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0500 公司简称:中化国际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根据公司资金状况以及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分红的有关规定,现以 2021 年末总股本 2,765,166,472.00 股为基数,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0.80 元(含税),合计分配现金 股利人民币 221,213,317.76 元,公司剩余未分配利润累积滚存至下一年度。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化国际 600500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柯希霆 王新影 办公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长清北路233号中化国 上海市浦东新区长清北路 际广场12楼 233号中化国际广场12楼 电话 (021)31769137 (021)31769818 电子信箱 600500@sinochem.com 600500@sinochem.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报告期内,国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经济有序运行,下游需求持续向好;同时受美国寒潮、 海外疫情、国际局势、国内部分地区限电限产等因素影响,化工品供给端紧张,化工行业景气度 高涨,国内化工品价格指数 CCPI 全年持续高位运行。 图 1:2020、2021 年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CCPI)走势 资料来源:Wind 1、大宗原料价格大幅上涨 报告期内,大宗原料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原油价格基本维持在 60 美元/桶以上,最高 超过 80 美元/桶;受困于进口量下降、国内环保高压和安全检查,国内煤炭供应受限,价格一度 创造 2500 元/吨左右的历史新高,远超正常水平。原油、煤炭等大宗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 带动化工品行情高涨,另一方面也导致 PPI 与 CPI 的“剪刀差”不断加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 来了更大挑战。 图 2:2020-2021 年原油价格走势(美元/桶) 图 3:2020-2021 年动力煤市场价格走势(元/吨) 资料来源:Wind 资料来源:Wind 2、海外产能受不可抗力拖累,供应不足 报告期内,海外疫情仍然高发,东南亚、印度、美国等化工品重要产地受困于新冠疫情;年 初美国罕见的极端寒潮天气严重制约装置开工。海外不可抗力的频发导致化工品供应不足,大量 需求转移至国内,推动了国内化工行业行情的一路上涨。 3、能耗双控对化工行业造成深刻影响 2021 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九 省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七省能耗强度、总量双“一级预警”,能耗压力巨大,全国各地陆续实行有 序用电,江苏、云南等能耗大省深受影响,工商业电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浮,用电总量呈现不同 程度压减。江苏省对年综合能耗 5 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加强重点行业管控,限 电限产;云南省印发《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强对钢铁、水泥、黄磷、工业 硅、煤电等重点行业管控,相关产品产量大幅压减。能耗双控导致化工品开工受限,供给端趋紧。 4、海运费用大幅上涨,化工品物流承压 报告期内,全球经济环境改善,国际贸易持续修复,对海运运力需求大幅提升,但全球有效 运力新增有限,完全无法跟上全球贸易链的修复节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海外疫情导 致多个重要港口出现用工荒,劳动力严重不足,营运效率下滑,苏伊士运河堵塞更加剧了全球海 运的紧张局面。多种因素作用下,海运费用大幅上行,化工品物流受到冲击。 5、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将带动行业和产业链持续升级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2021 年我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到 47.57GW 和 54.88GW,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2021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54.5 万辆和 352.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59.5%和 157.5%,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在新能源汽车带动下, 动力电池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 全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 达 219.7GWh,同比累计增长 163.4%,累计销量达 186.0GWh,同比累计增长 182.3%。