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股份: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2012-08-24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修订版)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
控制缺陷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为以下类别:
(一)按照缺陷的成因或来源,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二)按照缺陷的具体表现形式,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
告内部控制缺陷。
(三)按照缺陷对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可以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
一般缺陷。
1、重大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情形。
2、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虽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较
大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偏离控制目标的情形,须引起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重
视和关注。
3、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程序和范围
(一)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程序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为基础,结合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由公司审计部(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
认定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报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予以最终认定。
(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范围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范围:包括公司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控制缺
陷,以及公司在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及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控制缺陷;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成
因和来源不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具体内容包括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的设计有效性控制
缺陷和运行有效性控制缺陷。
三、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
(一)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根据缺陷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错报的重要程度公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缺
陷划分确定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1、定性标准: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的迹象包括: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公司更正
已公布的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却未被公司内部控制识别的当期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
报、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对公司的对外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监督无效;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的迹象包括:未依照公认会计准则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未建立反舞
弊程序和控制措施、对于非常规或特殊交易的账务处理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或没有实施
且没有相应的补偿性控制、对于期末财务报告过程的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缺陷且不能合理保
证编制的财务报表达到真实、准确的目标。
一般缺陷是指除上述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2、定量标准
重大缺陷指考虑补偿性控制措施和实际偏差率后,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高于重要性水平
(营业收入的 0.5%)。
重要缺陷指考虑补偿性控制措施和实际偏差率后,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低于重要性水平
(营业收入的 0.5%),但高于一般性水平(营业收入的 0.1%)。
一般缺陷指考虑补偿性控制措施和实际偏差率后,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低于一般性水平
(营业收入的 0.1%)。
(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公司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主要依据缺陷涉及业务性质的严重程度、直接或潜在负面影响
的性质、影响的范围等因素来确定。
1、定性标准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的存在的迹象包括:违犯国家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程
序不科学、制度缺失可能导致系统性失效、重大或重要缺陷不能得到整改、其他对公司负面
影响重大的情形。
其他情形按影响程度分别确定为重要缺陷或一般缺陷。
2、定量标准根据缺陷可能造成直接财产损失的绝对金额或缺潜在负面影响等因素确定;
缺陷等级 直接财产损失 潜在负面影响
已经对外正式披露并对公司定期报告披露造成负面影响
500万元(含)
重大缺陷 企业关键岗位人员流失严重
以上
被媒体频频曝光负面新闻
- 受到国家政府部门处罚,但未对公司定期报告披露造成负面
50万(含)--
重要缺陷 影响
500万元
被媒体曝光且产生负面影响
受到省级(含省级)以下政府部门处罚但未对公司定期报告
一般缺陷 50万元以下
披露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