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青云科技: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2024-04-25  

                        公司代码:688316                              公司简称:青云科技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
层讨论与分析”中“风险因素”相关的内容。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007.24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

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334.22 万元。为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和技术的先进性,公司在未来

仍需持续投入较高的研发费用,如果公司经营的毛利贡献不能完全覆盖期间费用,则可能面临在

未来一定期间内无法盈利的风险。研发费用下降,存在对未来技术的前瞻性投入不足和成长空间

不足的可能性。同时,截至 2023 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润(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05,938.50 万元,

未来一定期间内可能无法进行利润分配,将对股东的投资收益造成一定程度不利影响。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因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负,2023年
度公司不向股东进行现金分配,也不实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以上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二届
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青云科技          688316            /
                    科创板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张腾                                /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汇亚大厦    /
                           25层
           电话            010-8305 1688                       /
         电子信箱          ir@yunify.com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方案提供商。自 2012 年创立以来,坚持核心

代码自研,以顶尖的技术实力见长,构建起端到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布局 AI 算力云服务与服

务生态,持续打造云原生最佳实践,以中国科技服务数字中国。公司同时布局混合云市场,无缝

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付一致功能与体验的混合云。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中立可靠、灵活开放

的理念,立足企业现实需求,围绕“数字化、AI 算力、信创、云原生”四大场景,打造核心业务线,

帮助企业构筑坚实的数字基石,实现全场景自由计算。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云产品、云服务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1)云产品

      A. 云产品的收入:
    云产品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软件或软硬一体化产品:公司向客户交付软件或软硬一

体化产品,经客户签收或验收后确认收入;客户如需公司提供额外的安装服务,可在下单时单独

购买安装服务,按工时收费。2.售后支持服务收入:公司在完成销售后向客户提供远程支持服务

或现场技术支持服务,收取年度服务费或按现场服务次数和服务内容分次收费。

    B. 云产品的成本:主要为服务器等硬件采购成本

    对于软硬一体化产品,公司根据客户订单需求采购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构成主要直接成本。

同时,云产品安装及售后支持服务会产生一定的人工成本。此外,部分客户也存在一定的定制化

软件开发需求,以更好地配合云产品使用,此类需求通常由青云科技外包其他软件开发团队完成,

因此会产生部分软件开发成本。

    (2)云服务

    A. 云服务收入:资源订阅服务

    云服务中,公司主要提供两种计费方式:

    包年包月模式,即客户与公司签订合同,约定购买一定时长内的服务,并在服务开始前一次

性支付全部费用;

    弹性计费模式,即按实际使用量、使用时长付费,每小时进行一次结算,扣除相应费用。不

同类型产品的计价要素不同:计算产品定价以 CPU 性能、内存、镜像类型、系统盘容量、数据

盘容量等要素为基础;存储产品定价以存储空间容量、下载流量、请求次数等要素为基础;网络

产品定价以流量、带宽、IP 和节点数量等要素为基础;应用平台定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应

用的授权服务费,一般按使用时长计费,若为第三方应用,则服务费由第三方及公司按协议分成

收取;另一方面为应用的资源使用费,应用在使用中会用到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该部

分资源使用费按前述定价机制收取,如果是第三方应用,资源使用费依然由公司收取。

    B. 云服务主要成本:IT 基础设施购置

    云服务的提供需要公司构建 IT 基础设施,具体包括:公司向服务器厂商采购服务器及相关

配件,向网络设备供应厂商采购交换机等网络传输设备及配件,向数据中心服务商采购机柜、带

宽、IP、光纤、专线等电信资源。

    2、服务模式

    (1)云产品业务方面,公司主要向客户自主研发的产品,并配套提供产品相关实施服务、维

保服务、售后支持服务、驻场服务,并辅以项目必要的集成服务、定制开发服务及项目管理服务。

    产品部分主要为公司开发的、可售卖的,具备软件著作权的软件产品,以及 OEM 的第三方
软件产品,OEM 产品主要是补充公司产品在特定领域和场景上的完整性。

   服务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①项目实施服务包括架构设计、产品交付、部署实施、系统测试、产品培训、项目验收等,

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凭借公司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和完善的行业解决方案,为客户快速完成系统

和平台的搭建;

   ②维保服务是 7*24 远程支持服务,可快速响应客户提出的产品相关问题,快速响应客户对环

境事件的处理要求,云产品用户在使用期间通常会持续购买维保服务,维保服务范围之外的要求

将提交到售后支持服务或其他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③售后支持服务包括运维服务、培训服务等,主要面向客户提供按需的软件更新升级、环境

改造、业务迁移、现场故障处理、培训等服务;

   ④驻场服务指常驻客户现场的技术服务,具体服务内容需与客户商议达成一致,通常以公司

交付的系统和产品相关技术服务为重点,可满足客户高时效性、高专注度需求,也可满足其他的

个性化服务需求;

   ⑤定制开发服务是产品的补充,可降低产品在项目需求中的偏离程度,提高需求实现比例,

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赢单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⑥项目管理服务指项目经理作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整体组织、推进、把控,管理人员、

风险、客情、需求、计划、进度等关节,保障项目进度和财务状况可控,提高客户满意度,项目

管理服务可提高公司服务大型项目复杂项目的能力,同时项目经理也可担任非商务接口人,与商

务接口人紧密合作,促进公司整体服务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2)云服务业务方面,公司主要提供多层次云服务,并搭配售后支持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如

下:

   ①多层次云服务:公司将 IT 资源进行虚拟化和服务化,整合到资源池中;并通过资源分配、

访问控制和监控资源使用、计量资源使用等技术,有效管理被池化后的资源,使其具备快速交付

所需服务内容、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可根据业务需求弹性灵活扩展、具备安全可靠、灵活易

