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11-21 16.29 -- -- 16.51 1.35%
16.51 1.35% -- 详细
公司发布三季报:2023Q1-3实现收入5.4亿元,同比下滑17%,归属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下滑80%。2023Q3实现收入2.1亿元,同比下滑6%,归属净利润0.01亿元,同比下滑97%。 事件评论地方财政承压,收入兑现缓慢。公司3季度实现收入2.1亿元,环比增长3%,同比下滑6%。立法自2021年9月实施,虽高烈度区公建项目执行严格,但地方财政承压,项目推进仍慢,同时公司收缩部分风险较大项目。3季度宏观环境尚未改善,故收入基本持平。 单季度毛利率显著下降。公司前3季度毛利率约37.4%,同比下降5.3%;单3季度毛利率约33.4%,同比下降9.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8.0个百分点。3季度毛利率下降显著,或主要为公司当前收入规模尚小,季度间发货的不同项目的盈利能力有差异,部分低毛利项目在3季度确认较多,且云南新基地已经投产,折旧较大,而收入规模尚未起量。 收入下降摊销增大,费用上行。公司前3季度期间费用率约30.4%,同比增长7.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变动+1.7、+1.5、+3.1、+1.4个百分点;单3季度期间费用率约28.6%,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变动+3.5、-1.0、+2.1、+0.7个百分点,费用率上行主要为收入下降摊销增大,财务费用增加亦受到可转债利息影响。此外,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波动不大,前3季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2200万,同比下降约300万元,单3季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800万,同比增加约200万元。最终公司前3季度归属净利率为2.9%,同比下滑9.2个百分点;单3季度归属净利率为0.4%,同比下滑10.5个百分点,环比下滑4.9个百分点。 现金流有所改善。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0.32亿元,陒较2021年同期-0.76亿元、2022年同期-0.45亿元有所改善,单3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0.95亿元,而2021年和2022年同期分别为+0.23、-0.86亿元,改善幅度更为显著,或主要源于公司在建筑业资金压力下,收缩风险项目,更加强调回款,公司前三季度收现比从0.78升至0.82。但行业尚未好转,公司应收账款压力仍大,公司3季度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约9.75亿元,同比增加2.28亿元,而前三季度收入仍是下滑。 地方财政回暖后,弹性有望释放。立法已在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减隔震公共建筑市场空间有望提升十倍,公司提前布局积极扩张,且身为行业龙头具备品牌壁垒、服务能力等核心先发优势,将充分受益。市场爆发已经临近,但立法的主要渗透区域西南、西北地方财政压力仍大,后续若财政回暖,公建项目陆续推进落地,减隔震市场弹性有望释放。 预计2023-2024年归属净利润0.4、1.5亿元,对应PE估值113、33倍。 风险提示1、市政建设回暖低于预期;2、建筑减隔震市场竞争加剧。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9-04 20.11 -- -- 21.61 7.46%
21.61 7.46% --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02.49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3.21%,实现归母净利润 1486.8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72.79%。 点评:一、业绩暂时承压,因个别项目以及β因素所致Q2 收入基本持平略增,半年报收入下滑主要由于 Q1 拖累。从公司收入端来看,上半年收入 3.31 亿元,同比下滑 23.21%,其中 Q2 实现收入 2.04 亿,同比增长 0.56%。半年报收入下滑核心原因仍为 Q1 供货较缓慢所致,通常该类供货放缓属个别项目自身因素所致,公司已签合同未执行金额较大,因此我们认为收入延缓部分或将逐步补足。 前期提前为市场扩容布局,但遇疫情及复苏,收入滞后导致费用高位,影响阶段性盈利水平。1、毛利率分析: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 39.85%,尽管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但环比一季度有所改善;Q2 单季毛利率为41.40%,环比 Q1 单季毛利率的 37.37%有明显改善。通常在行业扩容之际,叠加行业本身高毛利高成长性的特征,往往众多小厂家争相涌入,低价竞争,影响行业毛利率的稳定性,但小厂家利薄回款能力弱,难以久撑。现《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已印刷发布,且多个省级、市级住建部门及省级设计院单位均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内容进行了贯彻落实和宣贯培训,随着行业规范性提升,强制性政策的执行,以及众多强制政策之外的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地使用减隔震技术,建筑总包、业务方、设计院对建筑减隔震技术的认可度也有望提升,龙头优势有望愈加凸显。2、净利分析:①疫后复苏背景下费率均有明显上升,代表公司业务已在开拓与扩张阶段。 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率、管理费率、财务费率分别为 13.34%、8.63%、3.54%,较去年同期的 12.61%、5.64、1.73%分别上涨 0.73pct、2.99pct、1.82pct。 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57.6%,主要由于可转债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所致。②研发费用率继续增加,同比增长 3.71 个百分点至 6.03%。公司在已然保持多年行业龙头的背景之下,依然不断加大研发,2022 年新增研发项目 2 余项,并成功申报云南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工程结构震振双控复合隔震(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与公司保持建筑减隔龙头的同时,振震双控实力逐步凸显的趋势相符合。③建筑大行业整体资金紧张的背景下,信用减值仍有 1371.55 万的规模,但较去年同期已有降低。 广义基建普遍资金紧张的背景下公司账期拉长,但客户多为大型央国企建企,资质高风险小。公司中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485 天,较往年同期 200-300 天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讲,有明显拉长,主要 因公司下游行业企业多为大型国央企建筑施工单位,受宏观大环境影响下,普遍资金较为紧张,已发布中报的 24 家基建市政工程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中,有约 71%的施工企业均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加,因此公司为应对当下情况,对于大型国央企适当放宽了回款政策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周期有所延长,但建筑央国企普遍信用资质高风险小,再加上我国明确要求国央企加强对民企的回款,因此我们认为回款尽管放慢但不会缺席。 二、短期制约因素如何改善?新开工缓慢的问题如何解决?1)降息降准政策频发,部分建筑央国企通过发债或偿还高成本债务以降低融资成本,随着资金面压力逐步缓解,在建项目回款情况有望好转,新开工项目也有望逐步增多。2)公司下游客户多为建筑央国企施工单位,其下游为地方政府、房地产、工业制造业等,当期房地产仍未止跌,再加上复苏阶段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导致新开工延缓,但近期专项债提速,2023 年新增专项债需于 9 月底前发行完毕,原则上在 10 月底前使用完毕,再加上地方债务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一揽子化债方案制定实施,随着资金面逐步缓解,新开工制约因素减退有望迎来需求端边际好转。 