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公司公告

新余国科:中航证券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的核查意见2018-11-29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关于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的核查意见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江西新余
     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余国科”、“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深圳
     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
     引》等、《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 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
     求》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新余国科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
     事项进行了核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概述

         (一)募集资金的基本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
     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7】1881 号文)核准,并经深圳证券交易
     所同意,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
     民币普通股股票(A 股)2,000 万股,发行价格为 8.99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
     179,800,000 元,扣除本次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146,478,066.05 元。上
     述资金到位情况已经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出具了天
     衡验字(2017)5216 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了专户存储制度。

         (二)原募集资金用途的计划及使用情况

         截至 2018 年 9 月底,公司原募集资金用途计划及使用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序      项目名称   项目投    拟使用募   占总筹   已投入    未使用     原计划实   项目备案情
号                 资总金    集资金的   资额比     金额      金额       施主体       况
                     额        金额       例               (注 1)
1       人工影响
                                                                                 余高发改字
        天气装备   8000.39    8000.39   54.62%   2280.08   5841.10    特装公司
                                                                                 [2016]32 号
        扩产项目
2       研发中心                                                                  仙发改字
                   4030.60    4030.60   27.52%   120.29    4001.54    新余国科
        建设项目                                                                 [2016]18 号
序        项目名称     项目投     拟使用募      占总筹      已投入     未使用       原计划实    项目备案情
号                     资总金     集资金的      资额比        金额       金额         施主体        况
                         额         金额          例                   (注 1)
3         补充流动
                      2616.82       2616.82      17.86%    1611.77     1039.39      新余国科
            资金
           注 1: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展项目分为两个募集资金账户,公司与全资子公司新余国科特种装备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特装公司”)均在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阳明路支行开设了募集资金专户,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公司共给特装公司募集资金专户转账 5505.76 万元。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公司人工影响天气装
     备扩产项目募集专户尚余 2548.15 万元(含理财 2500 万元),其中本金 2494.63 万元,利息及理财收益
     53.52 万元;特装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尚余 3292.95 万元(含理财 2400 万元),其中本金 3225.68 万元,银行手
     续费支出 0.06 万元,利息及理财收益 67.33 万元。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昌分行八一支行开设了募集资金账户,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集专户尚余 4001.54 万元(含理财 3000 万元),其中本金 3910.31 万元,银行
     手续费支出 0.06 万元,利息及理财收益 91.29 万元。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在中国工商银行新余分行城南支行开设了募集资金账户,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公
     司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专户尚余 1039.39 万元(含理财 1000 万元),其中本金 1005.05 万元,银行手续费
     支出 0.07 万元,利息及理财收益 34.41 万元。

            (三)拟变更募投项目的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布局,拟将公
     司“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以下简称“原项目”)调减投资规模,将原
     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 8,000.39 万元调减为 5,552.73 万元(含调减前已完成的
     2,280.08 万元),并调整部分产品内容,仍然用于“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
     目”(以下称为“调减后的人影装备扩产项目”),调减后的人影装备扩产项目
     预计总投资额为 5,552.73 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 5,552.73 万元。将
     原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 8,000.39 万元中的 2,447.66 万元(不含利息和理财收益,
     以下同)变更为用于“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装备研发项目”(以下简称“新项
     目”),新项目预计总投资额 6,890 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 2,447.66
     万元(占本次募集资金净额 16.71%),不足部分将以公司自有资金投入。项目实
     施主体未发生变化,均为特装公司。变更后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构成关联交
     易。

           原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维持不变。

           截至 2018 年 9 月底,变更后的新项目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序          项目名称            项目投资总      拟投入的募集       实施主体        统一项目代码
     号                                  金额          资金金额
     1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         5,552.73          5,552.73        特装公司     2018-360598-
            产项目                                                                    35-03-011589
      2     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          6,890.00           2,447.66      特装公司     2018-360598-
序        项目名称        项目投资总   拟投入的募集   实施主体    统一项目代码
号                            金额       资金金额
     环境装备研发项目                                            35-03-028960

     二、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原因

     (一)原募投项目计划和实际投资情况

     原项目于 2016 年 3 月 23 日获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余高
发改字[2016]32 号文立项批准。本项目计划总投资额 8,000.39 万元,计划建设
周期 18 个月,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6,501.47 万元,土地购置费用 747.02 万元,铺
底流动资金 751.9 万元。

     截至 2018 年 9 月底,原项目累计已投入金额 2,280.08 万元,其中包括固定
资产投资共 1,459.86,土地购置费 820.22(含契税)。

     (二)变更的具体原因

     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原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
较大,为节约投资资金,进一步发挥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拟缩减原人工影响天气
装备扩产项目投资规模和调整产品结构。

     为了更好地利用募集资金,抢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市场需求量较大
的新型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装备,为未来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决
定增加研发投入,拟将原募投项目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 2,447.66 万元用于特装
公司的新项目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装备研发项目。

     本次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情况不构成重大
不利影响,亦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情况。