用等特性。客户按需使用云服务并且按照使用量来进行付费。

   ②售后支持服务:包括平台运维服务、技术支持服务两类。平台运维服务面向客户提供系统

的跨区迁移、平台的扩容升级、设备的性能监控、故障的发现处理、数据的备份恢复等,保证平

台的稳定运行;技术支持服务由用户在遇到问题时提交工单,公司后台服务工程师根据工单了解

和采集用户需求,辅助和支持用户解决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技术支持服务为远程技术服
务,不经用户允许,不主动操作用户资源。

    3、采购模式

    (1)采购内容

    ①云产品方面,涉及采购的主要为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IoT 设备、软件等系统集成所

需产品服务。

    ②云服务方面,公司向硬件厂商采用服务器、网络、传输、存储、配件等产品,向数据中心

服务商及电信运营商采购机柜、带宽、IP、光纤、专线等电信资源。

    ③非经营性物资采购:公司采购的非经营性物资主要包括办公电脑、文具等办公用品,零食、

节日卡、礼品等福利用品,以及租赁房产、物业等服务。

    (2)采购体系

    公司与采购相关的主要部门包括需求部门(销售部、产品管理部、基础设施及运营部等)、采

购及供应链部、固定资产管理部、财务部、法务部。各部门与采购相关的权责如下:

    ①硬件设备、电信资源采购:采用集体采购模式,由需求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制定采购计划、

提交采购申请,审批通过后由采购及供应链部负责遴选供应商、组织商务谈判、确定供应商及推

动商务流程,到货后由固定资产管理部(若采购商品作为固定资产处理)、采购及供应链部与需求

部门联合验收。

    ②非经营性物资采购:小于 1 万元的小额采购采用部门自采购模式,需求部门有权自主采购

少量非经营性物资,由部门内部自行选择供应商择优采购;超过 1 万元的大额采购原则上仅采用

集体采购模式,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采购及供应链部统一安排采购,到货后由采购及供应链部

和需求部门共同验收。

    (3)供应商筛选、确定与管理

    在供应商筛选过程中,针对市场竞争充分的产品及服务,公司主要考虑价格因素,当其他因

素基本趋同的情况下,公司选取至少两家以上供应商比价,一般会选择价格最低者作为采购对象;

针对有特定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公司主要考虑供应商的技术先进性、产品稳定性、价格优越性和

潜在风险因素,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一般选择综合评分最高者作为采购对象。具体地,公司

针对长期采购需求、临时采购的分类:

    A.长期采购需求

    长期采购需求主要包括公司云服务自用的硬件设备、电信资源等,公司云产品对外提供的青

云自有品牌硬件设备,以及办公电脑、文具等部分非经营性物资采购。
    B.临时采购需求

    临时采购需求主要包括公司云产品对外提供时客户需要采购特定品牌的硬件设备,以及部分

临时性非经营性物资采购。

    4、销售模式

    (1)销售体系

    为配合“广义混合云”战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综合全面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公司建立了云

产品、云服务融合售卖的销售团队,根据客户体量的不同,将客户分为关键客户和中小客户两类。

针对关键客户,公司组建专门的团队提供支持服务,将客户按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进行分类,组

建对应的团队进行服务,保证关键客户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公司重点服务金融行业,为银行和

保险两个细分市场成立了单独的服务团队,进行针对性的营销开发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对

其他行业客户则统一按照区域进行划分,每个服务团队支持各自区域的业务拓展。针对中小客户,

公司主要通过电话服务中心获取客户并提供售后支持服务。

    (2)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直接销售和渠道销售两种模式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云产品方面,公司以渠道

经销销售模式为主,直接销售模式为辅;云服务方面,公司以直接销售模式为主,渠道代理销售

为辅;此外,公司针对有混合云构建需求的云产品客户和云服务客户进行交叉销售,形成不同的

客户业务切入机会,形成相互促进的业务主体。

    直接销售模式是指,由公司销售人员通过参加展会、查找行业名录、线上营销、电话营销等

方式获得客户信息,自行联络客户并推荐公司产品。其中,对于中小客户,公司主要通过电话回

访方式进行营销推广,另外云服务中小客户具有用户主动注册和自服务的特点;对于关键客户,

公司的销售团队和解决方案团队在电话沟通后将进行客户拜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和一

对一支持服务,从而获取客户订单。直销模式下,公司一方面可以直接对接客户,另一方面也可

以深入了解客户的技术特点、发展方向和业务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并适当根据

客户情况进行定制化服务。

    渠道销售模式是指,通过经销商、代理商等合作伙伴获取客户和销售产品,公司制定合作伙

伴认证制度,根据市场推广计划、区域市场情况、合作伙伴实力等因素,选择和认证云产品总经

销商及二级经销商、云服务代理商,并签订合同,明确经销区域、经销行业、合作期限、授权产

品、供货价格、结算模式等合作内容。

    公司对外销售的各类产品均非通用型设备,为根据客户需求向其提供基于各类标准化产品灵
活组合的模块化解决方案。在渠道销售模式上,公司通过总经销商及二级经销商获取终端客户并

向其提供产品及服务,两级经销商由公司销售团队独立开发,在终端客户获取的方式上发挥的作

用分别是:

   A.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主要负责为公司产品拓展客户,处理包括投标等流程性事务,与

总经销商或直接与公司签订采购合同,并最终与终端客户签订销售合同。二级经销商向公司提供

客户信息,与公司销售团队、解决方案团队联合进行客户拜访,代表公司参与客户竞标,帮助公

司获得客户并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获得订单后,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二级经销商直接向公司

下单采购,或与总经销商签订采购合同,再由总经销商根据二级经销商提出的采购需求向公司下

单采购。

   B.总经销商:总经销商负责二级经销商的账期管理和向公司支付货款。总经销商拥有良好的

风险控制体系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按信用期向公司按时付款、降低公司资金风险,同时对二级经

销商的资质和信用情况具备更全面的认知,有助于公司业务顺畅开展。

   具体到云产品和云服务:

   ①云产品业务板块,经销商作为公司下游直接客户,向公司买断产品及服务。经销商向公司

提供客户信息,与公司销售团队、解决方案团队联合进行客户拜访,代表公司参与客户竞标,帮

助公司获得客户并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获得订单后,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二级经销商直接向

