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3201 公司简称:常润股份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288,840.64元,母公司实现净利润31,313,893.89元,母公司累计可供 股东分配的利润为225,377,773.23元。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司2022年度拟以 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本次利润分配、资本公积金 转增股本方案如下: 1、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20元(含税)。以截至目前公司最新总股本 79,493,334股为基数进行测算,本次拟派发现金红利合计33,387,200.28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 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19.27%,本次利润分配后,剩余未分配利 润滚存以后年度分配。 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以资本公积金转增4股。以截至目前公司最新总股本79,493,334股 为基数进行测算,本次转增后,公司的总股本增加至111,290,668股(公司总股本数以中国证券登 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最终登记结果为准,如有尾差,系取整所致)。 如在本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前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及转增比例不变 ,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和转增股份总数量。 本事项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常润股份 603201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周可舒 殷健 办公地址 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新龙腾工业园 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新 金润路1号 龙腾工业园金润路1号 电话 0512-52341053 0512-52341053 电子信箱 dmb@tongrunjacks.com dmb@tongrunjacks.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公司所处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及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维修保养设 备、汽车配套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汽车后市场中的汽车维修保养以及整 车配套市场。所处行业的市场空间主要由汽车产销量及保有量所决定,同时也受汽车平均车龄以 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两大因素影响。 1、汽车后市场的行业概况 汽车后市场(AM 市场)是指汽车在销售之后维修和保养服务及其所包含的汽车零部件、汽 车用品和材料的交易市场,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AM 市场客户一般为大型 商超、汽车修配连锁店、汽配零售商、汽车维修店、汽车改装店以及个人消费者等。汽车后市场 的发展与汽车保有量和平均车龄密切相关。 根据麦肯锡咨询 2018 年发布的《THE AUTOMOTIVE AFTERMARKET IN 2030》,2017 年度全球汽 车后市场的市场体量约为 8,000 亿欧元,预计整个汽车后市场将以每年 3%左右的速度增长,到 2030 年规模达到 12,000 亿欧元。 从区域上来看,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汽车后市场相对成熟,而中国、巴西、印度、东盟等 新兴国家的汽车后市场迅速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年全球汽车后市场主要的增长点。 汽车后市场中,欧美区域的个人消费者主要通过大型商超、汽车修配连锁店(如 Walmart、 Autozone 或 AAP 等)购买产品,自主进行汽车维修,以上公司均为公司报告期内的主要客户。中 国区域的个人消费者则更多依赖提供直接维修、保养的汽车 4S 店、汽车服务商、汽车修理厂等专 业汽车维修店。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我国汽车后市场的行业规模增长较快。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及汽车后市场白皮书预测,我国汽车后市场维保市场规模预计从 2017 年的 1.07 万亿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1.74 万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6.3%。 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 2022 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3.19 亿辆,汽车保有量持续提高,但 千人汽车保有量仍远低于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 国汽车市场的渗透率较低,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历程,车龄超过 5 年将进入维修保养关键阶段,对售后服务市场规模的贡 献也将不断加大。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0-2018 年间,我国保有期在 5 年以上的车辆占 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 39%提升至 47%。车龄的增长将直接带来更多的维保需求,为整体后市场 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汽车整车行业及配套市场概况 从世界总体范围来看,汽车行业已经步入了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增长趋势放缓。目前,全 球汽车市场中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产业分部已经由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其中以中国、巴西、印度、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发 达国家。因此,北美、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厂商瞄准了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 的巨大发展潜力与增长空间,纷纷加大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产能投资,目前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 汽车以及部分零部件和配件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2022 年以来,受到全球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芯片结构性短缺、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影响,全 球主要汽车市场的销售和生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全球通胀背景下,部分原材料价格、能 源价格及海运费暴涨进一步给汽车产业带来较大的挑战,但全球汽车市场仍然表现出较强的韧劲, 根据 OICA 统计,2022 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 8,510 万辆,较 2021 年水平增长 6.0%。随着外部不利 影响因素逐步缓释,以及在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趋势推动下,汽 车行业的需求和生产有望回暖。据 IHS 预测,2023 年全球轻型汽车产量预计将增长 4.0%至 8,500 万辆,销量将同比增长 5.6%至 8,360 万辆。 中国市场方面,尽管同样受到上述各因素的发展制约,特别是 2022 年上半年国内汽车生产有 所影响,但在国内购置税减半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汽车行业持续恢复增长,全年产 销量稳中有增,并在结构上继续呈现新能源车型高速增长、国内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等特点。