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3-15 19.37 -- -- 20.49 5.78% -- 20.49 5.78% -- 详细
深耕锂电材料领域,2023年业绩小幅下滑。年业绩小幅下滑。贝特瑞深耕锂电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负极材料(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基负极)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A、NCM811)。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51.19亿元,同比-2.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51亿元,同比-28.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5.65亿元,同比-3.44%。业绩变化主要原因是: (1)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行,公司产品销量增长但销售收入小幅下降; (2)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2022年由正转负(2022年处置芳源股份部分股权获得投资收益5.96亿元)。 负极龙头地位稳固,全产业链布局降本增效。公司负极出货量持续领先,2023H1负极出货超17万吨,毛利率21.18%,同比-2.36pct,根据《贝特瑞2023年半年度报告》援引的鑫椤资讯数据,2023H1贝特瑞负极材料出货量国内占比约26%,全球占比约25%。我们预计公司23年全年负极出货37.5万吨。此外,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及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天然石墨从矿山到成品全产业链布局,人造石墨重视针状焦等核心材料稳定供应,以及石墨化等关键工序产能保证和技术创新。后续提升石墨化自供率,改进工艺,改造设备,优化原料供给和选用等方式,可进一步降低负极成本,提升负极盈利能力。 聚焦高镍三元正极,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公司聚焦低钴、高能量密度、高性价比优势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主要产品为NCA、NCM811,在国内率先实现NCA正极材料技术突破,已向海外动力电池客户批量出货。2023H1公司正极材料出货超1.9万吨,毛利率为8.54%,同比-2.33pct。我们预计公司23年全年正极出货4.2万吨。 积极布局新技术方向,产品多元化发展。 (1)硅负极:公司硅碳负极材料已开发第五代产品,比容量达到2000mAh/g以上,硅氧负极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1500mAh/g以上。 (2)钠电:公司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领域均有布局,并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具备量产供货条件,目前推出的“探钠350”负极材料比容量可达350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0%,贝钠-O3B正极材料比容量可达145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 (3)其他新型电池材料:)其他新型电池材料:公司在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均有前瞻性布局,发布了燃料电池催化层碳材料“探氢BMC”和新型扩散层碳材料“探氢BGD”等新型材料。践行大客户战略,深度绑定优质客户。公司客户结构优质,国际客户主要有SKon、松下、LGES、三星SDI等核心客户群体,国内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主流客户群体。 产能建设稳步推进,海外基地加速布局。 (1)正负极产能:负极材料公司已投产产能49.5万吨/年;现有硅基负极产能5000吨/年(硅碳硅氧各占一半),深圳在建硅基负极一期1.5万吨预计2024年陆续建成投产;高镍三元材料已投产产能6.3万吨/年。2023前三季度公司正负极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上,预计2024年会有所提升。 (2)石墨化:目前公司石墨化自给率不高,石墨一体化工厂四川宜宾工厂已投产,山西瑞君、云南贝特瑞石墨化产能预计2024年陆续释放,石墨化自供率将逐步提升,公司石墨化自供率长期目标在50%左右。 (3)海外基地: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印尼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并且计划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后续将根据行业发展、海外客户需求,规划其他海外市场产能布局。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1亿元、17.74亿元、21.42亿元。公司为负极材料龙头企业,经营能力稳健,我们预计随着下游需求逐渐复苏,公司业绩将逐渐修复,考虑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及公司未来增长潜力,给予公司2024年20-22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31.77-34.94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及汇率异常波动,产能建设及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2-29 19.10 33.00 71.79% 20.16 5.55%
20.49 7.28%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业绩快报。 23 年营收 251 亿元,同降 2%,归母净利 16.5亿元,同降 28.5%;扣非净利 15.6 亿元,同减 3.4%,其中 Q4 归母净利2.86 亿元,同减 70%,环减 45%;扣非净利 2.68 亿元,同减 26%,环减 54%,主要系投资损失及计提减值合计影响 2-3 亿利润,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负极 Q4 盈利企稳, 预计 24 年底部维持。 我们预计 23 年负极出货近 40万吨,同增 15%-20%,其中 23Q4 出货近 10 万吨,环降约 10%。公司海外客户占比较高,我们预计公司 24 年出货有望达 45 万吨,同比 10%+增长。盈利方面,我们测算 23 全年单吨净利 0.3 万元,其中 23Q4 单吨经营性利润约 0.3 万元,基本企稳。 24 年行业产能过剩格局不变,但考虑到公司一体化产能落地,且海外客户盈利较好, 我们预计 24 年负极单吨盈利微降至 0.2-0.3 万元。 正极聚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合资扩产深度绑定 SKI、松下。 公司为 SKI及松下提供配套服务,与 SKI、亿纬合资 5 万吨项目 2023 年已部分投产,摩洛哥 5 万吨正极材料项目推进中。