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3-04 91.98 -- -- 100.99 9.80%
100.99 9.80% -- 详细
2023年公司业绩承压,四季度盈利能力加速修复公司发布年度业绩快报公告,2023年实现营收约5.61亿元,同比增长约1.69%,全年营收保持平稳;实现归母净利润约0.90亿元,同比减少约29.44%,盈利小幅承压。单季度来看,2023Q4单季度实现营收约1.77亿元,同比增长约15.69%,环比增长约22.07%;实现归母净利润约0.47亿元,同比增长约135.00%,环比增长约176.47%,盈利能力正加速修复。基于公司业绩快报,我们小幅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0.90(-0.31)/1.59(-0.14)/2.46(-0.3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0(-0.34)/1.76(-0.15)/2.72(-0.37)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90.3/51.3/33.2倍,基于公司技术实力行业领先,且2023Q4盈利能力加速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短期波动影响公司利润水平,看好公司中游应用业务发展2023年,公司部分业务下游所处的光纤激光器行业客户价格整体有较大下调幅度,上游元器件快轴准直镜价格下降;同时公司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产品售价策略性降低,且成本尚未随着产量上升而下降,致使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另外公司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对应收款项及存货等相关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共计1714.40万元,也影响到公司的利润水平。但随着工业激光领域需求逐渐触底,以及公司在中游智能汽车、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等深度布局领域的产品开始放量,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快速恢复。 核心技术实力不断加强,海外市场有望持续开拓基于上游高技术壁垒,公司深度布局中游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及医疗健康三大市场,并积极推动在光通信、汽车投影照明、半导体制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新应用和新业务机会。公司完成并购SMO后,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激光光学等领域技术壁垒加深;此外,公司在德国多特蒙德、瑞士纳沙泰尔的生产基地和核心技术团队能够进一步增强对全球客户的支持与服务,为公司完善全球运营体系布局、开拓全球市场打下牢固的地基。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19 94.29 -- -- 98.00 3.93%
100.99 7.11% -- 详细
公司完成购收购SUSSMicroOpticsSA,光学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1月16日,公司公告以0.58亿欧元(约4.55亿元)完成收购瑞士SUSSMicroOpticsSA(SMO)100%股权,同时承接SüSSMicroTecSE(SMT)对SMO的股东贷款0.17亿欧元(约1.32亿元),通过香港炬光共计支付现金0.76亿欧元。公司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激光光学领域技术实力领先,本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技术实力,维持领先的产品力。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21/1.73/2.8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4/1.91/3.0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72.7/50.9/31.5倍,维持“买入”评级。 微纳光学助推光子产业发展,SMO技术研发优势显著微纳光学技术能实现对光子的精密控制,助推智能汽车、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等相关下游产业进一步融合与发展。SMO深度布局微纳光学领域,能够稳定批量生产用于光纤耦合、激光准直、光场匀化、光束整形等场景的精密微纳光学元器件。根据不同产品分别采用光刻-反应离子刻蚀法以及纳米压印等工艺实现元件加工,并拥有汽车投影照明精密微透镜阵列设计和加工、衍射微纳光学器件设计等技术。产品下游包含数据通信、汽车投影照明、生命科学等领域。 客户涵盖全球知名数通光芯片模组企业以及拥有汽车投影照明技术的全球多个零部件制造商,并被德国卡尔蔡司评定为首选供应商。 公司战略规划布局长远,本次收购协同效应明显公司坚持“产生光子”+“调控光子”+“光子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的业务战略布局,上游做强核心元器件,中游做大应用解决方案。SMO主要产品为上游核心微纳光学元器件,本次收购后,公司将借助SMO的微纳光学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光学设计能力由“微”入“纳”,核心技术壁垒进一步加强,能够实现对更多类型微纳光学产品的全面覆盖,增强公司在光子行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通过整合利用SMO的品牌、客户与市场渠道,公司将加速海外市场开拓,扩大全球市场空间与份额,促进公司实现跨越式成长。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30 121.89 -- -- 130.39 6.97%
130.39 6.97%
详细
炬光科技是国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产业先驱企业。公司以上游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产生光子”)及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产品为基本盘,拓展至中游应用模块。公司受益于汽车激光雷达、半导体设备和光电类医美项目的广阔市场空间和高景气度,在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三大领域铺开海内外市场,同时预制金锡等产品国产替代和下游光刻应用需求为公司带来充足想象空间。 上游“产生光子”与“调控光子”为营收主要来源,炬光打破国外长期垄断。1)半导体激光元器件方面:光纤激光器本土厂商市占率扩大,公司所生产上游元器件直接受益;预制金锡热沉材料打破国外长期垄断且出货快速增加,为未来重要增量看点;2)激光光学方面:基本盘FAC产品出货提升明显且降价幅度放缓;光场匀化器供应全球光刻机龙头ASML,受下游光刻拉动需求强劲,有望提供明显边际增量。 游中游3项领域布局逐渐完善,海外市场逐步打开。1)汽车应用解决方案领域,公司定位汽车激光雷达发射模组,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超25亿元,未来7年CAGR超70%;公司与德国大陆等客户深度合作,长期逻辑有所保证;2)医疗健康领域,公司由上游器件延伸至中游模块,受益于光电类医美项目景气度高增,与多家专业医疗机构签订长期协议,产品放量快速攀升;3)泛半导体制程领域,国内激光退火与激光剥离起步较晚,公司自研技术在手订单良好,下游进入海内外多家集成设备商,后续产品交付将带来可观增量。 公司研发实力雄厚,收购带来协同效应。公司围绕9大技术形成坚固护城河;2023年11月收购SMO,公司汽车、泛半导体与光刻领域发展均得到完善,两者业务协同,丰富了公司产品布局和下游应用场景。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5年归母公司净利润0.82/1.35/2.31亿元,同比增长-35.9%/65.2%/71.7%,对应EPS为0.90/1.49/2.56元,PE为137.6/79.6/46.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市场需求的风险;框架协议合作风险;与国际龙头企业在产品布局上存在较大差距的风险。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6 119.00 -- -- 131.50 10.50%
131.50 10.50%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净利润环比增加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4 亿元,同比减少 3.67%; 实现归母净利润 0.43 亿元, 同比减少 59.86%, 业绩短期承压。 Q3 单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 亿元,同比增加 6.87%,环比增加 17.89%;实现归母净利润 0.17 亿元,同比减少 56.13%,环比增加 54.55%, 业绩环比向好。公司依托领先技术,从光子产业链上游向中游积极拓展,产品布局全面,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基于此, 我们维持 2023-2025 年公司业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1.21/1.73/2.80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34/1.91/3.09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分别为 89.8/62.7/38.8 倍,维持“买入”评级。 Q3 单季度毛利率显著修复, 公司净利率修复可期利润端, 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 47.48%/11.18%,同比减少 8.09/15.45pct, 系报告期内公司下游光纤激光器行业市场竞争加剧、 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策略性降价抢占市场空间所致,同时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0.11 亿元,相比 2022 年同期增加 0.04 亿元; Q3 单季度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 55.33%/11.47%,环比增加 13.98/2.39pct,毛利率显著修复。 费用端,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8.29%/20.03%/15.26%/-8.38%,同比变动2.29/5.58/1.12/-3.90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增加是由于确认股份支付费用与信息化项目支出增加,销售费用率增加主要系市场开拓费用增加。 公司技术优势显著, 产品持续开拓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共晶键合等九大类核心技术, 技术优势显著,为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公司产品正积极拓展, 激光光学元器件方面, 应用于光纤激光器的光学元器件新品类已向大客户送样验证,应用于 AR HUD 的微透镜阵列新产品已经开始小批量供货,光场匀化器已经应用于国内主要光刻机研发项目和样机中; 此外, 公司已获得国内两家激光雷达发射模组项目定点, 半导体先封装AB 激光辅助键合应用客户验证良好, 预计在 2023 年下半年将迎来小批量订单。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毛正 9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5 108.62 -- -- 131.50 21.06%
