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康希诺 2022-11-08 244.56 -- -- 295.80 20.95%
295.80 20.95%
详细
创新驱动研发管线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2009 年注册于天津滨海新区,公司致力于制备创新型疫苗研发管线,为此公司建立了病毒载体技术、合成疫苗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VLP 组装技术、mRNA 技术和制剂及给药技术五大核心技术平台。依赖核心技术平台,布局了12 个适应症17 种创新疫苗产品,以期为预防传染病和感染病提供解决方案。2017 年公司独立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 取得1 类生物制品新药注册证书。 随后2021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A 群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 载体)、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和国内首创的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 载体)相继获NMPA 批准上市。在研品种中,采用双载体技术研发的PCV13i 疫苗顺利推进III 期临床试验,预计年底完成临床现场工作;mRNA 新型冠状疫苗已顺利进入II 期临床阶段,丰富新冠疫苗品种,进一步提高公司在新冠品类中的竞争力。 独家吸入型新冠疫苗克威莎或成抗击Omicron 突变株利器近日CDC 发文称“接种第二剂加强针”是结束新冠大流行的关键,吸入型新冠疫苗的显著优势,或将成为序贯方案首选:①Omicron 突变株具有免疫逃逸及更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特性,使得以诱导循环IgG 抗体为主的肌注疫苗无力预防COVID-19 的感染,通过吸入型疫苗来诱导IgA 为主的粘膜免疫抗体,在病毒感染部位杀死新冠病毒成为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关键步骤。②在临床研究方面,吸入雾化克威莎加强疫苗14 天后,低剂量吸入组和高剂量吸入组对原始新冠毒株的血清中和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肌注组,其中低剂量组中和抗体滴度是肌注组的9.48 倍,高剂量组为9.10倍;加强免疫后第28 天,低剂量组对原始新冠病毒的血清中和抗体浓度是肌注组的26.36 倍,高剂量组为18.38 倍,雾化疫苗显著优于肌注疫苗。③康希诺新冠疫苗采用自主研发的腺病毒载体构建,使得疫苗雾化成为可能,而灭活疫苗目前使用铝佐剂,无法通过气雾化设备形成合适大小微粒,而mRNA 疫苗的结构相对脆弱,在雾化过程中容易失活,因此短期内其他品类新冠疫苗无法改为吸入用。目前,克威莎?雾优?已作为加强针被纳入紧急使用,上海市以及江苏省等十三个城市已开展吸入用新冠疫苗的部署工作,吸入型新冠疫苗由上药康希诺生产,目前公司己具备年产量1 亿剂的产能,可以保证充足的供应,预计2023E 吸入型新 冠疫苗将迎来放量期。 MCV4 结合苗具备强劲销售潜力公司MCV4 疫苗是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具备先发优势,同时填补国内脑膜炎球菌四价苗不适用2 岁以下儿童的空缺,截止2022 年Q3,MCV4 批签发6 批次,贡献了公司第三季度主要销售收入。MCV4 疫苗在6 月底获得批签发后,快速推进市场准入工作,目前已完成24 个省市的准入,以及近800 个区县及不设县的市的开户,预计2023 年Q1 完成重点区域的全部覆盖。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2E-2024E 年收入分别为16.37、54.01、66.40亿元,EPS 分别为-0.78、3.68、4.56 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18.4、67.3、54.4 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苗研发不及预期,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疫苗采购政策变化等风险。
康希诺 2022-09-14 135.03 -- -- 196.30 45.38%
295.80 119.06%
详细
财务表现: 2022H1收入及利润同比下降2022年 8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中报, 2022H1收入 6.3亿元,同比下降69.5%;归母净利润 0.12亿元,同比下降 98.7%;归母净利润率 2.6%。单季度看, 2022Q2: 收入 1.3亿元,同比下降 91.8%;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111.5%。 成长能力: 产品切换、商业化过渡新冠疫苗销售下降,流脑系列产品 Q3起接力增长。 分区域看, 2022H1公司国内收入 4.1亿元、收入占比 65.1%;国外收入 2.2亿元、收入占比 34.9%。我们认为: ①考虑到 2022年 3月公司的 WHO GMP 检查通过、 5月 19日 EUL 获批,我们预计 2022Q2收入多来自于国内新冠疫苗销售,预计 2022Q3起海外销售逐渐体现。 ②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截至 2022年 8月底, MCV4已完成近 20个省市的准入”, MCV4“安排生产、内部检测放行及批签发的时间大概需要 6个月,因此预计在三季度才会开始贡献收入”,我们预计 2022Q3起国内非新冠疫苗收入占比有望明显提升。根据中检院数据, 2022年 1-8月公司 MCV2疫苗批签发 4批、 MCV4疫苗批签发 6批,综合考虑到公司 MCV4(曼海欣)的产品优势和公司营销体系建设,我们看好公司流脑系列产品的销售潜力和2022H2起的增长支撑。