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中友化纤有限公司年产 200 万吨 功能柔性定制化短纤、100 万吨功能性差 别化纤维及 30 万吨聚酯薄膜新材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二零年六月 北 京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第一节 项目及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 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4 第三节 研究范围 ............................................................................5 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五节 研究结果 ............................................................................6 第二章 市场分析和预测 ......................................................................13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环境 ..............................................................13 第二节 产品供需分析及预测 ......................................................16 第三节 产品价格分析及预测 ......................................................41 第四节 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47 第五节 主要原料价格分析 ..........................................................56 第三章 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产品质量指标....................................65 第一节 建设规模 ..........................................................................65 第二节 产品方案 ..........................................................................66 第三节 产品质量指标 ..................................................................66 第四章 设备、工艺技术方案 ..............................................................69 第一节 主要设备清单 ..................................................................69 第二节 工艺技术路线选择 ..........................................................73 第三节 工艺流程说明 ..................................................................78 第四节 主要原材料规格及消耗 ..................................................84 第五节 主要公用工程规格及消耗..............................................88 第六节 仪表及自动控制 ..............................................................92 第五章 总图运输、土建及公用工程..................................................97 第一节 总图运输 ..........................................................................97 目-1 第二节 土建 ................................................................................101 第三节 给水、排水 ....................................................................105 第四节 供电、通信 .................................................................... 112 第五节 通风与空气调节 ............................................................ 116 第六节 热力 ................................................................................ 117 第七节 空压、冷冻及制氮 ........................................................121 第六章 消防设施 ................................................................................125 第一节 设计原则及依据 ............................................................125 第二节 消防水量及消防设施 ....................................................125 第七章 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 ............................................................128 第一节 概述 ................................................................................128 第二节 装置能耗构成分析 ........................................................128 第三节 节能措施 ........................................................................128 第八章 环境保护 ................................................................................131 第一节 设计依据和标准 ............................................................131 第二节 主要污染物及其处理 ....................................................133 第九章 职业卫生与安全 ....................................................................140 第一节 依据和标准 ....................................................................140 第二节 职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43 第三节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151 第十章 管理体制及定员 ....................................................................155 第十一章 工程建设进度计划 ............................................................156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157 第一节 投资估算 ........................................................................157 第二节 资金来源及融资方案 ....................................................158 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 ..............................................................................160 目-2 第一节 财务评价范围、依据、基础数据、参数....................160 第二节 成本费用估算 ................................................................160 第三节 营业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162 第三节 获利能力分析 ................................................................163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 ................................................................164 第五节 财务分析结论 ................................................................164 第十四章 总论 ......................................................................................165 附图:总平面布置图 目-3 第一章 总 论 桐乡市中友化纤拟投资建设年产 200 万吨功能柔性定制化短纤、100 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 30 万吨聚酯薄膜新材料项目。本项目研究范围 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为原料,建设聚酯装置, 聚 酯薄膜装置,直纺短纤纺丝装置,直纺长丝装置,生产聚酯薄膜、全消光 纤维级聚酯切片、差别化短纤、全消光涤纶 POY 长丝和全消光涤纶 FDY 长丝等差别化纤维。 第一节 项目及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年产 200 万吨功能柔性定制化短纤、100 万吨功能性 差别化纤维及 30 万吨聚酯薄膜新材料项目 2、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3、建设地点: 桐乡市洲泉镇工业区 二、 建设单位情况 1、 建设单位名称:桐乡市中友化纤有限公司 2、 建设单位概况: 桐乡市中友化纤有限公司是新凤鸣集团下属子公司,成立于 2020 年 6 月,注册资本 10000 万元,位于桐乡市洲泉镇工业区,主要生产经营各 种规格的短纤新材料及差别化纤维。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嘉兴市的 重点规模企业,公司成立于 2000 年,是一家专业生产化纤丝的大型企业。 拥有国内外先进的 440 万吨聚酯熔体直接纺丝生产线及全牵伸丝(FDY)、 预取向丝(POY)、牵伸变形丝(DTY)等纺丝生产设备,主要生产各种 规格的涤纶长丝。企业下属中辰、中维、中欣、中盈、中石等化纤生产型 - 1- 子公司及浙江新凤鸣进出口公司。集团于 2000 年通过了 ISO9002 质量体 系认证,后升级为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2008 年通过 ISO14001 环境管 理体系,质量环境保证体系运行良好,效果显著。多年来,公司被评为省 级先进管理企业,省级文明单位,连续多年成为 AAA 级资信单位,并列 入省最大工业企业及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之列。企业产品 也分别荣获“浙江省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生产经营状况详见表 1-1。 表 1-1 集团近三年的财务情况 年份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项目 营业收入(万元) 2296328 3265877 3414821 利润总额(万元) 193448 171586 159326 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 4987 5013 5352 增值税(万元) 28401 27284 30071 资产负债率(%) 40.63 51.99 49.08 总资产(万元) 1105090 1716918 2290054 从上表可以看出,集团公司近三年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状况较好, 持续盈利能力较强,公司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鉴于目前差别化纤 维发展形势,集团公司根据自身实力和优势,决定新增用地约 1400 亩, 建造聚酯楼、纺丝楼、辅助车间、仓库、公用工程等建筑物面积 115 万平 方米;整个项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一期项目需建设用地 800 亩,建设 7 套聚酯短纤装置,引进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设备,设置 38 条短纤纺丝生 产线,建设全自动生产包装和立体仓库等整套智能化设备及公用工程装置; 二期项目需建设用地 600 亩,建设 3 套聚酯装置,进口世界先进的新型卷 绕设备 2016 位,设置 42 条纺丝生产线,引进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设备和工 艺技术,建设 1 套聚酯薄膜装置,同时项目将配套产品所需的环保油剂生 产设备、全自动生产包装和立体仓库等整套智能化设备及公用工程装置。 - 2- 最终形成年产 200 万吨差异化直纺涤纶短纤、100 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 及 30 万吨聚酯薄膜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可形成销售收入 302.5 亿元, 创利税 34.5 亿元。 三、 项目编制单位资质 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成立于 1952 年 9 月,是中国纺织行业唯一的部属大型勘察设计单位。建院以来,因隶 属关系变化,曾经历纺织工业部基本建设设计公司、纺织工业部设计院、 轻工业部纺织设计院、轻工业部第二设计院、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等多次 更名。2000 年 10 月,划归中央企业工委管理,2003 年 4 月改由国务院国 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2007 年 7 月,重组并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09 年 11 月,按照集团公司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力量进行持续重组的 统一部署,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所属中国纺织化纤工程总公司划转集团公 司管理,并更名为“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的资产、 负债、人员和所属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均变更至“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 司”名下。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所属大庆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 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辽阳分公司整体划入“中国昆仑工程有限 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是科技型国有骨干企业,是集咨询、研发、 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指导和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承 包、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工程公司。 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是集前期咨询、科研开发、工程设计、物质采 购、施工安装、开车指导以及工程监理、工程承包、项目管理、技术服务 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知名科技型企业。 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持有国家颁发的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工程咨 询、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工程总承包、环境治理等甲级资质证书;获得 ISO9001 质量体系、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 职业健康安 - 3- 全管理体系、中国石油 HSE 管理体系认证;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 和应用体系,拥有国际先进的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等应用软 件和数据库,并享有国 家授予的对外经营权。 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化纤工业“十三五” 发展规划》。 2、《桐乡市化纤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 3、新风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桐乡 市中友化纤有限公司年产 200 万吨功能柔性定制化短纤、100 万吨功能性 差别化纤维及 30 万吨聚酯薄膜新材料项目申请报告的委托》。 4、桐乡市中友化纤有限公司与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会议纪 要、传真、邮件。 5、桐乡市中友化纤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产品方案、及相关资料。 二、编制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为提高市 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选择工艺先进、技术成熟、投资经济的工程建设方案,确保本项 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加大技术自主化力度,在保证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工艺、设备和 材料的选用尽量立足国内解决,以节省外汇,降低投资。 4、充分考虑建厂地区的条件,节省工程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 5、按照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的 - 4- 利用率。节约用地,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 6、关注社会责任,重视健康、安全、环保。厂址选择及项目实施中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要求,“三废”治理、安全和劳动卫生设施与工 程建设同步实施。 7、发挥地区社会协作优势,尽量减少工程量和基建投资。 8、在技术选择上,最大限度地使用节水技术,以及建设污水深度处 理装置,做到一水多用,减少新鲜水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9、遵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排放废水、废气、废渣达到国家 和当地环保部门的排放要求。 第三节 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重点为: 1、产品市场需求 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生产技术和工艺路线 4、主要设备的选择和国产化方案 5、建设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1.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能力 1.1 涤纶短纤装置 1.1.1 公称规模 万 t/a 200 1.1.2 工作小时 h/a 8000 1.1.3 日产量 t/d 6000 - 5-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2 涤纶长丝装置 1.2.1 公称规模 万 t/a 100 1.2.2 工作小时 h/a 8,000 1.2.3 涤纶 POY t/a 3000 1.3 聚酯薄膜装置 t/a 30 1.3.1 公称规模 万 t/a 112,070 1.3.2 工作小时 h/a 8000 1.3.3 日产量 t/a 900 第五节 研究结果 一、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二十、纺织 “1”的规定,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的 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碱溶性聚酯(COPET)、 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非结晶聚酯、生物可 降解聚酯、采用绿色催化剂生产的聚酯等];阻燃、抗静电、抗紫外、抗 菌、相变储能、光致变色、原液着色等差别化、功能性化学纤维的高效柔 性化制备技术;智能化、超仿真等功能性化学纤维生产。《纺织工业调整 和振兴规划》要求化纤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 生产控制水平,实现聚酯、涤纶、粘胶、锦纶、腈纶等产品柔性化、多样 化、高效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 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 36%提高到 50%左右。 二、工艺技术和设备先进可靠 (一)本项目是在国内自行开发的聚酯生产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 进,在国内已有数十家工厂、一次性开车成功的经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 - 6- 国际先进水平,在工艺技术上是先进可靠的。 (二)纺丝装置中,熔体输送的关键设备熔体增压泵采用进口,其他 设备采用国产设备;纺丝卷绕采用德国巴马格的先进设备,其中纺丝机为 巴马格国内生产厂生产,卷绕机由德国生产厂生产。目前,正在运行同类 型厂有几十个,运转良好,因此在设备选型上是成熟可靠的。 三、建厂条件优越 (一)地理优势 拟建厂区位于桐乡市洲泉工业区。桐乡市位于浙江北部航嘉湖平原。 东连嘉兴市秀洲区,南邻海宁市,西毗德清县、杭州市余杭区,西北接湖 州市南浔区,北界江苏省吴江市。市区距上海市 140 千米,距杭州市 65 千米。沪杭高速斜穿境域南部,320 国道从东北向西南斜穿市境中部。桐 乡市洲泉工业区位于申嘉湖杭高速与桐德公路互通口东侧,洲泉镇与河山 镇之间。工业区距杭州市临平副城中心区 23 公里,距桐乡市中心区 20 公 里,距西侧市镇 5 公里,距东侧石门镇和崇福镇分别是 10 公里和 13 公里。 厂址地理位置优越,沪杭高速,320 国道等均在厂区几公里范围内,为项 目建成投产所需的原料运输和产品销售提供非常便捷的交通条件。 良好的地理位置为原辅料采购和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与其他同类企 业比较可以节约大量运输成本。 (二)市场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公司采用熔体直纺生产技术,引进当今世界先进的聚酯装置和纺丝设 备,主要生产 POY、FDY、DTY 等数百个规格各类中高档聚酯长丝品种。 目前销售区域已覆盖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福建等十多个省市,另外 “凤鸣”牌聚酯长丝还远销土耳其、埃及、巴基斯坦、韩国等多个国家和 地区。 集团拥有近 20 年的聚酯长丝研发和生产经验,拥有诺奖院士工作站、 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研究院、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机 - 7- 构,在低碳环保、柔性、自动化长丝制造方面拥有国际领先的核心自主知 识产权,“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获 2013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容量短流程熔体直纺聚酯长丝柔性生产关键 技术及装备”获 2012 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化纤 企业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管理”获得 2016 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创新成果二 等奖等多个科技奖项。 经过近 20 年的专注发展,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业内领先企业,位居国 内民用涤纶长丝行业前三。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有: 1、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化发展,打造一体化规模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民用涤纶长丝领域,截至目前,公司涤纶 长丝产能达到 440 万吨,市场占有率达 10%,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涤纶长丝 制造企业之一,国内民用涤纶长丝行业前三,综合实力较强。根据公司规 划,2020 年公司涤纶长丝产能将达到近 500 万吨/年,产能提高顺应了行 业集中化发展的趋势,有效提升公司竞争优势,以巩固和提高行业地位。 同时公司努力完善上游产业链,积极推进 PTA 项目建设。2019 年作 为公司首个 PTA 生产项目,独山能源一期年产 220 万吨 PTA 项目顺利投 产。继一期顺利投产后,二期年产 220 万吨绿色智能化 PTA 项目已于 2019 年 3 月开工建设,预计于 2020 年三季度建成投产。根据公司发展规划, 涤纶长丝产能到 2020 年底将达到近 500 万吨,对应的 PTA 需求将达到近 430 万吨。 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国内相关 PTA 生产企业可划分为外销型与自给 型。2019 年在 PTA 产能陆续投放的大背景下,外销型 PTA 企业将面临承 压的可能。作为原材料自给项目,公司独山能源项目所生产的 PTA 产品 大部分将供应给桐乡洲泉和湖州两大涤纶长丝生产基地。公司灵活把握自 产 PTA 与外购 PTA 的量,从而更好地去了解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 盈利空间;此外,公司 PTA 新装置区位优势明显,运距短、成本低,且 - 8- 设备后发优势较为明显,对应到长丝生产上也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2、智能化高效管理,“互联网+”助力打造行业一流信息化能力 公司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作为嘉兴首个“尝鲜”5G 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企业,公司已实现 5G 网络 全覆盖,在移动办公、视频通讯、数据采集等多个领域开展应用,推动了 传统工厂实现 5G 信息化改造升级,成为化纤行业“智能转型”的代表。 2019 年作为中国化纤行业唯一一家入选企业,公司被工信部评为“智能 制造标杆企业”。公司 5G 智能应用也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MT-2020 (5G)推进组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绽放杯”5G 应 用征集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同时,公司还获得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体系国家二级节点,获得跨地区信息资源集成共享。 同时公司还通过引进 ERP 等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国际领先的嵌入式 信息物理系统网络(CPS)技术,与赛龙捷、优时等多家公司合作开发软 硬件系统,对长丝生产全流程实施智能分级运送及包装。