     三、新募投项目情况说明

     (一)调减后的人影装备扩产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和投资计划

     新扩产项目计划总投资为 5,552.73 万元(含调减前已完成的 2,280.08 万
元),固定资产投资为 4,081.52 万元,购置 3#厂房契税 46.89 万元,无形资产
投资为 773.33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 697.88 万元。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已经使用募集资金
2,280.08 万元购买了土地和 3#厂房以及附属设施并对厂房进行了装修。全部资金
通过公司上市募集获得。

    本项目已取得新余市高新区发展和改革局的备案,统一项目代码为:2018-
360598-35-03-011589

    本项目投资资金使用计划表见下图: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扩产项目投资资金使用计划表
   项目
                  投资项目                     资金使用计划(万元)               建设期
   名称
                                                第 1-12     第 13-18
                      项目        目前已投入                            累计
                                                   月          月
           2#厂房建筑工程及其他
                                                1,827.57               1,827.57
           费用
  新余国
           预备费用                                80.00       30.00     110.00
  科特种
  装备有   设备购置和安装工程费
                                                  300.00      337.20     637.20
  限公司   用
                                                                                  18 个月
  人工影   铺底流动资金                           300.00      397.88     697.88
  响天气
           房屋土地契税                73.20                              73.20
  装备扩
  产项目   3#厂房建筑物购置、设
                                    2,093.54                           2,093.54
           备购置及土地购置费
           厂房装修费用               113.34                             113.34
           合计                     2,280.08    2,507.57      765.08   5,552.73


    2、项目可行性分析

    2.1 项目背景

    (1)气象灾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
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
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气象灾害
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5,000 万公顷,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 4 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
国内生产总值的 1%~3%。气象灾害的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 70%以上。

    (2)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受到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防灾
减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大力支持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2012-
2017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人工影响天气补助资金 11.66 亿元(其中 2017 年
2.06 亿元),带动各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累计约 76.44 亿元(其中 2017 年 12 亿
元)。

    在中央财政的有力保障下,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服务农业生产、促进生
态治理、缓减水资源短缺、防灾减灾和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近
五年来,人工影响天气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增加目标区域降水,累
计增加降水 2335 亿立方米(相当于 3 个青海湖容量),防雹作业保护面积平均为
58.6 万平方公里,广泛服务于抗旱减灾、生态恢复、水库蓄水、森林防火、扶贫
开发等方面。围绕生态保护和建设需求,加强了大兴安岭林区、青海三江源、甘
肃祁连山和石羊河、红碱淖湿地等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改善土壤含水量、地
表植被和径流,促进生态系统修复。同时,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重要的气象保障工
作,为杭州 G20 峰会、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建军 90 周年阅兵、
厦门金砖国家峰会等国家重大活动保驾护航。

    2012 年 8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指出:“到 2020 年,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
工作体系,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重要成果,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协
调指挥和安全监管水平得到增强,人工增雨(雪)作业年增加降水 600 亿吨以
上,人工防雹保护面积由目前的 47 万平方公里增加到 54 万平方公里以上,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明显提高。”

    《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 年)》提出:人工增雨(雪)作
业年增加降水 600 亿立方米以上,人工防雹保护面积由目前的 47 万平方千米增加
到 54 万平方千米以上,人工消减雾、霾试验取得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
明显提高。在技术成熟时,可布设 2,700 架新型火箭以替代目前的“37”高炮;
按全国适合火箭增雨(雪)保障的面积 360 万平方千米,需布设新型火箭作业装
置 5,000 架左右。

    2017 年,人工影响天气补助资金由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转列中国气
象局部门预算后,财政部会同中国气象局认真研究,更加注重资金优化整合和统
筹安排,根据预算管理要求和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新进展,既保障了各地农业生
产、防灾减灾、生态建设等作业需求,还兼顾了高性能增雨飞机运行和国家层面
重大活动或重大灾害防灾减灾的需求;既加强了全国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又充
分调动和发挥各地的积极性。中国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将继续积极支持人工影
响天气工作,为农业生产、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做出更大的贡献。

    (3)人工影响天气的现状

    ①设备陈旧老化

    我国很多地方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机器和仪器陈旧、老化甚至破损,
难以满足高频度、大范围的作业需求,给稳定、安全的作业带来影响。

    ②人影装备技术水平较低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影装备行业逐步加强了对电子、通信、航
天、互联网等传统和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形成现代化的作业技术系统。美国、
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主要使用适于不同云系作业的多种先进飞机、远
程遥控地面发生器或自动化火箭等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上通常还搭载了
多种云物理探测设备,作业装备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随着东北区域
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实施,逐步建设了人工影响天气专
用高性能飞机(MA60 等)和机载催化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的高炮和体播撒火箭作
业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作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4)物联网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

