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3693 公司简称:江苏新能 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 元(含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891,475,88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 133,721,382.00元(含税)。如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拟维持 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本次利润分配不采用股票股利分配方式,亦不进行资本 公积金转增股本。该预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江苏新能 603693 无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张颖 董一红 办公地址 南京市长江路88号10楼 南京市长江路88号10楼 电话 025-84736307 025-84736307 电子信箱 jsnezqb@163.com jsnezqb@163.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D44), 主要从事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供热等新能源发电业务的投资、建设、运营。 (一)报告期内主要行业政策 (1)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能源局在 2023 年 4 月下发的《2023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要求,要坚持积极稳妥推 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夯实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扎实推进能源 结构调整优化。并提出要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 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积极推进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 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大力推进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 目建设。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交易的衔接,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 机制,科学设置各省(区、市)的消纳责任权重,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 1.6 亿千瓦左右。 (2)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 2023 年 6 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蓝皮书》全面阐述了新型 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并以 2030 年、 2045 年、2060 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 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 2030 年)、总体形成期(2030 年至 2045 年)、巩固完善期(2045 年至 2060 年),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其中,为加速推进清洁低碳化转型,提 出到 2030 年,推动新能源成为发电量增量主体,装机占比超过 40%,发电量占比超过 20%,到 2045 年,新能源逐渐成为装机主体电源,到 2060 年,新能源逐步成为发电量结构主体电源。 (3)加强电力系统稳定工作 2023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 意见》,意见指出,要夯实电力系统稳定基础,推动系统友好型电站建设,有序推动储能与可再生 能源协同发展,逐步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可靠替代;协同推进大型新能源基地、调节支撑资 源和外送通道开发建设,推动基地按相关标准要求配置储能,保障外送电力的连续性、稳定性和 高效性。要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 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结合应用场景构建储能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安全保障 水平和综合效率。 (4)绿电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 2023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项 目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主要明确了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 交易的规则,包括: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绿色电力,参与绿电交易时高于项目所执行的煤 电基准电价的溢价收益等额冲抵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或归国家所有;发电企业放弃补贴的,参与 绿电交易的全部收益归发电企业所有。绿电交易结算电量占上网电量比例超过 50%且不低于本地 区绿电结算电量平均水平的绿电项目,由电网企业审核后可优先兑付中央可再生能源补贴。 (5)绿证核发全覆盖 2023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 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了绿证适用范围,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 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可 再生能源电量核发绿证,1 个绿证单位对应 1000 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 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其中:可交易绿证 除用作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外,还可通过参与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在发电企业和用户间有偿 转让。通知还明确,对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 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上述 通知对我国绿证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标志着绿证核发进入新阶段,2023 年 12 月,国家能 源局召开绿证核发工作启动会,首批核发绿证约 1191 万个,涉及项目 1168 个、发电企业 755 家。 (6)积极稳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2023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中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电力 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对规范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和运营作出部署,其中,明确近期建设主 要任务,要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设计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与新能源保障 性政策做好衔接;推动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10 月,两部门再次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扩大 经营主体范围,按照 2030 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的时间节点,现货试点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分 步实施方案。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的地区,推动分布式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探索参 与市场的有效机制。推动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 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 (7)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 2023 年 10 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 (试行)》,办法对自愿减排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各环节作出规定,明确了项目业主、审定与核查 机构、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等各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及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 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各类社会主体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自主 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减排效果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并申请完成登记后,可在市场 出售,以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同时,生态环境部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 行)》,制定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 4 项温室气体自 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其中,并网海上风力发电方法学适用于离岸 30 公里以外,或者水深大于 30 米的并网海上风力发电项目。 (二)报告期内我国主要行业信息 1、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超过 2 亿千瓦,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规模突破 10 亿千瓦 2023 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3.7 亿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 2.2 亿千 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 58.5%。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29.2 亿千瓦,同比增长 13.9%,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15.7 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在 2023 年首次突破 50%。分类型看,并网风电 4.4 亿千瓦,同比增长 20.7%,其中,陆上风电 4.0 亿千瓦、 海上风电 3729 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 6.1 亿千瓦,同比增长 55.2%。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 电合计装机规模从 2022 年底的 7.6 亿千瓦,连续突破 8 亿千瓦、9 亿千瓦、10 亿千瓦大关,2023 年底达到 10.5 亿千瓦,同比增长 38.6%,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 36.0%,同比提高 6.4 个百分点。 图:近五年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亿千瓦) 图:近五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亿千瓦) 2、新型储能发展迅速,已投运装机超 3000 万千瓦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3139 万千瓦/6687 万千瓦时, 平均储能时长 2.1 小时。