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霖科技:202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2022-04-26
公司代码:603992 公司简称:松霖科技
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
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
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21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
评价。
一. 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
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
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
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
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
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1. 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有效 □无效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
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
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3. 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
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适用 √不适用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
的因素。
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
√是 □否
6.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是否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一致
√是 □否
三.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1.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漳州松霖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厦门松
霖家居有限公司、漳州松霖建材有限公司、厦门倍杰特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新倍鑫模具有限公司、厦门
华瑛实业有限公司、厦门倍杰特贸易有限公司、厦门倍洁特建材有限公司、厦门致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倍实科技有限公司
2.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占比:
指标 占比(%)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之比 100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之比 100
3.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
组织架构、社会责任、采购与业务外包、销售业务、工程项目、固定资产管理、研究与开发、资金
管理、存货管理、投资活动、财务报告、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担保业务、筹资活动等。
4. 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
销售与收款、资金运营与汇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等。
5.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是否存
在重大遗漏
□是 √否
6. 是否存在法定豁免
□是 √否
7. 其他说明事项
无
(二).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公司内部的《内部控制手册》,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1. 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是否与以前年度存在调整
□是 √否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
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
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指标名称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潜在错报≥税前利润的 税前利润的 5%>潜在错 潜在错报<税前利润的
利润总额
5% 报≥税前利润的 2% 2%
潜在错报≥资产总额的 资产总额的 1%>潜在错 潜在错报<资产总额的
资产总额
1% 报≥资产总额的 0.5% 0.5%
潜在错报≥经营收入的 经营收入的 1%>潜在错 潜在错报<经营收入的
经营收入
1% 报≥经营收入的 0.5% 0.5%
潜在错报≥所有者权益的 所有者权益的 1%>潜在 潜在错报<所有者权益的
所有者权益
1% 错报≥所有者权益的 0.5% 0.5%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缺陷性质 定性标准
1、控制环境失效,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已发现的重要缺陷
经过合理期间仍未被纠正等;2、重述前期财务报告以更正重大错报;3、外部审
重大缺陷
计发现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4、审
计委员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其相关的内部控制监督无效
1、对公认会计准则的选择和会计政策的应用存在误解且未被及时发现;2、未建
重要缺陷 立反舞弊程序和控制措施;3、对于非常规或特殊交易的账务处理没有建立相应
的控制机制或没有实施且没有相应的补偿性控制
一般缺陷 未构成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标准的其他内部控制缺陷
3.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指标名称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税前利润的 5%>潜在错报 潜在错报<税前利润的
利润总额 潜在错报≥税前利润的 5%
≥税前利润的 2% 2%
资产总额的 1%>潜在错报 潜在错报 < 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 潜在错报≥资产总额的 1%
≥资产总额的 0.5% 的 0.5%
经营收入 潜在错报≥经营收入的 1% 经营收入的 1%>潜在错报 潜在错报 < 经营收入
≥经营收入的 0.5% 的 0.5%
所有者权益的 1%>潜在错 潜在错报<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潜在错报≥所有者权益的 1%
报≥所有者权益的 0.5% 的 0.5%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缺陷性质 定性标准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2、公司连年亏损,持续经营受到挑战;3、重要业务缺乏制度
重大缺陷 控制或制度系统性失效;4、公司重大决策缺乏决策程序或程序严重不合理导致重大
失误;5、媒体针对公司的重大负面新闻频现,涉及面广且负面影响一直未能消除
1、公司一般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体系失效;2、管理层或关键岗位人员流失严重;
重要缺陷
3、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或一般缺陷经过合理期间仍未被纠正
一般缺陷 未构成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标准的其他内部控制缺陷
(三).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1. 重大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1.2. 重要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1.3. 一般缺陷
无
1.4.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存在未完成整改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
缺陷
□是 √否
1.5.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存在未完成整改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
缺陷
□是 √否
2.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2.1. 重大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2. 重要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2.3. 一般缺陷
无
2.4.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发现未完成整改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
大缺陷
□是 √否
2.5. 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发现未完成整改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
要缺陷
□是 √否
四. 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1. 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本年度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及下一年度改进方向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设置了合理、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符合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
应用指引的规定和要求。2022 年,公司将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
平等,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加强对控制活动的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和
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
或改进,宣传内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员参与内控、全流程加强内控,在公司日常管理中强化内部控
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保障公司的长久健康发展。
3. 其他重大事项说明
□适用 √不适用
董事长(已经董事会授权):周华松
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