    在国外,物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领域。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物联
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监测、气象预报、气象信息传输和气象服务等各个层
面,部分国家还成功将其应用于军事气象领域,大力提升军事气象保障能力,并
已出现较为成功的应用案例。如韩国气象局采用 RFID 监测天气变化,通过布设无
线感应器,建立自动天气系统,实现对温度、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实时监
测,有效提高了气象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美国不仅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民用气
象领域,还高度关注其在军事气象领域的应用拓展,不断提高气象装备的信息化
水平,采用多网络、多信道和安全保障技术将军事气象信息准确及时纳入指挥决
策系统中,形成强大的军事气象保障能力。
    在国内,物联网技术已应用到气象信息监测、气象信息发布服务和专业气象
服务等领域,并初步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和产品。基于物联网理念,诸如“物联
网自动化气象站”的应用,提供准确可靠的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安徽气象局与电
信共商防灾减灾信息化,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绿色通道”;福建
龙岩气象局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合作搭建的“灾害性天气监控预警平台”;广东
江门市气象局与移动通信公司应用物联网技术联手打造“数字气象”工程;以及
江苏省的交通气象服务“高速公路气象预警系统”。

    公司研究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管理系统”,将物联
网理念和技术应用到人影业务管理中,实现人影设备和人影作业的全程跟踪、动
态管理以及人影作业的精准化,提升人影作业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和人影作业效
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人影信息全流程自动化
的管理,弥补制度管理上的不足,动态监控弹药出入库、弹药运输、库房预警管
理、人影作业等信息,承担人影地面作业信息管理、作业指挥、信息发布。

    物联网技术在人影行业的应用是未来作业人员信息管理、人影作业装备、物
资管理的必然趋势,有助于保障作业安全、掌握作业动态、规范作业流程,科学
统一管理人影作业。人影业务管理中,实施对人影业务、装备弹药与作业人员实
时同步管理,在人影作业指挥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和作业流程的
自动控制,实现了弹药从生产到使用过程的实时全程自动化跟踪和控制,提高了
人影业务管理、安全监管以及人影综合服务效益。

    2.2 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1)防灾减灾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
的 70%以上,其中旱灾占气象灾害损失的 50%以上。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
象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凸显,干旱、冰雹、森林和草原火灾
等呈现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复杂,降水时空分
布不均,降水量最少的西北地区年降雨量为 50~500mm,干旱、半干旱面积超过
80%。华北地区干旱频次最高,黄淮地区和西南地区旱灾呈加重趋势,长江中下游
等湿润区大范围干旱等极端事件近年来也时有发生。如云黔川等省 2009-2011 年
发生连年干旱,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2011 年出现冬春大面积干旱。此外,我国西
南、西北、中部山区等地方冰雹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经济作物和粮食生产。为进
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
能力规划(2009-2020 年)》确定了东北、黄淮海和长江流域 3 个粮食生产核心
区和晋、浙、闽、粤、桂、渝、黔、云、陕、甘、宁 11 个非粮食主产省 120 个粮
食生产大县,到 2020 年实现全国粮食生产能力比规划发布年份增加 1,000 亿斤。
东北和黄淮海核心区承担的粮食增产任务超过 63%,却面临着地下水超采严重、
供水明显不足、干旱灾害频繁出现等诸多问题;长江流域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年来
经常发生干旱,给粮食增产带来严重影响。为防止和减轻干旱、冰雹等灾害造成
的损失和影响,加强农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和重要农事季节的人工影响天气作
业,缓解干旱威胁和减少雹灾损失,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对实现
粮食高产稳产、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保障生态安全的需求

    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脆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1/5,生态环境恶
化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总体布局,对保障生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 25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中 8 个水源涵养型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由于少雨缺水导致沙化严重、河流干枯、湖泊萎缩,湿地破
坏严重,石羊河和红碱淖生态退化问题突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
2020 年)》要求强化生态建设的气象保障,开展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
设。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运输、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尤其在雾、霾
天气多发的黄淮、江淮、江南及京津冀、东北、川渝、闽粤等地,严重影响社会
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如 2013 年 1 月我国中东部和 10 月东北地区持续多日的
雾、霾天气,造成多批航班延误、高速公路拥堵和群发性呼吸道疾病发生。为
此,应开展人工消雾作业以减轻大雾对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人工影
响天气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需求

    我国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 2,100 立方米,为世界平均
值 28%,西北、华北等地区水资源短缺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
展和居民生活用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更加突显,水资源储
备面临严峻形势,《全国抗旱规划》提出“利用人工影响天气开发空中云水资
源”。加强常态化、规模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可以有效增加缺水地区及其上
游地区的降水,从而增加水库湖泊汇水量和江河径流量,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
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4)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种重大社会活动和突发公共事件对人工消(减)
雨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保障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首都庆典、广州亚运
会、西安世园会、南京青奥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
年纪念活动、G20 杭州峰会文艺汇演活动、建军 90 周年阅兵、厦门金砖国家峰
会、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顺利进行,各地成功组织开
展了人工消(减)雨作业,效果显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随着我国承
办的重要国际性会议赛事和各类重大活动不断增多,以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要
求不断提高,对人工影响天气的保障需求将更加频繁和迫切。

    2.3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模式发生变化

    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用户由单纯采购人影
作业燃爆器材和发射装置,发展到对气象条件探测、人影过程监控系统、人影作
业指挥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集成化、系统化、信息化产品的一体化采购。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发生改变

