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元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合肥 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大高科”或“公司”)首次公开 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督 导工作指引》等相关规定,负责工大高科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 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号 工作内容 实施情况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 1 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 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制定了相应工作计划 保荐机构已与公司签订了保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 荐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 2 与上市公司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 督导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并 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 在持续督导期间,公司未发 3 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 生按有关规定须保荐机构公 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告 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 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自发现之日 在持续督导期间,公司未发 4 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报告内容包 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 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 项 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 期或不定期回访、现场检查 5 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等方式,了解公司业务情况, 对公司开展了持续督导工作 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 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 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 导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 6 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 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诺 部门规章及上海证券交易所 1 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 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 出的各项承诺 保荐机构督促公司依照相关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 规定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制 7 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 度,并严格执行公司治理制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 度 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对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 公司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实 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 施和有效性进行了核查,公 8 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 司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规 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 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行,能 的程序与规则等 够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行 督导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 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 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 促公司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 9 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 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 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他相关文件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 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 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对 的信息披露文件及时督促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公司 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了 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审阅,信息披露文件的内容 10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 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 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 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 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 告的情况 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 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 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 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 11 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 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 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 理人员未发生该等事项 施予以纠正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 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 12 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履 制人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 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况 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 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 经保荐机构核查,公司不存 13 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及时督 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 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 报告的情况 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 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涉嫌违反 14 《上市规则》等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机构 公司未发生该等情况 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 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 2 形;(三)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 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公司不配合持续督导工作; (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 情形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 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上市公司出现下 列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自知道或 保荐机构已制定了现场检查 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5日内进行专项现场核查:(一) 的相关工作计划,并明确了 15 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 现场检查工作要求。 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公司不存在需要 利益;(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资金往 专项现场检查的情形 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 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事项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三、重大风险事项 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如下: (一)技术风险 1、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国工业铁路运输信号控制与调度系统经历了人 工信号、机械联锁控制、电气集中联锁控制、计算机联锁加继电器执行控制、全 电子计算机联锁控制、铁路运输综合智能调度信息平台等阶段,目前正朝着无人 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果公司不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升级, 将会导致公司产品技术迭代升级放缓和竞争力下降,从而对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 响。 2、研发失败风险 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研发具有技术复杂、门槛高的特点,且涉 及多种学科技术的交叉运用、严格的产品安全完整性等级认证。公司需要投入大 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产品研发,若公司相关产品研发失败,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 利影响。 