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3169 公司简称:兰石重装 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1 第一节 重要提示 一、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 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二、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 任。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五、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24 年 4 月 16 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2023 年度利 润分配预案》,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大华审字[2024]0011002466 号 《审计报告》确认,2023 年公司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5,373.46 万 元,其中母公司的净利润为 8,553.42 万元。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合并报表累计可 供分配利润为-64,969.93 万元,其中母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66,314.98 万元。依据《公 司法》及公司《章程》等的规定,公司计划 2023 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进行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兰石重装 603169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武锐锐 周怀莲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黄河大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黄河大 办公地址 道西段528号 道西段528号 电话 0931-2905396 0931-2905396 电子信箱 zqb@lshec.com zqb@lshec.com 二、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炼化行业“减油增化增特”趋势明显,装备市场需求平稳 报告期内,在“减油增化增特”政策背景下,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呈现低位回升、稳中有进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我国石油、煤炭及其他燃 料加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 18.9%;同时,国内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 13.4%。受产业调整与市场需求影响,2023 年国内炼油 2 设备需求有所下滑,化工设备需求提升,能源化工装备行业市场需求总体平稳。 2.政策助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煤化工装备需求增加 2023 年,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相继推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 指南(2023 版)》《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国 家政策,推动我国煤炭利用加快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 碳化方向迈进。在相关利好政策驱动下,2023 年国内煤化工企业加快实施先进技术装备改 造升级,新疆慧能 1500 万吨/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内蒙古汇能煤电 100 万吨/年煤制 甲醇项目、宝丰能源一期 260 万吨/年煤制烯烃配套 40 万吨/年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国家 能源集团 MTP 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等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根据中国煤炭 工业协会 2024 年 3 月 28 日发布《2023 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2023 年,我国煤制油产能 为 931 万吨/年,较 2019 年增长 23.56%;煤制气产能为 74.55 亿立方米/年,较 2019 年增长 33.3%;煤制烯烃能为 1872 万吨/年,较 2019 年增长 17.9%;煤制乙二醇产能为 1143 万吨/ 年,较 2019 年增长 131.5%。受政策利好及产能提升影响,国内煤化工装备市场需求增加。 3.清洁绿色能源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装备发展前景广阔 核能领域,2023 年 4 月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提出,随 着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推进,具有清洁低碳、稳定高效优势的核能愈发重要,国内核 电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截至报告期末全国核电装机容量约 5691 万千瓦,同比增长 2.4%,同时核电工程完成投资 949 亿元,同比增长 20.8%,核电装机容 量稳步增长,核电工程投资规模快速扩大。随着公司参与建设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 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以高温气冷堆、钍基熔盐堆、钠冷快堆 等为代表的四代核电技术在安全、应用方面日趋成熟,核电发展加快,2022-2023 年连续两 年间,我国每年核准 10 台核电机组,核电景气度不断提升。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热、 海水淡化等下游产业场景应用进一步丰富,公司核能装备业务市场需求广阔。 氢能领域,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国内氢能产业呈现积极 发展态势。2023 年 7 月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这是首个国家层面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重点面向低碳氢生产、高效氢储 运、可靠氢加注、多元化氢能应用,提出加快制定一批氢安全、加氢站设备等方面的标准, 为氢能产业发展奠定行业标准。受国家政策指引,各地争相重视布局氢能产业,超过 30 个 省份将其纳入“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截止目前我国规划和 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超过 400 个,已建成加氢站 400 余座,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 2 万辆,氢能在交通、化工、冶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示范应用。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产业链 发展完善、应用场景拓展丰富,氢能装备将迎来发展良机。 光伏多晶硅领域,2023 年光伏多晶硅设备市场步入发展瓶颈期。