动力电池 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锂电池产业链的欣欣向荣,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图 4:中国 PPI、CPI 走势 (当月同比,%) 图 5: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走势 资料来源:Wind 资料来源:Wind 中化国际坚守“打造科技驱动的创新型化工新材料企业”的战略目标,聚焦材料科学,努力 做好环氧树脂、ECH、聚合物添加剂等存量业务的经营提升,并大力推进芳纶、ABS、锂电材料、 改性材料等市场前景看好的增量业务。 1、化工新材料业务 行业格局与趋势: 化工新材料产业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但仍面临高端供给不 足、关键原辅料及特种装备存在瓶颈、产业基础能力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未来行业仍需加强 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向高端化迈进。 竞争格局: 世界级跨国企业领先:全球化工新材料行业格局下,以陶氏、杜邦、巴斯夫、科思创、赢创、亨 斯迈、三菱、帝人、东丽等为代表的欧美日世界级跨国化工企业依然具备领先的市场地位。 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中石化、中国中化、万华化学和民营炼化企业恒力石化、荣盛石化、卫星 化学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逐渐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在化工新材料行业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凭 借技术、质量、规模及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地与跨国企业形成直接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部分企业和产品在全球细分市场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行业趋势: 自给率与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石化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2021 年 -2025 年)》,化工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最快、发展前景最好的转型升级方向, 我国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带动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十四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自 给率与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行业发展态势不减。 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向高端化迈进: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仍面临高端供给不足、关键 原辅料及特种装备存在瓶颈、产业基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一系列问题。未来我国化工新材料 行业仍需加强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向高端化迈进。 图 6: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营业收入情况(亿元) 图 7: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自给率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公司化工新材料主要产品及产能: 公司多数主营化工新材料产品在国内乃至全球细分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产品分类 产品名称 现有产能(万吨/年) 环氧氯丙烷 25(甘油法 10,双氧水法 15) 氯苯 6 二氯苯 3 基础原料及中间体 硝基氯苯系列 8 芳香二胺系列 6 环氧树脂 35 ABS 17 对位芳纶 0.5 高性能材料 洗油精细化学品 4 橡胶防老剂 14 塑料添加剂 2 聚合物添加剂 1.1 基础原料及中间体 公司业务情况: 公司环氧氯丙烷、烧碱、二氯苯系列、硝基氯苯、氯化苯、芳香二胺系列等产品在国内外具 备领先的市场地位。氯化苯、二氯苯系列、硝基氯苯、芳香二胺系列产品产能全球领先,甘油法 环氧氯丙烷产能国内第一。公司基础原料及中间体业务经营稳定,并具有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和较 强的工程研发转化能力,凭借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的积淀,依托安全环保和稳定生产能力不 断提升竞争优势。此外,公司众多在建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夯实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根基。 环氧氯丙烷:公司甘油法 ECH 全国领先,并于 2021 年底完成碳三一期双氧水法 ECH 建设, 双工艺路线协同发展,稳居国内 ECH 的龙头地位。 芳烃系列产品:公司的芳烃系列产品具有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是二氯苯、三氯苯及其下游 二氯苯胺、芳香二胺系列等产品的全球领导者,并在硝基氯苯市场具有全球前三的份额。 其他化工中间体产品:公司在建的碳三一期项目还涉及苯酚、丙酮、双酚 A、环氧丙烷等一 系列化工中间体产品,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中间体产品组合、扩大一体化优势、支撑材料 产业发展。 