我们预计公司 Q4 正极出货约1 万吨,环降约 15%, 23 年正极出货 4 万吨+,同增 25%+。盈利方面,我们预计 Q4 单吨经营性利润约 1.8 万元,环比基本持平,预计 23 年单吨净利 1.8 万元, 24 年海外仍具有一定价格优势,我们预计公司正极单吨盈利可维持 1 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投资损失影响,我们下修 2023/2025 年,上修 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至 16.51/18.39/21.50 亿元(原预期17.92/18.20/22.50 亿元),同比-29%/+11%/+17%,对应 PE 为 13x/12x/10x。考虑到公司为负极龙头,给予公司 2024 年 20x PE,对应目标价 33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 盈利水平不及预期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1-31 19.71 33.00 71.79% 20.30 2.99%
20.49 3.96% -- 详细
深耕锂电负极材料 20余年,出货规模全球第一。 公司 2000年成立,布局天然、人造、 硅基等多种负极技术, 为天然石墨全球龙头,在产品技术和全产业链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人造石墨扩产积极加速追赶, 产品类型覆盖全面;硅基负极业内布局最早,率先实现产业化,技术领先同行2-3年,为松下-特斯拉硅基负极的核心供应商,出货量国内领先。 2022年公司负极总出货量 33万吨,同增 106%,出货规模全球第一。 负极行业竞争加剧, 产品差异带来超额利润。 2023年负极改为季度招标,价格逐季下降, 基本进入价格底部。 从下游看,电动化长期趋势不变,我们预计 2023-2027年负极需求复合增速可维持 20%+。 供需来看,头部厂商持续扩产叠加行业新进入者产能释放,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作为负极龙头, 海外印尼 8万吨产能有望率先释放,且海外客户占比高,具有较好出海格局。 公司产品结构优势明显, 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高端产品具有较强盈利能力, 硅基负极起量明显, 有望赚取高于行业的超额利润。 人造石墨一体化落地+海外供应链加速布局推动盈利中枢维稳。 公司以日韩动力大客户为主,国内方面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供应体系,我们预计 2023/2024年公司负极出货 38/48万吨,同增 15%/25%。 盈利方面, 虽价格仍处下降趋势, 考虑到公司一体化产能落地, 硅基负极放量增厚利润, 且海外客户盈利较好,我们预计 23年负极单吨净利近 0.3万元, 24年可基本维持。 正极:聚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合资扩产深度绑定 SKI、松下。公司 2021年剥离铁锂业务后专注 NCA 及 NCM811业务, 2022年合计出货超 3万吨。 公司为 SKI 及松下提供配套服务, 与 SKI、亿纬合资 5万吨项目2023年已部分投产,摩洛哥 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有望进一步拓展海外份额。我们预计公司 2023正极材料出货 4.0万吨, 同增 23%, 24-25年可维持 20%出货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7.92/18.20/22.50亿 元 , 同 比 -22%/+2%/+24%, 对 应 PE 分 别 为13x/12x/10x 。考虑到公司为负极龙头,我们给予公司 2024年 20x PE,对应目标价 33元,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新增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价格竞争超预期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1-08 24.00 -- -- 23.58 -1.75%
23.58 -1.75% -- 详细
主要观点: 贝特瑞以负极材料为核心,形成负极+高镍三元+先进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 贝特瑞成立于 2000年,是一家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制造商,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以及储能电池的核心材料。 2022年,公司负极材料市场份额达 26%,同比提升 5Pct,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公司积极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方面,公司已经形成了集矿山开采、天然鳞片石墨加工与球形化、纯化及成品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方面,公司注重绿色生产、循环经济,通过参股或控股方式对人造负极材料的石墨化、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等关键生产工序或原材料环节进行了布局;此外,公司已经在储能应用、锂离子电池回收等新能源发展前沿领域进行了相应布局。 公司业务稳健增长, 2023年业绩增速承压。 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40.09亿元增长至 256.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59.0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从 4.14亿元增长至 16.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0.67%。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3.1亿元,同比增长15.6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2.97亿元,同比增长 2.94%。 2023年,受行业去库存的影响,材料企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行业竞争激烈。 公司因上半年高价库存出清以及材料价格下调的影响,影响了其盈利水平, 2023年全年公司业绩增速处于承压状态,有望随着 2024年下游需求提振以及行业竞争放缓而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公司盈利能力连续下降后 2023年有望提升,负极材料业务利润贡献较多。 2019-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从 30.12%连续下降至 15.83%, 下降了 14.29Pct;公司销售净利率也较 2019年下降了 6.68Pct。 2023年,随着公司高价原料库存的出清以及石墨化价格的大幅下跌,公司盈利能力环比持续向好,前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14.32%、15.65%、 19.66%,前三季度平均销售毛利率较 2022年增加了 0.73Pct,预计公司全年盈利能力有望向上小幅修复。 