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3年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的可行性分析报告2023-04-28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 2023 年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公司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的背景和必要性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出口船舶及进
口物资多以外币结算,产品建造周期较长,并分别按照相应建造节
点收付款,目前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金融市场扑朔迷
离,汇率走势双向震荡的不确定性对公司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同时
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价格波动性显著提升,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的
盈利能力,为此采用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固化汇率,降低原材料
价格波动风险成为保持公司效益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公司开展的期货和衍生品交易概述
公司开展的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远期结售汇、
比例远期、期权、掉期(含利率掉期、汇率掉期)及期货等,所有
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严守套期保值原则,不以投机为目的,首要目的
是锁定成本、规避和防范风险,其中期货和衍生品为套期工具,进
出口合同预期收付汇、手持外币资金及大宗商品采购合同为被套期
项目,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抵御被套期风险引
起的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程度,可实现套期保
值的目的。
三、公司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1、需求分析:由于目前美元定价仍是国际船舶市场中船款结算
的主流,此外船舶配套的部分材料、设备需要采用欧元等非美货币
作为结算币种进行进口采购,在外汇市场波动频繁,原材料价格上
涨的背景下,对于公司手持出口船合同及新签订的合同,除增加自
1
身抗风险能力外,还需要依靠金融工具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2、能力分析:公司自 2007 年开始进行衍生产品业务操作,有
相关专家的专业指导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公司开展的衍生业务中的
远期合约有较多的成功经验,并且远期合约是以锁定手持出口船收
款汇率及进口设备付汇汇率为目的,生产节点对应的收款时间相对
确定,有较稳定的交易资金来源。公司近年来开展了期权及掉期业
务,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同时充分研究期货类金融衍生品,可
以在合适时点进行适量操作。
3、业务分析:公司严守套期保值原则开展衍生业务,每年上报
公司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期货和衍生产品业务总额及类型,严格按董
事会及股东大会批复办理期货和衍生品业务。在具体办理业务时,
由财务部门、业务部门、法务部门等逐层审批后执行。
4、风控分析:财务部门根据所开展的期货和衍生产品业务风险
特征,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变化对公司手持的期货和衍生产品的
影响。主要措施是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市场变动情况及公司经营特
点,紧密跟进收付汇进度,对衍生产品业务逐笔进行梳理和风险评
估。对可能存在的履约风险、重大变化等风险的衍生合约,制定风
险处理预案,快速反应,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加强与金融机构的
密切沟通与合作,选择相对低风险的交易方式办理衍生品业务。
四、2023 年拟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的基本情况
1.2023 年拟开展的期货和衍生品交易总额度:2023 年度公司拟
开展的期货和衍生品交易总额度预计不超过 760 亿元人民币(含等
值外币),预计 2023 年度任一交易日持有的最高合约价值不超过
1,200 亿元人民币(含等值外币)。
2.资金来源:公司进出口合同预期收汇及手持本外币资金,不
2
存在使用募集资金从事该业务的情形。
3.交易方式:公司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业务的交易场所为经监管
机构批准、具有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经营资格的银行与非银行金
融机构,公司不开展境外衍生品交易;交易品种为远期结售汇、比
例远期、期权、掉期(含利率掉期、汇率掉期)及期货等;期货和
衍生品交易合约确定的执行价格以目标成本或测算报价的成本为基
准,规模、期限与船舶建造合同、采购合同的资金头寸及收付款节
点相匹配,不超过需要保值金额的 100%。
4.交易期限: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
五、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的风险分析
1.市场风险。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外贸易摩擦犹
存,可能会造成汇率、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在实际操作衍生品
交易业务时将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为未来无法满足交割的现金流
风险,为此公司在操作衍生品交易业务前需谨慎评估每一笔贸易背
景,确保现金流满足到期交割。
3.履约风险。公司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的交易对手均为
信用良好且与公司已建立长期业务往来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基本不存在履约风险。
4.其他风险。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属于专业性极强的业务,
开展业务时,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期货和衍生品交易操作
或未充分理解期货和衍生品信息,将带来操作风险;如交易合同条
款的不明确,将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六、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
1.公司开展的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秉持汇率风险中性原则,
3
选择结构简单、风险可控的产品,均以保值为目的,只作为用来规
避风险的工具而不作为获利的手段,并指定专人跟踪监督业务交易
情况,持续监控和报告各类风险。公司期货和衍生品交易额不得超
过经公司批准的授权额度上限。
2.公司遵循合法、审慎、安全、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内控制
度,并制定《金融衍生业务管理办法》,对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操
作原则、审批权限、管理及内部操作流程、内部风险报告制度及风
险处理程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覆盖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
处理的各个环节。
3.加强交易对手管理。公司选择的交易机构为经监管机构批准、
具有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经营资质的境内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挑选与主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期货和衍生产品,与业务背景的品种、
规模、方向、期限相匹配,不超过需要保值金额的 100%,不开展境
外期货和衍生品交易。
4.公司各级财务部门负责跟踪衍生品公开市场价格或公允价值
变动,定期分析持仓规模、敞口情况、盈亏情况、套保效果、未来
趋势预测等,同时设定适当的止损限额(或者亏损预警线),明确止
损处理业务流程并严格执行,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重大浮亏
时需及时上报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建立应急机制,积极应对,妥
善处理。
5.公司各级审计部门为公司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的监督部门,负
责对公司及各子公司期货和衍生品交易决策、管理、执行等工作的
合规性进行监督检查。
七、公司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的会计核算政策及后续披露
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
4
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
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等相关规定及其指南,
对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和披露。
八、公司开展的期货和衍生品交易可行性分析结论
鉴于:
1.公司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以真实业务背景为依托,以规避和防
范风险为目的,是出于公司稳定经营的迫切需求,且已对年度新开
展的期货和衍生品交易额度进行了总量控制;
2.公司已建立健全有效的衍生业务管理办法及内控机制,合理
配备投资决策、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等专业人员,制定严格的决策
程序、报告制度和风险监控措施,明确授权范围、操作要点、会计
核算及信息披露等具体要求,并根据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交易
品种、规模及期限。
综上,公司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具备可行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