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公司抓住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安全环保标准持续升级等行业机遇,协同内部产业链优势, 释放产能,核心产品氯苯系列、硝基氯化苯表现抢眼,同时克服疫情带来的外部压力,主要基地 核心产品装置开工率同比未受较大影响,为经营业绩提供有力保障。2021 年基础原料及中间体业 务实现营业收入 473,650.64 万元,同比增长 74.43%。 行业格局与趋势: 基础原料供应相对饱和,部分化工中间体仍被“卡脖子”:化工基础原料产能规模较大,目前 总体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化工中间体是化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我国某些重要化工中间体依然 处于被卡脖子的状态,制约我国整体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发展,亟需进一步突破。 清洁工艺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基础原料及中间体领域,随着一系列传统工艺逐步被淘汰, 例如隔膜法烧碱、氯醇法 ECH 等,清洁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水平的关键。 1.2 高性能材料 公司业务情况: 公司高性能材料产品目前主要包括环氧树脂、ABS、芳纶、洗油精细化学品等。 环氧树脂:公司深耕环氧树脂产业链多年,现有环氧树脂产能 17 万吨/年,在国内环氧树脂 领域拥有领先的地位和良好的口碑;公司在连云港产业园建设的 18 万吨/年环氧树脂项目,已于 2021 年底完成建设,进入调试阶段。目前公司已形成 35 万吨/年环氧树脂产能,成为国内环氧树 脂龙头企业。此外,公司通过布局酚酮、双酚 A、ECH 等上游中间体,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一 体化环氧树脂产业链,行业唯一的“PDH-丙烯-苯酚丙酮&双酚 A/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一体化全 产业链将进一步夯实环氧树脂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ABS:公司下属 Elix Polymers 是欧洲领先的 ABS 供应商,目前拥有 17 万吨/年各类 ABS 产能, 是欧洲最主要的特种 ABS 供应商,占据欧洲 40%的特种 ABS 份额,为全球客户提供定制化 ABS 及 ABS 合金材料、改性材料的生产、研发和服务。Elix Polymers 领先的产品和品牌优势为公司在国内 的 ABS 市场拓展奠定了品牌、客户、模式等基础。 芳纶: 公司 5000 吨/年对位芳纶产业化装置已于 2020 年建成投产,产能位居全国第一。目前 芳纶产线稳定运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并逐渐向芳纶下游应用扩展,公司在芳纶行业的市场地 位持续提升。 洗油精细化学品:公司于 2020 年底完成对河北中化滏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中化鑫宝化 工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中化滏恒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购,并于报告期内成立中化国际新材料(河北) 有限公司,完成相关资产整合。在洗油深加工行业,公司拥有约 4 万吨洗油深加工产能生产相关 精细化学品,位居国内第一。公司以洗油为原料,进行洗油深加工,生产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精细 化学品,并形成国内领先的洗油深加工规模。中化河北是洗油深加工行业内洗油加工装置单体规 模最大、下游品种最多的产业基地,且中化鑫宝、中化滏恒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科学至上”理念,聚焦产品性能提升、加强技术营销,努力克服疫 情影响,稳定生产供应,整体运营平稳,抓住市场机遇,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2021 年高性能材 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59,478.78 万元,同比增长 71.07%。 行业格局与趋势: 中国石化联合会《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二〇三五年愿景目标》指出,围绕 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军工等行业对高 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加快关键产品补短板。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 可降解材料等是未来高性能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创新、解决方案、一体化整合是产业升级的主 要驱动力。 环氧树脂产业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环氧树脂生产国和消费市场,随着国内环保和安全监管政策趋严,部分产 能面临压力,同时针对高端电子级环氧树脂和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口替代要求,产品向高端化发 展,环氧树脂企业综合竞争力是决定发展水平的关键。环氧树脂领域竞争激烈,布局上游双酚 A 和 ECH 两大重要原料,增强关键中间体的控制能力,打造一体化产业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产能规模较大,但双碳背景下风电产业等下游需求稳定增长 目前,全球环氧树脂总产能为 330 万吨/年,产能较大的企业主要包括国都化工、Olin、中国 中化、南亚塑胶、长春化工、Hexion 等。国内环氧树脂总产能超过 200 万吨/年,主要位于环氧树 脂生产和消费集中的华东地区。“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环氧树脂产能超过 100 万吨,新增产能 较大。 