亿元,2023年同期为-0.04亿元。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球化布局开拓增量市场目前公司进入合成生物领域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并开拓配方应用领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2024年公司将全面完成甜叶菊提取工厂和合成生物车间的建设,释放产能与成本优势,优化板块盈利能力。并且公司抓住工业大麻雾化领域市场机遇,加快推动工厂产能释放,有望2-3年内突破拐点。本年度,公司将持续围绕董事会既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重点挖掘客户大产品线的应用潜力,实现与客户的深入合作,通过提供复配产品、定制化配方服务以及赋能客户新品开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客户服务能力。同时,公司将积极把握东盟等新兴市场发展机遇,加速增量市场的开拓,夯实市场地位,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与业务高质量发展。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全球植物提取行业领军企业,借助研发/工艺/管理优势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定制化服务不断满足客户需求,随着行业库存去化周期结束,产品价格回升,公司盈利端有望持续改善,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0.24/0.33/0.4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20/14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政策风险等。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4-05-06
|
7.79
|
--
|
--
|
10.03
|
28.75% |
|
10.03
|
28.75% |
|
详细
2023年利润略有下滑,24Q1业绩超市场预期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为14.94亿元,同比增长6.65%;实现归母净利润8251万元,同比下滑53.84%;实现扣非净利润2062万元,同比下滑86.17%。 24Q1公司实现收入为3.41亿元,同比增长35.07%;实现归母净利润2679万元,同比增长34.37%;实现扣非后净利润3957万元,同比增长372%,24Q1业绩超市场预期。 分业务来看,2023年公司植物提取业务实现14.84亿元,同比增长12.27%,其中天然甜味剂业务实现9.03亿元,同比增长1.51%。主要系公司23Q4行业回暖,市场需求恢复增长,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服务能力等措施,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收入在23Q4同比大幅增长。 茶叶提取物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子公司华高生物实现营收2.3亿元,同比增长17.68%;实现净利润3251万元,同比增长62.89%,使得公司茶叶提取业务实现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9.65%。 工业大麻业务在2023年逐步回温,供需格局持续改善,目前公司工业大麻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未来公司将充分抓住工业大麻雾化领域的发展机遇,与业内优秀企业及团队达成战略合作,以工业大麻雾化领域市场作为突破口,驱动公司工业大麻业务的业绩增长,加快推动工厂产能的释放,期望在2-3年内突破拐点。 毛利率2024Q1有所恢复,净利率略有下滑2023年毛净利率均有受损,2023年毛利率实现24.41%,同比下滑6.38pct,主要系部分核心植物提取产品的市场价格下滑,影响毛利率水平;伴随后续原材料价格下滑及产品结构优化,公司24Q1毛利率有所恢复,实现26.05%,同比提升2.67pct。 2023年由于公司部分存货计提减值等影响,公司净利率下滑6.86pct,实现6.58%;2024Q1实现8.17%,同比下降0.83pct。 合成生物技术稳步推进,构筑长期竞争优势公司已掌握天然甜味剂部分高价值成分的生物合成生产技术,并正加快推动合成生物提取产能的建设,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化落地承接能力。公司此前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展的罗汉果甜苷等天然甜味剂微生物合成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取得一定成效,通过控股赛迪科,进一步拓展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的技术路线与产品品类,助力公司核心业务技术壁垒的不断提升。 具体来看,公司已经实施完成甜叶菊提取产品微生物酶转化工艺的中试试验,引领生物多糖、多肽等成分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实现在合成生物领域的研发协同和关键技术的更新,2023年已经取得6项合成生物专利。合成生物领域研发成果和产业化落地进程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公司实现制造升级、产品革新做好技术铺垫,促进公司天然提取和合成生物技术路线的“两翼齐飞”。 维持买入评级,期待后续业绩的持续修复公司在2023年6月与帝斯曼-芬美意签订了新的五年协议,2024年已经正式启动,考虑到订单的基数影响,以及工业大麻等业务仍未实现盈利,我们略下调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7.56、20.80、24.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7.6%、18.4%、18.8%;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2.56、3.45亿元,对应PE分别为32.38、22.75、16.88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终端需求放缓、行业政策变化等风险。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3-05-15
|
7.11
|
--
|
--
|
7.93
|
11.53% |
|
8.56
|
20.39% |
|
详细