完成了信息与物 流的同步,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以提高了公司管理信息处理水平和决 策水平。公司所有熔体直纺生产线稳定高效运行,确保产品品质,废丝率 指标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注重节能生产,通过各环节技术改进、能 源综合循环利用等手段,能耗指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 3、生产技术持续创新,技术培养促发展 公司主要产品规格丰富,专注于民用涤纶长丝领域,产品覆盖 POY、 FDY 和 DTY 等多个系列、400 余个规格品种。公司为提升产品的综合竞 争力,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了产品的差别化率。成功开发了 EACOOL(易酷)吸湿排汗纤维、高特丝纤维、环保抗皱纤维、K-warm 中空保暖纤维、超柔纤维、桃皮绒细旦纤维等差别化产品。公司拥有的“企 业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重点研究院,公司还被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认 定为中国低碳环保功能性长丝制造基地。 - 9-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生产实践,公司形成了较强的行业技术研发能 力,拥有一批专业技术研发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行业经验。 公司除重点关注产品开发外,也非常重视生产技术、工程设备技术的研发。 “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是对大容量聚酯 长丝柔性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创新,被国务院评为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容量短流程熔体直纺涤纶长丝柔性生产关键 技术及装备”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8 年 12 月 28 日,公司与世界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夏普莱斯教 授签署合作协议,聘任巴里 夏普莱斯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并建立新凤鸣— 巴里夏普莱斯诺奖院士站,服务于公司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计划。 4、坚持低库存运营,合理把握市场节奏 公司坚持将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维持在合理水平,原材料通常保持 10 天以内的消耗量,库存商品保持 5-7 天的销量,既减少了对仓库库容和流 动资金的占用,亦有利于对市场波动作出及时、快速、有效的调整。在采 购上,严格控制库存,每日编制原材料库存表,根据库存量并结合原材料 价格走势及后续市场趋势的判断决定次日采购,保持合理库存。在销售上, 公司销售部将产品库存情况作为对外报价的重要依据,并针对不同类别的 客户等级开展不同的营销活动,确保低库存运行。 5、设备后发优势与成本管理优势明显,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公司拥有 15 套熔体直纺生产线,其中 13 套熔体直纺生产线系 2010 年后投产,所采用的生产设备可靠、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工 艺技术稳定,与国产装置相比,在生产效率、生产稳定性、物耗能耗等方 面都享有明显优势。较新的设备可以降低设备检修频率,保障生产的连贯 性。 公司聚酯设备采用当今国际先进的杜邦工艺—美国康泰斯技术及装 备,纺丝设备主要采用德国巴马格技术及装备,丝饼搬运和产品包装主要 - 10- 采用智能化控制的自动落筒和自动包装设备。工艺上采用三釜聚合工艺、 酯化蒸汽能量利用、酯化加压反应、在线清洗、纺丝环吹、Wings 卷绕和 废水、废气再利用技术等一系列改善产品品质、降低能耗的技术,使公司 的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同时公司通过机器换人达到“黑灯车间”标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014 年至 2019 年,公司涤纶长丝产能从 170 万吨增至 440 万吨。PTA 项 目从无到有,一期 220 万吨产能全额达产。5 年间公司产能与产业链都有 质与量的飞越,而员工数量从 6,589 人增加至 10,887 人,增幅仅为 65.23%。 单位人工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效率行业领先。 6、产品认可度高,品牌价值明显 公司信誉良好,产品质量优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在涤纶长丝客 户群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公司的涤纶长丝于 2007 年 12 月被评为国家免 检产品。公司拥有的“凤鸣”商标被浙江省工商局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公司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级文明单位,并连续多年跻身浙江 省百强民营企业、浙江省制造业百强企业。 (三)经营优势 新凤鸣集团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开发,在涤纶生产和产品开发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造就了一批懂管理、善经 营、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职工队伍,具有技术优势,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 保证装置建设成功。集团凭借自己的品牌,已经在同行领域中确立了领先 的品牌地位,本项目可以借助原有的销售平台,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客 户资源,以优质服务带动产品销售,降低经营风险。 因此,新凤鸣集团下属桐乡市中友化纤有限公司的经营优势是十分显 著的。 (四)投资方实力雄厚 - 11- 桐乡市中友化纤有限公司是隶属于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家 高新技术企业,新凤鸣集团创办于 2000 年,坐落在中国化纤名镇--桐乡洲 泉,是一家集 PTA、聚酯、涤纶纺丝、加弹、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 大型股份制企业,总资产超 230 亿元,于 2019 年入围中国企业 500 强, 并连续多年跻身“中国民企 500 强”、“中国制造业 500 强”、“浙江省 百强企业”之列。截止 2019 年底,公司整体产能规模已达 440 万吨,民 用长丝产能规模位列全球行业前三。下设中维、湖州中石科技、独山能源 等十余家子公司,员工 1 万余人。 四、经济效益 本项目报批总投资 110 亿元,其中建设投资 102 亿元,税金及附加 62560.8 万元,利润 282522.10 万元,经济效益良好,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 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利用市场、经营、技术、政策和地域优势,可进一 步扩大周边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可形成上下游优势互补、互为支撑的产 业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 - 12- 第二章 市场分析和预测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环境 一、人口 2019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 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 140005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467 万人。自然增长率为 3.34‰;城镇常住人口 84843 万人,比 2018 年末增加 1706 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 为 60.6%。与发达国家 80%以上的城市化率相比,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有较 大的空间;同时,受“放开二胎”政策的影响,我国新生儿童数量显著增加, 这都为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足动力。2014-2019 年中国人口统计下所 示。 - 13- 2016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二胎政策完全开放。2016 年我国人口总数为 13.8 亿,自然增长率为 5.9‰,比上年提高 0.9 个千分点。据估计,今后我国每年 将在原本 1,700 万的基础上新增 250 万新生儿,人口基数扩大,有望带动中国 纺织服装、服饰业消费市场持续增加。 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来看,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 社会,经济增速将逐渐放缓。2009 年我国 15-64 岁的劳动人口比例达到 74.5% 的顶峰之后逐渐下降,2016 年为 72.6%。从劳动人口绝对数量来看,15-59 岁 劳动年龄人口在 2012 年就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绝对下降。我国人口 红利走到尾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难以维持,经济增长动能从 投资需求向消费需求转变。与劳动人口比例走势相同,我国总储蓄率在 2010 年达到顶点的 50.9%,之后逐渐下降,目前为 47.9%。人口结构变化带来需求 结构转变,投资需求走弱将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但随着城乡居民更加注重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倾向提高将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条件,促使经济增长 动能从投资向消费转变。 二、经济 经济发展是化纤行业需求的拉动力量。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 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经济总规模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 年以来,我国 的 GDP 增长始终保持在 8%左右。这说明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持续稳定发展时 期。虽然国际出现金融海啸,我国经济也出现下滑,但我国政府采取了有力 的稳增长措施,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稳定和复苏,2016-2020 年均预计经济 增速为 6.5%;2021-2035 年均经济增速为 5%。 近两年来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去库存逐渐结束,过剩产能逐步出清,景气 度逐渐回升,带动上游聚酯纤维增速提升,有理由相信化纤市场前景是良好 的。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性支出皆平稳增加,主要消费群体对纺 - 14- 织服装、服饰品质的要求与消费能力将同步提高。“十三五”国家规划纲要 提出,2020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 2010 年翻一番,这将有利于纺织服 装、服饰业等消费性支出提高。 三、行业政策环境 化纤行业关乎国计民生,终端化纤产品与人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我 国的石油化纤产业从九十年代末起步,蓬勃发展至今,聚酯产能已占据了全 球总量的近七成,锦纶上游己内酰胺也已接近全球总量的一半,同时也是全 球最大的石油化纤产品的消费市场。未来化纤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大型的一体 化化纤企业垄断行业市场,项目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更 具竞争力。 《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化纤产 量的年均增速目标将由“十二五”期间的 9.2%调整为 4.6%,同时,鼓励企业 并购重组,大力发展产业用化纤,《规划》拟定,“十二五”的目标是产业 用化纤的比例从目前的 28%提高到 33%,高性能纤维有效产能达到 26 万吨, 生物基纤维有效产能超过 90 万吨。“十二五”期间,核心技术的突破,研发 能力的提升,制造装备和工艺的改进,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共推应用共识的形 成,为“十三五”期间产业用化纤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未来 5 年,高性能化、 差别化、生态化纤维应用将会继续向新能源、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深 入拓展,有利于推动化纤行业高端产品的发展。同时对我国化纤行业的绿色 环保要求也提出了新目标,到 2020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10%。2016 年以来,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化纤产品将进入淘汰落后产能阶 段。整体来看,在“十三五”规划以及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化纤行业将步 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促进行业结构的优化。 2017 年 8 月 17 日,《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7 年)发布,自 2017 年 12 月 31 日起,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8 个品种)被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 15- 目录》,其中包括聚酯的废碎料及下脚料。从趋势来看,废聚酯进口量呈增 长趋势。若禁令严格实施,再生料原料供给收缩,推动再生料价格上涨,原 生—再生价差收窄,部分再生料需求会被新料替代,将同时增加国内原生塑 料及聚合单体的需求。目前,我国有再生聚酯产能约 1,000 万吨,再生棉型短 纤和再生三维短纤占比近 90%,再生长丝产能占比在 10%左右。《进口废物 管理目录》(2017 年)的发布必然会促进原生短纤和长丝的需求量的增长, 在一定时期内,利好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总体看来,行业振兴政策的出台 存在积极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外部不利经济环境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维持聚酯链产业的平稳发展。 第二节 产品供需分析及预测 一、涤纶短纤维供需分析与预测 (一)国际供需分析及预测 1、世界市场现状 随着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纺织品与服装及包 装等需求不断增加。涤纶短纤维主要用于棉纺行业,可以纯纺也可与绵、麻、 粘胶短纤维、毛、维纶等混纺,纺好的纱用于服装织布、家纺面料、包装用 布、充填料和保暖服等。同时,涤纶短纤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近年来,受世界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世界合成纤维行业需求增 长有限,产能过剩日趋严重,价格及毛利大幅下跌,特别是亚洲地区产能过 剩现象突出。亚洲地区继续带领全球合成纤维供需保持增长,而欧美地区仍 维持萎缩态势,中东及中南美洲供需略有好转。 据日本化纤协会统计,2018 年全球纤维总产量为 9371 万吨,比上年增加 6%,自 2014 年以来相隔 3 年创历史最高。化学纤维占纤维总量的比例为 71%, 2017 年石油基纤维总产量比 2016 年上升 4%,为 6,694 万吨,连续 9 年增加, 创历史最高纪录。 - 16- 图 2.1-5 2010-2018 年中国涤纶短纤产能变化 2018年我国主要涤纶短纤生产厂家产能及运行情况如下表 地区 公司名称 产能(万吨/年) 状态 三房巷 80 正常 华西村 50 正常 华宏 50 正常 江苏 常盛(倪家巷) 12 正常 仪征 90 正常 江南(新苏) 20 正常 德赛 20 正常 - 17- 翔盛集团(宿迁) 30 正常 南京午和 4 正常 江阴优彩 10 开车 天富龙 8 正常 恒逸上海 30 12 月完成搬迁重启 远东 30 20 万吨停车 康鑫 16 一套装置 10 月中旬重启 浙江 振亚东华 6 正常 宁波大发 21 正常 华星 5 正常 金纶 45 正常 翔鹭 20 正常 福建 经纬 25 正常 锦兴 21 正常 山力 20 正常 上海远纺 12 正常 上海 上海石化 15 正常 四川 四川汇维仕 15 正常 安徽 滁州安邦 20 正常 洛阳石化 10 正常 河南 洛阳实华 15 正常 天津 天津石化 10 正常 华鸿化纤 12 停车 山东 淄博万杰 20 6 月上旬停车 其他 20 合计 762 由于今年涤纶短纤利润表现较好,或许能刺激市场在未来对涤纶短纤的 - 18- 投资热度。2019 年预计新增产能大约为 75 万吨,具体如下: 表2.1-7 2019年中国涤纶短纤新增产能预测(单位:万吨) 地区 公司名称 产能(万吨/年) 备注 扬州 江苏富威尔 20 湖北 湖北绿宇 20 江阴 华西村 10 扩容 江阴 华宏化纤 10 扩容 福建 福建逸锦 7 江苏 蓝孔雀 6 山西 汇鑫浩特 2 合计 75 由上表知,2019 年直纺涤纶短纤共计新增产能在 75 万吨,其中含部分 2018 年延期以及 2019 年新增,但预计实际有效新增或在 50-60 万吨附近。目前直 纺涤短占据市场绝对主流,切片纺多用于小规模装置和差别化涤纶短纤的生 产。 2、产品进口分析 2013-2016 年我国涤纶短纤进口量一直在 12-13 万吨波动,2017 年我国涤 纶短纤需求强劲,进口量拉升明显,而 2018 年由于 PTA 强势拉涨,涤纶短纤 价格居高不下,进口量增量明显。2018 年我国涤纶短纤进口总量增长 19 万吨 附近。2016-2018 年,我国短纤进口情况如下图所示。 - 19- 2016-2018年中国涤纶短纤进口情况(单位:万吨) 3.产品消费市场分析 (1)表观消费量分析 2000 年,国内涤纶短纤维产量 195 万吨,进口量 64.24 万吨,出口量 0.24 万吨,表观消费量 257 万吨。2015 年,国内涤纶短纤维产量达到 959.91 万吨, 进口量 14.68 万吨,出口量 95.79 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 876.8 万吨。2000~2015 年期间,国内涤纶短纤维产量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4.06%和 9.16%,自给 率由 2000 年的 75.9%上升到 2015 年的 109.5%。2005~2018 年我国涤纶短纤维 表观需求量如下图所示。2018 年涤纶短纤表观需求以低速在增长。 - 20- 图2.1-7 2008-2018年中国涤纶短纤表观需求量分析 备注:表观消费量=再生涤纶短纤产量+原生涤纶短纤产量+中国涤纶短纤 维进口量+中国涤纶短纤维出口量 据 CCFEI 统计,2018 年涤纶短纤表观消费量(含熔体直纺,切片纺、回 料纺)约为 1095.15 万吨左右,全年表观消费量高于去年的 1043 万吨水平, 表观消费量增速为 5%。 (2)替代产品分析 因涤纶短纤与棉花、粘胶短纤及再生涤纶短纤的下游应用领域有一定的 重叠性,因此涤纶短纤与其有着一定的产品替代性,终端消费市场会根据各 类产品的优势与价格等因素来考虑其使用的比例。从价格与需求作对比,2017 年涤纶短纤与再生涤纶短纤的影响更加突出,而涤纶短纤的价格对棉花与粘 胶短纤价格也有着一定的影响。2018 年原生涤纶短纤与再生涤纶短纤之间的 相关性如下图所示。 图2.1-8 2018年原生涤纶短纤与再生涤纶短纤走势对比(单位:万吨) 由于近几年期货商品整体价格上扬,而棉花价格跟随上涨并维持在 16000 - 21- 元/吨附近徘徊。并且棉花与涤纶短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因素,也是支 撑了涤纶短纤价格具有一定抗跌性的原因之一;粘胶短纤受环保因素与强劲 需求的影响价格一度超过棉花,但其过高的价格另其后期在终端的占有率有 所降低,也是助推涤纶短纤需求与价格上升的其中一个因素;再生涤纶短纤 年内差价波动较大,特别是在下半年期间国家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发展改 革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对现行的《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限制进口 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和《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 录》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将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8 个品种)、未经分拣的废 纸(1 个品种)、废纺织原料(11 个品种)、钒渣(4 个品种)等 4 类 24 种 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整列入《禁止进 口固体废物目录》,其中废 PET 被列入其中,加之各类环保因素的影响,令 再生涤纶短纤价格大幅拉涨并且价高货少,与原生涤纶短纤价差拉近至最低 200 元/吨附近,下游部分原本生产仿大化产品的厂家转向采取原生涤纶短纤 为原料生产产品,令原生涤纶短纤的需求大幅上抬,价格也同样大幅拉涨。 因此在 2017 年间,原生涤纶短纤一度成为聚酯产品中利润极高的产品之一。 在未来几年,原生涤纶短纤无论是在价格或者是数量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 (3)产品出口分析 从近几年来看,我国涤纶短纤出口量与进口量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我国 涤纶短纤出口量呈震荡增长的走势,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近两年我国聚酯原 料价格低廉,导致我国出口聚酯产品拥有较大的价格竞争优势。据 CCFEI 统 计,2018 年我国涤纶短纤单月出口量在 6 月份的时候达到年内峰值,为 10.1 万吨,较去年的 10.17 万吨略低,进口量最低的月份依旧为 2 月的 6.3 万吨。 2018 年累计出口 120 万吨。2017-2018 年中国涤纶短纤分月出口量如下图所示。 - 22- 图2.1-9 2017-2018年中国涤纶短纤分月出口量 4.产品供需预测 近几年在棉纺市场,受国家持续高价收储政策的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明 显高于国外棉花价格,导致国内棉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2008年以来,我 国纱总产量持续增加,但纯棉纱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化纤纱的比例逐年提高, 主要原因是受棉涤价差的影响,棉纺企业加大了采用价格较低的涤纶短纤维 来替代棉花生产纱线,以降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涤纶短纤维的需 求。2013-2017年我国涤纶短纤产能及表观消费量详见下表。 2013~2017年我国涤纶短纤(原生纤维)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表观消费量 年份 产能 产量 开工率% 进口量 出口量 (含再生纤 维) 2013 627 406.6 67.4 14.84 74.40 888.14 2014 654 408 64 14.25 89.1 874.1 2015 679 430.9 64.5 14.68 95.79 899.89 2016 679 484.3 70.4 14.37 104.02 1043 2017 697 499.3 74.13 14.42 105.48 1095.15 2018 762 528 73% 18.5 120 1062 - 23- (1)产能变化预测 从2010年开始,我国涤纶短纤行业产能进入增长缓慢期,2016年产能增速 为零,2018年有明显增加,后期预计陆续会有新增产能投产。产能变化情况预 测详见下表。 2019-2023年产能预测 年份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产能预测 762 785 808 831 854 (2)表观消费量预测 2018年我国涤纶短纤的表观需求增加,涤纶短纤在各替代产品的竞争力表 现较强,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纱线产量数据也在低速增加,因此我国涤纶短 纤的市场需求也会低速增长。表观消费量预测详见下表。 2019-2022年表观消费量预测 年份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表观消费量预测 1145 1192 1240 1288 1336 - 24- 二、涤纶长丝供需分析与预测 (一)国际全球市场发展状况 涤纶长丝早期主要用于丝绸服装,随着各种加工技术的开发,现已扩展 到仿毛、仿麻、仿棉等整个衣着领域,并向装饰、产业和非纤化等领域发展, 其典型的应用领域和终端产品为: 服装:内衣、睡衣、衬衫、裙子、夹克衫、西装、外套、运动衣、领带、 头饰、围巾等; 装饰:窗帘、窗纱布、贴墙布、台布、挂毯、地毯、沙发套、汽车内部 装饰布、雨披、伞等; 床上用品:床单、被面、枕巾、被套、床罩、蚊帐、絮棉等; 工业用品:缝纫线、轮胎子午线、传送带、帆布、土工布、过滤布、篷 帐、网类和绳索; 非纤化用品:人造麂皮,主要用作皮大衣、皮茄克、女式上衣等。 - 25- 涤纶长丝得应用 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化学纤维市场占比不断提高。2018 年涤纶长 丝产量达4908.7 万吨。针对不同功能和用途,涤纶长丝又分为涤纶全牵 伸丝、涤纶预取向丝/高速纺卷绕丝/高速纺、涤纶低弹丝/拉伸变形丝/ 假捻变形丝、涤纶拉伸丝/拉伸加捻丝等。涤纶长丝广泛应用于民用和 工业领域,民用主要用于服装、装饰;工业主要用于轮胎帘子布、传送 带、帐篷、帆布、医药工业用布。 2011-2019年全球涤纶长丝产量走势 (二)国内供需分析及预测 1、国内供需现状分析 2017 年我国涤纶长丝产量达到 3731 万吨,进口量 11.13 万吨, 出口量272.14 万吨,需求量增长至 3469.99 万吨,行业近几年产需走势 - 26- 如图所示: 涤纶长丝产量: 涤纶长丝需求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年份 200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9-2 200 1415.22 1369.72 16.83 62.33 019 9 年 201 年 1670.11 1605.77 16.51 80.85 全 0 年201 1912.83 1833.81 15.5 94.52 球 1 年201 21552.21 21456.35 12.04 107.9 涤 2 年201 2391.9 2273.71 11.02 129.21 纶 3 年201 长 2635.12 2488.55 10.76 157.33 丝 4 年201 2958.07 2799.76 10.71 169.02 产 5 年201 2996.96 2811.19 11.94 197.71 量 6 年201 3009.32 2817.85 12.73 204.2 走 7 年201 3125.57 2910.81 12.18 226.94 势 8 年201 3731 3469.99 11.13 272.14 2 9 年 、 国内涤纶长丝行业未来走向分析 - 27- 2020 年我国涤纶长丝新增产能投产计划 2019 年涤纶长丝新增产能 254 万吨,较 2018 年的 310 万吨减少 56 万吨, 增速降低 2.1 百分点,其中熔体直纺 239 万吨、切片纺 15 万吨,我国总产能达 4051 万吨/年,成功突破 4000 万吨大关。年内新增产能依旧主要集中在大型 聚 酯工厂,且以 POY 为主,具体包括桐昆集团 120 万吨、新凤鸣集团 56 万 吨、 恒逸(逸鹏嘉兴)25 万吨、福建经纬 20 万吨、立新化纤 8 万吨等。 其中恒科 10 万吨、潍坊华宝 10 万吨将在年底前完成投产,恒逸(逸凯海宁) 25 万吨预计将推迟至 2020 年。 未来2020 年我国涤纶长丝供应量将继续扩大,计划新增产能329 万吨,其 中熔体直纺 260 万吨、切片纺69 万吨(包含工业丝),增速预计8.1%,较2019 年 增速上涨 1.4 个百分点。从新增产能投产时间看,2020 年分布均匀,上下半 年 相对分散,从新增产能结构看,仍主要集中在产能规模前列大厂,近年涤纶长 - 28- 丝乃至整个聚酯行业逐渐形成向上延伸产业链发展局面,抢占炼化先机并配 套扩 大下游聚酯成为目前涤纶长丝行业投产主要趋势之一,因此 2020 年涤 纶长丝新 增产能依旧集中在桐昆、新凤鸣、恒逸、盛虹等产能规模前五企业。 