双碳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风电产业迎来飞速发展,带来复材树脂需求大 增,5G 射频基站及相关产品、水转油性涂料、建筑装饰等全球性趋势带动环氧树脂需求稳定增长。 安全环保要求加大未来新增产能审批难度 园区整治、工艺及副产盐处理等安全环保问题导致开工受限,传统化工企业的环评压力日益 增大,环氧树脂新增产能的审批难度增大。 清洁化生产和高端化产品共同构筑的综合优势将是环氧树脂行业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高端树脂供给不足,我国环氧树脂每年消费缺口仍超过 30 万吨,产品大多为高端环 氧树脂,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复合材料等领域。未来,清洁化生产和高端化产品共同构筑的综 合优势将是环氧树脂行业发展方向。 ABS 产业链: 目前我国 ABS 树脂产能超过 400 万吨,ABS 聚合核心技术仍由台资及外资掌握为主。近年来, 因国内新增产能有限而需求持续增长,国内 ABS 行业供需趋于紧平衡,高盈利以及稳健的需求提 振开工率和产量不断提升。目前,由于国内产能不足以及特殊改性牌号供应量较低,仍需大量 ABS 进口补充,2018-2020 年均进口量在 200 万吨附近。高利润以及高开工的行业表现,带动更多资 本力量纷纷进入 ABS 行业,据统计,预计 2021-2025 年国内总计约有 400-500 万吨 ABS 产能释放, 届时供需有望达到基本平衡。在改性 ABS 方面,国内改性企业近年多以特种工程塑料、可降解塑 料为发展方向进行布局,在 ABS 等五大通用塑料改性方面保持稳定发展为主。国内改性 ABS 产量 约达到 250 万吨规模,2021 年至 2025 年,预计国内改性 ABS 需求将保持 2%左右的小幅增长。当 前改性 ABS 进口依存度约 30%,主要为满足家电、汽车等中高端品质及品牌认证需求,随着国产 化进程和产品升级,预计未来进口量趋于稳中略降。国内 ABS 市场空间仍然广阔,尤其是中高端 市场亟待新的供应商参与竞争,拥有创新技术、产品品类齐全的企业将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芳纶产业链: 芳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防护、汽车、电子设备等高端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全球对位芳纶产能近 9 万吨,主要集中在杜邦、帝人和可隆三家企业,国产企业占据的比例 较低,且国内部分企业由于技术不成熟,开工率很低。中国是潜在的芳纶用量大国,但需求与市 场严重不匹配。从全球需求市场来看,美国、欧洲各 3 万吨,中国当前仅 1.3 万吨,未来增速将 远高于全球其他市场。目前中国主要生产普通型芳纶产品,高强高模产品被海外企业垄断,基本 依赖进口,缺口较大,价格长期维持高位。随着传统领域的国产替代,汽车轻量化、民用防护领 域、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需求增长和新兴应用的不断开发,中国芳纶需求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预计至 2025 年,国内芳纶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 17%,国产化率有望达到 50%,发展空间巨 大,率先攻克高强、高模芳纶纤维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中国市场取得重大优势。 1.3 聚合物添加剂 公司业务情况: 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橡胶添加剂供应商,产品主要包括防老剂 6PPD 以及中间体 RT 培司、不溶性硫磺、高纯度 TMQ 等,其中防老剂 6PPD 全球市场领先。公司目前产能已实现国 际化布局,并长期与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国内外知名轮胎厂商保持良好战略合作关系。 在橡胶防老剂产业的深厚基础上,公司依托自主创新,布局促进剂产业,目前连云港促进剂 项目现场施工已全面展开。公司促进剂产业在清洁化水平、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收购富比亚进军塑料添加剂领域,富比亚目前共拥有超过 2 万吨/年塑料添 加剂生产能力,产品包括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特种阻燃剂等,其中 CEPPA 阻燃剂产能为全 球最大。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在塑料添加剂领域的业务,努力打造橡胶添加剂和塑料添加剂“双 核心”驱动的添加剂业务版图。 未来公司将努力打造扎根中国、全球运营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综 合性添加剂解决方案提供者。 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面对采购货源极度紧缺、产量供不应求和海外物流一舱难寻等多重严峻挑战,防老剂业务稳 定长约采购寻找新的货源、提升产量、抢订舱位盯紧物流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地位优势,以采销 深度协同、动态报价体系助力产品盈利创记录,以产品质量和稳定供应优势抓住海外市场需求增 量,实现销量新突破,坚定践行销售资源向高盈利客户倾斜,提升客户满意度,强化客户粘性, 创历史最佳业绩。2021 年聚合物添加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32,102.27 万元,同比增长 80.63%。 主要产品行业格局趋势: 目前在聚合物添加剂领域,核心中间体和定制化配方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国际龙头公司 通过不断的并购重组,优化产品品类,丰富配方基础,不断研发高端产品从而绑定下游客户。我 国聚合物添加剂产业起步较晚,各企业产品多以中低端添加剂为主且品种单一,高端产品技术仍 突破困难,生产工艺老旧污染严重。