3、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实现产业化的风险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投入大量研发经费,进行 3 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若公司今后研发的技术成果未能形成产品或实现产业化,将 对公司的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4、核心技术泄密与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行业属于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 核心技术及商业秘密是行业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若公司不能有效保护知识产 权、核心技术及商业秘密,可能导致核心技术出现泄密,则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一 定影响。同时,随着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行业的迅速发展,业内对技术 研发人才需求旺盛,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能否稳定技术研发人员队伍并不断吸引 优秀人才是公司能否在行业内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关键所在。在激烈的人才竞争 下,如果公司在技术研发人员招聘、培养及激励机制等方面举措不力,将存在技 术研发人员流失的风险。 (二)经营风险 1、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矿山、冶金、石化、港口、电力等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此 类客户大多数是在上半年对全年的投资和采购进行规划并实施项目招标,下半年 进行项目验收、项目结算。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主要集中 在下半年,其中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大,公司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2、部分集成电路芯片依赖进口的风险 目前公司生产所需的部分集成电路芯片系国外品牌。如果相关芯片制造商所 在国贸易政策发生长期重大不利变化,且国产芯片不能及时替代,公司未来可能 无法采购上述原材料,将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3、应收账款较大的风险 2020 年末和 2021 年 6 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12,107.90 万元 和 11,254.90 万元,占同期末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 45.50%和 24.47%,占比较高。 若公司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无法收回,将对公司业绩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 响。 4、政府补助变动的风险 2020 年上半年和 2021 年上半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 418.65 万元和 609.11 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27.22%和 32.36%。如果 4 未来政府对公司所处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减弱,政府补助政策发生不利变化 或出现较大波动,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净利润水平。 (三)宏观经济变化的风险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涉及矿山、冶金、石化、港口、电力等行业,而这些行业 及相关企业的经营和效益状况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呈正相关性。因此,公司业务 发展受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大。如果我国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可能会 导致公司下游行业景气度下滑,市场需求延缓或减少,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 生不利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1 年 1-6 月,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1 年 1-6 月,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单位:元 项目 2021年1-6月 2020年1-6月 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 80,181,179.87 68,520,561.66 17.0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749,055.54 13,427,754.14 24.7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11,779,678.02 10,077,107.13 16.90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191,347.11 -11,850,455.64 186.00 项目 2021年6月30日 2020年12月31日 同比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482,538,025.93 279,285,491.27 72.78 总资产 584,637,369.28 390,397,030.80 49.75 2021 年 1-6 月,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项目 2021年1-6月 2020年1-6月 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26 0.21 23.81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26 0.21 23.8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0.18 0.15 20.00 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5.82 5.41 增加 0.41 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 4.10 4.06 增加 0.04 个百分点 资产收益率(%) 5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6.11 5.33 增加 0.78 个百分点 2021 年 1-6 月,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变动的原因如下: 1、2021 年 1-6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018.1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0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74.9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4.73%,主要原因为:(1)公司加大客户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 2021 年上半年 地面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系列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公司 2021 年上半年收到的政府补助相较于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2、2021 年 1-6 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19.13 万元, 较上年同期-1,185.05 万元,增加 2,204.18 万元,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公司 加强销售货款回收管理、加大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另一方面提高采购付款中的 银行承兑支付比例。 3、2021 年 6 月末,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 48,253.80 万元,相比年 初增长 72.78%,主要系 2021 年 6 月公司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所 致。 4、2021 年 6 月末,公司总资产 58,463.74 万元,较年初增长 49.75%,主要 系公司于 2021 年 6 月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增加所致。 5、2021 年 1-6 月,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5.82%,比上年同期增长 0.41 个百分点,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 23.81%,主要系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所致。 6、2021 年 1-6 月,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6.11%,较上年同期 增长了 0.78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公司在稳抓业绩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持续 创新,2021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34.24%。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2021 年 1-6 月,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不利变化,具体如下: (一)技术研发与产品体系优势 1、先进的核心技术 公司自成立以来,长期专注并深耕于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技术领 域,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以铁路信号安全完整性技术与防失爆设计 技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体系,主要包括 2 项平台技术、18 项产品技术。 6 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与产品研发,公司成功获得并取得了一系列政府重大科 研项目、技术奖项、国家标准及发明专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了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项、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 1 项、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 术发明 1 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1 项及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 项等科学技术奖项; 承担了 6 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制订国家标准 1 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 5 项; 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认定 7 项;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共 47 项,实用新型专利 58 项,外观设计专利 6 项。 