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1-03-31
证券代码:601607 证券简称:上海医药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1-001
投资者关系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活动类别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参与单位名 上海医药 2020 年度报告业绩发布会
称及人员姓 参与单位:
名
MACQUARIE 、 MORGAN STANLEY 、 SUN 、 JIANGSU HUAYI 、
BOFA SECURITIES 、 BOFA MERRILL LYNCH 、 GSAM 、
JEFFERIES 、 MSHX 、 XINSHENG CAPITAL 、 TAIREN 、 ICBCI 、
CMSHK 、 CICC 、 CAPITAL INTERNATIONAL 、 GOLDMAN
SACHS、UBS、EVS、TX CAPITAL、里程碑资管、仕富资本、华安
证券、上海考铂投资、汉口银行、中天证券、万联证券、国元证券、
弘章资本、太平洋资管、东方财富证券、中辰集团、恒泰证券、国华
人寿、尚谦资本、富国基金
时间 2021 年 3 月 26 日 18:00-19:00
地点 公司会议室
上市公司接 上海医药董事长周军先生、执行董事总裁左敏先生、执行董事副总裁
待人员姓名 李永忠先生、执行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沈波先生、副总裁顾浩亮先
生、总监中央研究院负责人柯樱女士、总监首席医学官兼研发管理中
心副主任于顺江博士、财务部总经理祝合银先生以及 IR 团队孙诗旖、
周一宁
投资者关系 一、公司经营情况简要介绍
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19.09 亿元,同比增长 2.86%,其中医药工业
活动主要内
实现收入 237.43 亿元,同比增长 1.08%;医药商业实现收入 1,681.66 亿元,同
容介绍 比增长 3.12%,其中分销业务实现收入 1,676.50 亿元,同比增长 3.24%,零售业
1
务实现收入 85.19 亿元,同比上升 2.15%。公司经营质量持续改善。经营性现金
流净流入 68.45 亿元,同比增长 13.65%。
商业板块,公司持续增厚商业网络布局,提升区域市场份额。加快现代物
流中心建设,提升医药保障基地服务能级。其次,公司持续巩固进口业务优
势,全年成功引进 17 个进口总代品种,进一步强化中国领先医药进口平台的地
位。与此同时,公司进一步巩固在进口疫苗方面的领先优势。公司 2020 年疫苗
配送实现销售收入 52.38 亿元,同比增长 53.54%。创新业务方面,公司正从产
品提供商向服务商转型升级,陆续孵化多个相协同的“互联网+”业务模式。下
属上药科园在多家医院及互联网医院开展送药到家、零接触智能药柜项目,在
多个省份联通药店及诊所,落地博医上药互联网技术平台,已上线 10 余家 DTP
药房;旗下上药云健康已对接 232 家医院,近期完成 10.33 亿元的 B 轮融资;
参股的镁信健康作为国内首个全周期医疗创新支付平台,也已完成 10 亿级的 B
轮融资。。
医药工业方面,我们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构建销售一代、发展一代、布局
一代的产品梯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通过融产结合加速创新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过亿品种数量大幅增加,从 2019 年的 35 个增长至 42 个,诞生
2 个过 10 亿的大单品。重点品种覆盖心血管、消化系统、免疫代谢、全身抗感
染、精神神经和抗肿瘤等领域。此外,公司在罕见病领域也处于行业领先地
位,拥有 15 个品种(覆盖 18 个适应症)的产品管线。
同时,公司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也取得阶段性进展。新设国际业务事业
部;抗疫药品实现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准入突破;原料药在 50 多个国家进一
步提升市场份额;并且,埃塞俄比亚制药厂项目也已启动。定位于全国领先的
创新孵化器、CDMO 平台以及抗体产业化平台的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张江
路 92 号)、高端制剂超级工厂宝山医药产业园、国家级原料药绿色工厂上药金
山绿色制药精品基地、中药智能制造试点基地上海医药现代中药基地(青浦-上
药杏灵),以及引进新一代中药智能制造技术体系的上药青春宝德清智慧药厂
(一期)等重大项目均已启动建设。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卓越制造”,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推进组织变
革,提升运营及研发效率,培育新的增长引擎。报告期内,公司优化营销中心
与制造管理中心组织架构,新建罕见病平台公司,并进一步完善了人员绩效与
薪酬考核体系。并且,公司持续优化研发体系,形成从临床前研发、注册临
床、全球研发合作到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研发平台;重组科技创新理事会,由
陈凯先院士任理事长、裴钢院士任首席科学顾问。
研发创新方面,报告期内创新研发显著提速,创新药管线取得诸多进展。
截至目前,公司进入临床前及后续研究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已有 25 个产品(29 个
适应症),其中 15 个产品进入临床或已上市。
除自主研发及合作引进之外,公司积极打造“创新生态圈”。一方面通过
“产学研”合作布局前沿技术,另一方面通过“融产结合”推动创新落地。
此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展顺利。报告期内 16 个品种(18 个品规)
通过一致性评价,累计获批品种已达 21 个(27 个品规),位居行业前列。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业务方面,公司启动了疫苗领域的布局。我们依
托专业技术平台、质控体系、销售网络和在二类疫苗分销配送方面的龙头地
位,与业内头部企业就疫苗开发、产业化、销售和配送等多方面达成合作。
2
二、问答环节:
提问 1:截止到目前为止,上海医药最新的研发管线里面的一些
进展情况?
