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002929 证券简称:润建股份 公告编号:2023-034 债券代码:128140 债券简称:润建转债 润建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 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润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4月25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 第三十八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情况概述 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相关会计政策的规定,对截至2022年12 月31日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基于谨 慎性原则,公司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本次计提金额合计为167,480,278.15元。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具体构成如下: 序号 资产类别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元) 1 应收票据坏账准备 421,695.35 2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32,744,417.98 3 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2,894,867.31 4 存货跌价准备 19,869,239.65 5 合同资产减值损失 10,105,289.45 6 其他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 1,444,768.41 合计 167,480,278.15 二、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数额和原因说明 (1)计提坏账准备方法 本公司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 1 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合同资产、租赁应收款、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等,以 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 ①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 均值。信用损失,是指本公司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根据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 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即全部现金短缺的现值。其中, 对于本公司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应按照该金融资产经信用 调整的实际利率折现。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是指因金融工具整个预计存续期内所有可能发生 的违约事件而导致的预期信用损失。 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是指因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内(若金融工具 的预计存续期少于12个月,则为预计存续期)可能发生的金融工具违约事件而导 致的预期信用损失,是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一部分。 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本公司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 分别进行计量。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的,处于第一阶段, 本公司按照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 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二阶段,本公司按照该工具 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已经发生信用 减值的,处于第三阶段,本公司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 准备。 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具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本公司假设其信用风险 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按照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本公司对于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以及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按照 其未扣除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对于处于第三阶段的金 融工具,按照其账面余额减已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 入。 对于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应收融资款,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本公 司均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A 应收款项/合同资产 2 对于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存在减值,以及其他适用于单项评估的应收票据、应 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款项融资、合同资产及长期应收款等单独进行减值测 试,确认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单项减值准备。对于不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应收票 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款项融资、合同资产及长期应收款或当单项金 融资产无法以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信息时,本公司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款项融资、合同资产及长期应收款等划 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应收票据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应收票据组合1 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票据组合2 银行承兑汇票 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票据,本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 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 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应收账款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应收账款组合1 应收合并范围内关联方客户 应收账款组合2 应收中央企业客户 应收账款组合3 应收国企、政府及事业单位客户 应收账款组合4 应收其他客户 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账款,本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 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 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其他应收款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其他应收款组合1 应收利息 其他应收款组合2 应收股利 其他应收款组合3 合并范围内往来款 其他应收款组合4 应收押金和保证金 其他应收款组合5 应收备用金 其他应收款组合6 应收代垫款 其他应收款组合7 应收其他款项 3 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其他应收款,本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 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未来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 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应收款项融资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应收款项融资组合1 应收票据 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款项融资,本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 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合同资产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合同资产组合1 应收合并范围内关联方客户 合同资产组合2 应收中央企业客户 合同资产组合3 应收国企、政府及事业单位客户 合同资产组合4 应收其他客户 B 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 对于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本公司按照投资的性质,根据交易对手和风 险敞口的各种类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未来 12 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 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①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 如果金融工具的违约风险较低,借款人在短期内履行其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 能力很强,并且即便较长时期内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存在不利变化但未必一定降 低借款人履行其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该金融工具被视为具有较低的信用风 险。 ②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本公司通过比较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所确定的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 率与在初始确认时所确定的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率,以确定金融工具预计存续 期内发生违约概率的相对变化,以评估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 显著增加。 在确定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时,本公司考虑无须付出不必要 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即可获得的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本公司考 4 虑的信息包括: A. 信用风险变化所导致的内部价格指标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B. 预期将导致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的能力是否发生显著变化的业务、财 务或经济状况的不利变化; C. 债务人经营成果实际或预期是否发生显著变化;债务人所处的监管、经 济或技术环境是否发生显著不利变化; D. 作为债务抵押的担保物价值或第三方提供的担保或信用增级质量是否发 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预期将降低债务人按合同规定期限还款的经济动机或者影 响违约概率; E. 预期将降低债务人按合同约定期限还款的经济动机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F. 借款合同的预期变更,包括预计违反合同的行为是否可能导致的合同义 务的免除或修订、给予免息期、利率跳升、要求追加抵押品或担保或者对金融工 具的合同框架做出其他变更; G. 债务人预期表现和还款行为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H. 合同付款是否发生逾期超过(含)30日。 根据金融工具的性质,本公司以单项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组合为基础评估信 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以金融工具组合为基础进行评估时,本公司可基于共同信 用风险特征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例如逾期信息和信用风险评级。 通常情况下,如果逾期超过30日,本公司确定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已经显著 增加。除非本公司无需付出过多成本或努力即可获得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证明 虽然超过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30天,但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以来并未显著增加。 ③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本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评估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 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是否已发生信用减值。