下游需求不断延伸,多元化需求或将导致行业β属性减弱而α属性提振。建筑减隔震下游传统项目以地方学校、医院等地方市政类房建为主,较大程度上受制于基建资金,而当前市场正在延伸至数据中心、精密仪器企业厂房、LNG、博物馆等多元化需求场景,也有望助力公司更好抵御传统需求转弱的风险。再者,数据中心与精密仪器企业厂房等场景均属于景气度较高的赛道,根据《科创板日报》,IDC 最新发布的《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2022 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同比增长 12.7%,市场规模达 1,293.5 亿元,同时 IDC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以 18.9%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远高于基建投资个位数的增速),预计 2027 年市场规模达 3,075 亿元,随着国内新基建投资不断增加,“东数西算”快速推进,数据中心赛道有望保持高景气。精密仪器厂房由于多存在于半导体等高精尖行业中,且随着高精尖程度的提升,精密仪器的抗震要求越高,我们以半导体为例,根据中国电子报报导,IC Insights 数据预计 22 年全球半导体资本支出增速 21%,而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援引 IC Insights 数据,2021 年,我国集成电路自给率为 16.7%,预计到 2026 年达到 21.2%。此外,根据摩尔定律,迭代需求不断带动升级改造,该类场景或将既有α又有持续性需求。 三、长期逻辑仍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基本确定新开工项目相对较弱拖累行业扩容,期待复苏后的破茧重生。 公司生产为主的隔震产品属于新开工端用产品,从今年新开工情况来看,较往年相比相对较弱。从水泥出库情况判断进一步确认了建筑业需求正位于底部区间,即地产+基建的历史底部区间。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减隔震行业理应处于扩容期,但受制于新开工较缓,导致行业扩容节奏放缓,但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住建部门对于施工质量及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减隔震作为抗震安全类技术和材料,渗透率提升的预期趋势不仅是政策强制要求的预期结果,也是建筑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所向,因此我们仍然认为减隔震行业的增速有望在未来数年内领先全行业。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1.14、2.42、4.24亿 元 , EPS 分 别 为 0.46 元 、 0.98 元 、 1.72 元 , 对 应 PE 为43.51/20.46/11.68X。 风险因素:地方政府投资承压,原材料大幅上涨,市场竞争加剧,《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4-28 35.18 -- -- 36.10 2.27%
35.98 2.27%
详细
事件: 震安科技(300767.SZ)近日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全年实现营收8.97 亿元,同比增长33.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23.64 万元,同比增加14.60%。 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 亿元,同比下降44.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6.78 万元,同比下降87.50%。 点评: 剔除减值及利息费用影响,22 年利润总额应当实现大幅增长。公司22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3.85%,较21 年提高18.37 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70%,较21 年提高71.62 个百分点。22 年利润总额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受可转债产生的利息费用和疫情下基于账龄拉长导致的减值计提影响所致,2022 年利息费用同比21 年影响利润总额-1,395.59 万元,减值同比21 年影响利润总额-3,791.64 万元,若将以上两点影响因素剔除,假设利息费用与减值情况保持21 年水平,公司22 年应当实现利润总额1.72 亿元,同比增长75.59%,大幅高于收入增速。 公司23 年一季度减值冲回,印证了公司下游央国企单位背景下可能减值但坏账风险小。公司一季度减值损失为771.52 万元,同比去年同期变动-268.20%,主要原因系长账龄段应收项目款回款,坏账转回所致。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是建筑央国企单位,信用较好,下游资金压力下可能会导致账龄拉长,但无法冲回的概率较小,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减值冲回概率大,项目应收款含金量并不低。 扩容期市场竞争激烈叠加下游需求整体疲弱,盈利能力仍能维持高水平。公司23 年一季度毛利率37.37%,较22 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竞争激烈的建筑材料行业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龙头优势凸显。此外,23年一季度疫情叠加过年影响,开复工率回升相对也有所延后,在此背景之下,公司费用与收入确认时期不匹配或因项目延迟或费用前置影响所致,行业扩容期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公司“微笑曲线”两端优势持续凸显。 静候《抗规》、《导则》落地,行业规范化、全国化发展有望显现,行业扩容的大逻辑不断加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已一年有余,我们预计《抗规》、《导则》落地临近。我们认为,国内建筑业环境尽管复杂,但在抗规和导则出台之后,行业即可实现有详细技术导则可依,有望助推渗透率提升,尤其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的非高烈度经济发达地区,在此背景下,减隔震有望加速实现真正的全国化推广。目前全国减隔震建筑中仍有40%在云南地区,2022 年公司收入结构中西南地区收入比重降低到34.77%,已印证市场正在不断全国化,随着标准规范不断落地,我们认为重防区(经济发达但可能非高烈度区)市场有望逐步打开,进一步助推全国化推广。 投资建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正处于执行过程中,叠加高质量发展下的建筑抗震安全考量,减隔震市场扩容势在必行,但受制于疫情影响下整体建筑业具备不确定性,近三年建筑新开工面积下滑趋势不断扩大,但考虑公司龙头综合优势显著,再加上行业逐步规范化发展的预期,立法项目+功能性项目开拓能力显著,未来规模的大幅增长值得期待。预计2023-2025 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5、4.73、7.48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42.06、18.24、11.5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地方政府投资承压,原材料大幅上涨,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格局恶化,《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4-19 39.45 -- -- 41.27 4.61%
41.27 4.61%
详细