131.50 21.06%
详细
炬光科技于 2023年 11月 8日发布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炬光以现金支付方式购买德国 SMT 直接持有的瑞士公司SMO(SUSS MicroOptics SA) 100%股权。交易对价总计 7554万欧元。 投资要点 拟收购 SMO,切入微纳光学增强上游技术实力SMO 与炬光科技同属光子行业,主要从事用于光纤耦合、激光准 直、光场匀化、光束整形等基于折射或衍射原理的精密微纳光学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公司上游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业务类型较为相似,在技术和产品上高度互补。本次交易将进一步完善炬光科技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职能的全球布局,对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1)技术方面,补充光刻-反应离子蚀刻、纳米压印、衍射微纳光学等技术,使公司光学产品结构进一步从“微”进入“纳”的微纳光学技术领域,扩充和加强先进微 纳光学元器件的研发与批量制造能力范围和水平; (2)产品方面,将拥有更为完备的微纳光学元器件产品结构,完成对更多光学产品类型的覆盖:①将在现有(非)柱面微光学基础上扩充(非)球面微纳光学产品系列,在现有折射微光学元器件基础上扩充衍射微纳光学元器件产品系列,将从无机 光学拓展到复合有机光学领域并新增产品门类;②扩充后的微纳光学产品系列将促进公司上游“产生光子”的半导体激光元器件的进一步创新与开发,增强公司在中游“提供光子应用解决方案”的产品创新能力; (3)市场方面, SMO 在数据通信、汽车投影照明、半导体制程等细分市场领域经过多年积累,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公司将有效利用和整合 SMO 的品牌、客户与市场渠道,加速推进 SMO 产品业务进入国内 市场并加速拓展公司海外市场; (4)人才方面,公司将获得并储备微纳光学专业资深的研发及制造工艺技术人员以及优秀的全球化市场销售人员。 中游应用多点布局,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公司立足上游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不断增强技术优势积极开拓中游光子应用解决方案,目前中游产品在手订单旺盛,后续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具体来看, (1)汽车应用:聚焦于线光斑技术路线,为德国大陆集团供应 Flash LiDAR 量产阶段的激光雷达发射模组; 2023H1获得国内两家激光雷达发射端项目定点通知,均有持续小批量发货;与海外头部Tier 1激光雷达客户合作线光斑发射模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持续向客户交付研发样品,有望近期获得定点;同意向B 公司转让前期研发服务成果并同意由 B 公司自行生产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前期分歧解决,合作达成一致; (2)泛半导体制程:集成电路领域,应用于逻辑芯片退火制程的激光系统产品已完成工艺验证,实现进口替代;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 LAB 激光辅助键合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中国、韩国先进封装客户的样机订单;新型显示领域,可变线光斑系统已应用于巨量焊接制程,并积极开发适用于巨量转移和修复的产品工艺; (3)医疗健康:开展了专业净肤模组的平台化开发工作,开发出可实现 110/220V 兼容的用于专业净肤应用的 200A 电源。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5.65、 7.83、 11.01亿元, EPS 分别为 0.80、 1.52、 2.56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4.7、 71.4、 42.2倍。我们认为公司作为高科技创新企业,深耕激光产业多年,在经验积累与技术储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业务覆盖产业链中上游,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市场需求的风险,框架协议合作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风险,收购暂停、中止或取消风险;交易对方对业绩承诺及补偿风险等。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3 114.12 -- -- 131.50 15.23%
131.50 15.23%
详细
炬光科技于 2023年 11月 08日发布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炬光以现金支付方式购买 SMT持有的 SMO(SUSS MicroOptics SA)100%股权。 投资要点: 拟收购 SUSS MicroOptics SA 切入微纳光学。 炬光科技 11月 8日发布资产购买预案,公司拟以现金方式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炬光购买德国 SMT 直接持有的瑞士公司 SUSS MicroOptics SA(简称“瑞士 SMO”)的 100%股权。交易对价总计 7554万欧元。 SMO 主要从事光纤耦合、激光准直、光束匀化、光束整形等折射和衍射精密微光学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汽车照明投影、半导体制程、生命科学等领域。 本次收购有望进一步完善炬光科技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职能的全球布局,对于公司业务发展极具战略意义。 (1)技术方面,公司将借助 SMO 独特的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补充光刻-反应离子蚀刻、纳米压印、衍射微纳光学等技术,将使公司光学产品结构进一步从“微”进入“纳”的微纳光学技术领域,扩充和加强先进微纳光学元器件的研发与批量制造能力范围和水平; (2)产品方面,公司将拥有更为完备的微纳光学元器件产品结构,完成对更多光学产品类型的覆盖,提升产品的齐备性和竞争能力,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微纳光学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3)市场方面, SMO 在数据通信、汽车投影照明、半导体制程等细分市场领域经过多年积累,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 SMO 技术和产品与公司高度协同,切入维纳光学提升核心竞争力。 炬光科技主要从事光子产业链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产生光子”)、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正在积极拓展光子产业链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模组、子系统(“提供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业务; 公司重点布局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三大应用方向,向不同客户提供上游核心元器件和中游光子应用解决方案。 SMO 与炬光科技上游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业务类型较为相似,在技术和产品上高度互补。 炬光科技在整合 SMO 产品后,有望在现有(非)柱面微光学基础上扩充(非)球面微纳光学产品系列、在现有折射微光学元器件基础上扩充衍射微纳光学元器件产品系列,将从无机光学拓展到复合有机光学领域并新增产品门类;扩充后的微纳光学产品系列亦将促进上市公司上游“产生光子”的半导体激光元器件的进一步创新与开发,亦将增强上市公司在中游“提供光子应用解决方案”的产品创新能力,加速业务全面发展。 盈利预测 基于审慎性原则,盈利预测暂不考虑拟收购 SMO 的影响;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 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 6.00/8.03/10.89亿元,同比变动+9%/+34%/+36%,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 1.01/1.50/2.52亿元,同比变动-21%/+49%/+68%,对应 2024-2025年 PE 分别为 69/41倍。 炬光科技作为高科技创新企业,深耕激光产业多年,在经验积累与技术储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业务覆盖产业链中上游,业绩有望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收购暂停、中止或取消风险;交易对方未进行业绩承诺及补偿的风险;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激光雷达推广应用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1 88.88 -- -- 131.50 47.95%
131.50 47.95%
详细