负极材料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正极材料业务持续增长。 2022年,公司实现负极材料销量超过 33万吨,对应收入 146.31亿元,同比增长126.52%,占全年总营收 56.98%;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 3万吨,对应收入 103.01亿元,同比增长 182.11%,占全年总营收 40.11%。 2023年上半年,公司负极材料业务略微下降,正极材料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速。公司实现负极材料销量超过 17万吨,对应收入 63.27亿元,同比下降 0.50%,占总营收 47.14%;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 1.9万吨,对应收入 69.00亿元,同比增长 95.30%,占总营收 51.40%。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正负极材料出货量均有一定幅度增长,正负极材料营收贡献基本均衡。 作为天然石墨行业龙头,公司市占率超 50%。 天然石墨市场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2021年,贝特瑞作为天然石墨行业龙头占据 63%市场份额,翔丰华以 17%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二,二者合计占据天然石墨市场 80%的市场份额。 人造石墨领域,公司后来者居上成为行业第一梯队。 公司作为以天然石墨起步的龙头企业,在人造石墨领域作为后进入者积极扩产布局,于 2021年跻身行业第三,市场份额为 14%,与璞泰来及上海杉杉传统人造石墨领域龙头企业成为行业第一梯队,三者市场份额合计 51%。 现有+在建产能超 70万吨,产能利用率 70%以上。 截至 2023年三季度,公司负极已投产产能为 49.5万吨/年,正极投产产能为 6.3万吨/年。前三季度公司正负极产能利用率基本在 70%以上,预计 2024年会有所提升。 聚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提前布局硅基负极。 公司生产的三元正极 材料主要是以 NCA、 NCM811为代表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国内率先实现 NCA 正极材料的技术突破,并向海外的动力电池客户实现批量销售。 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华南、华东、华北、中西部地区等境内主要新能源产业集群区域的产能布局,同时积极推进海外基地建设。 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以硅碳负极材料和硅氧负极材料为主,产品技术行业领先。 目前,公司硅基负极产能 5000吨/年,公司的硅碳负极材料已经突破至第四代产品,比容量达到 1800mAh/g 以上;公司所生产的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到 1,400mAh/g 以上。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54/27.55/33.63亿元, EPS 分 别为 1.95/2.49/3.04元 , 当前 股价对 应 PE 分别 为11.82/9.24/7.57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负极龙头企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优势突出,客户结构稳定,具备优秀的技术迭代能力以及成本优势,在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在行业中充分发挥竞争优势,稳固市场地位,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1-08 24.00 -- -- 23.58 -1.75%
23.58 -1.75% -- 详细
主要观点: 贝特瑞以负极材料为核心,形成负极+高镍三元+先进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贝特瑞成立于 2000年,是一家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制造商,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以及储能电池的核心材料。2022年,公司负极材料市场份额达 26%,同比提升 5Pct,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公司积极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方面,公司已经形成了集矿山开采、天然鳞片石墨加工与球形化、纯化及成品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方面,公司注重绿色生产、循环经济,通过参股或控股方式对人造负极材料的石墨化、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等关键生产工序或原材料环节进行了布局;此外,公司已经在储能应用、锂离子电池回收等新能源发展前沿领域进行了相应布局。 公司业务稳健增长,2023年业绩增速承压。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40.09亿元增长至 256.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59.0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从 4.14亿元增长至 16.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0.67%。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3.1亿元,同比增长15.6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2.97亿元,同比增长 2.94%。2023年,受行业去库存的影响,材料企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行业竞争激烈。 公司因上半年高价库存出清以及材料价格下调的影响,影响了其盈利水平,2023年全年公司业绩增速处于承压状态,有望随着 2024年下游需求提振以及行业竞争放缓而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公司盈利能力连续下降后 2023年有望提升,负极材料业务利润贡献较多。2019-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从 30.12%连续下降至 15.83%, 下降了 14.29Pct;公司销售净利率也较 2019年下降了 6.68Pct。2023年,随着公司高价原料库存的出清以及石墨化价格的大幅下跌,公司盈利能力环比持续向好,前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14.32%、15.65%、19.66%,前三季度平均销售毛利率较 2022年增加了 0.73Pct,预计公司全年盈利能力有望向上小幅修复。 