事件:震安科技(300767.SZ)近日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约8.98亿元,同比增加34.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16.64万元,同比增加14.52%。 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3年一季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524万元,同比减少83.90%-89.25%。 点评:2022年疫情影响下建筑业整体承压,公司收入及净利润仍能实现较快增长。公司2022年收入增速为34.00%,较2021年提高18.52个百分点,基于建筑业整体进度放缓影响收入确认,减值在2022年影响较大,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实现14.52%,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26.42%。 1)从行业角度来看,疫情对建筑业下游开工需求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022年我国建筑业新开工面积仅43.84亿平,同比下滑10.9%,疫情三年期间,自2020-2022年,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增速分别为-0.52%、-3.96%、-10.9%,跌幅逐年扩大。 2)建材行业已披露22年年报数据的42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实现30%以上的收入增速,仅有12家公司实现15%以上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整体看一半以上的公司归母净利润负增长,初步反应出22年下游需求对整体行业业绩影响颇深,在此背景下公司仍保持较快增长,再次印证了公司的产品及市场两端均具备强有力的行业强竞争力。 23年Q1新开工复苏缓慢导致行业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发货不佳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一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原因系公司主要客户在23年1月及2月上中旬供货要求较缓,Q1有效供货时间仅一个半月,另外个别项目客户要求延期交货,一季度发货情况较上年同期有明显下降。 另外随着公司在建工程转固,折旧及可转债利息费用增长较快,多重因素影响下公司业绩出现短期下滑。但疫后复苏背景下,根据我的钢铁网统计的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数据,一季度实现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22.73万亿,同比下滑1.77%,该数据增速在21年-23年2月期间与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增速线性相关性高达0.77,基本说明一季度新开工仍较弱,但我国今年稳增长背景已经确定,基建固投增速有望维持全年复苏态势,因此我们认为后续开工端提速概率较大,公司出货及交付自二季度有望呈现持续加速的态势。 23年Q1新签订单增长显著,立法驱动下的需求释放已至,利空出尽,Q2起发货量值得期待。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在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以来新签订单增长明显,验证了市场需求已开始释放。《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自21年9月份执行后,我们认为行业扩容10倍以上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此前受制于疫情影响下的建筑项目开工延缓,导致行业β迟滞来临,我国项目储备充裕,叠加《条例》强制执行范围多为“保民生”类项目,虽然进度放缓但并未缺席。从水泥出库情况来看,大面积雨水过后,水泥出库立即回升,我们认为今年需求端的持续性值得期待。此外,功能性需求如地铁上盖、LNG、核电站、机场、电子厂、酒厂、风电等建筑类型丰富,减隔震/振技术作为新型抗震技术,随着应用项目越来越多,市场“蝴蝶效应”有望出现,叠加公司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新的持续性业绩增长点有望出现。 近期多项相关标准规范落地,公司作为龙头最受益。北京强制性建筑减隔震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将于2023年7月1日执行,其中核心指标水平极限变形要求在450%,与云南标准相似,执行标准高于国家标准。此外,住建部制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也已于2023年3月1日施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持续加强,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产品标准高,技术储备深厚,龙头护城河效果有望进一步加强。 静候《抗规》、《导则》落地,减隔震行业规范化发展趋势有望逐步显现,进而龙头优势有望进一步体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已一年有余,我们预计《抗规》、《导则》落地临近。回顾装配式建筑推广之初,该板块的大逻辑与减隔震相似,均为渗透率提升的逻辑,早在我国十三五期间推广装配式建筑之初,住建部目标在2020年底将装配式行业渗透率提高至20%,但2015和2016年该渗透率仅为2.7%和4.9%,在2017年先后发布多个标准规范文件后,装配式建筑渗透率在2019年达到13.4%,并于2020年突破20%达到20.5%,且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渗透率甚至突破90%,考虑到装配式建筑单位成本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较高,但仍然得到快速推广,因此我们认为,尽管考虑国内建筑业的复杂环境,在抗规和导则出台之后,行业即可实现有详细技术导则可依,有望助推渗透率提升,尤其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的非高烈度经济发达地区,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减隔震有望加速实现真正的全国化推广。 土耳其大地震引发产业深思,建筑隔震作为抵抗地震最有效的方式,推广应用必要性凸显。土耳其地震震中烈度可能高达10度或者以上,这个烈度已经超过了我国最高的9度设防(9度设防区仅仅占我们国土面积只有约千分之三),且土耳其地震为“多主震”地震,隔震技术安全余量大,疲劳性能也更好,是对抗此类地震最有效的抗震手段,此次在土耳其地震中,隔震建筑马拉迪亚洲巴特尔加齐州立医院在震中表现优异,再次印证了隔震建筑的优质抗震性能。土耳其地震地处欧亚地震带,根据《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50%且有8级以上地震发生时,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将有发生多次8级以上地震或8级地震的可能性(通过10%的显著水平),因此国内加速推广减隔震技术的必要性凸显。 风险因素:地方政府投资承压,原材料大幅上涨,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格局恶化,《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10-28 45.57 55.31 358.62% 52.94 16.17%
56.48 23.94%
详细
公司公布2022 年三季报。2022Q3,公司实现收入6.53 亿元,同比+42.0%,归母净利润0.79 亿元,同比+0.46%;对应Q3 收入2.22 亿元,同比+73.5%,归母净利润2415 万元,同比+85.5%。 疫情及财政影响Q3 需求,减值进一步拖累利润。22Q3 营业收入环比增长+9.7%,净利润环比+9.3%,增速总体有限,主要因为22Q3 全国范围内散点疫情影响较为明显,分地区看,西北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和陕西),西南地区(如四川)华南地区(如广东)及华东(如江苏)Q3 部分时间受疫情管控影响无法正常施工及发货;此外,由于地产下行,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受到一定影响,也进一步影响了施工需求。此外,由于疫情影响施工,我们判断部分客户回款账期延长,因此公司出于谨慎角度相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减值计提,进一步拖累了利润。如果剔除疫情因素,我们判断公司Q3 收入增速能够进一步上行。 规模效应体现。疫情影响下,公司Q3 毛利率42.88%,同比基本持平,判断剔除疫情因素后,项目毛利率依然良好。Q3 公司期间费用率23%,同比环比均明显下降,体现公司收入规模上升后,规模效应逐渐体现。 长期成长逻辑依旧清晰。随着未来各地立法执行趋严,以及配套细则的逐渐出台,我们判断减隔震行业市场扩容仍将继续,公司作为头部企业核心受益;同时,我们判断减隔震在酒窖、LNG 等危化品储存、博物馆等立法外场景下的渗透率也将逐步提升,进一步扩充市场容量。公司此前公告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中建震安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有望借助中国建筑的影响力及渠道,进一步实现销售放量,而公告的股权激励也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发展的信心,因此我们认为公司长期成长逻辑依旧清晰。 投资建议考虑到全年公司业绩受到疫情影响,下调2022-2024 年收入至12.81/24.81/38.07 亿元(原:14.7/27.5/42.2亿元),下调EPS 预测至0.74/1.87/2.92 元(原:EPS0.99/2.11/3.29 元),对应10 月25 日44.33 元收盘价59.99/23.65/15.20x PE。对应下调目标价至55.50 元(原:74.25 元),考虑到公司长期成长逻辑依旧清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成本高于预期,产能扩张慢于预期,系统性风险。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10-26 45.57 -- -- 50.97 11.85%