2023 年新增装机规模约 2260 万千瓦/4870 万千瓦时,较 2022 年底增长超 过 260%,近 10 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截至 2023 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 5 的省 区分别是:山东 398 万千瓦/802 万千瓦时、内蒙古 354 万千瓦/710 万千瓦时、新疆 309 万千瓦/952 万千瓦时、甘肃 293 万千瓦/673 万千瓦时、湖南 266 万千瓦/531 万千瓦时,装机规模均超过 200 万千瓦,宁夏、贵州、广东、湖北、安徽、广西等 6 省区装机规模超过 100 万千瓦。分区域看, 华北、西北地区新型储能发展较快,装机占比超过全国 50%,其中西北地区占 29%,华北地区占 27%。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 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截至 2023 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 占比 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 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 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 0.4%,其他新 型储能技术占比 1.2%。 3、江苏省新能源行业数据 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江苏省发电装机容量 17965.79 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 6519.72 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 36.29%;风电装机容量 2286.34 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 12.73%;太阳 能发电装机容量 3928.04 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 21.86%;垃圾发电装机容量 215.32 万千瓦,占 总装机容量的 1.20%;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 90.02 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 0.50%。 2023 年,江苏省新增发电能力 1887.91 万千瓦,其中风电新增 33.12 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 增 1421.07 万千瓦;垃圾发电新增 18.50 万千瓦;农林生物质发电新增 3.00 万千瓦。 2023 年,江苏省发电量 6272.54 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量 1034.71 亿千瓦时,占全省发 电量的 16.50%。在新能源发电量中,风电发电量 537.4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80%;太阳能发电 量 357.8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0.37%;垃圾发电量 113.0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16%;农林生物 质发电量 26.2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0.18%。 图:近五年江苏省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万千瓦) 报告期末,公司控股风电装机容量占江苏省风电装机的 5.86%,生物质装机容量占江苏省生 物质装机的 12.77%,省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江苏省太阳能发电装机的 0.36%。 (以上全国行业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 2024 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发布 2023 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2024 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 预测报告》;江苏省行业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 2023 年 1-12 月份新能源行业数据统计 分析。)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及建设运营,主要包括风能发电、光伏发电和生物 质能发电供热三个板块。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累计新能源发电控股装机容量 166 万千 瓦,权益装机容量 138 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权益装机容量 114 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权益装 机容量 14 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权益装机容量 10 万千瓦。 公司主要通过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等流程,将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进行开发并转换为电力后销售,取得收入。另外,公司部分生物质项目为热电联产项目,除发电 外,亦可向当地其他生产企业销售蒸汽和热水。 公司新能源项目投资运营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项目开发阶段,由公司或下属项目公司负责特 定区域的项目开发,项目考察评估后立项,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项目投资申请,取得项目核准或 备案;项目建设阶段,公司按采购招标程序组织设备和工程施工的采购和招标,工程建设完成、 验收调试合格后,项目并网运行;项目运营阶段,由下属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 公司对各项目运营情况进行监控,并对各下属公司实行经营目标考核。 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装机容量、风力资源和光照资源、上网电价、资金成本、 生物质燃料成本等。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 2022年 2021年 2023年 年增减 调整后 调整前 (%) 调整后 调整前 总资产 16,444,138,498.92 15,850,604,367.89 15,850,377,044.31 3.74 15,806,677,081.64 15,806,561,956.2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6,415,792,008.16 6,073,533,562.68 6,073,363,850.38 5.64 5,664,108,084.01 5,664,021,650.49 东的净资产 营业收入 1,945,835,334.12 1,971,070,795.39 1,971,070,795.39 -1.28 1,858,893,095.42 1,858,893,095.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472,368,729.66 476,019,951.81 475,936,673.03 -0.77 308,763,841.35 308,677,407.83 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450,927,974.66 467,093,765.54 467,010,486.76 -3.46 301,381,313.61 301,294,880.09 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918,715,997.89 1,366,446,147.65 1,366,446,147.65 -32.77 762,914,483.20 762,914,483.20 金流量净额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 减少0.53 7.58 8.11 8.11 6.41 6.40 益率(%) 个百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元 0.53 0.53 0.53 - 0.38 0.38 /股) 稀释每股收益(元 /股)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554,494,834.23 536,965,455.34 365,827,152.01 488,547,892.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176,449,632.49 162,037,284.17 41,615,365.06 92,266,447.94 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172,058,002.41 157,795,263.65 37,137,927.81 83,936,780.79 后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270,896,096.29 238,494,245.63 232,040,165.35 177,285,490.62 流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32,931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31,533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 质押、标记或冻 结情况 持有有限售 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 期末持股数 比例 股 股东 条件的股份 (全称) 增减 量 (%) 份 性质 数量 数量 状 态 江苏省国信集团 国有法 0 510,575,880 57.27 88,075,880 无 0 有限公司 人 江苏省沿海开发 国有法 -473,300 97,026,700 10.88 0 无 0 集团有限公司 人 盐城市国能投资 质 国有法 0 89,557,000 10.05 0 44,770,000 有限公司 押 人 江苏省农垦集团 国有法 0 32,500,000 3.65 0 无 0 有限公司 人 江苏国信股份有 国有法 0 19,336,398 2.17 0 无 0 限公司 人 未 境内自 张盛容 3,355,400 4,148,000 0.47 0 知 然人 未 境内自 叶敏 1,310,000 1,310,000 0.15 0 知 然人 未 境内自 吴永清 0 1,197,090 0.13 0 知 然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 未 982,939 982,939 0.11 0 其他 限公司 知 未 境内自 王爱婷 465,983 933,180 0.10 0 知 然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 江苏国信股份有限公司为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 动的说明 司,为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致行动人。江苏省国信集团 有限公司、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江苏省人民政府。除上述情况外,未知其 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是否属于《上市公司收购 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 无 持股数量的说明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3 年,公司控股新能源发电项目累计上网电量 30.9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0.22%;全年营 业收入 19.46 亿元,同比下降 1.28%;营业成本 9.78 亿元,同比下降 0.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 4.72 亿元,同比下降 0.77%;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19 亿元,同比下降 32.77%。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资产 164.44 亿元,较年初增长 3.74%;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资产为 64.16 亿元,较年初增长 5.64%。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