答:上海医药截止到 20 年底,公司已进入临床前及后续研究阶段
的创新药管线已有 25 个产品(29 个适应症),其中 15 个产品进入临
床或已上市。预计到 21 年底,创新临床管线(含改良型新药)项目
35 项,其中临床 3 期项目 6 项,临床 2 期项目 7 项,临床 1 期项目 10
项,提交 pre-IND/IND 11 项,1 项非注册临床研究。
上药博康(SPH-BIOCAD)的 6 个品种国内注册取得以下阶段
性进展:
1)PD1 单抗已经于 2021 年 2 月 7 日获取 CDE 临床批件,同意于
中国开展肺癌和宫颈癌两项国际三期多中心实验,预计 2026 年上市;
集团 2020 年研发费用 16.57 亿元,约 40%投向创新药研发,约
31%投向二次开发,约 15%投向一致性评价,约 13%投向仿制药 3 类
/4 类,剩余的主要投向原料药。
提问 2:上海医药在疫苗配送疫苗分销方面有哪些优势、哪些不
足?
答:上海医药是国内整个疫苗领域的领先企业,疫苗冷链配送的
运输网络,包括覆盖的 CDC 包括全国 31 个省有 2000 多家的疾控中
心。
目前上海医药今年经营的进口疫苗有 4 个产品,去年整个疫苗配
送实现了超过 50 亿左右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50%以上,可以说上
海医药在这个领域有非常丰富完整的配送经验,
提问 3:上海医药是否在 2021 年还有继续计提的商誉减值的准
备?
2020 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医药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来的挑
战,疫情对部分公司的业务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发生影响。另外医药
行业政策变化对医药行业发展及公司未来业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
公司拥有着非常丰富的产品资源和市场布局,并将依托这两年不断优
化的集团产品战略,更大限度地发挥集团的协同效应,提升新并购企
业的盈利能力。公司将根据评估结果、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公司业
务的未来发展规划审慎判断是否存在商誉减值。
剩余的商誉中,康德乐和天普的减值风险较小,康德乐业务已经
与分销各个省平台深度融合,与分销的协同效益逐步显现,利润率进
一步提升;天普凯力康产品 2020 年销量较 2019 年增长 3 倍,利润没
有出现下滑的迹象。
3
提问 4:公司已经在 2019 年启动了第一期的股权激励,那么 2020
年也是第一个行权业绩的考核期。上海医药管理层对于 2019 年股权
激励计划的经营成果是否满意,是否达到了预想的结果?之后是否有
计划进行第二次的股权激励?
答:上海医药作为上海市国企双百改革的标兵,市场化改革的步
伐会一直持续。控股股东以及董事会已经明确表示,对于公司 2020 年
的业绩是比较满意的。目前内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第二期的股权激励
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希望在接受第一次经验与教训的同时,更加充分
的达到激励的目的,以更好的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对上海医药的支
持。
提问 5:上海医药创新药的贡献,在 20 年的占比是多少?
答:上海医药去年在整个进口药品当中,新引进了 17 个进口总代
理品种,这些新引进的产品,下半年以后包括今年的一季度,都有爆
发式的增长,平均增幅超过百分之五十,为公司 2020、2021 年整个分
销业务的增长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提问 6:公司跟俄俄罗斯的 Biotech 有一个合作,有一系列产品
的将引进,包括 PD-1,但起步比较晚,在中国市场现在才刚刚开始
三期的临床,公司对市场方面有什么想法?未来上药博康计划引入
(或合作)BIOCAD 哪些新品种?