公司下单采购,或与总经销商签订采购合同,再由总经销商根据二级经销商提出的采购需求向公

司下单采购。其中,总经销商与二级经销商均由公司销售团队独立开发,总经销商仅负责二级经

销商的账期管理和向公司支付货款。两级经销商在帮助公司快速拓展业务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经

营风险。

   ②云服务业务板块,代理商作为公司推广媒介与代理,向公司抽取客户发展佣金。代理商向

公司提供客户信息,协助公司发展公有云客户,公司按其所发展客户的返佣起止日期、公有云平

台实际消费金额给予代理商一定比例返佣,并约定返佣结算周期届满向代理商结算佣金。

   (3)销售定价体系

   公司销售价格体系清晰明确。在同类产品销售过程中,最终销售价格主要由客户采购量决定,

采购数量较大额客户可按公司价格体系规定获得一定优惠。公司针对云产品及云服务的业务流程

与销售特性建立不同的经销商销售模式:

   ①对于云产品经销商,公司面向经销商提供云产品定价目录,参照目录价格及采购量对应的

折扣情况计算出云产品价格,经销商向公司采购云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后,再向下游经销商或终
端客户销售,属于经销商买断模式;

     ②对于云服务代理商,代理商负责为公司公有云平台发展特定客户,公司按照代理商发展客

户在公有云平台实际消费金额给予代理商一定比例返佣,返佣金额一般根据消费金额、按阶梯比

例进行设置,属于代理商返佣模式。


(三)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发展阶段

     1)私有云市场情况

       根据赛迪顾问《2023 中国私有云市场研究报告》(简称《报告》),2022 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

模为 1,504.7 亿元,同比增长 26.7%。中国私有云平台市场规模达到 72.1 亿元,同比增长 40.3%。

《报告》显示,未来三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将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增速维持在 30%以上,预计

到 2025 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 2,401.4 亿元。同样的,中国私有云系统平台也将保持高速

增长,预计到 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76.3 亿元。

     根据信通院《云计算白皮书(2023)》显示,各国加速推进云计算战略,聚焦云计算赋能行业

价值,2022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达到 19%,远超全球 3.4%的经济增长率。2022 年中国私有云

市场增长到 1,294 亿,较 2021 年增长 25.3%,预计 2025 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元。

     私有云系统平台是构建私有云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数据中心云化和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建私有

云提供支撑,在私有云市场中的地位持续上升,随着信创和智算在云计算市场的需求开始逐步显

现,私有云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另外虚拟化+云管平台的上云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底层硬件

资源的调度和管理,但更多是从虚拟化管理和降低成本考虑,并未能与新一代应用结合,不能满

足政企上云的新需求,虽然其带动的中国相关私有云市场仍旧占比近 70%,但虚拟化在整体私有

云市场的影响力将逐年下降。

     私有云系统平台相关市场包括构建私有云所需的与其相关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

云管平台、应用等软件以及开发、运维、测试云平台等服务这三部分市场。其中私有云系统平台

能够对私有云底层基础软硬件和上层应用的发展方向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已逐渐受到云计算市

场的关注。

     私有云市场积极拥抱云原生,云原生成为私有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核心模块,据

Gartner 预测,到 2025 年超过 95%的应用将采用云原生技术。应用架构往传统三层往分布式架构
的演变将带动云原生产品在私有云服务中的比例。

    私有云市场受到 AI 和大模型需求的影响。当前,AIGC 在文本、代码、图像、声音、视频、

3D 等多个领域,在金融、制造业、教育业等多个行业都开始探索应用场景。有分析认为, 2023

年,AIGC 将迎来商业化应用的爆发期。随着 AIGC 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如何有效地管

理和配置算力资源以驱动和运行 AI 推理服务,如何高效地实现 AI 应用场景,成为私有云后续的

一个重要技术迭代方向。

    2)公有云市场情况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 下半年)跟踪》报告显

示,2022 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IaaS/PaaS/SaaS)达到 188.4 亿美元,其中 IaaS

市场同比增长 15.7%,PaaS 市场同比增速为 31.8%。从 IaaS+PaaS 市场来看,2022 下半年同比增

长 19.0%,与 2021 年下半年增速(42.9%)相比下滑 23.9%。

    产品和服务创新重点聚焦三个方面:面向高性能计算、持久内存、裸金属等细分计算和存储

实例的打造;从底层基础设施到平台层的云原生实力构建;面向复杂 IT 环境的资源层管控和容器

等云原生环境的管控。业务模式探索深入延伸到混合云、边缘云:公有云服务商纷纷展开对云的

部署模式和应用场景的探索,应对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求,同构混合云日益成为主流,边缘

云初具雏形,云网融合、云边协同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AIGC 带来的大模型市场的火热导致 GPU 算力资源紧缺,这是继互联网行业出现发展停滞后

又一个具备较大强力的公有云应用场景。基于公有云的庞大算力资源和日益成熟的 MaaS(模型

即服务),将会有更多的企业使用公有云来进行模型训练,更好的资源调度机制和可复用的资源算

力将有助于公有云的单位营收增加。

    3)混合云市场情况

    Gartner 在《中国混合云运营的三个重要经验》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混合云采用率在 2021 年

达到了 42%,预计到 2024 年,其渗透率将达到 70%,远高于 50%的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混合云市场中用户依然集中于华北、华东、华南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是目前混合云市场

用户比较集中的区域,这些区域的互联网、软件和信息通信产业、金融、医疗等行业对于云计算

的投资热情也比较高涨。

    (2)行业基本特点

    1)云计算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云计算作为创新服务模式和前沿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实现算力的精细化运营,有效节约企
业 IT 基础设施投资,降低 IT 运维难度,相较传统 IT 架构具有显著优势,吸引众多企业迁移上云。

同时,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云计算产业发展,组织云计算行业标准制定,引导云服务商进

