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洋创新
|
计算机行业
|
2023-09-11
|
18.82
|
--
|
--
|
19.39
|
3.03% |
-- |
19.39
|
3.03% |
-- |
详细
事件:8 月 28 日,智洋创新公布 2023 年半年报。公司 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3.76 亿元,同比增长 20.18%;归母净利润 0.24 亿元,同比增长 37.06%;扣非净利润 0.17 亿元,同比增长 8.66%。单 2 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87 亿元,同比增长 51.45%;归母净利润 0.28 亿元,同比增长 1982.24%;扣非净利润 0.25 亿元,同比增长 7662.91%。 盈利能力提升,重视研发。2023H1 公司实现毛利率 34.58%,同比下降0.31pct,实现净利率 6.18%,同比提升 0.68pct,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2023H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9.46%、6.75%、12.38%,分别同比变化-0.61pct、-0.69pct、0.69pct。研发费用率提升的主要原因系公司在巩固电力领域技术竞争优势的同时,持续加强对新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 电力订单快速增长,输电智能运维空间可期。公司是电力智能运维领军者,深耕电力行业且竞争地位持续巩固,叠加电力细分领域景气度提升的影响,上半年公司订单签订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 60%。我国积极推动电网智能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2021 年 2 月国家电网正式下发《输电线路通道智能监拍装置技术规范》,相关标准由试点正式成为规范,进一步促进市场需求。而我国当前输电智能检测设备渗透率仅为 20%左右,市场仍有较大存量空间,公司发展可期。 新业务持续拓展。1)在轨道交通领域,基于公司不断优化的具备云边协同能力的铁路线路安全环境管控产品体系,公司业务持续拓展,上半年公司参与的国铁集团“线路巡防生产管理系统”课题,正处于试点应用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行业的落地应用逐步推进。2)在水利领域,上半年公司在持续推进山东省内业务的前提下,持续拓展新优势区域,积极打造亮点示范项目。 积极运用 AI 技术。公司以“人工智能+行业”为战略方向,推动人工智能在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特定场景的深度应用,拥有一支接近 100人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积极进行 AI 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率先实现人工智能在电力领域的落地应用。公司深耕电力智能运维领域多年,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与经验,新兴 AI 技术有望助力业务新一轮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 8.74、11.74、15.7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0.28%、34.30%、33.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1、0.96、1.39 亿元,对应 2023-2025 年 EPS 分别为 0.46、0.62、0.90 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力投资不及预期、水利轨交业务拓展不及预期、AI 应用不预期的风险。
|
|
|
智洋创新
|
计算机行业
|
2023-06-16
|
18.29
|
--
|
--
|
20.70
|
13.18% |
|
25.00
|
36.69% |
|
详细
电力智能运维领军者。公司以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为核心,面向电力、水利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多源感知、边云协同的立体巡检产品及解决方案。电力行业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业务主要集中在输电、变电、配电的智能运维管理领域,其中输电线路智能运维解决方案主要由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输电智慧物联平台、智能监拍装置等核心产品构成,公司在行业内具备领先地位,2022 年收入为5.60 亿元,营收占比83.52%。 输电智能运维目前渗透率低空间大,国网南网积极推动智能化建设。截至2020 年末,国网及南网11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为139.05 万千米,假设按照平均5%的年增长率,2022 年末我国11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为153 万千米,假定智能监测设备安装间距为250-500 米,市场需求量在300 万台以上,当前渗透率仅为20%左右,市场仍有较大存量空间。我国积极推动电网智能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2021 年2 月国家电网正式下发《输电线路通道智能监拍装置技术规范》,相关标准由试点正式成为规范,进一步促进市场需求。 水利轨交领域取得突破,前期投入逐渐取得成果。公司在深耕电力领域的同时积极布局水利、轨道交通领域。在水利领域,公司自主研发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智慧水利四预系统产品体系。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结合中国智能高铁体系架构2.0 规划,通过对场景的多维数据采集和AI 智能分析,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运维解决方案。2022 年,公司水利订单2800 万元,预计23 年公司水利轨交领域将取得较大的突破。 积极应用AI 技术,有望开发出基于大模型的垂直领域模型。公司以“人工智能+行业”为战略方向,推动人工智能在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特定场景的深度应用,率先实现人工智能在电力领域的落地应用。