答:在整个研发管线中,首先肿瘤药的品种是比较多的,小分子
大分子都有;第二公司也在开展免疫疗法特别是免疫细胞治疗,公司
在第十人民医院建了我们免疫细胞治疗的一个支配中心。现在对于很
多肿瘤病种,都采取联合用药联合治疗的这种方式,所以我们对 PD-1
的研究虽然晚了一点,但是对于后期整个肿瘤布局产品线,我们认为
PD-1 跟其他联合用药,甚至包括我们后期再开发的溶瘤病毒产品,它
仍然能发挥极大作用。
基于此,尽管时间上稍微晚了一些,我们还是加大力度推出 PD-1
出来,日后跟我们的免疫细胞治疗、跟我们其他的整个药品一起联合
推广。
另一方面,有关未来引入的新品种,俄方已提供给我方第二批拟
合作的产品清单。清单中的产品包含临床前到临床三期的品种,主要
涵盖抗肿瘤、自身免疫类以及罕见病产品。产品清单中,临床前和早
期的临床产品基本都为国际上 First-in-Class 或者 Best-in-class 类别产
品。
另外上药博康也依靠上海医药的广大资源,在国内外寻求 in-
license 或 co-develop 的合作方式。目前与几家国内知名的生物技术公
4
司展开洽谈,正积极筹划在肿瘤领域特别是 PD1 联合用药领域、自
身免疫领域以及罕见病领域寻找合适的合作机会。
提问 7:未来分销业务的一个收入增长的趋势,以及毛利率的一
些利润率的展望,细分领域还有哪些可以看到的一些增长点?
答:整个分销业短期确实正受到了带量采购的影响。从上海医药
整个分销业务来看,医院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在整个医院的市场当
中,医保的产品也是我们占到非常大的一个比重,所以从短期来看,
我们确实受到了集采的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挑战。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我们在创新转型方面,从去年开始也做
了非常好的布局。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为创新药(包括国内的知名的
创新药企业和一些跨国药企)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开展一体化增值
服务:公司从这些创新药研发前期的我们对照品的提供、包括临床准
入、临床患者的招募、包括市场的准入、包括整个线上线下 DTP 药房
的拓展、包括我们美心健康的整个的创新药的支付的平台,为整个创
新药企业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
从 2017 年开始,公司在整个创新领域引进的产品几乎占到了整个
上市产品的 70%,到 2025 年创新占公立医院销售从现在的 15%预计
能够提升到 45%,上海医药会非常好地抓住这样的机会。
第二个方面在带量采购中,很多的原研药厂外企、产品落标以
后,他们解散了团队,那么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公司的 CSO 业务,
包括我们前 5 年布局的总代总销的这样的一个合约销售推广的模式得
到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从今年来看,公司获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机会,这也是我们业务转
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原来我们传统的配送业务,我们转型到配送
加我们营销服务。从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有 5 家厂家的外资厂家的远
远的落标品种交给我们做市场的推广。我想这个方面特别是 CSO 的整
业务的扩展,也让我们更好的去抵御带量采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个方面,我们也是全力拓展我们大健康领域,医疗器械,包
括我们的医美产品、大健康产品,这也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新的增长
点。
第四个方面就是我们借用我们在前五年互联网加的云药房云健康
的培育下,联合我们的镁信健康,在医保支付领域线上线下的新零售
体系,着重做我们的整个新零售的拓展。我相信通过我们 4 个方面的
创新转型,上海医药的分销板块更好的在整个体育大量采购所带来负
面影响之后,会有一个非常持续健康的发展。
提问 8:2020 年大概的一个市场份额分布是怎么样?
答:去年整个中国的医药分销板块,我们平均增长是大概在百分
之-3~-5%左右,上海医药整个分销板块录得了 3%正增长。我们整个
市场占有率率也是略有提高。
5
从三大家来看,年报的数据来看,基本上都高于整个市场的平均
的增长,所以可以看出整个头部企业的集中度是逐步在增强。上海医
药从 2018 年超越竞争对手名列第二位以后,从 2020 年整个情况来
看,我们继续巩固了排名第二的这样的市场地位。
那么从上海医药我们整个业务板块的特色来看,一方面我们在创
新要领域,特别是进口领域,创新药领域继续保持着领先的市场地
位。
同时我们在整个创新模式在整个 SPD、云药房、线上和线下一体
化的一个新零售体系,特别是我们进入医保支付领域、镁信健康等—
—上海医药也是在创新布局上深耕多年,在这个领域上占据整个中国
医药分销市场中的一个领先的地位。所以我们也要坚持我们创新转型
的战略,使得我们在整个创新领域当中会整个业务的发展奠定更好的
基础。
同时我们从行业情况来看,我们也看到很多小的分销商面临的经
营的困难和压力。因此我想我们一方面创新业务,一方面也是有合适
的标的的话,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大我们并购的力度,加速我们行业的
整合。
附 件 清 单无
(如有)
日期 2021 年 3 月 31 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