炬光科技于 2023年 10月 27日发布 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84亿元,同比-3.67%,归母净利润 0.43亿元,同比-59.8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23亿元,同比-67.12%。 投资要点: 营收业绩逐季向好,盈利能力改善。 2023Q3公司实现营收 1.45亿元,同比+6.87%,环比+17.74%;实现归母净利润 0.17亿元,同比-55.26%,环比+48.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12元,同比-45.38%,环比+242.29%。 2023H1受宏观经济影响,下游客户需求疲软,公司为增强竞争力和扩大市场渗透率进行积极降价; 公司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出货上升较快, 2023Q3收入净利润环比向好。 2023Q3实现毛利率 55.33%,同比-0.60pcts,环比+13.98pcts。 公司降成本计划逐步实施,毛利率水平修复明显,盈利能力改善。 2023Q3炬光科技和 B 公司就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合作达成一致,炬光科技同意向 B 公司转让前期研发服务成果并同意由 B 公司自行生产激光雷达发射模组。 期间费用率维持较高水平,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2023Q3公司销售费率 9.20%,同比+3.63pcts,环比+0.34pcts;管理费率 19.43%,同比+2.86pcts,环比-0.50pcts;研发费率 13.76%,同比-2.92pcts,环比-2.47pcts。公司持续进行市场开拓,同时前三季度实施了两期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增加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销售费率和管理费率维持较高水平。 2023Q3实现净利率 11.47%,同比-15.94pcts,环比+2.39pcts。公司实施的两期股权激励共摊销 1339万元,若不考虑股份支付, 2023Q3净利率水平为 20.73%。 上游新业务产品基本完成送样, 中游泛半导体业务在手订单充足,关注后续释放节奏。 (1)在半导体激光原材料领域,公司已完成低热阻预制金锡衬底材料的样品验证并向客户提供进行应用端测试; 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处于爬坡初期,后续有望加速放量; (2)在激光光学元器件领域, 应用于光纤激光器市场的光学元器件新品类已向大客户送样正在进行验证,预计下半年逐步进入批量供货; 面向车载 AR HUD 市场开发的微透镜阵列产品已进行小批量供货; (3)在泛半导体制程方面,新的线光斑激光晶圆退火系统的项目已在开发;中游模块与系统业务在手订单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显著;半导体先进封装 LAB 激光辅助键合应用下半年有望迎来小批量订单。 公司中游泛半导体业务在手订单充足,关注后续释放节奏。 盈利预测 根据行业发展现状 , 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 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 6.00/8.03/10.89亿元,同比增长 9%/34%/36%,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 1.01/1.50/2.52亿元,同比增长-21%/49%/68%,对应 2023-2025年 PE 分别为 75/51/30倍。 炬光科技作为高科技创新企业,深耕激光产业多年,在经验积累与技术储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业务覆盖产业链中上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激光雷达推广应用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31 79.10 -- -- 131.50 66.25%
131.50 66.25%
详细
事件:2023年10月27日晚,公司披露2023年三季报。根据公司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84亿元,同比-3.67%;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59.86%;扣非净利润为0.23亿元,同比-67.12%,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下游工业激光器市场需求疲软,23Q3毛利率实现修复。2023年Q3公司实现营收1.45亿元,同比+6.87%;实现归母净利润0.17万元,同比-56.13%;实现扣非净利润0.12亿元,同比-45.38%。利润端,Q3单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55.33%,同比-0.6pct,环比+13.98pct;销售净利率为11.47%,同比-15.94pct,环比+2.39pct。公司毛利率承压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游工业激光器市场疲软,上游核心元器件部分产品降价;加之公司新产品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出货上升较快,为了提高市场渗透率,策略性降低产品售价。费用端,Q3公司管理/销售/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43%/9.20%/13.76%/-7.9%,同比+2.86/+3.63/-2.92/-1.84pct,环比-0.5/0.34/-2.47/3.17pct。公司管理费用较高系确认两期股权支付费用与信息化支出增加,销售费用增加系市场拓展费用增加。 。巩固上游业务基本盘,专注研发增强领先优势。((1:)“产生光子”业务:公司预制金锡薄膜工艺和金锡共晶键合工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具备月产能超过200万只大批量生产能力,多家重要客户35W高功率可靠性通过验证并批量交付,公司有望借助价格策略,快速提高市场渗透率增加营收体量。 Vsik绮昀系列专业净肤激光元器件持续批量交付,提升品牌影响力。(2)“调控光子”业务:公司在光场匀化核心技术优势显著,光场匀化器产品最终用于全球高端光刻机厂商核心设备,也为锐科激光、创鑫激光等提供快轴准直镜等产品。 此外光纤激光器新品目前已向大客户送样正在进行验证,预计下半年逐步进入批量供货。面向车载ARHUD市场开发的微透镜阵列新产品已在首个车载HUD客户处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随着上游元器件放量,公司技术护城河和产品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新兴应用多点布局,持续关注新品拓展。((1)汽车应用:公司聚焦于线光斑技术路线,为德国大陆集团供应FashLiDAR量产阶段的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国内新获得两家激光雷达发射模组项目定点通知,与海外头部Tier1合作线光斑发射模组持续推进。((2)泛半导体制程:用于逻辑芯片退火制程的激光系统产品已完成工艺验证;半导体先进封装LAB激光辅助键合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终端客户验证效果良好;先进显示领域已完成Mini-edrepair激光系统的产品迭代开发。(3))医疗健康:开展了专业净肤模组的平台化开发工作,并开发出可实现110/220V兼容的用于专业净肤应用的200A电源。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业绩仍然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期至5.63/7.63/10.33亿元,调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0.79/1.39/2.37亿元,以10月27日市值对应PE分别为90/51/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激光雷达上车进展不及预期、新兴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1 83.39 -- -- 103.00 23.52%
131.50 57.69%
详细
事件:炬光科技于 2023 年 8 月 25 日发布 2023 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3H1公司实现营收 2.40 亿元,同比-9.09%,实现归母净利润 0.26 亿元,同比-61.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10 亿元,同比-77.70%。 投资要点: 工业激光承压&预制金锡材料放量,盈利能力下降。2023H1 公司半导体激光产品、激光光学产品、泛半导体业务、汽车应用业务、医疗健康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43.28%/40.62%6.29%/3.89%/2.88%。 (1)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业务方面,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9 倍;(2)激光光学元器件业务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收入未达预期,其中快轴准直镜 FAC 受价格下行压力明显;(3)泛半导体制程业务同比-6.24%,其中上游元器件得益于DUV 光刻市场需求旺盛收入同比+58.14%。2023 上半年公司为增强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的市场竞争力积极降价快速出货,同时遭受下游客户光纤激光器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降价压力,2023H1 公司实现毛利率 42.73%,同比-12.65pcts。 持续加大销售及研发投入,股权激励彰显信心。(1)销售费率方面,2023H1 为 7.74%,同比+1.52pcts;其中展会费和差旅费支出增加较多;(2)管理费率方面,2023H1 为 20.39%,同比+7.04pcts;2023H1 公司进行股份支付 0.14 亿元,预计 2023-2026 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分别摊销 0.34/0.33/0.15/0.03 亿元;(3)研发费用方面,2023H1 为 16.17%,同比+3.33pcts;2023H1 主要在研项目达 11项(预算总投资为 300 万元以上项目),期间投入达 851 万元。2023H1公司净利率为 10.99%,若不考虑股份支付,净利率水平为 16.58%。 