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科技: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核查意见2022-04-21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核查意见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保荐机构”)作为深圳长城
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科技”、“上市公司”或“公司”)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以下简称“非公开发行”)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
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规范运
作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第 6 号——保荐业务》等有关
规定,对公司 2021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了核查,并发表如下意见:
一、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在确定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时,按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
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公司以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总额两项指标合计均超过 2021 年合并报表的
50%为基准,确定纳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体范围。全面考虑了公司及各职能
部门相关业务和事项,包括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总裁办公室、规划投资部、供
应链管理部、物流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质量与运营管理部、信息系统部、
物业运营部、法律事务部、生产研发部门等。评价范围涵盖了电子产品制造服务、
计量系统等业务及所有子公司。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按照重
要性原则,确定了需重点关注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发展战略、人
力资源、销售、采购、生产、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财务报告、内部信息传递等
高风险领域,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涵盖了公司的主要业务和事项。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
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1
公司审计部按照年度审计计划以及风控委等机构的要求,日常对职能部门和
子公司等部门流程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抽检,并要求其对部门相关流
程的内控自查、测试和评价。对内控自评及审计发现的问题点提出审计建议,审
计部门负责跟进缺陷及风险点改进情况,对内控体系逐步完善起到较好的推动作
用。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根据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称“配套
指引”)中缺陷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自身规模、行业特征、风险水平等因素考量,
从财务影响、目标与运营(细分为:业务持续性、经营目标实现、产品质量、效
率)、合规(细分为:法律法规、财务报告、内部报告)、信息保密、员工、客户
/供应商关系、企业声誉、社会责任(细分为:环境和职业安全、社会影响)等
相关维度制定了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包括针对一般控制缺陷、重要控制缺陷
及重大控制缺陷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标准。
1、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根据缺陷对净利润产生的不利影响占公司合并报表净利润的比例、缺陷对现
金流产生不利影响的绝对金额或舞弊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金额确定。
重要程度
一般缺陷 重要缺陷 重大缺陷
项目
发 生 是否重复发生 未重复发生 重复的非主要缺陷 重复的主要缺陷
的 可
能性 合规程度 非主要控制不达标 主要控制不达标 重大控制不达标
对净利润的不利影响 小于 1% 大于 1%但小于等于 1.5% 大于 1.5%
对 报 介于 500 万元至 5,000 万元
表 的 对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 小于 500 万元
之间
大于 5,000 万元
影响 大于 10 万元且小于 50 万元 大于 50 万元的损
舞弊潜在经济损失 小于 10 万元
的损失 失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具有以下特征的缺陷,可考虑定位为重大缺陷:
2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已经发现并报告给管理层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经过合理的时间后,并未
加以改正;
控制环境无效;
外部审计发现当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
能发现该错报;
违反法律、法规较严重;
除政策性亏损原因外,公司连年亏损,持续经营受到挑战;
具有以下特征的缺陷,可考虑定位为重要缺陷:
未遵循公认会计准则选择应用会计政策;
未建立反舞弊程序和控制措施;
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系统性失效;
子公司缺乏内部控制建设,管理散乱;
高管人员(特别是内控机构、财务、人力资源负责人)纷纷离开、更换频繁
或关键岗位人员流失严重。
一般性缺陷是指除上述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如下:
重要程度
一般缺陷 重要缺陷 重大缺陷
项目
是否重复
可 未重复发生 重复的非主要缺陷 重复的主要缺陷
发生
能
性 合规程度 非主要控制不达标 主要控制不达标 重大控制不达标
后 目 业 务 企业日常业务受一些 企业失去部分业务能力, 重大业务的失误造成情况
果 标 持 续 影响,造成个别的业务/ 情况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失控,并给企业存亡带来重
严 与 性 服务中断,但恢复时间 才能得以控制,但对企业 大影响;
3
重 运 小于 3 个月。 存亡没有无重大影响; 造成普遍的业务/服务中断
性 营 造成重要的业务/服务中 且恢复需要超过 1 年时间。
断且恢复需要大于等于 3
个月且小于 1 年时间。
受风险影响的部门/单 受风险影响的部门/单位 受风险影响的部门/单位无
经营
位较难达成其部分的关 无法达成其部分的关键营 法达成其所有重要的关键营
目标
键 营 运 目 标 或 业 绩 指 运目标或业绩指标。 运目标或业绩指标。
实现
标。
产品 产品缺陷在出货前被发 产品缺陷引起直接客户的 产品缺陷引起最终用户的抱
质量 现。 抱怨 怨
日常业务运营效率有 日常业务运营效率下降; 日常业务运营效率大幅度
所降低; 信息传递与沟通效率下 下降;
效率
信息传递与沟通效率 降。 信息传递与沟通效率大幅
有所降低。 度下降。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