从新增产能 配套产品看,超细旦、智能化、全消光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差别 化产品占据主导, 同时由于近年加弹设备激增,仍以 POY 为主。 浙江省的涤纶生产分布区域集中,优势明显。其中萧山、绍兴、嘉兴占 全省的近 85%,生产相对集中。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形成,如桐乡桐昆、萧山 恒逸、荣盛、红剑、开氏、联达、翔盛、道远、绍兴远东、赐富、古纤道、 宁波振邦、海宁海利得等。 由于浙江纺织服装业的高度发展,带动了浙江化纤业的发展,浙江已成 为我国化纤最大生产省,也是我国纺织化纤原料的主要消耗地。 2012-2019 年浙江地区涤纶长丝产量 - 29- 2012-2019 年浙江地区涤纶长丝需求量 三、聚酯薄膜供需分析与预测 (一)国际供需分析及预测 1、世界市场现状 全球聚酯薄膜生产包括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和单向拉伸聚酯薄 膜(CPET),全球聚酯薄膜生产主要以 BOPET 为主。全球聚脂薄膜产能主 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及中东地区,中国、日本、美国为主要生产国。据统计 2014 年全球聚脂薄膜产量为 372.20 万吨,2019 年全球聚酯薄膜产量增长至 546.04 万吨。 - 30- 2014-2019年全球聚酯薄膜产量走势图 与其他聚酯产品相比,BOPET 生产更为国际化,全球排名靠前的几家 BOPET 生产企业多为跨国公司。目前,全球 BOPET 产能较大的企业主要 集中在亚洲及北美地区。 图2.1-13全球聚酯薄膜主要生产企业(除中国) 2、世界需求状况分析及预测 全球聚酯薄膜需求集中于亚洲、北美及西欧地区。其中,亚洲地区食品 - 31- 加工市场庞大,工厂数量众多,促使亚洲地区聚脂薄膜需求占绝对份额。2014 年全球聚脂薄膜需求量为 369.96 万吨,2019 年全球聚酯薄膜需求量增长至 541.67 万吨。 全球聚酯薄膜需求量走势 目前,全球聚酯薄膜终端用途主要是包装、工业用、电子电气、音像材 料及 其他领域。 2019 年全球聚酯薄膜下游应用格局 根据目前全球聚酯薄膜市场情况来看,亚洲地区占据了绝对市场份额, 另一 方面,受 2020 年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北美地区停工明显,产能集 中度有望 向亚洲地区进一步集中,同时下游应用领域,在 2020 年一季度食 品、电子电气 生产销售下降,根据全球各国疫情控制情况以及经济发展需求, 聚酯薄膜需求预 计将会在下半年重启恢复,整体来看 2020 年全球聚酯薄膜 产销增速将低于上年 同期水平。 - 32- 2020-2026 年全球聚酯薄膜产销预测图 (二)国内供需分析及预测 1、产品供应分析 聚酯薄膜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耐 热、耐寒性好,易回收,无毒、无味等特点,并可通过复合、镀铝来提高其 热封性、气体阻隔性和光线阻隔性,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饮料、医药 和日用品的包装,并已逐步拓展至建筑、电子、电气、光学和光伏发电等应 用领域,是应用领域最广泛的薄膜材料。 2019 年我国聚酯薄膜市场规模 331.5 亿元,同比 2018 年的 321.5 亿元增长 3.11%,近几年我国聚酯薄膜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如下图所示: - 33- 2010-2019年国内聚酯薄膜市场规模及增速 近十年来,国内聚酯薄膜能大幅增加,2010 年,国内产能约 90 万吨,到 2019 年国内产能增加到 318.7 万吨。在国内 318.7 万吨总产能中,有 35.9 万吨 处于关停状态。 在国内聚酯薄膜厂家中,双星新材产量最大,达到 45 万吨,占国内有效 产能的 15.9%。国内前五大厂家产能 129 万吨,占有效产能的 45.6%,前十大 厂家产能 184.5 万吨,占有效产能的 65.2%。 - 34- 国内前十大聚酯薄膜厂家 2020 年和 2021 年国内产能释放主要是龙头企业的扩产,2020 年和 2021 年国内预计释放产能38.5 万吨和 26 万吨,全年产能释放高于需求增速, 但产能部分在当年四季度释放,对当年供给难以形成增量,若需求增速维持 正常水平,全年聚酯薄膜供给压力增长有限。 - 35- 2020-2021国内在建产能 2、产品进口分析 我国聚酯薄膜行业呈现出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尴尬局面。我国每年从 国外进口聚酯薄膜几十万吨,其中绝大多数是高附加值的特种聚酯薄膜产品, 主要用于光学、太阳能、节能环保、电子及新型包装应用领域。 - 36- 2009-2019年中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非泡沫塑料板、片、膜等进口分析 3.产品消费市场分析 (1)表观消费量分析 2015~2019年我国聚酯薄膜表观需求量如下图所示。2019年涤纶短纤表观 需求以低速在增长。 (2)替代产品分析 聚酯薄膜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各应用领域中都表现出不可替 - 37- 代性。例如,在包装领域,由于聚酯薄膜无毒无嗅,气体阻隔性、阻氧性、 阻湿性能好,已成为软饮料包装、药品包装的首选材料;在电子信息、电气 绝缘领域,聚酯薄膜由于其具有极高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化学惰性,绝 缘性能好、抗击穿电压高,其他材料难以替代;在太阳能应用领域,聚 酯薄膜的耐热、耐寒性,良好的机械性能、柔韧性以及尺寸稳定性,使 其成为太阳能电池背材的重要基材;在光学领域,由于聚酯薄膜具有极 好的光学性能,如透明度好、雾度低、光泽度高,其他产品难以取代。 由于用途的特殊性,聚酯薄膜替代品威胁更多的是来自技术的升级, 产品的更新换代。作为一种可持续改性的新型工业材料,通过新技术的 运用及生产工艺的优化,如聚酯改性、共混改性、纳米改性等新技术, 多层共挤、内添加剂、涂层等生产工艺的优化,可进一步优化聚酯薄膜 的性能,进一步扩大聚酯薄膜薄膜(特别是特种膜)的运用领域,从而 使聚酯薄膜产业富有强大、持续的生命力。 (3)产品出口分析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我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非泡沫塑料 板、片、膜等出口数量及金额呈波动趋势,2009-2019年我国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酯非泡沫塑料板、片、膜等出口整体情况分析如下: - 38- 2009-2019年中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非泡沫塑料板、片、膜等出口分析 4.产品供需预测 2019年我国聚酯薄膜行业产量255万吨,需求量242万吨,近几年我 国聚酯薄膜行业供需情况如下图所示: - 39- 2010-2019年中国聚酯薄膜行业供需情况 (1)产能变化预测 2020 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一度给经济按下了暂停键。在全民抗疫的 共同努力下,当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 整体来看,冠状疫情对于聚酯薄膜产业链的影响相对较小,目前产业运 行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推展,我国聚酯薄膜 产品产销近年内仍将维持增长态势,预计到 2026 年我国聚酯薄膜产量 将增长至 379 万吨,需求量将达到 349 万吨,国内市场规模有望上升 至 575.8 亿元。 - 40- 2020-20126年中国聚酯薄膜产量变化趋势 第三节 产品价格分析及预测 一、涤纶短纤价格分析 近几年内,涤纶短纤价格走势在没有行业突发事件影响下,基本遵 循着聚酯淡旺季特征运行。2015-2019年涤纶短纤价格详见下表。 表2.1-21 2015-2019年涤纶短纤价格(不含税)(单位:元/吨)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价格 6,683 6,082 7,393 8,359 7,697 涤纶短纤价格取决于PTA和乙二醇的价格。 (一)国际原油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直接决定了涤纶短纤维最源头的成本高低。进入 2015 年以来,国际原油的价格波动对涤纶短纤市场心态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 明显。 - 41- 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涤纶短纤维价格影响分析预测 (单位:元/吨) 如上图所示,2018年江浙涤纶短纤价格与WITI有较大的相关性,其 相关系数为0.6642。 (二)替代性产品 众所周知,涤纶短纤与棉花、粘胶短纤及再生涤纶纤维在下游应用 领域有一定的重叠性,终端消费市场会综合考虑各产品优势决定其使用 比例,故此说这四种产品相互间有一定可替代性。这四种产品的价格趋 势如图所示。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原生涤纶短纤均价 /通用格式 高强仿大化均价 /通用格式 棉花均价 /通用格式 粘胶短纤均价 原生涤纶短纤、高强仿大化、棉花及粘胶短纤价格趋势 - 42- 由上图可以看出,棉花及粘胶短纤对涤纶短纤的价格影响比较突出, 而涤纶短纤的价格对再生涤纶短纤价格也有一定影响。粘胶短纤维由于 受到环保因素的影响价格一度反弹,甚至超过棉花,过高的价格令其终 端占有率有所降低;再生涤纶短纤与原生涤纶短纤价差拉大后占一定优 势,但同样受到环保因素影响产量上升有所限制。且其上游再生瓶片“小 作坊”因环保整顿大量停车后,原料价格居高,再生短纤厂家积极性也 受限,因此涤纶短纤竞争力或仍处于高位。 (三)现金流预测 2013-2018年涤纶短纤现金流及2019年预测详见下图所示。 图2.1-15 2013-2018 年涤纶短纤现金流情况 2018年我国新投入的聚酯产能保底约400万吨,而PTA暂无新投产能, 由此说明未来几年PTA与乙二醇的需求将比 2017年高,而PTA的价格走 势可以说是看多为主,因此涤纶短纤的价格或可能在成本面的支撑下具 有较强的抗跌性,而上涨空间也有较好的预期,预计未来几年,涤纶短 纤价格震荡空间在8000-9600元/吨之间。 - 43- 二、涤纶长丝价格分析及预测 2020 年,联合国发布《2020 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2019 年 全球 经济增速创近十年新低。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贸易、财务、地缘政治、 气候四大风险,若不采取措施可能加剧经济下行,导致 2020 年全球经济增速进 一步放缓。 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应将工作重心从短期目标转向长期规划,综合考虑各种 措施的整体效应,注重改善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率、注重政策措施对分配和环 境的影响,参与全球协调行动。联合国估计,2019 年全球增长将降至2.3%的 10 年新低,并预测未来将出现温和增长,2020 年全球平均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2.5%,2021 年为 2.7%。预测 2020 年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仅为 1.5%,而 2021 年平均增长率为 1.7%,且各地区之间差距巨大。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2019 年全球经济增速再创新低。全球经济活动普 遍低迷,几乎所有主要国家的增速都呈下降趋势。除非洲外,所有地区年增长 率都有所下降。据估计,全球约三分之二的国家 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低于上 年。 2020 年发达国家的压力仍将持续:预计美国 2020 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 放 缓,预计欧洲 2020 年平均经济增速将保持适度,2020 年日本的经济表现 将保 持低迷。 充满挑战的全球环境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对发展中国家前景造成不利影 响。 尽管面临巨大阻力,东亚仍然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也是全球增速的最 大推动者。 通货膨胀压力持续放缓。在发达国家,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通货膨胀 率呈持续走低的趋势。2019 年,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消费者价格通胀在 0.7% (日本)到 1.8%(美国)之 间。与过去几十年相比,目前发展中国家的通 货膨胀 率更低且更稳定。展望未来,预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呈中低水平的 - 44- 通货膨胀率。 投资与生产率 投资不足正在影响生产率的增长。在过去几十年,主要发达 国家劳动生产率增速呈下降趋势。由于短期内没有任何投资复苏的迹象,因此, 在 2020 年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可能仍然不足。 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十年相比,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的平均劳动 生 产率增速有所降低。但是,总体数字掩盖了全球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的明显 差异。 尽管东亚和南亚的生产率继续快速增长,但其他发展中地区却并非如 此。 2019 年全球贸易增速跌至金融危机后的低点。长期的贸易紧张局势和经济 活动放缓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下滑。预计未来 2020 年和 2021 年全球贸易增速 将 仅温和反弹至 2.3%和 3.2%。由于全球增长放缓和贸易紧张局势对需求造 成压 力,大宗商品价格在 2019 年依然低迷。2019 年 8 月,贸发会议的自由 市场商 品价格指数追踪了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商品价格走势,比一年前下降 了约 12%,远低于 2011 年的水平。煤炭和天然气的价格较 2018 年已出现大 幅下降。 贸易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加剧可能对增长前景造成长期不利影响;长期 的贸易紧张 局势可能会极大地抑制中国、欧洲和美国等所有主要国家的内需增 长,这将直接 影响对这些大型市场的最终需求较高的国家;多边贸易体系面临 的压力不断增 长,从而危及全球贸易。 展望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主要的增长动力,2020-2021 年全球涤纶长丝 需求会有一定的下滑,中国经济增长仍有空间,预计全年有望保持 2%以上的 增长速度,促进消费的政策有望在 5 月后集中出台,对涤纶长丝需求保持谨慎乐 观, 涤纶长丝供需格局总体不变,另外低利率环境有望刺激企业扩张。且随着 经济的复苏,涤纶长丝全球需求量有望复苏,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将持续 增加,预计出口仍将持续增长。 从长期来看,虽然长期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压力增加,但经济复苏有望保持 - 45- 温和有力,国内经济形式平稳,且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对服装需求仍将高速扩展, 总的来看,行业需求将会稳步增长,而供给端受全球地缘政策影响和石油价格 波动影响,供给可能存在一定波动,将有可能推升价格上升。 三、聚酯薄膜国内价格分析及预测 近几年中国的聚酯薄膜产品价格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一方面是 国内原材料供给更为充足,同时聚酯薄膜产能增长相对较快,市场供给 逐渐充分,推动了行业产品价格的下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产品结 构同质化高,随着产能的增长,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2010-2019 年聚酯薄膜平均价格走势 - 46- 第四节 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一、产品目标市场 (一)涤纶短纤 1、产能分布 2018年,我国涤纶短纤产能依旧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南和浙江 地区。各地涤纶短纤产能总体占比情况如图所示。 全国涤纶短纤按地域产能分配图 2、短纤下游市场情况分析 国内棉纺行业基本分为三大板块:涤纶、粘胶和棉花。目前涤 短行业相对成 熟,整体占比基本稳定在 25-26%左右,而棉花和粘 胶的替代作用在逐步体现, 8 年间,整体棉花占比从原料三者消费 占比 63%下降到了 53%,下降了 10 个百 分比,而粘胶消费量反 而增加了 10 个百分点。棉花和粘胶的替代性较强。 -47- 三大棉纺原料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 三大棉纺原料消费占比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的纱总产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但 2018 年受 整体的经济形势影响,在外销不景气,内销不足的情 况下,纱厂限产减产较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一直处于限产状态 下。 2005-2018全国纱线总产量 单位:万吨 2018 年我国纱产量累计约为3200 万吨左右,同比缩减20%以上 水平,目前新 疆年纺纱量占比 约 13%,但多为棉纱、人棉纱。国家 产业政策指引叠加新疆纺织业发展比较优势明显,未来有望吸引东 部地区纺织业产能加速向中西部转移。 2018年整体棉纺订单表现萎 -48- 缩,中小型纱厂限产关停现象较为明显, 2018年楼市调控也遏制了 家纺领域的需求。而三季度涤纶短纤价格的大涨大跌,使棉纺厂规 避原料价格风险,进一步促使限产关停。我国纱产量虽大幅下降, 但今年纯涤纱厂对成本加强把控,纯涤纱利润整体表现优于人棉纱。 (二)涤纶长丝 1、产能分布 涤纶长丝行业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凭借市场和劳动力成本优势, 中国、印度 和东南亚地区承接着世界化纤产业的转移。目前,全球 产能主要分布在我国、印 度、东盟、韩国和西欧。受下游化纤贸易 集散地和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分布影响, 我国涤纶长丝产能主要分 布在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省,行业区域性特征较为明 显。 同时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省华东三省以及临近的华南的广东 都是我国主要 的服装生产基地。这三个省份的涤纶长丝行业具有极 佳的产业链配套优势,同时 地区电力供给充沛,成本相对较低。目 前国内涤纶长丝生产企业群也正向浙江、 江苏和福建地区集中,三 个省份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 90%以上。 2、下游市场消费情况分析 涤纶长丝产业是连接上游石油化工行业和下游纺织业的中间纽 带。涤纶长丝行业的上游行业为石化行业,PTA、MEG 和 PET 等 原材料约占涤 纶长丝生产成本 的 85%左右。鉴于石油能源的战略地 位,上游原材料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 集中度和垄断性很强,涤纶 长丝企业向上游议价能力较弱。 涤纶长丝下游终端行业为服装和家纺行业。涤纶长丝在面料成 本中占 80%-90%,下游服装和家纺行业对涤纶长丝的价格敏感度 也相当高。近年来,服装和家纺行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着涤纶长 丝行业朝高新技术纤维及差别化纤维的技术效益型方向发展。目前, -49- 纺织品服装的复苏形势决定着民用涤纶长丝行业的发展走势。 图2.2-9涤纶长丝产业链示意图 (三)聚酯薄膜 1、产能分布 2019年我国江苏、浙江两省的产量分别达到了91.69、81.15万吨, 分别占国内总产量的 36.0%和31.8%,山东、辽宁、福建的产量分别 为18.73、16.99、13.63万吨,占比分别为7.3%、6.7%、5.3%,前五大 省份的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87.1%。 -50- 2019年聚酯薄膜按地域产能分配图 2、聚酯薄膜下游市场情况分析 聚酯薄膜是以聚酯切片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配方,经 过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和拉伸制成的薄膜;其透明性好、有光 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保香性、适中的防潮性,且机械性能优良, 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医疗包装、电工产品、新能源等行业。增速 见图。 -51- 2011-2019年聚酯薄膜细分领域规模增速图 从消费类型来看,2019年聚酯薄膜仍然主要消耗在包装领域, 占内需总消耗量的61.8%,电子电气领域占11.3%,热转印领域占3.1%, 医药等其他领域占23.&%。 -52- 图2.2-12 2019年聚酯薄膜细消费类型分析 从区域消费能力来看,根据测算,华东地区是我国聚酯薄膜最 大的生产和消费区域, 2019年华东地区聚酯薄膜消费规模占整体规 模的31.25%。我国聚酯薄膜消费规模区域分布如下图所示: 2019年聚酯薄膜国内消费区域分布 二、市场营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面对变幻莫测的 市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 发展变化的趋势,否则就会无所适从。近年来,市场严重供过于求, 竞争非常激烈,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客户争夺战中卖出当 期较好价格,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非常重要。 (一)产品策略 1、增加产品稳定性 细化现有产品工艺,结合生产企业装置情况,以效益最大化为 -53- 原则优化企业排产。通过合理储备库存,优化企业生产布局,稳定 生产负荷,稳定产品质 量。 2、提升差别化产品质量 以产品效益为目的,做好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开发。提高产品档 次布局及生产弹性,提高装置生产稳定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技 术进步,为适应新产品开发与生产,要持续进行必要的装置升级改 造。 3、价格策略 坚持长期合约为主的销售模式,以合约价为主,同时以现货价 格,通过现货或电子超市等模式,进行资源调节、销售积压产品、 过渡料和低等级产品。并充分利用价格分析系统查找价格漏损点, 结合市场分析,适时加价,做到应得必得。 (1)推进差别化营销政策 细化区域定价策略,实现区域价差弹性,提高政策效用,巩固 客户关系,实现“一品一策、一户一案”。使差别化产品定价能够 进一步合理地反应其市场竞争特征和附加值。有条件时,优势差别 化品种与常规品种的价差进一步扩大。 (2)价格组合策略 价格策略方面要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作用。根据市场状况,通 过电商销售,调节平衡资源、加强合约引导、处理问题产品,并完 善结算价格体系。要适度利用价格杠杆,优化资源投放,对不同区 域客户可通过调节品牌差和装置回馈客户,稳定客户渠道。 4、渠道策略 依托网点优势,细化渠道管理,淘汰并更换部分规模较小及操 作不规范的客户,适度控制客户规模,增加渠道客户数量,提高渠 道质量。同时在资源供给量不增条件下,引导有规模、有实力的经 -54- 销商逐步向渠道商转变,使之成为重要助手,能够真正起到蓄水池 与拾遗补缺的作用。 (1)强化新客户开发 在耐心的宣介以及相关营销政策、手段的引导下,调动销售人 员的积极性,围绕效益目标,通过继续推行有效的客户开发激励措 施,重点做好产品产区周边吨毛利较高的中小规模合约客户的开发, 提升渠道开发的有效性,维持合理的直销率,提升销售收益。 (2)优化资源配置 要有针对性的对销售渠道进行必要的调整,寻求效益与渠道之 间的平衡点。 首先,要重点稳定和提高产区附近的直销客户,以维持合理的 直销率。同时从资源上对产区内合约客户给予强力的支持与鼓励。 其次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继续探索、完善电子超市(竞拍) 销售模式,并结合少量现货销售以平衡、调配资源的市场投放,创 造出更好的效益。 第三,要继续强化经销商的渠道管理,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使其区域受控,流向受控,终端受控。同时,从效益最大化和效 率最优化考虑,尝试发展战略合作型经销客户,推动客户群向优质、 稳定、高端发展。 (3)规避高额的反倾销税 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可以有效规避国外高额的反倾销税。欧 盟、印度、美国等国家,为了保护当地的行业,对进口自我国的很 多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使得我国的产品很难打入当地的市场。 然而其并不是对所有国家都有反倾销税,可把货物运输到其它国家 或地区(如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换柜、出这些国家或 地区的全套文件(如FORM AI/CO,B/L,INV,PL等),再重新报 -55- 关出口到目的国(清关用的是第三地的全套文件),进行高额反倾 销税的规避。 5、服务策略 (1)加强技术服务 利用生产企业技术资源,为客户进行需求定制,提供技术服务 和培训,实现服务增值。完善客户服务保障机制,联合生产企业领 导和生产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技术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强产 销研用面对面的交流和衔接。对新产品客户,根据需求进行生产工 艺调整,实现客户需求定制,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卖解决方案。 (2)做好关键客户服务,稳定合作关系 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积极与优质客户建立战略联盟,共谋开 发、维护市场。同时强化 MPRC 联动,对客户实现服务增值、对科 研提供技术创新、对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对销售取得超额效益。 2016年,聚酯纤维行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2017、2018年盈利 能力又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生产企业为了占有市场份 额,争夺客户,必将采取各种竞争手段,有些甚至为了消化新增产 能,有可能通过恶性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另外,近十年来,反 倾销案件一直伴随着聚酯出口市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聚酯出 口依旧维持较稳定的增长状态。而今,我国政府也在大力倡议“一 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等政策,对于聚酯出口来说也是 好的机遇,有利于发展和扩大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第五节 主要原料价格分析 本项目生产全消光纤维级聚酯切片、差别化短纤、全消光涤纶 POY 长丝和全消光涤纶 FDY 长丝、聚酯薄膜等差别化纤维的主要原料为精对 苯二甲酸(PTA),辅助原料有乙二醇(MEG)等。 -56- 一、PTA 1、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 PTA 行业产业链中游主体为 PTA 生产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 中国 PTA 生产企业主要布局东部沿海地区,受下游需求布局的影响较为 显著。在产能分布方面,中国 PTA 行业呈现较高的集中度,以大型民营 石化企业和中石油、中石化各下属子公司为主。 据统计 2019 年我国 PTA 产量为 4485.40 万吨,同期进口数量为 95.48 万吨,出口数量为 69.17 万吨,我国 PTA 表观消费量从 2013 年的 2751.04 万吨增长至 2019 年的 4511.71 万吨。 2013-2019 年我国 PTA 供需平衡走势 2、产品价格分析 -57- 2010-2020 年 4 月华东地区 PTA 出厂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 2009-2020 年 4 月华南地区 PTA 出厂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 -58- 2010-2020 年 4 月华北地区 PTA 出厂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 3、产品生产情况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交流日益密切,中国化学纤维、轻 工、电子、建筑等行业快速发展,从而衍生出对原材料 PTA 旺盛的市场 需求。