负极材料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正极材料业务持续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负极材料销量超过 33万吨,对应收入 146.31亿元,同比增长126.52%,占全年总营收 56.98%;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 3万吨,对应收入 103.01亿元,同比增长 182.11%,占全年总营收 40.11%。2023年上半年,公司负极材料业务略微下降,正极材料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速。公司实现负极材料销量超过 17万吨,对应收入 63.27亿元,同比下降 0.50%,占总营收 47.14%;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 1.9万吨,对应收入 69.00亿元,同比增长 95.30%,占总营收 51.40%。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正负极材料出货量均有一定幅度增长,正负极材料营收贡献基本均衡。 作为天然石墨行业龙头,公司市占率超 50%。天然石墨市场呈现一超多强局面,2021年,贝特瑞作为天然石墨行业龙头占据 63%市场份额,翔丰华以 17%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二,二者合计占据天然石墨市场 80%的市场份额。 人造石墨领域,公司后来者居上成为行业第一梯队。公司作为以天然石墨起步的龙头企业,在人造石墨领域作为后进入者积极扩产布局,于 2021年跻身行业第三,市场份额为 14%,与璞泰来及上海杉杉传统人造石墨领域龙头企业成为行业第一梯队,三者市场份额合计 51%。 现有+在建产能超 70万吨,产能利用率 70%以上。截至 2023年三季度,公司负极已投产产能为 49.5万吨/年,正极投产产能为 6.3万吨/年。前三季度公司正负极产能利用率基本在 70%以上,预计 2024年会有所提升。 聚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提前布局硅基负极。公司生产的三元正极 材料主要是以 NCA、NCM811为代表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国内率先实现 NCA 正极材料的技术突破,并向海外的动力电池客户实现批量销售。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华南、华东、华北、中西部地区等境内主要新能源产业集群区域的产能布局,同时积极推进海外基地建设。 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以硅碳负极材料和硅氧负极材料为主,产品技术行业领先。目前,公司硅基负极产能 5000吨/年,公司的硅碳负极材料已经突破至第四代产品,比容量达到 1800mAh/g 以上;公司所生产的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到 1,400mAh/g 以上。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54/27.55/33.63亿元, EPS 分 别为 1.95/2.49/3.04元, 当前 股价对 应 PE 分别 为11.82/9.24/7.57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负极龙头企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优势突出,客户结构稳定,具备优秀的技术迭代能力以及成本优势,在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在行业中充分发挥竞争优势,稳固市场地位,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2-04 24.39 30.16 57.00% 25.98 6.52%
25.98 6.52%
详细
国务院日前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公司作为北交所第一权重股的全球最大负极企业,有望受益政策进一步提升认知度。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公司 23-25年 EPS 为 1.78元、2.32元、2.77元,维持公司目标价为 30.16元。 北交所金融政策再迎优化。日前,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其中提到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在北交所、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同时,研究并适时推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积极推进北交所对外开放工作。 负极行业全球龙头,估值有望迎来修复。根据鑫椤数据,公司负极材料 2023年上半年国内占比约 26%,全球占比约 25%,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从公司 PE 估值上看,目前公司较璞泰来、尚太科技、中科电气等沪深市场负极材料企业估值有一定折让。我们认为,此次方案鼓励北交所企业发展及对外开放,相应 ETF 的研究推出有望迎来市场对北交所标的的更大关注。公司作为北交所目前上市的第一大权重股,公司的市场认知有望进一步提升。 硅基需求静待放量,正极业务仍有空间。公司现有硅碳负极材料已迭代至第五代,已配套三星、松下等国内外客户,后续受益消费电池掺硅、动力 468电池等需求爆发。正极材料出货以高镍三元为主,未来随着配套亿纬、SK 等合资客户新产能的释放实现持续增长。同时,钠电正负极材料已实现批量出货并获得客户认可。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增长放缓,负极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9-04 24.62 -- -- 25.63 4.10%
28.50 15.76%
详细
事件说明。2023年8月28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3H1实现营业收入134.23亿元,同比增长31.59%;归母净利润8.47亿元,同比下降7.69%;扣非归母净利润7.10亿元,同比下降19.00%。 Q2业绩拆分。公司2023Q2营收66.58亿元,同增8.75%,环减1.59%,归母净利润为5.54亿元,同增18.73%,环增88.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38亿元,同减1.86%,环增61.17%。2023Q2毛利率为15.65%,同减2.51pct,环增1.33pct;净利率为9.02%,同增1.39pct,环增4.12pct。 负极龙头地位稳固。23年H1公司负极材料营收63.27亿元,同减0.5%,毛利率21.18%,同减2.36pcts,毛利率同比下降的原因主要系上半年下游需求疲软,行业整体处于去库存阶段,叠加产能结构性过剩,公司产品售价承压。销量方面,公司上半年出货量超17万吨,同增21.43%,据鑫椤资讯统计,2023H1出货量国内占比约26%,全球占比约25%,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正极增速稳定。2023年H1公司正极材料营收69.00亿元,同增95.30%,毛利率8.54%,同减2.33%,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系原材料价格下跌及下游需求疲软。