一步开发行业应用,鼓励政府部门优先采用云服务,鼓励企业积极运用云计算。随着云计算政策

环境、企业认知、技术及基础设施的不断成熟,云计算产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其中,私有云受

益于政务、金融、教育、交通、能源、医疗等传统行业客户对云计算的逐步接受和对数据安全的

高度重视,市场规模增长提速;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私有云客户的成熟度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层

级,金融、电信等行业已经普遍采用云计算,并且向纵深发展;交通、能源还在不断提升上云应

用的比例;而教育、医疗、制造等行业则正在从虚拟化往云计算的转变,摸索云计算的价值和收

益。公有云在互联网产业繁荣发展和传统行业对于混合云需求不断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持续增长。

    近年来,各行业数据量激增,更多领域开始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高弹性等特性来建设数据

服务平台进行数据价值的挖掘,虽然互联网行业仍是主导,但交通物流、金融等行业的规模也占

据着重要地位。

    2)传统企业上云加速,开启云计算新一轮增长周期

    自 2010 年以来,智能手机快速普及,驱动游戏、视频、社交等移动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移

动互联网公司大多为创业公司,具有历史包袱较轻、IT 技术能力突出、价格敏感性强、业务增长

迅速等鲜明特点,而云计算低成本、可拓展等优势恰好满足了移动互联网公司的需求。因此,在

过去十年中,移动互联网公司在云计算行业客户中占到较高比例。然而,随着产业经济的不断深

入发展,云计算行业发展的驱动力量已经由移动互联网企业转向传统企业。一方面,近十年来持

续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如游戏、直播、视频等领域的增速自 2017 以来均出现一定程度的

下滑,单一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已经无法支持云计算行业进一步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云计

算技术的逐步成熟、产品安全稳定性的充分验证、国家政策的着力推广以及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日

趋强烈,移动互联网产业之外的传统企业也逐步接受了云计算部署模式,众多政府机构和金融、

能源、交运、制造、零售等行业企业开始采用云计算逐步取代传统 IT 架构。随着云计算在全社会

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企业上云将成为云计算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开启云计算新一轮增长周期。

与互联网企业有所不同,传统企业对稳定性及信息安全性的要求要更高,公有云无法完全满足其

上云需求,私有云、混合云架构成为主流。同时传统企业既有 IT 架构通常更为复杂,将在相当长

的时间内保持部分传统 IT 架构,多云和混合 IT 环境的管理等问题较为突出,上云周期更长,对

云计算的稳定性、兼容性、灵活性的要求也相应更高,因此对云计算厂商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3)多云部署实现不同厂商优势互补,正在成为未来上云趋势

    多云部署正日趋成为企业用云的主要策略。一方面,云服务商趋向差异化发展,在不同细分

领域具备独到的竞争优势(如产品、价格、性能等),企业趋向于采用多个公有云或私有云,实现

不同厂商的优势互补,以构建总体最优的 IT 架构;另一方面,采用单一供应商的云服务会导致故

障风险过度集中、对单一供应商依赖程度过高等问题,通常不符合企业内部采购制度的规定。根

据 RightScale2019 年云状态报告,在雇员超过 1,000 人的大型受访企业中,有 84%的公司采用了

多云策略,多云部署已成为企业迁移上云的主流模式。

    4)混合云降低企业基础设施投资,逐步成为主流部署模式

    多云部署包括多个公有云、多个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细分部署模式,其中混合云占主导地位,

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上云模式。根据 RightScale2019 年云状态报告,在雇员超过 1,000 人的大型

受访企业中,有 58%采用了混合云部署模式;信通院调查数据显示,减少基础设施投资是企业采

用混合云的首要原因,企业利用公有云的弹性资源供给满足并发量较大的应用的峰值处理需求,

可有效减少私有云所需的 IT 设施投资。混合云的其他优势还包括资源拓展速度快、平台可靠性和

安全性强等。

    对于大企业而言,混合云的关键用途还包括:

    A.合规。允许企业根据合规性、审计、政策或安全需求,选择工作负载和数据的存放位臵。

当前,数据主权(data sovereign)和隐私保护成为各国政府加强监管的重点范围。混合云部署能

够使企业跨越国境线的灵活应对监管。

    B.对传统应用进行现代化改造。大企业会有很多历史遗留的传统应用,这些应用因其数据量

过于庞多,或者因为过于“任务关键 mission critical”,而难以短期内迅速迁徙到公有云,但企业

又希望通过无服务器(serverless)、容器(container)、微服务(microservices)等提高敏捷性、灵

活性和扩展性。随着容器技术和云原生技术得到大量应用,企业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技术来实现

应用在不同环境的运行和多活,云原生平台横跨异构多云架构,使企业能够在本地和公有云间,

使用相同的代码和编程环境。

    C.边缘和离线环境解决方案。公有云对网络连接有较高要求。企业可以在网络连接有限或延

迟性要求高的终端,进行本地数据处理,之后再转移到公有云上进行进一步分析。边缘应用场景

包括工厂车间、航船和矿井等。

    D.促进中后台协作。由于云环境、容器和虚拟平台能在混合云环境中并肩运行,因此开发和

运营团队可以按需进行释放和扩展。这种内在的互连性使得开发和运营团队能够协同合作。Dev
Ops 模式促进了信息反馈,提高了灵活性,使大企业也能像中小企业一样加速迭代,响应自身客

户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在混合云中,数据和应用程序可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移动,从而提供更大灵活性和更多部

署选项。其优点包括:

    E.控制性:公司可针对敏感用途或工作量,维持私有基础结构。例如,对于电子邮件等大批

量和低安全性需求可使用公有云,对于财务报表等敏感性和业务关键型运作可使用私有云(或其

他本地基础架构)。

    F.灵活性:仍然具有公有云的缩放性和效率。并可在本地开发而云端部署,或云端开发而本

地部署。还可选择“云爆发”,即应用程序在私有云中运行出现需求峰值(例如网络购物或报税等

季节性事件)时,调用公有云上的计算资源。

    G.成本效益:具备扩展至公有云的能力,因此可仅在需要时支付额外的计算能力。

    混合云的潮流将反过来促进大企业的云迁徙,加速 IaaS 和 PaaS 渗透率的提高,并导致传统

数据中心外包业务的下降。此外,混合云环境中通常包含内部基础架构、虚拟化技术、裸机服务

器和各种容器,因而会进一步促进已经日益活跃的开源软件、容器、微服务、云原生应用的发展。

    5)云网融合重要性凸显,成为云服务商差异化竞争关键

    根据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的定义,云网融合能力是指基于云专网提供云接入与基础连接能力,

