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23-08-03 21.51 27.46 30.27% 21.65 0.65%
21.65 0.65%
详细
下游造船需求上行,公司船用发动机业务量价齐升,23 年柴油动力业务营收增速超35%。目前船舶制造行业在手订单饱满,造船厂订单已排至26/27 年交付。公司船用发动机生产节奏一般12 个月左右,受益下游需求复苏,目前公司部分订单已排至25 年。下游需求弹性叠加造船价持续上行情况下,公司船用发动机价格采用市场定价,预计23 年价格相较22 年有望上涨10-20%。根据公司公告,22 年公司船海产业实现营收154.55 亿元,YoY+166%。22 年公司船海产业新签合同187.34 亿元,YoY+20%,我们预计23-25 年公司柴油动力产品量价齐升, 有望实现营收173.39/239.28/315.85 亿元,YoY+35.6%/38.0%/32.0%。 碳减排战略推动绿色双燃料发动机加速渗透,公司船用动力业务毛利率有望回升至20%以上。随着IMO 碳排政策持续收紧,低碳船舶动力有望进一步凸显市场竞争优势。根据中船协统计,2022 年新接订单中绿色船舶占比达49.1%,相较21 年结构占比接近翻倍。伴随船舶大型化叠加绿色化,双燃料动力技术难度更高,价值量更大。根据公司公告,22 年公司双燃料主机合计交付45 台,YoY+155.2%。伴随公司双燃料订单结构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盈利端有望持续向上,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船用动力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6%/20.3%/22.1%。 公司背靠中船集团,自主品牌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有望拉高盈利水平。目前全球低速机被三大品牌(MAN、WindGD、J-Eng)垄断,其余厂商多为专利授权生产。目前主要有德国MAN 和中船集团WinGD 两大品牌,根据中船报统计,22 年WinGD 市占率约为22%左右。公司背靠中船集团,通过加大研发、售后网络建设,构筑技术壁垒,22 年底从集团获得优质发动机相关资产,23 年将继续推进新绿色燃料发动机的研制,强化技术优势,有望持续提高自主品牌市占率。在绿色燃料发动机需求加速背景下,公司有望实现从“加工”到“加工+品牌”的高附加值化转型,提升产品议价能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4/17.16/25.89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64/27/18 倍,绿色燃料发动机订单占比加速+品牌市占率提升共振,公司盈利修复有望超预期。给予公司24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27.46 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可转债转股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股东减持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船舶行业周期上行不及预期风险。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23-07-25 21.12 -- -- 22.30 5.59%
22.30 5.59%
详细
全球船用动力系统龙头,柴油机业务贡献主营收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唯一上市船用动力平台,是全球领先的船用动力系统研制生产公司,动力业务涵盖七大动力板块及相关辅机配套,2022年动力业务营收253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66%;其中柴油机业务为公司动力业务主要构成之一,2022年实现柴油机业务营收128亿,同比增长139%。随着公司重组整合完成,公司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未来有望受益于行业景气上行及产品升级持续兑现收益。 产业链:主要由研发、零部件制造和整机制造三大板块组成,下游为整船制造厂。船舶相关配套设备中,动力系统价值最高,占据船舶总成本的12%左右。 竞争格局:低速机市场中日韩三足鼎立,后续向中高速机市场持续突破。 发展趋势:高技术、高附加值、低碳环保将成为船舶动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船舶行业:量价齐升,景气上行需求持续上行:1)产业链传导模式:集装箱运价上涨—箱船船东大幅盈利—箱船船东资债表改善---上游造船业大幅下单;油轮因航线拉长、环保降速促油轮需求提升,导致运价上涨,后期有望加速下单;2)干散货船作为存量最大的一种主力船型,受制于产能船位有限,存在抢占产能而提前加速下单的预期,指数有望持续上涨。3)2023年1-5月,全国新接订单同比增长50%,我国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突破170点,创2009年以来新高,热门船型持续领涨。 供给产能出清:1)供给收缩:与上一轮周期相比,供给端大幅出清,产能持续向中韩转移,向头部企业转移,尾部产能显著出清,集中度提升;中国占全球造船业份额从上一轮周期约15%提升至本轮约50%;2)行业不断向头部集中(近十年CR10从40%提升至70%);3)扩产周期长,新增供给难度大,龙头公司2023-2027年业绩确定性强。 聚焦主业产品谱系全覆盖,研发为本创新为基保障长期增长公司七大动力板块齐全,实现主流动力系统类型全覆盖,产品具备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应用场景广阔。公司为多细分领域龙头,聚焦柴油机主业资产整合,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7.45/11.51/27.47亿元,同比增长124%、55%、139%,PE分别为64/41/17倍,PB为1.30/1.26/1.18。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风险。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20-05-08 16.35 21.33 1.19% 17.50 7.03%
22.20 35.78%
详细