销量方面,公司上半年正极销量超1.9万吨,同增58.33%,现已投产正极材料6.3万吨/年,产能释放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持续推进新品开发,加速海外基地布局。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钠离子电池方面,负极材料“探钠350”比容量可达35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0%;正极材料“贝钠-O3B”比容量可达145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燃料电池方面,开发了催化层碳材料“探氢BMC”和新型扩散层碳材料“探氢BGD”。 已与雅迪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同时逐步实施海外基地布局,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远期看,公司新技术落地叠加产能全球布局,后续产品竞争力和出货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309.71、387.33和464.9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6%、25.1%和20.0%;归母净利分别为22.55、29.66和39.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31.5%和34.0%。2023年9月1日现价对应的PE分别为12、9、7倍。考虑到公司海内外产能规模扩张,未来业务多曲线成长明确,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上游原材料涨幅超预期风险;新产能建设及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8-29 22.05 -- -- 25.63 16.24%
28.50 29.25%
详细
事件:2023年8月28日,贝特瑞公布2023年中报业绩。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31.6%;归属净利润8.47亿元,同比-7.69%;扣非归属净利润7.10亿元,同比-19%;基本每股收益0.77元/股;加权平均ROE为8.22%。公司Q2实现营业收入66.58亿元,同比+8.75%,环比-1.58%;归属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大增+18.73%,环比大增89.1%;扣非归属净利润4.38亿元,同比-1.86%,环比+61.03%;ROE为5.24%。 正极首成营收主力,负极龙头地位稳固。23H1公司三元正极产能顺利释放并实现销量大幅增长,出货量超1.9万吨(YOY+58%),实现营收69亿元(YOY+95%),占比达51%(同增16.8pcts)成为最大营收业务,但是板块的低毛利率(8.5%)拖累了整体毛利率(15%,同比-4.6pcts)。公司负极出货量超17万吨(YOY+21%),但是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导致板块营收微降0.5%。据鑫椤资讯,公司在负极领域的国内/全球市占率为26%/25%,龙头地位稳固。 环比盈利改善。上半年受高价负极原料库存影响,叠加负极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公司23H1整体盈利同比明显承压。为应对市场变化,公司及时调整采购+库存策略,提升管理经营效率,盈利环比明显改善。公司Q2销售毛利率/净利率为15.6%/9%,环比+1.3pcts/+4.1pcts;期间费用率合计为6.2%,环比下降1.5pcts。我们预计下半年锂电需求向好,负极价格或触底反弹,且公司石墨化产能逐步投放、自给率提升,公司业绩有望迎来量利齐升。 新材料研发进展领先。公司第五代硅碳负极比容量1500+mAh/g,硅氧负极比容量1500mAh/g,硅基负极已实现批量出货,预计年底产能将达2万吨。公司钠电负极材料比容量达350mAh/g、IEC达90%,正极材料比容量145mAh/g、压实密度超3.4g/cc,目前已达中试阶段并形成400多吨硬碳负极产能,已与雅迪签署技术合作协议。 加速布局海外供应链。8月16日,公司与Evolution签署合作协议,有权采购后者3年内全部天然石墨精矿,同时就Chilo石墨矿项目的采销及下游合作(最初目标在北美)等开展合作。公司STELLAR在印尼合作的8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根据政策、周转效率、成本等因素对选址也进行优化,出海战略稳步推进。 投资建议:公司连续10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第一,高质量海外客户占比大,拥有人造/天然/硅基石墨最全产品系列,硅基负极、钠电正负极、固态电解质等新材料研发领先,同时出海进程加速,积极打造一体化产业链。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年营收297.10亿元/394.08亿元,归母净利润23.37亿元/34.68亿元,EPS为2.12元/3.14元,对应PE为10倍/6.8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锂电/钠电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风险。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19 29.26 -- -- 44.49 0.50%
29.41 0.51%
详细
事件说明。2023年 4月 14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56.79亿元,同比增长 144.76%,实现归母净利润 23.09亿元,同比增长60.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6.21亿元,同比增长 44.71%。 Q4业绩拆分。营收和净利:公司 2022Q4营收 81.11亿元,同增122.80%,环增 10.09%,归母净利润为 9.52亿元,同增 171.40%,环增116.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3.61亿元,同增 22.95%,环降 5.79%。毛利率:2022Q4毛利率为 12.56%,同比-8.10pcts,环比-1.70pcts。净利率: 2022Q4净利率为 11.67%,同增 2.72pcts,环增 5.86pcts。 负极一体化率提升,稳居龙头地位。产能方面,截至 2022年,公司负极材料产能 42.5万吨/年,同比增长 177.78%,截至 2022年,云南年产 20万吨一体化项目(一期)、山东瑞阳 4万吨一体化项目、山西瑞君 10万吨一体化项目已开工建设,公司加速海外布局,截至 2022年已注册了德国子公司,并成立了日本办事处,此外还与 STELLAR 公司合资建设印尼基地。销量方面,2022年公司实现负极材料销量超 33万吨,同比增长 126.52%,市场份额达26%,同比提升 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聚焦高镍三元,产能加速释放。