上游“产生光子”与“调控光子”等新业务产品基本完成送样,关注泛半导体业务进展。(1)在半导体激光原材料领域,公司已完成低热阻预制金锡衬底材料的样品验证并向客户提供进行应用端测试;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处于爬坡初期,后续有望加速放量;(2)在激光光学元器件领域,应用于光纤激光器市场的光学元器件新品类已向大客户送样正在进行验证,预计下半年逐步进入批量供货;面向车载 AR HUD 市场开发的微透镜阵列产品已进行小批量供货; (3)在泛半导体制程方面,新的线光斑激光晶圆退火系统的项目已在开发,预计 2023Q3 将实现样机的交付和验证;中游模块与系统业务在手订单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显著;半导体先进封装 LAB 激光辅助键合应用下半年有望迎来小批量订单。 盈利预测 根据行业发展现状,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 7.08/10.02/13.59 亿元,同比增长 28%/41%/36%,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 1.41/1.86/3.02 亿元,同比增长 11%/32%/62%,对应 2023-2025 年 PE 分别为 51/38/24 倍。 炬光科技作为高科技创新企业,深耕激光产业多年,在经验积累与技术储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业务覆盖产业链中上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激光雷达推广应用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毛正 9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0 77.42 -- -- 103.00 33.04%
131.50 69.85%
详细
炬光科技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 H1,公司实现营收 2.40亿元,同比减少 9.09%;实现归母净利润 2635.20万元,同比减少 61.90%。经计算,2023年 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23亿元,环比增长 5.37%;实现归母净利润 1116.65万元,环比减少 26.47%。 投资要点 行业景气度下滑,上半年业绩承压2023年 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0亿元,同比减少9.09%;实现归母净利润 2635.20万元,同比减少 61.90%。 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系: (1)受宏观因素影响快轴准直镜(FAC)产品受到来自下游客户的降价压力; (2)公司新产品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处于爬坡初期,且为提升市占率采用了较为激进的价格策略; (3)实施限制型股票激励计划增加股份支付费用。 巩固上游基石业务,积极拓展中游业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加强上游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研发与精益制造的同时积极拓展中游光子应用解决方案,具体来看: (1)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9倍,多家重要客户进入批量交付,发货量已超过 400万只。 (2)绮昀系列专业净肤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受到市场广泛好评,持续批量交付。 (3)应用于光纤激光器市场的光学元器件新品类预计下半年逐步进入批量供货。 (4)面向车载AR HUD 市场开发的微透镜阵列新产品已在首个车载 HUD 客户处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 (5)光刻用光场匀化器业务持续维持高增长,2023年上半年发货额已达到 2022年全年发货额70%。 (6)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与海外头部客户合作的在研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持续交付样品。 加大研发投入,巩固技术护城河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 3874.95万元,同比增长 14.4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6.17%。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 (1)半导体激光原材料领域,新衬底材料的样品已提供给国内外主要的客户进行应用端验证;面向工业级应用的基于微通道制冷的高功率高可靠性的半导体激器热沉材料目前项目处于样品制备中; (2)激光光学领域,蓝光微透镜产品系列、小于 1毫米尺寸微棱镜、用于泛半导体制程紫外波段的光学元器件已向客户送样;基于硅材料的微透镜 工艺与镀膜技术、高损伤阈值紫外镀膜技术、二维规则阵列透镜和随机阵列透镜的设计能力加工技术正在进行开发; (3)汽车智能驾驶领域,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聚焦和投入线光斑发射模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与海外客户合作开发基于 SWIR 波长、用于车载应用的固体激光项目也在持续推进中; (4)泛半导体制程领域,芯片前道制程线光斑激光晶圆退火系统预计 2023年第三季度将实现首套样机的交付和验证;芯片后道封装工艺领域,应用于芯片封装 LAB 工艺的高精度可变光斑系统的新产品首套设备已交付;在先进显示领域,完成了 Mini-led repair 激光系统的产品迭代开发; (5)医疗健康领域,开展了专业净肤模组的平台化开发工作,并开发出可实现 110/220V 兼容的用于专业净肤应用的 200A 电源。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6.40、8.79、12.09亿元,EPS 分别为 1.35、2.05、2.89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58、38、27倍,我们看好公司的技术护城河以及应用领域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市场需求的风险,框架协议合作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风险等。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0 77.42 -- -- 103.00 33.04%
131.50 69.85%
详细
事件:8月 25日晚,公司披露 2023年半年报。根据公司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营收 2.40亿元,同比-9.09%;实现归母净利润 0.26亿元,同比-61.90%;扣非净利润为 0.10亿元,同比-77.70%。23H1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42.73%,销售净利率 10.99%,与 2022年相比有所降低。分业务看,23H1公司上游(“产生光子”+“调控光子”)收入 2.03亿元,同比-7.71%,中游(“提供光子应用解决方案”)收入 0.35亿元,同比-17.00%。 上游:“产生光子”业务进入快速上量阶段,“调控光子”业务蓄势待发。 (1)“产生光子”业务:23H1收入 1.04亿元,同比+3.82%。其中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 23H1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9倍,多家重要客户进入批量交付,公司有望借助价格策略,实现营收体量快速爬坡。Vsilk 绮昀系列专业净肤激光元器件收入同比+266.10%,持续建立品牌影响力。 (2)“调控光子”业务: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整体激光光学元器件市场收入未达预期。23H1收入 0.99亿元,同比-17.34%。光纤激光器市场,快轴准直镜(FAC)受价格压力较大,发货量同比增加 17%,但收入同比下降。展望 23H2公司多点布局,“调控光子”增长空间较大。除 FAC外,光纤激光器新品目前已向大客户送样正在进行验证,预计下半年逐步进入批量供货。面向车载 AR HUD 市场开发的微透镜阵列新产品已在首个车载 HUD 客户处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光刻用光场匀化器业务持续维持高增长,23H1发货额已达到 2022年全年发货额 70%。消费电子领域亦有样品持续推进交付。 三大应用领域:泛半导体制程景气度高,持续关注新品拓展及客户布局。 (1)汽车应用:23H1受客户提货节奏和新项目定点节奏影响,收入同比-40.12%。公司基于对车载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前瞻性判断,聚焦于线光斑技术路线,国内新获得两家激光雷达发射模组项目定点通知。 (2)泛半导体制程:公司 23H1上游元器件收入同比+58.14%,公司市占率提升以及下游 DUV光刻需求增长共同驱动业绩; 中游收入虽同比下降,但在手订单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新型业务(新型显示MLED 巨量焊接、存储芯片和 IGBT 晶圆退火业务)在营收贡献中较为突出,半导体先进封装 LAB 激光辅助键合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终端客户验证效果良好,预计 23H2将迎来小批量订单。 (3)医疗健康:专业医疗健康领域推出了专业激光净肤模组产品系列,23H1实现较快增长;家用医疗健康领域重点布局激光净肤和激光嫩肤两个应用,正在积极拓展客户。 公司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倾斜力度,持续关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进展。5月 4日,公司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发布,首次授予 176.00万股,约占当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1.96%;预留授予 34.00万股,约占当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38%。业绩考核目标值为 2023/2024/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 1.15/1.32/1.50亿元,触发值为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 0.92/1.05/1.20亿元。根据 5月 4日公告,公司确认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及预留授予合计)2023年将计提股份支付费用 1296.01万元。公司全面推动股权激励方案落地,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成长带来更多可能。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业绩仍然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们调整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期至 6.05/8.04/10.41亿元,调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 1.06/1.77/2.36亿元,以 8月 25日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68/41/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激光雷达上车进展不及预期、新兴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毛正 9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6-07 104.41 -- -- 120.78 15.68%