同时,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并紧随“一带一路” 的步伐进行全球化布局,推动了中国 PTA 行业的发展。 2018 年我国 PTA 产量为 4056.30 万吨,2019 年我国 PTA 产量增长至 4485.40 万吨。另一方面,受去产能、环保等政策多方面影响,中国 PTA 行业内小微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内龙头企业规 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整体战略布局的集中部署。因此,经过 2019 年一整年的大浪淘沙之后,未来五年内 PTA 市场规模将呈现持续增长。 -59- 2013-2019 年全国 PTA 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20 年我国 PTA 产能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将有 1270 万吨 PTA 产能集中释放,民营企业仍然是扩产的主力军。据中化新网报道,恒力石 化第四条年产 250 万吨 PTA 生产线已于 2020 年 1 月投产,此外,逸盛新 材料一期 300 万吨、新凤鸣二期 220 万吨 PTA 项目也有望在 2020 年陆续 投产,届时我国 PTA 所面临的供应过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近年来,我国投产的 PTA 装置规模基本大于 200 万吨,与新投产的 上下游一体化大装置相比,原有 100 万吨左右的小规模装置将逐渐丧失竞 争力,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部分落后的小装置可能关停,我国 PTA 行 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的行业整合期。 2020 年中国 PTA 产能统计 公司简称 总产能(万吨/年) 所属公司或参股公司 预计投产时间 恒力石化#4 250 恒力石化 已投产 恒力石化#5 250 恒力石化 2020Q4 -60- 逸盛宁波 300 恒逸石化、荣盛石化 2020 年 福建百宏 250 百宏石化 2020 年 独山能源 220 新凤鸣二期 2020Q4 二、MEG 1、行业市场规模 据统计 2016 年我国乙二醇市场规模为 810.5 亿元,2017 年我国乙二 醇市场规模达到 978.0 亿元,2019 年受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国内规模下 降至 900.3 亿元。 2010-2019 年我国乙二醇市场规模走势 2、产品价格分析 -61- 2006-2019 年国内乙二醇参考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WIND 3、产品生产情况 作为全球最大的聚酯产销国,我国也是全球第一大乙二醇消费国,但 由于原料限制,我国乙二醇产能增速有限,且产能利用率受到乙烯供应不 足和煤制乙二醇工艺不稳定的影响,长期维持在 70%左右。2016 年我国 乙二醇产量 503 万吨,进口量 751 万吨;2019 年我国乙二醇产量增长至 807 万吨。 -62- 2010-2019 年我国乙二醇产量统计 2010-2019 年我国乙二醇供需平衡统计 2020 年后,乙二醇开启新一轮产能扩张,2020 年国内乙二醇计划新 增产能约 839 万吨,其中大炼化、煤化工项目分别占比 41%、37%。此外, 卫星石化轻质化乙烯项目稳步推进,计划一阶段工程(含 182 万吨乙二醇) 2020 年底投产,预计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套轻质化路线的乙二 -63- 醇装置。 2020 年我国乙二醇新增产能计划 乙二醇工艺 项目 产能(万吨/年) 乙烷裂解 卫星石化一期 182 炼化一体化 浙石化一期 75 炼化一体化 恒力炼化 180 炼化一体化 中科炼化 40 炼化一体化 中化泉州 50 煤化工 湖北三宁 60 煤化工 新疆天业四期 60 煤化工 延长石油 10 煤化工 内蒙古易高 12 煤化工 山西襄矿 20 煤化工 河南能源永城龙宇二期 20 煤化工 安徽昊源 30 煤化工 神华集团(榆林) 40 煤化工 陕西煤业化工 30 煤化工 山西沃能化工 30 -64- 第三章 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产品质量指标 第一节 建设规模 本项目由主要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设施组成。 主要生产装置建设规模为:年产 200 万吨功能柔性定制化短纤、100 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 30 万吨聚酯薄膜新材料。 分两期进行实施:一期:年产 200 万吨功能柔性定制化短纤。 二期:100 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 30 万吨聚酯 薄膜新材料 辅助设施(仓储区):包括 PTA 仓库(三)、PTA 仓库(四)和成 品库(一)、成品库(二)、成品库(三)、成品库(四)等。 公用工程及其他辅助设施均为新建。 主要装置生产规模详见表 3.1.1: 表 3.1.1 主要生产装置生产规模 序号 装置名称 年产量(万吨) 备 注 一期 1 聚酯装置 180 6x30 万吨/套 2 聚酯装置 20 3 短纤装置 180 6x30 万吨/套 4 短纤装置 20 二期 1 聚酯装置 66 约 1900 吨/天 2 聚酯装置 34 约 1100 吨/天 3 长丝装置 66 -65- 序号 装置名称 年产量(万吨) 备 注 4 长丝装置 34 5 聚酯薄膜 30 第二节 产品方案 本项目聚酯装置配置 11 套聚酯生产线,生产聚酯熔体供直纺长丝装 置使用;直纺短纤装置 38 条生产线,直纺长丝装置配置 42 条 POY 生产 线和薄膜生产线。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全消光聚酯切片和智能化、超 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改性涤纶长丝。全年生产时间 8000 小时,产品方案见 表 3.2.1。 表 3.2.1 装置产品年生产量 单位:t/a 序 产 品 名 称 产品规格 单位 年产量 备注 号 1 柔性化短纤 0.8-20D 万吨 200 2 功能性差别化纤维 50-300D 万吨 100 3 聚酯薄膜 5-250μ 万吨 30 注:具体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调整。 第三节 产品质量指标 纤维级涤纶熔体产品质量指标详见表 3.3.1,涤纶 POY 长丝产品质量 指标详见表 3.3.2,涤纶 FDY 长丝产品质量指标详见表 3.3.3。 表 3.3.1 纤维级涤纶熔体质量指标 -66- 序号 项目 单位 质量指标 1 特性粘度 dl / g 0.62~0.66 2 特性粘度偏差 dl / g M10.01 3 端羧基 Mol / t 27 4 二甘醇含量 wt % 1.00.2 5 熔点(DSC 法) ℃ 260 5~10m 的凝聚粒子 N/mg 1.0 6 10m 的凝聚粒子 N/mg 0 色相 L值 APHA 82 7 b值 APHA 5 8 灰分(不含二氧化钛) wt % 0.05 9 铁含量 ppm 3.0 表 3.3.2 涤纶长丝 POY 产品质量指标 序号 项 目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1 线密度偏差率/% ±2.5 ±3.0 ±3.5 2 线密度变异系数(CVb)/% 1.20 1.80 2.50 ≤ 3 断裂强度/(cN/dtex)≥ 1.60 1.50 1.30 4 断裂强度变异系数(CVb)/% 7.00 8.00 10.00 ≤ 5 断裂伸长率/% M1±12.0 M1±14.0 M1±16.0 6 断裂伸长变异系数(CVb)/% 8.00 10.00 12.00 ≤ 7 条干不匀率(CV)/% ≤ 1.50 1.70 2.00 8 含油率/% M2±0.15 -67- 9 筒重/kg 定重或定长 ≥4.0 ≥2.0 注 1:M1 为断裂伸长率中心值,具体由生产厂与客户协商确定,一旦确定后不得任 意变更。 2:M2 为含油率中心值,具体由生产厂与客户协商确定,一旦确定后不得任意变 更。 -68- 第四章 设备、工艺技术方案 第一节 主要设备清单 短纤进口设备清单 数量 序号 名称 主要规格 厂商 总价 数量 单位 单价 1 增压泵 2500-3200CC 38 台 200 进口 7600 包括冷却器、管道阀 2 熔体输送系统 18 套 380 进口 6840 门 3 纺丝机 18 台 2200 进口 39600 4 卷绕机 18 台 1250 进口 22500 5 牵伸喂入机 18 台 720 进口 12960 6 往复机 18 台 600 进口 10800 7 导丝机 18 台 180 进口 3240 8 第一牵伸机 18 台 260 进口 4680 9 第二牵伸机 18 台 520 进口 9360 10 紧张热定型一 1750 18 台 820 进口 14760 11 紧张热定型二 18 台 820 进口 14760 12 紧张热定型三 18 台 820 进口 14760 13 第三牵伸机 18 台 420 进口 7560 14 三辊牵引机 18 台 350 进口 6300 15 卷曲机 660 18 台 700 进口 12600 16 曳引张力机 18 台 110 进口 1980 17 切断机 18 台 300 进口 5400 18 打包联合机 18 台 800 进口 14400 合计 11450 210100 短纤国产设备清单 数量 序号 名称 主要规格 厂商 总价 数量 单位 单价 包括冷却器、 1 熔体输送系统 20 套 250 国产 5000 管道阀门 2 纺丝机 20 台 950 国产 19000 3 卷绕机 20 台 550 国产 11000 4 牵伸喂入机 20 台 350 国产 7000 5 往复机 20 台 380 国产 7600 6 盛丝桶 38 套 140 国产 5320 7 组件准备系统 14 套 280 国产 3920 8 空调系统 38 套 200 国产 7600 9 油剂系统 14 套 380 国产 5320 10 导丝机 20 台 180 国产 3600 11 第一牵伸机 20 台 260 国产 5200 12 第二牵伸机 20 台 360 国产 7200 13 紧张热定型一 1500 20 台 480 国产 9600 -69- 14 紧张热定型二 20 台 480 国产 9600 15 紧张热定型三 20 台 480 国产 9600 16 第三牵伸机 20 台 340 国产 6800 17 三辊牵引机 20 台 360 国产 7200 18 卷曲机 400 20 台 380 国产 7600 19 曳引张力机 20 台 160 国产 3200 20 切断机 20 台 250 国产 5000 21 松弛热定型机 38 台 550 国产 20900 22 打包联合机 28 台 320 国产 8960 23 成包自动输送装置 38 套 450 国产 17100 24 立体库存系统 14 套 6000 国产 84000 25 检测仪器 2 批 260 国产 520 合计 14790 277840 短纤公用工程清单 数量 序号 名称 主要规格 厂商 总价 数量 单位 单价 1 离心空压机 30 套 150 国产 4500 2 液氮气化装置 4 台 300 国产 1200 3 离心式制冷机 24 套 250 国产 6000 4 溴化锂制冷机 12 套 150 国产 1800 5 冷冻水泵 36 套 5 国产 180 6 冷却循环水泵 36 台 5 国产 180 7 冷却循环水塔 10 台 500 国产 5000 8 循环水加药装置 2 台 240 国产 480 9 除盐水制水设备 3 套 420 国产 1260 10 除盐水储罐、泵 2 套 450 国产 900 11 消防水系统 2 套 550 国产 1100 12 污水处理装置 1 套 6500 国产 6500 4 13 燃煤热媒炉 1800*10 10 台 2700 国产 27000 14 电力设备 1 批 18000 国产 18000 合计 32020 74100 长丝设备清单 数量 总价 序号 名 称 主要规格 厂商 单位 数量 万美元、万元 一 聚酯装置 (一) 进口设备 材质不锈钢,流量 1 齐聚物计量泵 台 9 日本 230.6 16000kgs/hr 2 熔体增压泵 流量 10800kgs/hr 台 12 瑞士 272.0 材质不锈钢,流量 3 齐聚物计量泵 台 6 日本 260.4 22500kgs/hr 4 添加剂注入装置 材质不锈钢,合金喷头 件 12 日本 28.8 -70- 5 乙二醇注入装置 材质不锈钢,合金喷头 件 6 日本 25.2 6 浆料注入装置 材质不锈钢,合金喷头 套 6 日本 144.0 7 扭矩振荡粘度仪 不锈钢,连续测量,INVISTA 台 6 美国 160.5 8 压力传感器 DYNISCO 套 24 美国 22.5 9 体积式压力传感器 DYNISCO 套 216 美国 257.3 10 夹套质量流量计 不锈钢 套 6 美国 35.6 11 隔膜压力传感器 不锈钢 批 12 美国 24.6 12 高压熔体阀 不锈钢 批 150 日本 133.8 13 齿轮减速箱 PHD9136P4A-RB-250 台 3 日本 33.6 小计 468 1628.9 万美元 (二) 国产设备 1 PTA 链板式输送系统 Q=35 t/h 台 3 国产 1560 3 2 PTA 料仓 V=200 m 台 3 国产 300 3 酯化反应器 Q=900 t/d 台 3 国产 3150 4 预缩聚反应器 Q=900 t/d 台 3 国产 3150 5 终缩聚反应器 Q=900 t/d 台 3 国产 3150 6 工艺塔 f3,456×N(18) 台 3 国产 450 7 终缩聚反应器密封系统 V=150 LitersQ=12 L/min 台 3 国产 96 8 终缩聚反应器电机 110-160kW 台 3 国产 18 9 工艺废水汽提塔 φ 700×18,600 mm 台 3 国产 540 3 10 浆料输送泵 Q max.=29 m /h 台 3 国产 96 3 11 热媒循环泵 Q=180-310 m /h 台 3 国产 360 3 12 液环真空泵 Q=5,205 Nm /h 台 6 国产 225 13 乙二醇蒸汽喷射泵 台 12 国产 216 2 14 板式换热器 S=18-80 m 台 6 国产 300 3 15 乙二醇储罐 V=~5,000 m 台 6 国产 900 2 16 热媒蒸发器 S=53-120 m 台 30 国产 156 3 17 浆料调配槽 V=~96 m 台 3 国产 255 2 18 塔顶空气冷却器 S=9,622 m 台 12 国产 450 2 19 乙二醇蒸发器 S=128 m 台 3 国产 195 20 过滤器清洗 套 3 国产 102 21 除盐水系统 套 3 国产 75 22 精细过滤器 套 3 国产 36 23 分析化验设备 套 3 国产 300 24 仪表及自动控制设备 批 3 国产 450 25 电气设备 批 3 国产 900 26 在线注入共混装置 套 12 国产 720 27 切粒机 台 6(备用) 国产 480 小计 147 18630 二 纺丝装置 -71- (一) 进口设备 2050(其中备 德国 1 高速卷绕机 POY 台 17630 用 34 台) Barmag 瑞士乌 2 乌斯特条干仪 uster Ⅴ 台 3 59.49 斯特 3 动态热应力仪 lawon 台 3 美国劳森 24 英国 4 纤维含油分析仪 MQC 台 3 15 Oxford 美国 5 喷丝板镜检仪 B40 套 6 48 Aspex 6 检测仪器 批 1 95.51 小计 17872 万美元 (二) 国产设备 1 纺丝机 位 2016 国产 21306.8 2 熔体输送管线 CS 批 3 国产 300 3 脱过热器 CS 台 96 国产 480 4 空调机组 15 万 m3/h 台 48 国产 888 5 热媒阀 SS/CS 台 1200 国产 360 6 取样阀 SS/CS 台 36 国产 18 7 特种阀 SS 台 9 国产 225 8 预热炉 卧式/CS/SS 台 30 国产 96 9 油剂调配槽 2000L/ SS 套 12 国产 24 10 油剂高位槽 1000L/ SS 套 48 国产 48 11 真空炉 太原 台 21 国产 126 12 辅助控制柜 门 3 国产 15 气动薄膜波纹管 13 P2223YW/104-P1 台 48 国产 120 密封调节阀 14 高温膜片压力变送器 IUT-10 套 96 国产 48 15 高温膜片压力变送器 DYNISCO 套 96 国产 76.8 16 高温熔体用铂热电阻 ZI-1250 套 96 国产 57.6 17 其他温度、压力仪表 批 3 国产 108 18 智能自动落筒机 台 42 北自所 3528 19 落筒智能机器人 台 42 北自所 10920 20 套袋机 台 12 北自所 2676 21 动力滚筒输送机 台 12 北自所 720 22 穿箭式打带机 台 6 北自所 360 23 旋转移载输送机 台 12 北自所 720 24 侧打带机 台 6 北自所 135 25 链条输送机 台 12 北自所 804 26 全自动胶膜裹包机 台 12 北自所 1344 27 半自动胶膜裹包机 台 6 北自所 1260 -72- 28 立体库 套 3 北自所 9000 小计 4282 55764.2 三 管道、泵阀主材料 批 1 国产 4000 四 仪表及 DCS 批 1 国产 3000 五 电气及信息化设施 批 1 国产 2000 六 公用工程 1 离心式冷水机组 360 万大卡 套 10 国产 2 溴化锂制冷机组 360 万大卡 套 3 国产 2200 3 空调系统 批 1 国产 3 4 离心空压机 220、230、250、280Nm 台 10 国产 1800 5 储气罐 台 4 国产 6 制氮设备 台 4 国产 400 7 天然气热媒炉 1800 万大卡/小时 台 5 台(4 用1 备) 国产 2600 8 循环冷却水系统 套 1 国产 1300 9 变压器 1000 kVA、2000 kVA 台 24 国产 3200 10 消防设施 批 1 国产 500 11 污水处理设施 批 1 国产 2500 小计 14500 聚酯薄膜设备清单 数量 序号 名称 主要规格 厂商 总价 数量 单位 单价 1 熔体分配系统 6 套 250 进口 1500 2 模头冷鼓系统 6 台 850 进口 5100 3 MDO 6 台 650 进口 3900 4 收卷机 6 台 150 进口 900 5 TDO 6 台 6500 进口 39000 6 PRS 6 台 1850 进口 11100 7 收卷换卷系统 6 台 1200 进口 7200 8 测厚仪 6 台 350 进口 2100 9 欠点仪 6 台 240 进口 1440 10 钢芯存放 6 台 1200 进口 7200 11 分切机 12 台 5000 进口 30000 12 空调洁净系统 6 套 400 国产 2400 13 自动打包系统 6 套 600 国产 3600 14 立体库存系统 6 套 2000 国产 12000 15 检测仪器 6 批 35 国产 210 合计 127650 第二节 工艺技术路线选择 一、聚酯装置 -73- (一)、连续聚合工艺技术 自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连续酯化和缩聚生产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工艺技术实现工业化以来,因其在工艺技术、 生产流程、自控水平、环境保护、以及原辅材料和公用工程消耗等方面具 有显著的优越性,已逐步取代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 的酯交换法工艺路线。 世界上主要聚酯专有技术供应商比较多,其中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主要有美国杜邦-康泰斯公司、德国鲁奇-吉玛公司、瑞士伊文达公司等; 而国内最具代表性并能提供大容量国产化聚酯专有技术的仅有中国昆仑 工程有限公司一家。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与国外知名厂商相比较, 具有投资省、能耗低、占地少、污染小的优点。中国现有聚酯产能 70% 以上、新建聚酯产能 90%以上均采用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的聚酯专有 技术,在聚酯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本项目聚酯装置拟采用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聚酯工艺技术 和设备,走工艺技术、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国产化的道路,同时遵循“积 极、稳妥、可靠、求实”的原则,对国内无同类产品或尚无制造能力的关 键设备,可在国际市场采购解决。力求技术可靠、先进,又大幅度节省建 设投资。 (二)、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工艺技术 采用以锑系组份为催化剂,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的聚酯生产路 线。由纤维级五釜聚酯流程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日产 900 吨聚酯生产线采用 五釜流程,即第一酯化、第二酯化、第一预缩聚,第二预缩聚和后缩聚共 五个反应器。该技术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维持第一酯化反应器达到较高的酯化率。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平 衡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平衡酯化率。而当反应接近平衡酯化率时,反 应速率大大降低,而其它参数的波动(如回流乙二醇量和料位变化)对酯 -74- 化率的变化影响很小,因此有利于装置的稳定运行。 2、为实现聚酯的全消光,设置了特殊三腔室第二酯化反应器,第一 腔室降温,第二腔室加入消光剂,第三腔室继续升温酯化,使消光剂均匀 嵌入聚酯分子链中,并降低了消光剂带来的不良影响。 3、充分发挥后缩聚反应器圆盘转子传质的功能。根据对缩聚过程速 率受反应控制和传质速率控制的临界判别,确定预缩聚反应器和后缩聚反 应器间的负荷分配,充分发挥后缩聚反应器圆盘转子的传质功能作用,提 高装置的生产能力。 4、设置单台工艺塔用于回收乙二醇。该工艺塔主要承担两台酯化反 应器气相物的分离。塔顶热蒸汽用来作为溴化锂冷冻机的热源生产冷冻水, 实现能量回收,节约能源。 5、由于反应过程中消光剂随乙二醇蒸出,因此,第二酯化反应器之 后工段蒸出的乙二醇需要经过一系列常压,减压精馏操作方可回用,这些 精馏装置包括乙二醇精馏塔,乙二醇减压精馏塔和乙二醇强蒸塔。乙二醇 回收率高,品质好。 6、采用乙二醇蒸汽喷射方式产生真空。它和采用水蒸汽喷射方式相 比较,首先可降低装置能量消耗;其次减少蒸汽凝液中水含量,并经分离 即可在装置中循环使用。而水蒸汽喷射的凝液是作为废水排放,因其中含 有乙二醇等有机物,增加了污水排放量。 7、避免真空系统堵塞问题。工艺流程中将新鲜乙二醇加在后缩聚反 应器的刮板冷凝器和蒸汽喷射用的乙二醇蒸发器中,大大改善了后缩聚反 应器真空系统的操作工况,也提高了装置运转的稳定性。 8、设置尾气焚烧系统,使尾气排放达到环保要求。聚酯装置的主要 污染物是反应过程的副产物乙醛,它存在于几个反应器的工艺尾气中。本 装置采用工艺尾气真空抽吸的方案,将尾气最终送热媒锅炉燃烧后排放。 二、直纺长丝装置 -75- (一)、工艺技术概况 涤纶长丝工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常规纺、高速纺到超高速纺,小容 量到大容量,切片纺到熔体直接纺等过程。随着高速纺和熔体直接纺技术 不断完善,熔体直纺和高速纺结合的路线成为目前涤纶长丝生产广泛采用 的工艺路线,对于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国 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功能性纺织品的消费需求也随 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扩大,而切片纺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生产灵活、 适合生产各种不同的功能性长丝,同时生产工艺路线也很成熟,所以,熔 体直接纺丝工艺在现阶段还不能完全取代切片纺。 目前国内外采用高速纺生产涤纶预取向丝(POY),此工艺路线较短、 产量高、产品质量好、能耗低,产品能在较长时间下储存、运输,后加工 灵活性较大。后者为纺丝拉伸一步法生产全拉伸丝,其优点是工艺流程短, 生产速度高,能耗低,投资省,占地少。 非复合纺法生产细旦、超细旦纤维起步较晚,随着涤纶长丝新工艺、 新装备、新品种的技术迅速发展,直纺长丝可生产 1D 以下的细旦纤维、 0.3~0.5 dpf 的超细纤维,具有优异的条干均匀性的环形冷却吹风工艺和 高速高效卷绕装置等的逐渐成熟,加快产业升级。 多年来通过技术革新和引进国外设备,国内已拥有较先进的直接纺长 丝工艺技术和设备。众多大型涤纶生产企业,竞相采用成熟的熔体直接纺 丝工艺技术,投资建设大容量直接纺涤纶长丝生产装置。生产以大宗产品 为主的涤纶长丝,以大批量、低投资、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战略占 领市场。 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承担切片纺涤纶长丝的工程公司, 也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能提供大容量熔体直接纺涤纶长丝工艺技术的工 程公司。在国内已承担了仪征化纤、辽阳石化、洛阳石化、天津石化、浙 江恒逸、浙江桐昆、浙江荣盛、江苏盛虹、江苏三房巷、福建百宏等数十 -76- 项直接纺涤纶长丝工程设计。另外,还与众多国内外工程公司和设备制造 商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具备提供成套工艺技术和设备的能力。 (二)、工艺技术方案选择 涤纶纺丝有切片纺和直接纺两种工艺路线,两种路线各有其优势。熔 体直接纺丝工艺省去了聚酯熔体铸带切粒,包装输送和切片结晶干燥、加 热再熔融等过程。所以工艺流程短、基建投资费用省、建筑面积少、能耗 和产品成本低, 操作和管理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切片纺工艺流程长,投 资大、能耗高,但机台数量不受熔体管道限制,更换品种方便,生产管理 比较容易,在生产差别化、功能化品种方面,切片纺有着成熟的工艺技术。 本项目新建聚酯装置配套的长丝装置为大容量纺丝装置,同时从产品 方案上考虑,适合采用熔体直接纺工艺路线,生产涤纶长丝。 (三)、工艺生产方法和特点 1、采用熔体直接纺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单位产量基建投资费用 省、占地少、能耗和产品成本低的优点。但直接纺对工艺连续性、稳定性 和均匀性要求高,由于受熔体管道长度限制,生产操作的弹性小,产品也 不宜经常更换,操作和管理水平要求也较高。 2、采用高速纺丝、卷绕工艺生产预取向丝(POY),产品能在较长 时间下储存、运输,后加工灵活性较大,工艺成熟、品质稳定。 3、采用新型纺丝箱体,使所有的计量泵和纺丝组件四周环绕着汽相 热媒,能保证加热均匀;采用卡口式连接的下装式杯形纺丝组件,拆装方 便。 4、丝束冷却方式有环吹风冷却和侧吹风冷却两种,环吹风冷却与侧 吹风冷却相比,吹风风量可节省 2/3,制冷量节省 1/3,电能节省 2/3。可 以大大降低本项目 POY 长丝生产线均采用环吹风冷却,FDY 长丝生产线 有 4 条线采用环吹风冷却、2 条线采用侧吹风冷却,两种冷却方式风量都 可调节,从而使丝束成形均匀。 -77- 5、纺丝上油通过单独的计量泵精确供油,使上油均匀。 6、特殊设计的卷绕机,最小化丝束接触的摩擦点,在高速下获得高 效卷装。 第三节 工艺流程说明 一、聚酯装置 30万吨/年聚酯合成装置拟采用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专有工艺技 术,以精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主要原料,以乙二醇锑为催化剂,添加消 光剂,采用直接酯化、连续缩聚的五釜流程工艺技术生产聚酯熔体。主要 工艺流程简述如下: (一)、PTA 输送 PTA由PTA原料车间用链板输送系统送至连续聚合装置的PTA日料 仓。 (二)、浆料配制 原料 PTA 自 PTA 日料仓采用回转阀出料,通过振动筛去除夹带的异 状物,经 PTA 称连续计量后,送入浆料调配槽。 原料 PTA 和 MEG 以及催化剂溶液按规定比例连续送入浆料配制槽 中,由特殊设计的搅拌器使之充分混合并配制为恒定摩尔比(MEG/PTA) 的浆料,经浆料输送泵连续送入酯化反应器中。 (三)、酯化反应 酯化系统共设置两台酯化反应器,即一台第一酯化反应器和一台第二 酯化反应器。 通常控制第一酯化反应器的酯化率约为 91.0%。通过调节酯化反应的 温度、压力、液位以及乙二醇的回流量等,可以控制第一酯化反应的酯化 率。 第二酯化反应器特殊设计,专用于生产改性聚酯,该反应器为卧式带 -78- 搅拌型式,内部设有三个室,反应物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从第一酯化反应 器自流进入第二酯化反应器第一室并降温,消光剂由第二室加入,充分的 混合和反应后,进入反应器的第三室,由该室自流进入第一预缩聚反应器。 每个室设有单独的搅拌器,物料通过溢流进入下一室。 (四)、预缩聚 酯化物在压差作用下流入预缩聚反应器。第一预缩聚反应器的操作压 力控制在 100mbar(A)左右,采用液环真空泵产生真空。反应物料在液 位差和压力差的作用下从第一预缩聚反应器自流进入第二预缩聚反应器, 控制第二预缩聚反应器的操作压力在 10mbar(A)左右,使用乙二醇蒸 气喷射泵和液环真空泵产生真空,并与后缩聚反应器共用乙二醇蒸汽喷射 泵。 在预缩聚反应器及其真空设备之间设置刮板冷凝器,反应生成的气相 物进入刮板冷凝器,与喷淋的乙二醇逆向接触,捕集气相中的夹带物,主 要包括乙二醇、水和低聚物等。乙二醇凝液(主要成分为乙二醇、水和低 聚物)收集在液封槽中,采用乙二醇循环泵输送,经乙二醇冷却器采用循 环冷却水冷却降低温度后循环使用。其中从第一预缩聚反应器被抽出的气 相中水含量较高,其凝液需要送入到分离塔分离后再回用。 第二预缩聚反应器采用齿轮泵出料,经预聚物熔体过滤器过滤后送入 后缩聚反应器中。 (五)、后缩聚 后缩聚反应器中的操作压力控制在 1mbar(A)左右。通过调节料位、 温度和反应压力使熔体的聚合度达到指标要求。采用冷冻水作为乙二醇喷 淋液的冷却介质。 新鲜乙二醇加入在后缩聚反应器的刮板冷凝器、乙二醇蒸发器和液环 真空泵组中。后缩聚反应器和乙二醇蒸汽喷射泵组的气相凝液水含量较低, 无需分离即可直接回用。 -79- 采用乙二醇蒸汽喷射产生真空,用液环泵作为它的排气级。通过调节 补加在喷射泵吸入口的乙二醇蒸汽量,控制操作真空度。喷射泵组的第二 级混合冷凝器的真空度在 6mbar(A)左右,第二预缩聚反应器的刮板冷 凝器的未凝气引至这个混合冷凝器。设置乙二醇蒸发器,为喷射泵提供动 力蒸汽。 (六)、熔体分配 聚酯熔体采用齿轮泵出料和增压,经终聚物熔体过滤器过滤后,通过 特殊设计的熔体分配系统,送熔体直接纺长丝装置。 (七)、乙二醇分配及催化剂配制 新鲜 MEG 自原料罐区乙二醇储罐经 MEG 输送泵送至聚酯装置本系 统,过滤后分配至装置各用户。 乙二醇锑作为缩聚反应的催化剂,采用间歇调配方式,从供料槽连续 计量加入到浆料配制槽中。 聚酯装置设一套催化剂制备系统。催化剂制备是间歇操作,每两天调 配一批,满足聚酯 48 小时用量。袋装乙二醇锑经喂料装置加入到配制槽 中,同时定量加入新鲜乙二醇,配制成浓度 2%(wt)的溶液。催化剂配制 槽带蒸汽夹套。用 0.3MPa 蒸汽加热以保证乙二醇锑的溶解。分析浓度合 格后,催化剂溶液经过滤器过滤后放流到供料槽中,再用泵输送至浆料调 配槽。催化剂的加入量由 PTA 加入量按比例控制。 (八)、二氧化钛配制 将 EG 和 TIO2 加入到 22-TA01, 经两次研磨后到 22- TA03 稀释,经离 心后至 22-TA04 校准浓度, 确保 TIO2 溶液的浓度达到 20%(wt)。然后将静 置后的 TIO2 悬浮液输送到 22- TA05,最后通过 22-P02.1/2 输送至酯交换反 应器中。 二、直纺长丝装置 -80- (一)、熔体输送及分配 从聚酯装置熔体多通阀出来的熔体,一路去切粒,一路去纺丝装置进 行纺丝。进入纺丝装置的熔体先经一台熔体四通阀分成三路,每一路为一 条熔体输送系统,对应五条纺丝生产线。每条熔体输送线包括一台熔体增 压泵、一台熔体冷却器、一台熔体五通阀和熔体管道。为了保证熔体输送 过程中,熔体质量的均匀性,在熔体输送和分配管道上设置了静态混合器, 以保证聚酯熔体在输送过程熔体温度和粘度均匀。 供应纺丝组件的熔体是由齿轮泵精确计量供应,计量泵的传动马达是 由变频器进行速度调整。 (二)、纺丝 1、POY 聚酯熔体进入纺丝箱后,通过密封在纺丝箱体内的、由热媒蒸汽加热 保温的熔体分配管道进入由汽相热媒保温的纺丝箱体,经计量泵定量地送 至纺丝组件。纺丝箱入口处设有冷冻阀以保证进入纺丝箱体的每根熔体管 道可以单独停止供应熔体。熔体在纺丝组件处被再次过滤和均化后经喷丝 板挤出,进入环吹风室被一定温湿度的环吹风冷却固化为丝束。丝束经喷 嘴上油后,通过纺丝甬道送至 POY 卷绕机。 (三)、卷绕 1、POY 丝束进入卷绕机后,经过一对冷导丝辊,丝束经导丝辊调整张力和丝 路,在卷绕头上高速卷绕成 POY 丝饼。每对导丝辊自带电机和变频器, 卷绕头能自动无废丝更换。在导丝辊之间设有网络喷嘴。卷绕头前设有检 丝器,用于检测丝束断头、激活切断器、丝束收集装置和吸丝系统。卷装 定时自动切换,然后由自动落筒机自动落筒。 (四)、分级包装 放于筒子车上的 POY 丝饼经物检、外观检查、分级后,按产品品种 -81- 及其等级,采用大包装包装后,用手动叉车输送至成品库房。在成品库房 内用叉车码放。 (五)、纺丝油剂制备系统 除盐水经计量后注入油剂调配槽,开动搅拌器,将纺丝原油用隔膜泵 从油剂桶中送到油剂调配槽中,搅拌均匀后,经化验合格后的纺丝油剂, 由油剂输送泵送至油剂循环槽,经油剂循环泵送到各纺丝线油剂现场槽, 再经油剂计量泵送丝束上油装置。 (六)、组件清洗 从纺丝机更换下来的纺丝组件立即在组件分解台上进行分解,纺丝组 件送真空清洗炉清洗,清洗后纺丝组件经水洗,用压空吹干备用。将喷丝 板放入吊篮,用电动葫芦将吊篮调入三甘醇清洗炉,经三甘醇清洗炉清洗 后的喷丝板再经碱洗槽盒水洗槽进行清洗,然后放入超声波清洗装置进一 步清洗,清洗后的喷丝板用压缩空气吹干,经检验合格后分别放入塑料袋 封存备用。 (七)、热媒加热系统 熔体夹套管线、熔体多通阀、增压泵和熔体冷却器保温用的热媒,均 采用二次热媒系统,二次热媒加热用的热量由热媒站供给。 纺丝箱体和熔体分配管线加热和保温采用气相热媒,气相热媒由热媒 蒸发器提供。热媒蒸发器是一个 U 型管热交换器,采用一次热媒加热, 一次热媒由热媒站供应。气相热媒系统可以保证所有纺丝箱体和组件温度 相同。 三、辅助生产装置 (一)过滤器清洗 聚酯装置中熔体过滤器的滤芯经一定使用周期后,要进行清洗,本装 置采用高温水解法清洗。 1、高温水解:将生产线上拆卸下来需清洗的脏滤芯(连同框架)用 -82- 电动葫芦吊入水解炉,将 0.3MPa 蒸汽经蒸汽过热加热器电加热后,通入 水解炉对滤芯进行清洗,水解炉出来的尾气送到气体洗涤塔用生产水喷淋, 塔底废水靠位差流入地漏。开始水解前的熔融聚合物落入清洗炉收集槽。 2、清洗剂清洗:经高温水解后的滤芯,冷却后吊出并拆下烛芯,放 入过滤器碱洗槽,用清洗剂 Oakite 30%溶液进行清洗,同时通入 0.3MPa 蒸汽使其沸腾。 3、水清洗:经清洗剂清洗后放入水洗槽中用除盐水洗涤,同时通入 0.3MPa 蒸汽使其沸腾,以除去烛芯上 TiO2 粉末和残留的洗涤剂。 4、高压水清洗 5、超声波清洗 6、在滤芯测试装置上进行单个滤芯的发泡点试验,将试验结果与用 新滤芯试验做出的标准曲线相比较,挑出损坏和未洗净的滤芯,将未洗净 的滤芯再进行清洗。 (二)热媒系统 热媒站为所有聚酯装置和直纺长丝装置用户提供热源。 热媒循环泵将恒定温度的热媒(~325℃)送至聚酯装置,使用后温 度降低的热媒通过循环管路回到热媒站,通常称该闭环系统的热媒为一次 热媒。 为平衡热媒温度升高而产生的体积膨胀,在聚合楼的最高处设置热媒 膨胀槽以平衡体积变化量。在热媒站设置热媒收集槽,在停车或遇到其他 紧急情况时,接收聚酯装置排放的热媒。 聚酯装置中每个供热回路循环的热媒称为二次热媒。通过调节进入每 个二次回路的一次热媒量,可以控制二次热媒的温度,实现工艺上对每个 设备不同温度的要求。 (三)原料罐区 乙二醇储罐:外购乙二醇由船舶运至码头或采用乙二醇槽车运输,经 -83- 乙二醇卸船/车泵卸料后,储存于乙二醇储罐中。用泵将乙二醇从罐区输 送至聚酯装置的乙二醇储罐中,再经乙二醇输送泵送至聚酯装置各用户。 第四节 主要原材料规格及消耗 一、 主要原材料规格 (一)精对苯二甲酸 分子量 166.13 外观 白色粉末 酸值 675±2mg KOH/g 4-羧基苯甲醛 ≤ 25ppm 对甲基苯甲酸 ≤ 150ppm 灰分 ≤ 6ppm 重金属(Mo、Cr、Ni、Fe、Mn、Ti、Co) ≤ 3ppm 铁 ≤ 1ppm 水分 ≤ 0.1wt % 色相 b 值 ≤ 1.6APHA 5%DMF 色相 ≤ 10APHA 粒度分布:<40 m < 20wt % 40~160 m 余量 169~250 m < 15wt % >250 m < 3.0wt % 500 m 0wt % 平均粒径(中心值范围 95~120m) M10m (二)乙二醇 分子量 62.07 外观 无色透明液体 -84- 酸值 ≤ 0.3mg-KOH/g 醛(以甲醛计) ≤ 8ppm 灰分 ≤ 10ppm 铁 ≤ 0.1ppm 氯化物 ≤ 0.5ppm 二甘醇 ≤ 0.05wt % 水份 ≤ 0.05wt % 色相 ≤ 5APHA 盐酸中的色相 ≤ 20APHA 紫外线透过率 ≥ 220 nm ≥ 70wt % ≥ 275 nm ≥ 95wt % ≥ 350 nm ≥ 99wt % (三)二甘醇 分子量 106.12 外观 无色透明液体 纯度 ≥99.8% 色度,铂 - 钴色号 ≤15 沸程初馏点,℃ ≥242 水分 ≤0.1% 干点,℃ ≤250 酸含量(以乙酸计)%(m/m) ≤0.01 铁(以 Fe2+计) %(m/m) ≤0.0001 乙二醇 %(m/m) ≤0.15 三乙二醇 %(m/m) ≤0.4 (四)乙二醇锑 分子量 423.56 -85- 外观 白色或灰白色结晶粉末 可溶性(20℃) MEG 中全溶成透明液体 锑含量 56~58.5 wt% 氯化物含量 ≤ 0.01 wt% 铁含量 ≤ 0.002 wt% (五)液相热媒 牌号 Santotherm-66 平均分子量 240 含水量 ≤100ppm 闪点(开杯) 170℃ 着火点(开杯) 194℃ 凝固点 -10℃ 自燃点 374℃ 沸程 10% 339℃ 90% 353℃ (六)汽相热媒 组成 73.5%联苯醚及 26.5%联苯 联苯分子式 C6H5-C6H5 联苯醚分子式 C6H5-O-C6H5 外观无色至浅黄色透明 气味近似锗 液体密度(20℃) 1062 kg/m3 凝固点(DIN ISO 2592) 12.3℃ 闪点(DIN 51794) 115 ℃ 自燃温度 615 ℃ 沸点(1013. 33 mbar ) 256~258 ℃ -86- 平均分子量 165.76 二、主要原材料消耗 表 4.3.1 30 万吨/年聚装酯置的主要原材料消耗 序号 名称 吨产品消耗指标 年消耗量(t/a) 备注 (kg) 1 PTA 858 257400 2 EG 334 100200 3 乙二醇锑 0.26 78 4 二氧化钛 25 7500 5 二甘醇 8 2400 6 液相热媒 200 首次填充量 7 汽相热媒 20 首次填充量 表 4.3.2 30 万吨/年直纺长丝装置主要原材料消耗 吨产品 序号 名称 单位 年消耗量 备注 消耗指标 1 聚酯熔体 t 1.008 300,000 2 POY 油剂 t 0.005 1500 3 POY 筒管 个 66 1980 万 4 POY 包装材料 套 1.39 41.7 万 5 汽相热媒 t 50 首次填充量 注:主要原材料的实际年消耗量取决于不同差别化品种的实际生产量。 -87- 三、主要原材料供应 本项目主要原料为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MEG),辅助 原料为乙二醇锑、消光剂、汽相热媒、液相热媒和油剂等。 (一)精对苯二甲酸(PTA) 截止 2016 年 11 月年中国 PTA 产能为 4912 万吨/年,产量为 2957 万 吨;2015 年 PTA 进口 45.5 万吨,出口 65.5 万吨, 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 足。中国 PTA 市场供需基本持平。因此,本项目的主要原料 PTA 中国市 场供应比较有保障,基本上可以全部在中国市场采购。本项目可以通过签 订长期供货协议或战略合作协议的方式来保障原料 PTA 的供应。 (二)乙二醇(MEG) 2016 年,中国 MEG 产能为 819 万吨/年,产量为 520 万吨;2011~2015 年 MEG 年进口量均在 700 万吨以上,,自给率为 30%左右,虽然 2016 年随着国内多套乙二醇投产,进口增幅有所下降,但整体进口依存度依然 超过 60%。因此, MEG 的采购既要立足于中国市场,同时也要积极寻 求国际市场的购买渠道。本项目可以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或战略合作协 议的方式来保障原料 MEG 的供应。 (三)辅助原料 本项目的辅助原料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锑、二甘醇、二氧化钛、液相 热媒和汽相热媒需求量较少,而且国内外市场供应充足,可就近选择厂家 进行采购。 本项目所需油剂需求量也较少,可从国外(如日本)直接进口。 第五节 主要公用工程规格及消耗 一、公用工程规格 (一)生产水 PH 值 6.5~7.5 -88- 浊度 3度 界区供水压力 0.45MPa 界区供水温度 常温 (二)循环冷却水 污垢热阻 -4 m2.K/W 氯化物 700mg/L 界区供水压力 0.5MPa 界区回水压力 0.25MPa 界区供水温度 33 ℃ 界区回水温度 43 ℃ (三)冷冻水 界区供水压力 ≥0.5 MPa 界区回水压力 ≥0.25 MPa 界区供水温度 ≤7~8 ℃ 界区回水温度 ≤12 ℃ pH 值 6.5~7.5 (四)除盐水 电导率(25℃) SiO2 0.1mg/L 界区供水压力 0.45MPa 界区供水温度 常温 (五)电 相数 3 PH 电压 380/220 V 电压波动 + 5/-5 % 电压频率 50 Hz -89- 频率波动 0.5 Hz (六)蒸汽 压力 0.3 MPa 温度 (饱和蒸汽温度) +10℃ (七)工艺用压缩空气 压力 0.22/0.32/0.45/0.8 MPa 温度 常温 常压下露点 -20 ℃ 纯度 无油无尘 (八)仪表级压缩空气 压力 0.8 MPa 温度 常温 常压下露点 -40 ℃ 纯度 无油无尘 (九)精氮 品质 无油、无尘 纯度 ≥ 99.99 vol % 温度 常温 压力 0.6 MPa 露点(大气压下) -40 ℃ (十)粗氮 品质 无油、无尘 纯度 ≥ 99.5 vol % 温度 常温 压力 0.6MPa 露点(大气压下) -40 ℃ -90- 二、公用工程消耗指标 表 4.4.1 30 万吨/年聚酯装置工艺用公用工程消耗 消耗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备注 正常 最大 1 生产水 m3/h 1 10 2 循环冷却水 m3/h 1000 1500 循环量 3 冷冻水 m3/h 80 100 循环量 4 除盐水 m3/h 5 10 5 电(装机容量) kW 2750 6 0.6MPa 工艺压缩空气 Nm3/h 0 500 7 0.6MPa 仪表压缩空气 Nm3/h 150 250 8 0.6MPa 粗氮(99.5%Vol) Nm3/h 100 220 9 0.6MPa 精氮(99.99%Vol) Nm3/h 8 120 10 0.3MPa 蒸汽 kg/h 1,500 2100 表 4.4.2 30 万吨/年直纺长丝装置工艺用公用工程消耗 消耗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备注 正常 最大 1 生产水 m3/h 0.8 2.6 2 循环冷却水 m3/h 50 50 循环量 3 冷冻水 m3/h 50 50 循环量 4 除盐水 m3/h 2.6 25 5 0.3MPa 蒸汽 t/h 0.24 1.4 5 电(装机容量) kW 14,623 装机容量 6 0.22MPa 工艺压缩空气 Nm3/h 19,906 21,000 7 0.45MPa 工艺压缩空气 Nm3/h 24,000 24,336 -91- 消耗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备注 正常 最大 8 0.8MPa 工艺压缩空气 Nm3/h 9,000 12,487 9 0.8MPa 仪表压缩空气 Nm3/h 648 648 第六节 仪表及自动控制 一、概述 自动控制设计将遵循“方案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方便” 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控制方案,选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仪表和控制系统, 使生产装置安全、平稳、长周期、高质量地运行,以减少原材料及能源消 耗,提高产品质量,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本报告研究范围包括一套年产 20 万吨聚酯装置及直纺长丝装置。 热媒站、罐区、污水处理站及全厂公用工程(综合动力站、循环冷却 水站、除盐水站)等均依托原有装置,不再另行建设。 二、控制水平 本工程的控制方案、控制策略、仪表及控制设备的装备将按目前国际 上先进的同类型装置的水平考虑和配置。设计的仪表及控制系统是先进、 安全和可靠的,以确保装置能够连续、稳定、高效地运行。 聚酯装置和直纺长丝装置均为连续生产过程,控制要求较高,要求安 全可靠、长期稳定的运行。为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价格比,聚酯装置及直 纺长丝装置共用一套 DCS 控制系统,完成对主要工艺过程的监视、控制、 操作、显示、报警、联锁和报表打印等,并强化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 聚酯装置设一个控制室和一个机柜室。聚酯装置控制室放置三台操作 站,完成聚酯装置和直纺长丝装置熔体管道的监控,直纺长丝装置现场操 作间放置一台操作站,以方便直纺长丝装置熔体管道现场调试及监控。整 -92- 套 DCS 控制系统设一台工程师站,两台打印机。 PTA 输送系统、切粒机、切片包装、过滤器清洗等成套设备相对独 立,随机配带 PLC 控制系统对其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监视、控制、操作、 报警和联锁,其控制机柜将根据工艺操作要求放置在现场设备附近或者马 达控制中心(MCC)。 三、控制系统及仪表的选型 仪表的选型原则将根据生产装置的规模、流程的特点、介质的特性、 自动控制水平的要求来确定技术先进、性能可靠、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及 时、技术支持水平优秀的仪表和设备的供应商。 1、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 DCS 和 PLC 系统将采用在聚酯装置和其它化工装置应用广 泛的品牌产品,DCS 系统的生产商主要有 HONEYWELL、YOKOGAWA、 EMERSON、 浙 大 中 控 及 和 利 时 等, PLC 控 制 系 统的 生 产 商 主 要 有 SIEMENS、GE 等。 2、现场仪表 现场仪表将选用电子式,变送器将选用智能型,采用两线制 4~20mA 标准信号,叠加 HART 协议通信信号。 远传温度测量采用 Pt100 铂热电阻;就地温度指示采用双金属温度计。 远传压力测量采用智能型电子式压力变送器或化学密封式压力变送 器;就地压力指示根据工艺介质的特点分别采用波登管、膜片或化学密封 压力表。 流量仪表根据工艺要求和介质的特点分别采用质量流量计、椭圆齿轮 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和电磁流量计等。 远传液位仪表采用电浮筒液位计、法兰式液位变送器、吹气式液位计、 放射性液位计及音叉液位开关等;就地显示液位采用磁翻转液位计等;测 -93- 量固体料位时采用音叉或振动棒料位开关。 熔体粘度采用在线式粘度计(振动扭力式)测量。 控制阀将采用气动薄膜的柱塞调节阀、波纹管密封阀和用于熔体控制 的特殊控制阀等。 大部分现场仪表的选用将立足于国内,拟采用国内生产厂的产品或合 资厂产品。工艺过程关键部位的仪表,如粘度计、PTA 称重系统、质量 流量计、γ射线液位计、电浮筒液位计、夹套和波纹管控制阀、熔体压力 变送器等拟从国外引进。 四、仪表及自控设备的安全防护 仪表的伴热采用蒸汽伴热,并采取保温措施。 位于爆炸危险区域的电动仪表优先选择隔爆型仪表。 使用放射性仪表时,将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和防护措施将射线剂量限 制在允许范围内,以防止射线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生产装置内可能泄漏或聚集可燃气体的地方,设可燃气体检测器。 装置仪表接地采用全厂等电位接地方式,仪表控制系统侧设有仪表信 号接地汇流条和仪表安全接地汇流条,分别与电气接地网相连。电动仪表、 自控设备的外壳、电缆托盘、仪表盘(柜)等必须要良好接地,经安全接 地铜排接至附近电气安全接地网,接地电阻小于 4 欧姆。DCS 信号接地 经单独的接地铜排接至室外接地装置,按照等电位接地做法,最终接至电 气接地网,接地连接电阻小于 1 欧姆。信号电缆的屏蔽层在仪表盘(柜) 或 DCS 机柜一端接地,现场一端浮空,不允许多点接地。现场电缆铠装 层应两端接地,如采用接线箱,则使用接地环接至安全地。 五、仪表的动力供应 仪表的电源由电气提供的不间断电源 UPS 供给,单相 220VAC、50Hz, UPS 的电池容量应确保在停电后连续供电 30 min。 -94- 为了保证装置仪表供气的安全可靠,来自综合动力站的仪表压缩空气 进入本装置界区的压力不低于 0.6MPaG,并设有不少于 15 min 的储气设 施。 六、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采用中国国家标准和石油化工行业中与仪表专业相关的设 计规范,如下: 《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 GB/T2625-1981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GBZ125-2009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4208-200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2014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 《聚酯工厂设计规范》 GB 50492-2009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 50493-2009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SH/T3005-2016 《石油化工控制室设计规范》 SH/T3006-201 《石油化工仪表管道线路设计规范》 SH/T3019-201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 SH/T3081-2003 《石油化工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SH/T3082-2003 《石油化工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H/T3092-2013 《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SH/T3020-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隔离和吹洗设计规范》 SH/T3021-2013 -95-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隔热设计规范》 SH/T3126-2013 -96- 第五章 总图运输、土建及公用工程 第一节 总图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规范、标准、法律法规。充分满足生产工艺流 程、运输、防火防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及节约用地等要求,并使总 平面尽量整齐、紧凑、美观、实用。 2、根据当地风向、周围环境、自然地形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力 求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动力负荷集中,工程管线顺畅、生产管理方便。 3、合理确定建、构物间距,尽可能把单项工程集中布置,物料流向 通顺,管线衔接短捷,以节约用地,节省投资。 装置工程占地面积见表 5.1.1。 表 5.1.1 工程占地面积表 序 占地面 建筑面 计容面 火灾 项目名称 备注 号 积(m2) 积(m2) 积(m2) 危险 性 1 聚酯装置 18940 85240 85240 丙类 2 直纺长丝装置 376200 752400 752400 丙类 含投 3 PTA 仓库(三) 14250 28500 28500 丙类 料 4 PTA 仓库(四) 14250 28500 28500 丙类 5 成品库(一) 21600 43200 43200 丙类 6 成品库(二) 21600 43200 43200 丙类 7 成品库(三) 21600 43200 243200 丙类 97 8 成品库(四) 10560 21120 21120 丙类 9 辅房 70890 104890 104890 丙类 合 计 569890 1150250 1150250 (二)厂区主要分区 根据工艺流程及生产布置,建设。 工艺生产主装置区包括聚酯装置、直纺长丝装置。 码头罐区和 LNG 站依托一期为独立配套设施。 (三)总平面布置简述 (四)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二、竖向布置 (一)竖向布置原则 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并使竖向与整个厂区布置 相协调,且力求全厂土石方量最少和填挖量趋于平衡,确保场地不受洪 水及内涝威胁,保证场地雨水迅速排除厂外。 (二)竖向布置 根据竖向布置原则,竖向设计拟采用平坡式布置方式,并与聚酯道 路衔接。南侧、东侧场地适当抬高,满足河道洪水的要求。 场内排水采取暗管排水的方式,即厂区内雨水通过道路及场地的雨 水口流入雨水下水管道,进入雨水泵房再排出厂外。 三、道路、围墙及大门 (一)道路 为满足厂区内外交通运输和消防等要求,厂内道路呈环形贯穿式布 置。装置内部道路将根据各功能分区进行分隔,作为装置内部的消防、 检修通道。道路形式采用城市型,面层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宽度为 98 9m、6m。厂内消防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 9m。 (二)围墙及大门 厂内共设两到三处出入口,采用电动伸缩门。 厂区围墙采用通透式设计,下部 600mm 采用砌体结构,上部采用通 透式塑钢围栏,主色调为浅色调,同聚酯统一。 四、绿化 厂区绿化应在城市绿化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生产的环境保护、管线、 交通线路布置的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选择 良好的当地树种和植物进行合理布局,真正发挥绿化对建筑的点缀和陪 衬作用,进而达到改善环境、美化厂容的目的。 本项目绿地面积约为 21630m2,绿地率为 10.5%。 五、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量 (一)主要技术指标 装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5.1.2。 表 5.1.2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技术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 m2 933340 含预留 2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 m2 1150250 3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569890 4 建筑系数 % 61.1 5 容积率 1.23 6 绿地占地面积 m2 67220 99 7 绿地率 % 7.2 8 道路及停车场占地面积 m2 74660 9 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用地面积 m2 5340 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用地所占 10 % 0.6 比重 (二)主要工程量 全厂总图主要工程量见表 5.1.3。 表 5.1.3 全厂总图工程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 ha 93.3 2 围墙 m 5340 3 道路及停车场占地面积 m2 74660 4 仓库 m2 84420 六、运输 本项目运输方式采用轮船、汽车及汽车槽车运输。依托社会,场内 不单独购置车辆。 七、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 《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 GB/T50934-2013 《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 GB50984-2014 100 《石油化工企业总图制图标准》 GB/T51027-2014 《石油化工全厂性仓库及堆场设计规范》 GB50475-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石油化工工程管线综合技术规范》 GB50542-200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GB50489-2009 《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 SH/T3023-2005 八、附图(附总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 土建 一、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一)、认真认真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方针,厂区各个建 筑物的风格和色彩应统一设计,整体规划,并与临近建筑物和周围环境 相协调、适应。 (二)、建筑平面布置不仅应满足生产和生活功能的需要,而且应 着重研究设计厂区建筑物的整体外观造型。 (三)、在满足防火、防爆要求,功能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当地气 象条件建筑物尽量合并设计,以利于结构选型,并可充分利用空间,减 少用地,节约用电,方便检修及管理,缩短管线,节约能源,充分保证 业主投资决策要求。 (四)、遵守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和规定,结合厂区生产特点,建、 构筑物的平面布置、空间处理、结构选型、构造措施及材料选用等方面 应满足防火、防腐蚀、防噪音、防水、防潮、防震、安全、隔热、洁净 等要求。 (五)、建、构筑物的结构选型和构造处理应采用可靠的先进技术, 满足生产工艺、安装维修等要求,并保证建、构筑物的强度、刚度、和 耐久性。建筑材料的选用优先考虑就地取材,力求使厂区建筑设计与当 101 地建筑相协调。 (六)、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结构抗震,结构设计应遵 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贯彻“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 不倒”的原则。 (七)、建筑物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不能满足以上要求 的建筑物采用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 二、 土建工程方案的确定原则 (一)基础型式的选择 普通砌体结构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框架结构采用桩基础。 高塔设备、重型动力设备、重型容器、卧式容器等采用桩基础。 泵类、立式容器、管礅、储罐等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部分地基 承载力不足时,可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 (二)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 1、工艺生产装置区:聚酯装置、直纺长丝装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直纺长丝装置部分采用轻钢结构。 2、辅助生产装置区: PTA 仓库(三)、PTA 仓库(四)、成品库 (一)、成品库(二)、成品库(三)和成品库(四)均采用排架结构。 (三)土建其它技术措施 1、防火 本工程建、构筑物防火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及《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565-2010 的相关规定。