通过与云服务商的云平台结合对外提供覆盖不同场景的云网产品(如云专线、SD-WAN),并与其

他类型的云服务(如计算、存储、安全类云服务)深度结合,最终延伸至具体的行业应用场景,

形成复合型的云网融合解决方案。云网融合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混合云(企业本地私有云、本地

数据中心、私有 IT 平台与公有云资源池之间的高速连接)、同一公有云的多中心互联、跨云服务

商的云资源池互联等。云网融合的重要性已得到云服务商和企业用户的广泛认同。一方面,随着

云计算产业逐步进入成熟期,云计算厂商大量涌现,垂直领域产品竞争激烈,云计算厂商迫切需

要通过提高云网之间的协同能力以实现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对云计算应用的逐步深

入,单一公有云或私有云难以充分满足企业业务需求,多云混合成为企业上云的必然阶段,对云

网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5G 和物联网驱动算力下沉,云边协同应用空间广阔

    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物联网应用的日趋丰富,边缘计算的理念逐渐兴起。根据

Gartner 的定义,边缘计算描述了一种计算拓扑,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信息处理、内容采集和分发

均被置于距离信息更近的源头处完成。边缘计算的核心是在更靠近终端的边缘计算节点进行数据
计算、存储等工作,以便分担海量数据对中心云节点和网络造成的压力。边缘计算的本质是云计

算为满足新型计算需求向终端和用户的延伸,其正常运转离不开与云端的协同。一方面,边缘节

点的存储能力有限,经过边缘节点处理的数据仍需要传输到中心云节点进行存储和备份;另一方

面,中心云节点需要汇集所有数据以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训练,从而对边缘节点算法进行

迭代升级。云边协同可有效降低云端数据处理压力,减少网络带宽占用,提高终端设备的响应速

度,在 CDN、工业互联网、能源信息化、智能家庭、智慧交通、安防监控、农业生产、云游戏等

场景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7)超融合架构优势持续扩大,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超融合是以虚拟化为核心,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虚拟资源融合到一台标准 x86 服务器中形

成基准架构单元,并通过网络聚合多套单元设备,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资源池

的创新 IT 架构。超融合在降低成本、简化运维、便于拓展、保障安全等方面优势显著,且对提供

IT 架构的厂商而言,超融合促进了私有云业务的产品化和收入的持续化。一方面,超融合架构创

造性地将云计算的存储、计算和网络功能整合到单一设备中,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简化了传统

私有云部署中组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选型、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繁杂流程,大幅缩短了私

有云 IT 架构构建周期,降低了交付、运维和扩展难度,推动私有云业务由项目制交付转向产品化

交付;另一方面,超融合架构可实现弹性扩容,用户在初次购买时无需超额配置硬件,前期投入

较低,但超融合架构扩容时无法与其他厂商产品兼容,因而客户复购率较高,为云计算厂商带来

持续性收入。

    8)软件定义存储突破传统架构桎梏,开创存储新未来

    当前,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据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

增长,传统集中式存储架构由于资源孤立、数据封闭、管理复杂等众多缺陷,已逐渐难以满足企

业对存储系统灵活扩展、成本降低、运维简化等需求,而软件定义存储作为一种全新存储架构,

解决了传统集中式存储的众多问题,已成为存储领域的发展潮流。

    软件定义存储是一种软件驱动型的存储模式,其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进行解耦,将硬件的

可控成分按需求、分阶段地通过编程接口或者以服务的方式逐步暴露给应用,分阶段地满足应用

对资源的不同程度、不同广度的灵活调用。其中又以对象存储为代表的非结构数据存储为代表,

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海量数据存储标准。

    首先,软件定义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突破了传统存储的性能瓶颈,从而可以根据业务

发展的需要在不干扰程序运营的情况下逐步扩展容量和提升性能,具有很高的数据可靠性和可扩
展性;其次,软件定义存储将软硬件解耦,降低了对高性能高价格硬件和特定厂商的依赖,同时

将底层资源池化,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综合成本;同时,近年来,数据分析平台,诸如

数仓,都开始原生支持将数据存储在非结构化存储(对象存储)上,以获得更高性价比对的数据

服务能力,包括金融行业为主的企业都开始将应用数据支持存放在非结构化存储上,以构建企业

的数据湖平台。最后,软件定义存储通过软件自动进行编排调度,根据业务需求快速交付最适宜

的存储服务,极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潜在错误。随着软件定义存储优势的

显现和相关产品应用的推出,企业在存储方面的支出不断从传统集中式存储产品转移至软件定义

存储产品。

    软件定义存储为数据基础设施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家《“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发展规划》深刻研判了“软件定义”在赋能实体经济新变革中的突出价值,提出加快发展软件定

义存储的战略部署,为其在企业存储市场深度拓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据 Gartner 预测,2021 年将有 35%的企业采用软件定义存储,2026 年将有 75%的企业采用软

件定义存储;同时,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驱动存储行业整

体市场规模快速提升,进一步带动软件定义存储细分领域的发展,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9)云原生

    云计算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早期,虚拟化技术凭借较高的可用性、灵活性、扩展性等优势受

到人们的追逐。然而,基于传统技术栈构建的应用包含了太多开发需求,云端强大的服务能力红

利还并没有完全得到释放。近年来,以容器、微服务、DevOps 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可以为企业

提供更高的敏捷性、弹性和云间的可移植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根据云原生为企业带来的价值的调研,IDC 发现基础设施平台化、应用架构现代化、开发运

