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博动力:越博动力2021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2021-04-27
证券代码:300742 证券简称:越博动力 上市地点:深圳证券交易所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〇二一年四月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博动力”或“公司”)拟以
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以下简称“本次发行”),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
不超过(含)4,200.00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项目投资总额 募集资金投资额
新能源商用车智能运营平台建设项目 7,191.78 4,200.00
本次发行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低于拟投资项目投资总额的部分将
由公司自筹解决。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项目需要以自筹资
金等方式进行先期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之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程
序对先期投入资金予以置换。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背景及基本情况
(一)项目实施背景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
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
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
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高。近年来,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
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
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为把握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度重
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加快壮大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
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智
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等重大国
1
家战略规划陆续出台,明确指出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加强智能网联
汽车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2、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随着汽车产业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
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
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相
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
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跨界协同,研发复
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
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
统、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与产品。
鼓励整车及零部件、互联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组成联盟,以车用操作
系统开发与应用为核心,提升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可靠性、便利性,
扩大应用规模,形成开放共享、协同演进的良好生态。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管
理体系,通过车联网实现对车辆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与运用,为车辆安全运行
提供保障,实现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个性化汽车服务的规模应用。
3、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2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 年至 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
复合增长率为 85.63%,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持续上升。根据中
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 年 3 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析》,2021 年 1-3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53.3 万辆和 51.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2 倍
和 2.8 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45.5 万辆和 43.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6 倍和 3.1 倍。1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Global EV Outlook 2020》,基于既定政策,
全球电动汽车(包括轿车、轻型商用车、客车和中重型车辆,不包括两轮/三轮
车)保有量将从 2019 年的 800 万辆左右扩大到 2025 年的 5,000 万辆,到 2030
年接近 1.4 亿辆,年平均增长率接近 30%。2025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接近 1,400
万辆,2030 年达到 2,500 万辆,分别占汽车销量的 10%和 16%。因此,新能源
汽车行业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4、以智能大屏幕取代传统物理按键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操控系统的标配
随着 5G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汽车电子普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车联
网有望成为 5G 最大应用市场,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
1
《2021 年 3 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3
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汽车智能网联化的背景下,人车交互、万
物互联日益成为汽车电子发展的主题,传统驾驶舱单一的中控屏幕及机械仪表无
法满足日益庞大的行车信息需求,因而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座舱电子技术
成为发展趋势,座舱电子作为人车交互的入口已然成为行业的下一个变革点,座
舱电子的加速演进促使智能驾驶舱雏形初显。智能驾驶舱是对传统座舱的数字化、
液晶化与集成化,因此以智能大屏幕取代传统物理按键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操控系
统的标配。
5、自动驾驶有望在商用车领域率先落地
自动驾驶作为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正在加速发展,但从技术
验证到商业盈利,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依然面临较多挑战。目前关键技术、运
行环境、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及自动驾驶生态、配套成本、道德法律体系及信息
安全等成为制约自动驾驶商业化的主要因素。从技术应用及运行环境的复杂程度
来看,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所面对的行驶环境相对简单,路程相对固定,作业
流程的标准化程度更高,因此港口集装箱运输、矿区物流、城市环卫、末端物流、
封闭场区货物运输、干线物流等场景更容易实现无人驾驶的应用。从市场需求来
看,与乘用车比较,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在驾驶安全、降本增效等方面需求更高,
盈利模式更加清晰。在基础设施及法规驱动方面,围绕商用车车联网安全监管、
标准制定、强制安装要求等,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在车联
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发挥了顶层设计和基础引领作用,推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
先落地。因此,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路径在现阶段呈现先封闭后开放,先载货后
载人的趋势。面对纷繁复杂的乘用车使用环境,高级别自动驾驶要实现突破还有
待未来基础设施及自动驾驶生态的大规模部署,而复杂度相对较低的商用车领域
有望成为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先行者。
(二)新能源商用车智能运营平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拟投资 7,191.78 万元用于新能源商用车智能运营平台建设,其中募集
资金投入金额 4,200 万元,其余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项目建设期预计为 24 个
月。
4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项目实施必要性
1、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抢占未来广阔市场空间
我国汽车销量已连续 12 年蝉联全球第一位,据公安部统计,截至 2021 年 3
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 2.87 亿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等移动源污
染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同时传统汽车保有量的上升导致对
燃油的需求量增加,对我国整体能源需求及石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产生了直接影
响。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我
国面临的重要和现实课题。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
国的必由之路,是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2035 年)》提出的发展愿景,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
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力争经过 15 年的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
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
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
遇,抢占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变化,汽车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属性,带来产业价
值链和生态服务的变化。汽车与通信、半导体、互联网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仅
靠单个公司难以实现所有技术的研发及实施,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
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信息
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通信行业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和融合解决方案;北京航
盛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梯次利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鉴
于纯电动车动力系统总成和新一代通信技术、电池管理等在新能源汽车上拥有共
同的应用场景和协同效应,公司与本次项目合作方拟共同构建新能源商用车智能
运营平台,打造自主可控的新能源商用车解决方案,赋能下游行业精细管理和效
5
率提升,提高公司长期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项目实施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
