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达高科: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23-04-26
宏达高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宏达高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
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宏达高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
基础上,我们对公司 2022 年 12 月 31 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
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
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
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
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和完整性承担
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
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
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
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
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
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
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
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
1
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
险领域。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主要包括公司及全部控股子公司,纳入评价范围单
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 100%,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
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 100%;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具
体包含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对胜任能力的重视、治理层的参与
程序、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职权与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
与实务、货币资金、筹资、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固
定资产、投资环节、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
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经营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等。具体如下:
1.控制环境
(1)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公司重要业务流程
的设计和运行。公司一贯重视这方面氛围的营造和保持,建立了《员工行为规范》
等一系列的内部规范,并通过严厉的处罚制度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身体力行将这些
多渠道、全方位地得到有效地落实。
(2)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特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公司针对不同岗
位展开多种形式的后期培训教育,使员工都能胜任工作岗位。
(3)治理层的参与程序
治理层的职责在公司的章程和政策中已经予以明确规定。治理层通过其自身
的活动并在审计委员会的支持下,监督公司会计政策以及内部、外部的审计工作
和结果。治理层的职责还包括了监督用于复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政策和程序设计
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
(4)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公司由管理层负责企业的运作以及经营策略和程序的制定、执行与监督。董
2
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对其实施有效地监督。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包括信息
技术控制、信息管理人员以及财会人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收到的有关内部控
制弱点及违规事件报告都及时作出了适当处理。本公司秉承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
营理论,稳健务实的经营风格,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5)组织结构
公司为有效地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已合理地确定了组织单位的形式
和性质,并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比较科学地划分了每个组织单位内部
的责任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同时,切实做到与公司的控股股东“五独立”。
公司已指定专门的人员具体负责内部的稽核,保证相关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
施。
(6)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公司采用向个人或小组分配控制职责的方法,建立了一整套执行特定职能
(包括交易授权)的授权机制,并确保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报告关系和责任。为
对授权使用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及对公司的活动实行监督,公司逐步建立了预算控
制制度,能较及时地按照情况的变化修改会计系统的控制政策。财务部门通过各
种措施较合理地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较合理地保证交易和事项能
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较及时地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报表的
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7)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公司已建立和实施了较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和淘汰
等人事管理制度,并聘用足够的人员,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2.风险评估过程
公司制定了做大做强医疗器械业务、做强做精经编面料业务的发展战略,并
辅以具体策略和业务流程层面的计划将企业经营目标明确地传达到每一位员工。
公司建立了有效的风险评估过程,以识别和应对对公司可能遇到的包括经营风
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等重大且普遍影响的变化。
3.信息系统与沟通
公司为向管理层及时有效地提供业绩报告建立了强大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
人员(包括财务人员)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能够有效地履行赋予的职责。公司
管理层也提供了适当的人力、财力以保障整个信息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3
公司针对可疑的不恰当事项和行为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使管理层
就员工职责和控制责任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组织内部沟通的充分性使员工能够有
效地履行其职责,与客户、供应商、监管者和其他外部人士的有效沟通,使管理
层面对各种变化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进一步行动。
4.控制活动
公司主要经营活动都有必要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管理层在预算、利润、其他
财务和经营业绩都有清晰的目标,公司内部对这些目标都有清晰的记录和沟通,
并且积极地对其加以监控。财务部门建立了适当的保护措施较合理地保证对资产
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较合理地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
核对相符。
为合理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公司建立了相关的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交易
授权控制、责任分工控制、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控制、独立稽
查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
(1)交易授权控制:明确了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
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
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2)责任分工控制:合理设置分工,科学划分职责权限,贯彻不相容职务相
分离及每一个人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工作的原则,形成相互制衡机
制。不相容的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
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3)凭证与记录控制:合理制定了凭证流转程序,经营人员在执行交易时能
及时编制有关凭证,编妥的凭证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以便记录,已登账凭证依序归
档。各种交易必须作相关记录(如:员工工资记录、永续存货记录、销售发票等),
并且将记录同相应的分录独立比较。
(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控制: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
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以使各种财产安全完整。
(5)独立稽查控制:公司专门设立内审机构,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凭证
和账簿记录、物资采购、消耗定额、付款、工资管理、委托加工材料、账实相符
的真实性、准确性、手续的完备程度进行审查、考核。
(6)公司已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制度,在电子信息系统开发
4
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等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
5.对控制的监督
公司定期对各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同时一方面建立各种机制使相关人员在
履行正常岗位职责时,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获得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证据;另一
方面通过外部沟通来证实内部产生的信息或者指出存在的问题。公司管理层高度
重视内部控制的各职能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报告及建议,并采取各种措施及时纠正
控制运行中产生的偏差。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
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
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
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标准:
(1)定量标准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项 目 重大缺陷 重要缺陷 一般缺陷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总额的 营业收入总额的 1%≤错报 错报 <营业 收入总
潜在错报 2%≤错报 <营业收入总额的 2% 额的 1%
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的 2%≤ 资产总额的 1%≤错报<资 错报 <资产 总额的
潜在错报 错报 产总额的 2% 1%
(2)定性标准
重大缺陷:单独缺陷或连同其它缺陷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
告中的重大错报。包括出现下列情况: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并给
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和不利影响;外部审计发现当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公司
未能首先发现;已经发现并报告给管理层的重大缺陷在合理的时间内未加以改
正;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公司审计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重要缺陷:未按公认会计准则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未建立防止舞弊和重要
的制衡制度和控制措施;财务报告过程中出现单独或多项缺陷,虽然未达到重大
5
缺陷认定标准,但影响到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目标。
一般缺陷:未构成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标准的其他内部控制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认定标准:
(1)定量标准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缺陷认定 直接财产损失金额 重大负面影响
对公司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并以
重大缺陷 1000万以上
公告形式对外披露
500万 元 -1000 万 元 ( 含 1000 万 受到国家政府部门处罚但未对
重要缺陷
元) 公司造成负面影响
受到省级(含省级)以下政府部门
一般缺陷 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下
处罚但未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
(2)定性标准
重大缺陷: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决策程序不科学导致重大决
策失误;重要业务制度性缺失或系统性失效;重大或重要缺陷不能得到有效整改;
安全、环保事故对公司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情形;其他对公司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的情形。
重要缺陷:重要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的缺陷;内部控制内部监督发现的重要
缺陷未及时整改;其他对公司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情形。
一般缺陷:一般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内部监督发现的一般缺
陷未及时整改。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非财务
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四、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6
公司无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宏达高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