维敏捷化以及业务创新常态化是云原生为企业带来的主要价值。在政治经济环境频繁变化、黑天

鹅事件层出不穷的时局下,这些价值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数字化韧性,保持行业竞争力。

    2020 年可视为中国市场云原生大规模落地的元年,云原生广泛走入非互联网企业视野。初步

估计:当前互联网行业云原生使用率已达到 70%,传统大企业为 10%左右。据 Gartner 预测,随

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步入云原生化的进程,更多地采用本地云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到 2025 年,成

熟经济体中 85%的大型企业将更多地使用容器管理,远高于 2022 年的 30%。

    IDC 预测也表明,容器软件市场在近几年呈爆发式增长,并且未来五年仍然会保持超过 40%

的复合增长率。到 2025 年,容器基础架构软件市场收入将与虚拟化软件市场、云系统软件市场齐

平,成为近几年促使软件定义计算市场增长的新动力。
    根据 IDC 的统计,2020 年中国容器基础架构软件市场的规模达到 1.89 亿美元,未来五年市

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40%。Gartner 报告指出,到 2022 年,将有 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中

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

    容器软件作为云原生中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技术,从其发展的势头可以预见到中国云原生市

场发展的潜力。

    过去几年,业界致力于使用云原生构建底层架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容器和微服务展开。利

用容器及编排技术解决应用开发环境和部署环境一致性问题,构建了容错性好、管理便捷的底层

资源系统;践行微服务理念对单体应用拆分,构建了松耦合的应用开发框架,便捷地实现独立服

务的升级、部署、扩展等流程,使用户能够更快地构建和部署云原生应用程序。容器和微服务的

组合为云原生应用开发提供了基本的底层架构。在此基础上,当前云原生技术关注点逐渐上移,

云原生中间件、服务网格、无服务器等技术使用户更加聚焦业务逻辑,最大化应用开发的价值。

    在容器及编排技术、微服务等云原生技术的带动下,在云端开发部署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

重塑中间件以实现应用向云上的变迁势在必行。

    容器技术日趋普及,成为云计算下一代发展热点,云原生技术采纳率持续提升。Kubernetes

容器已被超过一半数量的财富 500 强企业采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算发展调查报告显示,

2019 年 43.9%的被访企业表示已经使用容器技术部署业务应用,计划使用容器技术部署业务应用

的企业占比为 40.8%;28.9%的企业已经使用微服务架构进行应用系统开发,另外有 46.8%的企业

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

    容器是一种轻量级的操作系统层虚拟化技术,其在操作系统层上创建隔离的运行环境,共享

同一个操作系统内核而无需重复安装,但每个容器仍然可以像虚拟机一样单独限制各类 IT 资源并

设置单独的 IP 地址和管理账户;容器具备应用运行的所有环境变量或配置,屏蔽了底层基础架构

的差异,使应用可以在不同服务器节点的容器中快速迁移而无需重新配置环境。随着容器技术的

不断成熟和生态的逐步完善,容器应用已经逐步推广普及。Docker 技术的开源,极大降低了容器

技术的使用门槛,使得容器成为一种技术潮流;此后,Google 又向云计算原生应用基金会(CNCF)

捐赠了 Kubernetes 容器编排解决方案,从而简化了大规模部署容器的管理难度,为容器的进一步

普及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容器开源社区逐步走向繁荣,活跃的社群不断更新各类容器软件,

大型云服务商也积极推动容器技术发展,不断推出细分领域的产品服务。未来容器在软件开发过

程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容器作为 PaaS 层核心产品,也将成为云计算服务商竞争的焦点。

    10)AI 算力服务
    面对 AIGC 大模型的兴起,企业对于数据训练和业务推理的场景需求高涨,企业通常会使用

公有云来进行训练,使用私有云来进行业务推理,正好是一个典型的混合云场景。全栈私有云解

决方案将提供构建大模型算力底座的计算资源、高速网络连接、海量数据存储和模型管理等服务,

一站式解决企业客户使用大模型和 AI 推理上所需要的存储、部署、运行等需求。

    A.灵活调度的计算资源

    大模型在运行过程中对算力要求较高,需要稳定、可靠且强大的计算资源,这和传统云计算

平台的技术需求不同,使用到的技术架构也有不同。在 GPU 多机多卡调度上,可以采用基于 Slurm

或者 kubernetes 的调度引擎,结合基于 InfiniBand 的网络以实现 4*400G 的高速连接,统一提供

CPU、GPU 等多种异构计算资源的调度及管理,充分利用不同异构资源的硬件加速能力,加速模

型的运行及生成速度。

    B.海量高速访问的数据存储

    大模型在训练运行过程中会采用和生成大量数据,需要高可靠、超高性能的数据存储,特别

是对并行文件系统有独到的需求,这就需要 AI 算力平台能对接和管理多种全闪并行文件存储,同

时也需要存储海量训练数据和数据集到对象存储,如一个新能源车制造商为了数据的模型训练,

保存来自智能汽车的数据可能高达 1000P。并行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构成了 AI 智算的两大存储池,

存储资源的池化将有助于模型和生成数据的自由流通,提升数据利用率。

    C.高性能分布式网络

    AI 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大量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对于基础底座的网络性能要求较高。除了

通常的 10G/25G/100G 以太网络之外,还需要利用到高速 RDMA 网络以及 InfiniBand 的网络,共

同提供算力资源的网络和存储,透传物理网络性能,以显著提高模型算力的效率和性能。

    D.全托管式模型服务

    模型即服务(Model as a Service,MaaS)是将训练完的模型部署到企业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

服务。通过 MaaS,开发人员可以简单调用模型,无需了解复杂算法和实现细节。结合应用场景

和与企业内部数据的对接,MaaS 可以实现高效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升模式训练价值。企

业的模型服务往往不止一种,需要面向企业建立全托管模式的模型服务来支撑各种 AI 分析场景,

使其成为 AI 时代的基础设施之一,从而为下游应用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模型使用与开发支