通过设置防 火墙、疏散门等措施满足规范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安全距离等的要求。 2、防腐蚀 本工程建、构筑物防腐蚀设计遵循《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 等国家相关规定,主要根据建设场地条件、生产过程中产生 102 的腐蚀性介质特点等选择不同的防腐蚀做法。满足建筑物安全生产的需 要。 3、节能 本工程地处亚热带地区,基于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装置生产特点,建 筑物布局采用规则的平面形式,控制建筑体形系数,聚酯装置采取半开 敞形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长丝装置有空调车间采用传热 系数小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 103 104 三、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565-201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 SH/T 3017-201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12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 50037-2013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046-2008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1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1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2015 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2016 年版)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 《化工工程管架、管墩设计规范》 GB 51019-2014 《石油化工企业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SH 3076-96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第三节 给水、排水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 年版) GB 50015- 2003 《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565-2010 105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 年版) GB 50014-2006 《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 GB/T 50109- 2006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 GB/T 50102- 20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 50050-200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200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 2002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二、研究范围 本项目给水排水工程研究范围包括。 三、给水 (一)概况 本项目生活用水采用桐乡市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自来水。桐乡市自来 水公司的供水能力能满足本项目的生活用水需要。 (二)系统划分 根据各用水部门对水质、水压的不同要求,全厂设生活给水系统、 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泡沫消防给水系统、除盐水系统、循环 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与中水系统八大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主要供职工的生活饮用水和洗涤用水。 生产给水系统主要供聚酯装置、纺丝生产线的工艺生产用水及空调 机组的喷淋补充用水,部分生产设备的清洗用水,物检化验和保全用水, 循环冷却水和冷冻水的补充水。 除盐水系统主要供聚酯装置、纺丝生产线工艺生产用水。 循环冷却水系统主要供聚酯装置、纺丝生产线工艺设备的冷却用水 106 及冷冻机组、空压机组的冷却用水。该系统的各用水点均采用闭式回水, 利用供水余压接到循环冷却水回水干管直接送回循环冷却水站经降温 处理后循环使用。 冷冻水系统供聚酯装置、纺丝生产线的空调机组使用。该系统的各 用水点均采用闭式回水,利用供水余压经冷冻回水干管送回冷冻站经降 温处理后循环使用。 中水系统主要供各生产装置地面冲洗和各装置区的卫生间冲洗用 水。 (三)用水量 本项目总用水量: 202236 m3/d (1、2、3、5、6 项) 其中耗水量: 5028 m3/d (1、2、3 项) 重复使用水量: 197208 m3/d (5、6 项) 重复使用水率: 97.5 % 用水量详见表 5.3.1。 表 5.3.1 用水量表 用水量 序号 系统名称、用水部门 平均 最大 全天 备注 m3/h m3/h m3/d 1 生活给水系统 1 3 24 2 生产给水系统 28.5 82.5 684 3 低压生产给水系统 180 185 4320 4 除盐水系统 4.5 33 108 107 表 5.3.1 用水量表 用水量 序号 系统名称、用水部门 平均 最大 全天 备注 m3/h m3/h m3/d 5 高压循环冷却水系统 1052 1253.5 25248 重复使用 6 低压循环冷却水系统 7165 7165 171960 重复使用 (四)水质及水压要求 1、生活给水 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界区供水压力 0.50MPa 界区供水温度 常温 2、生产用水 PH 值 6.5~7.5 浊度 3度 界区供水压力 0.45MPa 界区供水温度 常温 3、低压生产用水 PH 值 6.5~7.5 浊度 3度 界区供水压力 0.3MPa 界区供水温度 常温 4、消防给水 PH 值 7.0~8.5 浊度 3度 108 界区供水压力 0.9MPa 界区供水温度 常温 5、除盐水 电导率(25℃) 1 s/cm SiO2 0.1mg/L 界区供水压力 0.45MPa 界区供水温度 常温 6、循环冷却水(高压系统) 污垢热阻 <3.4410-4 m2.K/W 氯化物 700mg/L 界区供水压力 0.45MPa 界区回水压力 0.25MPa 界区供水温度 33 ℃ 界区回水温度 43 ℃ 7、循环冷却水(低压系统) 污垢热阻 <3.4410-4 m2.K/W 氯化物 700mg/L 界区供水压力 0.40MPa 界区回水压力 0.25MPa 界区供水温度 33 ℃ 界区回水温度 43 ℃ (五)系统概述 (六)给水设施 四、排水 (一)系统分类 根据清浊分流、便于处理的原则,设置以下五个排水系统: 109 1、生活污水系统(W02) 2、生产污水系统(W04) 3、生产废水系统(W05) 4、清洁废水系统(W03) 5、雨水系统(W01) (二)排水量 本项目总排水量:1704 m3/d(1、2、3、4 项) 其中需进行生化处理的污水量:564 m3/d(1、2 项) 排水量详见表 5.3.2。 表 5.3.2 排水量表 排水量 序 系统名称、排水部门 平均 最大 全天 备注 号 m3/h m3/h m3/d 1 生活污水系统 1 3 24 2 生产污水系统 22.5 51.5 540 3 生产废水系统 45 46 1080 4 清净废水系统 2.5 16 60 (三)系统概述 1、 生活污水系统(W02):接纳厂区生活污水,并经化粪池处理 后就近排入生产污水系统。 2、 生产污水系统(W04):接纳聚酯装置、纺丝装置等设施内生 产设备排放的污水、设备清洗排水,物检化验室、空调室排污水、各保 全间的排水,并就近排入室外生产污水系统,汇集后经污水提升泵站提 110 升,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生化处理,聚酯装置汽提排放的高浓度污水单 独送至污水处理站。 3、 生产废水系统(W05):主要接纳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及过 滤器反洗水,并就近排入生产废水池,经提升后送至污水处理站统一排 放。 4、 清洁废水系统(W03):主要接纳各车间未受有机污染的排水, 就近排入室外雨水系统。 5、雨水系统(W01):主要接纳屋面雨水和厂区道路雨水,汇集 后经厂区雨水管道排入厂区雨水泵站,经检测后,合格雨水由雨水泵提 升后排出厂外。 污染雨水送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当发生消防事故时,关闭雨水 排放口,装置及罐区污染排水和受污染的消防水通过雨水管道系统切换 进入全厂事故水池储存,经事故水提升泵缓缓输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 (四)排水设施 1、生产污水泵站 根据厂区平面布置情况,设置生产污水泵站二座,将厂区生活污水 和生产污水提升送至污水处理站。每座泵站设二台污水提升泵,液位自 动控制启停。 2、雨水泵站 雨水泵站设雨水泵五台,污染雨水提升泵二台。 3、全厂事故水池 水池一座,当发生消防事故时,用以储存装置和罐区污染排水及消 防事故水,防止污水污染自然水体及环境。 全厂事故水池设事故水提升泵二台。 本项目消防事故水的储存依托该事故水池。 4、污水处理站 111 的污水处理站。详细情况参见“第八章 环境保护”。 第四节 供电、通信 一、研究范围 本项目电气工程研究范围包括厂区内的供配电系统、动力系统、照 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二、电源情况 本项目新建 110/10 kV 变电站一座,装机容量 55000KW,全年耗电 44000*104kwh,110 kV 双回路供电,内设 2 台 63MVA 110/10 kV 变压 器,一用一备,可以满足本项目本期及预留工程用电的要求。 112 三、供配电方案 (一)供电方案 新建 110/10 kV 变电站一座,从 220KV 岑山变接入。 (二)变配电方案 设或在电缆沟内敷设。 四、非线性负荷谐波情况预测和防治 本项目产生谐波的设备主要有变频器、UPS、荧光灯、可控硅、整流 装置等非线性负荷,这些电气设备均会产生高次谐波,对供配电系统内电 气装置和邻近其他用户构成危害。 抑制谐波的措施有: 1、选用 D,yn11 接线组别的配电变压器; 2、采用无功功率补偿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的方案; 3、改善三相不平衡度,将不对称负荷合理分配到各相; 4、变频器回路增加输入电抗器; 5、对可能产生谐波电流的设备在订货和验收时均要求供货商必须满 足 IEC 标准及国标谐波含量的规定,设备谐波含量超标时由供货商负责 设置谐波抑制装置。 6、在聚酯装置及热媒站变电所低压侧安装有源滤波装置。 五、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本 项 目 聚 酯 装 置 的 爆 炸 危 险 区 域 划 分 按 照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爆 炸 危 险 环 境 电 力 装 置 设 计 规 范 》 GB50058-2014 和 《 聚 酯 工 厂 设 计 规 范 》 GB50492-2009 规 定 执 行 。 六、防雷、防静电及接地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聚酯工厂设计规 范》GB50492-2009 和《涤纶工厂设计规范》GB50508-2010,进行建 113 筑物防雷设计。 工艺设备及管道的防静电接地按《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SH3097-2017 执行。 本项目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 TN-C-S 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 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仪表 DCS 接地、消防系统等共用同一接地 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七、通信 控系统。 八、主要设备选型 (一)变配电所主要设备选择 选用国内外知名企业生产的电气设备,确保电气设备的先进性。选用 节能、安全、环保型设备,抑制对人身、设备危害因素的产生,保证人身 安全,提高生产环境舒适程度。 中压开关柜选择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灵活、符合“五防”要求的金属 铠装中置式成套开关柜,内装真空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数字式综合保 护装置。 低压开关柜选择结构强度高、元件布置合理、分断接通能力强、动热 稳定性好、组合互换方便的抽屉式开关柜,开关柜框架为组装式结构。 10/0.4kV 变压器选用全密封油浸式变压器,接线组别 D,yn11。 (二)电缆选择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电缆选用阻燃 A 级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 护套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选用阻燃 A 级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控制软电缆。 非爆炸危险环境电力电缆选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 力电缆,控制电缆选用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软电缆或铜芯 114 聚氯乙烯绝缘编织屏蔽聚氯乙烯护套控制软电缆。 消防用电力电缆选用耐火型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 电缆,消防用控制电缆选用耐火型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软 电缆,消防用信号电缆选用阻燃耐火型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 制软电缆。 特殊电线电缆按需要选择,视具体工程而定。 九、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201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3-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0-2008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50227-2008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3-2008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2-200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201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2014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565-2010 《聚酯工厂设计规范》 GB50492-2009 《涤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508-2010 115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12325-2008 《石油化工装置电信设计规范》 SH/T3028-2007 《石油化工企业电信设计规范》 SH/T 3153-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115-2009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SH3097-2017 第五节 通风与空气调节 一、设计依据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15 《聚酯工厂设计规范》 GB50492-2009 《涤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508-2010 《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565-2010 二、室外气象参数 (一)夏季 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34.6℃ 室外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8.2℃ 室外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30.8℃ 室外通风计算相对湿度 69% 室外平均风速 3.4m/s 最多风向及频率 S 14% 大气压力 100.6kPa (二)冬季 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1.2℃ 室外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74% 116 室外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3.5℃ 室外采暖计算干球温度 1.2℃ 室外平均风速 3.3m/s 最多风向及频率 N 13% 大气压力 102.6kPa 三、通风 1.聚酯装置主车间采用自然通风。 2.各子项有通风要求的房间或区域设机械通风。 3.各子项有可能散发有害物的位置设局部通风。 四、空调 1.直纺长丝装置每两条生产线设一台组合式空调机组,负责工艺风和 环境风。 2.变频器室设组合式空调机组。 3.组合式空调机组冷媒采用 7/12℃冷冻水,接自厂区管线。 4. 各子项变配电室设单元式空调机。 5. 各子项其他有空调要求的房间设分体式空调器。 五、防排烟 1.直纺长丝装置的平衡间设机械排烟。 2.各子项长度大于 40 米的内走道优先采用自然排烟,不具备自然排 烟条件的设机械排烟。 第六节 热力 一、概述 本热媒站为聚酯装置和直纺长丝装置提供生产所需的热负荷,需配置 1800*104 天然气热媒炉 15 台。热媒炉的运行方式为运行 12 台,备用 3 台。 117 当任何一台炉出现故障时,启动备用炉可以保证工艺的正常生产运行。 热媒供给温度为 325℃。 热媒炉燃料拟采用天然气。 热媒站需新建 45 米高的钢烟囱一根。 热媒系统设有热媒储槽、热媒膨胀槽、热媒排放槽、热媒循环泵、热 媒填充泵、热媒卸料泵和热媒排空泵等辅助设备。 二、热媒系统 从热媒炉出来的高温液相热媒,送到用户使用后再返回热媒炉,以形 成密闭的压力循环系统,由热媒循环泵来保证热媒的正常运行。高位膨胀 槽用来维持系统的恒定压力和吸收热媒因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体积变化以 及接受系统中的低沸点馏分和空气,并将空气排入大气且监测系统的泄漏 状况。 热媒站电源采用双路供电,能有效减少停电对热媒炉的影响。同时热 媒炉也配置了氮气灭火保护,有效地防止热媒炉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在热媒炉运行中,要重视热媒炉流量,不能为省电等原因少开泵或者 减少热媒炉流量,必须保证热媒炉运行的正常流量,同时要对热媒炉定期 进行维修检查,消除隐患。 热媒系统采用母管制系统。 热媒由厂外运至热媒站时用热媒卸料泵将热媒输入热媒储槽。热媒储 槽内的热媒通过热媒填充泵补充至热媒系统。 热媒排放槽的作用是在事故状态下或系统里的热媒需要排净时,由低 点排放管将热媒排至热媒排放槽。 热媒储槽、热媒低点排放槽都配有蒸汽加热器,同时为防止热媒高温 下被氧化变质,还设有氮气保护。 三、控制系统 118 每台热媒炉配有一套自动控制系统,设有点火程序控制和熄火保护装 置,系统中还设有必要的压力、温度及流量的显示仪表。 热媒炉的点火、燃烧、熄火、停炉均由自动控制系统完成。当热媒出 口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自动减少天然气供给量,高于极限温度时自动停炉。 热媒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增加天然气供给量。 热媒炉和热媒系统的高位膨胀槽还设有自动连锁,当高位膨胀槽液位 达到极限低液位时,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当热媒排放槽液位达到高、低液位时,自动连锁开停热媒排空泵将排 放槽内热媒泵入热媒储槽中。 热媒站设有控制室,对热媒系统进行集中控制。 四、燃烧系统 本项目热媒站燃料拟采用天然气,设计燃料为一类天然气,技术指标 为:低位发热量 35.6MJ/ Nm3; 全硫≤60mg/Nm3;硫化氢≤6mg/Nm3。 天然气由液化天然气站供给,供气压力拟定为 0.4MPaG,天然气经计 量后供给热媒炉燃烧使用。本项目正常工况平均天然气消耗量为 27500Nm3/h,年消耗量为 22000×104Nm3/a。 燃天然气的热媒炉的燃烧器选用运行可靠、结构简单、节能安全的低 氮燃烧器。 五、风烟系统 热 媒 炉 烟 气 排 放 烟 气 中 SO2 含 量 为 ≤ 50mg/m3,NOx 含 量 为 ≤ 150mg/m3,均符合国家标准。年 SO2 排放量为 37.45t/a,NOx 排放量为 127.58t/a。 冷空气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由鼓风机送入炉膛。 119 鼓风机和烟气回流风机选用热媒炉厂配套的产品。 聚酯系统中汽提塔产生的尾气引至热媒炉内燃烧。 六、布置 热媒站的的热媒炉和鼓风机露天布置,四周设置围堰。 热媒储槽及热媒填充泵布置在室外围堤内,热媒排放槽及热媒排空泵 布置在-3.5 米的地坑内。地坑上设有防雨棚。 热媒站的控制室、配电室一期已经预留好,对热媒系统进行集中控制。 七、节能、环保和劳动安全 (一)、热媒炉配有空气预热器,利用烟气余热加热空气,提高了热 媒炉的综合热效率。 (二)、为防止热媒泄漏,所有热媒管道均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连接。 (三)、锅炉鼓、引风机、热媒炉噪音控制在 85dBA 以下,鼓风机 吸入侧设置消声器,以降低风机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四)、热媒管线、蒸汽管线就近选用新型的保温性能好的材料。 (五)、热媒炉配烟气回流风机,有效降低烟气中 NOX 排放。 八、热媒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5.6.3 热媒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热媒炉台数 台 15 12 用 3 备 2 热媒炉单台额定热负荷 kW 12800 锅炉效率按 0.92 考 3 燃料消耗量(年平均值) Nm3/a 22000×104 虑,低位发热量按 35.6MJ/Nm3 8000 小时/年 120 表 5.6.3 热媒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4 设备用电(装机容量) kW 6100 热媒站总装机 九、设计中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565-2010 《聚酯工厂设计规范》 GB50492-2009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2008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G0001-2012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14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14 第七节 空压、冷冻及制氮 一、 概述 为了提供聚酯装置、直纺长丝装置和厂区各配套装置所需的冷水、压 缩空气和氮气,本工程在原有聚酯项目”的综合动力站设置工艺制冷系统、 空调制冷系统、空压系统和制氮系统。 二、 制冷系统 根据负荷条件,设计空调制冷系统,聚酯装置所需冷水依托现有制冷 系统,空调制冷系统为直纺长丝装置空调提供冷水,采用闭式循环。 从各用户回来的 12℃冷水经定压装置定压、水泵加压后进入制冷机 组,冷水水温降到 7℃以后供各装置使用。 聚酯装置的副产蒸汽通过板换和热水换热得到 95℃热水经定压装置 定压进入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出口 85℃热水经水泵加压后回到 聚酯装置板换。 121 系统管道采用碳钢管,冷水、热水管道架空敷设,冷却水管道埋地敷 设。 三、 压缩空气系统 (一) 压缩空气用量及规格 表 5.7.2 压缩空气用量及规格 序 压力 用量(Nm3/h) 常压露 油 备 用 户 号 (MPa) 平均 高峰 点(℃) 尘 注 直纺长丝装置工艺压 1 0.22 19,906 21,000 -20 空 2 0.22 合 计 19,906 21,000 -20 直纺长丝装置工艺压 3 0.45 24,000 24336 -20 空 4 0.45 合 计 24,000 24,336 5 0.8 聚酯装置工艺压空 12 320 -20 直纺长丝装置工艺压 6 0.8 12,487 12,487 -20 空 7 0.8 PSA 制氮用压空 800 800 -20 8 0.8 热媒站仪表压空 120 120 -40 9 0.8 聚酯装置仪表压空 200 300 -40 10 0.8 13,299 13,607 -20 合 计 11 0.8 320 5,420 -40 注:表中压力为空压机排气压力。 122 (二) 主要工艺流程 根据负荷条件,设计三个压缩空气系统,分别是 0.22MPa 压缩空 气系统、0.45MPa 压缩空气系统和 0.8MPa 压缩空气系统。 0.22MPa 压缩空气系统和 0.45MPa 压缩空气系统流程为:环境大气 经过离心式空压机压缩、冷冻式干燥器干燥后,经储气罐稳压后供各 装置使用。 0.80MPa 压缩空气系统流程为:环境大气经过离心式空压机压缩、 冷冻式干燥器干燥后分成两路,一路直接供制氮设备使用;一路经微 热吸附式干燥器干燥后,储气罐稳压后供各装置仪表使用。 四、 制氮系统 表5.7.3 氮气规格及用量 用量 Nm3/h 压力 纯度 常压 序号 用户 平均 最大 MPa % 露点℃ 1 C06 聚酯装置粗氮 56 240 0.6 99 -40 2 热媒站 40 800 0.6 99 -40 3 聚酯装置精氮 8 240 0.6 99.99 -40 96 1040 0.6 99 -40 4 合计 8 240 0.6 99.99 -40 主要工艺流程及设备配置 根据负荷条件,设计 PSA 制氮系统。精氮系统依托现有液氮气化系 统。 PSA 制氮系统流程为:0.75MPa 压缩空气经 PSA 制氮机后,生成纯度 为 99.5%的氮气经储气罐稳压后供用户使用。该系统不设备台,不考虑高 123 峰用量,当气量不足时由精氮系统补充。本系统设计 PSA 制氮机单台产 气量:200Nm3/h,氮气纯度:99%,排气压力:0.65MPa。 124 第六章 消防设施 第一节 设计原则及依据 《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565-2010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51-201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 年版) GB 50084-2001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第二节 消防水量及消防设施 一、工程概述 根据《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565-2010),本项目聚酯装 置为丙类生产,一级耐火等级的高层建筑;纺丝装置为丙类生产,一级耐 火等级的多层建筑;PTA 库及成品库为丙类储存库房,二级耐火等级的 单层建筑。在以上各装置和库房内均设有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并在 PTA 库和成品库内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此外还配有一定数量的手提式 或推车式急救消防材。 本项目厂区总占地面积小于 100 公顷,因此厂区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 数按一次计。本工程一次火灾最大消防用水量为 1,404m3,消防最大用水 流量为 576m3/h。 本项目所需消防用水由毗邻的原有“聚酯项目”厂区内综合给水站供 给。在综合给水站内设有单池容积 3,500 m3 生产消防贮水池二座,储存水 量 7,000 m3,其中消防贮水量为 5,500 m3,满足火灾历时的消防用水量要 求。在站内消防泵房里设置消防给水泵(Q=450m3/h,H=95m)四台,三 用一备;消防稳压装置(Q=18m3/h,H=110m)一套。设置喷淋消防给水 125 泵(Q=150m3/h,H=80m)四台,三用一备;喷淋消防稳压装置(Q=18m3/h, H=100m)一套。全厂消防系统为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平时由消防稳压装 置维持管网压力≥0.9 MPa,并在全厂建筑高度最高的聚酯装置屋顶设置 有效容积为 18 m3 消防水箱,发生火灾时启动消防给水泵,管网供水压力 为 0.90MPa。消防给水泵主要供室内、外消火栓消防及罐区储罐消防冷却 用水、泡沫混合液配置用水等。喷淋消防给水泵主要供室内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消防用水。 二、系统概述 (一)、消防给水系统 供厂区室内外消火栓消防用水,厂区内设专用消防给水管道,埋地敷 设,呈环状布置,系统管道上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在综合给水站内设 消防稳压装置及专用消防给水泵,消防供水量为 1,350 m3/h,供水压力为 0.95 MPa。