同时,根据 9月 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截至 9月 7日,全国“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8亿 570.5万人,其中序贯加强免疫接种4572.5万人。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到 2亿 3912.5万人,完成全程接种 2亿 2744.8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 90.57%、86.14%。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1亿 7706.0万人”,考虑到国内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率提升空间有限、全球新冠疫苗产能充裕,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年国内外新冠疫苗销售同比明显下降,拖累收入端增长。 盈利能力: 净利润率下降,预计 2023年起回升研发、销售费用率拖累 2022H1净利润率。 2022H1公司毛利率 65.5%,同比下降4pct;归母净利润率 2.5%,同比下降 42.9%。我们认为,公司归母净利润率下降主要来自于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24.7pct)、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 17.6pct)、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12.4pct) 的变动。我们认为, 2022H1公司三费费率提升主要来自于: ①MCV4等产品商业化对应的人员扩充(根据 2022年 8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整体商业板块约 400人,其中销售团队近 300人”); ②研发管线推进(根据 2022年中报, 3.24亿研发费用中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研发费用约 1.6亿元、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约 5000万元、新冠 mRNA 疫苗约4000万元)。展望 2022H2,我们预计综合毛利率略有提升(假设 MCV4和MCV2的毛利率高于国内外销售的新冠疫苗毛利率)、 三费仍会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3-2024年随着 MCV4等产品销售额增长,我们认为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有下降空间; 2022H1仅 PCV13i 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累计金额约2845万元),我们预计随着已有管线步入临床后期或接近商业化,研发费用率有望下降。 现金流及投资: 渠道搭建期、产能逐步释放现金流:期待 MCV4商业化销售改善现金流净额。 2022H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转负,我们认为可能和 MCV4商业化前人员、物料等准备有关(根据补充资料,经营性应付项目是 2022H1经营活动现金流的主要同比拖累项),2022H1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从 2021H1的 93.1%下降到 4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利润”从 2021H1的 98%下降到 6.4%。展望 2022H2,我们预计随着 MCV4商业化销售,公司整体现金流回款有望改善。 投资: 产能逐步释放。 根据公司中报, 2022Q1和 Q2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分别为 2.3亿元和 2亿元,同比均有所下降;从在建工程看,截至 2022H1,创新疫苗产业园仍在建设初期(完工率约8.4%),上药康希诺疫苗生产基地工程累计投入占比达到 97.6%, 2022年 9月 5日公司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作为加强针被纳入紧急使用, 我们看好公司产能释放和产品获批下的增长潜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综合上文的分析,我们下调了公司 2022-2024年盈利预测, 主要考虑到: ①国内外新冠疫苗销售空间下降、 ②mRNA 疫苗临床费用、 ③销售人员扩张下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提升、 ④存货减值(2022H1约计提存货减值准备 9663万元,其中产成品减值约 6066万元、在产品减值约 3166万元)。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 EPS 分别为-1.01、 0.94、 1.94元/股, 2022年 9月 11日收盘价对应 2022年-135倍 PE、 2023年 145倍 PE。 我们认为 2022年是公司商业化平台搭建和验证过渡期,随着公司 MCV2和 MCV4收入占比提升、新冠疫苗收入占比下降,公司盈利波动性有望下降;中长期看,我们看好公司在蛋白结构设计和腺病毒载体平台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看好公司借助新冠疫苗商业化机遇,快速推进销售团队搭建和国际化研发合作,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苗临床研发失败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国内疫苗采购政策变动风险、产能释放低于预期的风险。