事件:公司 4月 29日发布 2019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6.91亿元(+0.10%);归母净利润 9.91亿元(-26.45%)。同时发布 2020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营收 37.40亿元(-46.79%),归母净利润-0.34亿元(-119.22%)。 投资要点229019非船用业务稳增长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6.91亿元(+0.10%);归母净利润 9.91亿元(-26.45%),下降主要原因是综合毛利率 14.09%(-2.23pcts)下降;销售费用因三包费用增加,较上期增加 1亿元;财务费用因利息收入较上期下降,同时汇兑损益为汇兑损失,较上期增加 1亿元;以及上期公司处理子公司获得投资收益 1.02亿元,本期无此类事项,导致本期投资收益较上期下降所致。报告期内,军品收入 32.09亿元(-32.50%),军品收入占比为 10.81%(-5.22pcts); 民品方面,船用业务收入实现48.70亿元(-30.00%),收入占比16.40% (-7.05pcts); 非船用业务实现收入 216.12亿元(+22.40%),收入占比 72.79%(+13.26pcts)。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挖掘行业变革为应用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新能源配套产业的培育,以化学动力、燃气动力、海洋核动力业务为代表,有效带动非船用业务蓬勃发展。公司研制成功的 CGT25-E 型海上平台用双燃料燃气轮机已顺利投产,2019年 12月,与中海油分别签订 3个合同,共 5台套 15MW 海上平台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合同,目前正在开展详细设计工作。重齿公司积极发挥在水泥、船舶、冶金市场的传统优势,全年实现新增订单 5.75亿元(+30.56%)。风电市场全面放量,全年实现风电主增速箱发货 529台(+239%),风电产品实现新增订单 32.6亿元(+66.84%),主流供应商地位进一步巩固。 军民业务协同发展, 化学动力 产品规模再扩大 。分产品看,报告期内化学动力、热气机动力产品营收实现正增长。化学动力实现营收 153.37亿元(+7.82%),热气机动力营收 2.67亿元(+48.75%);化学动力较上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本期长海电推及黄冈贵金属化学动力板块业务规模大幅增加。其他业务产品均出现营收下滑,柴油动力营收49.42亿元(-6.78%),海工平台及船用机械营收38.71亿元(+3.70%),全电动力营收 7.30亿元(-33.37%),燃气蒸汽动力营收 5.86亿元(-66.09%),海洋核动力营收 1.74亿(-47.21%),传动装备营收 24.48亿元(-3.42%)。公司在舰船用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特种电池、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大功率柴油机、热气机、传动装置等业务长期与军方合作,作为海军舰船动力及传动装置的主要供应商,在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及可靠性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优势。随着装备定价、采购改革等影响下,军品订单有望逐步释放。同时,公司军转民业务协同推进,以军工技术民用化促进产业发展,抓住智能船舶、绿色船舶发展趋势,凭借行业龙头地位,率先踏入船舶动力装备升级换代带来的巨大结构性市场,为未来公司军民业务协同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重大资产重组 ,优化资本结构,助力产业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引入外部投资人 6家,引资规模 72.5亿,公司债转股完成后资产负债率从 45.92%降低至 34.72%(根据中国动力 2018年末资产负债率并按照债转股投资者增资总规模72.5亿元测算),下降 11.2pcts,有效降低标的子公司的财务杠杆,减轻财务负担,改善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两船合并后,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清晰市场定位,进一步提高公司资产质量与整体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海军舰船动力及传动装备的主要研制和生产商,以军为本,动力装备进一步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开拓新领域,推动产业升级。预计公司 2020年至 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83、11.87、12.89亿元,EPS 分别为 0.64、0.70、0.76元, 2020年维持目标价格 21.58元,当前股价分别对应 25、23、21倍 PE。 风险提示: 行业 风险; 主要原材料价格 波动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9-08-26 23.86 26.98 27.99% 25.81 8.17%
25.81 8.17%
详细
首次覆盖中国动力,给予“谨慎增持”评级。2016年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成为中船重工集团动力业务上市平台,,2018018~2019年集团继续将动力业务优质资产注入公司。受益于军船批产和民品业务发展,公司近几年利润稳步增长。公司是我国军用动力龙头,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我们预计2019-2021年EPS为0.91/1.06/1.23元,给予公司2019年30倍PE,给予目标价27.3元,谨慎增持。 舰船动力龙头,七大板块助推业绩增长。公司业务涵盖燃气动力、蒸汽动力、化学动力、全电动力、柴油机动力、海洋核动力、热气机动力等七大动力业务及相关传动业务。产品应用于军民船动力装备及传动系统、陆上工业领域和汽车消费领域的动力装备及控制系统。公司业务覆盖广,军民协同发展,七大板块协同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军用舰船动力龙头,受益于海军建设。公司产品基本涵盖了我国舰船动力所有产品,是海军燃气轮机的主要供应商、国内实力最强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供应商、国内规模最大的军民舰船用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制造企业,公司是我国军用舰船动力龙头。受益于我国海军建设加速,军舰批产数量不断增加,看好公司军品业务长期稳定发展。 汽车化学动力技术领先,前景广阔。公司在车用起动电池及高性能起停电池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率先在AGM、EFB电池的研发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积极布局燃料电池。2018年公司民用化学动力业务收入增长40%,新产品逐步发力,民品业务未来前景广阔。 风险提示:海军装备批产不及预期;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9-07-02 23.78 -- -- 27.49 15.60%
27.49 15.60%
详细