由于上游硅料产能过 快扩张导致了供应过剩,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激化,造成多晶硅、硅片、组件价格大幅下滑, 3 其中多晶硅价格大幅走低,从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末下降近 70%,硅料制造企业经营利 润大幅降低,行业投资者观望情绪浓重,新上项目大幅缩减,导致相关设备需求同比大幅减 少。 光热领域,2023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 知》,提出充分发挥光热发电在新能源占比,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落 地光热发电项目,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和地区尽快研究出台财政、价格、土地等支持光热发电 规模化发展的配套政策,提前规划百万千瓦、千万千瓦级光热发电基地,率先打造光热产业 集群;报告期内,国家能源局在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中已明确了约 150 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光热领域成为新能源装备制造行业新的市场拓展方向。 储能领域,国家能源局 2023 年 6 月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大力推动 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鼓励系统友好型“新能源+储能”电 站建设,实现新能源与储能协调运行。受行业政策与新能源配储需求的共同促进,2023 年 新型储能发展迅速,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报告期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 机规模达 3139 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 2.1 小时;2023 年新增装机规模约 2260 万千瓦,较 2022 年底增长超过 260%。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 济投资超 1,000 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的最主要方 式,各类新型储能设备需求增加。 4.金属新材料应用领域广阔,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 根据工信部 2023 年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将高性能船舶用钢、 高燃耗乏燃料贮运容器外壳用厚壁钢、光伏多晶硅反应器用铁镍基合金中厚板、航空航天用 变形高温合金材料、大型低温球罐用高强度钢板、钛合金棒丝材、高性能高精度铜合金丝线 材等高端金属新材料纳入重点材料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成为支撑各行业稳定发展的重点应用 类目。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3 我国钢、铁等黑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1%, 镍钛铜等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4%,呈现稳定回升态势;受益于高端装备、 新能源汽车、海工船舰、航天航空、医疗器械等战略性型产业的快速扩张,金属新材料行业 实现蓬勃发展。 5.工业智能领域快速发展,市场空间广阔 2023 年 12 月,国家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见》提出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 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支持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新 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智能部件,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以场景化方式推动数字 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探索智能设计、生产、管理、服务模式,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的典 型标杆。据工信部统计,截至 2023 年末,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过 3.2 万亿元,已 建成 2500 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4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在前沿技术群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下, 智能装备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6.“双碳”政策助推行业发展,节能环保装备需求持续增长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迎来发展机遇。2023 年 2 月国家能源局等七部 门在《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进 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鼓励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应用,增强 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生产制造能力,加强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供给和推广应用。其中对于碳 减排起到重要作用的 CCUS 技术成为节能环保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根据 2023 年 7 月发布的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当前我国规划和运行 CCUS 示范项目总数接 近百个,涵盖电力、油气、化工等多个行业,其中超过半数的项目建成投产,具备二氧化碳 捕集能力超过 400 万吨/年,注入能力超过 200 万吨/年。在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影响下,公 司高效节能换热器、“三废”处理集成装置、二氧化碳捕集与合成利用(CCUS)装置等节能 环保装备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7.政策助推国产化装备出口,国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2023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提升大型成 套设备企业的国际合作水平,通过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加强拓市场服务保障等方式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为各行业发展外贸打下一剂“强心针”。据中国 海关总署统计,随着国产化产品对国外高端装备、特种材料等“卡脖子”产品加快替代,体 现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的装备制造业全年出口 13.4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8%,占我国出口 总值的比重提升到 56.6%,出口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的趋势愈发凸显。