莱茵生物发布公告:2023Q1 营收2.5 亿元(-10.6%);归母净利润0.2 亿元(-48.1%)。 投资要点海内外需求波动,扰动业绩增长2023Q1 营收2.5 亿元(-10.6%),主要系全球经济波动及主要出口国阶段性的需求下降影响,部分人工合成代糖价格大幅下滑对天然甜味剂市场需求造成一定扰动;归母净利润0. 2 亿元(-48.1%),主要系2022 年甜叶菊和罗汉果等原材料成本上升,为进一步培育市场,2023Q1 产品售价维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对利润造成较大影响。毛利率31.4%(-0.9pct),净利率11.7%(-0.9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为4.2%/12.8%/1.6%,同增1.0/3.8-0.7pct。财务费用减少主要系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大客户合作稳定,产能有望顺利释放天然甜味剂业务营收1.5 亿元,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除产品价格外,季度间采购量波动亦有影响。公司与芬美意2023Q1 完成订单1493.9 万美元,2023 年剩余应采购金额为1. 22 亿美元(按照3.45 亿美元保底合同金额计算),结合双方对于合作业务体量及行业增速判断,双方有信心在2023 年度内完成剩余交易额。产能方面,2023Q1 在建工程为0.26亿元,募投4000 吨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及天然健康产品研究院项目累计投入1.1 亿元,预计2023 年底实现主车间投产。 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EPS 为0.27/0.38/0.48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33/24/18 倍,我们认为天然甜味剂需求持续高涨,2023 年公司将重点展开“2+2+2”的战略布局,巩固在天然甜味剂领域的领先竞争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政策风险等。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2-12-09
|
11.04
|
--
|
--
|
11.28
|
2.17% |
|
11.28
|
2.17% |
|
详细
公司近期进行技术布局,购买甜菊糖微生物酶转化相关技术和资产并成立子公司,有利于高效提取含量稀缺的 RD/RM;与江南大学合作进行天然甜味剂微生物合成技术的研发,有效保证技术先进性和供应链稳定性,维持长期竞争优势 事件:与江南大学合作进行天然甜味剂微生物合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落地公司与江南大学就罗汉果甜苷等天然甜味剂多个成分的微生物高效合成技术开发达成合作并签订了相关协议,快速推进天然甜味剂领域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开发、应用及产业化落地。本次合同期限 5年(22年 12月 1日-27年 12月 1日),合同技术开发费用总计 1200万人民币,每年支付 240万元。 公司本次项目是由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和未来食品科学中心陈坚院士团队负责实施落地,其团队主要从事食品领域合成生物技术,在合成生物学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公司进行技术布局,保证技术先进性和供应链稳定性,维持长期竞争优势1)布局酶转制法提升含量稀缺的 RD/RM 的转化率,丰富产品配方满足更多客户需求。公司此前购买甜菊糖微生物酶转化相关技术和资产并成立子公司,拟建发酵生产车间,并与公司的分离、纯化等提取相关工序进行配套,有效发挥协同效应,提升资产收益率。由于天然甜味剂中 RD/RM 的含量稀缺,但味质最好,售价也为其他糖苷的 3-5倍,但其在甜叶菊中含量较低,提取产品得率低,不利于进行成本控制。 而酶转化技术能够帮助以较低的成本公司提升 RD/RM 的得率,并对公司天然甜味剂的产品复配提供更多方案,满足更多客户的订单需求,为配方优化提升更多空间,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保证公司的技术先进性。 2)与江南大学合作的微生物合成技术,进行技术提前布局。目前仍处在开发阶段,但技术路线已经跑通,并有望在江南大学的合作下实现产业化落地。公司持续在技术层面布局,有效保证供应的稳定性(品质稳定+量的稳定),与此同时能够帮助公司实现降本增效,并能够长期保证公司的技术优势,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维持买入评级。继续看好公司长期增长,23年客户新订单等有望带来新催化,工业大麻打开后续成长空间。我们认为当前公司安全边际较高,继续重点推荐。 根据公司 22Q3业绩,我们略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实现收入分别为 15.45/23.14/34.6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47%、50%、50%,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2/3.76/5.73亿元,同比分别为 112%、49%、52%;预计 22-24年EPS 分别为 0.34/0.51/0.78元,对应 PE 分别为 31.10/20.80/13.66倍。 风险提示:订单拓展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2-10-26
|
10.02
|
--
|
--
|
11.79
|
17.66% |
|
11.79
|
17.6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79亿元,同比增长37.44%;实现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100.7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43.47%;基本每股收益0.30元。 国元观点:l下游需求强劲带动业绩高增,天然甜味剂业务表现靓丽22年前三季度归因于植物提取行业需求持续向好,公司与大客户芬美意合同加速释放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延续高增。22Q1-3公司实现营收9.79亿元(yoy+37.44%),分季度看,22Q1-3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82/3.59/3.37亿元,同比增长27.76%/55.01%/29.97%。22Q1-3实现归母净利润1.76亿元(yoy+100.71%),分季度看,22Q1-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38/0.95/0.42亿元,同比增长78.44%/149.15%/51.87%。分业务看:公司植物提取业务实现营收9.25亿元(yoy+33.82%);其中天然甜味剂业务表现强劲,实现营收6.16亿元(yoy+47.39%),在植物提取业务中的比重达66%。 