全厂消防系统为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平时由消防稳压装置维持 管网压力≥0.95 MPa,并在全厂建筑高度最高的聚酯装置屋顶设置有效容 积为 18 m3 消防水箱与室外消防管网连接。发生火灾时启动消防给水泵, 管网供水压力为 0.90MPa。 (二)、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在全厂装置车间的各防火分区内均设有室内消火栓,每个消火栓处设 有火灾报警按钮,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箱内设有栓口直径为 DN65 的单 阀单出口室内消火栓一个,直径为 DN65 长度为 25m 的衬胶麻制水龙带 一条及喷嘴直径为 19mm 的水枪一支,击碎玻璃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一个。 每支水枪的设计水量为 5 L/s。室内消火栓的布置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 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消防给水干管采用双进口环网供水。 (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 修订版)GB 50084-2001 126 的规定,在 PTA 库和成品库内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喷头流量系数为 K=200,作用面积内开放喷头数为 12 只,喷头的水平间距不超过 3.0 m, 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为 0.40MPa,用水量为 324m3/h。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综合给水站内设置的喷淋消防稳压装置及专用 喷淋消防给水泵稳压和供水,消防供水量为 450 m3/h,供水压力为 0.8 MPa。 (四)、室外消火栓系统 由专用消防给水管网供水,压力≥0.9MPa,消防水量 45L/s,采用 SS100 地上式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60m。 (五)、急救消防 变配电室和车间内各危险场所设置手提式灭火器及推车式灭火器,以 及时扑灭初起火灾。 (六)、消防站 本项目外部消防支持依托当地消防站,不另建企业消防站。 三、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见表 6.2.1。 表 6.2.1 消防用水量表 (m3/h) 序号 用水种类及部门 用水量 持续时间 1 建筑物室外消防用水 162 3h 2 建筑物室内消防用水 90 3h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24 2h 合 计 576 127 第七章 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 第一节 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与日俱增,致使能源资 源日趋减少且价格不断上涨。因此,能源的合理使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由 于价格不断上涨,在生产装置中所占生产成本比例也在增加,因而科学合 理地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才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本报告中认真贯彻国务院制订的《节约能源管 理暂行条列》,以加强基建工程项目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 第二节 装置能耗构成分析 一、 每吨产品的能耗 拟建项目每生产 1000kg 短纤、长丝的综合能量消耗为 119.4kg 标煤, 拟建项目年产 330 万吨短纤、长丝综合能耗为 394020 吨标煤。 二、 能耗分析 由上表可知:电占主要能耗的约 32.2%,而天然气占总主要能耗的约 67.8%。所以,节约用电、节热是降低能耗的主要手段。 第三节 节能措施 本工程在选择工艺路线和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时,认真贯彻《中华人民 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采取有效节能措施,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 慎重考虑其对能源是否合理使用、公用工程消耗是否适当,从而提高项目 的经济效益,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采取以下主要节能措施: 128 一、 工艺节能措施 (一) 聚合装置第一酯化反应器和分离塔是聚酯装置能耗最大的两 个用户,本装置采用的酯化工艺是较低的反应温度(第一酯化反应温度在 265℃以下)和较低的摩尔比(1.08),它与高温(280℃以上)高浆料摩 尔比(1.90~2.0)的酯化工艺相比较,减少反应器中蒸发量,降低了能耗。 (二) 聚合装置缩聚反应器采用三级乙二醇蒸汽喷射加液环泵来产 生真空,与采用五级水蒸汽喷射泵产生真空相比较,是节能的。且可降低 MEG 单耗。 (三)加大蒸汽回收利用,分离塔蒸汽去制冷机制冷用于长丝空调, 酯化反应器尾气通过塔顶冷凝器,进入尾气喷淋塔进一步净化尾气中的有 机物,塔底凝液去酯化汽提塔,汽相部分去热媒站焚烧,底部汽提液送污 水处理站。汽提塔所需蒸汽使用热媒站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节能环保。 (四) 纺丝卷绕选用世界先进的高速卷绕头,相比传统的卷绕生产 方式,可以降低能耗和废丝率。车间占地面积节省大,由此可节省相关公 用工程消耗。 (五) 工艺设备按自然标高、重力流方向布置,利用设备间压差传 送物料,既可减少设备投资,也能降低动力消耗。 (六)蒸汽、热媒管道选用足够保温层,减少热能的损失。回收蒸汽 凝结水重复利用。 (七)电气节能措施 合理选择高压配电装置及车间变电所的位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布置, 以便节约有色金属,减少线路损耗。 选用节能式变压器,变压器选择 D,yn11 接线组,节约能耗,并提高 供电质量,减少谐波分量。 合理选择供电方案,使供电系统做到安全、经济、可靠。 129 合理设计并选择无功功率补偿容量,使各工程高压侧功率因数达到 0.9 以上。 选择节能型电器设备、节能灯具、节能光源等。 二、 其它节能措施 (一)总图合理布局,在厂房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 厂房的外墙及屋顶用隔热性能好的保温材料,以达到建筑节能的要求。 (二)根据建筑物不同部位的要求,选择合理的维护结构,根据当地 条件,尽量选择质轻、多孔的材料作框架填充墙。 130 第八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设计依据和标准 一、 概述 本工程以精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通过直接酯化、连续缩聚和 熔体输送系统生产多功能、差别化涤纶长丝纤维。 (一)生产过程简述 本工程的聚酯装置的原料为精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催化剂为乙二醇 锑。 精对苯二甲酸由 PTA 输送系统送至日料仓。乙二醇用泵通过管道输 送。两种添加剂为固态,加入量比较小,系袋装。 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副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仅聚酯装置属 化工生产性质,由浆料配置、催化剂配置、酯化、缩聚、熔体输送、切片 生产等主要工序组成,是连续性生产。根据工艺要求,在整个工艺生产过 程中,物料是在密闭的反应器等设备和管线中流动,不与外界接触。 聚酯装置中设有分离乙二醇和水等轻组份的工艺塔。塔顶的轻组份除 了一部分用作塔的回流外,其余排出装置,其中含有微量乙二醇等有机物。 在酯化过程中有副产物乙醛生成,在缩聚过程中也有乙醛生成,但其 量很小(组份浓度低于 1%)。它存在于这些设备向外排放的工艺尾气中。 (二)按“清洁”生产要求的简要评述 1、本工程的生产工艺路线是“清洁”的 聚酯(PET)生产有两种原料工艺路线,一种是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为原料的酯交换法,它的生产过程中有副产品甲醇生成,需要 对甲醇作回收处理。另一种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为原料的直接酯化 131 缩聚法,生产过程中没有副产品生成。本工程采用直接酯化缩聚工艺,这 一工艺路线是“清洁”的。 2、本工程在生产上是基本“清洁”的 聚酯生产中乙二醇的损失和副产物乙醛是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根据生 产中原料消耗的高低可以判别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大小。原料消耗高,即在 生产中的损耗多,意味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本工程原料消耗的设计值可 达到二十一世纪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消耗值已接近理论值。因此,本工程 的生产上是基本“清洁”的。 二、 设计标准和依据 本项目建设时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 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基本建设的有关规定,实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一)国家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二)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GB3095-2012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2008 (三)污染物排放标准 13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GB16297-2012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Ⅳ类标准 GB12348-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 GB8978-1996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2010 《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32/1072-200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准 GB18918-2002 (四)设计标准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SH3024-1995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35-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 版) GB50014-200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747-2012 第二节 主要污染物及其处理 一、污水水质及污水量 (一)污水来源 纤维有限公司年产万吨差别化功能性化学纤维项目污水分为高浓度 聚酯污水、低浓度生产污水和循环冷却水站排污水三部分。高浓度污水来 自聚酯装置汽提塔底的高浓度聚酯污水;低浓度污水来自聚酯装置的过滤 器清洗、纺丝装置的组件清洗、纺丝装置的空调排水、热媒站排水、厂区 生活污水和厂区初期污染雨水等。 (二)污水水量和水质 污水水量见表 8.2.1,进水水质见表 8.2.2。 表 8.2.1 污水水量表 133 序号 废水名称 排水量 1 高浓度污水 120m3/d 2 低浓度污水 420 m3/d 小 计 540m3/d 3 循环冷却水站排污水 1,080 m3/d 合 计 1,620m3/d 表 8.2.2 污水水质表 序号 项目 高浓度污水 低浓度污水 1 CODcr (mg/L) 4,000 1,500 2 BOD5 (mg/L) 1,600 600 3 PH 3.5~5.5 5~8 (三)处理规模和处理后的水质指标 考虑远期发展,在建设一期工程时预留二期工程容量,达到接管标 准后送至桐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尾水排入钱塘江。 拟建项目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 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桐乡市城市 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pH、COD、氨氮、总磷、总氮、盐分)标准执行《太 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32/1072-2007)中城镇污水处理厂表 3 中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 DB32/1072-2007 未列入项目(BOD5、SS 和色度)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桐乡市城市污水处 理厂接管标准和最终排放标准见表 8.2.3。 134 表 8.2.3 桐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接管和排放标准 (单位:mg/L、pH 值除外) 项目 pH COD BOD5 SS 氨氮 总磷 总氮 最终排放标准 6-9 60 10 10 5(8) 0.5 15 接管标准 6-9 500 300 400 45 8.0 70 注:由于 NH3-N、TP 指标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排放标 准没有考核指标,因此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相关数 据。 (四)处理方案选择 聚酯及纺丝污水处理以生化处理为主,生化处理又主要有两种工艺, 其一为仅以好氧生化处理为主,这种工艺一般要有不少于两段好氧处理, 两段具体设计参数要随处理出水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一种工艺为以 厌氧和好氧生化处理为主,这种工艺时下选用最多,工艺路线技术成熟可 靠,经验较多,好氧处理段又根据实际要求,可设置一段,也可设置两段。 相对于单纯地以好氧生化处理为主的工艺,“厌氧+好氧”处理能耗低, 其中的厌氧处理能耗仅相当于具有相同处理能力的好氧处理的 10%左右。 厌氧生化处理可回收所产生的沼气,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资源化,体现了节 能减排的原则。厌氧处理消耗低还体现在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盐的消耗量仅 相当于具有相同处理能力的好氧处理的 50%。同时,厌氧生化处理几乎没 有剩余污泥,节省了与污泥处理有关的设备和处理成本,并且减少二次污 染。 目前,UASB 反应器广泛应用于聚酯污水处理中,但 UASB 反应器对 设计和运转操作要求高,运行不当,导致污泥流失厌氧去除率下降。高效 厌氧反应器总结 UASB 运行经验,通过对污水循环系统进行优化、三相分 135 离器进行改进,布水系统进行优化后,更好地解决了污泥流失的问题。 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以下优势: (1)泥床高度可达到 6-8m,远高于传统 UASB 厌氧反应器的 1-2m, 从而大幅缩减占地面积; (2)通过循环流对进水进行稀释,特别是对乙醛含量的稀释,可改 善传质效率和缓冲水质的波动,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3)分离系统增加了固液分离区的沉降面积,三相分离更高效; (4)安装建设周期短; (5)高效厌氧反应器初次启动既能采用颗粒污泥,也能采用絮状污 泥,适应能力强。 (6)反应器污泥颗粒化周期短,初次启动期间几乎不会跑泥; (7)沼气产率高,回收利用相应降低了运行成本; (8)出水清澈,可省去出水二次沉淀池及相关设备; (9)运行管理较传统的 UASB 简单方便;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项目推荐采用“高效厌氧+好氧”处理工艺。 后续深度处理采用活性炭池具有以下优点:(1)适用于低浓度有机 污水的处理,对水中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炭表面对有机物的富集, 提高了微生物的降解速率。(2)运行稳定,去除效率高,可去除活性炭 和微生物单独作用时不能去除的污染物,由于活性炭对溶解氧的吸附,活 性炭表面具有催化作用,促进有机物生物降解,活性炭对水中有毒物质的 吸附,提高了处理工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五)所选处理工艺方案说明 工艺处理流程见图 8.2.1。 136 图 8.2.1 污水处理流程框图 工艺流程简述: 高浓度聚酯污水经汽提塔汽提后用管道送到污水处理站的调节池;如 聚酯装置或汽提塔发生事故则污水切换至事故池贮存,然后分批少量送入 处理流程。低浓度生产污水经厂区排水管线汇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集 水井,由集水井提升泵将污水提升到低浓度污水调节池,直接进入好氧池。 高浓度污水在中和调节池加碱中和,调节水质水量。然后由提升泵将污水 泵入高效厌氧池处理。出水自流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生物降解。好氧池出 水重力流进入竖流式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自流进入活性炭生物滤 池,处理后出水靠重力流入排放池外排,生物滤池反洗水送入低浓度调节 池,入流程进行处理。高效厌氧生化处理过程中将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 气,沼气通过管道先送入沼气储柜,再送入火炬烧除或送至锅炉利用。沉 137 淀的剩余污泥经污泥脱水后外运处置。 二、废气 本工程生产过程中产生少量废气的地方主要有: (一)聚酯装置内工艺设备(包括浆料配制槽、分离塔、真空系统等) 所排出来的尾气和气提装置产生的尾气。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乙醛和少量 的乙二醇。此部分尾气通过专有的喷射泵后将其送至热媒炉焚烧,焚烧后 不再产生其它有害物质。 (二)本项目热媒炉燃料为天然气,所产生的烟气满足大气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要求。 三、废渣 (一)聚酯装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很少会产生工艺废渣,只有在最 终缩聚反应器开车及切粒机更换时会产生一些废聚物。在清扫真空系统及 更换各类过滤器时,会生产一些废渣和齐聚物。废聚合物可作为漆厂或抽 丝厂的原料,齐聚物废渣可给砖瓦厂混入煤中烧掉。 (二)长丝装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很少会产生涤纶废丝,产生的少 量废丝可外销回用。 四、噪音 噪音主要是工业噪声,在噪声控制及处理上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在总图布置上,结合功能分区及工艺分区,将高噪音厂房及低 噪音厂房分开。 (二)聚酯装置、长丝装置中没有大的压缩机和鼓风机声源,使用的 切粒机系统其噪音在 85 分贝以下,环境噪音达到国家标准。 第三节 绿化 绿化具有美化环境、遮阳防风、调节气候等作用餐,对保护环境、防 治污染也有重要意义。本工程在厂区道路两侧和建筑物周围种植适当的乔、 138 灌木和花草植物,既提高绿化率,又美化环境。本工程总绿化面积 67220m2,绿化率 7.2%。 139 第九章 职业卫生与安全 第一节 依据和标准 一、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2014]第 13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主席令[2008]第 6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席令[2014]第 9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主席令第[2011]52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2007]第 69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主席令[2011]第 47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主席令[2008]第 7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主席令[2015]第 23 号) 二、行政法规及文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2011]第 591 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2002]第 352 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2003]第 393 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2009]第 549 号修订) 《工伤保险条例》 (国务院令[2010]第 586 号修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10]第 23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2011 年 1 月 8 日修正版) 三、部委规章及行业规定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45 号) 《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 的意见》 (安监总危化[2007]第 121 号) 140 《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 (安监总危化[2006]第 10 号) 《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职安[2007]第 20 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安监总局令[2015]第 80 号修订)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第 56 号) 《危险化学品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 (安监总危化〔2007〕255 号) 《有毒作业危险分级监察规定》 (原劳动部发[1994]第 50 号)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第 189 号)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局[2000]第 13 号令)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版) 《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2003]第 142 号)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安监局第 13 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修订版,自 2016 年 7 月 1 日起施 行)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2007]第 16 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 通知》 (安监总管三〔2009〕116 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安监总局令[2012]第 47 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安监总局令[2011]第 40 号) 《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文书的通知》 141 (安监总管三[2012]44 号) 四、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2014 《常用化学危险品的贮存通则》 GB15603-1995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13690-2009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20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4-2013 《安全色》 GB 2893-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2894-200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5258-200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201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230-2010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2801-2008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14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GB20592-2006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4 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标识》 GBZ158-2003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12158-2006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T50087-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T25295-2010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GB/T5817-2009 《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SH3093-1999 第二节 职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一、施工建设期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 施工建设期主要包括工程用地范围内的地面挖掘、场地平整、修筑道 路、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建筑材料运输等活动。 施工建设期的职业危险和有害因素来自于几个方面: 施工噪声、扬尘; 施工现场建筑废物和生活废物; 违规操作等。 噪声、扬程和固体废物如果处置不善,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利 影响,引起头痛、肠炎等疾病,但引起职业性疾病的可能性不大。施工期 由于易燃易爆物料使用较少,因此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可能也不大。 主装置其辅助设施区域在起吊大型的设备时,各种起重作业中发生的 挤压、坠落、物体打击等,包括:物体脱绳、脱钩; 设施倒塌、断臂、 机体摔伤、相互撞毁;断绳、吊钩断裂;升降设备的挤伤、吊具或吊载与 143 地面物体间的挤伤、机体回转挤伤、翻转作业过程中挤伤;人从机体上滑 落摔伤、机体撞击坠落、轿箱坠落摔伤、维修工具零部件坠落砸伤、振动 坠落、制动下滑。 二、生产中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 本项目以精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通过直接酯化和连续缩聚工 艺生产聚酯熔体供直纺长丝使用。 聚酯生产属于化工性质,反应温度高、压力大,危险性极大;部分工 艺过程采用放射性检测或计量仪表,使用或维护不当将对人身安全造成非 常严重的危害,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各种原料及化学品的 物化性质采取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等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或产生的一些物质有一定的危险因素,这些物质主 要是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乙醛、热媒等。上述物质发生泄漏时,易引 起火灾或一定范围内的爆炸危险。 1、精对苯二甲酸(PTA) 精对苯二甲酸是丙类可燃固体,其粉尘具有爆炸性,在空气中爆炸浓 度下限为 0.05 g/l,极限氧浓度为 15%,故贮存及输送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精对苯二甲酸尽管本身无毒性,也应避免过量吸入其粉尘。 2、乙二醇(MEG) 乙二醇(MEG)为丙类可燃液体,与热表面、火焰或火花接触或遇强氧 化剂则可发生火灾,如发生火灾可用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或砂土扑灭。 