    人工影响天气产业正从传统的现场作业向作业前气象环境探测、作业过程监
控、作业效果评估和作业后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未来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
引领下,人影作业将实施远程监控和对人影产品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互联网+和
工业 4.0 的到来直接影响人影产品的设计模式和制造模式。

    (3)人工影响天气未来服务方式变化趋势显现

    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工增雨已发展成为具有商业性质的业务,除了一些政府机
构、科研院校外,还有专门从事人工影响天气的公司,先后在南非、泰国、印度
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国家实施了人工增雨业务技术服务。
    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生产企业也逐步由生产经营型发展成为能系统提供人工影
响天气作业服务为主,国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展模式也会由现在以政府为主的
方式转变为由专业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方式,人工影响天气市场内
涵将会进一步扩大,而不仅仅局限于提供作业装备。该模式最有可能首先从国际
市场上得到突破。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突破公司产能瓶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进一步提升人影设备信息化,推动完善公司全产业链的需要;

    (3)巩固公司的行业优势地位;

    (4)推广新型人影装备,把握发展机遇。

    4、项目选址

    (1)项目用地选用的具体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光明
路;

    (2)土地获取方式:“协议”转让方式获取,从江西钢丝厂购买,已于
2016 年 12 月通过协议购买获得,于 2017 年取得土地使用权证;

    (3)土地用途:工业用地。

    5、项目实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

       ①行业季节性波动风险

       部分人工影响天气装备需求具有较为显著的季节性波动特性,由于人工影响
天气装备通常情况在特定环境下使用,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在干旱频发,冰雹,洪
涝等情况下,可以带来较好的防治效果,这部分需求通常集中在夏季和冬季。

       人工影响天气市场需求的季节波动性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以及未来股价表现可
能会产生影响。

       ②市场竞争风险

       目前,国家对人工影响天气行业的不断推动,市场对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的要
求不断提高,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人工影响天气行业的竞争中来,使现有
的人工影响天气企业技术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压力变大,可能会对公司现有的人
工影响天气装备作业模式、销售模式造成影响,如果对市场反应不够迅速,可能
会对公司正常经营以及未来股价表现产生影响。

   (2)技术风险

    ①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风险

    技术研发是公司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司作为国内领先人影装备生产
商的基础要素。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改进技术工艺,已获得多项技术及
产品专利。随着人影装备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研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
果公司不能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把握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发展趋势,或者因现
有竞争对手及潜在竞争对手技术研发领先导致对公司形成技术壁垒,将削弱公司
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②核心技术失密、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长期致力于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及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人影装备的
生产工艺与产品开发等领域积累了核心技术。公司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很大程度上
依赖于专业人才,特别是核心技术人员。公司历来重视人才队伍的持续成长和技
术与产品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包括薪酬、福利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最大限度
的改善科研环境和提供科研资源保障。同时,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并与
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等,采取多种手段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但是,随着同行
业人才争夺的加剧,公司未来未必不会出现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甚至核心技术泄密
的风险,以及由此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3)其他风险

    ①募投项目经济效益预测差异风险

   本公司一对募投项目的相关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预测,尽管本公司募投项目
经济效益预测遵循了谨慎性原则,但是由于;a.募投项目经济效益预测所依据各
种假设具有不确定性;b.国家宏观经济、行业形势和市场行情具有不确定性;c.
国家货币、财政、利率、汇率和税收政策具有不确定性;d.国家相关行业与产业
政策具有不确定性;以及其它不可抗力的因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完毕后的
实际经营成果可能与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差异。

    ②业务扩张导致的经营管理风险

    公司保持良性发展,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公司整体经营管理能力也在
相应加强。同时,公司致力于发展人工影响天气装备业务进一步的延伸及拓展,
在有效利用公司现已积累的行业运作经验基础之上,扩大公司人工影响天气装备
业务规模,扩展客户面、丰富公司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提升未来盈利空间,
但同时在开拓市场、提升业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状态带来更
加严峻的挑战。

    6、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项目计算期

    本项目建设期 1.5 年,生产期 10 年。

    (2)生产负荷

    本项目建设后,技术成熟产品第 1-4 年的产能利用率可以为 60%、70%、
80%、90%,第 5-10 年产能利用率为 100%;新研发产品第 1-4 年的产能利用率可
以为 30%、50%、70%、90%,第 5-10 年产能利用率为 100%。

    (3)财务分析指标

    本项目年均销售收入 8,537.93 万元,年均增值税 618.68 万元,年均税金及
附加 130.63 万元,年均所得税 175.22 万元,年均利润总额 1,408.44 万元,年均
税后利润 1,233.23 万元,税前投资利润率为 25.36%。

    本项目所得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5.43 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7.03 年,财
务内部收益率为 19.90%,投资财务净现值为 4,170.84 万元。项目的投资回收期
尚可,风险较小,项目的投资价值较大。

    (二)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装备研发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和投资计划

    新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子项目,为⑴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化装备研究
开发;⑵新型气象环境观探测体系化装备研究开发;⑶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
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研究开发;⑷环境保障军民融合专项技术研究;⑸研制保
障基础条件建设。新项目计划总投资为 6,890 万元,其中使用原募投项目人影装
备扩产项目调减后剩余的募集资金 2,447.66 万元(不含利息收入和理财收益,以
下同)。本项目总投资为 6,890 万元,其中:研制保障条件建设投资 750 万元,
研发费用 6,140 万元。