政府政策、其他规范性 政府政策、其他规范性文 政府政策、其他规范性文件
文件等,导致地方政府 件等,导致地方政府或监 等,导致中央政府或监管机
或监管机构的调查,并 管机构的调查,并被处以 构的调查,并被处以罚款或
被处以罚款或罚金。 罚款或罚金,或被责令停 罚金,或被限令行业退出、
业整顿等。 吊销营业执照、强制关闭等。
发现公司管理层存在的任
合 法律
何程度的舞弊;
规 法规
控制环境无效;
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
制度系统性失效,如企业财
务部等部门控制点全部不能
执行;
子公司缺乏内部控制建设,
管理散乱;
公司由于保密不严或人 公司由于保密不严或人员 公司由于保密不严或人员流
员流失造成信息外泄, 流失造成信息外泄,有如 失造成信息外泄,有如下情
有如下情形之一的: 下情形之一的: 形之一的:
竞争对手获得公司内 竞争对手获得公司内部 竞争对手获得公司内部绝
部秘密信息,能够利用 机密信息,利用该类信息 密信息,该类信息一旦被竞
该类信息明确推断公司 竞争对手能够采取针对性 争对手获取对公司将产生致
合 动向并采取应对措施, 极强的应对措施,给公司 命影响;
信息
规 给公司带来一定影响; 带来重大影响; 高层管理人员或掌握公司
保密
中层管理人员或掌握 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掌握 绝密技术人员流失,该类员
公司部分核心技术人员 公司保密技术人员流失, 工掌握公司大量绝密信息或
流失,该类员工掌握公 该类员工掌握公司大量秘 核心保密技术,能够给公司
司部分秘密信息或部分 密信息或部分核心保密技 带来灾难性影响,从根本上
保密技术,能够给公司 术,能够给公司带来竞争 会影响到公司的核心竞争
带来竞争,但不会从根 加剧或其他不利影响,一 力。
本上影响公司的核心竞 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核
4
争力。 心竞争力。
损害多数员工的工作 较大程度损害整体员工 严重损害整体员工的工作
积极性并影响其工作效 的工作积极性,消极、懒 积极性,将引发大规模罢工,
率,对企业文化、企业 散而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或导致企业文化、企业凝聚
凝聚力产生某些不利影 对企业文化、企业凝聚力 力遭受严重破坏;
响; 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核 心 专 业 团 队 和管 理 层
核心专业团队和管理 核心专业团队和管理层 20%以上的流失,或30%以
员工
层1%以上10%以下的 10 % 以 上20 % 以下 的 流 上普通员工集体流失;
流失,或5%以上20%以 失,或20%以上30%以下 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
下普通员工流失; 普通员工流失; 能普遍地大幅度落后于企业
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专 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专业 发展需求。
业技能在某些领域明显 技能在某些重要领域大幅
落后于企业发展需求。 度落后于企业发展需求。
损害与一般客户的管 损害与较大客户或潜在 损害与大客户或潜在大客
理层的关系; 较 大 客 户管 理 层的 关 系 户管理层的关系(如客户集
对客户关系产生了一 (如客户集团层面的其他 团层面的其他领导、分公司
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领 导 、 分公 司 的重 要 领 的重要领导);
客户/供 收到一定数量的投诉; 导); 在客户关系上形成大量的
应 商 关 失去了有一定业务量的 在客户关系上形成较大 负面评价,威胁到未来大客
系 客户或潜在客户。 量的负面评价,威胁到未 户关系成长;
来客户关系成长; 极高投诉率或失去有巨大
较高投诉率或失去有较 业务量的客户或潜在客户。
大业务量的客户或潜在客
户。
负面消息在行业内部 负面消息在国资委下属 负面消息引起政府部门或
流传,或者被地方媒体 企业内广泛流传,或者被 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并展开
合 企业 报道或关注,对企业声 全国性媒体报道,对企业 调查,或者引起公众媒体极
规 声誉 誉造成一定损害。 声誉造成重大损害。 大关注并呼吁采取行动,对
企业声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
害
发生安全或环境事故造 发生安全或环境事故造成 发生安全或环境事故造成下
成下列情形之一: 下列情形之一: 列情形之一:
社 环 境 重伤不致残,需到医院 重伤致残; 死亡;
会 和 职 治疗; 一次重伤10~50人以下; 一次重伤50(含)人以上;
责 业 安 资源消耗量中等;产生 资源消耗量较大;产生的 资源消耗量大;产生的污染
任 全 的污染可短期引起局部 污染可长期引起厂区及周 可长期引起当地(市镇)不
厂区不利影响;产生污 边不利影响,记录有雇员 利影响;记录有当地团体或
染量中等 的投诉;产生污染量较大。 邻居的投诉;产生污染量大
5
与政府的政策目标存 严重背离了政府的政策 与政府的政策目标形成对
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对 目标,对社会稳定造成了 立局面,对社会稳定造成恶
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不 较恶劣影响 劣影响;
社 会 良影响; 对国民经济的长远、整体 对国民经济的长远、整体利
影响 对国民经济的长远、整 利益造成较严重的伤害; 益造成严重伤害;
体利益造成一定的负面
影响,但可以通过自身
力量弥补;
如果一项缺陷或者缺陷组合产生的影响满足上述重大/重要/一般缺陷的任一
项认定标准,即被认定为重大/重要/一般缺陷。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财务报告存在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
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二、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截止2021年12月31日,未发现公司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
三、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
日,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且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
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
日,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
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6
四、保荐机构的核查意见
通过对深科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核查,以及查阅会计师出
具的内控审计报告,保荐机构认为:深科技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我国有关法
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公司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能得到有效
的执行。深科技出具的202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其内部控
制制度的建设及运行情况。
(以下无正文)
7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核查意见》之签章页)
保荐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黄 彪 路 明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 4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