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哲: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2024-12-24
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
(2024 年 12 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规范
运作水平,加大对年报信息披露责任人的问责力度,提高年报信息披露的质量和
透明度,增强年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董事会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上
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
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上市公司
规范运作》 关于要求制定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的通知》
及《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制度,结合公司年报编制和披露
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财务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会计人员、各部门
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严格遵守公
司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公司有关人员不得干扰、阻碍审计机构及相关注册
会计师独立、客观地进行年报审计工作。
第三条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
人、持股 5%以上的股东、会计机构负责人、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以及与年报信息
披露相关的其他人员在年报信息披露工作中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
件以及公司规章制度,未勤勉尽责或者不履行职责,导致年报信息披露发生重大
差错,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条 本制度所指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包括年度财务报告存在
重大会计差错、其他年报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错误或重大遗漏、业绩预告或业绩快
报存在重大差异等情形。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违反《公司法》《证券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
-1-
定,使年报信息披露发生重大差错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违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有关年报信息
披露指引、准则、通知等,使年报信息披露发生重大差错或不良影响的;
(三)违反《公司章程》、本制度以及公司其他内部控制制度,使年报信息
披露发生重大差错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未按年报信息披露工作中的规程办事且造成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或
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业绩预告与年报实际披露业绩存在重大差异且不能提供合理解释的;
(六)业绩快报中的财务数据和指标与相关定期报告的实际数据和指标存在
重大差异且不能提供合理解释的;
(七)年报信息披露工作中不及时沟通、汇报造成重大失误或造成不良影响
的;
(八)其他个人原因造成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九)监管部门认定的其他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存在重大差错的情形。
第五条 年报信息披露发生重大差错的,公司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
任。实施责任追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原则;
(二)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原则;
(三)权力与责任相对等、过错与责任相对应原则;
(四)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原则。
第二章 财务报告重大会计差错的认定及处理程序
第六条 财务报告重大会计差错的认定标准: 重大会计差错是指足
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会
计差错。重要性取决于在相关环境下对遗漏或错误表述的规模和性质的判断。差
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和性质是判断该会计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的决
定性因素。
-2-
第七条 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的具体认定标准:
(一)涉及资产、负债的会计差错金额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资产总额
5%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 500 万元;
(二)涉及净资产的会计差错金额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资产总额
5%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 500 万元;
(三)涉及收入的会计差错金额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收入总额 5%以
上,且绝对金额超过 500 万元;
(四)涉及利润的会计差错金额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 5%以上,
且绝对金额超过 500 万元;
(五)会计差错金额直接影响盈亏性质;
(六)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以前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更正,会计差错金额
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 5%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 500 万元;但因会
计政策调整导致的对以前年度财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以及因相关会计法规规定
不明而导致理解出现明显分歧的除外;
(七)监管部门责令公司对以前年度财务报告存在的差错进行改正。
上述指标计算中涉及的数据如为负值,取其绝对值计算。
第八条 对前期已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中财务信息存在差错进行更
正的信息披露,应遵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15 号——财
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23 年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
第 19 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
格式准则第 2 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当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事项时,审计部应收集、
汇总相关资料,调查责任原因,进行责任认定,并形成书面材料详细说明会计差
错的内容、会计差错的性质及产生原因、会计差错更正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的影响及更正后的财务指标、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审计的情况、重大会计差错责
任认定的初步意见之后,再提交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并抄送监事会。公司董
事会对审计委员会的提议做出专门决议。
第十条
-3-
第三章 其他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的认定及处理程序
第十一条 其他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的认定标准:
(一)会计报表附注中财务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错误或重大遗漏的认定标准:
(1)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或会计差错更正事项未按规定披露的;
(2)主要税种及税率、税收优惠及其依据未按规定披露的;
(3)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信息披露不完整的;
(4)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不充分完整的;
(5)母公司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遗漏的;
(6)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披露的;
(7)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 10%以上或有事项未披露的。
(二)其他年报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错误或重大遗漏的认定标准:
(1)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 10%以上的重大诉讼、仲裁;
(2)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 10%以上的担保或对股东、实
际控制人或其关联人提供的任何担保;
(3)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 10%以上的重大合同或对外投
资、收购及出售资产等交易;
(4)其他足以影响年报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 业绩预告存在重大差异的认定标准:
(一)业绩预告预计的业绩变动方向与年报实际披露业绩不一致且不能提供
合理解释的,包括以下情形:原先预计亏损,实际盈利;原先预计扭亏为盈,实
际继续亏损;原先预计净利润同比上升,实际净利润同比下降;原先预计净利润
同比下降,实际净利润同比上升。
(二)业绩预告预计的业绩变动方向虽与年报实际披露业绩一致,但变动幅
度或盈亏金额超出原先预计的范围达 20%以上且不能提供合理解释的。
第十三条 业绩快报存在重大差异的认定标准:业绩快报中的财务数据
和指标与相关定期报告的实际数据和指标的差异幅度达到 20%以上的,认定为业
绩快报存在重大差异。
-4-
第十四条 年报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或与事实不符情况的,应及时进
行补充和更正公告。
第十五条 对其他年报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错误或重大遗漏、业绩预告或
业绩快报存在重大差异的,由公司审计部负责收集、汇总相关资料,调查责任原
因,并形成书面材料,详细说明相关差错的性质及产生原因、责任认定的初步意
见、拟定的处罚意见和整改措施等,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并抄送监
事会。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提请董事会审议。
第四章 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的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 年报信息披露发生重大差错的,公司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
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保证披露信
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第十七条 因出现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被监管部门采取公开谴责、批
评等监管措施的,公司审计部应及时查实原因,采取相应的更正措施,并对相关
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
(一)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影响较大且事故原因确系个人主观因素所致;
(二)打击、报复、陷害调查人或干扰、阻挠责任追究调查的;
(三)不执行董事会依法作出的处理决定的;
(四)董事会认为其他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的情形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
(一)有效阻止不良后果发生的;
(二)主动纠正和挽回全部或者大部分损失的;
(三)确因意外和不可抗力等非主观因素造成的;
(四)董事会认为其他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处理的情形的。
第二十条 对责任人作出责任追究处罚前,应当听取责任人的意见,保
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5-
第二十一条 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的主要形式包括:
(一)责令改正并做检讨;
(二)通报批评;
(三)调离岗位、停职、降职、撤职;
(四)赔偿损失;
(五)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在进行上述处罚的同时可附带经济处罚,处罚金额由董事会视事件情节
进行具体确定。上述各项措施可单独使用也可并用。
第二十二条 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的结果纳入公司对相关部
门和人员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
第二十三条 公司董事会对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认定及处罚的决
议以临时公告的形式对外披露。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重大差错的责任追究参照
本制度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审计委员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制定、解释及修订。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实施,修订时亦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