53.46 17.31%
详细
震安科技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6.53/0.80亿 元 , 同 比+42.00%/+11.19%,2022年 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扣非归母净 利 润 2.22/0.23亿 元 , 环 比 9.72%/-6.05% , 同 比73.45%/105.09%。 投资要点期间费用有所改善,在手订单逐步增加2022年 Q3单季,公司实现毛利率 42.88%,同比-0.02pct,环比-5.23pct,毛利率水平短期承压,但后续随着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毛利率有望得到修复。公司期间费用情况有所改善。 2022年 Q3期间费用率为 23.13%,同比-5.68pct,环比-3.91pct。其中销售费用占比 10.82%,同比-5.07pct , 环 比 -3.28pct ; 管 理 费 用 占 比 6.76% , 同 比 -3.00pct,环比-0.94pct;公司不断提高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比 3.24%,同比-0.15pct,环比+0.58pct;财务费用占比2.31%,同比 2.53pct,环比-0.27pct。 此外,截至 2022年 Q3,公司合同负债达 0.39亿,对比 2022年 H1的 0.33亿,增长 16.8%,主要系公司预收项目款增加所致,公司项目在手订单数量逐步增加。公司截至 2022Q3,其他应收款为 0.13亿,对比 2022年 H1的 0.11亿,增长13.03%,主要系公司项目投标保证金增加,公司潜在订单数目有所增加,随着公司竞争能力的提升,公司订单数目有望进一步增长。 定增募资提升产能,拓展研发营销能力公司于 2022年 9月定向增发 457万股募集资金 2.5亿元,用以扩张产能、提升研发能力、完善销售网络及优化资本结构。产能端,募投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格林,公司拟以对常州格林适时增资的方式实施募投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在提升现有产品产能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丰富产品类型,提升核电领域的产品竞争力。此外,项目基地位于江苏,可以完善公司产业基地建设布局,有效发挥江苏地区优势,解决公司运输半径问题,为公司扩展云南省外市场,提升在长三角地区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助力。研发端,公司拟投入 7200万(其中募集资金 7000万元)建设研发中心,从而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帮助公司开拓技术来源,扩展产品应用领域,为公司营收和利润的增加夯实基础。营 销渠道端,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及全国性销售网点布局建设,在华北、华东、西北分别设立销售管理中心,并在四川、广东、安徽、山东、新疆等地设立 9家办事处机构,公司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加强网点布局建设,有助于把握政策机遇,开拓全国性市场,提高销售服务能力。 合作投资参股公司,加快全产业链发展2022年 9月 20日,公司发布公告,拟货币出资 2450万元(持股 49%)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持股51%)共同投资设立中建震安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建西北院拥有建设部工程设计甲级证书,主要包括建筑、建材、市政公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通过此次对外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双方的技术、品牌和资源优势,拓展公司业务领域及产业布局,实现减隔震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拓宽发展渠道,推动实现公司战略规划。 股权激励方案出台,员工动力有望显著提升2022年 9月 30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向 101人授予共计 168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0.68%,股权激励共分三期,以公司 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为 业 绩 基 数 , 2022-2024年 其 增 长 率 目 标 值 需 达30%/95%/192.50%;触发值需分别达成 24%/76%/154%。通过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提升员工动力,将公司业绩和员工自身目标结合,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15.24、28.78、41.31亿元,EPS 分别为 1.01、2.08、3.36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43.9、21.3、13.2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减隔震市场规模低于预期;2)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 3)主业毛利率下滑等。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10-12 46.30 -- -- 50.97 10.09%
52.94 14.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 101名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168.48万股,约占该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68%。对此点评如下: 股权激励充分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彰显未来发展信心。9月 29日,公司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68.48万股,约占该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68%。该激励计划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 28.27元/股,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101人,包 括公告本激励计划时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骨干及董事会认为对公司 有特殊贡献的其他人员。本次激励计划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要求为:以 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率目标值分别为30%/95%/192.5%,增长率触发值分别为 24%/76%/154%。即 2022~2024扣非归母净利润目标值分别为 1.04/1.57/2.