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88246 公司简称:嘉和美康 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 分析” 之“四、风险因素”中的内容。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42,497,439.19元,截至 2023年12月31日,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为-84,417,293.52元,母公司单体未 分配利润为25,831,719.15元。鉴于公司合并口径尚存在未弥补亏损,且公司拟对已回购股份变更 用途进行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用其他方式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因此 2023年度只提取法定盈余公 积金,不提取任意公积金,也不进行利润分配。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人民币普通股(A 上海证券交易所 嘉和美康 688246 不适用 股) 科创板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李静 臧一博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开拓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 路7号1幢二层 业基地开拓路7号1幢二层 电话 010-82781910 010-82781910 电子信箱 zqb@bjgoodwill.com zqb@bjgoodwill.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 主要业务 嘉和美康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软件产品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 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公司深耕临床信息化领域, 在此领域内拥有长期的领先优势,目 前已经形成了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 链环节的产品体系,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 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产品、互联网医疗产品四大 类别。各产品的协同应用,形成全面支撑智慧医院建设的二十余种解决方案,包括支持智慧医疗 的综合临床解决方案、专科临床解决方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医疗质量控制、医学科研解决方 案,支持智慧服务的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以及支持智慧管理的智慧运营、智慧决策、智慧医务 等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面向集团用户提供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及云电子病历等区域医 疗解决方案。 2.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 (1)主要业务类别 公司的主要业务类别包括自制软件销售、提供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和外购软硬件销售。 业务类别 产品或服务 备注 含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产品 自制软件销售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体系,互联网医疗产品四大类型等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及核心技术,按照客户要 细分为软件开发、技 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 求为其提供定制化应用软件系统或模块开发,技 术支持服务及维护 术支持服务及维护服务 服务 外购软硬件销售 针对客户需求,向客户销售第三方软件及硬件 / (2)主要产品及服务 ①电子病历平台 电子病历平台是公司核心软件产品,该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连续九年排名第一。 电子病历平台以临床医护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对患者在院诊疗期间的临床全量信息进 行结构化记录、汇集、存储、应用及质控,围绕患者诊疗周期提供管理及服务功能,提升医护人 员工作效率,协助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公司电子病历平台分为综合电子病历系统和专科电子病 历系统,前者是适用于全院级的综合产品,后者是为满足专科临床需求而开发的具有临床深度、 贴近专科流程的临床应用管理系统。在电子病历基础之上,拓展出了涵盖院内院外应用聚合的智慧 服务产品, 产品打通了互联网应用与院内业务系统及管理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 合、院内外一体化管理,帮助医疗机构快速搭建面向患者的智慧就医服务体系和面向医生的移动 医疗应用体系,实现就医诊疗新模式。 综合电子病历包含多个子系统:住院电子病历、住院综合业务系统、门诊电子病历、门诊综 合业务系统、临床路径系统、移动医护系统、病案归档系统、多学科会诊系统、医务管理系统、 DRG 综合管理系统、上报业务管理系统等。 专科电子病历包含口腔专科电子病历系统、产科电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重 症监护信息管理系统、心电信息管理系统、急诊急救一体化平台等系列产品。 智慧聚合服务产品包含智慧服务系统、智能预问诊系统、智能分诊系统、智能随访平台等。 ②医院数据中心 嘉和医院集成平台、数据中心作为嘉和智慧医院建设蓝图中,最重要的智慧中枢和数据管家, 依托卓然的数据处理、整合、挖掘技术,为医疗机构平衡医疗质量、工作效率、运营成本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为医院构建数据生态体系,实现数据共享,多业态融合,跨机构协作等医疗数据高 质量应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嘉和医院数据中心包含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医院数据中心、数据应用三个组成部分,其中 数据应用还包含智慧临床、运营管理、智慧科研等多个主题应用方向。③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产品体系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以医院内真实诊疗数据为基础,以能够提 供高度集约化、标准化数据整合、治理及服务的智能医学数据中台为支撑,形成的覆盖临床诊疗、 科研支持、医务管理、患者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的智慧医疗全生态产品矩阵,能够实现“诊前- 诊中-诊后”智慧医疗服务闭环,为医疗机构、科研院校、卫生主管部门等提供数字化、智能化、 精细化的智慧医疗创新服务。 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CDSS)、AI 病历内涵质控系统、大数据科研分析平台、疾病专病库 是目前智慧医疗产品体系的核心产品。 ④嘉和互联网医疗产品体系 嘉和互联网医疗产品是面向患者和医生提供智慧服务的创新产品体系,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 即时通讯、实时音视频、聚合支付、病历资料聚合等技术,打通了互联网应用与院内业务系统的 数据壁垒,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院内外一体化管理。产品采用云原生技术架构,可容器化部 署、自动化运维,帮助医疗机构快速搭建面向患者的智慧就医服务体系和面向医生的移动医疗应 用体系,实现互联网就医诊疗新模式。助力医疗机构快速实现“互联网+诊疗”转型。报告期内, 互联网医疗产品处在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的贡献度较低。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采购: (1)对于部分软件、硬件,由公司根据合同要求,实施采购并提供给客户。 (2)公司自研信息化软件产品中所需集成的软件组件或知识库系统采购。对于此类采购,公 司从产品设计初期就综合考量所需集成的软件组件或知识库提供商,并与其达成长期合作。 此外,公司在项目实施阶段,会进行少量的接口技术服务和实施服务的采购。 2. 研发及生产模式 (1)自制软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流程 ① 软件开发阶段 公司根据行业研究结果、客户反馈和需求调研结果进行研发立项。立项后进行产品的需求分 析、技术预研,结合公司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完成初步的产品设计与研发,研发过程 中既有复用公司已有的核心技术,也有在新产品、新场景中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从而形成公司新 的核心技术的情形。 产品初步研发完成后,一般会经过多个客户现场的磨合,根据不同客户的业务情况差异和所 涉及第三方系统的差异,对初步研发完成的软件产品进行分析、调整及改进,对软件技术框架、 组件、工具及微服务进行必要的修改及固化,形成可销售的正式版本软件,进行产品发布。 ② 实施交付阶段 客户购买软件产品后,实施交付团队在客户指定环境中依照合同约定进行交付,包括安装、 部署、联调测试、培训、实现少量定制化需求(如有)、维护指导等工作,经客户验收通过后,完 成项目交付。 (2)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的提供过程 当客户提出定制化开发或技术服务需求后,由项目经理或维护服务经理进行项目需求分析, 确定服务内容后提供定制化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及维护服务。 3. 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包括直接销售模式和间接销售模式,具体为: (1)直接销售模式,指公司通过直接参加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院校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招标 和采购活动取得业务订单; (2)间接销售模式,指公司通过与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合作,承接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取得的最 终用户订单的项目,并向第三方非医疗机构或最终用户交付产品或服务。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要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推广、销售及服务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 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 的“I6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的“应用软件开发”(行业代码:I6513)。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新兴产业 分类(2018)》,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 ——新兴软件开发(代码 1.3.1)”中的“医疗行业软件”,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战略产业。 医疗信息化是传统软件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互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甚至前沿技术手段,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所产生 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提取、处理和加工,为医疗业务提供各种质量和效率支撑的信息系统。 根据 Frost&Sullivan 的相关研究,医疗信息化市场主要由医院管理信息化软件(HIS)、病历系统信 息化软件(EMRS)、医院信息平台软件和新一代智慧诊疗应用体系等细分市场组成,进一步可细 分为医院核心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电子病历、HIS 系统、检验信息系统、新兴医疗信息化系统 以及其他市场。 (1)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发展概述 2018 年以来,在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内,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了电子病历数据应用价值的创 新发展,以大数据及 AI 技术的发展及海量临床电子病历数据的积累为前提,建设智慧诊疗应用体 系,包含管理决策、健康管理、智慧养老、医药研发、慢病管理、诊疗决策、科研分析等多种应 用场景,逐步构建服务于医生、患者的智能健康生态系统。 (2)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① 国家相关政策持续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快速发展 医疗相关政策包括了医疗信息化政策、医疗卫生政策,两者直接推动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和 发展。 a) 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系统加速 分级诊疗制度是打破当前国内医疗服务资源错配困境的出路之一。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需要 多方面的支撑,除了法律政策、各医疗机构的管理协同等,医疗信息化手段将在连接和打通上下 级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的二次分配和资源共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 医联体中,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接入统一的信息平台,各机构之间的信息系统需实现互联互通, 才能实现医联体的一体化管理、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分工协作。 b) DRGs 与医保控费的深化改革需要医疗信息化先行 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在医院端控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RG 付 费模式贯穿支付全流程。在诊断前和费用发生前,信息系统通过医保知识库的医保规则运算和临 床路径规则的管控,能给予医生提醒和规范,预防违规数据发生。在诊疗费用发生后,信息系统 可针对违规记录进行事后统计分析,为控费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医保规则可能的优化制 定提供支撑。因此,DRG 与医保控费的深化改革需要医疗信息化这一基础设施的支撑。 c) 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等级评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国家政策推动信息化与医疗服 务深度融合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等级评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国家政策,均对医院信息化 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力促进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及深化应用。