国内以法律法规和环保政策为主要驱动力,推动产业生产工 艺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发展,目前环保压力、产能替代等导致行业开工受限,促进行业洗牌与 转型升级。据相关机构估计,“十四五”期间国内橡胶、塑料添加剂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到 3.8%和 5.1%左右,均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 橡胶添加剂: 防老剂和促进剂是最重要的两类橡胶添加剂。防老剂产业发展成熟,未来五年产业竞争格局 稳定。PPDs(对苯二胺类)在全球橡胶防老剂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圣奥化学、美国伊士曼化工 (目前已将该业务出售)是全球领先的橡胶防老剂 6PPD 的生产企业。关键中间体 RT 培司先进工 艺技术是 6PPD 市场的关键竞争要素,其生产工艺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全球 6PPD 总产能约 52 万 吨,未来五年除几家生产企业扩产外,防老剂竞争格局基本无变化,总体相对稳定。促进剂产能 相对分散,目前行业总产能约为 72 万吨,科迈和尚舜化工为产能领先的两家生产企业。 塑料添加剂: 塑料添加剂种类繁多,包括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抗静 电剂等。公司下属富比亚拥有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特种阻燃剂等产品。阻燃剂为法规驱动 产业,2006 年来针对卤素类产品出台的法规层出不穷。与之相反,磷系阻燃剂环保优势明显,前 景看好,因而中国的磷系阻燃剂有望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全球市场主要供应商。随着中国环 保持续升级,中国磷系阻燃剂产能约 70%不在化工园区,将促进行业持续产能整合。光稳定剂领 域巴斯夫处于领先地位,国内以小型生产企业为主,产能较为分散。光稳定剂是下游需求带动增 长型的产业,主要用于聚烯烃、PVC 和部分工程塑料中,是增长最快的塑料添加剂产业。塑料添 加剂是塑料工业的伴生行业,其发展程度与塑料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塑料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及高性能塑料的不断渗透将保障塑料添加剂行业的发展。 2、化工材料营销业务 公司业务情况: 中化塑料是亚洲最大的化工品分销商,为客户提供全链条营销服务,坚持“创新、绿色、共 享、增长”的发展理念,提供创新、优质、绿色的产品、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产品涉及工 程塑料、通用塑料、基础化工品、精细化工品、生物化工、林浆纸、建筑材料等。此外,公司拥 有强大的国内汽车料营销业务,主要包括改性 ABS、改性 PA 及改性 PC 等 300 多个牌号产品,建 立了先进的以客户为导向的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体系,服务主机厂从设计到量产到下线的全过 程。公司化工材料营销业务建立起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为公司产业发展打造全面且顺畅的销售 渠道。 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面对行情高位波动、物流受阻、能耗双控、疫情持续、下游汽车行业缺芯等复杂严峻的经营 环境,工程塑料业务精准研判把握采销节奏,汽车料业务加强与上游整车厂的沟通,根据市场材 料价格波动及时调整定价策略,着力克服不利的市场环境,整体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021 年 化工材料营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303,560.91 万元,同比增长 73.30%。 3、战略新兴产业 公司业务情况: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立足材料科学核心主业,积极拓展锂电材料产业,目前已形成 10000 吨/ 年三元正极材料产能,产线稳定运营;并通过技术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建设 3000 吨锂电回收中 试线,积极布局回收资质和渠道。此外,为协同中国中化锂电材料产业链的发展,适度培育锂电 池业务,同步构建提升相关研发、营销和技术服务等能力,进一步夯实公司的产业基础。 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正极材料业务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全产能满负荷运营,同时 加快技术创新研发,多系产品进入头部企业认证阶段。2021 年战略新兴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0,593.07 万元,同比增长 447.63%。 主要产品行业格局趋势: 锂电材料产业链:新能源大势下,锂电产业链将具备长期发展的赛道。锂电池是锂电产业链 核心,而正极材料则是锂电池的核心。锂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分别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 液、隔膜,四大材料所占锂电池成本合计超过 80%以上;而在四大关键材料中,正极材料是最核 心的一环,是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起主导作用,成 本占比也最高,达到 40%左右。目前,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 以及锰酸锂四种。其中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铁锂占比最大,分别达到约 46%和 25%。