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0%/50%/50%; 触发值分别为 1.00/1.41/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4%/42%/44%。个人层面,绩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对应的标准系数为100%、80%、60%、0%。假定公司 2022年 9月底授予限制性股票,则 2022~2025年授予限制性股票成本摊销费用分别为 623.07/2118.84/852.18/309.98万元。 行业扩容进行时,省外业务表现亮眼。2021年 5月 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自 2021年 9月 1日起实施,预计强制性政策覆盖的高烈度设防地区(云南省为 7度以上、其他省份为 8度以上)范围将由原 5省 47市的 287个区县增加至 23省 126市的 648个区县,未来减隔震市场空间有望大幅提升。 上半年公司业绩受到减值及费用等因素拖累,增速有所下降,但区域业务开拓成 效 显 著 , 其 中 华 南 、 西 北 地 区 收 入 快 速 增 长 , 上 半 年 同 比 增 加572.40%/107.67%至 0.83/0.99亿元。 简易定增发行完成,产能持续扩张。2022年 6月,公司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2.50亿元,用于年产 10万套智能阻尼器、1.5万套核电站用液压阻尼器及 2.5万套配件项目(一期)、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此次项目建设将提高公司产能和生产效率,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截至 2021年底,公司具备隔震产能约 4.8万套,减震产能 1万套。2022年唐山 和昆明工厂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减隔震制品产能合计 11万套。2022年 9月 28日,公司成功以简易发行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456.87万股,发行价格为54.72元/股,募资总额为 2.5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资净额为 2.45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股权激励计划出台,彰显长期发展信心,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4、4.43、6.75亿元,同比增长 156%、97%、53%,对应 PE 市盈率分别为 52、26、17倍。抗震靴子落地,行业规模持续扩容。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迎接需求爆发,同时立足云南经验向全国推广,打开二次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产能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下降或扩容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应收款项产生坏账的风险,政策出现反复,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8-31 58.88 -- -- 58.00 -1.49%
58.00 -1.49%
详细
震安科技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公司营业收入4.31亿元,同比增长29.86%,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降16.47%。 投资要点 费用上升叠加减值损失使得Q2业绩下滑较多2022年Q2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2209万元,同比+0.12%/-37.8%。归母净利润主要原因系:1)期间费用增长,公司2022年Q2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21.3%/+72.6%,财务费用则从盈利468.9万元转为亏损523.3万元。销售费用的增加为营销网络的扩张所致,财务费用的增加来源于为扩产而新增的融资项目;2)上半年整体的收入增加+疫情影响行业整体回款速度,导致公司Q2信用减值损失1528万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H1公司毛利率42.5%,其中2022Q2毛利率48.10%,分别同比/环比提升0.93pct/10.61pct。分产品来看,2022H1隔震产品/减隔震体系毛利率分别为42.82%/40.16%,较2021H2分别提升5.57pct/6.64pct,环比改善显著。 经营现金净额转正,经营效率受下游影响下降公司2022Q2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0.76亿元,同比增加196.90%,主要原因系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大幅增长165.52%,同时Q2收现比为1.16x,净现比为2.42x,经营含金量边际改善。 公司2022Q2存货规模上升至2.95亿元,同比增长55.27%,存货周转天数为231天,同比增加45天,主要系下游开工不足导致库存积压。上半年应收账款及票据合计6.52亿元,同比增长31.38%,和营收增速较为匹配。 产能充足,跨区域布局成效显著产能端方面,2022年8月,公司拟定增近2.5亿元,募集资金主要将用于产能扩张、提升研发能力、完善营销网络及优化资本结构。公司拟新增3万套智能阻尼器、0.505万套核电站用液压阻尼器及0.75万套配件的生产能力,在核电领域的产品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加强。销售端方面,公司销售渠道扩张以西南为中心,辐射华南和西北:2022H1华南地区减震产品收入增长至8334万元(同比+572%),高出2021全年华南地区营收348.8万元。西北地区收入为9920万元(同比+107.7%)。公司全国化布局效果显著。 盈利预测不考虑公司增发对于业绩和股本的影响,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9、5.15、8.3亿元,EPS分别为1.23、2.55、4.1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23.3、14.4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减隔震市场规模低于预期;2)增发进展不及预期;3)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4)主业毛利率下滑等。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8-09 60.50 -- -- 66.58 10.05%
66.58 10.05%
详细
震安科技是国内建筑减隔震行业龙头。震安科技是建筑减隔震技术全套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商,成立于 2010年 1月,是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示范中心和周福霖院士工作站,于 2019年 3月在深交所 A 股成功上市,并入选工信部首批“小巨人”企业名单,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减隔震产品生产基地,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领先于行业,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商业地产、重大市政工程、其他公共建筑、LNG 储罐、新建住宅和老旧建筑加固等抗震领域。 政策支持下减隔震技术由地方推向全国,打开市场空间。建筑减隔震技术采用“以柔克刚”的方法,较传统抗震技术效果更好,主要有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两类。自 2007年起,云南省就出台了《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减隔震相关的法规;2021年 5月 12日国务院颁布《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自 2021年 9月 1日起实施。该条例要求全国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特定项目应当采用隔震及减震技术。隔震及减震技术由云南省强制推广至全国,将带来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我们根据相关假设及相应数据,对我国减隔震市场空间进行了测算,预计保守情况下(不考虑住宅建筑的存量改造和增量安装)2022-2025年年均增量市场规模约 195亿元。 