事件 6月 26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中国华融等 8个对手方发行普通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购买其持有的广瀚动力等 7个标的公司部分股权,本次发行普通股价格、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均为 20.23元/股,交易对价合计 1,004,633.88万元。此外,公司拟向不超过 10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配套资金,资金总额不超过 150,000万元,预计不超过本次重组交易价格的 100%。 简评 此前,公司已于2019年1月30日召开了第六届董事会第二 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本次重组预案,与上次重组院相比,公司拟对本次交易原方案做如下调整:1)本次交易中不再购买哈尔滨广瀚持有的江苏永瀚少数股权;2)本次交易中不再购买中船重工集团持有的河柴重工少数股权;3)若本次重组未能在后一年度 1月31日前通过审核,前一年度标的资产损益根据持股比例分担。本调整不构成对本次重组交易方案的重大调整。 发行股份和可转债收购 7家子公司部分股权,收购完成后,其中 6家为中国动力全资子公司,河柴重工占比为 98.53%。公司拟分别向中国华融、大连防务投资、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中银投资、中国信达、太平国发、中船重工集团、中国重工发行普通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其持有的广瀚动力 7.79%股权、长海电推 8.42%股权、中国船柴 47.82%股权、武汉船机 44.94%股权、河柴重工 26.47%股权、陕柴重工 35.29%股权、重齿公司 48.44%股权。标的资产总对价为 1,004,633.88万元,其中 940,383.88万元对价由上市公司以发行普通股的形式支付, 64,250.00万元对价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形式支付。本次交易中,发行普通股、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均为 20.23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 90%。 募集不超过 150,000万元的配套资金。公司拟向不超过 10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增资显示控股股东对公司发展信心较强,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覆盖各类船用陆用动力系统的领先企业,未来有望在全电动力推进系统、燃气蒸汽动力和海洋核动力等业务板块实现快速增长。柴油机动力与化学动力等传统优势业务将借助平台整合优势,保持稳步扩张。营业收入预计将呈现稳健增长态势,随着各业务板块整合完成,规模和协同效应逐渐显现,公司产品毛利率或稳步提升。预计公司 2019年至 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21亿元、18.91亿元、22.3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20.23%、16.67%、18.21%,相应 19年至 21年 EPS 分别为 0.94、1. 10、1.30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 25.82倍、22.13倍、18.72倍。若考虑本次交易完成,则 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05亿元、23.04亿元、27.8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22.07%、20.97%、20.68%,相应 19年至 21年 EPS 分别为 0.87、1.06、1.27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27.92倍、23.08倍、19.13倍。 资金总额不超过 150,000万元,预计不超过本次重组交易价格的 100%。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 90%,定价基准日为公司募集配套资金发行期首日。 本次交易拟收购标的公司中,标的资产平均溢价率为 19.21%,估值/2018年净利润的平均值为 32.71倍。广瀚动力、长海电推收购溢价率较高,分别为 166.41%和 42.43%,其余标的收购溢价率均在 20%以下。从估值/2018年净利润来看, 由于中国船柴、武汉船机 2018年净利润相较 2017年降幅较大, 因此 PE 倍数较高,分别为 116.74倍、527.39倍。此外,河柴重工 PE 倍数较高,广瀚动力、长海电推、陕柴重工、重齿公司 PE 估值均在 30倍以下。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9-04-23 27.24 31.68 50.28% 27.43 0.70%
27.49 0.92%
详细
主营业务增长稳定,维持“增持”评级 4月17日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公司2018年营收296.62亿元,同比增长7.81%,归母净利润13.48亿元,同比上涨15.33%,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公司是海军舰艇动力系统核心供应商,未来随着我国海军舰艇持续高速建设,公司军用动力业务有望稳步发展。公司七大动力业务都是军民两用技术,在民用市场也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军用动力民用化的推进,有望形成梯次性增长动力,助推公司业绩不断上行,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0.92\1.10\1.27元,维持“增持”评级。 军船动力龙头,军工业务增长稳定 公司在燃气、蒸汽、化学、全电、柴油机、热气机动力及传动业务领域均为我国海军舰船动力及传动装备的主要研制和供应商,承接了大量国家水面水下舰船动力装备的研制及生产任务,为航母、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军辅船提供动力及传动保证,是舰船动力龙头。2018年公司军品收入47.54亿元,同比增长2.44%,营收占比16.03%,同比下降4.02pct。我们认为,我国持续高投入造舰的态势仍将持续,未来公司军工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军技民用开拓广阔军民融合市场,非船业务占比提升明显 公司通过军技民用,将高端动力技术应用于非船市场,2018年公司非船业务收入176.57亿元,同比增长52.08%,收入占比为59.53%,同比提升9.37pct。目前民用化学动力、民用燃气动力以及海洋核动力已经形成公司非船业务三大支柱,其中,民用化学动力业务增长迅速,2018年收入同比增长40.57%;民用燃气动力业务方面,2018年为客户提供6台6MW燃驱压缩机组以及4台15MW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业务整改初显成效,助力民船动力业务健康发展 2018年公司民船动力业务板块收入69.57亿元,同比增长0.86%,收入占比为23.45%,同比下降6.35pct。2018年公司将低速柴油机动力产业板块整合到子公司中国船柴,搭建起低速柴油机业务“一总部三基地”的管理框架,2018年中国船柴按接单台数、功率和合同额计算分别同比上涨42.9%、100.8%和96.9%。目前公司正在策划中高速柴油机动力业务整合,未来有望促进公司中高速柴油机业务健康发展。 