公司聚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截至 2022年,与 SK、亿纬锂能合资扩产 5万吨新产能部分投产;与中伟股份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前驱体产品开发、前驱体产品供应、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材料产能布局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截至 2022年底,公司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 6.3万吨/年,全年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 3万吨,同比增长 182.11%,我们预计 23年出货 4-4.5万吨。 技术持续迭代,新产品静待放量。公司生产的硅基负极包括硅碳负极和硅氧负极两大类别。产能方面,硅基负极产能达 5,000吨/年,参数方面,公司的硅碳负极材料已经突破至第四代,比容量 1,800mAh/g;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到 1,400mAh/g。2022年3月 24日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投资建设年产 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该项目按计划逐步推进中。同时,公司已布局了钠电正负极材料,正极材料方面主要是层状氧化物,负极材料在硬碳、软碳均有技术储备,并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具备产业化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收 256.01、293.25、332.15亿元,同比增长-0.3%、14.5%、13.3%,归母净利润为 20.37、24.60、28.32亿元,同比增长-11.8%、20.7%、15.1%,对应 4月 14日收盘价 PE 为 16、 13、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波动超预期。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18 28.78 -- -- 44.80 2.92%
29.62 2.92%
详细
2022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 扣非归母净利润256.79/23.09/16.2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76%/60.27%/44.71%,EPS为3.17 元。Q4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81.11/9.52/3.6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80%/171.40%/22.95%。 事件点评 正负极材料市场快速发展,公司产销同增推动业绩增长。2022 年公司营收增长显著,负极方面,2022 年公司持续强化供应链管理,通过技改提升现有产能,同时新建产能加速释放,年末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42.5 万吨/年,相较2021 年末同比增长177.78%,实现负极材料销量超过33 万吨,对应收入146.31 亿元,同比增长126.52%;正极方面,2022年公司聚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SK、亿纬锂能合资扩产5 万吨新产能部分投产,年末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3 万吨/年,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3 万吨,对应收入103.01 亿元,同比增长182.11%。 负极产能高速扩张,成本压力有望缓解。公司负极市占率领先,2022年负极材料市场份额达26%。2022 年公司负极材料持续扩产,云南子公司年产2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山东瑞阳年产4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山西瑞君年产1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已开工建设,与黑龙江省交投集团签署年产40 万吨鳞片石墨及20 万吨天然石墨负极一体化项目的合作意向协议,并拟与亿纬锂能对四川新材料增资建设年产10 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成本端,石墨化加工费用约占人造石墨负极制造总成本的55%,2022 年末石墨化市场均价已降至1.5 万元/吨左右,成本压力有望缓解,盈利有望边际改善。 正极聚焦高镍三元,战略合作逐步深入。随着消费需求逐步引导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续航里程等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匹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公司正极材料产能加速释放,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前驱体产品开发、前驱体产品供应、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材料产能布局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战略合作逐步深入。此外,公司在层状氧化物技术方向布局钠电正极材料领域。 创新研发加速,技术引领收入持续扩张。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2.63亿元,同比增长113.46%,多项正负极新产品实现突破,成功量产并导入客户。公司硅基负极产能5,000 吨/年,硅碳负极材料已经突破至第四代产品,比容量达到1,800mAh/g 以上;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到1,400mAh/g 以上;人造石墨在连续造粒、连续石墨化等新技术上率先突破布局,竞争力持续提升。3 月24 日公司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深圳市光明区内投资建设年产4 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 投资建议:公司负极材料市占率领先,盈利边际改善,正极聚焦高镍三元,战略合作加深。公司具备技术优势,正负极新产品持续突破、量产并实现对外销售,此外,公司已布局钠电正负极材料,正极材料主要为层状氧化物技术方向,负极材料在硬碳、软碳均有技术储备,并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具备产业化能力。预计公司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4.23/4.95/6.16,对应公司4 月14 日收盘价43.08 元,2023-2025 年PE 分别为10.2/8.7/7.0,给予“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及下游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技术路线变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规模扩张引发的管理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等。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10-31 42.83 -- -- 49.60 15.81%