充分受益于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容,经验+技术助力公司加速布局全国市场。公司项目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在当前建筑减隔震市场快速扩容的背景下,公司作为国内减隔震行业龙头,承接了众多国内重大的标志性减隔震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并凭借实践经验获得了国家和地方权威机构的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声誉。截至 2021年上半年,公司已经累计完成 12000栋建筑的减隔震设计,在全国房屋建筑减、隔震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21年年报披露,公司自己测算的 2017年市占率约为 30%),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减隔震产品关乎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减隔震产品可靠的性能和质量非常重要,客户往往会偏向于选择具有较高品牌美誉度和丰富成功项目经验的服务商,使得行业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品牌壁垒。公司凭借在产品类型、品牌及项目经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为省外市场开拓取得了先发优势。公司现已加快扩张步伐,逐步将云南省的成功经验推广 到 全 国 各 地 。 2018-2021年 云 南 省 外 收 入 为 0.7/1.4/2.0/4.0亿 元 , 占 比15%/35%/35%/59%,年均复合增长率近 80%,省外收入及占比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作为建筑减隔震行业的龙头,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良好的品牌声誉,在当前行业快速扩容的背景下,有望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加速从云南省向全国扩张;目前公司产能扩张进展顺利,未来营收及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速。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15.64/27.60/42.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1/4.16/6.25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03/1.71/2.58元,对应 2022年的动态市盈率为 5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的风险,建筑减隔震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7-25 55.16 69.07 472.72% 66.58 20.70%
66.58 20.70%
详细
立法落地,行业空间迎大幅扩容。减震、隔震技术是较为先进的建筑防震技术,但过往由于过往法规以鼓励为主,市场潜力未完全激发,年需求15-20亿元。2021年9月,《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属于新政法规,有强制效应,且覆盖地域范围由最初5省47市扩大至23省126市及重点防御省市(主要是经济发达区域),测算未来年需求有望达到300亿元。 行业壁垒较高,头部企业核心受益。由于产品涉及生命财产安全,且公建客户成本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客户对于产品质量要求较高,认证流程较为复杂,确认合作关系后较少更换。此外,行业总体有非标属性,需要减隔震企业从前期设计到后期施工全程参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因此行业壁垒较高。我们认为头部企业市场份额能够保持,成为行业扩容核心受益者。 地域扩张走向全国,释放业绩高弹性。公司目前全国市场份额30%左右,是全国减隔震领先企业,通过在行业内十余年的深耕,在规模、技术、产能布局、盈利能力等多个方面积累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公司准确判断了行业立法扩容趋势,率先在行业内通过1)增加销售技术人员、深化渠道下沉,2)在项目跟踪中加强产品推销宣传,强化市场教育,3)业内收并购等方式加速地域扩张,拓展省外市场。同时,我们测算未来公司产能有望增长至目前3倍左右,进一步提升确定性,伴随施工需求回暖,2022年起公司业绩弹性有望加速释放。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14.7/27.5/42.2亿元,EPS0.99/2.11/3.29元,对应7月20日54.30元收盘价54.7/25.7/16.5xPE。给予公司基于市盈率估值法的目标价69.3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成本高于预期,产能扩张慢于预期,系统性风险。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7-08 53.34 -- -- 62.60 17.36%
66.58 24.82%
详细
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核心竞争力突出公司为建筑减隔震行业龙头,为工信部首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是专注建筑减隔震的少数A股上市公司之一。据公司公告,2018年公司已发货的在建减隔震建筑为740栋,占全国新开工减隔震建筑栋数比例41.5%。公司核心竞争力突出,主要包括:1)技术水平过硬:公司深耕建筑减隔震行业12年,与国内外各大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交流,产品研发成果丰硕,近期公司在《隔震橡胶支座状态监测》项目研发中,全行业首次通过芯片植入隔震支座,实现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监控,预计研发落地后将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和公司竞争力;2)项目经验丰富:公司参与了包括北京大兴机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天津LNG储罐、云南省博物馆等百余个应用减隔震技术的项目,多元的应用场景构筑公司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3)标准制定优势: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作为参编单位或主编单位,累计已编在编的减隔震技术标准37部,其中国家标准2部、行业标准5部、协会标准7部、地方标准21部、企业标准2部,作为标准制定者,公司产品技术标准和研发有望持续领先竞品。 政策红利释放在即,产能和市场布局蓄势待发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从立法角度强制规范了减隔震产品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场景,2022年4月住建部配套立法发布《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明确了行业最新的国家标准,此外住建部和质检总局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发布征求意见稿,公司参编的《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送审稿)》已召开审查会,形成减隔震行业的技术规范,立法+标准+技术要求的政策体系趋于完善,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同时,建筑减隔震产品在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基础上,具有还可以节约建筑上部钢筋混凝土等建材用量,提升开发建设的经济性,建筑减隔震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前瞻经济研究院测算,立法完全落地后,随着建筑减隔震渗透率的提升,建筑减隔震市场规模将扩容至超过200亿元,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显著受益。 