四种正极材 料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各有不同,三元正极材料能量密度高,磷酸铁锂胜在安全、低成本和原料 易获得性。受到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爆发的强力驱动,两者未来将作为主流正极材料长期并存。 在三元材料方面,中国拥有全球 70%的三元材料产能,国内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主要 企业包括容百、巴莫、长远、当升、杉杉等。目前三元材料产品种类较为分散,基于成本和安全 考虑,未来必将往高镍低钴化、单晶化发展,产品标准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在磷酸铁锂方面,中 国拥有全球 95%的磷酸铁锂产能,市场集中度低,主要企业包括德方纳米、湖南裕能、国轩高科、 贝特瑞、湖北万润等。受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双重拉动,磷酸铁锂市场规模将迅速放大,化工 企业和车企纷纷进入,市场竞争加剧,行业进入新一轮深度洗牌。在锂电回收方面,锂电回收是 未来产业链闭环和降本的关键环节,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求预计 3-5 年内大规模爆发,商 业模式仍在探索中,新玩家大量涌入,尚未决出龙头。当前主流的湿法和火法工艺存在能耗高、 三废高、利润空间小的问题,产业化技术短期内难以改善。 4、其他业务 医药健康:中化健康以医疗器械、营养健康原料、药品贸易业务为基础,持续强化营销优势,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化转型,将公司打造成为研产销一体化的医药健康公司,在医药健康贸 易领域拥有国内领先的行业地位。报告期内,营养健康业务克服海外疫情影响,巩固核心商品市 场份额;器械业务积极应对集采影响,压降现有库存,深化终端合作,提升运营效率,控制风险, 药品业务把握国内外供需错配机遇,扩大中间体贸易,同时加强终端客户合作,研发定制项目顺 利执行。 产业资源:公司基于成熟的大宗商品和国际贸易运营管理经验,开展大宗原料及资源的贸易 业务,以市场化、专业化能力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管理大宗原料成本和价格波动风险,主要 涉及 LPG、矿产、煤焦、特殊化学品等品类,其中,LPG 贸易业务为公司 C3 项目原料供应提供坚 实的保障。报告期内,产业资源业务密切跟踪大宗市场价格波动,提前布局,对冲风险;多渠道 获取资源,扩大销售,实现超额利润。同时持续探索碳中和、碳交易的业务发展机会,加强业务 协同,实现业绩新突破。 天然橡胶:公司天然橡胶业务覆盖天然橡胶从种植、生产加工到贸易分销的全产业链,全球市 场份额已超过 12%,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报告期内,橡胶业务在海外新冠疫情频发、洪水等自然 灾害导致原料短缺等不利因素影响下,稳定经营,利用非洲廉价原料提升东南亚工厂开工率,提 升销量,降本减费,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农用化学品:报告期内,公司农用化学品业务拥有研产销一体化资源配置与一体化运营的能 力,业务涵盖研发、生产、分销、出口贸易等领域,整体产业规模国内领先,在产原药品种数十 种,拥有宝卓、9080、农达、墨菊等知名品牌,具有中国领先的农药研发基础与资源和生产制造 端的核心优势。本集团与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出售其所持有江苏扬农化 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处置日为 2021 年 6 月 23 日。自 2021 年 6 月 23 日起,本集团不再 将农用化学品业务纳入合并范围。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增减(%) 总资产 57,973,201,813.52 55,936,902,284.94 3.64 53,149,113,596.48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 12,249,256,509.15 12,959,353,124.15 -5.48 13,304,187,324.02 产 营业收入 80,647,778,490.77 54,161,937,598.01 48.90 53,229,291,609.28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2,175,432,016.18 306,874,319.63 608.90 476,278,057.17 润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564,606,771.18 1,234,139.92 45,649.01 324,562,373.89 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 1,374,381,494.14 2,577,021,847.85 -46.67 1,658,315,987.51 额 加权平均净资 17.77 2.14 增加15.63个 4.11 产收益率(% 百分点 ) 基本每股收益 0.78 0.09 766.67 0.18 (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0.77 0.09 755.56 0.18 (元/股)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17,388,396,727.61 21,501,048,967.13 19,416,826,204.58 22,341,506,591.