公司拥有一支接近100 人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积极进行AI 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电力巡检为AI 大模型重点应用领域之一,公司深耕电力智能运维领域多年,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与经验,有望在大模型基础上开发出基于行业的垂直模型,助力业务新一轮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8.74、11.74、15.7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28%、34.30%、33.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1、0.96、1.39 亿元,对应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0.46、0.62、0.90 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力投资不及预期、水利轨交业务拓展不及预期、AI 应用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智洋创新
|
|
2022-08-25
|
17.42
|
--
|
--
|
16.44
|
-5.63% |
|
16.44
|
-5.63% |
|
详细
事件概况智洋创新于 8月 22日发布 2022年半年报。2022H1公司实现营收 3.13亿元,同比增长 32.16%;实现归母净利润 0.17亿元,同比下降 27.30%; 扣非归母净利润 0.15亿元,同比下降 20.53%。 疫情影响短期业绩承压,加总扰动后净利润持续高增营收端,2022H1公司实现营收 3.13亿元,同比增长 32.16%,单二季度营收 1.89亿元,同比下降 7.42%。主要系:1)国家智能电网及电力物联网战略持续推进,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市场需求增加;2)第二季度收疫情影响,公司订单确认有所延期。利润端,2022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17亿万元,同比下降 27.30%,单二季度归母净利润 0.014亿元,同比下降 94.63%。主要系:1)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股份支付影响0.045亿元;2)疫情影响交付,计提减值损失 0.059亿元,前期投入 0.073亿元。加回扰动之后 2022H1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47%,符合预期。展望未来,短期内公司业务交付延期叠加电网业务收入确认下半年占比较高,公司 H2业绩有望明显改善;长期来看一方面公司电力领域业务乘电网投资的景气之风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布局轨道交通、水利、应急管理、新能源等领域,有望发掘新的增长点。 重视研发投入,多项核心技术落地2022H1公司持续投入研发,研发费用率达 11.7%,同比提升 0.55pct,新增发明专利 15项,实用新型专利 18项,著作权 14项。同时完成股票激励计划的预留部分授予,覆盖核心员工 119人。具体来看:2022H1公司完成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包括电力巡检图像隐患检测算法、基于输电通道隐患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智慧工厂预警平台、风力发电全景智慧监控系统 v1.0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 电力行业持续高景气,水利、新能源等新领域取得首单突破电力行业,“十四五”期间,两网总投资达 3万亿,同比增长 17%,我们测算智能化投资比例有望达 14%,投资额突破 4000亿元。同时“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24交 14直”,涉及线路 3万余公里;计划新增改造智能变电站达 7700座。我们测算智能运维市场静态空间共约 700+亿,输电端约 300+亿元,变电站端约 100亿元,配电室端约 300+亿元,行业持续高景气。新布局行业,公司依托于自己的技术等优势积极布局轨道交通、水利、应急管理、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包括智慧水利预警系统、智慧化工危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风电场智能巡视系统等落地产品。从订单来看,2022H1,公司在各个新领域均实现了订单落地,在水利、新能源领域也完成了首单收入确认;同时,2022年 2月,公司成功进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2022年度物资合格供应商名录。 投资建议智洋创新深耕电力智能运维领域多年,一方面积累了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运维经验,实现了输配变智能运维产品的全覆盖,另一方面不断在新领域积极探索,以寻找未来新业绩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 9.5/13.8/19.5亿元,同比增长 44%/47%/42%;实现归母净利润1.1/1.7/2.5亿元,同比增长 59%/51%/46%,维持“买入”评级。
|
|
|
智洋创新
|
|
2022-07-19
|
18.62
|
--
|
--
|
21.40
|
14.93% |
|
21.40
|
14.93% |
|