乙二醇本身毒性不大(轻度危害级),如果一次误食大剂量时,会引起 中毒,肾脏受损,因此操作人员需带安全眼镜、塑料或氯丁橡胶涂层手套, 与热乙二醇或乙二醇蒸汽接触时还用戴面罩、耐热手套和防毒面具。 3、乙醛 144 乙醛不属于聚酯生产的原料,而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少量的副产物。 乙醛吸收浓度为 0.1~0.4mg 时,会对粘膜造成暂时性的轻度刺激,人体 吸收浓度较高时,会出现脉博加快,呼吸困难,剧烈咳嗽,以致造成支气 管炎等,因而操作人员接触乙醛时需戴眼镜和面罩。 4、热媒 热媒属于微毒化合物,热媒蒸汽对人体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能引起 恶心呕吐,操作时应戴防毒面具,保护手套和保护眼镜等。 具体详见危险化学品数据表 9.2-1。 145 表 9.2-1 危险化学品数据表 职业接触 爆炸极限 火灾 物料 危险化学 密度 沸点 凝点 闪点 自燃点 毒性 危害特 相态 限值 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危险性 名称 品分类 (水=1) ℃ ℃ ℃ ℃ 等级 性 mg/m3 (V%) (V%) 分类 0.1 PTA — 固 1.51 - - >110 - IV 0.05g/L 12.5g/L 乙B (前苏联) 第 2.2 类 0.81 氮气 气 -33.5 -209.8 — — — 无毒 — — — 窒息性 不燃气体 (-196℃) 第 3.1 类 爆炸危 乙醛 低闪点易 液 0.788 20.2 -123 -38 140 45 III 40 60 甲A 险性、 燃液体 刺激性 乙二醇 - 液 1.12 197 -16 111 418 20 IV 32 53 丙A 麻醉性 联苯、 - 液 1.07 257 - 124 603 7 III 0.5/0.8 - 甲 A① 联苯醚 氢化三 - 液 0.99 359 - 184 374 4.9 III - - 乙B 联苯 注①低于 124℃的联苯、联苯醚为丙类 B 项可燃液体,操作温度下的联苯、联苯醚液体为乙类 B 项可燃液体,操作温度下的联苯、联 苯醚气体为甲类 A 项可燃气体。 146 (二)工艺过程可能导致泄漏、爆炸、火灾、中毒事故的危险源 1、泄漏 设备、管道的连接处密封不严,容易出现泄漏的部位包括:法兰、阀 门等。当设备、管道焊接存在脱焊、虚焊情况下运行时,会引发物料泄漏。 设备、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因维护、保养不当而导致其存在隐患,容易引 起物料泄漏。 2、火灾、爆炸 当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物料泄漏后,泄漏出的物料积聚,被引燃或引爆, 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各种高低压配电装置、电气设备、电器、照明设施、电缆、电气线路 等,如果安装不当、外部火源移近、运行中正常的闭合与分断、不正常运 行的过负荷、短路、过电压、接地故障、接触不良等,均可产生电气火花、 电弧或者过热,若防护不当,可能发生电气火灾或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 造成火灾事故;在有过载电流流过时,还可能使导线(含母线、开关)过 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爆炸;充油电气设备(油浸电力变压器、电压互 感器等)火灾危险性更大,还有可能引起爆炸。 电气设备、配电系统未按规定装设继电保护器、过电压保护等装置或 失效,线路绝缘损坏、短路,以及防爆场所电气设备、线路、照明不符合 防爆要求等均会发生电气火灾。 各类压力容器、管道,如果设备、管道因材质缺陷、设计不合理、制 造焊接质量差、腐蚀等使其强度降低以及安全阀、压力表等附件失灵等, 可能发生容器、管道不能承受设计压力而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设备 损坏。 3、中毒 本项目可能引起中毒危害物料包括乙二醇、乙醛、联苯-联苯醚、氢 147 化三联苯等。 (三)建设项目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的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建设项目可能出现作业人员伤亡的其它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触电、电离辐射、噪声、静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灼烫、起重伤害、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 1、粉尘 聚酯装置中,原料 PTA 是粉末状物体,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打磨等工 作中,也存在粉末。这些粉末扬起后会形成粉尘,被人体吸入体内对人体 器官如呼吸道、肺等存在一定的损害,严重可能造成如尘肺等职业病。 2、窒息 聚酯装置设备较多,维修、检查工作也较频繁。维修、检查工作中若 不严格按照进设备作业的安全规定进行作业,在检修前未清洗、置换或容 器内残留有害气体,氧含量不符合要求时,会引起缺氧窒息事故。 当装置中的气体如氮气发生泄露时,在其周围会造成氧气含量不符合 要求的条件下,会引起缺氧窒息事故。 3、振动和噪声 压缩机、泵、切粒机、振动筛、风机等为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上述 设备运行中发出流体动力、机械和电磁噪声。其中切粒机、振动筛的噪音 级较高。 长期在高噪声的环境中工作,接触者的听力将受到损害,引起噪声聋, 并妨碍操作人员正常的感觉能力,使人烦躁不安,还会影响通讯联络,甚 至成为诱发事故的原因。 4、高、低温 热媒蒸发器、反应器、乙二醇蒸发器、蒸汽喷射泵、乙二醇分离塔、 齿轮泵、刮板冷凝器、热媒循环泵、热媒管道、蒸汽管道等均在高温状态 148 下操作。 上述场所如果发生物料、蒸气泄漏并与人体接触,或者人体接触保温 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管道的高温表面,会因高温灼烫引起人身伤 亡事故。 5、高处坠落及淹溺 PET 和长丝主装置及其辅助设施的工艺框架、及其他高处作业场所 或厂区地面的坑、孔、井及走台、平台围栏或盖板,直梯、斜梯等设置不 符合安全要求时,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6、机械伤害 主装置及其辅助设施生产过程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若无 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距离不足、或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时,存在发生机械 伤害的危险。 7、辐射 在 PET 主装置第二预缩聚反应器、终缩聚反应器等场所安装有使用 放射性同位素的料位计。 当放射源的防护措施符合规范要求时,放射性同位素的料位计一般不 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是,放射源发生故障时,现场作业人员 及维修工、仪电工等工作人员等可能受到电离辐射危害。 8、静电 如火灾、爆炸危险环境内设备、管路防静电设计或施工若不规范,在 使用、输送、储存易燃易爆物质时所产生的静电电荷,不能及时消除,随 着时间延续,静电荷将越聚越多,静电电压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程度时, 发生放电火花;或使用或产生火花的工具、穿用不防静电的鞋、服装而产 生静电火花等,均可能引燃易燃易爆物质,造成火灾、爆炸。易燃易爆场 所、计算机及其场地的防静电问题,应特别重视。 149 9、触电 电气设施没有安装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电气线路长期使用绝缘老化 且没有及时更换等原因造成设备带电,人员接触漏电设备而造成触电事故。 如果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规定,带电体的裸露部分未设置安全防护装 置,或电气设备、设施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电气设备 内部绝缘性能降低,如果作业人员或检修人员触及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 将会导致触电伤害。 如果电气设备缺少漏电保护装置或电气设备没有可靠的接地(接零) 保护,或电气设备安装时安全防护距离不够,未设置用电安全标志,均会 导致作业人员不慎发生触电事故。 若防雷电设施或接地损坏、失效可能遭受雷击,产生火灾、爆炸、设 备损坏、人员触电伤害等事故;电气设备在潮湿的环境中可引起电化学腐 蚀及低压触电事故。 如果管理不善,当输、配电线路、开关、熔断器、插销座、电动机等 出现故障未及时维修,或者违章操作等都可能发生触电事故,或引发电气 火花,成为火灾的引燃源。 作业人员遭受电击或电伤会引起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 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引起窒息、心室颤动,会对人体造成灼伤、烫 伤、烧伤等伤害,甚至发生死亡事故。 主装置的用电设备及其辅助生产装置的变配电设备以及用电设备在 生产运行中由于产品质量不佳,绝缘性能不好;现场环境恶劣(高温、潮 湿、腐蚀、振动)、运行不当、机械损伤、维修不善导致绝缘老化破损; 设计不合理、安装工艺不规范、各种电气安全净距离不够;安全措施和安 全技术措施不完备、违章操作、保护失灵等原因,若人体不慎触及带电体 或过份靠近带电部分,都有可能发生电击、电灼伤的触电危险。特别是高 150 压设备和线路,触电的潜在危险更大。 10、物体打击 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因工具、零部件存放不当,维修现场混乱,违章 蛮干,而发生工具、设备和其他物品的砸伤。 高处作业,其他人员从下方经过,高处乱放的工具、零部件落下,人 员有受到打击的危险。 主装置及其辅助设施的工艺框架、及其他高处作业场所有未被固定的 物体被碰撞或风吹等坠落;工具、器具等上下抛掷;设施倒塌;爆炸碎片 抛掷、飞散。 11、起重伤害 装置在建设、生产运行及检维修过程中将频繁的使用到各式起重设备, 因此存在起重伤害。 12、车辆伤害 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作业过程中引起的人体碰撞、挤压、物 体倒塌等事故。 第三节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一、 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安全设计的主要原则 本装置的设计充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为了生产”的设计思想,对生产中易燃、易爆、有害物质设置必要的 防范措施,并实施有效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对生产中存在易燃、易爆、有害气体的危险部位和环节,采取控制、 联锁、防护、泄压、隔绝等各种手段,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控制事故的扩大, 以保护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二)职业卫生设计的主要原则 151 本装置的工业卫生设施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并 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行业主管部门所颁发的工业卫生设计标准及规范的 规定,力求做到一级预防,使生产环境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同时在工作环境和生活设施的设计中,保证操作人员的作业和生活环 境,满足规定的卫生要求。 二、 生产工艺的安全措施 选用先进合理和成熟可靠的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必要的报 警、联锁、自动控制系统,当有事故发生时,各安全系统动作,使生产按 要求停车或排除故障。 所有压力容器和压力系统设置安全阀、爆破片等泄压措施满足工艺过 程的泄压要求。 工艺管线的安装设计应全面考虑抗震、防震和管线振动、脆性破裂、 温差应力破坏、失稳、高温蠕变破裂及密封泄漏等诸多因素,并采取设置 抗震管架,膨胀节等安全措施加以控制。 三、 总图及设备布置的安全措施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的要求,充 分考虑各建筑物、构筑物间距、主装置和辅助装置的间距的安全布置,防 爆区和非防爆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和安全距离。 装置内的设备布置按照有关的标准规范进行设计,考虑防火、防爆距 离和疏散通道,且有足够的通道及空间便于作业者操作及检修。 热媒站和 PTA 储存等装置均布置在聚酯主装置周围,各装置间均有 道路,可通消防车和汽车,便于原料运输及安全疏散。 主厂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围扩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 墙。 四、 电气安全措施 152 所有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选型、安装和电气线路敷设均根据有关标 准进行设计,均能满足《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化工 设计标准《爆炸危险场所的配线和电气设备安装通用图》的要求。 于可能产生静电的管路、管架和装有可燃液体的容器均有接地设施。 对生产厂房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层建筑、烟囱等采用避雷网防止直 接雷击和其它避雷措施,主控制室单独设接地系统。 配备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一旦生产装置和辅助生产设施的电气设备 和电气配线发生故障时,不会损伤设备,并能避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为确保夜间生产的安全,在各主要操作面、操作点、操作平台和过道 等处均设有照明系统,以保证达到规定的照度要求。 选择技术先进,防护等级合理的高低压开关设备,合理选择电缆规格 和形式,部分采用耐火或阻燃电缆。主要生产装置设应急照明。 五、 消防安全措施 本装置消防设计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根据建筑物防火规范的要求,本工程厂区各建构筑物按防火、防爆间 距设计,留有消防通道。厂区消防采用临时高压制,在生产厂房的建筑内 设室内消火栓和应急消防器材。厂区内设置室外消火栓,在生产装置周围 设室外消火栓,同时设置完善的火灾报警系统。 六、 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对使用和产生的有害和危险性物质,在输送、贮存系统中选择正确的 密封结构和垫片,防止跑冒滴漏。 噪声防治:在设计中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于所产生的较高噪声,增设 隔声罩、进出口消声器等设施,使噪声降至 85dB 以下。 防冻防烫:对于载冷、载热设备和管道采取有效的保温保冷措施,确 153 保人员不被烫伤冻伤。 防毒防腐: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中,对于有毒物料的贮存及输送采取 密闭系统和必要的监测设备,防止跑冒漏,必要时,操作人员应带防护眼 镜和防护手套,进行安全操作。对于腐蚀性物质和贮运和使用,采取严格 的防护措施。 通风设施:对于需要排除厂房环境内的余热、有毒气体、蒸汽及粉尘 等,设计空气调节通风设施,使作业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确保各 装置符合国家工业卫生标准的规定。 其他安全措施: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中,对于转动设备设防扩罩,必 要时划定安全距离,设防护档杆,对于真空系统,应定期检查泄漏情况。 对于成品货物运输应限高堆放,限量运输,确保运输及操作安全,对于各 岗位操作人员,未达到安全教育要求者,不得上岗位操作。 领导加强对安全生产、安全用电、设备检修、劳动保护、环境监测、 消防救护、职业病防治的管理,配合技术人员制定安全制度、操作规程, 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经常检查不安全因素,防微杜渐,确保职 工和生产安全。 154 第十章 管理体制及定员 一、 企业管理体制 本工程的管理模式,设置公司车间两级管理体制。装置内部实行装置、 工段、班组的管理体制。 本工程主要生产车间按四班三运转配备,部分辅助工段按二班或常日 班配备,装置的管理、技术人员一般为常日班。 二、 定员 聚酯装置、熔体直纺长丝装置全年工作日按约 8000 小时计,出勤率 按国家规定不低于 93%,直接生产人员缺勤的补员按 7%配备。 聚酯装置定员为: 660 人 短纤、长丝装置定员为: 2450 人 管理及其他人员为: 90 人 本工程总定员为: 3200 人 155 第十一章 工程建设进度计划 本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初步定为合同生效后 60 个月建成。 基础设计 .................................................... 3 个月 详细设计 .................................................. 4 个月 洽谈采购 .................................................. 12 个月 分期建设安装 ......................................... 41 个月 上述各阶段将分段进行,各阶段又有一定的交叉。 156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第一节 投资估算 一、概述 本项目维。 二、编制依据 发改投资[2006]1325 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中油计字[2013]429 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投资估算编制规定》。 中油计[2012]534 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建设项目 其他费用和相关费用规定》。 纺计[1993]4 号《纺织工业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规定(修订 本)》。 三、主要参数 设备购置费以当前市场价及厂家报价为基础计算。 主材费采用现行市场价格,安装工程费采用指标法及典型工程规模系 数法计算。 建筑工程费依据当地的单方造价指标。 其他费用估算主要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其他费用 和相关费用规定规定》(中油计[2012]534 号)。 人民币外汇牌价:1 美元=7 元人民币。 四、项目总投资与报批总投资 本项目含税报批总投资 110 亿元,包括建设投资、铺底流动资金,项 目总投资估算构成见表 12.1-1。 157 表 12.1-1 项目总投资汇总表 序号 项目 数额(万元) 备注 1 建设投资 1020000 97,433 1.1 固定资产投资 1020000 1.2 铺底流动资金 80000 总投资 1100000 报批总投资 1100000 106,696 (一)建设投资 本项目含税建设投资 1020000 万元。 按照项目划分,建设投资估算分为建设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安 装工程费用和其他工程费用: 数额 序号 项 目 投资比例 (万元) 1 建筑工程费用 其中:外汇 17% (万美元) 2 设备购置费用 713132.5 69.9% 3 安装工程费用 57050.6 5.6% 4 其他工程费用 76816.9 7.5% 建设投资 1020000 5,573 (三)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估算采用详细估算法,经测算,项目流动资金 80000 万元。 第二节 资金来源及融资方案 本项目含税报批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 1100000 万元,资本金 10000 万元,建设所需资金由企业自筹。 158 本项目建设期 5 年,建设投资使用按建设计划时间报需分步投入。 159 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财务评价范围、依据、基础数据、参数 一、财务分析范围、依据 以 330 万吨/年 PET 装置、纺丝加弹装置及配套装置的全厂性投资、 成本和收入为计算范围。 发改投资[2006]1325 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中油计[2017]22 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经济评 价参数(2017)》。 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国家、地方税收政策。 二、财务分析参数 (一)计算期 本项目计算期为 20 年,其中建设期 2 年,生产期 18 年。 (二)生产负荷 本项目投产后生产期各年均按满负荷 100%生产。 第二节 成本费用估算 一、生产成本估算 (一)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及辅助材料 本项目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及辅助材料依据工艺提供的各装置 消耗量,价格取定依据当前国内市场均价(含税价),详见表 13.2-1。 160 表 13.2-1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及辅助材料价格表 数量 单价 金额 序号 项目 (万吨) (元/吨) (万元) 1 PTA 精对苯二甲酸 283.8 6000 1702800 2 乙二醇 115.5 5800 669900 3 燃料动力 84920 4 辅料 81448 小 2539068 计 (二)其他成本 工资及福利费 全厂总定员 3200 人 工资及福利费 67500 元/人年 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 5%计取。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残值率 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 20 年 机器设备折旧年限 10 年 残值率 5%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年限 土地购置费 50 年 专利及专有技术使用费 10 年 其他资产 5年 其他管理费 30,000 元/人.年 161 财务费用估算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主 要包括长期贷款在生产期发生的利息、短期借款利息及流动资金利息。 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 0.5%计取。 二、成本费用估算及分析结果 年均总成本费用 2679917.1 万元。其中: (1)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及辅助材料成本 2539068 万元。 (2)本项目新增定员为 3200 人,年人均工资按 6.75 万元估算, 则年新增工资总额为 21600 万元。 (3)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计算 厂房等固定资产原值为 214816.9 万元,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 折旧年限为 20 年,年折旧费为 10203.8 万元,残值率为 5%。 设备等其他固定资产原值为 764553.1 万元,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 旧,折旧年限为 10 年,年折旧费为 72632.5 万元,残值率为 5%。 土地费 35000 万元,按 50 年摊销,年摊销费为 700 万元。 其他资产 5630 万元,按 5 年摊销,年摊销费为 1126 万元。 (4)年修理费按折旧费的 5%计,为 4141.8 万元。 (5)其他费用计算 其他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及其他制造费用, 参照企业实际提取。正常年其他费用估算为 30445 万元。 第三节 营业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 一、营业收入 162 营业收入以当前市场平均价(含税价)计列,详见表 13.3-1。 表 13.3-1 营业收入估算表 序 数量 单价 金额 项目 号 (万吨) (元/吨) (万元) 超仿棉超细旦功能性差别化 1 POY 纤维 100 9600 960000 2 涤纶短纤 200 8750 1750000 3 聚酯薄膜 30 10500 315000 小 计 330 3025000 二、增值税、营业税金附加费 营业税金及附加按国家规定缴纳,产品缴纳增值税,税率为 13%;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按增值税的 5%和 5%提取。经估算, 达产年的营业收入 3025000 万元,增值税 56873.5 万元,营业税金附加 5687.3 万元。 第三节 获利能力分析 一、利润计算与利润分配 企业所得税税率 25% 法定盈余公积金 10% 经测算,正常年的利润总额为 282522.1 万元,所得税后利润为 211891.6 万元。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 25%计取,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 的 10%计取。 163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 一、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分析,保本点越低, 表明该产品抗风险能力越强。 二、敏感性分析 本项目作了所得税前全部投资的敏感性分析。建设投资、经营成 本及销售收入变动对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收期的影响如表所示;销售 收入及成本是项目效益变化的最敏感因素。其中,销售收入变化的敏 感性最大,经营成本次之。 的 10%计取。 第五节 财务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投资环境,根据财务评 价的结果及分析,从经济角度得出本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具有明 显的抗风险能力。 164 第十四章 总论 (1)本项目的实施既符合符合国家、浙江省及桐乡市产业政策导 向,属于鼓励发展的项目。项目的实施既能达到推进企业产品结构优 化,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省化纤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化纤 产品的档次和整体质量水平。项目符合纺织业和化纤业“十三五”发 展导向,实施是必要的。 (2)本项目主要工艺和设备从投资经济性和先进性两方面进行了 综合比较、分析,选用的设备均为当今国内外先进水平,具有生产效 率高、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项目能耗、水耗水平达国际清洁生产先 进水平。 (3)本项目选址在桐乡市洲泉工业区实施,建设地符合桐乡市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依托老厂区水、电、汽设施齐全,具有投资省, 见效快。 (4)本项目需新增用地约 1400 亩,建造聚酯楼、纺丝楼、辅助车 间、仓库、公用工程等建筑物面积 115 万平方米;建设 7 套聚酯短纤 装置,引进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设备,设置 38 条短纤纺丝生产线,建设 全自动生产包装和立体仓库等整套智能化设备及公用工程装置;建设 3 套聚酯装置,进口世界先进的新型卷绕设备 2016 位,设置 42 条纺丝 生产线,引进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建设 1 套聚酯薄膜 装置,同时项目将配套产品所需的环保油剂生产设备、全自动生产包 装和立体仓库等整套智能化设备及公用工程装置。最终形成年产 200 万吨差异化直纺涤纶短纤、100 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 30 万吨聚酯 薄膜的生产能力。项目建设规模合理、方案可行。 165 (5)项目总投资 11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02 亿元);其中:年 产 200 万吨差异化直纺涤纶短纤总投资 65.5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61.5 亿元),100 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总投资 3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27 亿元),30 万吨聚酯薄膜等配套新材料总投资 14.5 亿元(固定资产投 资 13.5 亿元)。达产后,可形成销售收入 302.5 亿元,创利税 34.5 亿 元。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 综上,本项目建设条件良好,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