看好公司未来持续增长潜力,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是舰船动力行业龙头,18年并入陕柴及重齿两家企业,未来营收有望实现稳步增长,我们预计19-21年分别实现营收335.62\380.54\432.33亿元(19-20前值296.00\336.57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5.72\18.95\21.85亿元(19-20前值15.79\19.3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2\1.10\1.27元(19-20前值0.92\1.13元)。据Wind一致预期,可比上市公司19年平均PE估值为35.32倍,2019年给予公司35-36倍PE估值,目标价范围为32.06-32.98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费增长及军品订单采购低于预期;民船复苏低于预期。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9-04-22 27.00 -- -- 28.12 4.15%
28.12 4.15%
详细
陕柴动力、重齿公司并表增厚公司业绩。公司4月18日发布2018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96.62亿元(同比+7.81%),实现归母净利润13.48亿元(同比+15.33%)。报告期内,陕柴动力、重齿公司实现并表,增厚公司业绩。 军品业务保持稳健,动力业务专业化整合初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新接订单291.65亿元,期末手持订单346.77亿元。公司军品实现营收47.54亿元,稳中有增,是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公司深入推进低速柴油机动力及化学动力产业板块整合,初见成效,中国船柴新接柴油机订单按接单台数、功率和合同额计算较2017年分别上涨了42.9%、100.8%和96.9%;化学动力实现专业化、规模化运营,收入同比增长34.32%。受益于管理效率提升、财务费用下降,期间费用同比下降9.89%受益于动力业务专业化整合,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8.69%、1.12%;财务费用受益于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增加,同比下降108%;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受益于管理效率提升、财务费用下降,公司期间费用同比下降9.89%。 关注公司动力业务专业化整合及船舶领域战略重组对公司的积极影响根据年报,公司后续将对中高速柴油机业务、动力-传动业务进行整合,有望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效率。2019年1月和3月,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先后两次表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化工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公司是中船重工集团动力业务平台,关注船舶领域战略重组对公司的积极影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军品稳健,军民融合产品市场空间较大,暂不考虑增发,预计公司19-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4/18.42/20.9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30/25/22倍。公司过去两年估值中枢为35xPE,考虑到19-20年军船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公司军品业务将充分受益,公司动力业务专业化整合将进一步改善经营效率,船舶领域战略重组有望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可以给予公司19年35x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31.8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未来军费增速可能低于预期致使装备采购费用总额下滑;军舰研发、采购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影响配套企业的业绩。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9-02-04 22.40 -- -- 26.36 17.68%
30.00 33.93%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当前持续推进定向可转债重组方案,是证监会发布“将积极推进以定向可转债作为并购重组交易支付工具的试点”消息以来,首家尝试将定向可转债用于购买股权的国有企业。此外,公司近期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半年内的第二批回购注销方案,以彰显公司管理层信心。 事件评论 按照公司发布的预案来看,此次创新式交易方案将分为三步走完成:1.投资者在上市公司子公司层面增资或受让股权;2.上市公司发行普通股及可转债购买投资者的少数股权,同时定向增发购买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子公司少数股权,并以现金及发行普通股购买关联方下属子公司少数股权;3.公司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配套资金。此次交易目前持续推进中,若完成后有望降低旗下子公司杠杆,并解决“军转民”面临的资金约束。 公司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军转民”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受限于军工细分子行业的市场空间相对较小等问题,相关企业长期成长性较受关注,而军品技术商业化作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向有望为公司中长期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此次重组的相关标的广瀚动力、长海电推、中国船柴、武汉船机、河柴重工、陕柴重工、重庆齿轮及江苏永瀚皆为典型军民融合企业,公司将持续推进“以军为本、军民融合、海陆并进、具有梯次性发展的‘军转民’动力装备龙头”的公司战略定位,中长期来看有望打开军品成长天花板。 分红比例军工行业领先,持续回购注销彰显公司信心。公司章程规定,当年盈利条件下且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正时,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30%,近年分红比例为军工行业偏中高水平。2018年10月以来持续推进回购注销,截至目前首批4亿元回购已完成,第二批2.5-5亿元回购已通过股东大会审议,我们认为回购注销计划将增厚公司每股收益的同时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投资建议:公司军民品协同发展,中长期发展可期。预计公司2018-20年EPS分别为0.81元、0.95元、1.13元,对应PE分别为27.62倍、23.39倍、19.7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重组进展较慢或部分方案的实施不及预期;2.军转民业务推进不及预期。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8-11-07 22.88 -- -- 23.38 2.19%
