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300114 证券简称:中航电测 公告编号:2020-034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 定媒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无异议声明。 全体董事均亲自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中航电测 股票代码 300114 股票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纪 刚 陈 权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大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大 办公地址 道 166 号 道 166 号 电话 029-61807799 029-61807777 电子信箱 jigang@zemic.com.cn chenquan@zemic.com.cn 2、主要财务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单位:元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元) 821,884,211.58 780,797,187.86 5.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143,139,788.76 124,380,533.05 15.0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 141,160,579.99 123,799,717.86 14.02% 益后的净利润(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57,803,338.29 129,328,561.65 -144.69%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24 0.21 14.29% 1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24 0.21 14.2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8.58% 8.19% 0.39%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末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总资产(元) 2,570,925,602.60 2,488,073,274.12 3.3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 1,709,925,276.77 1,603,809,908.78 6.62% 3、公司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 报告期末股东总数 23,389 0 股股东总数(如有) 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 持有有限售条 质押或冻结情况 股东名称 股东性质 持股比例 持股数量 件的股份数量 股份状态 数量 汉中汉航机电有限公司 国有法人 26.00% 153,597,730 0 汉中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法人 23.94% 141,442,953 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法人 3.57% 21,100,152 0 中航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国有法人 2.04% 12,076,583 0 石家庄同鑫同利企业管理中心(有 境内非国有法人 1.78% 10,523,700 0 限合伙)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法人 1.19% 7,043,584 0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回购专 国有法人 0.92% 5,458,100 0 用证券账户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鹏华 境内非国有法人 0.86% 5,100,289 0 中证国防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 全国社保基金六零四组合 境内非国有法人 0.84% 4,976,651 0 汉中佳恒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境内非国有法人 0.76% 4,475,569 0 汉航机电、汉航集团、中航科工和中航产业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同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航空工业;未知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 前 10 名普通股股东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股东情况说明 无 (如有) 4、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控股股东报告期内变更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控股股东未发生变更。 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变更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5、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2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6、公司债券情况 公司是否存在公开发行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且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未到期或到期未能全额兑付的公司债券 否 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报告期经营情况简介 2020年上半年,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公司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和经 营发展“双线作战”,一方面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有关要求,在确保员工安全、健康 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各项应对措施,全力组织科研生产,弥补生产交付差 距,同时紧抓新形势下产业链由国外向国内转移的机遇,持续拓展产品在新兴行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有 效降低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188.4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6%;实现利润总额16,541.26万元, 同比增长18.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313.9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08%。 报告期内,公司年度重点工作的执行情况概述如下: (1)强化战略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战略回顾与管理,通过组织各业务单元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充 分发掘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各业务板块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完善各业务单元规划体系,确保战略 目标有效落地执行,强化战略引领作用,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奠定基础。同时,聚焦未来高质量发展,全 力推动自动化设备研发和应用,推进自动化和信息化高效融合,进一步促进产品向部件级、系统级跨越发 展。 (2)危中求机,努力保持各项业务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航空与军品业务下游客户需求仍然旺盛,公司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努力弥补因新冠疫情带 来的生产交付差距,确保了重点项目的进度,航空与军品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受海外疫情影响,公司 应变电测与控制出口业务短期内受到一定影响,但国内部分客户寻求国产替代进口,公司紧抓产业链由国 外向国内转移的机遇,实现了国内相关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公司紧抓消费电子、智慧物流、公路计 重、畜牧饲养等行业的发展机遇,积极布局产品在新兴行业领域的应用,促进应变电测与控制业务的稳定 发展;积极组织售后服务人员安装调试,推进新能源车改装等新项目落地,有效降低了疫情对智能交通业 务的影响。 (3)建立研发激励机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建立健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持续落实新产品利润提成和研发项目奖 励,研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为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持续推进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吊挂投放 系统重量监控、投放控制技术、大功率动态控制器、高精度传感器、高温应变计、动态仪表等关键技术和 产品研制攻关进展顺利,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发展。 (4)提升运营效率与质量,切实防范经营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目标导向和激励力度,提升过程管控能力;建立产品目 标价格评审机制,落实目标成本管理,开展客户信用管理,建立完善“两金”长效管理机制,提升运营质量; 逐步实施“成本工程”,推进全价值链成本管控,提升产品竞争优势。持续推进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 业务流程的显性化和信息化,提升执行效率;加强重点法律风险、合规风险识别和防控,实现合同全流程 管理,提升合同管理规范化水平,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5)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构建人才发展体系,加强核心骨干人员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各业务单位核心人 员结构,积极探索新的员工职业发展途径,持续推进职级和薪酬体系改革;推出首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 非交易过户方式获得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所持有的公司股票5,458,10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92%。 3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首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全了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提高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核心竞争力。 2、涉及财务报告的相关事项 (1)与上一会计期间财务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 2020年4月9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及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 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根据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颁布的《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 的通知》、《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通知》、《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 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通知》,公司对会计政策相关内容进行了变更。 执行新收入准则预计不会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亦不会导致本公司收入确认方式发生重大变 化,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2019年及以前年度公司未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事项,执 行上述新准则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2)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 (3)与上一会计期间财务报告相比,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更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