康希诺 2022-06-20 185.08 -- -- 217.99 17.17%
216.86 17.17%
详细
创新驱动疫苗管线研发。 康希诺2009年成立于中国天津滨海新区, 专注研发、 生产和商业化高质量人用疫苗, 是由全球大型制药企业高管团队回国创立的国内领先高新技术疫苗企业。 近十年来, 公司研发、 生产疫苗取得多项重大成就, 发展迅速。 2017年, 公司取得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的新药申请批准, 这是我国独立研发、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 针对中国疫苗市场庞大的需求, 康希诺凭借强大的基础研究、 生产工艺和产业化实力, 旨在研发三个类别的高质量疫苗, 即全球创新型、 取代现时主流和中国市场最佳疫苗。 为此, 公司搭建了五个技术平台, 包括合成疫苗技术、 基于病毒载体技术、mRNA技术、 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和制剂及给药技术。 基于五个技术平台, 公司正为11个疾病领域研发17种疫苗产品, 包括2017年获批的埃博拉病毒疫苗Ad5-EBOV、 2021年获批“附条件” 上市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和2021年获批上市的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2和MCV4。 新冠需求催化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克威莎是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和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 2021年2月25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条件” 上市。 腺病毒载体疫苗采用人5型腺病毒作为载体, 将其复制相关基因剔除, 从而使其在人体内不会复制;在被剔除基因的位置上, 插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 的基因, 然后由腺病毒载体携带S基因进入人体细胞, S基因进入人体细胞后合成S蛋白, 作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腺病毒载体疫苗仅含人工合成的S蛋白基因片段, 目标抗原更精准, 更高效, 也更加安全。 Omicron(奥密克戎)增加了新冠流行预期的不确定性, 疫情短期或难以结束。 为应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以及疫苗加强针的免疫水平会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这一事实, 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决定或已经开始接种第四针疫苗。 站在当前时点来看, 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叠加第三针疫苗的保护力随时间推移下降, 全球各国第四针疫苗接种需求比较确定, 新冠疫苗的需求预期较之前大幅改善, 公司新冠疫苗放量的态势在短期内或将延续。 MCV2/MCV4上市带来业绩增量。 MCV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和MCV4(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分别于2021年6月、 12月上市,目前我国市场中脑膜炎球菌疫苗主要为多糖疫苗(MPSV2和MPSV4) , 公司MCV4是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 康希诺临床试验的血清阳转率结果表明公司MCV2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性;公司临床试验的血清阳转率结果表明公司MCV4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性。 从时点来看, 公司MCV4作为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 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 未来或将持续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 在研品种支撑长期发展。 目前公司主要在研品种包括针对婴幼儿的13价肺炎球菌疫苗、 PBPV(通用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 组分百白破联合疫苗(DTcP) 等。 其中, 已有的研究数据表明, 公司在研的13价肺炎球菌疫苗产品与目前肺炎疫苗金标准和全球重磅产品——辉瑞的Prevnar 13相比, 在覆盖年龄范围、 载体蛋白选择与结合生产工艺、 免疫原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公司在研的通用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BPV)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暂无同类产品上市, 行业内仅有 GSK、Sanofi Pasteur 和英国 ImmBiology 公司在研不依赖于血清型的肺炎球菌疫苗, 国内仅有康希诺一家在研, 具有独家优势。 而组分百白破联合疫苗(DTcP) 产品在国内将逐步取代共纯化DTaP疫苗, 与同类竞品相比, 公司产品处在国内行业的第一梯队, 如果临床试验成功, 将有望实现对DTaP的更新换代, 并在DTcP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 新冠疫苗短期内为公司提供了较为明确的业绩支撑和资金保障, 催化了公司的快速成长。 