    本项目已取得新余市高新区发展和改革局的备案,统一项目代码为:2018-
360598-35-03-028960。

    (1)本项目的投资概算如下:

                                    项目投资概算表


  序号                      内容                                投资额(万元)
             一、研制保障条件建设投资                                               750
   1.1        工房建设费用(无尘车间和检测室)                                      300
   1.2               办公硬件和软件购置                                              60
   1.3               检验与实验设备购置                                             370
   1.4                    预备费用                                                   20
                   二、研发费用                                                  6,140
   2.1                   产品设计费                                                 545
   2.2                   产品开发费                                              5,595
  2.2.1                    材料费                                                2,800
  2.2.2                    外协费                                                   536
  2.2.3                    试验费                                                   669
  2.2.4            研发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用                                           990
  2.2.5            其它费用(含外包设计)                                           600

                    三、总投资                                                   6,890

    本次使用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以下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研制保障基础条件
的建设,分项目投资明细如下:

                                     项目投资明细

                                                     投资金额       拟使用募集资金
  序号                  项目内容
                                                     (万元)       金额(万元)
   1      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化装备研究开发            3,175
   2      新型气象环境观探测体系化装备研究开发              765
          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2,447.66
   3                                                        700
                    (软件)研究开发
   4          环境保障军民融合专项技术研究                1,500
   5             研制保障基础条件建设                     750
                     总计                               6,890

    (2)资金使用计划: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研发项目,项目周期为 36 个月。
投资计划如下:第 1-12 个月计划完成投资 2,230 万元;第 13-24 个月计划完成投
资 2,430 万元;第 25-36 个月计划完成投资 2,230 万元。

    2、项目可行性分析

    (1)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化装备研究开发

    ①项目背景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3,175 万元,本项目研发支出主要包括产品设计费、产品
开发费、样机制造费、研发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用等。

    本项目主要用于公司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化装备研发,具体涉及:1.基于
物联网的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减灾防灾地基作业装备系统;2.基于物联网的新一
代人工影响天气减灾防灾空基作业装备系统;3.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人工影响天
气减灾防灾船载作业装备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②项目的可行性

    随着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不断扩大,人影装备市场越来越大。人影作业范围
包括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减灾、水库和河流增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森林草
原防火、机场和公路消雾、重大社会活动保障以及应对严重空气污染、城市高温
天气等事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
这些都为本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背景支撑。

    I、发展新一代人影装备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第三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会议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抗旱增雨作业;加强
粮食生产保障增雨作业;加大防雹作业力度,强化区域联防,提高防雹效果;加
强云水资源开发,组织开展重点江河流域和大型水库汇水区的增雨(雪)作业;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做好森林、草原等区域增雨(雪)作业;加强突发事件
应对保障的增雨作业;做好重大活动保障服务的消云减雨作业;继续探索和发展
人工消雾服务技术。
    2016 年 8 月 23 日发布的《全国气象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在“有序开
发利用气候资源”章节提出: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全面提升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科技水平和服务效益,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基
本形成东北、西北、华北、中部、西南和东南六大区域发展格局,提高人工增雨
(雪)和人工防雹作业效率,推进人工消减雾、霾试验,加强协调指挥和安全监
管。科学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活动,重点做好粮食主产区、生态脆弱区、森林草原
防火重点区、重大活动等气象保障服务。

    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开展 60 周年之际,2018 年 9 月 14 日在北京召开人
工影响天气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
讲话。胡春华指出,随着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的不断
提高,在防灾减灾、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水资源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日益明显。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推进科
学作业、精准作业、安全作业,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要加强
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II、公司有经验和有能力实施本项目。

    公司一直专注于人影装备的研发、升级和产业化发展,在历年积累的人影作
业设备全自动化技术基础上,针对人影装备信息化、构建人影作业物联网进行专
项研究。目前已开发了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人工增雨作业车、自动气象站、
地面远程控制播撒系统、飞机播撒系统、飞机用焰弹、烟条和火箭弹专用储存保
险箱等十余种新型人影和气象装备,满足用户从作业前的预测、到作业指挥、作
业实施和作业效果评价以及作业现场的监测,作业用弹药的储存全过程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本项目研发的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化装备将在人影作业技术领
域进行体系化布局,在作业体系概念、指挥控制管理系统、智能作业平台、网络
通信系统等几方面同时推进,改变传统的人影作业理念和样式,注重分布式、多
域作业概念牵引,地面、空中、海上全面发展。

    ③项目研发进度安排

    以上项目第一年要完成项目调研、立项并确定技术方案;第二年要完成样机
试制,进行试验验证,争取完成 12 个子项目的技术鉴定;第三年争取完成全部产
品的技术鉴定,部分项目进一步完善。
    (2)新型气象环境观探测体系化装备研究开发