同时在相关政策引导 下,我国外贸伙伴进一步实现多元共进,尤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占比提升,2023 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 19.47 万亿元,增长 2.8%,占进出口总值的 46.6%,提 升 1.2%。作为国内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公司位于“一带一路”黄金节点,国际化业 务有望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增市场。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3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3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要求 2023 年底非 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 51.9%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 15.3%,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积极推进核电水电项目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建成投运“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广西防城港 3 号机组等核电 项目,因地制宜推进核能供暖与综合利用;积极推动氢能应用试点示范,探索氢能产业发展 的多种路径和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攻关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绿氢制储运用技术,推动储能、 氢能规模化应用。 2023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提升大型 成套设备企业的国际合作水平,通过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加强拓市场服务保障、拓 5 展贸易合作伙伴范围等方式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2023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 年版)》,要求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 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对能效介于标杆水平和基 准水平之间的存量项目,鼓励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应用,引导企业应改尽改、应提尽 提,带动全行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力度,提升整体能效水平。 2023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 知》要求,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存量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实施先进技 术装备改造升级,新建煤制烯烃、煤制对二甲苯(PX)、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可降 解材料等项目重点向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化、园区化 发展;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大规模低能耗捕集利用与封存、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开发和 工业化应用。 2023 年 8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石化化工行业稳定增长工作 方案》提出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2024 年底前推动 5 个以上在建重大石化项目建成投产;支持骨干企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和传统产业改造提 升需要为导向,当好“链主”,牵头针对应用场景和技术创新转化关键环节,打造以丰富化 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供给、增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解决方案为主的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供给、技术提升方案以及数字化赋能、产业金融等服务,切实发 挥对产业链的领航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2023 年 8 月,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氢能产 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指南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 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 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指南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氢能产业的决策部署, 充分发挥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2023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 指导意见》提出科学安排储能建设,按需建设储能,有序建设抽水器能,积极推进新型储能 建设,多元化储能科学配置,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 能的优势,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统综合效率。 2023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将高性能船舶用 钢、高燃耗乏燃料贮运容器外壳用厚壁钢、光伏多晶硅反应器用铁镍基合金中厚板、航空航 天用变形高温合金材料、大型低温球罐用高强度钢板、钛合金棒丝材、高性能高精度铜合金 丝线材等高端金属新材料纳入重点材料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2023 年 12 月,国家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见》提出支持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智能部件,加快推动智 6 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以场景化方式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探索智能设计、生 产、管理、服务模式,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业务涵盖传统能源化工装备(炼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新能源装 备(核能、氢能、光伏光热及储能等领域)、工业智能装备(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 机等)、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EPC 工程总承包;金属新 材料(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钛合金、精密合金、特殊不锈钢和特种结构钢材料)的研发、 制造、检测和销售。