当对金融资产预期 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利影响的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该金融资产成为已发生信 用减值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证据包括下列可观察信息: 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债务人违反合同,如偿付利息或本金违 约或逾期等;债权人出于与债务人财务困难有关的经济或合同考虑,给予债务人 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不会做出的让步;债务人很可能破产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 发行方或债务人财务困难导致该金融资产的活跃市场消失;以大幅折扣购买或源 生一项金融资产,该折扣反映了发生信用损失的事实。 ④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列报 为反映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的变化,本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 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应当作为减 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损失准备抵减该 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 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本公司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其损失准备,不抵减该金 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⑤核销 如果本公司不再合理预期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能够全部或部分收回,则直 接减记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这种减记构成相关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这种情 况通常发生在本公司确定债务人没有资产或收入来源可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 偿还将被减记的金额。 已减记的金融资产以后又收回的,作为减值损失的转回计入收回当期的损 益。 (2)计提坏账准备情况 ①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增加421,695.35元,其中本期计提421,695.35元。 单位:元 2021 年 12 月 本期变动金额 2022 年 12 月 类 别 31 日 计提 收回或转回 转销或核销 31 日 组合 1 商业承兑汇票 416,164.03 220,508.92 636,672.95 组合 2 银行承兑汇票 580,053.58 201,186.43 781,240.01 合计 996,217.61 421,695.35 1,417,912.96 本期无收回或转回的坏账准备。 ②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133,019,795.51元,其中本期计提132,744,417.98元,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转入278,673.88元,外币报表折算形 成的其他变动-3,296.35元 单位:元 类 别 2021 年 12 月 本期变动金额 2022 年 12 月 6 31 日 收回或 转销或 其他变 31 日 计提 转回 核销 动 按单项计提坏 25,086,858.98 5,964,695.90 31,051,554.88 账准备 组合 2 应收中 176,596,535.13 69,897,771.07 246,494,306.20 央企业客户 组合 3 应收国 企、政府及事业 43,518,126.97 34,440,963.84 78,001,482.66 单位客户 组合 4 应收其 29,418,076.53 22,440,987.17 -3,296.35 52,092,049.38 他客户 合计 274,619,597.61 132,744,417.98 -3,296.35 407,639,393.12 ③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增加 2,905,923.98 元,其中本期计提 3,924,201.63 元, 收回或转回 1,029,334.32 元,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转入 22,644.49 元,外币报表折算形成的其他变动-10,897.82 元。 单位:元 本期变动金额 2021 年 12 月 2022 年 12 月 类 别 转销或 31 日 计提 收回或转回 其他变动 31 日 核销 单项计提坏账 3,083,132.61 540,000.00 1,029,334.32 2,593,798.29 准备 组合 4 应收押 32,917,722.38 1,327,904.57 -126.83 34,258,468.99 金和保证金 组合 5 应收备 2,781,272.27 -1,600,931.40 690.00 12.35 1,186,384.88 用金 组合 6 应收代 768,689.53 3,543,419.73 4,312,109.26 垫款 组合 7 应收其 11,394,689.98 113,808.73 -10,783.34 11,500,669.33 他款项 合计 50,945,506.77 3,924,201.63 1,029,334.32 690.00 -10,897.82 53,851,430.75 ④合同资产坏账准备增加 10,106,879.96 元,其中本期计提 10,105,289.45 元,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同资产坏账准备转入 1,590.91 元。 单位:元 2021 年 12 月 本期转销/ 2022 年 12 月 项 目 本期计提 本期转回 31 日 核销 31 日 按单项计提减值准备 1,699,439.41 1,699,439.41 组合 2 应收中央企业客 28,162,465.57 5,115,104.05 33,279,160.13 户 7 2021 年 12 月 本期转销/ 2022 年 12 月 项 目 本期计提 本期转回 31 日 核销 31 日 组合 3 应收国企、政府 4,901,197.70 3,563,568.45 8,464,766.15 及事业单位客户 组合 4 应收其他客户 4,320,832.79 -272,822.46 4,048,010.33 合计 37,384,496.06 10,105,289.45 47,491,376.02 ⑤其他非流动资产坏账准备增加 1,444,768.41 元,其中本期计提 1,444,768.41 元。 单位:元 2021 年 12 月 本期转销/ 2022 年 12 月 项 目 本期计提 本期转回 31 日 核销 31 日 其他非流动资产 1,925,147.01 1,444,768.41 3,369,915.42 合计 1,925,147.01 1,444,768.41 3,369,915.42 2、存货跌价准备 (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 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 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①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 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 变现净值。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 现净值的计量基础;如果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 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用于出售的材料等,以市场价格作为 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②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 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 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该材料 按成本计量;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 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存货跌价准备一般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 按存货类别计提。 8 ④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 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 益。 期末,公司对存货进行了全面减值测试,存在减值迹象。拟计提的存货跌价 准备19,869,239.65元,本期转回10,997,625.21元,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元 2021 年 12 月 本期增加金额 本期减少金额 2022 年 12 月 项 目 31 日 计提 其他 转回或转销 其他 31 日 合同履约成本 15,537,300.92 19,869,239.65 10,997,625.21 24,408,915.36 发出商品 83,119.45 83,119.45 合计 15,620,420.37 19,869,239.65 10,997,625.21 83,119.45 24,408,915.36 三、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的影响 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减少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167,480,278.15元,占公 司2022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39.49%,将减少公司所有者权 益167,480,278.15元,占公司2022年12月31日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 的3.86%。 本次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遵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相关会计政策的规 定,基于谨慎性原则,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财 务状况、资产价值及经营成果。 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会对公司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不存在通过计提 大额资产减值进行盈余调节的情况,没有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次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事项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四、独立董事意见 根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 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我们作为公司的 独立董事,对公司《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并就有关 情况向公司进行了询问,现基于独立判断立场,发表如下独立意见: 1、公司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涉及公司关联单位和关联人。 9 2、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及公司财务制度在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计提资产 减值准备,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谨慎性原则,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保证了公司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报告 期资产的价值,公允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3、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会对公司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不存在通过 计提大额资产减值进行盈余调节的情况,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的情 况,决策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因此,我们一致同意公司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事项。 五、监事会意见 经审核,监事会认为: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 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公司董事会就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事项的决策程序合法 合规、依据充分,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经查验,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涉及 公司关联单位和关联人,不会对公司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不存在通过计提大 额资产减值进行盈余调节的情况,同意公司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事项。 六、备查文件 1、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决议; 2、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决议; 3、独立董事关于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八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 特此公告。 润建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2023 年 4 月 26 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