123.23 18.03%
详细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产品受需求影响有所降价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5.52亿元,同比增长 15.98%;实现净利润 1.26亿元,同比增长 94.72%;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 87.5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84亿元,同比增长 72.42%。;2023Q1公司实现营收 1.17亿元,同比增长 5.60%;归母净利润达 0.15亿元,同比下降24.65%;扣非归母净利润达 0.07亿元,同比下降 41.64%。 细分产品来看,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上游,“产生光子”的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调控光子”的激光光学元器件,激光光学和半导体激光系列在 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2.29亿元/2.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9.05%/45.23%,公司拓展激光行业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模组和子系统业务及汽车应用和医疗健康相关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0.29亿元/0.02亿元,其中医疗相关业务有望获得快速增长。公司一季度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下游市场需求不足,客户价格整体下调幅度较大,公司作为光纤激光器上游核心元器件快轴准直镜 FAC 和预制金锡衬底材料的供应商,受到来自下游客户的巨大降价压力。 专注产品研发,助力国内外厂商合作促发展公司 2022年研发投入 7667.4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89%。 (1)半导体激光原材料领域,公司预制金锡陶瓷热沉产品导入国内主流厂商,2022年收入该领域同比增长224.29%,目前在售订单超 200万支,已通过多家客户 35W 高功率可靠性验证并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固体激光泵浦应用项目开发成功并实现批量交付;侧泵模块通过多家客户验证; “绮昀”新高功率传导冷却激光净肤元器件产品也进入量产。 (2)激光光学领域。光刻用光场匀化器收入增长超90%,并为上海微电子等集成电路芯片设备集成商提供元器件。 (3)汽车智能驾驶领域,公司为德国大陆集团供应Flash LiDAR 量产阶段的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加强了基于 EEL和 VCSEL 线光斑技术路线的发射模组的产品研发。 (4)泛半导体制程领域,公司领先于海内外厂商,制作的 DLight?S 系列半导体集成电路晶圆退火系统,可提升晶圆生产良率;开发了更高功率的 IGBT 激光退火系统;发布了用于泛半导体制程解决方案的 FLux H 系列可变光斑激光系统。 (5)医疗健康领域,公司与英国 Cyden 公司签订协议,独家供应家用医疗健康应用模块,订单数额约为 8亿元,目前已产生 234.58万元收入;在专业激光医疗健康方面,公司在专业净肤模组仍与行业内主流客户保持合作。 股权激励核心员工,数字化-可视化实施高效管理费用端,公司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分别占比营收的-5.13%(同比-7.56pct)/17.70%(同比+2.91pct)/6.29%(同比-0.82pct)公司有效降低了费用端的支出,管理费用率 的 上 升 主 要 原 因 系 持 续 为 核 心 员 工 进 行 股 权 激 励 ,2021/2022年计划股权激励分别为 69.3/100万股。2023年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 22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 8,996万股的 2.45%。激励对象包括了公司高管以及与生产研发相关的技术人员、科学家。公司 2022年正式启动流程与信息规划项目,对公司全球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梳理,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可视化项目,对公司实现高效管理。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7.80、10.86、14.35亿元,EPS 分别为 1.59、2.17、3.3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66、49、32倍,我们看好公司汽车激光雷达和医疗激光设备业务的增长,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核心人员流失风险;产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7 117.06 -- -- 113.65 -3.28%
123.23 5.27%
详细
事件:2023年4 月 25 日,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和 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5.52 亿元,同比增长15.98%,实现归母净利润1.27 亿元,同比增长87.56%;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7 亿元,同比增长5.60%,实现归母净利润0.15 亿元,同比减少24.65%。 点评: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长期成长可期根据公司公告,公司2022 年Q4 实现营业收入1.53 亿元,同比增长14.91%,环比增长12.74%;实现归母净利润0.20 亿元,同比增长84.65%,环比减少47.02%。 2022 年,公司多业务取得增长,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产品销量迅速上升,实现营业收入2.28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41.36%,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0.93%;激光光学元器件虽承压但仍实现正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29 亿元,同比增长2.96%。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激光器行业领军厂商,上游业务作为公司的成长基石发展稳健,中游业务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管理团队,多领域布局发展,未来成长可期。 “产生光子”+“调控光子”并行,上中游业务发展稳健2022 年公司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客户、发布新产品,保持稳健增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上游、中游业务划分,上游收入 45,683.1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7%;中游收入 9,258.93 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21.75%。上游业务是公司成长的基石,也是目前收入的主要贡献者,中游业务虽然目前收入贡献比例少,但是未来增长潜力大。 1)“产生光子”,用于“产生光子”的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 2022 年持续保持稳健增长,实现销售收入22,826.95 万元,同比增长 30.93%。其中固体激光泵浦应用增长迅速,并实现科研项目的中标和批量交付;先进材料业务同比增长 224.29%,多家重要客户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加快进口替代;新产品“绮昀”系列新一代高功率传导冷却激光净肤元器件产品全面进入量产,开始批量交付,2022 年发货超过 2700 套;新产品侧泵模块拿到多家客户订单,实现销售收入近 400 万元。 2)调控光子,用于“调控光子”的激光光学元器件,2022 年收入 22,856.17 万元,同比增长约 2.96%。其中用于光刻应用的光场匀化器收入增长最快,2022 年全年销售额超过2,000 万,较21 年同期增长超过 90%;受宏观经济影响,2022 年下游光纤激光器市场并不景气,下游的市场压力、价格压力在下半年起逐步传导到元器件层面。2022 年全年来看,作为光纤激光器核心元器件的快轴准直镜(FAC)发货数量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为了提升市占率,满足了客户降价诉求,FAC 收入有所下降。 聚焦三大应用方向,业绩可观未来可期公司战略布局三大应用方向: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向不同客户分别提供上游核心元器件和中游光子应用解决方案。 