56.29 31.43%
详细
事件说明。2022年 10月 26日,公司发布三季报,22年 Q1-Q3公司实现营收 175.68亿元,同比+156.43%;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8亿元,同比+24.52%;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60亿元,同比+52.44%。 三季度公司营收高增。营收和净利:公司 2022Q3营收 73.67亿元,同比+178.64%,环比+20.34%,归母净利润为 4.40亿元,同比+22.18%,环比-5.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3.83亿元,同比+25.31%,环比-14.32%。毛利率:2022Q3毛利率为 14.26%,同比-11.76pcts,环比-3.8pcts。净利率:2022Q3净利率为 5.81%,同比-7.83pcts,环比-1.82pcts。费用率:公司 2022Q3期间费用率为 8.21%,同比-3.40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7%、2.58%、5.07%、0.30%,同比变动-1.94pcts、-1.44pcts、-0.30pct 和0.27pct。 负极一体化布局深入,助力公司降本增效。石墨化方面,石墨化委外加工成本上升导致公司盈利增速不及营收,公司积极建设石墨化自建产能,目前已有 4个量产炉进入运行,未来规划建设云南大理一期 5万吨和山西长治一期 4万吨石墨化产能,目标达到 50%-60%的石墨化自供率。天然石墨方面,公司拥有从鸡西高品位鳞片石墨矿山到高端石墨成品的全产业链布局,9月 20日,公司宣布与交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分三期建设年产 40万吨鳞片石墨及 20万吨天然负极一体化项目。人造石墨方面,公司向人造石墨一体化方向发展,积极扩张产能,山东瑞阳 4万吨与山西瑞君 7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正在建设,9月 27日,公司宣布与亿纬锂能共同向四川贝特瑞增资,计划在四川建成年产 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 硅基负极+高镍正极+硬碳负极打开成长新空间。硅基负极方面,公司硅基材料第三代已逐步实现量产,第四代处于开发中,现有硅基负极产能达到 5000吨/年,其中硅碳及硅氧产能各 2500吨。另有深圳 4万吨硅基负极产能正在建设,第一期 1.5万吨预计 23年底投产,未来有望受益于 4680电池的量产。高镍三元正极方面,公司现有高镍正极材料产能 4.3万吨,常州 5万吨高镍正极项目已于 7月建设完成。钠电硬碳负极方面,公司已具备硬碳负极产业化能力,正在建设量产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营收 232.43、294.81、364.75亿元,同增 121.5%、26.8%、23.7%,归母净利润为 22.44、31.17、42.32亿元,同增 55.7%、38.9%、35.8%,2022年 10月 27日对应估值 14、 10、7倍PE,考虑到公司产品力行业领先与一体化布局加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产能建设及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9-30 49.60 -- -- 49.60 0.00%
49.80 0.40%
详细
事件2022年 9月 27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与亿纬锂能共同增资 17亿元建设四川 1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其中贝特瑞持股 60%,亿纬锂能持股 40%,预计 2024年 H1前投产。 点评国内合作进一步深化,海外产能布局超前。公司在海外已深耕多年,21年开始加速导入国内客户并供应商份额逐步提高,已成为 CATL、BYD 等国内电池厂核心供应商。此次与亿纬进一步深化合作,公司国内市场逐步强化。 此外,公司已前瞻布局印尼 7万吨负极项目,预计 24年投产,印尼作为中间港有望对冲海外政策风险。 公司新技术&新产品逐步进入兑现期: 1)连续式石墨化:连续式石墨化技术壁垒较高,成本优势显著,有望将石墨化成本下降 30%,对应单吨成本下降 3000。公司目前已有 4条量产线,产品品质达到中端负极要求,产线可复制性较强,扩产后成本优势有望显著加强。 2)硅负极:公司在硅负极深耕多年,引领国内技术发展,目前具有 5000吨/年产能,4万吨一期项目预计 23年底投产,作为国内外硅负极核心供应商,有望率先受益硅负极放量。 3)硬碳:钠电 23年有望逐步开启量产,硬碳为钠电原材料国产化“卡脖子”环节,海外单价高达 20万元/吨。公司在钠电类硬碳负极开发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产品认可度较高,已在建量产线,有望实现率先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调整 2022-2024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8、30.2、40.6亿元(前值为 21.3、30、41),EPS 为 2.85、4.15、5.57元,对应 PE 为 17.7、12.2、9.1倍,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公司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股东质押、冻结风险等。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8-29 62.55 -- -- 62.47 -0.13%
62.47 -0.13%
详细
贝特瑞公布 2022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2.0亿元,同比+142%;归母净利润 9.2亿元,同比+26%;扣非归母净利润 8.8亿元,同比+68%。 事件点评收入高速增长,剔除去年同期磷酸铁锂业务出售贡献后,扣非净利润仍保持较高增长。贝特瑞公布 2022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102.0亿元,同比+142%,归母净利润 9.2亿元,同比+26%,扣非归母净利润 8.8亿元,同比+68%。毛利率 20%,同比-9pct,净利率 9%,同比-8pct。单季度来看,公司 Q2营收 61.2亿元,同比+160%,环比+50%,Q2归母净利润 4.7亿元,同比 0%,环比+3%,Q2毛利率 18%,同比-9pct,环比-4pct,Q2净利率 8%,同比-12pct,环比-3pct。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低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原因在于 2021上半年公司为聚焦三元正极业务,出售磷酸铁锂正极业务,取得一笔非经常性损益。从扣非净利润来看,2022上半年 8.8亿元,同比+68%,仍维持较高增速。 负极石墨化产能建设加速,硅基负极期待 4680大圆柱电池。公司上半年负极销量超过 14万吨,实现收入 63.6亿元,同比增长 166%。 