持。

    (3)行业主要技术门槛

    云计算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复杂艰深、更新迭代速度快、定制化
开发和专业化服务需求强等方面。首先,云计算核心技术范围广泛,涵盖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

网络、软件定义存储、超融合架构、容器、数据库、微服务、DevOps、高可用、云安全等众多领

域,且技术难度较高、对产品性能影响较大,只有拥有全面深入技术储备的公司才能提供稳定高

效的云产品和服务;其次,云计算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创新理念和技术层出不穷,企业需

要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随着 AI 智算的需求兴起,技术的迭代发展

很快,以网络举例,原都是 10G、25G 网络,在 AI 智算时就发展成为了 200G/400G 的高速网络,

基于 RoCE 的三层网络构建技术难度成倍提升,且由于造价昂贵,就需要有对应工程经验的技术

团队和产品来支撑。最后,云计算落地过程中,不同行业用户对云计算产品存在个性化需求,云

计算厂商需要根据客户要求快速进行针对性的研发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这一方面对企业产

品更新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掌握产品底层技术,确保技术独立自主。因

此本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 私有云领域

     1)私有云行业参与者多样化,原创性技术创造持续增长空间

     私有云市场具有庞大的生态体系,包含部件提供商、基础架构提供商、独立软件开发商、系

统集成商等。其中云计算厂商主要提供基础技术能力,硬件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主要提供服务器等

设备、网络资源、数据中心服务,独立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提供分销、交付、垂直行业解

决方案或特定应用开发等服务。公司从 2014 年开始布局私有云,拥有企业级全栈云平台、云易捷

等云产品,并在长期企业服务中得到实践验证,帮助金融、能源、交通、制造、教育、医疗等行

业客户实现业务系统迁移上云和数字化转型。

     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行普惠型“上云用数赋智”

服务,推动企业上云。“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提升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

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内少有的坚持自主研发、技术原创的企业,公司

在为客户带来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云产品和方案的同时,联合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

件、数据库、信息安全等国产基础设施厂商,以及 OA 系统、办公系统、邮件系统等国产应用软

件厂商,共同服务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持续增长创造空间。

     2)私有云行业技术参差不齐,标准化服务组合成未来趋势

     在私有云核心架构上,市场参与者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技术水平仍有待提升。根据 IDC
《中国私有云建设市场预测,2019-2023》,传统私有云平台缺乏标准化或者一致性,大量的一次

性设计产品带来了管理和扩展的复杂性,并阻碍了新的服务交付。未来的私有云产品和解决方案

应在同质化硬件基础上运用软件定义的架构,并提供标准化的私有云服务组合,并与共享云平台

实现无缝集成。

    3)软件定义存储和超融合需求强劲,公司建立优势地位

    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和超融合作为私有云部署的领先架构,受到了 IDC、Gartner 等权威机构的

广泛关注。据 IDC《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HCI)系统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2

年第四季度》(2023 年发布)预测,未来五年,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将以 11.2%的复合年增

长率(CAGR)增长;在 2027 年的市场容量接近 43 亿美元;其中面向海量非结构化数据

处理的对象存储细分市场仍保持较高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4.6%;市场对超融合系统解

决方案的需求依然强劲,将在未来 5 年保持 8.5%的年复合增长率,远超传统存储阵列在未

来五年中 3.6%的年复合增长率;2027 年,超融合市场规模将达到近 33 亿美元。

    软件定义存储产品是公司高速增长的重点布局产品,在块存储和对象存储细分市场初步取得

一定成绩。在沙利文《2023 年中国云存储解决方案市场综合竞争表现——Frost Radar》中,公司

在创新指数与增长指数均有较好表现,处于挑战者象限。青云超融合产品在医疗、教育等传统行

业中持续发展。根据 IDC 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HCI)系统市场跟

踪报告,2022 年第二季度》,2022 年度超融合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 9。

    (2)公有云领域

    当前,国内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头部厂商如阿里云、腾讯云等,依靠全面的产品布局、

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着力进行市场扩张,已取得市场优势地位,占据大部分

市场份额。

    公司公有云业务规模较小,但公司公有云的相关技术仍具有较强实力。未来公司对于该项业

务的核心定位,是将其作为混合云战略的一部分,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高度一致体验的混

合云解决方案进行交付。同时,公司公有云也会与其他产品深度结合,成为其他产品服务化的载

体,创造更大价值。

    (3)AI 算力领域

    智能算力市场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迅猛。IDC 发布的《FutureScape:全球云

计算 2024 年预测——中国启示》提出,“到 2026 年,50% 的企业将与云提供商形成生成式 AI 平

台、开发者工具、基础设施的战略合作”。AI 算力作为青云科技抢先布局、2023 年重点发力的新
兴领域,主要产品与服务、核心战略均符合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政策引导等要求。

    IDC 预计到 2026 年中国智算规模将达到 1271.4EFLOPS,未来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

52.3%,远高于同期通用算力规模的增长率。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资金

扶持等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智能算力市场的扩张和发展。这意味着中国将建设更多的智能算力

中心。青云 AI 智算平台等产品服务智算中心建设与运营,高度解耦、高度标准化,与异构硬件设

施高度兼容、与主流大模型等 AI 应用易适配,正在逐步收获市场信赖。

    《中国算力租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 年)》显示,智能算力租

赁作为云计算服务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有望在未来数年内打开千亿元级的市场空间。面对大算

力高成本的背景,以及大模型技术的落地应用和更多场景的挖掘,市场上开始出现算力租赁服务,

以降低企业使用 AI 算力的成本门槛。青云 AI 算力云服务通过云端的 AI 算力资源,降低了企业

获取和维护高成本算力基础设施的门槛,除了服务 AI 应用企业,正在向自动驾驶、医药研发、智

能制造等领域扩展,以服务企业深入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4)混合云领域

    全球的混合云市场发展相对较早,微软于 2014 年起开始布局混合云市场,研发私有云产品

Azure Stack,与其公有云 Azure 统一架构,大幅提升用户体验。亚马逊一方面建立自有混合云解

决方案,另一方面与 VMware 合作,推出 VMware Cloud on AWS 服务,形成全面的混合云体系;