23.38 2.19%
详细
事件10月30日,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45亿元,同比增长4.56%,实现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22.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34亿元,同比下降0.53%。 简评营业收入平稳增长,债转股减轻公司财务负担,经营状况改善。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45亿元,同比增长4.56%,实现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22.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34亿元,同比下降0.53%。前三季度公司预收款项为28.20亿元,同比增加30.41%,说明公司订单稳步增长。财务费用为-1.23亿元,同比减少了4亿元,主要原因为汇兑收入增加,以及受陕柴重工和重齿公司债转股影响,节约了利息支出,减轻了财务负担。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票,公司发布回购方案,显示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进行了两次增资,增速金额分别为2.46亿元和15.7亿元。2018年8月31日,中船科技增持计划已按控股股东要求实施完毕。2018年8月8日起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中船投资累计增持公司股份合计13,871,21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0%,累计增持金额249,666,886.22元。2018年10月8日,公司第二次增资计划实施完毕。2018年8月31日起至2018年10月8日期间,中船重工集团累计增持公司股份合计72,832,27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0%,累计增持金额1,572,666,390.28元。10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回购金额2-4亿元,显示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燃气轮机技术打破垄断,国产替代助推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广瀚动力承接703所核心燃气蒸汽动力业务,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壁垒。广瀚动力的燃气轮机在军品和民品均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军品方面,广瀚动力是我国海军大中型舰艇燃气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的主要供货单位。民品方面,此前广瀚动力在燃气轮机驱动压缩机组方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30MW 燃气轮机国产化,已获得天然气运输项目的批量订单。近期,公司的燃气轮机产品又在海工平台上实现应用,将进一步打开民品市场空间,随着海工平台新造市场的逐步回暖,市场需求会逐步提升。同时,公司拟对燃气轮机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整合投资,拟出资1.9亿元,向江苏永瀚特种合金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江苏永瀚主要产品方向为燃气轮机所需的高温热端部件精密铸造,是燃气轮机的上游产业,预计将与公司燃气轮机业务产生协同作用。我们认为,中国动力旗下广瀚动力生产的燃气轮机在价格、维修方面与国外相比具有竞争力,且目前已经有样机投入使用,将会逐步替代进口设备,国产化进程将加快。中国动力燃气轮机板块业绩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全电动力顺应行业发展,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综合电力推进具有布置灵活、节省燃料等特点,适合作为军用舰船的推进系统,未来舰船的推进系统将向综合电力推进发展。同时,国内军用及民用船舶对船舶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持续提高,将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公司所属子公司上海推进、长海电推是国内电力推进系统领域的领先企业,依靠中船重工集团下属712所在推进系统核心组件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单轴推进功率20MW 以下的舰船电力系统产品全部国产化。在拥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市占率优势明显,军品领域占绝对垄断地位,市占率达到90%以上,民品领域也到达70%以上。我们认为,全电动力作为未来船舶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已率先在海巡船、海警船、公务船、科考船等3000吨级民船领域实现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将逐步扩展到大中型舰船。同时,随着经济性的不断提高,民品将继续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未来公司全电动力板块有望达到年20%以上的增速。 受益于海上浮动核电站建设,核动力业绩或将加速增长未来海洋核动力平台市场空间约为40座,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中国动力旗下海王核能是较早开始从事民用核电设备业务的业内领先厂商,具有核级阀门民用核安全设计许可证和制造资质、欧盟CE、美国API600和API6D 等资质公司已经参与中船重工首座海洋核动力平台建设,主要负责设计、管线、阀门、检测设备、防护设备以及维修等方面的业务,公司承担系统占海洋核动力平台造价的15%左右。我们认为,凭借中船重工集团母公司的资源优势,未来海王核能在海上核动力平台动力装备方面将占据市场主要领导者甚至垄断者地位。 海洋核动力平台实现批量生产后,将会显著拉动公司海洋核动力业务发展。 柴油机类型全覆盖,整合后市场影响力大幅提升随着新造船市场的回暖,公司柴油机业务有望加速增长。新造船市场经过了近10年的萧条期,从2017年开始触底回升,新接订单开始加快增长,有效拉动公司柴油机动力订单增长。