公司作为全球负极龙头,覆盖了几乎所有主流的电池客户,包括松下、三星 SDI、LG 新能源、SKI、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截至2021年底,公司石墨负极运行产能 15万吨,在建 26万吨,规划总计78万吨,另有 20万吨石墨化产能也在规划建设中。硅基负极方面,公司目前产能 3000吨,在建产能 2000吨预计今年底投产,近期启动的 4万吨一期在稳步推进中,预计明年底投产,随着 4680大圆柱电池未来逐步放量,公司硅基负极业务将会受益。 正极聚焦高镍三元,向上一体化降本增利。公司上半年正极材料销量超过 1.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35.3亿元,同比增长 123%。公司三元正极已导入松下、SKI 等优质客户供应链,江苏 3万吨三元正极产能正陆续释放,此外公司与 SKI、亿纬锂能合资 5万吨三元产线也正在建设中(公司持股 51%),并且公司与中伟股份合作在印尼开展镍矿产品利用项目,向上一体化降本。同样,未来 4680电池放量也将驱动 公司高镍三元业务的提升。 开启海外布局新征程,与 STELLAR 公司合资建设印尼基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的本地化是未来趋势,公司作为全球负极龙头走在全球化前列。公司与 STELLAR公司合资在印尼建设的“年产 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公司持股 60%),海外制造的领先布局将全方位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贝特瑞全球产能供应、全球客户拓展、正极业务协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 195亿元、284亿元、38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2亿元、32亿元、43亿元,按最新收盘价对应PE 分别为 22倍、14倍、11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供给释放过快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自建石墨化产能推进低于预期风险;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等。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7-18 74.00 -- -- 75.51 2.04%
75.51 2.04%
详细
历经二十余年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及生产运营经验,主营业务包括锂电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三大业务板块。 石墨负极:负极绝对龙头,一体化加速,盈利能力回升负极绝对龙头,一体化加速,盈利能力回升负极21年出货17万吨,行业第一,市场份额26%。天然石墨,行业第一,市占率63%;人造石墨,行业前三,市占率14%。 盈利能力增强:公司在石墨化自供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凭借产品和技术工艺优势仍能保持行业前列的售价和毛利率,并且持续一体化扩张通过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布局石墨化产能提升自供率,预计从21年25%提升至23年55%,盈利能力仍有上升空间。 硅基负极:新技术护城河高,公司大幅领先同行大幅领先同行红利开始释放:负极引领电池技术进入新一轮升级阶段,快充+续航高+低温好,4680大圆柱拉动硅基负极规模化,渗透率提升正在启动。 五年增速五年增速100%:2025年硅基负极全球市场空间预计300亿元,出货量18.7万吨,复合增速超过100%。同时硅基负极高壁垒高溢价。 公司全球第一:公司目前硅负极产能3000吨,新增4万吨规划,2023年底预计2万吨产能,客户覆盖全球顶级电池企业。公司量产能力全球领先,无论硅碳和硅氧,技术能力领跑全球。 正极:剥离铁锂,锁定三元,一体化布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一体化布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正极业务迎拐点:公司2021年果断剥离铁锂业务,坚定聚焦NCA、NCM811为代表的高镍三元正极。 联合上下游发力:三元正极方面,公司已有产能3.2万吨,同时联合亿纬锂能、韩国SK合资投建5万吨高镍产能。三元前躯体及资源方面,联合中伟股份,打造前驱体+海外矿产资源开发一体化布局。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2/27/37亿元,对应PE为18x/15x/1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发展不及预期,相关技术出现颠覆性突破,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超出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6-21 84.30 67.56 251.69% 84.32 0.02%
84.32 0.02%
详细
投资逻辑 公司是负极行业龙头,逐步打造新材料平台。 公司成立于 2000年, 是负极行业龙头, 2021年市占率达 24%。公司近年来不断深化新材料布局,从锂电负极到正极到石墨烯产品布局, 坚持引领高新材料发展。 负极: 1) 硅负极为矛,技术溢价获超额利润: 2023年有望开启硅负极放量元年, 对应市场空间 140亿元。目前公司现有硅负极产能 3000吨,下半年扩产 2000吨, 远期新增 4万吨,产业化行业领先。 2) 天然石墨回潮,龙头率先受益: 随能耗双控政策&原材料价格上涨&天然石墨技术突破,天然石墨性价比优势凸显, 市占率有望回升至 20%, 公司作为天然石墨龙头有望率先受益。 3) 连续石墨化为盾,有望拉开成本差距: 人造石墨降本核心来源于石墨化, 连续石墨化单吨电耗可下降 40%,对应单吨负极成本可下降 2千元/吨,公司在连续式石墨化布局领先,技术突破后有望构筑显著成本优势。 三元正极: 公司剥离铁锂聚焦高镍三元, 现有三元产能 3.3万吨,规划产能已达 8.3万吨。客户结构优质,覆盖海外 SK、松下等电池厂商,有望受益海外电池厂放量, 我们预计 22-24年出货量 4、 6、 8万吨。 石墨烯: 公司以天然石墨为核心对产业链做进一步延伸, 石墨烯材料性能优越,在消费电子、计算机、光伏、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等领域获广泛应用、公司目前建成年产能达 60万平方米石墨烯导热膜, 达产后预计贡献收入 4.5亿元, 对应约 1亿元利润增量。 投资建议及估值 公司是新材料长期竞争者,硅负极&连续石墨化领先, 高镍三元有望迎接海外快速放量,延伸石墨烯产业提供新增长点。 我们预计 2022-2024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3、 30、 41亿元,对应 EPS 为 2.92、 4. 12、 5.63元,对应 PE 为 26.8、 19.7、 13.9倍,给予公司 22年 3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为102.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连续石墨化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高管减持&限售股解禁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