国家要求,公立医院 的发展方式要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要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要从 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要实现这“三个转变”必须强化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 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 ②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 IDC《中国医疗软件解决方案市场预测 2024-2028》(含医院应用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和区 域卫生信息平台及应用软件系统解决方案),2023 年医院应用软件解决方案的总体市场规模为 157.9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4.5%。预计 2024 年医院应用软件市场将逐步恢复快速增长,市场规模 将达到 174.5 亿元,未来五年中都将保持比较稳定的高速增长,增速水平将高于卫生总费用的增 速,预计 2023 至 2028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1.0%,到 2028 年总市场规模将达到 265.8 亿元。2023 年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总体市场规模为 48.2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7.8%。2023 年 12 月国 家卫健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这将加 速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预计 2024 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 54.5 亿元,未来五年中都将保持 比较高速增长,预计到 2028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91.6 亿元,2023 至 2028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3.7%。 ③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系统架构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核心,电子病历正在向专科化、定制 化、高端化的方向延伸 传统的 HIS 系统并不能满足医院对医疗核心业务信息化的要求,各级医院正探索从 HIS 为核 心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转变,同时以集成平台的形式与 LIS、PACS 等系统有效整合,最大限度 的释放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对于行业发展和进步的红利。基于在临床数据、医嘱录入和临床管理等 方面基础功能,电子病历系统将发挥其在医院业务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随着医疗机构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病历正在向专科化、定制化、高端化的方向延伸,注重 普适性临床业务管理的综合电子病历已经无法满足特定科室的管理需求,专科对于本科室特有的 电子病历需求日益凸显。由于专科的场景和数据维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类电子病历系统需要 进行专门的产品定义、开发和维护。同时,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电子 病历的性能和水准将不断提高。 ④ 数据互联共享及深度利用成为长期发展趋势 “互联网+医疗”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够逐渐优化整体医疗服务及交互流程, 改变现有医疗服务格局,重构医患乃至全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生态关系,医疗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加速。大量医疗机构的基础信息化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正在逐步加强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大数据从初步的价值展现,向深度的数据挖掘以及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应用方向发展,这将是提 高医疗救治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疗大数据的规模以及应用范围和应用形式将进一 步扩大。 但在大的趋势下,数据互联共享及深度利用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发展限制:a) 数据体系难以规 范化标准化:为了保证医疗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医疗信息化系统需要保证数据格式的标准化,然 而不同厂商的不同信息化系统往往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在目前医疗信息化产品供应商分散,统一 标准未能建立的情况下,数据在不同系统以及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交互分享依然存在一定障碍;b) 数据/隐私安全防护有待提升:一方面,医疗信息化企业往往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信息的互 联互通,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数据,实现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医疗数据对 于个人、医疗机构及国家而言均为敏感信息,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数据安全的风 险,而目前相应的措施和法律监管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⑤ 新技术发展为医疗信息化创造发展机遇 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物联网(IoT)、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 的应用已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极大地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效果。这些技术使得医疗数据 的管理更加高效和安全,支持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从而优化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 程。AI 的智能分析能力能够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和治疗的个性化水平,同时自动化许多时间密集型 的行政和临床流程,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此外,云计算提高了数据的可访问性和协作性, 使得远程医疗和跨机构合作成为可能。总的来说,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 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加速医疗信息化向更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 提升全民全社会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卫生服务的品质。 (3)主要技术门槛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技术壁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专业性 (1)多学科知识的需求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技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需求,不仅需要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软件工程 等技术知识,还需要对医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有所了解。