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3266 公司简称:天龙股份 宁波天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上交所网站 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于2022年4月22日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以下分配方案: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 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1元(含税),截至目前,公司总 股本198,886,75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1,877,542.50元, 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下一年 度。本预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天龙股份 603266 无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虞建锋 诸幼南 办公地址 宁波杭州湾新区八塘路116 宁波杭州湾新区八塘路116号3号楼 号3号楼 电话 0574-58999899 0574-58999899 电子信箱 tlinfo@ptianlong.com tlinfo@ptianlong.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公司所处行业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细分行业为塑料零件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 行业分类》行业代码为 C2928,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行业代码为 C29。 1、塑料零件制造业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塑料加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塑料 制品生产与消费国。“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塑料行业的外部环 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推动塑料加工业加快转型 发展。5G 通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新一代技术 装备的应用,将推动塑料加工业制造技术快速、跨越式发展。同时,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 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会不断涌现,“十四五”期间塑料加工业先进生产力必定依托于科技 创新,与塑料行业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会不断涌现,为行业进一步跨界融合、 生态化、人工智能、网络化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拓展塑料加工行 业应用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项目等举国之力的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拥有 广阔发展空间,与塑料加工业密切相关,应会促进塑料制品需求增长。 塑料加工业是以塑料加工成型为核心,集合成树脂、助剂、改性塑料、再生塑料、塑料机械与 模具、智能系统等产业为一体的新兴制造业,是高端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我 国现代工业体系中的先进制造产业,也是民生产业。塑料零件行业作为塑料加工业重要的子行业, 为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航空航天以及高科技领域提供重要产品和配件,应用领域 广阔。塑料零件产品的应用行业广泛,其主要生产设备注塑机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因此,塑料 零件制造业受某个下游应用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小,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塑料加工业呈 现功能化、轻量化、精密化、生态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汽车、电工电器和消费电子行 业的产业链均在世界范围内向中国大陆转移,塑料零件行业作为下游应用行业的配套产业,生产 厂商从生产成本、产业集群和供应链效率的角度考虑,也将主要产能集中于下游应用行业集中的 区域,尤其是向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集中,由此形成了塑料零件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2021 年公司主要产品对应下游行业形势说明如下: 1)、汽车行业 2021 年,立足“十四五”开局之年,汽车行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议思想,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汽车行业面对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等不利因素,迎难而上, 主动作为,全年汽车产销呈现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大亮点,全年销量超 过 350 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13.4%,进一步说明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 拉动。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1 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 2608.2 万辆和 2627.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和 3.8%,结束了 2018 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2021 年,乘用车产 销分别完成了 2140.8 万辆和 2148.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 7.1%和 6.5%,增幅高于行业 3.7 和 2.7 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1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54.5 万辆和 352.1 万辆,累计同比分别增长 159.5%和 157.5%,新能源渗透率达到 13.4%,较同期增长 8 个百分点。2021 年纯电动车型产销量已占据 83%的份额,分别是 294.2 万辆和 291.6 万辆,纯 电车型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绝对主力。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战略选择,根据 2020 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到 2035 年节能汽车与新能 源汽车销量各占 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保有量达到 100 万辆左右;传统能源 动力乘用车全部为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销量占比将达到 50%以上。 另外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让汽车产业正在朝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快速前进,正在 将汽车这一典型机械产品重塑为全新的电气化、电子化、网联化高科技产品,给行业带来充满想 像的无限可能,一批新兴的零部件产业将被催生,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精密嵌件 注塑及电子集成化等汽车电子类产品需求会日益增加,给公司未来成长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 “碳中和”背景下,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完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塑料具有重量轻、易加工 等优点,其应用能有效降低汽车的重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随着塑料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 不断提高,塑料材料已经能部分代替钢材应用于汽车零部件中,尤其是新材料及新成型技术的出 现,使得塑料制品在汽车工业中的消费量日益增加。 