同时, 由于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第三针疫苗的保护力随时间推移下降, 全球各国第四针疫苗接种需求比较确定, 新冠疫苗的需求预期较之前大幅改善, 公司新冠疫苗放量的态势在短期内或将延续。 叠加公司MCV2和MCV4产品陆续上市放量, 公司MCV4作为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 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 未来或将持续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 公司未来成长空间或将持续打开。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EPS分别为3.72元、 5.75元和6.79元, 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9.86倍、32.28倍和27.32倍, 给予买入评级。
康希诺 2022-02-25 259.00 -- -- 269.86 4.19%
272.59 5.25%
详细
我们认为,公司在蛋白结构设计和腺病毒载体平台的技术积累,奠定了公司在中期维度的品种梯队和竞争力;在公司重磅产品(新冠疫苗、MCV4等)陆续商业化的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从单一管线向综合疫苗平台转变的过程中,在国际化体系搭建、管理&销售效率提升的边际变化。 投资要点 康希诺:从 1到 N 的创新疫苗先锋我们认为,在国内疫苗上市公司中,康希诺的特点体现为①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团队具备海外知名疫苗公司研发经验;②“Me-better”和潜在“First-in-class”疫苗在研管线布局丰富、临床推进相对较快;③显著受益于新冠疫苗放量,2021年收入体量、净利润率、资本开支(反映公司产能准备、新产品投放预期)快速提高,快速步入国内疫苗收入规模第一梯队。 针对市场关心的公司在新冠疫苗出海、商业化推广等问题,我们的观点是: ①新冠疫苗出海弹性或超预期:新冠变异株反复,带来加强针需求+全球低收入国家接种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 2022年 1月全球仅 9.5%的低收入国家居民接种至少 1针),我们预期 2022-2023年中国新冠疫苗出口仍有提升空间,腺病毒载体疫苗具有一定优势(具体见后文分析)。 ②商业化团队搭建:新冠疫苗销售大幅加速了公司国内销售和国际注册研发体系搭建,随着 MCV2和 MCV4的陆续上市,我们看好公司销售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效率边际改善空间。 ③中长期看技术平台优势:我们认为公司在疫苗载体蛋白和耦联技术独具特色、腺病毒载体平台具有延展性和比较优势,奠定创新疫苗管线前瞻立项和临床推进效率的基础。 从 0到 1:创新技术平台,构筑竞争优势我们认为,疫苗公司在蛋白结构设计、新型技术路线、高效制备工艺等领域的积累,直接影响新品种立项、临床推进效率和中长期天花板。中期维度看公司竞争力: ①载体蛋白和耦联的技术优势是公司推出更优疫苗管线的基础,具体体现在Hin47-HiD、CRM197A-Hin47等融合蛋白的设计及应用、敲除或增加部分基因构建工程菌株在 DTcP 和 PBPV 等疫苗的应用。 ②腺病毒载体路线:从基因编辑到规模生产的平台型技术,具有更强的粘膜免疫效果和应用延展性。公司在埃博拉疫苗、新冠疫苗和 Ad5Ag85A(新型结核病疫苗)等品种具有研发、生产 Know-how 积累,关注吸入式新冠疫苗国内外临床和申报进度,及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呼吸道疾病等领域创新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和价值。 从 1到 N:商业化+国际化布局,奠定成长基础我们更强调公司在大单品陆续上市的背景下,公司商业化能力搭建的边际变化,具体看: ①商业化布局:自营销售团队扩张+辉瑞合作推广,关注管理效率和规模效应; ②国际化布局:研发合作国际化+临床&注册国际化,积累经验和能力。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 EPS 分别为 7.65、12.17和 17.46元/股,2022年 2月 23日收盘价对应 2021年 34倍 PE、2022年 21倍 PE。我们看好公司在蛋白结构设计和腺病毒载体平台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看好公司借助新冠疫苗商业化机遇,快速推进销售团队搭建和国际化研发合作;随着公司 MCV2、MCV4等产品陆续上市和创新疫苗如 PCV13i、PBPV 等临床推进,公司疫苗产品梯队有望持续丰富。结合公司的产品管线和中长期竞争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催化剂新冠疫苗国际化销售超预期、MCV4销售增速超预期、新技术平台合作或布局等。 风险提示疫苗临床延发失败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国内疫苗采购政策变动风险、产能释放低于预期的风险。
康希诺 2021-12-31 303.00 387.78 318.90% 314.98 3.95%
314.98 3.95%
详细