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传统能源化工装备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各类高端压力容器,主要用于炼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炼油领域 主要产品有重整反应器、加氢反应器(板焊式、锻焊式)、螺纹式换热器、隔膜式换热器、 高压容器(热高压分离器、冷高压分离器)、循环氢脱硫塔等;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高压列 管反应器、大型塔器等;煤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气化炉、费托反应器、变换炉、水洗塔、中 间换热器、废热锅炉等;精细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各种反应器、汽化器、反应釜、冷却器、 特材容器等。 2.新能源装备 核能装备:核能产品覆盖从上游核燃料领域装备,中游核电站装备,到下游核乏燃料循 环、核环保装备的核能装备全产业链。核能产业上游主要产品有核化工领域贮槽、箱室等非 标设备以及核燃料贮运容器;核能产业中游主要产品有核电站压力容器、储罐(核安全 2、 3 级)、板式换热器(核安全 3 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乏燃料现场贮存系统、装卸系统及新 燃料运输系统相关设备、HTL 电加热器等;核能产业下游主要产品有核燃料循环后处理厂 专用核安全设备(核安全 2、3 级),包括萃取设备、后处理首端专用设备、产品贮运容器、 贮槽、箱室等储罐类设备及热交换器设备。 氢能装备:主要为制氢、储氢和加氢站装备。具体产品有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制氢装 置、渣油 POX 造气制氢装置、丙烷脱氢技术装备、1000Nm3/h 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低中 压储氢容器、高压气态系列储氢容器、储氢球罐、微通道换热器(PCHE)等产品。 光伏光热装备:主要包括冷氢化反应器、还原炉、换热器、塔器、球罐等产品。 储能装备:主要为公司正在开展市场化推广的高温熔盐储能储热系统集成设计及关键设 备、压缩空气储能关键设备、波浪能储能专业设备及技术服务和正在研发的新型氢(氨)储 能等领域关键技术及核心设备。 3.金属新材料 公司产品覆盖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钛合金、精密合金、特殊不锈钢和特种结构钢材料 7 族群,广泛应用于清洁能源、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海工舰船、国防军工、节能环保等领域。 4.工业智能装备 公司主要产品有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机、板片液压成型机、液压数控卷板机、 热模锻成形压机、校直机、智能锻造操作机、装出料机、重载转序机器人、自动化锻造生产 线、5G+系列化设备、特种打磨机器人、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平台等产品,广泛应用于 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重要领域。 5.节能环保装备 公司有宽通道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空气预热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 (PCHE)、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工业烟气净化设备、锅炉除尘、脱硫脱硝设备、污水处理 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主要用于冶炼、发电、化工等行业高效节能换热及大气废水污染治理。 公司有二氧化碳捕集与合成利用(CCUS)装置。 6.技术服务 公司技术服务包括设计、技术咨询、检维修、金属及非金属检验等方面,业务涉及炼油 化工、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智能、节能环保、EPC 工程总包等多个领域。 7.EPC 工程总承包 公司拥有化工工程、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炼油工程三个专业的甲级设计资质、石油化 工工程总承包贰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在炼油化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节 能环保、纳米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核心工艺包+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的一体化 EPC 工程总承包新业态。 (三)经营模式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与客户建立密切的日常沟通机制、目标客 户针对性走访、客户邀标及主动搜集等形式获取市场信息,以公平竞标的方式获得产品制造、 检维修服务和工程总承包合同订单。根据装备制造订单技术条件,公司逐步完成研发设计、 工艺技术转化、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等环节,最终发运现场安装并交付用户;工程总承包 业务通过招标方式开展设计、采购、工程施工等工作,并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管控。 同时,公司利用技术优势积极为客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检维修服务,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化水平, 逐步搭建了能源行业“核心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和综合竞争优势。 1.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公司紧盯下游行业投资信息,依托公司的核心技术、制 造经验与品牌优势,通过与国际国内总承包商、工程公司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向工程方与业 主方提供施工前期设计、技术咨询等方案,以投标报价的方式获取工程装置的核心设备订单; 通过承揽的 EPC 工程总包,直接提供相关工程设备配套;通过为业主方提供最优的检维修 方案及技术咨询服务,获取检维修业务订单。 2.定价模式 8 基于公司所属的行业特性、产品结构及市场竞争环境,定价模式以成本导向定价法为主, 结合一定的竞争导向定价法。 3.设计模式 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包括技术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设计模式,主要为:一是根据客 户提供的工况条件和工艺参数的自主研发设计;二是由客户提供的外来设计图纸的原图审查 设计,并对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及无法满足制造工艺要求的内容,与原设计单位进行协商修 改确认。 4.采购模式 公司设有采购中心专门负责物资集中采购订货、实施供应、统筹调配等工作,采购物资 范围主要是公司产品用板材、管材、锻件、焊材等原材料、产品用外购配套件及工程总包项 目用材料和设备。针对公司产品单件小批量订单式生产、所用原材料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所 需材料及设备采取集中采购的模式。同时,公司搭建了动态、统一的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 内部严格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准入审查及 SRM 供应商平台管理,对大宗原材料、主要辅助材 料实行国内物资材料生产厂家直供模式,保证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规模效应带 来的议价能力。 