据中 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2 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702.1 万辆和 2,686.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和 2.1%,延续了 2021 年的增长态势。其中乘用车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拉动下,实现较 快增长,为全年小幅增长贡献重要力量;商用车处于叠加因素的运行低位。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 增长,全年销量超 680 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25.6%,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 发展和增长阶段,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屡创月度历史新高,自 8 月份以来月均出口量超 过 30 万辆,全年出口突破 300 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中国品牌表现亮眼,紧抓新能源、智 能网联转型机遇全面向上,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乘用车市场份额接近 50%,为近年新高。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维修保养设备与工具、汽车配套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成为 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及维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产品包括各类千斤顶、汽车举升机、 引擎吊机、维修用压机、工具箱柜、动力电池拆装设备、轮保设备及工具、钣喷工具、汽车美容 工具等维修保养设备和工具,以及汽车配套千斤顶、驻车制动器、拉索、备胎升降器、拖车钩、 补胎液套装等汽车配套零部件;在整车配套市场(OEM 市场)和汽车后市场(AM 市场)的维修 保养装备方面拥有全品类供应能力,并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维修装备产品。 1、AM 市场业务 公司的商用汽车维修保养设备与工具、专业汽维修保养设备与工具产品,主要面向美国、欧 洲以及国内等汽车后市场,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三万家以上门店;客户主要是大型连 锁商超、汽车修配连锁店,例如 Walmart、Autozone 和 AAP 等。美欧地区汽车后市场相对成熟、 稳健,有着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平均车龄接近 12 年,市场需求在未来将会持续稳定增长。短期来 看,由于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高涨、美欧等国家地区的通胀压力加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 2022 年的市场需求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继续增长的长期趋势。 2、OEM 市场业务 公司稳步深耕国际、国内 OEM 市场,作为一级供应商与知名整车制造商福特汽车、通用汽车、 大众集团、雷诺、日产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并不断深耕合作领域。在国内 OEM 市场,发行人的市 场占有率居于行业前列,超过 35%,长期合作的整车厂包括上汽、北汽、广汽、重汽、比亚迪、 吉利、长城和奇瑞等。合作品类也从汽车配套千斤顶拓展到了驻车制动器、拉索、备胎升降器、 拖车钩、补胎液套装等,合作领域也从传统燃油车拓展到了新能源车。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增减(%) 总资产 2,284,320,361.71 1,912,881,561.55 19.42 1,743,396,626.98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 1,286,188,842.32 600,499,408.03 114.19 459,118,314.34 产 营业收入 2,762,268,070.13 3,055,736,581.61 -9.60 2,473,526,902.02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173,288,840.64 142,153,467.40 21.90 122,810,143.61 润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165,955,580.52 129,808,333.07 27.85 109,307,076.14 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 222,441,484.90 6,611,529.67 3,264.45 214,227,238.64 额 加权平均净资 减少7.60个百分 19.23 26.83 30.76 产收益率(%) 点 基本每股收益 2.55 2.38 7.14 2.06 (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2.55 2.38 7.14 2.06 (元/股)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736,348,007.39 730,571,767.46 653,507,862.95 641,840,432.3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29,121,355.91 41,669,215.42 57,551,945.30 44,946,324.01 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26,723,974.20 39,915,519.34 56,980,384.53 42,335,702.45 损益后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69,356,264.20 57,686,561.01 61,833,644.27 33,565,015.42 金流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0,805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0,054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不适用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 质押、标记或冻 持有有限售 股东名称 报告期 期末持股数 比例 结情况 股东 条件的股份 (全称) 内增减 量 (%) 股份 性质 数量 数量 状态 常熟势龙股权管理企 28,270,000 35.56 28,270,000 无 其他 业(有限合伙) 境外自 JUN JI 18,440,000 23.20 18,440,000 无 然人 境内非 常熟市天润投资管理 7,710,000 9.70 7,710,000 无 国有法 有限公司 人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顶 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3,820,000 4.81 3,820,000 无 其他 (有限合伙) 境内非 常熟吉润财务管理有 900,000 1.13 900,000 无 国有法 限公司 人 境外自 JOHN DAVID TERRY 480,000 0.60 480,000 无 然人 境内自 曹凤英 450,000 0.57 0 无 然人 境内自 曹恒海 278,000 0.35 0 无 然人 境内自 陈德豪 200,500 0.25 0 无 然人 境内自 郭庆璇 175,000 0.22 0 无 然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 JUN JI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常熟势龙为 JUN JI 所控制的合伙 的说明 企业。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 无 股数量的说明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公司 2022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276,226.81 万元,同比减少 9.6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17,328.88 万元,同比增长 21.90%;归属于母公司扣非净利润 16,595.56 万元,同比增长 27.85%;基本每股 收益 2.55 元。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