事件:根据公司公告 ] ,公司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已于 2021年 12月 29日获批,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四价脑膜炎结合疫苗,用于 3月龄~3周岁儿童的流行性脑膜炎预防。 公司脑膜炎疫苗管线正式形成,有望贡献 10亿元收入体量。公司 MCV2疫苗已于 2021M9获批签发,MCV4疫苗于 12月 29日获批。公司 MCV2疫苗对比其他厂商安全性、免疫原性俱佳。MCV4疫苗作为国内首个获批四价产品预计未来几年不会有同类产品上市,公司先发优势明显。公司 MCV 系列产品凭借辉瑞销售团队+自主销售的模式,明年作为第一个完整销售年,预计在新生儿市场市占率可达 10%,对应约 10亿元收入体量。同时,公司凭借新冠疫苗获得的大量现金流对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1Q3研发投入 1.1亿元(+58.2%),公司在研管线重点布局重磅品种,如 13价肺炎疫苗处于临床Ⅲ期阶段,PBPV 疫苗处于Ⅰa 期等均进展顺利,未来有望丰富公司产品品类。 序贯接种及海外出口保证新冠疫苗持续放量,上海基地获批产能无瓶颈。公司系国内除灭活疫苗以外唯一正式批准序贯接种的企业,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启动了优先重点人群的加强针接种工作,按照 6个月的接种期限推算,预计重点人群将于 2021Q4-2022Q1迎来加强针接种高峰。产能方面,上海厂房制剂线已经正式获批,天津、上海、江苏三地合计产能约 5亿剂,各地厂房均处于正常稳定工作状态,供应端无限速制约。 针对变异株异源加强效果优秀,吸入剂型进展顺利。根据数据显示,接种 2剂灭活疫苗后序贯加强 1剂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吸入剂型),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较原型株仅略有下降,较三针灭活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高 10倍。公司正在积极申请 WHO 的 EUL 认证以及吸入剂型的国内紧急使用,公司有望凭借接种剂次和吸入剂型优势拓展国内外订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 Q3季度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结合公司股权激励指引,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年 EPS 分别为 6.09元、19.49元、22.21元(原预测 EPS 为 9.93元、21.92元、23.39元)。可比公司 2022年平均估值为 37倍,可比公司估值均不考虑新冠疫苗业绩预期。我们看好公司创新疫苗的平台价值,公司新冠疫苗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但目前 Omicron 突变株传染性可能较强,随之带来的疫苗接种需求持续性较高,但考虑到 2021年公司业绩爆发主要由新冠疫苗贡献,而全球订单存在全部满足后大幅降价的风险,公司爆发式业绩有不持续的风险,因此给予公司 2022年业绩 2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389.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上市销售有低于预期风险;研发低于预期或研发失败风险; 新冠疫苗未来大幅降价的风险。
康希诺 2021-12-20 298.00 397.93 329.87% 338.50 13.59%
338.50 13.59%
详细
[事件 ]11月 26日, WHO 将新冠病毒 B.1.1.529变异株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 取名 Omicron 变异株。 初步数据显示,Omicron 毒株较 Delta 更具传染性, 但尚不清楚是否会导致患者出现重症。 目前全球部分制药企业已针对其展开全面研究。 康希诺表示, 公司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高度关注, 目前正在收集和分析变异株相关的信息。 Omicron 全球蔓延, 疫情反复态势下加强针市场机会凸显。 近期全球疫情反复, 新毒株 Omicron 引起全球反应, 接种加强针仍是抵抗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从国内情况来看, 截至 2021年 11月 30日全国已完成 25亿新冠疫苗接种, 预计 2021.12-2022.3将迎来加强针接种高峰。 我们预计加强针市场有望进一步提升康希诺新冠疫苗业务收入。 序贯接种优势明显, 康希诺有望分享部分灭活疫苗市场。 康希诺披露的临床数据显示, 接种 2剂灭活疫苗后 6个月, 序贯加强 1剂克威莎吸入剂型可诱导极高水平的 IgG 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中和抗体水平相比加强之前升高 250-300倍; 若同源加强 1剂灭活疫苗, 中和抗体水平相比加强前升高 30倍。我们预计康希诺有望通过序贯接种分享部分灭活疫苗加强针市场。 康希诺新基地落成, 新冠疫苗产能达 5亿。 康希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获得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的紧急使用授权及中国附条件上市批准,预计对海外营业收入将产生积极影响。Q4季度随公司上海基地正式投产后, 全年产能达到 5亿剂, 可保证产品生产稳定。 从盈利能力上看, 公司 2021Q1-3毛利率为 66.1%, 净利率为 43.2%, 维持在较高水平。 此外,根据央广网信息, 康希诺生物已开始针对新突变株开展研究, 我们预计这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新冠疫苗研发领域的先发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产品克威莎临床试验结果良好, 疫情反复下市场机遇明显, 有望进一步放量, 预计 21-23年公司营收 61.0/104.0/132.0亿元, 归母净利润 22.2/40.0/50.4亿元, 对应 PE 为 33/18/15倍。 首次覆盖, 推荐目标价 400元,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新冠疫苗降价,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康希诺 2021-09-03 389.00 535.86 478.87% 383.00 -1.54%