据中汽协预测,2022 年我国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总销量预计达 2750 万辆,同比增长 5%,产销表现优于 2021 年。分车型预测,乘用车占 2300 万辆,同增 8%。新能源 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激励转向市场驱动,面对芯片短缺及原料增势不减等不利因素,仍将展现强 大的发展韧性及动力,2022 年将达到 500 万辆,同比增长 42%,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有望超 18%, 对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也要看到汽车芯片短缺虽然逐渐缓解, 但仍显紧张,保持产销稳定增长仍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2)、电工电器行业 我国电工电器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 期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在发电设 备、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低压电器以及电工器材制造等主要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 成绩。公司在电工电器领域主要产品为断路器、继电器塑料面板与结构件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外 壳,主要产品应用于电工电器行业的低压电器领域。低压电器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资本品,为 用于交流额定电压在 1000V 及以上、直流电压 1500V 及以下的电路内起涌断、保护、控制或调节 作用的电器元件或组件,下游应用广泛,如工商业及民用住宅配电系统、新能源发电、电动车、 通信等领域,典型产品包含万能式断路器、塑壳式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等,在电能传输环节中具 有不可替代性。当前国内高端市场主要由施耐德、ABB、西门子等国际品牌垄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中国参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 遇,世界电网建设领域中中国身影的出现也越来越多,赢得了业界对中国电力技术水平的认可。 同时在中国电力投资稳定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成长为全球增长最为迅速的低压电器市场,电力工 业的发展是低压电器产品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中国电力联合会发布显示,2021 年,全社会 用电量同比较快增长;全国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 18 个省份用电增速超过全国 平均水平;工业和制造业用电保持平稳增长;制造业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增速保持领 先,1-12 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8312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3%.中国电力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将为低压电器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 2、模具行业 模具是效益的放大器、不衰的工业、现代工业之母。智能化制造就是实现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 的融合,以智能化为工具,来解决我们制造业当中的问题,是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据统计,在电子、汽车、电器、仪器、家电和通讯等制造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 模具成形,模具产品已遍布我们的生活的各个角落。可以说,模具行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 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精密注塑产品的生产主要基于精密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模具的开发制造能力是保证注塑产品高 精密度和高质量的关键因素,决定了注塑产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注塑产品生产企业的发 展至关重要。 由于塑料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塑料模具成为模具产品中最常见的一种。据中国模具工业 协会统计,约 90%的汽车内外饰塑料零件是通过塑料模具生产的,约 70%的家电产品零件是通过塑 料模具生产的。未来期间,随着下游应用领域汽车、家电、医疗、电子通信行业的持续不断发展, 以及随着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高品质外观、以塑代钢、材质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塑料模具的市 场空间十分广阔。 3、行业地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模具研发和制造以及精密塑料零件的生产和销售,是精密制 造领域领先的精密模具、注塑、装配一站式集成化方案提供商。公司拥有较强的模具开发实力及 产品设计能力,能够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零件设计并进行量产,且主要为以全球五百强为主的国 内外知名客户供应产品与服务,公司在塑料零件行业的地位属于较高层次。 (一)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是精密制造领域领先的精密模具、注塑、装配一站式集成化方案提供商,公司以精密模具 开发、 高复杂度的注塑成型工艺和自动化装配技术为核心, 致力于“电子集成化、精密化、轻量 化”的发展方向。产品用途主要涉及汽车零部件、电工电器两大领域。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 为博泽集团、日立集团、大陆汽车、博世集团、马勒集团、东洋电装、日本电产、法雷奥集团、 瀚昂集团等国际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提供汽车电子控制类零部件、汽车精密塑料功能件/结构 件、精密模具等产品,主要间接配套给大众、本田、丰田、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福特、 通用、吉利、东风日产、长城、长安、比亚迪等主流汽车品牌;在电工电器领域,主要为施耐德、 伊顿集团和合宝集团等大型国际电工电器厂商提供包括断路器结构件、面板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外壳、精密模具等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主要产品分类如下: 其中,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类产品中如电子真空泵组件、电子水泵组件、IGBT 功能承载模块等 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各类功能性电机刷架,包括天窗刷架、摇窗刷架、座椅刷架等、ECU 载体、电磁阀、传感器组件、雷达盖板等产品均可配套于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 其它各类汽车精密塑料功能件、结构件主要应用于汽车车门系统、热交换系统、空调系统、引 擎系统、HMI 系统(人机交流)、车灯系统等。 公司大多数产品均能配套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是塑料粒子,以境内采购为主,公司与一定规模的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 定的供货关系。