5.生产模式 由于公司主要产品为定制型的非标准化设备,用户对同一类产品的用料、参数、性能要 求均不同。公司的生产组织模式为“以销定产”模式,即完全根据客户的订货合同来安排、组 织生产。产品生产周期一般为 3-12 个月,产品在安装调试、功能验证、生产线打通、整体 装置试车成功的平均验收周期为 3-6 个月,综合订单执行周期平均为 6-18 个月。 (四)产品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 公司是国内能源化工装备、工业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及金属新材料细分领域的核心 企业之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能源化工行业工程、技术、工艺设计总包资质、原材 料供应和核心装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兰石”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核心 产品和技术具备重要市场影响力。 1.传统能源化工装备领域 公司是中国建厂最早的炼油、化工、煤化工高端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凭借自身实力填补 了国内能源装备领域百余项技术和产品空白,是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领域领军企业。公司 是国内最大直径、最大吨位螺纹换热器制造商,是国内炼油行业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设备 独家供应商,已完成 60 余台套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的制造,代表着国内重型压力容器的 领先制造水平。公司是国内板焊式压力容器龙头企业,同时在锻焊式压力容器制造领域,公 司可生产单台重达 2000 吨级的大型锻焊式加氢反应器,打破了国内少数企业在千吨级以上 大型锻焊式压力容器制造领域中的垄断地位。 2.新能源装备领域 9 在核能装备领域,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国产替代的民用核级板式换热器设计生产企业, 借助兰石重装总部、青岛公司、换热公司、中核嘉华“一中心三基地”的优势布局,在核能 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压水堆应急柴油机组压力容器及仪表用容器市场占 有优势份额,成功研制出四代核电站用高温气冷堆 HTL 电加热器,子公司中核嘉华在核燃 料贮运容器细分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制造了中国首座 50 吨核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 的绝大多数非标设备;公司拥有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许可证、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 许可证等多个核领域资质证书并培育了一支拥有百余名核级焊工及核级无损检测持证人员 的专业队伍。在氢能装备领域,公司布局“制、储、用(加)”氢能产业,现已制造了 1000Nm3/h 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全系列低中压储氢容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等产品,是国内少 数研制 98Mpa 高压气态系列储氢容器的企业,公司氢能领域相关产品基本涵盖氢能全产业 链。在光伏多晶硅装备领域,公司相继攻破厚壁镍基合金 No8810 和难度更高的 No8120 材 质冷氢化反应器的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多项该材料制造专有技术,并制定 2 类反应器设计 选材技术规范、材料焊接等制造技术规程及多项行业标准,实现了国内光伏多晶硅行业关键 设备制造的创新性突破;在储能领域,公司高温熔盐储能储热系统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热 交换器、工业智能装备、燃料电池热循环设备等产品可应用于波浪能发电储能、空气压缩储 能、氨氢储能等领域。 3.金属新材料领域 公司是金属材料产业链深加工区域龙头企业,拥有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钛合金、精密 合金、特殊不锈钢和特种结构钢材料的冶炼、锻造、热处理和加工全产业链,同时具有新材 料“研发+产品+服务”一体化成果转换的综合服务能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 舰艇、燃气轮机、石油化工、核氢光储等领域,与公司装备制造业务有一体化协同优势。主 持参与制修订国标行标 40 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30 余项,并先后取得核心技术专利 50 余项。目前具有“甘肃省高端铸锻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甘肃省有色金属成型工程 研究中心”,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钢铁研究总院、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兰州理工大 学、酒钢集团、金川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长期伙伴合作关系。 4.工业智能装备领域 公司具有多年使用、设计、制造锻压机组装备的经验,在国内快锻压机市场占有优势份 额。“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机、重型全液压三辊、四辊卷板机”等系列产品均属机、 电、液一体化工业大型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成功研发制造国内“卡脖子”产品之 一的径向锻造机,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产品出口;智能化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打磨机器人、 锤替代压机等设备应用于各相关领域;“重型四辊全液压卷板机”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 使我国成为继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可制造此类大型装备的国家。在压延装备所属的自由锻 领域,公司的整体技术能力、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着力构建焊 接、下料及热处理三类数字化车间,并完成数字化指挥中心及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建设,全面 10 打造生产管理数字化及经营决策智能化管控新型能力。 5.节能环保装备领域 公司专业从事板式热交换器研发、设计、生产和工程服务,1965 年自行设计制造了中 国第一台板式换热器,多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先后研发成了 100 多种系列的热交换器产品,取 得了国内和行业数十项第一。公司全焊式板式换热器、LS-BLOC 焊接式板式换热器、板式 热交换机组、微通道高效紧凑型换热器(PCHE)、宽通道式板式换热器等主要产品应用于 节能环保、石油化工、船舶、电力等众多领域,产品出口欧洲、亚洲等地。同时公司拥有环 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30 余年专注三废治理细分市场,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技术积 累,可提供工业废固处理、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脱硝、金属冶炼行业烟气除尘、化工工业废 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总承包业务。