383.00 -1.5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51058%),实现归母净利润9.4亿元(+1017%),扣非归母净利润8.99亿元(+873%)。其中Q2季度实现收入1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9.51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19亿元,均扭亏为盈。 新冠疫苗推动业绩大幅增长。公司新冠疫苗于2021年2月在我国有条件上市,单针总体保护效力为65.7%,凭借单针免疫的接种和运输优势,实现快速放量。 假设按照国内80元每针、海外18美元每针计算,2021H1公司实现新冠疫苗销量约为2140万剂,其中国内约1200万剂,海外约940万剂。根据公司股权激励目标中值,只考虑肌注剂型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1年收入约为71亿元,对应新冠疫苗销量约为7200万剂;22年预计收入130亿元,新冠疫苗仍占主要比重,MCV2、MCV4预计占据细分市场5%以上规模,全年预计实现收入2亿元。目前国内散点疫情时有发生,海外部分地区的疫苗需求量仍未满足,预计未来新冠疫苗将给公司带来持续业绩贡献。 股权激励计划增添长期增长动力。公司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对公司391人(非核心高管)授予110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总股本的0.44%。其中首次授予88万股,授予价格为209.71元/股,共两个归属期,禁售期为每批次归属日起的6个月内。业绩考核条件分为公司业绩考核(A\B\C三个等级)以及个人考核指标(A\B\C\D 四个等级),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中,营业收入:2021年分别为不低于70亿/65亿/60亿元,2022年累计分别为不低于200亿/185亿/170亿元;上市产品:2021年至少3个/3个/2个,2022年至少4个/3个/3个;2021年临床进展至下一期数量不少于3个,2022年IND 申请数量不少于2/2/1个。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深度绑定全体员工利益,激发中长期发展动力。 吸入剂型新冠疫苗临床进展迅速,有望贡献业绩。公司吸入剂型疫苗Ⅰ期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引起任何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同时“肌注+吸入”免疫原性更好,可以引发协同效应,助力机体从呼吸道开始建立三重免疫屏障。在研管线中,公司脑膜炎结合疫苗MCV2已于2021年6月上市,MCV4预计于2021年内上市销售,MCV2凭借更好的免疫原性和更高的安全性,MCV4通过独家创新填补空白领域,合计峰值净利润有望达到15亿元。在研管线中,公司重点布局国内空白领域和全球创新品种,管线厚度深,长期发展弹药充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6亿元、70亿元、92亿元,对应PE 为33、14、11倍。看好公司的多技术创新平台持续发力,给予公司2021年4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538.65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上市销售有低于预期风险;研发低于预期或研发失败风险;新冠疫苗未来大幅降价的风险。
康希诺 2021-09-02 390.00 -- -- 392.00 0.51%
392.00 0.51%
详细
2021年 8月 29日,公司公告 2021年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61亿元,同比增长 51057.67%,实现归母净利润 9.3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8.9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国元观点: 新冠疫苗顺利上市,公司开启疫苗商业化进程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公司联合中国军科院研发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该疫苗于 2020年 3月在全球率先开启临床试验,后临床试验进展顺利。2021年 2月,公司新冠疫苗陆续获得墨西哥、巴基斯坦的紧急使用授权,并于 2021年 2月 25日获得中国附条件上市批准。新冠疫苗开启公司商业化进程,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6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9.37亿元,扭亏转盈,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 69.68%及45.46%。Q2单季度实现营收 15.9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9.5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9.19亿元,新冠疫苗于 Q2季度大幅放量。目前,全球疫情不断反复,新冠疫苗的需求仍然巨大,公司新冠疫苗有望在国内外进一步实现大规模销售。 创新苗研发不断加码,多款新产品蓄势待发公司不断加码创新疫苗建设,包括新冠疫苗在内,公司共有 16款疫苗产品的研发管线,其中 MCV2已于 2021年 6月获批上市;MCV4已经提交 NDA并获受理,有望于近期获批;其他包括百白破疫苗、肺炎结合疫苗、重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结核病疫苗等临床试验推进顺利。