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309,629,789.52 1,841,252,253.25 263,803,066.99 -239,253,093.58 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352,908,228.97 255,634,745.52 265,271,607.83 -309,207,811.14 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2,548,549,483.01 1,234,228,398.78 -725,687,541.40 3,414,390,119.77 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76,818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74,428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 持有 质押、标记或冻 有限 结情况 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增 比例 售条 股东 期末持股数量 (全称) 减 (%) 件的 股份 性质 数量 股份 状态 数量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 国有 0 1,498,885,610 54.21 0 无 司 法人 青岛凡益资产管理有 境内 限公司-凡益多策略 非国 53,000,000 53,000,000 1.92 0 无 与时偕行 1 号私募证 有法 券投资基金 人 中国石油销售有限责 国有 0 10,177,713 0.37 0 无 任公司 法人 境内 敖晓明 994,200 9,431,200 0.34 0 无 自然 人 境外 UBS AG 8,793,203 8,793,203 0.32 0 无 法人 境内 王国忠 442,000 8,620,000 0.31 0 无 自然 人 北京中化金桥贸易有 国有 0 8,513,887 0.31 0 无 限公司 法人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 境内 限公司-中证 500 交 非国 1,241,560 7,719,378 0.28 0 无 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 有法 投资基金 人 境内 兆德基金管理(青岛) 非国 有限公司-兆德 4 号 5,680,000 5,680,000 0.21 0 无 有法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人 境内 杨鄂 972,690 5,068,070 0.18 0 无 自然 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化金桥贸易有限公司同为 明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的子公司。除此之外公司未知 前 10 名股东之间存在其他关联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 量的说明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1 公司所有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债券名称 简称 代码 到期日 债券余额 利率(%) 中化国际(控 股)股份有限 公司公开发 21 中化 G1 175781 2026-03-04 800,000,000.00 3.69 行 2021 年公 司债券(第一 期) 中化国际(控 股)股份有限 公 开 发 行 中化 GY01 188412 2023-7-21 700,000,000.00 3.26 2021 年可续 期公司债券 (第一期) 中化国际(控 股)股份有限 21 中化国际 公司 2021 年 012105124 2022-02-25 2,000,000,000.00 2.42 SCP005 度第五期超 短期融资券 报告期内债券的付息兑付情况 债券名称 付息兑付情况的说明 16 中化债 于 2021 年 6 月 8 日足额还本付息 中化债 Y1 于 2021 年 12 月 16 日足额还本付息 21 中化国际 SCP001 于 2021 年 3 月 31 日足额还本付息 21 中化国际 SCP002 于 2021 年 4 月 27 日足额还本付息 21 中化国际 SCP003 于 2021 年 8 月 20 日足额还本付息 21 中化国际 SCP004 于 2021 年 11 月 19 日足额还本付息 报告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或债券作出的信用评级结果调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2 公司近 2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指标 2021 年 2020 年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资产负债率(%) 65.62 49.94 15.6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 564,606,771.18 1,234,139.92 45,649.01 EBITDA 全部债务比 0.47 0.24 95.83 利息保障倍数 12.93 3.84 236.72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1 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806.48 亿元,同比增长 48.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1.75 亿元,同比增长 608.90%;每股收益 0.78 元。2021 年末,公司资产总额 579.73 亿元,较 上年末增长 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22.49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5.48%;公司加权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7.77%,同比增加 15.63 个百分点。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