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公司充分发挥能源化工装 备研发制造优势,研制了二氧化碳捕集阶段和合成利用阶段的核心装置,承接了全球最大 CCUS 项目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华能清能院碳捕集工程塔器及附属设备,具 有重大的引领示范效应。 6.能源化工行业 EPC 工程总包领域 公司是能源行业压力容器制造企业中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前端石化工程设计院、核心装备 制造能力及综合服务能力的产业链全流程覆盖企业。凭借子公司瑞泽石化拥有炼油工程、化 工工程及化工产品储运三个专业的甲级设计资质,公司已完成石化工程设计项目百余个,涉 及我国石化行业 130 多个炼油化工企业。依托公司高端能源装备领域行业领先的制造及服务 能力,公司已完成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金额超 70 亿元,其中盘锦浩业 300 万吨/年渣 油加氢裂化等项目及宣东能源 50 万吨/年危废煤焦油提质改造 EPC 项目,在能源清洁高效 利用领域实现工程总包业务的开拓。 7.技术服务领域 公司作为深耕行业 70 余载的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企业,拥有丰富的售后检维修经验及专 业的前端设计能力,公司设计、检维修服务涵盖炼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工业 智能、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公司检测业务领域覆盖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测试和化学 成分分析,拥有西北规模最大第三方金属材料检验检测机构,是甘肃省内唯一一家为载人航 天工程(神州系列)和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提供金属材料复检服务的单位,为全国首批五 个中广核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是中科院兰州分院科研项目检测技术支撑单位,拥有 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等行业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 300 余台(套)。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市场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开发北方华锦、海东红狮、江苏海伦等新客户 70 余家,全年新增订货 63.95 亿元,传统炼油化工市场平稳运行,煤化工市场实现增长,在国家积极推动制造业高 11 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背景下,公司依托深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领域 70 年积累的技术底蕴、 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和先发优势,在多个领域取得市场突破。在煤化工领域实 现新增订货 7.47 亿元,同比增加 13.94%;在核能领域实现新增订货 5.17 亿元,同比增加 154.60%;在工业智能领域实现新增订货 5.05 亿元,同比增加 34.32%;在国际业务领域实 现新增订货 2.91 亿元,同比增加 58.73%。报告期内,公司加强营销资源整合,完善销售薪 酬分配和绩效考核体系,坚持营销技术协同和购销高效衔接,完成市场开拓目标,并在核能、 智能装备及国际市场等领域取得结构性突破。 2.创新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以科技创新推动公司战略发展步伐走深走实,报告期内开展 科技创新项目 125 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21 项,转化订单 4.30 亿元,完成研发投入 2.27 亿元,同比增长 49.78%,2023 年全年同比增加研发投入 7,529.19 万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 术企业 2 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4 家,其中重工公司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组织召开 4 项科技成果鉴定会,“石化行业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设备综合应用研究及工程技术 开发”、“50Mpa、98Mpa 高压气态储氢系列容器”、“2Cr-1Mo-V 和 2Cr-1Mo 钢焊接材 料国产化研制及应用”3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 HIC 厚钢板高压容器研制”项目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 3.转型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由传统能源装备向新能源装备转型,核 能领域公司承接了某项目示范装置,开展“放射性废有机相处理技术及装置”应用研究,为 公司进入核能乏燃料处理、核化工、核环保领域奠定坚实基础;氢能领域公司研制电解水制 氢装置、高中低压全系列气态储氢容器等进入市场推广阶段,氢能及氨氢融合研发制造基地 加快建设。二是由传统制造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制造业转型,承制连云港嘉澳 100 万吨/年 废弃油脂转化生物质能源项目生物航煤加氢装置和华能百万吨级 CCUS 项目多台核心装置; 数字化指挥中心建成运营,实现销售、采购及库存到下料等关键业务的数字化管控;重装智 能工厂项目入选“中国标杆智能工厂百强榜”,成为甘肃省唯一入围企业。三是由单体设备制 造商向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商转型,公司系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前端石油化工、煤化工工 程和产品储运甲级设计院、全领域装备制造能力、原材料供应能力及 EPC 综合服务能力的 产业链全流程覆盖企业。四是由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一体化市场转型,依托自有专利技术、 优质服务和良好信誉,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在 2022 年出口业务取得突破的基础 上,2023 年公司出口业务再上台阶,取得出口订单 2.91 亿元,同比增长 58.73%。 4.管理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细化“党建入章”,规范“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程序; 做实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职责,充分发挥其在内控审计、高管选任、薪酬考核及战略制修订 方面的监督审议决策职能;采用董事会、外部董监事及股东方三方综合评价打分的方式对子 12 公司的董事会建设进行监督。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在“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基础上,深化全 面预算管理,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风险防控全面加强,完善合规管理体系,落实总法 律顾问管理机制,全年出具法律意见书 154 份,对 6 家子公司开展内部专项审计。完善市场 化薪酬分配机制,完善超经营目标奖励分享机制,实现薪酬分配的差异化;制定实施《兰石 重装公司员工赋能提升培育实施方案》,创新产业工人培训体系,为建设一支高质量人才队 伍夯实基础。 