   ①项目背景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765 万元,研发支出主要包括产品设计费、产品开发费、
样品制作费、研发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用等。本项目主要用于公司新型气象环境观
探测体系化装备的研发,具体涉及城市环境观探测开发和气象观探测开发的关键
技术研发,涉及软件开发支出列入本文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支出。部分科研院所
已在研制的项目采用产学研合作开发模式。

   新型气象环境观探测体系化装备研究开发可分为城市环境观探测开发和气象
观探测开发两个方向,城市环境观探测开发主要是针对影响城市运行的各种气象
灾害的气象数据的观探测设备研究和开发,主要分为城市积水深度预警预报系
统、能见度观测系统和道路桥梁环境监测系统三个子项目;气象观探测开发主要
是针对影响环境状态的各种气象灾害的气象数据的观探测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分
为雨雪冰雹当量水探测系统、多要素自动观测系统、激光云雾霾探测系统、积雪
综合探测系统、下投式探空系统和小型火箭探空系统六个子项目,其中城市积水
深度预警预报系统和积雪综合探测系统为在研已立项产品,其他产品仍在调研阶
段。

    ②项目的可行性

    (1)新型气象环境观探测体系化装备的开发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014 年 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气象局等 12 家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 年)》(简称《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行动纲领。该《规划》提出了强化生态建设的气象
保障、防治水土流失、推进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下水资
源以及森林、草原、荒漠、湿地与河湖、农田、城市、海洋七大生态系统等十二
项建设任务。《规划》进一步指出,建立和完善人工干预生态修复和灾害监测预
警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生态脆弱区、易灾地区无人生态气象观测
站和土壤水分观测站布局。在相关部门监测的基础上,强化生态气象综合监测评
估预警能力建设,以地面监测数据和风云系列卫星遥感资料为主要信息源,构建
生态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开展生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生态保护与建设气候可行
性论证等工作。开展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配备国家人工影响天气
作业飞机,建设作业指挥平台,合理配置新型高效增雨防雹火箭等地面作业系
统,科学布局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基地,改扩建人工增雨(雪)标准化作业点,大
幅度提高作业覆盖面积,强化生态建设的生态保障。

    (2)特装公司具有开发新型气象环境观探测体系化装备的基础和能力。

   特装公司在历年积累的人影作业装备和气象装备的基础上,针对新型气象环
境观探测研发进行专项研究。特装公司作为新余国科的全资子公司,参与母公司
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项目的合作开发。母公司和南京砳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建立研发创新平台,形成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并且已完成了降水现象仪(激光雨
滴谱仪)、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气象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极轨气象卫星云图
接收处理系统、数字天气雷达、地面遥测气象仪等新型观探测产品的开发并已推
向市场,已立项或已开始研制的有城市积水深度预警预报系统和积雪综合探测系
统,正在调研的有能见度观测系统、道路桥梁环境监测系统、雨雪冰雹当量水探
测系统、多要素自动观测系统、激光云雾霾探测系统、下投式探空系统和小型火
箭探空系统。母公司拥有江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余市危险品特种装备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危险品特种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西省人工影响天
气办公室合作成立了人影装备研究室、气象装备研究室,与江西国防科工办 620
单位合作开发临近空间气象探空火箭等,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国防
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和德国 LUFFT 公司等多家校企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新
型气象环境观探测研发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在完善、全面、成熟的技术储备
为后续产品设计、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大大缩短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时间。

   ③项目研发进度安排

   以上项目第一年要完成项目调研、立项并确定技术方案,完成 2 个子项目的
技术鉴定;第二年要完成样机试制,进行试验验证,争取完成 6 个子项目的技术
鉴定;第三年争取完成全部产品的技术鉴定。

    (3)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研究开发

    ①项目背景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700 万元,研发支出主要包括产品设计费、产品开发费、
研发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用等。

    本项目主要用于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研究的新产
品开发,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的人工影响天气减灾防灾装备信息管理平台、基于
云架构的人工影响天气减灾防灾作业决策、指挥及效果评估信息平台的研发、交
通行业气象环境观探测信息系统的研发、新型气象环境观探测体系化装备信息云
平台的研发和新型气象环境观探测体系化装备信息系统的研发等。

    ②项目的可行性

    (1)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装备信息化管理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需要。

    2014 年 10 月 24 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能
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全面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根据《意见》,
到 2020 年,气象部门将基本建成装备先进、布局合理、指挥科学、评估客观的业
务系统,形成全国统一协调、上下联动、逐级指导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人
工影响天气重点领域服务能力、基础保障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区域统筹能力、
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效益明显增强。

    2018 年 8 月 11 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印发《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以提升气象业务
能力为重点,将信息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贯穿
现代化的全过程;将智慧气象作为发展方向,着力谋划智能观测、智能预报和智
慧服务融合发展,并推动向全球业务发展;要狠抓“四大核心技术攻关”、卫星
雷达等资料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完善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机
制,确保强“内芯”、用“外脑”。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新余国科通过与德国
LUFFT 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先进的气象环境观探测设备,同时公司将自
主研发新型气象环境观探测体系化装备信息云平台,做到气象环境采集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大大提高人工效率,减少人工实地操作,实现气象环境智能观测、智
能预报和气象环境服务的现代化发展。