2、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具备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公司是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建有分布式控制技术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矿山物联网与安全 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铁路智能运输安全关键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同时也是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单位。上述国家级 与省部级研发平台的设立为公司持续自主创新提供了科研条件支撑。同时,公司 还自行投资建设了符合产品电磁兼容要求的 EMC 实验室、电子产品性能例行检测 实验室,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完备的实验平台。公司注重研发投入,拥有一 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先后主持了国家 863 计划项目 1 项、工信部电子 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 4 项、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1 项等国家重大科研 项目,参与了国家 863 主题项目 1 项,为公司的持续研发提供了强大动力。 3、完整的产品体系 依托公司先进的核心技术和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 系。公司目前是国内同时拥有地面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和井下窄轨 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地面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系列产品将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系 统与工业铁路运输智能调度进行深度融合,产品的功能覆盖计算机联锁与调度执 行、列车运行安全防护、作业计划自动生成与执行、机车到发与编解、生产过程 安全监督、物流信息实时跟踪等全部控制与调度环节。其中,全电子计算机联锁 系统在业内率先通过系统级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4 认证。公司矿井井下窄轨信 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通过构建多网合一的矿山井下高速信息传输通道,在矿井 7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将井下机车、矿车、胶轮车、人员、物料等移动对象 的目标身份识别、移动轨迹跟踪、联锁协同控制、运行状态监测、流转过程管理、 设备信息交互、远程信息发布等功能综合集成,实现统一技术平台下的矿井移动 目标综合安全监控与信息管理。 上述两大系列产品在矿山、冶金、石化、港口、电力以及其他专用线与专用 铁路领域的数百个铁路站场广泛应用,并在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 (二)安全设计与行业资质优势 公司建立了科学严格的产品安全设计体系,地面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 度系列产品遵循欧洲安全标准(EN5012X 系列)研发安全产品,所有产品严格进 行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RAMS)分析与设计,研发过程遵照 VV 模型,从体系上保证了产品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矿井井下窄轨信号 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遵循国标 GB3836.X 系列研发产品,所有产品都要经过严格 的防失爆设计、隔爆兼本安性能检验与例行试验。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地面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系列产品获得安全完 整性等级 SIL4 认证产品 1 项、SIL2 认证产品 1 项,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31 项、防爆合格证合计 19 项。其中,GKI-33e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是国内在工 业铁路领域获得系统级最高安全等级 SIL4 认证的联锁产品。 (三)应用业绩与行业地位优势 公司是我国工业铁路领域领先的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解决方案提供 商。公司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本行业产品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产品得到了广 泛应用,获得了用户的充分认可,行业地位突出,竞争优势明显。 在地面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方面,公司产品在行业较早研制、 较早应用、技术水平领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系列产品在国内前十大 钢铁集团中的九家企业、前十大港口集团中的六家企业得到了应用。 在矿井井下窄轨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方面,公司从事该系列产品研制 生产近二十年,是国标《煤矿井下机车车辆运输信号设计规范》(GB50388-2016) 的主持制订单位。该产品在国内前十大煤矿集团中的八家企业、前十大冶金矿山 集团的七家企业进行了应用。 (四)人才优势 8 公司长期重视人才培养与激励,自主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 并成为公司中坚力量。公司人员专业背景涉及计算机应用、铁路通信信号、矿业 安全技术及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等学科,不仅具备丰富的 行业经验,而且专业交叉互补性强。公司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国家高层 次人才专家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 1 人,安 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3 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 4 人,他们成长于 公司,也将长期服务于公司,对公司忠诚度高。团结稳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 才队伍为公司长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品牌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打造企业自主品牌为企业核心发展思路,以“以客 户需求为引导、携合作伙伴共上行”为市场理念,以“尊重客户、贴近客户、倾 听客户需求,快速响应”为服务宗旨,以成熟可靠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安徽名牌”、“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自 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合肥市品牌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与一大批客户建立 了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在业界享有良好声誉与影响力,品牌优势明显。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2021 年 1-6 月,公司研发投入 489.86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6.11%;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62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35.43%。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的建设,在依托现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及企业自建实验 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在研项目 9 项,一方面对现有成熟的地 面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矿井井下窄轨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两大系列产 品进行不断优化,抓住既有存量系统升级改造的机遇;另一方面,开始着力布局 当前迅速发展的“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工业铁路市场及新建城市 轨道交通领域,加大新产品开发,通过多场景、多行业应用,积极拓展产品市场 空间。通过持续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取得授 权专利 111 项(其中发明专利 47 项)、授权软件著作权 34 项。报告期内,公司 新增取得授权专利 6 项(其中发明专利 4 项),授权软件著作权 3 项。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9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公司于 2021 年 6 月 28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为 18,650.35 万元。截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项目金额 0 万 元,募集资金余额为 18,650.35 万元。 公司 2021 年 1-6 月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符合《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 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 1 号——规 范运作》、《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 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 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 金管理办法》及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等的规定,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 的情形,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 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 理人员的持股情况如下: 序 直接持股 间接持股 合计持股 合计持股 姓名 职务 号 (股) (股) (股) 比例 董事长(控股股 1 魏臻 东、实际控制 13,294,710 4,893,460 18,188,170 20.97% 人) 诸葛战 副董事长、副总 2 3,082,650 414,700 3,497,350 4.03% 斌 经理 3 秦家文 董事 - - - - 4 赵亚彬 董事 - - - - 5 李硕 董事 - - - - 6 卞浩 董事 650,000 116,725 766,725 0.88% 7 刘春煌 独立董事 - - - - 8 喻荣虎 独立董事 - - - - 9 吕蓉君 独立董事 - - - - 10 许舟 监事会主席 - - - - 10 11 王雅洁 监事 - - - - 12 李谦 职工代表监事 - - - - 13 程运安 总经理 2,531,310 580,580 3,111,890 3.59% 14 陈云钦 副总经理 - - - - 15 胡庆新 副总经理 157,300 - 157,300 0.18% 16 程磊 副总经理 2,180,535 414,700 2,595,235 2.99% 副总经理、财务 17 姜志华 430,000 331,760 761,760 0.88% 负责人 18 徐自军 副总经理 - 248,820 248,820 0.29% 19 胡梦慧 董事会秘书 - - - -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 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无。 (以下无正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