1)汽车应用,2022 年汽车应用收入 3,657.86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9.36%。其中上游元器件主营收入741.39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8.28%,中游模块即汽车应用解决方案营业收入 2,916.47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6.67%。汽车应用上游元器件同期收入下降主要由于 2022 年下半年激光雷达行业出现显著调整,境外几家激光雷达行业公司倒闭或者合并,其中包含公司客户(如 Argo AI、Velodyne)。公司在2022 年内获得两家激光雷达新客户上游光学元器件小批量订单和多个样品订单,虽然新客户新项目进展顺利,但仍处于前期样品验证和导入阶段,其收入对上游元器件收入增长贡献尚不显著。汽车应用中游模块业务在 2022 年营业收入不及预期,主要受到激光雷达行业整体上量节奏相比之前预期有显著延后,以及大陆集团等公司汽车业务大客户的提货节奏或项目节奏变化的影响。针对 B 公司发射模组定点项目,公司自 2022 年四季度开始起的收入预测中已经不再包含 B 客户。 公司在线光斑扫描式混合固态雷达上与国内激光雷达客户和欧洲 Tier1 汽车客户开展了合作项目,有可能在 2023 年内获得新的定点项目。公司正在大力进行激光雷达及新兴汽车光电子业务的全球客户与应用拓展,当前有多个汽车应用客户合作项目正在推进;2)泛半导体制程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应用主营收入 8,624.7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88%。其中得益于下游 DUV 光刻市场需求强烈,终端客户产能扩张迅速,上游元器件较上年同期增长 50.30%。得益于先进显示、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等业务进展顺利,泛半导体制程中游模块与系统即泛半导体制程解决方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68.70%,半导体集成电路晶圆退火系统持续出货,同时功率器件(高功率 IGBT)退火项目稳步推进,在四季度交付首台激光系统样机。新型显示巨量焊接业务拓展顺利,在四季度完成了主要客户的样机交付。国内首台显示面板准分子激光剥离设备升级改造为固体激光剥离系统完成产品开发和发货;3)医疗健康应用,医疗健康应用主营收入 10,671.5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2.06%。其中,上游元器件较上年同期增长 19.48%,中游模块作为新业务,初步形成收入。医疗健康上游元器件国内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海外市场表现超出预期,整体稳健增长。中游模块由于尚未进入量产,收入主要来自样品及技术开发服务。家用医疗健康领域,Cyden 项目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与计划相比存在一定程度延后。家用激光嫩肤、激光净肤项目多家客户进入方案定型、原型样机预研及测试阶段,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专业医疗健康领域,在专业净肤模组方面目前正在大范围为行业主流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并预计于2023 年实现快速增长。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成果亮眼1)研发投入,公司2022 年研发投入7,667.45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89%。公司始终坚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在设计仿真、基础材料、工艺技术等战略前沿方向持续投入、加大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不断引进国际化技术人才。公司在国内和德国多特蒙德基地加大研发的同时,在国外其他地方建立了研发办公室或实验室,吸引当地高级研究人才加入,与西安、东莞、德国、海宁等地研发团队协作,进一步提升公司研究能力和研发效率,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在总公司研发层面成立创新实验室,探索公司在潜在业务增长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应用,做好技术储备和平台开发,提升公司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不断开发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产品,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动力。 2)研发成果,公司现已自主研发形成共晶键合技术、热管理技术、热应力控制技术、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测试分析诊断技术、线光斑整形技术、光束转换技术、光场匀化技术(光刻机用)和晶圆级同步结构化激光光学制造技术九大类核心技术。 ①半导体激光原材料领域,公司预制金锡陶瓷热沉产品在国内主流光纤激光器厂商得到逐步导入,在西安和东莞基地建立了前后道流程大规模自动化量产产线,与多家客户建立合作,2022 年收入同比增长 224.29%,目前在手订单超 200 万支,已通过多家重要客户 35W高功率可靠性验证并进入批量交付阶段,预制金锡薄膜氮化铝衬底材料产品荣获“荣格技术创新奖”等殊荣;固体激光泵浦应用项目开发成功并实现批量交付;新产品侧泵模块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多项指标行业领先,并拿到批量订单;公司发布的新产品“绮昀”系列新一代高功率传导冷却激光净肤元器件产品全面进入量产,开始批量交付;②激光光学领域,光刻应用下游需求旺盛,光场匀化器收入增长超过 90%,2022 全年收入超过 2,000 万元,公司在德国多特蒙德子公司扩产建设了大规模紫外激光光场匀化器研发测试中心,以满足更大市场需求;东莞基地光学镀膜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展,除已批量应用的近红外光学镀膜外,实现高损伤阈值光学镀膜、中红外镀膜及深紫外(DUV)镀膜技术自主可控;开发精密切割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与加工精度;公司研制了基于超硬碳化钨材料的同步结构化工艺,为公司在精密钨钢模具的批量生产奠定成本优势。同时完成了球面柱面镜、微型棱镜、大矢高硅光学器件及超带宽镀膜的制程开发,推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性的产品或提升了公司产品竞争力;在晶圆级二维阵列微透镜技术领域,公司在阵列光学设计,微阵列模板工艺技术方面持续研究,最新工程样件分析表明这一技术日臻成熟,有望替代进口件并在新的消费级市场找到新的发展定位;③汽车智能驾驶领域,整体来看,宏观形势上智能驾驶和激光雷达行业商业化和上量节奏远落后于预期,同时激光雷达公司大多数未能实现盈利、运营风险较高,个别公司在 2022 年 出现裁员、被并购甚至关闭公司的情况。在这个形势下,公司在汽车(激光雷达为主)领域的营收节奏也受到较大影响,2022 年汽车应用解决方案收入相比 2021 年有显著下滑(下降 26.67%)。在此情况下,公司一方面坚定汽车行业战略,积极面向未来布局产品技术研发,持续进行全球业务拓展,另一方面也根据产品战略优化和调整汽车相关产品及客户项目资源布置,进一步聚焦核心优势领域和技术路线。2022 年,公司面向车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持续进行车规级线光源发射模组研发,进一步加强基于 EEL 和 VCSEL 线光斑技术路线的发射模组的产品研发,2022 年完成车规级线光斑发射模组的设计定型和样品验证,正在进行车规可靠性验证。同时公司持续进行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市场拓展,进一步拓展线光源发射模组在激光雷达和汽车行业的应用,持续向海外和国内客户送样验证;2022 年,公司与客户在 SWIR 波长传感器光源模组以及车载激光白光照明光源领域开展了预研合作,完成了早期样品开发并向头部客户送样验证,但项目商业化落地还需要时间;④泛半导体制程领域,在显示面板制造方面,公司 2022 年二季度在国内建立了紫外固体线光斑激光剥离实验线,为亚太客户提供更迅捷的激光剥离工艺测试服务,进一步促进柔性OLED 激光剥离业务;在固体激光剥离线光斑系统方面,除了继续斩获新建产线订单以外,目前也在积极拓展已建产线的升级改造市场,在2022 年中标第一个国内改造项目并顺利交付;在集成电路制造方面,Dlight S 系列激光晶圆退火系统斩获“荣格激光创新奖”,Dlight S及其他应用于逻辑芯片、功率器件和存储芯片制程的激光退火产品持续稳定交付,同时开发了更高功率的 IGBT 激光退火系统,并成功交付首套订单;公司发布了用于泛半导体制程解决方案的 FLux H 系列可变光斑激光系统,可满足在新型显示领域的 MicroLED 巨量焊接以及锂电池干燥等多种应用场景,已获得多家客户订单;⑤医疗健康领域,在家用激光医疗健康方面,公司家用激光嫩肤、激光净肤项目多家客户进入方案定型、原型样机预研及测试阶段,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需要临床实验、医疗认证等,项目商业化落地还需要时间;在专业激光医疗健康方面,公司在专业净肤模组方面目前正在大范围为行业主流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并预计于 2023 年实现快速增长。 在知识产权方面,公司重视新兴专利的申请与现有专利的维护工作。2022 年度,公司(包括各子公司)共申请专利 77 项,其中发明专利 64 项,获得授权专利 23 项,其中发明专利 14 项。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共拥有已授权专利 422 项,其中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境外专利 114 项,境内专利 308 项,包括境内发明专利 128 项、实用新型专利 149 和外观设计专利 31 项,此外还拥有 7 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牵头制定《半导体激光器总规范》《半导体激光器测试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子公司 LIMO 曾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颁发的全球光电行业最高荣誉之一 Prism Awards 棱镜奖。 