虽然这批订单价格仍然处于低位,总装厂商利润率依旧没有摆脱盈利难的困境,但这批订单利好国内配套企业,主要原因是由于订单价格较低,或将促使总装厂更多的选择国内配套厂商的设备。因此,随着动力系统国产化替代的进程加快,这批订单将有效拉动公司柴油机订单在今明两年加速增长。 在能力建设方面,公司拟加大对中国船柴的投资,以优化调整青岛厂区布局与工艺流程,满足宜昌厂区100万马力船用低速柴油机总装能力迁移至青岛厂区的需求,并形成双燃料低速柴油机的研发和总装能力;改造升级大连厂区生产线,提高船用低速柴油机总装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西南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柴油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柴油机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增资显示控股股东对公司发展信心较强,维持增持评级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覆盖各类船用陆用动力系统的领先企业,未来有望在全电动力推进系统、燃气蒸汽动力和海洋核动力等业务板块实现快速增长。柴油机动力与化学动力等传统优势业务将借助平台整合优势,保持稳步扩张。营业收入预计将呈现稳健增长态势,随着各业务板块整合完成,规模和协同效应逐渐显现,公司产品毛利率或稳步提升。预计公司2018年至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7亿元、15.17亿元、17.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75%、10.98%、16.67%,相应18年至20年EPS 分别为0.79、0.87、1.02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28.03倍、25.26倍、21.65倍。若考虑重齿和陕柴注入和增资的资产,则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9亿元、17.39亿元、20.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54%、22.07%、24.60%,相应18年至20年EPS分别为0.90、1.00、1.19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24.42倍、22.04倍、18.51倍。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8-11-02 20.81 -- -- 23.38 12.35%
23.38 12.35%
--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8-11-01 20.63 -- -- 23.38 13.33%
23.38 13.3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营收201.45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9.95亿元,同比增长22.40%。基本每股收益0.47元/股,同比增长21.28%。第三季度单季营收81.77亿元,同比增长68.63%,环比增长18.22%;归母净利3.78亿元,同比增长53.66%,环比下降7.80%。 营收结构不断优化,业绩实现稳健增长。中船重工集团军民用动力业务上市平台,打造中国综合动力服务商龙头,公司积极推动以军为本、以军促民、海陆并进的业务布局,推进内部资源优化整合,以军工业务为基础,深耕民品非船业务。期间费用方面,销售费用4.19亿元,同比下降5.69%;研发费用3.10亿元,同比下降13.06%;财务费用-1.23亿元,同比下降144.43%,主要是由于武汉船机汇兑收益增加,陕柴重工和重齿公司受益于债转股影响,节约利息支出。 中船重工集团军民用动力业务上市平台,打造中国综合动力服务商龙头,专业整合加协同效应助力业绩稳健增长。公司积极推动以军为本、以军促民、海陆并进的业务布局,推进内部资源优化整合,以军工业务为基础,深耕民品非船业务。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工作,转型中船重工集团军民用动力业务上市平台,从单一化学动力转变为涵盖燃气动力、蒸汽动力、化学动力、全电动力、海洋核动力、柴油机动力、热气机动力等七大动力业务的综合控股型公司。同时公司募集资金135亿用于舰船动力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公司完成化学动力板块优化重组,实现产研结合,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完善产业链布局,军民业务稳步拓展。公司收购了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减少同业竞争,增强协同效应,强化全产业链优势。军品业务市场把握国家战略机遇,研制及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民品业务多领域共同开展,公司化学动力产品起动电池营收增速稳健,新增启停电池业务深度嵌入豪华车配套行业,是国内唯一一家主流车全覆盖供应商。 大中型及特种舰船动力装置主要总装系统集成供应商,充分受益两机专项,海洋强国以及海军装备升级带来的机遇,军工业务有望迎来爆发期。我国海军战略将逐渐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公司作为国家重点保军企业,承接国家各类舰船动力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同时公司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国际军贸业务,受益于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军转型及装备升级需求,军工动力业务尤其是燃气蒸汽、全电等有望迎来爆发期。 控股股东增持稳定市场信心,看好公司长期发展。2018年8月31日-10月8日,公司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持续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达15.7亿元。此次增持表明了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并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其次为公司股价打了一剂强心针,有效加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有利地推动公司股价的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实现收入分别为261.79/301.90/352.80亿元,同比增长13.1%/15.32%/16.86%;实现归母净利润14.86/17.46/21.63亿元,同比增长23.36%/24.33%/23.88%,对应18-20年EPS分别为0.86/1.01/1.2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团资产证券化不及预期;科研院所改制不及预期;公司军工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海军装备更新换代不及预期。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8-09-04 19.34 -- -- 23.58 21.92%