    (2)公司具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能力和运维经验。

    新余国科围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构建了包括燃爆器材,作业装备,气象设备
管理和信息化软件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开
发的软件产品主要有:激光雨滴谱仪应用观测系统,人影作业装备弹药物联网管
理系统、人影作业指挥系统、积雪综合探测系统、雨雪冰雹当量测量系统、综合
水位探测系统等。这些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全国各省气象部门或在市场上得到试
用,为气象行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解决方案和新的气象观探测手段。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公司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获得软件著作权 9 项。新余国科于 2018 年 6
月收购了南京砳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气象水文环境的软件开发,
对公司软件项目的研发形成强力支撑。公司控股子公司南京砳磊软件科技有限公
司拥有 15 项软件著作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计有软件研发人员 20 多名。

    ③项目研发进度安排

    以上项目第一年要完成项目调研、立项并确定技术方案,完成 1 个项目的技
术鉴定;第二年要完成样机试制,进行试验验证,争取完成 1 个项目的技术鉴
定;第三年争取完成全部产品的技术鉴定。

    (4)环境保障军民融合专项技术研究

    ①项目背景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1,500 万元。本项目主要用于公司机动人影监测作业系统
新产品研发,具体涉及通信指挥、作业现场气象环境监测以及弹药保障关键技术
研发。研发支出主要包括产品设计费、产品开发费、样机制造费、外场试验费、
研发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用等。

    公司针对军方特定任务需求,在地方基本人影建设能力不能满足或不宜依托
地方基本人影能力进行人工影响天气干预时,开展的以地面为主的局部小范围人
工消减雾作业行为而自主研发的机动人影监测作业系统。机动人影监测作业系统
包含机动干冰消雾作业、机动可调声波消雾作业等人影组合干预手段(具体根据
实施条件和实施要求进行组合),系统集机动通信指挥分系统、机动环境监测分
系统、机动干冰消雾作业分系统、机动可调声波消雾作业分系统、机动弹药储存
运输分系统,构成以地面干预手段为主的人工影响天气干预装备体系及干预效果
实时监测体系,系统同时配备空地通信功能,分系统各子系统采用统一方舱形式
模块化设计便于根据任务需求进行不同作业组合;分系统由通信指挥、作业现场
  气象环境监测、弹药保障、干冰消雾作业和可调声波消雾作业等不同作业单元组
  成,根据任务需求具备独立开展人工干预能力;采用机动方式可实现快速调动部
  署实施作业能力从而满足军事应用特殊要求。必要时可与上级单位进行飞机作业
  干预联合进行人工干预活动,同时可配合地方科研机构开展不同地域、不同气象
  条件下人工影响天气干预研究,为各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资源投入提供参考,以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②项目的可行性

       2017 年 11 月 23 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
  度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
  域,完善政策法规,落实改革举措,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
  产体系建设,实现军民资源互通共享和相互支撑、有效转化,推动国防科技工业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母公司新余国科技术力量雄厚,有完备的火工品、人影燃爆器材等产品的科
  研、生产、检测手段。在火工品及药剂和防雹增雨火箭的研制与生产方面,处于
  国内同行业领先或先进水平。主要品种有:军用火工品和军用气象火箭、军训器
  材等;人工影响天气用的防雹增雨火箭弹系统、飞机、地面播撒系统等。

       ③项目研发进度安排

       以上项目第一年要完成项目调研、立项并确定技术方案;第二年要完成样机
  试制,进行试验验证,争取部分项目的技术鉴定;第三年争取完成全部产品的技
  术鉴定。

       (5)研制保障基础条件建设

       ①项目概述和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750 万元(含预备费用 20 万元)。本项目主要涉及购置研
  发用设备仪器,并建设一个检测室和一个无尘车间。本项目支出主要包括设备采
  购、无尘车间的建设等。

