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航天机电:2021年内控评价报告2022-03-18  

                        公司代码:600151                                              公司简称:航天机电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
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
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21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
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 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
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
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
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
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
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
一定的风险。

二.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1.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有效 □无效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
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3.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
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
论的因素
     □适用 √不适用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
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5.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
     √是 □否
三.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1.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公司本部、光伏板块、汽配板块。
2.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占比:
                                     指标                                 占比(%)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之比                      100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之比              100


3.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

    公司总部层面控制、对分子公司的内部机构的设计、治理架构规范体系建设、产品质量、
资金运营、采购计划与请购管理、采购验收管理、采购付款与会计管理、资产管理、销售和
收款、工程招标、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验收、业务外包合同签订与实施、财务结算,合同管
理等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

4. 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

    公司总部层面控制、采购计划与请购管理、采购验收管理、采购付款与会计管理、资产
管理、销售和收款、工程招标、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财务结账、合同管理等领域。

5.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
    面,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是 √否
6. 是否存在法定豁免
    □是 √否
7. 其他说明事项
     无。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五章-风险管理解决
方案”中对内部控制措施的相关规定,以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各项专项监督为基础,组织开
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1. 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是否与以前年度存在调整
    □是 √否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
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
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
一致。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指标名称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营业收入潜在错报    潜在错报≥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的 0.25%<潜   潜在错报≤营业收入
                    的 0.5%                 在错报<营业收入的     的 0.25%
                                          0.5%
利润总额潜在错报     潜在错报≥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的 2.5%<潜      潜在错报≤利润总额
                     的 5%                在错报<利润总额的       的 2.5%
                                          5%
资产总额潜在错报     潜在错报≥资产总额   资 产 总 额 的 0.25%<   潜在错报≤资产总额
                     的 0.5%              潜在错报<资产总额       的 0.25%
                                          的 0.5%
所有者权益潜在错报   潜在错报≥所有者权   所 有 者 权 益 的       潜在错报≤所有者权
                     益的 0.5%            0.25%<潜 在错 报< 所    益的 0.25%
                                          有者权益的 0.5%
说明:
无。
上述财务数据均为合并报表口径。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缺陷性质                                   定性标准
重大缺陷         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
                 正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出现下列情况,可以认定为重大缺陷:
                 (1)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2)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
                 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3)董事会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内审部门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无
                 效;
重要缺陷         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止
                 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中虽不构成重大缺陷,但仍应引起管理层重视的错
                 报。出现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重要缺陷:
                 (1)未依照公认会计准则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
                 (2)未建立反舞弊程序和控制措施;
                 (3)对于非常规或特殊交易的账务处理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或没有
                 实施且没有相应的补偿性控制;
                 (4)对于期末财务报告过程的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缺陷且不能合理保证
                 编制的财务报表达到真实、准确的目标。
一般缺陷         不构成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的其他内部控制缺陷。
说明:
无

3.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指标名称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净资产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净资 净 资 产 的 0.25%< 直     直接财产损失≤净资
                     产的 0.5%          接财产损失<净资产         产的 0.25%
                                        的 0.5%
说明:
无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缺陷性质         定性标准
重大缺陷         (1)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2)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3)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系统性失效;
                 (4)公司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未得到整改。
重要缺陷         (1)公司决策程序存在但不够完善,导致出现较大失误并产生较大财产
                 损失;
                 (2)内部控制不完善,可能导致经营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并产生较
                 大财产损失;
                 (3)人力资源体系保障不足,导致关键人才部分流失。
一般缺陷         不构成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的其他内部控制缺陷。
说明:
无。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1. 重大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1.2. 重要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1.3. 一般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有待优化的内部控制已经制定计划并
实施。

1.4.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存在未完成整改的财务报告内
     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1.5.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存在未完成整改的财务报告内
     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2.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2.1. 重大缺陷

     期内公司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2. 重要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2.3. 一般缺陷

    报告期内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 11 项,分布于销售业务 2 项、合同管理 4
项、采购业务 2 项、仓储管理 3 项。上述 11 项内控缺陷一经发现确认,相关责任单位及部
门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截止报告基准日均已完成整改。

2.4.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发现未完成整改的非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5.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发现未完成整改的非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四. 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1.  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本年度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及下一年度改进方向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按年度工作计划对各分子公司及本部各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及内控测试,要求
将内控测试结果及整改情况按月度上报。每季度组织内控自评价工作,切实将内控工作融入
企业的日常工作,并建立长效的控制机制。下一年度,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海
外公司配套制度。着力常态化监督,强化定期风险预警。统筹协调内外部审计和律师资源,
对境内外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为公司经营管控提供信息支持。
3. 其他重大事项说明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