详细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迫在眉睫,电网可视化运维领域前景广阔“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步入平价上网阶段,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最亟需解决的问题由成本变为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其核心在于调度调节能力以及大规模超远距离输电能力。因此储能、特高压、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发展迅猛,可视化运维需求也接踵而至。从总量来看,“十四五”期间,两网总投资达3万亿,同比增长17%,我们测算智能化投资比例有望达1,投资额突破4000亿元。规划方面“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计划新增改造智能变电站达7700座。基于以上数据,我们测算智能运维市场静态空间共约700+亿,输电端约300+亿元,变电站端约100亿元,配电室端约300+亿元。产品硬件寿命约5-8年,每年更新换代的动态市场预计超100亿。 输变配智能运维产品具备竞争优势,水利、轨交等新领域多点探索公司主要提供输变配电智能可视化运维管理系统,其中输电环节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产品,营收比例从17年47%提升至21年83%,输电线路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2项相关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3项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公司依托于电力行业的基础积极布局新能源、轨道交通、水利、应急管理等新领域。水利方面,据智研咨询统计,2021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为140亿元左右,公司产品覆盖智慧防汛管理、智慧水库综合管理等业务需求的智能应用平台。应急管理方面,公司推出智慧化工危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并已成功应用于山东某化工公司。轨交方面,公司现已推出了配电所智能运维辅助监控等系统。 我们认为,公司在新领域的积极探索,不仅契合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还有望为公司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电网可视化运维领军企业,携手华为夯实能源数字化技术基础公司起家于变电智能运维业务,深耕行业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know-how和丰富的经验。2018-2021年,公司营收从2.2亿元增长至6.6亿元,CAGR达4,归母净利润从0.4亿元增长至0.7亿元。2019年开始公司与华为保持深度合作,共同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数字化中的创新应用,22年6月30日,公司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加入昇腾万里合作伙伴计划,共同打造“昇腾智巡”解决方案,推进昇腾AI产业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公司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在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等方面有望进一步夯实优势。投资建议智洋创新深耕电力智能运维领域多年,一方面积累了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运维经验,实现了输配变智能运维产品的全覆盖,另一方面不断在新领域积极探索,以寻找未来新业绩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9.6/14.3/20.6亿元,同比增长4/49%/45%;实现归母净利润1.1/1.7/2.6亿元,同比增长59%/55%/49%,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技术研发突破不及预期;2)政策支持不及预期;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
|
|
|
智洋创新
|
|
2022-05-30
|
15.18
|
--
|
--
|
18.11
|
18.29% |
|
21.40
|
40.97% |
|
详细
核心骨干积极增持,快速成长信心充足。公司公告实控人及部分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拟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票900至1520万元,核心骨干积极增持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认可。近期公司已公告2022年财务预算,预算202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亿元,同增39%,较去年提速8个pct,有望维持稳健高增长;预算实现净利润1.05亿元,同增49%,较去年大幅提速73个pct,业绩有望明显恢复。其中,公司预算2022年毛利率37.4%,YoY+2.2个pct;净利率11.5%,YoY+0.8个pct;期间费用率25.3%,同比持平。整体看,公司去年因执行低毛利战略性与示范性项目较多、芯片等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研发投入提升等因素致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今年相关因素影响有望明显减弱,促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较去年明显回升。 水利智能可视化运维收产品落地提速,今年预算营收5000万。公司AI智能可视化运维管理系统除可运用在电力系统外,还可延伸至水利、轨交、应急管理等线性基础设施。今年3月公司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智洋上水”,拟积极推动水利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提升行业地位与市占率,实现多业务线协同发展。近期公司公告智洋上水已与南京英利特斯共同投资设立孙公司“智善利源”,智洋上水出资2040万元持股68%。南京英利特斯主营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等业务,预计在南京地区具备一定项目或渠道资源,双方合作有利于加速推进公司水利业务落地,快速突破水利行业业务重点区域,提升业务实力。据公司财务预算,2022年公司预算水利/轨道交通/应急管理领域分别实现营收5000/2500/1000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5%/3%/1%,水利可视化运维产品有望年内率先实现规模化突破。 电力/水利板块今年投资高景气,公司智能可视化运维产品重点受益。在今年稳增长背景下,电力、水利等细分板块投资呈现出较高景气度。