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公司公告

福斯特:关于公司金融工具会计政策的具体执行方案的公告2019-04-30  

						 证券代码:603806          证券简称:福斯特          公告编号:2019-015



                  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金融工具会计政策的具体执行方案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公司将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
的衔接规定,公司对上年同期比较报表不进行追溯调整,仅对期初留存收益或其
他综合收益进行调整,执行上述新金融工具准则预计不会对公司财务报表产生重
大影响。公司将自 2019 年第一季度报告起,按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进行会计报
表披露。


    2019 年 2 月 26 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变
更会计政策的议案》,同意对原会计政策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进行相应变更。2019
年 4 月 28 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金融工具会
计政策的具体执行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变更后的金融工具会计政策的具体实施
方案,具体内容公告如下: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概述

    财政部于 2017 年陆续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
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统称“新金
融工具准则”),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

    二、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及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变更后采用的会计政策

   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三类:(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3) 以公允价值计
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2) 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
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3) 不属于上述(1)或(2)的财务担保合同,以及不
属于上述(1)并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4)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
债。
    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依据、计量方法和终止确认条件
    (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依据和初始计量方法
    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初始确认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
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但是,公司初始确
认的应收账款未包含重大融资成分或公司不考虑未超过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资成
分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所定义的交易价格进行初始计量。
    (2)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以摊余成本计量且不属于任
何套期关系的一部分的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终止确认、重分类、按
照实际利率法摊销或确认减值时,计入当期损益。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
    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减值损失或利得
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其他利得或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将
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当期损
益。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
    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获得的股利(属于投资成本收回部分的除外)
计入当期损益,其他利得或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将之前计入其
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4)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包括利息和股利收入)计
入当期损益,除非该金融资产属于套期关系的一部分。
    (3) 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方法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此类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含属于金融负债的衍生工具)和指定为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对于此类金融负债以公允价
值进行后续计量。因公司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
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除非该处理
会造成或扩大损益中的会计错配。此类金融负债产生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包括利
息费用、除因公司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除非
该金融负债属于套期关系的一部分。终止确认时,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
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2) 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
金融负债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相关规定进行计量。
    3)不属于上述 1)或 2)的财务担保合同,以及不属于上述 1)并以低于市场利
率贷款的贷款承诺
    在初始确认后按照下列两项金额之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① 按照金融
工具的减值规定确定的损失准备金额;② 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按照《企业会计准
则第 14 号——收入》相关规定所确定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
    4)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以摊余成本计量且不属于任何套期关系的
一部分的金融负债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终止确认、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时计
入当期损益。
    (4)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1)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终止确认金融资产:
    ① 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已终止;

    ② 金融资产已转移,且该转移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
移》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规定。

    2) 当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的现时义务已经解除时,相应终止确认该金
融负债(或该部分金融负债)。

    3.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公司转移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
产,并将转移中产生或保留的权利和义务单独确认为资产或负债;保留了金融资
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继续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公司既没有
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分别下列情况处
理:(1) 未保留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并将转移中产生或
保留的权利和义务单独确认为资产或负债;(2) 保留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按
照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
益:(1) 所转移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日的账面价值;(2) 因转移金融资产而收到
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
的金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
务工具投资)之和。转移了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且该被转移部分整体满足终止确
认条件的,将转移前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继续确认部分
之间,按照转移日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
当期损益:(1) 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2) 终止确认部分的对价,与原直接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涉及转移
的金融资产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之
和。
    4.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公司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
技术确定相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公司将估值技术使用的输入值分
以下层级,并依次使用:

    (1) 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
未经调整的报价;

    (2) 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
观察的输入值,包括: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
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如在正常报价间隔期
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等;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

    (3) 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包括不能直接观
察或无法由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利率、股票波动率、企业合并中承担的弃置义
务的未来现金流量、使用自身数据作出的财务预测等。

    5. 金融工具减值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
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合同资产、租赁应收款、分类为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外的贷款承诺、不属于以公
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或不属于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
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进行
减值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

    对于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仅将自
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累计变动确认为损失准备。

    对于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范的交易形成,且不含重大融资
成分或者公司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公
司运用简化计量方法,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
备。

    对于租赁应收款、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范的交易形成且包
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公司运用简化计量方法,按照相当于整
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除上述计量方法以外的金融资产,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其信用风险
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经显著增加。如果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公司
按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如果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
后未显著增加,公司按照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
准备。

    公司利用可获得的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通过比较金融工
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违约的风险与在初始确认日发生违约的风险,以确定金融
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对于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
公司在应用金融工具减值规定时,将公司成为做出不可撤销承诺的一方之日作为
初始确认日。

    于资产负债表日,若公司判断金融工具只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则假定该金
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

    公司在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考虑如下因素:

    (1)合同付款是否发生逾期超过(含)30 日。如果逾期超过 30 日,公司确
定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已经显著增加。除非公司无需付出过多成本或努力即可获
得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证明虽然超过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 30 天,但信用风险
自初始确认以来并未显著增加。

    (2)公司对金融工具信用管理方法是否发生变化。

    (3)债务人预期表现和还款行为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4)债务人经营成果实际或预期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5)债务人所处的监管、经济或技术环境是否发生显著不利变化。

    (6)是否存在预期将导致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的能力发生显著变化的业
务、财务或经济状况的不利变化。

    (7)对债务人实际或预期的内部信用评级是否下调。

    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
加或转回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
资产,损失准备抵减该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对于以公允价
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公司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其损
失准备,不抵减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根据新旧准则衔接相关规定:“在本准则施行日,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
定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和计量(含减值),涉及前期比较财务报表数据与本比较
财务报表数据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无需调整。金融工具原账面价值和在本准
则施行日的新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本准则施行日所在年度报告期间的
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综合收益。”

    因此,公司无需追溯调整前期可比数,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公司执行上述
新金融工具准则并自 2019 年一季报起按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进行会计报表披
露,金融工具原账面价值和 2019 年 1 月 1 日新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 2019 年
期初留存收益,不重述前期比较财务报表数据。

       三、独立董事、监事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结论性意见

    独立董事意见:公司本次明确金融工具会计政策的具体执行方案,符合相关
法律法规的要求,能更客观、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存在损
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的情形。

    监事会意见:公司本次明确金融工具会计政策的具体执行方案,能够客观、
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提供更可靠、更准确的会计信
息。

    会计师事务所意见: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是福斯特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和新金融
工具准则规定作出的。本次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影响金额调整 2019 年期初留存
收益,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四、上网公告附件
    (一)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
    (二)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
    (三)公司独立董事关于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相关议案的独立意见;
    (四)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关于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政策
变更的审核说明》。


    特此公告。
                                   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