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 2021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 5.51亿元,同比增长 410.81%,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的管线布局。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公司是国内具备先进技术的创新疫苗公司,新冠疫苗的研发彰显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后续产品管线丰富,多款创新疫苗产品蓄势待发。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年将实现收入 77.21/110.12/142.16亿元,归母净利润38.16/56.63/75.74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 15.42/22.89/30.61元/股,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26/17/13倍,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或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疫苗质量安全风险;疫苗黑天鹅事件;市场空间不及预期;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
康希诺 2021-05-10 462.07 -- -- 605.00 30.93%
798.00 72.70%
详细
oracle.sql.CLOB@7fae07da
康希诺 2020-08-17 359.80 -- -- 379.35 5.43%
462.00 28.40%
详细
公司专注于创新性疫苗领域,已建立4大疫苗研发技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聚焦于3大核心领域的16项疫苗研究。在研产品均定位为更新换代疫苗产品、进口替代疫苗产品或全创新疫苗产品。当前1项已获得批准,2项已经提交NDA申请,6项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脑膜炎球菌疫苗:目前我国纳入免疫规划疫苗为多糖疫苗。结合疫苗相比于多糖疫苗,具备免疫针次少、免疫原性好、安全性高、免疫时间长等多方面优势,是WHO优先推荐的疫苗类型。结合疫苗替代多糖疫苗是我国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发展趋势。公司2价和4价结合疫苗均已申报上市,并有望于2020年获得批准。 百白破疫苗:国内目前有两类百白破疫苗,即共纯化DTaP疫苗和组分DTcP疫苗。我国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为共纯化百白破疫苗,而DTcP疫苗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导百白破疫苗。公司在研4项DTcP疫苗,其中DTcP加强疫苗为潜在国内首创疫苗,青少年及成人用DTcP有望上市欧美市场。 肺炎球菌疫苗:公司在研全球重磅明星疫苗PCV13的优化产品PCV13i,以及覆盖血清型更广的全球创型产品PBPV。目前全球超140个国家或地区已将PCV13纳入国家免疫计划,而我国新生儿PCV13接种率仅约8.1%。公司在研产品有望受益于PCV13接种率提升,持续放量。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至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24亿元、8.59亿、15.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5亿元、1.43亿元和3.03亿元;EPS分别为-0.14元、0.58元和1.23元,对应PE分别为-2483X、605X和285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风险,产品销售不达预期风险。
康希诺 2020-08-13 470.00 -- -- 477.00 1.49%
477.00 1.49%
详细
康希诺生物核心竞争力:具备国际视野的管理层+研发实力强劲且效率高+具有竞争力的研发管线+与全球知名药企合作共赢+生产能力及质量管理领先1)公司创始人及核心技术人员均是来自赛诺菲巴斯德、阿斯利康等全球顶尖制药公司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和疫苗行业资深专家,管理层拥有海归背景且研发经历丰富,这支拥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管理团队将助力公司成为国际一流的疫苗企业。2)公司凭借先进的专有技术和生产工艺建立起四大核心平台,为拓宽研发管线提供了技术支持,埃博拉病毒疫苗早在2017年在国内批准有条件上市,近期开始研制的新冠疫苗即将开展III期临床,均处于世界研发的第一梯队,充分证明公司研发团队的研发实力强劲且研发效率高,为后续开发更多的创新疫苗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3)研发管线丰富,公司拥有16种创新疫苗品种,涉及预防埃博拉病毒病、COVID-19、脑膜炎、百白破等13个适应症。4)与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北京科兴等多家国际知名药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获得国际高度认可。5)公司拥有世界级疫苗生产能力及质量管理体系。 康希诺生物研发管线丰富,关注短中长期投资逻辑短期看1-2年内上市产品——MCV2&MCV4:公司最临近商业化的产品有MCV2及MCV4。对于MCV2,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上市销售,该产品在安徽省被纳入一类苗管理,已进入快速放量期。对于MCV4,其可对流脑多糖疫苗和MCV2进行替代,目前国内尚未有MCV4上市,而在美国MCV4上市已超过十年,该产品上市后竞争格局良好。