优质人才团队+质量管理,塑造优质企业品牌1)人才团队优势,公司充分利用全球研发资源,在中国西安、东莞和德国多特蒙德、北美和欧洲其他地方配置核心技术团队,具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曾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创新争先奖”,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公司拥有稳定的国际化人才团队。 2)优质质量管理,公司自成立伊始,即确立了“国际化、品牌化”的战略定位,“质量、诚信、卓越、挑战”的核心价值观,并将产品质量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 公司基于愿景和价值观, 建立并实施了满足ISO9001:2015/IATF16949:2016 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制定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不断超越顾客需求”的质量方针;3)品牌特色,公司 Focuslight 品牌已在全球半导体激光行业和激光光学行业初步建立影响力。公司销售网络分布于全球重点区域,已积累丰富的客户资源,客户覆盖下游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汽车应用(激光雷达)、信息技术五大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等优质客户。 流程与信息规划项目持续推进,助力公司全球运营能力和效率提升公司于 2022 年正式启动流程与信息规划项目,聘请专业咨询团队,共同协作,对公司全球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梳理,目前进展顺利。项目通过对全球业务流程的优化,建立同一个平台、同一套体系,提升全球运营水平。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业务团队积极参与业务流程讨论,通过对业内先进实践经验的理解并结合公司业务现状,对公司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强化了各业务模块的运营能力并培养了核心业务团队。 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可视化项目,将各业务环节的关键业务数据通过可视化平台进行呈现,改善销售、供应、生产、售后等各业务环节的可视化水平,有效提升信息传递时效并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帮助公司持续提升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 股权激励持续推进,深度绑定核心员工公司于 2022 年 4 月 18 日召开的 2022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有关事项的议案》。公司于2022 年 4 月 26 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根据公司 2022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授权,公司确定 2022 年 4 月 26 日为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日,并同意以40 元/股的授予价格向符合授予条件的 539 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合计 86 万股。同时,公司确定 2022 年 4 月 26 日为本激励计划预留授予日,并同意以 40 元/股的授予价格向符合授予条件的 21 名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合计 14 万股。 公司将通过完善分类考核与激励,通过差异化激励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倾斜力度;全面推动科技人员收益与项目成果挂钩的激励机制;推动股权激励方案落地,探索如岗位分红、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模式,持续深化短中长期激励机制的优化与探索,公司希望员工利益与公司发展深度捆绑,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激光器行业领军者,在稳扎激光器上游元器件市场同时,加快汽车应用、医疗健美、泛半导体制程等中游业务布局和拓展,长期成长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 亿元、1.85 亿元、2.23 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E 为74.10 倍、60.40 倍、50.24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1、新技术发展不确定风险;2、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炬光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0 134.98 -- -- 149.32 10.21%
148.76 10.21%
详细
2020年12月24事件:2023年4月18日,公司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129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220.00万股,约占本次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总股本8,996.00万股的2.45%。A类激励对象的授予价格为100.00元/股,B类激励对象的授予价格为60.00元/股。 点评: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才,夯实公司长期发展基础根据公司公告,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176.00万股,约占本次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1.96%,占本次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总额的80.00%;预留授予44.00万股,约占本次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0.49%,占本次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总额的20.00%。 激励对象方面,拟授予的激励对象人数共计129人,包括首次授予A类激励对象128人,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骨干员工;B类激励对象1人。本次激励计划覆盖范围广,核心人员激励到位。公司业绩考核目标方面,公司本次计划激励对象的业绩考核目标值:23/24/25年剔除股份支付影响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1.32/1.50亿元,24/25年同比增速达14.78%/13.64%;业绩考核触发值:23/24/25年剔除股份支付影响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1.05/1.20亿元,24/25年同比增速达14.13%/14.29%。业绩考核目标增长稳健,凸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方面,激励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划分为“A、BC、C和D四个档次。 摊销费用方面,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预计需摊销的总费用为8547.63万元,其中2023-2026年分别摊销3417.08万元/3325.15万元/1473.04万元/332.36万元。截至本次激励计划公告日,公司正在实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其简要情况:公司于2022年4月26日以40.00元/股的授予价格,向538名A类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52.00万股,向1名B类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34.00万股,向21名A类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14.00万股。首次及预留授予部分即将进入第一个归属期,第一个归属期限为2023年4月26日至2024年4月25日。本次激励计划与正在实施的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互独立,不存在相关联系。 我们认为本次激励计划表明了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增强上下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公司未来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立足“产生光子”+“调控光子”,上游业务稳步发展公司在激光上游元器件布局主要包括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的“产生光子”,激光光学元器件的“调控光子”,面向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汽车应用(激光雷达)及消费电子五大行业应用,形成半导体激光、激光光学、汽车应用(激光雷达)和光学系统四大核心业务,在扩大上游核心元器件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开拓汽车应用、医疗健康、泛半导体制程为代表的中游市场,在激光雷达、光纤激光器(FAC快轴准直镜、预制金锡薄膜陶瓷热沉)、泛半导体制程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市场的主要客户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1)半导体激光: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在专业医疗健康业务方面加大了产品应用开发和市场推广的力度,海外市场表现超出预期,较上年同期增长24.27%,专业净肤全新一代绮昀产品目前已获得订单超2000套;另外在先进材料预制金锡薄膜陶瓷热沉产品方面,已获得超过200万只订单,同时该款产品斩获“荣格技术创新奖”殊荣;2)激光光学:2022年H1实现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19.25%,其中用于光刻应用的光场匀化器收入增长最快,较去年同期增长88.64%;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上半年下游光纤激光器市场并不景气,但公司用于光纤激光器泵浦源的核心元器件快轴准直镜发货数量仍然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50%。 