公司前置产能和市场的全国化布局,蓄势待发迎接行业拐点。公司上市以来,持续扩充产能,根据公司公告,公司IPO募投项目和可转债募投项目将于今年落地,届时公司减隔震产能有望突破11万套(较上市初期提升120%),同时公司近期拟以简易程序定增募资2.5亿元,投建10万套智能 阻尼器、1.5万套核电站用液压阻尼器及2.5万套配套件项目,进一步夯实公司生产能力。存量和增量产能将分布在昆明生产基地、昆明空港新生产基地、嵩明减震基地、唐山京唐智慧港生产基地和常州格林减震生产基地,同时,公司于21年建成全国五大区的市场销售格局,产能和市场全国化布局前置完成,减隔震市场需求一旦出现爆发拐点,公司将率先受益。 Q1毛利率环比改善,成本端压力有望持续缓解经历2021年盈利能力弱化考验后(因原材料价格上涨,2021年 毛 利 率 同 比 下 滑 11pct ) , 公 司 2022年 Q1毛 利 率37.5%,环比2021年Q4提升4.3pct。此外,公司后续有望进一步受益成本端的释压。公司减隔震产品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橡胶、铅锭和胶黏剂,2021年隔震橡胶支座主要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要产品生产成本约为72%,据统计,中国钢铁类价格指数从2022年5月高点178.95回落到了7月的127.75,指数下降了28.61%,成本端承压缓解,毛利率有望持续修复。 盈利预测不考虑公司增发对于业绩和股本的影响,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9、5.15、8.3亿元,EPS分别为1.23、2.55、4.1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3.2、20.9、13.0倍,给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减隔震市场规模低于预期;2)增发进展不及预期;3)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4)主业毛利率下滑等。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6-07 58.47 -- -- 64.19 9.78%
66.58 13.87%
详细
建筑减隔震龙头企业, 立足云南业务延伸至全国。 公司是唯一建筑减隔震 A 股上市公司, 近年市占率保持在 30%以上。 公司主营业务为减隔震产品,其中隔震产品占比 70%以上, 受益减震市场开拓, 2021年减震营收占比提高至 26.3%。公司立足云南并向全国开拓, 2020年以前公司云南业务占比总体保持在 6成以上, 2021年省外业务开拓力度凸显成效,营收增速达 93.5%,占比快速提高至 60%。 2012-2021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复合增速分别为 21.4%、 12.6%; 2021年虽受原料涨价及省外业务低价影响,盈利能力略有下滑,但报告期毛利率、净利率仍有 41.7%、 12.7%。 隔震技术可降低地震作用 50%-80%, 国家政策经历鼓励至强制转变过程。 抗震方式可分为刚性抗震、减震、隔震三类, 相较而言隔震与减震抗震效果更优,分别可降低地震作用的 50%-80%、 20%-30%。 减隔震相关产业政策起始于地震频发的云南,并逐步推广至全国。 2019年以前全国性产业政策多为鼓励使用, 仅云南等地具有强制要求,然而伴随 2021年《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正式落地,强制性应用减隔震技术的地区由过去 287个区县增加至 1700余个区县,市场空间大幅扩容。 立法落地后新建建筑减隔震市场空间可达 330亿元,扩容 15倍,高质量住宅建设要求望贡献百亿增量。 立法落地前减隔震行业市场空间预计仅为 20亿左右。 考虑政策执行存在过渡期, 我们测算 2022-2025年立法落地直接带来的新建建筑减隔震市场空间为 72.8、 160.7、 237.3、 329.9亿元, 实现扩容 15倍。此外, 高质量住宅建设要求和高抗震设防烈度地区采用减隔震技术的经济性也进一步拓宽了减隔震应用, 住宅房地产市场有望对减隔震提供增量,我们测算 2022-2025年高设防烈度地区房地产市场减隔震需求为 23.1、 46.1、 66、 85.9亿元, 后续渗透率提升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加大。 我们认为公司在行业扩容背景下率先实现高速成长的核心动力在于其产能与销售布局、 技术优势下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能力、重点项目经验优势三大方面: ? 产能与销售布局: 公司在立法推出前已通过新建和技改大幅扩充产能,项目完工后可实现 13万套隔震产品产能和 4万套减震产品产能,合计减隔震产品产能是 2019年上市伊始的 3.5倍,另公司 2021年收购常州格林进一步丰富了减震产品业务。 销售布局方面公司已建成 5大销售区,销售人员快速扩张,同时加大市场推广投入,市场推广费占收入比重保持在 7%以上, 多举措助力公司全国市场开拓。 ? 技术优势与全方位解决方案: 公司与设计院保持合作,且成立了周福霖院士工作站,聘任多位行业知名专家担任公司独立董事,技术人员数量占比保持 25%以上。公司具备行业标准制定者地位,推动行业提标高质量发展。根据项目非标特点,公司可提供全方位立体性解决方案,解决项目前期设计和后期维护需求。 ? 大型项目经验: 云南深耕经验下公司品牌技术行业领先, 成功经验已顺利应用到北京大兴机场、天津中石化 LNG 储罐项目等全国重点项目中, 充分体现公司在全国大型项目中获取订单的能力, 大型项目经验又进一步帮助公司继续开拓全国市场。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公司系建筑减隔震行业龙头,充分受益立法落地后的市场空间大幅扩容,依托自身产能扩张、品牌技术优势、大型项目经验实现未来快速成长。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 5.0、 8.6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57、27、 1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开拓不及预期、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涨、市场空间测算偏差、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6-03 62.20 -- -- 64.19 3.20%
66.58 7.04%
详细
事件: 6月 1日 17时,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6.1级地震,截至 19时40分,地震造成芦山县、宝兴县部分乡镇受灾,雅安全市范围接报 4死14伤(均在宝兴县),受伤人员已转市、县医院救治。 2022年以来地震灾害频发,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今年以来(截止至5月 31日),我国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 288次,其中 3.0到 3.9级 207次, 4.0到 4.9级 59次, 5.0到 5.9级 17次, 6.0级到 6.9级 5次, 7.0级以上 0次,最大地震是 1月 8日在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的 6.9级地震。 分省份来看,最多的前五名依次为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四川。 减隔震行业是具备 10倍以上市场空间的朝阳产业。 由于: 1)地震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大; 2)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 3)相比传统抗震技术和产品,减隔震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近年来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是朝阳产业。标志性政策《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后,行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强制性要求政策覆盖的区域大大扩容,且云南省的减隔震范式逐步向全国范围内推广。根据我们的测算,到2025年减隔震行业的市场空间达到 236.05亿元,相比 2021年提升 10倍以上;中期来看,保守估计到 2030年市场空间超过千亿。 标准制定+技术引领+产能扩张+供应整体解决方案,公司龙头地位较为显著。 