23.58 21.92%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9.68亿元,同比增长2.81%;归母净利润6.17亿元,同比增长10.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61亿元,同比增长12.95%,基本每股收益0.36元。 评论: 1、非船民品业务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9.68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军品收入占比为 16.43%,非船用民品业务收入占比为 63.51%,船用民品业务板块收入占比为 20.05%,以此推算期内公司实现军品收入19.66亿,同比减少6.17%;非船用民品业务收入76.0亿,同比增长12.56%;船用民品收入24.00亿,同比减少14.10%。非船用民品业务是公司上报年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民品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对公司整体毛利率有一定影响,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1.14%至14.33%。公司本期发生期间费用8.7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1亿,其中销售费用2.05亿,同比增加0.02亿;管理费用7.45亿,同比减少0.41亿,管理效率稳步提升;财务费用-0.78亿,同比减少1.12亿,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7.3%,同比减少1.51%,净利润率5.48%,同比增长0.29%,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2、军民融合稳步发展,长期受益于海军装备升级需求 从公司主要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来看,公司化学动力业务子公司风帆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50.45亿,同比增长44.31%,占到公司总收入的38.9%,增长势头迅猛,是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公司在车用启动电池及高性能启停电池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受益于AGM起停电池替换市场增长显著,增长势头有望保持。子公司广瀚动力主要从事燃气动力和蒸汽动力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在改进机型(发电型)、冷循环燃气轮机以及油气油田等领域均已批量供货,实现收入5.51亿,同比增长14.26%。子公司长海电推主要从事舰船化学动力相关军品生产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12.57亿,同比增长8.90%,反映出公司军品业务二季度保持平稳增长。公司作为我国海军大中型舰船上的中高速柴油机、燃气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的主要供货单位,未来将受益于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军转型及装备升级需求,推动公司业绩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3、积极推进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产能结构,提升经营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积极推进内部资源整合:1)先后完成火炬能源 100%股权转让至风帆公司、公司内部军民用化学动力业务的重新调整,解决化学动力板块内部的同业竞争和重复投资问题,优化化学动力产业结构,实现化学动力板块的快速发展。2)为进一步减少中高速柴油机业务的同业竞争,公司通过现金购买中船重工集团下属的陕柴重工 64.71%股权。目前正在积极策划公司内部中高速柴油机动力业务的整合方案,以期进一步挖掘内在潜力,提升公司在中高速柴油机市场竞争力及品牌影响力。3)使用自有资金收购重齿公司的29.80%股权,同时公司将推动动力装备与传动装备的产业链整合,统筹现有子公司动力装备业务与重齿公司传动业务的协同和技术研发合作,进一步提升公司动力系统集成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 4、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为0.79 、0.91 和1.06元,维持 “强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民船业务持续低迷。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8-09-03 19.34 -- -- 23.58 21.92%
23.58 21.92%
--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8-08-31 18.38 -- -- 23.58 28.29%
23.58 28.2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19.68亿元,同增2.81%,归母净利润6.17亿元,同比增长10.04%,基本每股收益0.36元/股,同比增长12.5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4%,增加0.14个百分点,保持平稳发展。 增速虽略低预期,但营收结构不断优化,业绩实现稳健增长。中船重工集团军民用动力业务上市平台,打造中国综合动力服务商龙头,公司积极推动以军为本、以军促民、海陆并进的业务布局,推进内部资源优化整合,以军工业务为基础,深耕民品非船业务。2018年上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68亿元,同比增长2.81%,归母净利润6.17亿元,同比增长10.04%。主营业务毛利率12.65%,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期间费用方面,销售费用2.07亿元(+1%),管理费用7.45亿元(-5.21%),财务费用-7740.39万元(-328.82%),财务费用减少主要是因为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同时利息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9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06亿元(-68.6%),主要原因是本期赊销增加,预付款增加。 