持续拓展“光子技术应用解决方案”中游市场,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战略布局三大应用方向: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向不同客户分别提供上游核心元器件和中游光子应用解决方案。 1)汽车应用:2022年H1实现收入1,727.76万元,同比增长16.53%,其中上游元器件主营收入447.61万元,同比下降44.74%,主要是受境外某一知名上市激光雷达客户受半导体行业供应链影响等因素造成提货节奏波动的影响。中游模块主营收入1,280.15万元,同比增长1.60%。增幅较小主要受整体激光雷达行业上量爬坡速度相对预期有所延后以及汽车行业半导体供应链等宏观不利因素的影响,已量产发射模组客户提货节奏相对延后。公司2021年获得知名行业客户B公司激光雷达发射模组项目定点,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量产产线建设,进入量产前产品验证阶段,另外公司有望在2022年获得新客户汽车应用中游模块项目定点,据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量产;2)泛半导体制程应用:2022年H1实现收入3,982.15万元,同比增长59.83%。其中,得益于下游光刻市场的需求增长强劲,上游元器件主营收入1,168.35万元,同比增长88.64%。中游模块与系统主营收入2,813.8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3%。2022年H1应用于集成电路退火制程的激光系统和相关产品继续保持稳定发货;海外显示面板领域需求增长,斩获了新的激光线光斑剥离系统的订单;同时在新型显示领域,公司的可变线光斑等激光系统开始应用在新型显示的巨量焊接制程当中,贡献了新的销售增长点;3)医疗健康应用:2022年H1实现收入5,447.75万元,同比增长28.33%。其中医疗健康应用上游元器件主营收入5,275.14万元,同比增长24.27%,中游模块主营收入172.61万元,上年同期无收入。医疗健康上游元器件国内受疫情影响,海外市场表现超出预期,整体稳健增长。 多领域创新突破,高技术壁垒构建多元成长曲线1)半导体激光原材料领域,公司预制金锡陶瓷热沉产品在国内主流激光器厂商得到逐步导入,在东莞基地建立了大规模自动化量产产线,与多家客户建立合作,预期将于2022年实现数百万只产品量产交付。预制金锡陶瓷热沉产品荣获“荣格技术创新奖”等殊荣;2)光学领域,公司在高分子光学阵列微透镜设计和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维高分子材料微透镜样品已经得到客户认可,逐步导入客户产品;光学镀膜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展,除已批量应用的近红外光学镀膜外,实现高损伤阈值光学镀膜及DUV镀膜技术自主可控;开发精密切割技术,实现皮秒激光切割技术在光学加工中的应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与加工精度;3)汽车智能驾驶领域,公司持续向汽车行业客户交付量产的FlashLiDAR面光源模组产品。作为线光斑发射模组方案的行业领导者,公司基于EEL和VCSEL激光器发布了多款线光斑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产品,并为多家激光雷达行业客户送样;4)泛半导体制程领域,光刻应用下游需求旺盛,光场匀化器增长88.64%,公司在德国多特蒙德子公司扩产建设了大规模紫外激光光场匀化器研发测试中心,在显示面板制造方面,紫外固体激光退火线光斑系统研制工作受全球疫情影响,据公司预计将于2023年初完成样机的组装。为了进一步促进柔性OLED激光剥离业务,在国内建立了紫外固体线光斑激光剥离实验线,为亚太客户提供更迅捷的激光剥离工艺测试服务;在固体激光剥离线光斑系统方面,中标第一个国内改造项目;在集成电路制造方面,DlightS系列激光晶圆退火系统斩获“荣格激光创新奖”,DlightS及其他应用于逻辑芯片、功率器件和存储芯片制程的产品持续稳定交付,并且同时在配合客户开发更高功率的IGBT激光退火系统;在新型显示领域,公司的FluxH可变线光斑激光系统在2022年内获得首台订单,应用于终端客户的巨量焊接制程。同时公司也在配合客户开发更多应用于其他新型显示制程的激光系统产品和工艺;5)医疗健康领域,公司发布的“绮昀”系列新一代激光净肤元器件产品全面进入量产,开始批量交付客户订单。在家用激光医疗健康市场,公司在手持式激光嫩肤、手持式激光净肤方面和国内外头部客户开展项目洽谈。 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积极升级生产管理系统公司持续研发,重视新兴专利的申请与现有专利的维护工作。2022年上半年,公司(包括各子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3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已授权专利419项,其中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境外专利112项,境内专利307项,包括境内发明专利124项、实用新型专利151和外观设计专利32项,此外还拥有7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优化企业管理。公司于2022年4月正式启动IT规划项目,对公司全球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梳理,统一公司ERP平台,部署SAP系统,整合运营信息链,集成各个信息子系统,同时为公司精细化管理业务运营培养核心团队和后备力量奠定了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激光器行业领军者,在稳扎激光器上游元器件市场同时,加快汽车应用、医疗健美、泛半导体制程等中游业务布局和拓展,长期成长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1.95亿元、2.29亿元,当前收盘价对应PE为94.80倍、61.66倍、52.5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1、新技术发展不确定风险;2、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炬光科技 2023-03-01 122.48 -- -- 134.00 9.41%
152.18 24.25%
详细
事件: 炬光科技于 2023年 2月 26日发布 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告, 2022年年实现营业收入 5.52亿元,同比增长 15.98%,归母净利润 1.27亿元,同比增长 87.56%。 投资要点: 积极应对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实施股权激励彰显信心。炬光科技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5.52亿元,同比增长15.98%;归母净利润 1.27亿元,同比增长 87.56%;扣非归母净利润 0.84亿元,同比增长 72.42%。公司积极应对疫情等不利因素,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1)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完善产业布局、拓展客户、发布新品,制造能力提升促使成本持续下降、驱动综合毛利率水平提升; (2)公司前期战略布局全球,在总部建立的共享服务中心以及信息化管理体系已日趋完善,经营效率逐步提升,在不考虑股份支付情况下期间费用率逐渐下降,2022年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支付股份费用金额约 1825万元,若剔除股份支付影响 2022Q4实现归母净利润 0.38亿元,与 2022Q3水准相近; (3)公司加强闲置资金管理,理财收益增加。 上游业务持续扩张,中游业务稳步推进。炬光科技中上游业务齐驱并进,推动公司整体收入与利润同步增长。 (1)公司上游元器件和原材料业务包括光刻领域的光场匀化器、光纤激光器泵浦源的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以及固体激光器泵浦源的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具备产品优势和市场领先优势,业务不断扩大、收入增长较快; (2)公司中有业务应用于泛半导体制程的光子应用解决方案,在集成电路、先进显示、光伏、锂电等应用场景取得突破,相关业务有序推进。 积极创新研发布局,激光设备行业长期向好。炬光科技积极布局研发新技术。 (1)公司于 2022年 12月发布的具有超大矢高(Sag)的硅材料微光学元器件,可在 0°~80°出射角下达到高达 4mm 的矢高值(Sag);而传统的硅光学元器件的矢高值(Sag)往往小于 60μm,炬光科技提高了硅光学元器件所能达到的数值孔径(NA),创造出传统工艺技术难以实现的先进硅光学产品,为下一代硅光技术、生物传感、智能终端等应用提供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2)2023年 2月 24日公司发布用于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的快轴准直器 Blue FAC 300,有效焦 距 0.3mm,可应用于医药、照明、泵浦、薄膜加工处理等领域,能够实现高品质微光学透镜的规模化生产。随着全球激光加工产业链不断向亚洲地区转移,中国技术革新升级逐渐显现。未来伴随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医美健康等终端需求的增长,动力电池、OLED、汽车、钣金、PCB 等加工设备的需求有望持续增加,激光设备行业长期向好。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根据公司业绩快报,我们预计 2022-2024年 公 司 营 业 收 入 有 望 达 到 5.52/9.49/13.90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6%/72%/46%,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 1.27/1.96/2.74亿元,同比增长 88%/54%/40%,对应 2022-2024年 PE 分别为 89/58/41倍。炬光科技作为高科技创新企业,深耕激光产业多年,在经验积累与技术储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业务覆盖产业链中上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激光雷达推广应用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加重影响开工率。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