四、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3 年 2022 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21 年 总资产 12,536,924,518.54 11,706,278,489.46 7.10% 12,116,478,786.1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3,139,578,321.28 3,140,070,154.87 -0.02% 2,962,436,120.26 营业收入 5,162,006,857.18 4,980,330,938.98 3.65% 4,037,060,987.7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3,734,629.23 175,933,175.85 -12.62% 122,728,595.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97,306,605.86 125,023,321.81 -22.17% 80,502,627.16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57,744,859.98 308,643,067.31 -16.49% 131,944,670.2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4.78% 5.77% 减少 0.99 个百分点 7.67%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1177 0.1347 -12.62% 0.1167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1177 0.1347 -12.62% 0.1167 (二)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935,934,726.91 1,273,772,490.01 900,622,031.11 2,051,677,609.1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335,934.07 84,488,239.03 22,080,718.02 16,829,738.1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19,178,412.73 76,613,010.35 12,882,708.23 -8,068,993.80 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8,441,434.69 29,182,144.18 295,987,867.70 -145,866,586.59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五、股东情况 (一)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 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71,884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70,077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13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 持有有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 期末持股 比例 限售条 股东 (全称) 增减 数量 (%) 件的股 股份 性质 数量 份数量 状态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78,377,508 538,053,898 41.19 0 质押 453,000,000 国有法人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78,377,508 78,377,508 6.00 0 无 国有法人 兰州兰石集团兰驼农业装备 0 64,008,298 4.90 0 无 国有法人 有限公司 中信国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0 17,000,000 1.30 0 质押 12,830,159 国有法人 青岛市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 司-青岛华资汇金投资合伙 0 5,741,035 0.44 0 无 其他 企业(有限合伙)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型证 +5,553,400 5,553,400 0.43 0 无 其他 券投资基金 张益博 +648,800 4,534,620 0.35 0 无 境内自然人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华安景气领航混合型证券 +4,261,800 4,261,800 0.33 0 无 其他 投资基金 财通基金-协众创新私募证 券投资基金-财通基金玉泉 -100,000 4,031,576 0.31 0 无 其他 协众创新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青岛市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 司-青岛华资盛通股权投资 0 3,834,235 0.29 0 无 其他 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上述股东中,兰州兰石集团兰驼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为兰州兰石集团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6.3.3 条第(二)款规定的关联关系情形。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 不适用 明 (二)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三)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14 (四)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六、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一、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 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与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抢抓市场机 遇,强化资本运作,聚力技术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报告期末,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1.6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6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4 亿元,同比减少 12.6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2.58 亿元,同比减少 16.49%;毛利率 15.14%, 同比增长 1.13%;研发投入 2.27 亿元,同比增长 49.78%。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 范企业”名单,被甘肃省政府国资委确定为“省属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二、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 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