中船重工集团军民用动力业务上市平台,打造中国综合动力服务商龙头,专业整合加协同效应助力业绩稳健增长。公司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及配套融资工作,转型中船重工集团军民用动力业务上市平台,从单一化学动力转变为涵盖燃气动力、蒸汽动力、化学动力、全电动力、海洋核动力、柴油机动力、热气机动力等七大动力业务的综合控股型公司。同时公司募集资金135 亿用于舰船动力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公司完成化学动力板块优化重组,形成由子公司风帆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统筹利用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长海电力推进和化学电源有限公司两子公司的军民用化学动力的设计、研发、生产能力优势的新发展模式,实现产研结合,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完善产业链布局,军民业务稳步拓展。公司收购了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在中高速柴油机和齿轮传动领域积极运作整合外部产能,减少同业竞争,增强协同效应,强化全产业链优势。军品业务市场把握国家战略机遇,研制及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军品收入占比为16.43%,是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民品业务多领域共同开展,公司化学动力产品起动电池营收增速稳健,新增启停电池业务深度嵌入豪华车配套行业,是国内唯一一家主流车全覆盖供应商。报告期内,非船用民品业务收入占比为63.51%,船用民品业务板块收入占比为20.05%,是公司未来业绩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 大中型及特种舰船动力装置主要总装系统集成供应商,充分受益两机专项,海洋强国以及海军装备升级带来的机遇,军工业务有望迎来爆发期:根据2015年版《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我国海军战略将逐渐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近期,以国产航母和新型万吨驱逐舰为代表的海军舰艇装备密集下水,表明我们海军将迎来装备量产和升级需求期。公司作为国家重点保军企业,承接国家各类舰船动力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同时公司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国际军贸业务,我们认为公司受益于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军转型及装备升级需求,军工动力业务尤其是燃气蒸汽、全电等有望迎来爆发期。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实现收入分别为261.79/301.90/352.80亿元,同比增长13.1%/15.32%/16.86%;实现归母净利润14.05/17.46/21.63亿元,同比增长16.87%/24.33%/23.88%,对应18-20年EPS分别为0.81/1.01/1.2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团资产证券化不及预期;科研院所改制不及预期;公司军工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海军装备更新换代不及预期。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18-08-30 18.57 -- -- 23.58 26.98%
23.58 26.98%
详细
1.事件 公司发布半年报,营收119.68亿元,同比增长2.81%,归母净利6.17亿元,同比增长10.04%,扣非净利5.61亿,同比增长12.95%,EPS为0.36元。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H1业绩增长稳健,费用控制成效显著 公司2018年H1营收与扣非净利同比分别增长2.81%和12.95%,业绩增速基本符合预期,保持了稳健增长势头。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结构同比有所变化:军品收入占比16.43%(同比-1.57pct),非船用民品业务收入占比63.51%(同比+5.51pct),船用民品业务板块收入占比20.05%(同比-3.95pct),高毛利军品占比的下降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下滑1.14pct。但公司费用控制成效显著,2018年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7.31%(同比-1.5pct),其中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12亿元,对当期利润增长贡献最大。 (二)完善产业链的战略布局,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17年低速柴油机管理平台中国船柴成立,化学动力和中速柴油机动力整合方案积极推进。2018H1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完成现金收购北船持有的陕柴重工64.71%股权和重齿公司的29.80%股权,目前持有陕柴重工64.71%股权和重齿公司51.56%的股权。公司通过内外整合中速柴油机业务,发挥协同效应,进而推动产业链持续整合。 两家公司未来两年的利润考核较为严格,陕柴重工2018年、2019年目标净利润分别为2.05亿元和1.57亿元,其中2018年净利润中包含股权转让收益1.06亿元。重齿公司2018年、2019年目标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和2.52亿元。按照股权收购比例测算,2018年和2019年两家公司将分别增厚上市公司净利润1.81亿和1.77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三)一致行动人增持股票表信心 一致行动人中船投资8月8日增持公司股份305万股,成本价约为17.5元,并计划后续6个月内将继续增持公司股份,金额达1至3亿元人民币。我们认为一致行动人选择在市场低迷时点增持股票,对于提振公司股价具有明显正向效果,也反映其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3.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18年至2019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3.8亿和15.8亿,EPS为0.80元和0.9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7x和19.8x。公司是船舶动力龙头,估值较低,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限售股抛售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