       设备仪器购置和无尘车间的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如下表:
                              研制保障基础条件建设投资估算表
序号         设备购置和建设         数量 单价    总价          推荐品牌   备注
                 内容                   (万   (万
                                        元)   元)
1           泄漏电流测试仪          1      2      2       美瑞克 RK2675WT
2     单向可调频调压交流变频电源    1      2      2   上海稳压器厂 CFP11030
3     步入式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1     25     25   中国赛宝 CEEC-WSJR-30B
4         高低温低压试验箱          1     35     35   中国赛宝 CEEC-WQ-1000
5           电动振动台系统          1      8      8   南京苏试 DC-20000-200
6           模拟运输试验台          1      5      5       上海发瑞 FR-1330
7             跌落试验机            1      5      5       南京苏试 DLJ-200
8               盐雾箱              1      5      5     南京苏试 GK-YW2000S
                                                              重庆银河
9          高低温湿热试验箱         1    10     10
                                                              KWGDS62
10           太阳辐射试验箱         1     5      5            重庆银河
11            高风速淋雨箱          1     5      5            重庆银河
12         跌落式冲击试验台         1    10     10        南京苏试 CL-02
13              沙尘试验箱          1     5      5      中国赛宝 CEEC-SCC
14           探空通用机测箱         3     3      9        上海长望 JKZ1 型
15              霉菌试验箱          1     5      5    中国赛宝 CEEC-MJ-1000
16              拉力试验机          1    10     10      东莞宏拓 HT-140SC
17           EMI 测试接收机         1    25     25        深圳知用 EM5080C
18            人工电源网络          1     5      5        深圳知用 EM5040C
     桌面型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
19                                  1    10     10    中国赛宝 CEEC-GDW-60C
                    箱
20              浪涌发生器          1    35     35        中国赛宝 1065S
21           静电放电模拟器         1     7      7      苏州泰思特 EDS30V
22              电波暗室            1    50     50        常州易腾 733 型
                                                                                还需配备
                                                                               MFT 1200、
                                                                               PMC 1200、
23        传导抗扰度测试系统        1    45     45      苏州泰思特 CCS 600
                                                                                  和 VVT
                                                                                2216SD 模
                                                                                    块
24          电压跌落发生器          1     5      5        上海索莘 VDT S20
25          冷热冲击试验箱          1    20     20        海达国际 HD-E703
26            精密露点仪            1     2      2      南京英格玛 YGM2210
27          数控扭力测试仪          1    20     20          济南凯恩 KN
                小计                           370
28              检测室              1    60     60
39            无尘车间              1   240    240                             240 平方米
                小计                           300
31      办公设备及办公软件购置                  60
              总计                             730

      ②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本项目无尘车间和检测室在第一年建设完成,设备购置随研发项目的进度需
 要及时采购到位。
    3、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光明路新余国科特种装备
有限公司现有厂房内。本项目无需新购土地,公司已建有 16028.91 平方米厂房,
目前厂房空间富余,并且公司还将新建厂房,可以满足检测室和无尘车间的建设
需要。

    4、项目实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研发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研发项目实施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新产品、新技术研制成功后,由
于技术进步或者产品替代等原因而导致市场需求发生改变,使得公司新研发的产
品和技术不符合市场需求而带来的风险。第二,虽然公司在每项研发课题立项之
前都会进行一些可行性论证,但是由于技术研发存在一定的假设和预想,并不能
完全排除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出现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而带来研发未
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第三,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制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带
来的风险。

    针对以上情况,公司采取了以下对策:第一,在研发课题挑选方面,公司从
市场需求方面、相关课题现有研究情况,同时结合公司自有研发平台特点,综合
考量、评定,最终确定研发课题,从根本上消除公司对行业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方向的误判。后续公司将继续紧密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情
况调整研发策略。第二,公司一直以来以“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进步
基础,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已建立起优秀的研发团队和完善的研发管理制
度、科技奖励办法等,公司鼓励研发突破,并继续加强研发人员的引进和培养,
从团队建设和制度建设上保障上述研发课题的成功完成。第三,如果本次研发项
目投资估算不足,公司将继续筹集资金追加研发投入,保障在研发过程中的资金
需求,从而确保研发项目顺利完成。

    (2)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

    本项目实施后,公司的资产规模和新产品规模将大幅增加,对公司现有的管
理体系、管理模式、销售模式、管理队伍、销售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公司管
理层、销售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的较大扩张,那么公司
将面临经营管理上的风险。

    激励体制的不完善会影响公司经营管理层和员工对公司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投
入程度和责任心,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可能使经营管理层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从
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针对公司快速成长中可能出现的管理风险,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
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2)以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队伍素质,特别是中高层
管理人员的素质;

       3)完善公司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管理层和员工的切身利益与公司的整
体利益相结合,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强化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3)核心技术失密、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长期致力于人影与气象装备及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与生产,在生产工艺
与产品开发等领域积累了核心技术。公司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
业人才,特别是核心技术人员。公司历来重视人才队伍的持续成长和技术与产品
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包括薪酬、福利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最大限度的改善科
研环境和提供科研资源保障。同时,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并与技术人员
签订保密协议等,采取多种手段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但是,随着同行业人才争
夺的加剧,公司未来未必不会出现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甚至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以及由此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5、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为研发项目,项目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随着国家对人影和气
象装备相关鼓励政策、发展规划的不断出台和实施,以及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公
司将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推出新型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市
场占有率,增加未来相关营业收入及增强盈利能力,将实现人影业务的战略升
级。
    四、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议程序

    1、2018 年 11 月 28 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变更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本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2018 年 11 月 28 日,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变更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本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全体独立董事对上述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意见并同意将该议案提交公司股
东大会审议。

    五、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

    新余国科本次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事项,已经上市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六
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独立董事对本次变更部分募集资金
用途事项发表了同意的独立意见,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新余国科本次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事项履行了必要的程序,符合《上市公
司监管指引第 2 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深圳证券交
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8 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
范运作指引(2015 年修订)》及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本
次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是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的客观需要做出的,符合
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此次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的变更,不存在损害公司、股东利
益的情形。

    综上,保荐机构对新余国科本次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事项无异议。

    (以下无正文)
    (本页无正文,为《中航证券有限公司关于江西新余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的核查意见》之签章页)




     保荐代表人:
                        孙 捷                        阳   静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