1) 标准制定和引导者:公司凭借行业领先地位推动了多项地方及国家标准的制定,且自己生产的产品标准高于国家标准,随着隔震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隔震产品的国家标准预期会进一步提高,公司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 2) 行业开创和引领者:公司高管周福霖院士是减隔震行业泰斗,为推动我国减隔震行业发展作出贡献,公司下设的周福霖院士工作站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较高的产品制造工艺水平,近二年来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均在 15%以上,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提升。 3)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由于减隔震行业产品非标化+服务定制化,设计和施工单位缺乏专业人才,因此对生产商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具备行业稀缺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4) 云南经验全国推广:云南由于其地理原因,是我国减隔震行业技术和标准的发源地,公司起家云南、深耕云南,具有独特区位优势,且随着政策的落地和行业的推广,正在讲云南的案例和经验向全国范围内推广。 5)产能和订单均饱满: 产能方面,公司以销定产, IPO 和转债募投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减隔震制品产能合计 11万套/年;订单方面,截至 2022年 4月 25日,公司主要在手订单及意向订单金额合计 9.46亿元(含税),是 2021年公司收入的 141.07%,饱满产能和订单为业绩高增长提供充足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2-24年 EPS 分别为 0.81、 1.56、2.66元,对应 PE 分别为 74、 39、 23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减隔震行业渗透率不达预期、疫情冲击下经营风险加大等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6-03 62.20 -- -- 64.19 3.20%
66.58 7.04%
详细
行业发展:具备10倍以上市场空间的朝阳产业,公司龙头地位较为显著。由于:1)地震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大;2)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3)相比传统抗震技术和产品,减隔震有明显优势,因此近年来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呈逐步上升趋势,是朝阳产业。标志性政策《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后,行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强制性要求政策覆盖的区域大大扩容,且云南省的减隔震范式逐步向全国范围内推广。根据我们的测算,到2025年减隔震行业的市场空间达到236.05亿元,相比2021年提升10倍以上;中期来看,保守估计到2030年市场空间超过千亿。减隔震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具备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在云南省内市占率超过50%、全国范围内市占率超过40%,龙头地位较为显著。 核心竞争力:标准制定+技术引领+产能扩张,稀缺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1)标准制定和引导者:公司凭借行业领先地位推动了多项地方及国家标准的制定,且公司产品标准高于国家标准,随着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国家标准预期会进一步提高,公司具有较大先发优势。2)行业开创和引领者:公司高管周福霖院士是减隔震行业泰斗,为推动我国减隔震行业发展作出贡献,公司下设的周福霖院士工作站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较高的产品制造工艺水平,近二年来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均在15%以上,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提升。3)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由于减隔震行业产品非标化+服务定制化,设计和施工单位缺乏专业人才,因此对生产商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具备行业稀缺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能力。4)云南经验全国推广:由于地理原因,云南是我国减隔震行业技术和标准的发源地,公司起家云南、深耕云南,具有独特区位优势,且随着政策落地和行业推广,正在将云南的案例和经验向全国范围内推广。5)产能和订单均饱满:产能方面,公司以销定产,IPO和转债募投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减隔震制品产能合计11万套/年;订单方面,截至2022年4月25日,公司主要在手订单及意向订单金额合计9.46亿元(含税),是2021年公司收入的141.07%,饱满产能和订单为业绩高增长提供充足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行业发展和公司成长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人民群众从最早的没房子住,到过去和现在的有房子住,再到现在和将来想要住好房子,顺应了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EPS分别为0.81、1.56、2.66元,对应PE分别为68、35、21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疫情影响公司运营等2)行业渗透率提速不达预期等;3)微观:项目及产品推广不达预期等;4)人工成本上升使利润不达预期。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6-01 58.66 71.01 488.81% 64.19 9.43%
66.58 13.50%
详细
龙头地位突出,在手订单充裕。公司是建筑减隔震行业龙头企业,为客户提供减隔震全套解决方案,19年市占率65%。12-21年公司收入CAGR 为21%,利润CAGR 为13%。21年公司实现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减少46%。截止22年4月底,公司在手订单9.46亿元(含税)、同比增长122%,订单充裕。 抗震管理条例颁布,市场空间扩容。建筑减隔震技术可以减少地震对居民财产和生命的伤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减少建筑材料用量。《条例》颁布前,云南省政策最为严格,18年云南省减隔震工程数量全国占比58%。21年9月《条例》正式颁布,减隔震市场从云南扩容至全国高烈度设防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区。 竞争优势突出,下游客户优质。公司研发优势突出,通过与设计院的合作提升研发和销售实力。公司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产品标准高于国标,先发优势明显。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公司前五大客户以央企和国企为主,回款风险可控,21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主要受延期交货及备货导致的库存增长所致。 募投项目投产,布局需求扩容。公司积极布局省外市场,四川、新疆等省份有收入贡献。21年省外收入增长抵消了省内下滑,22年Q1省外收入占比79%。由于需求启动滞后于政策1-2年,唐山和昆明项目投产后将新增产能11万套,在需求启动前解决产能瓶颈。 投资建议与估值:预计公司22-24年EPS 0.77/1.25/1.89元,对应PE 72/44/29倍。公司是A 股唯一建筑减隔震标的,《条例》实施后,公司业绩弹性大。采用PEG 估值法,给予公司23年1倍PEG 估值(对应57倍PE),未来6-12个月目标价71.2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执行不及预期;成本上涨;竞争加剧;施工延后。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