这种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要求从业者不 仅要掌握强大的技术能力,还要理解医疗行业的专业需求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类型、规模、业 务流程、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医疗信息化需求的个性化程度很高,在医疗信息化业务实 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生与患者的联动。因此,医疗信息化业务 需要对包括临床医学、医疗机构建设规划、医疗机构功能设置、医疗机构业务流程等在内的医学 技术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缺乏长期积累的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具备相关能力。 (2)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 医疗数据涉及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同时也是医疗机构重要的数据资产,从业者必须熟悉相 关的数据保护法规以及医疗行业的安全标准,确保技术解决方案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说, 需要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数据保护法规的熟悉和充分理解,掌握加密和数据安全技术, 掌握各类隐私保护措施,同时,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还需要具备数据备份、灾难恢复、 数据审计等专业知识。 2. 技术更新速度 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从业者持续学习最新的技术和工具,以保持其专业能力的前 沿性。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迅速演进,从影像诊断到预测性分析, 这些都需要从业者不断地更新其技术知识库。 新技术的引入往往会改变现有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模型。医疗机构需要投入资源来更新系统和 设备,从业者也需要适应新工具带来的变化。这种快速的技术迭代可能导致技术遗留问题,需要 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系统优化和维护。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公司是国内电子病历临床信息化软件的先行者,在电子病历领域内长期保有市场第一的 竞争地位 公司自 2006 年开始针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多年来,随着产品在全国范围内 各级医院广泛部署,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电子病历开发实践经验,产品的功能、流程设计等方面成 为该行业的参考标准,是电子病历系统研发推广先行者。基于电子病历积累的丰富客户资源和对 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内客户需求及技术趋势的准确把握,公司先后推出了专科电子病历系统、数 据中心、人工智能应用等软件系列产品,均取得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凭借在电子病历的先发优势和运营经验,公司在该细分市场取得了持续领跑的地位。根 据 IDC 数据,公司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连续九年排名第一(2014 年-2022 年,数据来源:IDC 报 告)。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业务范围已延伸至除台湾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拥有医院客户 1,600 余家,其中三甲医院 600 余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是国内最具实力的医疗 信息软件开发及服务商之一。 (2)公司在国内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与经验储备,医疗大数据解决方 案在全国市场排名领先 在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推进下,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 的基础设施,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临床、科研、医药、保险等方面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大数据 和人工智能成为撬动医疗体系效能提升的关键力量。 公司开发的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很好地满足了医疗机构对医疗数据交换、存储和治理的数据管 理需求,已经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公司是国内最早采用大数据技术在大型医院成功落地 数据中心产品的公司之一,数据中心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和大数据技术的实时全量数据中 心。凭借深厚的临床信息化建设经验和上千家医院核心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优势,公司对数据处 理技术进行二次创新转化,自主研发了智能医学数据中台,对大规模多源异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 处理和分析,对不同维度数据进行聚合、关联,形成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数据模型,打造出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覆盖智能诊前服务、临床决策支持、病历内涵质控及大数据科研等不同应用场景的 医疗 AI 系统,实现了数据驱动下的患者服务、临床辅助、科研反哺、质控护航的多位一体医疗服 务模式,完成了对“诊前-诊中-诊后”全量医疗数据的全流程闭环应用。截至报告期末,已在智慧医 疗领域内积累核心技术 8 项、已授权发明专利 34 件,申请中发明专利 42 件。 公司智慧医疗类产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等国内 顶级医院均有落地应用,市场认可度很高。公司在 2022 年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 一。(数据来源:IDC 报告) (3)公司是国家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标准制定的参与方 公司是国家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标准制定的参与单位,曾在 2009 年受邀参与完成卫生部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编写,并于 2017 年配合北医三院参与《电子病历系 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的修订工作,公司还参与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医院 信息平台技术与应用》《电子病历技术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安全 风险防控白皮书 (2021 年)》等业内技术发展应用方面的专业书籍;《脑血管病电子病历数据集标准》、《医院质量信息化 建设标准》等多项行业团体标准。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医疗信息化行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拓展应用,在技术路线、业态和商业模式 上均发生了一些变化: (1)新技术方面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在深度融合应用到医疗信息化中, 尤其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成熟应用,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软件系统架构正逐步向云 原生、微服务、容器化等方向演进,医疗大数据平台日趋成熟,AI 在医学影像、 辅助诊断、智 能管理等方面加速落地,物联网催生智慧病房等新业态。 (2)新业态方面 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正从单一的系统建设向"建管服用"一体化演进。医疗云、医疗大数据平 台建设带来海量数据汇聚,使得软件供应商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运营管理、临床科研、智慧服务 等多种数据运营服务,而不仅仅是提供单一的软件产品。 互联网医院、智慧病房等新业态加速兴起。医疗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利用互联网、人工 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重塑医疗服务流程,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服务模式。如互联网医院 可为患者提供全流程、个性化的诊疗健康服务,智慧病房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护理和管理。 (3)新模式方面 医疗软件的交付模式从本地部署向云端部署转变,从软件销售向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转变。 已有医疗机构开始采用 SaaS 模式购买使用医疗软件,以降低 IT 建设和运维成本。 医疗机构与软件供应商的合作模式日趋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软件采购,医疗机构还通过与供 应商签订长期服务合同、共建智慧医院项目等多种方式开展更加深入的战略合作。 总的来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驱动医疗软件系统解决方 案进入创新变革期,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需求持续旺盛。未来,医疗信息化将加速向智慧医疗演 进,医疗软件在架构上将全面云化,在功能上将加速智能化,在服务模式上将实现生态化。医疗 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平台、智慧医院等有望成为未来几年的战略制高点,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 级。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增减(%) 总资产 2,646,904,334.03 2,527,045,461.81 4.74 2,446,443,812.57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 1,835,240,213.15 1,810,796,740.66 1.35 1,734,889,974.34 产 营业收入 695,175,319.22 716,948,756.64 -3.04 651,940,181.42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42,497,439.19 68,024,427.15 -37.53 49,606,571.09 润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35,666,871.80 53,829,864.75 -33.74 39,292,000.77 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 -143,101,783.01 -259,217,760.12 不适用 -197,488,721.17 额 加权平均净资 减少1.50个百分 2.34 3.84 10.57 产收益率(%) 点 基本每股收益 0.31 0.49 -36.73 0.48 (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0.31 0.49 -36.73 0.48 (元/股) 研发投入占营 增加8.01个百分 业收入的比例 32.72 24.71 19.24 点 (%)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107,504,828.76 184,452,373.28 245,755,766.88 157,462,350.3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22,660,220.88 -501,759.28 41,194,041.14 24,465,378.21 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24,437,973.56 -3,949,959.56 40,416,708.49 23,638,096.43 损益后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147,248,515.51 -48,447,925.15 -30,823,444.92 83,418,102.57 金流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5,68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 5,613 (户)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不适用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 不适用 股东总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 不适用 (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 不适用 的股东总数(户)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包 含 质押、标记或 转 融 冻结情况 通 借 持有有限 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 期末持股 比例 出 股 股东 售条件股 (全称) 增减 数量 (%) 份 的 性质 份数量 股份 限 售 数量 状态 股 份 数 量 境 内 夏军 60,641 24,750,839 17.87 24,690,198 无 0 自 然 人 国寿成达(上海) 健康产业股权投 国 有 -2,757,550 16,812,069 12.14 无 0 资中心(有限合 法人 伙) 境 内 弘云久康数据技 非 国 术(北京)有限公 -3,395,675 11,650,207 8.41 无 0 有 法 司 人 北京和美嘉和投 资管理中心(有限 0 8,861,397 6.40 8,861,397 无 0 其他 合伙) 中国建设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招 商 3 年封闭运作 4,499,942 6,300,000 4.55 无 0 其他 瑞利灵活配置混 合型证券投资基 金 苏州赛富璞鑫医 疗 健 康 产 业 投 资 -2,757,165 5,854,969 4.23 无 0 其他 中心(有限合伙) 中国工商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东 方红睿玺三年定 4,734,053 3.42 无 0 其他 期开放灵活配置 混合型证券投资 基金 中国工商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东 方红产业升级灵 2,999,783 3,431,477 2.48 无 0 其他 活配置混合型证 券投资基金 境 内 任勇 3,686 3,085,652 2.23 3,081,966 无 0 自 然 人 中国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易方达 医疗保健行业混 2,617,742 2,617,742 1.89 无 0 其他 合型证券投资基 金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夏军、任勇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为一致行 动人。夏军担任和美嘉和的普通合伙人,能够 控制和美嘉和。除此之外,公司未知其他股东 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不适用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和“第六节、重 要事项”的相关内容。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