l盈利能力保持稳健,期间费用持续优化伴随相关产品市场价格维持相对高位,叠加公司内部技术改造等因素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整体保持稳健。22Q1-3综合毛利率同比上升4.66pcts至34.15%,分季度看,22Q1-3毛利率分别为27.83%/42.93%/30.10%,同比+2.85pcts/+12.04pcts/-1.98pcts;净利率上升5.49pcts至18.83%。期间费用方面,伴随公司自身成本控制能力持续提升,期间费用方面有所优化,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60pcts/2.25pcts/1.76pcts至2.94%/6.15%/0.52%。研发投入方面,公司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22Q1-3实现研发投入0.35亿元,同比增长40.31%,研发费用率提升0.07pcts至3.61%。 l天然甜味剂业务有望保持高增,第二增长曲线未来可期公司近年来坚持推进“大单品”战略,在大力发展原有天然甜味剂业务基础上,积极打造新业务增长极。天然甜味剂方面,公司与大客户芬美意的战略合作持续推进,22年1-9月对芬美意销售额达6376万美元,未来仍有约1.63亿美元订单需求加速释放。产能端,公司募投建立的年产量4000吨甜叶菊提取工厂,将为公司未来天然甜味剂业务的高速发展提供助力。工业大麻方面,公司在美工业大麻工厂已实现量产,若后续全美大麻合法化实现突破,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在中性假设下,我们预计公司工业大麻业务全面达产后每年营收或将达到2.42亿美元,可为公司增厚毛利约1.21亿美元。此外公司于近期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在深度绑定核心管理团队同时,彰显对后续高速发展信心。 l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为全球植物提取龙头企业,在深耕天然植物提取业务的同时,积极切入包括工业大麻在内的其他高景气度细分赛道,后续有望进入业绩爆发期。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5.14/23.56/31.6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3/3.86/5.34亿元,EPS为0.32/0.53/0.73元,对应PE为34.09/20.60/14.90倍,维持“买入”评级。 l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限制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
|
莱茵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2-10-26
|
10.02
|
--
|
--
|
11.79
|
17.66% |
|
11.79
|
17.66% |
|
详细
公司22Q3业绩保持快速增长,但受到海外诉讼案影响,公司当期利润增速略有放缓,但基本面良好且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继续看好公司天然甜味剂业务未来1-2年订单加速释放带来的业绩增长,海外工业大麻具备成长空间。 业绩保持快速增长,海外合同诉讼的预付款及赔偿款影响当期利润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79亿(+37.44%);实现归母净利1.76亿元(+100.71%)。22Q3实现收入3.37亿元(+29.97%),实现归母净利4248.05万元(+51.87%)。 公司利润增速放缓主要系公司海外孙公司Hemprise的诉讼法案败诉导致公司需支付合同剩余金额及赔偿款等影响当期利润1783万元,若不考虑该事项,则公司22Q3净利润6031万元,增速预计实现115%。 天然甜味剂业务保持快速增长,芬美意合同履约顺利 22年前三季度公司植物提取业务实现9.2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天然甜味剂业务实现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47%。22Q3单季度公司植提业务实现3.28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天然甜味剂业务实现2.28亿元,同比增长48%。 芬美意合同来看,当前合同履约进度为52.78%,前三季度芬美意合同实现收入6376万美元,累计实现1.82亿美元(若按照3.45亿美元保底合同金额计算,剩余1.63亿美元待履行)。 毛利率略有下滑,净利率略有增长 1)毛利率:22年前三季度实现毛利率34.15%(+4.67pcts),22Q3实现毛利率30.10%(-1.98pcts);毛利率略有下滑主要系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及产品结构调整所致。 2)公司控费效果显著,22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4%(-0.60pct)、6.15%(-2.25pcts)、3.61%(+0.07pct)、0.52%(-1.76pcts);22Q3公司实现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16%(-0.40pct)、7.39%(-1.58pcts)、3.11%(-0.78pct)、-1.01%(-2.84pcts)。 3)净利率:22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率18.83%(+5.49pcts),22Q3实现净利率13.38%(+1.23pcts)。 维持买入评级,维持此前盈利预测 受到海外诉讼案影响,公司当期利润增速略有放缓,但基本面良好且依旧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天然甜味剂业务依托未来一到两年芬美意合同订单加速释放,业绩高增确定性较强;同时除海外客户外,伴随天然甜味剂在国内的应用铺开,公司也在积极开拓过国内客户,如子承生物、奈雪等,后续空间广阔。海外工业大麻后续想象空间巨大,公司22年6月工业大麻在美开始量产,预计22年能够实现盈亏平衡;作为全美最大的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公司在提取率和技术工艺上具备优势;伴随美国大麻合法化法案的进一步推进,后续潜力巨大。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利润2.52亿元/3.77亿元/5.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2.39%、49.73%、52.34%。预计22-24年EPS分别为0.34/0.52/0.79元,对应PE分别为31.60/21.11/13.85倍。 风险提示:订单拓展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