为把握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度重
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主要政策文件如下:
发布时间 颁发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相关内容
作为《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指南针对智能交通通
交通运输部、 用规范、核心技术及关键应用,构建包括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
工信部、国家 智能交通基础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
2021 年 2 月 准体系建设指南
标准化管理委 产品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指导车联网
(智能交通相关)
员会 产业智能交通领域的相关标准制修订,充
分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关键技术、核心
产品和功能应用的引领作用。
坚持平缓补贴退坡力度,保持技术指标门
槛稳定。2021 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
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2021 年,新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
财政部、工信 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 2020 年基础上退坡
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2020 年 12 月 部、科技部、 20%;为推动公共交通等领域车辆电动化,
财政补贴政策的通
发改委 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
知
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
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
辆,补贴标准在 2020 年基础上退坡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
中国共产党第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
十九届中央委
2020 年 11 月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员会第五次全
划和二〇三五年远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
体会议
景目标的建议 业深度融合。
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
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
2020 年 10 月 国务院办公厅 展规划(2021— 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
2035 年) 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针对车联网环境下的车辆智能管理工作需
工信部、公安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
求,指导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身份认
2020 年 4 月 部、国家标准 准体系建设指南
证与安全、道路运行管理及车路协同管控
化管理委员会 (车辆智能管理)
与服务等领域标准化工作,推动公安交通
6
管理领域车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提升我
国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水平。
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工程,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
工信部关于推动 5G 富应用场景。结合 5G 商用部署,引导重
2020 年 3 月 工信部
加快发展的通知 点地区提前规划,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
5G、LTE-V2X 纳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
设的重要通信标准和协议。
到 2025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
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
发改委、工信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 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
2020 年 2 月
部等 11 个部门 战略 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
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
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
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
业链。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
2019 年 9 月 国务院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清洁能源应用,促进公路货运节能减排,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车
辆全部实现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
以网络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制
造技术融合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国网
络通信产业的技术优势、电子信息产业的
车联网(智能网联
市场优势和汽车产业的规模优势,优化政
2018 年 12 月 工信部 汽车)产业发展行
策环境,加强跨行业合作,突破关键技术,
动计划
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形成深度融合、创新
活跃、安全可信、竞争力强的车联网产业
新生态。
综上所述,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及产业政策,支持新能源汽
车行业的发展,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2、市场可行性
7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20 年我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 523.1 万辆和 513.3 万辆,较 2019 年分别
增长 20.0%和 18.7%。2021 年 1-3 月,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139.7 万辆和 140.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76.9%和 77.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 2019 年底,
我国民用载货汽车拥有量 2,782.84 万辆。我国拥有庞大的商用车增量及存量市场。
与此同时,商用车行业降本增效、安全管理、增值服务等需求日益凸显,亟需利
用智能网联技术实现安全驾驶、车辆动态管理及实时诊断、动力系统优化,提高
运营效益,推动我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促使智能网
联技术在商用车领域加快商业化应用。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中国商用车
车联网白皮书》,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预计将保持 28%的复合增速,2025 年市
场规模达 806 亿元,前装市场占比 37%,后装市场占比 63%。车联网作为物联
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
合的重要方向,对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和
应用、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本
项目实施具备市场可行性。
3、技术可行性
8
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动
力总成系统包括整车控制系统、驱动电机系统、自动变速系统。依托于核心团队
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领域多年的积淀,公
司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动力系统集成一体化、自动变速器及控制、纯电
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核心部件下线检测、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能量回收控制
等多项核心技术。截止 2020 年底,公司拥有各类专利 264 项,其中发明专利 29
项。
借助在整车控制技术上的优势,公司产品向辅助驾驶控制系统相关领域延伸。
目前公司已完成前碰撞预警(FCW)、行人碰撞预警(PCW)、车道偏离预警(LDW)
等技术的开发,自动紧急制动(AEB)技术已经完成样车搭载并在测试中,自适
应巡航(ACC)、车道保持辅助(LKA)、自动泊车辅助(APA)等技术正在研发
中。公司在域控制器技术上也取得较大突破,集成整车控制器(VCU)、驱动电
机控制器(MCU)、自动变速箱控制器(TCU)等控制单元的动力域控制器已开
发出样机,并处于上车测试阶段。域控制器是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集成度高、成本低等优势,能够为智能驾驶感知层、路径规划
层预留接口,从而协助整车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综上,本项目实施具备技术可行性。
(三)项目实施主体及投资概算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越博动力或其控股子公司。本项目预计总投资 7,191.78
万元,其中募集资金投入金额 4,200 万元,包括设备购置、软件购置、前期铺底
流动资金等,其余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项目投资总额(万元) 募集资金投资额(万元)
1 硬件购置费用 2,687.80 2,687.80
2 软件购置费用 857.28 312.20
3 铺底流动资金 3,646.70 1,200.00
项目总投资 7,191.78 4,200.00
(四)项目实施规划
9
本项目预计建设期为 24 个月,本项目投资不涉及新建厂房,故采用边建设
边生产的方式逐步投入。项目投产后第一年生产负荷为 20%,第二年生产负荷为
60%,第三年达产。
(五)项目涉及的土地、审批、备案事项
截至本报告公告日,公司已完成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但尚未
取得项目备案和环评文件。
四、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具有
广阔的市场前景。募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
应用,挖掘新能源商用车存量市场的巨大商机,有利于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提高
公司抗风险能力,促进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二)本次发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有所增加,资金实力得到增强,
资产负债率及财务风险亦有所降低,公司资产质量和经营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
有利于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延伸并扩
大现有业务规模,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募集资金到位后,
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将明显增加,而募投项目的实施将导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出量逐渐增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将随着募投项目的效益目标逐步
实现而持续扩大。
五、本次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结论
经审慎分析,公司董事会认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
产业规划,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长期战略价值,有利于公司发挥技术优势和产
业协同能力,促进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因此,本次募集资金使用具备必要性与
可行性,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
10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2021 年 4 月 26 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