电力方面,今年国家电网计划电网投资5012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较去年4025亿元大幅增长25%,其中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作为新基建重点方向之一,投资力度有望明显增强,公司作为国内输电线路可视化智能运维领军者有望重点受益。水利方面,今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目标8000亿元,1-4月已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5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且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国开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多路资金组合发力支持水利投资,行业有望保持高景气,为公司水利智能可视化运维业务提供优良成长环境。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1/1.4/1.9亿元,同比增长49%/35%/35%,EPS分别为0.69/0.93/1.26元(2021-2024年CAGR为40%),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16/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冲击超预期风险,新业务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投资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智洋创新
|
|
2021-08-10
|
19.36
|
--
|
--
|
29.91
|
54.49% |
|
29.91
|
54.49% |
|
详细
国内电网可视化智能运维领军者,近年来表现出突出成长性。公司主要提供输、变、配电智能可视化运维管理系统,用于解决人工巡视效率低、隐患和缺陷种类较多不易发现等问题,其中输电环节是公司当前产品核心聚焦领域。公司立足山东省,已成功开拓近30个省市业务,全国化业务版图已经铺开。近年来受益于两大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扩张,2016-2020年公司营收/业绩复合增速分别达52%/48%,且费用率、ROE、负债率、现金流等财务指标同业表现优良,盈利质量较高。 政策持续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电力可视化运维需求空间广阔。传统电力运维方式主要通过人工及简单的监控设备等方式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性判断为主的检查,存在人工成本较高、巡检工作量大等诸多痛点。伴随电力系统日益复杂,以及坚强智能电网与电力物联网建设目标持续推进,电力系统智能运维需求持续提升,我国2009年以来电网智能化投资占电网总投资规模比例约11%,且占比持续提升。我们测算电力智能可视化运维市场存量规模约700亿元,且每年更新迭代动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亿元,行业空间广阔。同时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参与者不多,各参与者业务聚焦领域也存较大差异,电力智能可视化运维行业整体呈多元化高景气发展态势。 研发力量强大持续夯实算法优势,大客户粘性强。公司持续重视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约1/3,研发费用率约8%,契合行业趋势和客户需求开发出系列突出技术成果。其中公司2019年与华为合作推出了电力场景AI应用联合解决方案,搭载华为Atlas200 AI加速模块的产品逐步广泛应用。公司是行业内较早推出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相关产品的企业,在与国家电网长期合作中积累了海量应用场景数据图片,为算法模型提供丰富训练集,不断提升模型识别准确度和可靠度,在数据源上对新进入者形成明显竞争壁垒。在此基础上公司产品性能行业领先,相关产品通过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或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严格检测,质量稳定可靠。由于电力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较高,公司依托领先的技术实力、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对电网公司运维力量形成有效补充,国网、南网客户粘性持续增强。 全国市场有望持续渗透,业务横向延伸空间广阔。公司未来成长动力较为充足:1)异地扩张:电力可视化运维空间广阔,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全国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2017-2020H1公司来自山东省内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4%/34%/29%/18%,省内业务比例逐年降低,全国化业务已经顺利铺开,上市后公司有望持续深化区域市场开拓;2)横向延伸: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基于AI算法提供智能运维方案,以解决电力领域的人工巡检难、效率低下等问题,后续可延伸至轨交、电信、水利等线性基础设施领域,拓展新业务增长点;3)产品迭代:根据电网公司招标技术规范,输电运维相关产品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10年,到达使用期限时客户通常会选择更新产品来实现运维系统的迭代升级,未来产品升级有望成为公司长期增长重要动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1.82/2.51亿元,同比增长41%/40%/38%,EPS分别为0.85/1.19/1.64元,2020-2023年CAGR为40%,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15/11倍,考虑到公司竞争优势突出、成长性优异,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力行业依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区域电网公司政策变化风险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