目前公司研制的MCV2和MCV4均已提交NDA,其中MCV4进入优先审批,预计将会于2020年上市,逐步贡献业绩。 中期看PCV13i、PBPV、肺结核以及百白破类疫苗:WHO已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目前公司在研PCV13i处于临床I期,有望于2022年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预计覆盖年龄范围比辉瑞Prevnar13更广。PBPV是全球创新的在研肺炎疫苗,优势在于较目前上市的PCV13和PPV23有更高的血清覆盖率(至少98%的肺炎球菌株覆盖率)。可有效防止血清型“替代疾病”发生,以及有效防止对抗生素耐受的肺炎球菌爆发。目前已进入Ia期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完成。此外,公司婴幼儿用在研DTcP、DTcP加强疫苗均处于临床I期,结核病加强疫苗正在加拿大进行Ib期临床试验。 长期看研发管线布局:除了已经进入临床的疫苗,还有一种在研联合疫苗(DTcP-Hib联合疫苗)和五种针对寨卡病毒、脑膜炎、带状孢疹、腺病毒等疾病特异性疫苗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研发管线储备众多潜力品种,有力支撑公司长远发展。其中,联合疫苗的应用是国际上的疫苗发展趋势,在2019年全球销售量前十名中有3个为基于百白破的单苗或联合疫苗,百白破及其联合疫苗市场潜力巨大。另外,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若寨卡疫苗研制成功,能有效地控制伊蚊叮咬传播,并为登革热等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公司作为疫苗行业的冉冉之星,具备高成长潜力,即将上市的MCV2&MCV4将会逐步贡献业绩,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度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埃博拉病毒疫苗已在国内批准有条件上市,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暂考虑即将上市的MCV2和MCV4,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亿元、-0.10亿元和0.96亿元,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上市和商业化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技术替代风险,产品知识产权风险,财务风险,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风险。
康希诺 2020-08-06 470.00 -- -- 477.00 1.49%
477.00 1.49%
详细
冉冉升起的中国疫苗行业新星。康希诺于2009年成立,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公司团队云集来自赛诺菲巴斯德、阿斯利康和惠氏(现为辉瑞)等全球制药公司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创始人宇学峰博士、朱涛博士、邱东旭博士及毛慧华博士为公司控股股东。 中国疫苗市场空间广阔。按销售收入计,国内的疫苗市场总规模由2014年的233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的42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2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9%。2019年美国人均疫苗支出为57.7美元,而国内人均支出仅为4.4美元,国民疫苗接种意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疫苗管线全面且强大,临近商业化的疫苗具有巨大潜力。公司产品管线涵盖13个疾病领域16种疫苗,分别有3种临近商业化疫苗产品,7种在研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或临床试验申请阶段,6种在研疫苗处于临床前阶段。Ad5-EBOV是中国第一种经批准作应急使用及国家储备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两款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2和MCV4已经提交新药申请并获受理。 公司拥有国际标准的疫苗生产能力及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已建立起包括多糖蛋白结合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以及制剂技术在内的新一代疫苗研发及生产技术平台,保障并依托该等技术平台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疫苗研发技术平台和研发体系。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流脑多糖结合疫苗MCV2及MCV4已递交NDA,有望于2021年上市销售,为公司贡献利润。由于其较高的保护效力,在一定程度上将替代传统流脑多糖疫苗,且MCV4上市后短期内竞争格局良好。此外,公司还有多款百白破疫苗、肺炎疫苗、结合加强疫苗及新冠疫苗等重磅产品在研,形成良好产品梯度。若不考虑新冠疫苗的预期获批,预计2020E-2022E年公司EPS分别为-0.52元、-0.20元、0.18元。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产品商业化风险;政策法规相关风险;疫苗上市后如出现不良事件、重大安全事件对公司持续经营带来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