在塑料零件行业,部分下游客户在发出订单时,会针对自身产品的需求,对原材 料的类别、品质、规格、型号等作出标准限定。另外,存在部分客户指定原材料供应商的情况, 公司通常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采购。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持续改进采购管理体系,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因公司使用的上游原料塑料粒子系石油化工 行业的下游产品, 其价格受上游原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公司产品成本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但有存在部 分原材料客户指定采购,材料价格与产品价格联动情形。 2、生产模式 精密注塑产品的生产主要基于精密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模具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根据用 户的技术参数进行三维模具结构设计、图纸审定、编制程序、高精密数控机床加工和产品制造、 装 配、检验发运、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对于开发完成后的产品,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模式, 根据客户的订单组织设计与生产,以 ERP 系统为生产制造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生产全过程实施 计划管理和控制,通过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全程质量检测控制程序保证产品品质稳定、 优良可靠,最后通过高效的配送机制完成产品的发出。 3、销售模式 精密塑料零件量产之前需要经过产品设计、模具制作、检验以及零件的试产、验证等多项工作, 耗时视零件复杂程度从 1 个月到 1 年以上不等。前期的产品设计合作和模具开发决定了生产和销 售的最终结果,因此客户一旦选定供应商,合作关系往往也将保持长期稳定。 公司以精密模具开发、高复杂度的注塑成型工艺和自动化装配技术为核心, 始终围绕深耕全球 头部客户,重点关注客户早期需求,参与前期产品设计过程,并依托较强的模具开发设计能力以 最快的时间完成模具开发并进入试产。在进入客户合格供应商名单后,公司努力维护与客户长期 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响应客户未来产品设计需求并进行同步开发。 公司产品的销售直接面向客户,不经过中间销售渠道。公司主要采用订单式销售,公司塑料 零件产品的销售方式分为寄售、国内直接销售和国外直接销售三种模式。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增减(%) 总资产 1,721,551,845.17 1,359,317,240.85 26.65 1,174,101,145.41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 1,208,688,670.70 1,025,762,406.23 17.83 910,724,179.75 产 营业收入 1,184,889,105.59 973,308,916.07 21.74 919,004,676.41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97,958,112.20 92,769,838.30 5.59 65,111,109.59 润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87,439,099.13 82,433,791.56 6.07 54,408,241.75 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 147,381,072.70 133,807,502.66 10.14 85,182,659.19 额 加权平均净资 减少0.82个百分 8.77 9.59 7.38 产收益率(%) 点 基本每股收益 0.50 0.47 6.38 0.33 (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0.49 0.47 4.26 0.33 (元/股)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276,018,276.43 285,937,095.26 281,281,611.87 341,652,122.0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29,120,956.05 25,227,278.98 22,582,165.85 21,027,711.32 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26,019,583.47 22,908,414.08 21,627,886.30 16,883,215.28 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56,414,227.44 11,174,434.28 22,728,169.61 57,064,241.37 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3,04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3,911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 持有有 质押、标记或冻结 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 期末持股数 比例 限售条 情况 股东 (全称) 增减 量 (%) 件的股 股份 性质 数量 份数量 状态 境内 浙江安泰控股集团有 非国 0 96,167,400 48.35 0 质押 47,620,000 限公司 有法 人 境内 张益华 0 21,489,660 10.80 0 无 0 自然 人 境内 宁波均瑞投资合伙企 非国 0 11,760,000 5.91 0 质押 5,000,000 业(有限合伙) 有法 人 境内 张海东 0 2,759,500 1.39 0 无 0 自然 人 境内 陈云高 1,793,172 1,793,172 0.90 0 无 0 自然 人 境内 沈朝晖 0 1,281,000 0.64 100,800 无 0 自然 人 境内 张宇昕 -21,000 1,214,764 0.61 0 无 0 自然 人 境内 陈明 0 1,029,000 0.52 0 无 0 自然 人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 理股份有限公司-东 800,000 800,000 0.40 0 无 0 未知 方港湾小飞侠一号私 募证券投资基金 境内 于忠灿 0 726,000 0.36 0 无 0 自然 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 浙江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胡 明 建立、张秀君夫妇持有浙江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00%股 份,张秀君持有宁波均瑞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90%的份 额,公司股东张海东与实际控制人张秀君为姐弟关系。浙江 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宁波均瑞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 伙)、张海东是一致行动人关系。公司未知前十名无限售条件 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是否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 无 量的说明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 118,488.91 万元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21.74%,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9.52%, 管 理费用同比增加 7.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9,795.81 万元,同比增加 5.59%,归属 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8,743.91 万元,同比增加 6.07%。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