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徽酒: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风险持续评估报告2023-03-23
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业务
往来的通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5 号——交易与关联交易》
的相关规定,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徽酒”)通过查验上海复星高科
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财务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许可证》《营
业执照》等证件资料,并查阅复星财务公司 2022 年度财务报告,对复星财务公司
的经营资质、业务和风险状况进行了持续评估,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复星财务公司的基本情况
复星财务公司于 2011 年 6 月 20 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
2011 年 7 月 7 日在上海市普陀区完成工商注册手续,同年 12 月正式开业。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复星财务公司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全称 出资金额(万元) 出资比例(%)
1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76,500.00 51.00
2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0,000.00 20.00
3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0,000.00 20.00
4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13,500.00 9.00
合计 150,000.00 100.00
复星财务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
关的咨询、代理业务;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经批准的保险代理业务;
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及成员单位的委托投资;对成
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帐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
算方案设计;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从事同业拆
借;有价证券投资(固定收益类),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依法须经批准的项
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二、复星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一)控制环境
复星财务公司已按照《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了
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对董事会和董事、监事会和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内
部控制中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确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
间各负其责、规范运作、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
复星财务公司组织结构如下:
董事会下设两个专门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财务公司高管团
队由 1 名总经理、1 名副总经理和 3 名总经理助理组成,现有 12 个职能部门。
复星财务公司把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经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在各项工作
首位,以培养员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及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作为
基础,通过加强或完善内部审计、培养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等各项制度,全面完
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复星财务公司已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了风险管理体系,实行内部
审计监督制度,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审部门对财务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合规性进行审计和监督,对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
理情况进行评价。各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项目责任管理及风
险防范措施,各部门责任分离、相互监督,对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评
估和控制。
复星财务公司对信贷资产、投资等风险类资产进行五级分类,真实反映风险资
产状况,为计提资产损失准备提供依据,并按分类结果进行资产准备计提。
(三)风险控制活动
1、资金管理
复星财务公司根据监管机构及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健全
的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业务操作流程,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1)在资金计划管理方面,复星财务公司业务经营严格遵循中国银行保险监
督管理委员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相关条款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制
定和实施资金计划管理、同业拆借业务管理等制度,保证财务公司资金的安全性、
流动性和效益性。
(2)在成员单位存款业务方面,财务公司严格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
信用的原则保障成员单位资金的安全,维护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严格依照中国
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执行存取自由。
(3)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转账结算业务方面,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开设结算
账户,通过财务公司结算平台实现资金结算,严格保障结算的安全、快捷、通畅,
同时具有较高的数据安全性。
2、信贷业务控制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复星财务公司明确贷款的对象仅限
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内部成员单位,以及购买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
信贷客户。为防范信贷业务风险,规范业务操作流程,财务公司围绕信贷政策、授
信管理、审批权限、资产分类等方面制定信贷业务决策机制和规章制度,并根据信
贷业务特点,针对不同业务品种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以及内控手册,在制度层面有
效控制业务风险。
同时,复星财务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
制度,贷款审查审核程序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并已严格落实执行。具体业务
开展中,财务公司通过建立前、中、后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组织架构,确保不
相容岗位有效分离,包括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发放有效分离,交易、风险、
结算有效分离,经办、风控、财务有效分离;起到岗位职责明确,相互制约,有效
制衡的作用。
3、投资业务
复星财务公司按照监管要求进行对外投资,为确保规范实施投资业务,公司制
定了有关投资业务的决策机制、审批权限、交易对手管理和具体业务开展的规章制
度及内控手册,为投资业务科学、高效、有序和安全的运行,防范投资风险提供了
制度保证。
复星财务公司投资业务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财务公司设立由上
而下多层级组成的业务组织体系以及有权审批人审批制,实行投资决策、运营操作、
资金管理、风险监控、稽核审计相分离的制度。
复星财务公司审慎开展投资业务,按照投资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设定风险限
额,合理设定止损点,不断加强投资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业务投向均符合政策、监
管导向。
4、内部审计控制
复星财务公司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设立对董事会负责、由监事会监督的稽
核审计部门,负责对财务公司内控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及时报告审计
发现问题,并监督整改。复星财务公司每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年度审计及评价
工作,并由稽核审计部落实审计意见执行。
5、风险控制及合规管理
复星财务公司已制定内控管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贯彻
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法律事务与合规管理。财务公司风险管理部针对内
部控制执行情况、经营安全风险、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风险性、准
确性、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和监控,分析评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内外部重大风险
信息和由此导致的各种风险,负责监管机构的日常及现场检查的组织联络工作,负
责建立和完善财务公司全面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督促和组织开展各部门规章制度
的梳理和完善,对业务程序进行风险审核和评价。
6、信息系统控制
复星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已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稳
定、相互协同、独立松耦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复星财务公司致力于贯彻监管数据治理指引,规划财务公司数字化建设的愿
景,搭建统一监管数据报送平台,逐步实现数据集中和共享,为业务开展提供信息
化支撑服务。
此外,复星财务公司坚持贯彻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机制,加强财务公司在信息科
技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等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技术漏洞、管理缺陷等原因而产生的各类风险的管控力度。明确信息科技风险事件
分级标准,建立常态化的信息科技风险识别、监测和管控机制。
(四)内部控制总体评价
复星财务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财务公司在
资金管理方面能够较好地控制资金流转风险;在信贷业务方面建立了相应的信贷
业务风险控制程序,使整体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在投资方面制定相应的投资决
策内部控制机制,审慎开展投资业务;在管理上坚持审慎经营、合规运作,内部控
制制度执行有效,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
三、复星财务公司经营管理及风险管理情况
1、经营情况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复星财务公司总资产人民币 153.48 亿元,2022 年
度营业收入人民币 3.68 亿元、税后净利润人民币 1.27 亿元(以上数据未经审计)。
2、管理情况
复星财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金融法规、条例以及公司章程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
部管理。
3、监管指标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复星财
务公司的各项监管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
监管指标 复星财务公司情况 是否符合监管要求
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10.50% 资本充足率为 14.19% 是
拆入资金余额不得高于资本总额 拆入资金为 0 是
不良贷款率不得高于 5% 不良贷款率为 0% 是
不良资产率不得高于 4% 不良资产率为 0% 是
四、金徽酒与复星财务公司业务说明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金徽酒在复星财务公司的贷款余额为 0 元、存款余
额为 2,587.15 元。
五、风险评估意见
综上,复星财务公司具有合法有效的《金融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建
立了较为完整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能较好地控制风险,财务公司严格按照中国银
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中国银监会令(2004)第 5 号)
规定经营,各项监管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
根据对复星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了解和评价,未发现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止与财务报表相关资金、信贷、投资、审计、信息管理等风险控制体系存在重大缺
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