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浙江新能: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2-07-05  

                        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 7 月
    重要内容提示:本发展规划纲要是基于现阶段情况和公司未来发展需要制定
的战略发展规划纲要文件,所涉及的公司未来发展思路、目标等前瞻性陈述,均
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鉴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多
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公司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发展规划纲要做出适当调整,
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坚持立足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新目标和构
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要求,顺应国家和省内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趋势,锚定产业发展制高点,坚守能源安全保供底线,以加强党建为引领,以项
目发展为中心,以经营管理为抓手,以安全生产为基石,稳扎稳打、求真务实,
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洁环保的能源产品。


     (二)基本原则

    紧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布局新能源,加
强风光水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开发和投资,积极培育氢储能和先进能源装备制造业
等新兴产业的运用场景,运用好特高压送浙通道,牢牢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着力
增强市场开发竞争力,以我省能源安全保供为己任,推进全省清洁能源布局优化,
争创全省绿色能源先行者,发挥低碳环保主力军作用。为我省实现“重要窗口”、
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绿色能源保障。


     (三)发展战略

    发展方针:区域聚焦、重点突破、购建并举。
    发展举措:运用好特高压送浙通道,牢牢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着力增强市场
开发竞争力,安全、高效、协同、智能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加强新能源的开


                                     1
发和投资。
    发展主线:以能源安全保供为己任,推进全省清洁能源布局优化,争创全省
绿色能源先行者,发挥低碳环保主力军作用。
    发展愿景:力争打造成为国内最具成长性的可再生能源企业。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末,公司资产总额达 297.73 亿元,营业收入达 23.47 亿元,利

润总额达 6.09 亿元,净资产达 101.25 亿元。
    “十四五”以来,公司将结合国家和浙江省内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趋势,集
中优势资源抓重点区块、重点方向,致力于系统推进水电、风电、光伏、氢能、
储能等可再生能源业务方向的投资开发,按照“实施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
的理念,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全面发展,力争“十四五”末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
规模达 1,000 万千瓦。

    同时,公司将积极打造“新能源智能管控”平台,力争“十四五”末实现省

内“风、光、水”发电项目远程监控、省外大部分发电项目生产数据监视功能,

全面实现新能源智能在线管控,力求成为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典范。


     二、重点任务


     (一)全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购建并举快速提升装机规模

    坚持新建和收购并重。多措并举,最大可能获取可再生能源项目。省内大力
发展海上风电、集中式光伏,进一步提高分布式光伏和抽水蓄能占比,完成液氢
储氢加氢站建设及示范运营;省外积极拓展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进一步提高
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占比,争取控参股一批优质水电、抽蓄项目,积极推进
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开发具备送电入浙条件的电源项目以及风光资源较好且
消纳条件较好的“三北”地区。
    坚持多种可再生能源并行,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全力开发投资可再生能源
项目,尤其是新能源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常规水电、抽水蓄能,海上风电、陆


                                   2
上集中式风电、分散式风电,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
以及大型一体化、基地化项目等,实现多能互补、协同推进。


     (二)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氢能储能等运用场景

    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清洁氢能供应体系,完成液氢储氢加氢站建设及示范运
营。培育多领域储能应用场景,积极推进多能互补、一体化建设。根据各省份不
同的新能源配置储能政策,在新能源输送线路的送端和售端,发挥储能重要的调
节和支撑作用。
    以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为载体,适时考虑投资和并购一批光伏、风电、氢能、
储能等关键设备制造企业,降低项目边际成本;打造“新能源智能管控”平台,
全面实现新能源智能在线管控;针对绿色低碳领域相关业务依法合规开展碳资产
交易和管理工作,拓宽绿电增收渠道。


     (三)全面聚焦产融结合,优化新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

    力争盘活存量资产,挖潜增效,进一步提升存量资产利润贡献度;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提升企业价值管理;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优势。
    丰富新能源投资策略,以“资本化”和“市场化”为导向,推进发展。投资
方式侧重购建并举,投资风格倾向控参并行;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投
资效率。全方位拓展资金投向的广度和力度,加大在可再生能源、战略性新兴产
业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并购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多业协同,坚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为要

    强化规划引领发展,发挥战略规划蓝图作用;坚持多业发展,以“风光水氢
储”为主业进行区域聚焦,寻求项目投资开发机会;坚持市场化开拓道路,准确
跟踪把握行业政策市场变化,做好政策研判;着重研究分析,加快推进相对成熟
项目落地,加大新项目开发储备;创新合作模式,主动适应项目开发市场化竞争


                                     3
方式;加强全产业链战略合作,打造市场开拓、资源获取、电力交易同步推进的
开发格局,不断提高市场化竞争力。


    管好用好人才队伍,聚焦发展任务目标,系统谋划做好人力资源需求,拓宽
人才引进渠道,严把标准门槛,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具有市场竞
争力的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发展体系多元化,打通人才交流通道,注重员工专业
提升,保证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通道畅通;优化管控方案,动态调整管理机构和人
员,实现组织架构战略化。


       (二)有责有为,坚持实干、协作、风控为先

    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担当,抓住关键核心,同向发
力“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多方强化协作能力,坚持科技兴企,加大与各
大院校、专业科研机构等先进技术资源方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用”机制。


    不断提高风控能力,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框架,以内控为基础,以生产安全风
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防范为重点,构建分层、分类的、精准的企业风险防控
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
重点项目、关键领域监管力度;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支持水
平。


       (三)精益挖潜,坚持生产、经营、文化为本

    层层压实生产安全,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实现制度保障
能力、应急准备能力、预防预警能力、救援处置能力同步提升;全面提升经营效
能,加强资产管理,打造集约高效的管理体系;紧跟电力市场交易和碳资产交易
等政策热点,强化市场营销;高效利用上市平台优势,转变增长模式、激活资源
效益;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公开
制度,做好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做好出资人代表管理,以公司章程为统领,
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4
    深耕党建育人文化,重点培育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且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企业文化育人,提升党建文化软实力,营造干事创业、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群团组织围绕中心同向发力,高效履行“维护、建设、参
与、教育”四大职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