微软 Azure Stack、AWS Outposts 等混合云服务,使企业能够在本地和公有云间,使用相同的代码

和编程环境。IBM 也于 2018 年以 340 亿美元收购 Red Hat,强化混合云服务。

    相较全球市场,中国混合云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采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较低,未来仍有较

大发展空间。Gartner 在《中国混合云运营的三个重要经验》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混合云采用率在

2021 年达到了 42%,预计到 2024 年,其渗透率将达到 70%,远高于 50%的全球平均水平。在中

国,混合云的采用已成为主流趋势,其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混合云的运营范围已从传统

的专注于单一的本地环境风险缓解和成本控制,发展为在管理风险和成本的同时,提高敏捷性,

并对在各类云环境中完成这些任务的复杂性进行管理。 混合云作为云计算行业发展演变的重要趋

势,已成为国内各个云计算厂商争相布局的方向。《IDC Market Scape:中国混合云基础架构 2023

年厂商评估》(2023 年 11 月发布)报告指出,作为数字化新基建的核心,云基础架构将迎来新的

一轮建设周期。青云作为主要厂商进入该报告。

    与海外微软 Azure 提出的“统一架构和统一体验”的混合云核心主张相一致,公司同样始终

坚持云产品与云服务的一致性,于 2014 年即提出“公私统一”架构混合云体系的技术主张,并付
诸实践。作为业内率先布局混合云业务的厂商,公司立足于公私统一架构,帮助客户快速部署混

合云,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一致交付、一致管理、一致体验,打通多云数据孤岛,降低后续运

维管理难度;公司依托云原生技术,形成了“面向应用”的混合云方案,实现业务自由迁移和无

缝部署,持续领跑混合云;同时,公司形成了强大的云网融合服务能力,帮助客户实现各业务节

点的高速互联,在市场上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目前,公司已经帮助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国航、洋河股份、天佑儿童医院、国家电投、浙报

集团、蓝月亮等知名企业、机构实现混合云平台建设。

    (5)云原生领域

    云计算技术具有不停演进的特征,当前已经进入到云原生时代。其中,容器作为云原生核心

技术之一,已经成为发展热点,各大云服务商均着力布局。Gartner 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步

入云原生化的进程,更多地采用本地云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到 2025 年,容器基础架构软件市场

收入将与虚拟化软件市场、云系统软件市场齐平。《IDC Future Scape:全球数字创新 2021 预测—

中国启示》指出,到 2024 年,新增的生产级云原生应用在新应用的占比也将从 2020 年的 10%增

加到 60%。

    公司的 KubeSphere 容器平台作为唯一一个由中国公司发起、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开源容器平

台,凭借“开箱即用”的体验,可以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和丰富的企业级功能,包括:DevOps、

微服务、可观测性、多集群和多租户管理、云边协同等,帮助用户敏捷构建和管理云原生应用,

加速云原生落地。

    截至 2023 年 12 月末,KubeSphere 获得超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青睐,下载量近百万,

GitHub 上 Star 数达 13,900 个,Fork 数超 2,000 个,论坛注册用户数超 6,400 人,全球贡献者累计

超 430 人,在全球开源容器领域受欢迎程度位列第二,已有上万家企业用户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基于 KubeSphere,公司加强商业化布局,陆续推出 KubeSphere 企业版、KubeSphere LuBan

云原生操作系统、KubeSphere Marketplace 应用市场、QKE 容器引擎、KubeSphere Cloud 云原生

应用服务平台、云原生备份容灾 SaaS 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加快云原生数据库、云原生存储等方面

布局,以打造完善的云原生产品和服务支持体系,构建云原生场景方案,并提供培训、指导、咨

询等服务,为金融、交通、能源、医疗、教育、制造、互联网等企业定制符合自身需求的云原生

专属方案,更好地实现云原生转型。

    2023 年,Gartner 发布的《Tool:Vendor Identification for Container Management in China》报

告(《工具:中国容器管理供应商识别》)将公司作为代表供应商入选,KubeSphere 容器平台同时
入选推荐产品。公司也联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共同发起云原生工作委员会。

       (6)虚拟化领域

       虚拟化市场不仅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国内厂商崛起并积极挑战

国际品牌的地位。Gartner 2023 年《全球服务器虚拟化市场指南》(Market Guide for Server

Virtualization)表示,服务器虚拟化市场正在面临十多年来最重大的颠覆性影响。博通收购 VMware

事件将对市场带来影响,Gartner 客户也在寻求可替换目前和/或未来工作负载的服务器虚拟化解

决方案。未来企业工作负载的基础设施评估将包括各种扩展的选项,这些选项将包括越来越多不

同形式的服务器虚拟化(容器、基于硬件的、云基础设施和/或微型虚拟机)。

     《全球服务器虚拟化市场指南》也甄选出 20 家全球领先的服务器虚拟化代表厂商,供企业用户

进行产品选型参考,青云也成功入选,说明公司虚拟化平台能力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提高,

同时展现出“与云平台更加紧密的集成和解耦合能力增强”等符合市场趋势的特征。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数字经济引发云计算繁荣 政策指引转向深度上云用云

       数字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

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一方面,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下,

各行各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进程,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赋能产业发展的作用也愈发显

著,市场对云计算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新基建、东数西算等利好政策的引导下,云计

算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会,我国云计算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此外,“双碳”目标也促使

更多企业选择成本更低、更绿色的云计算代替传统 IT 基础设备,为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创造了条

件。

      政府大力推进各行各业深度上云用云,不断完善云计算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一方面,云计算标准不断向云原生、云网融合、云边协同、高性能计算、AI 智算服务、软件工程、

数字化、开源等技术方向拓展,促进云计算产业持续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政务、金融、工业、

交通、医疗等行业应用标准数量显著增加,在规范各行业云计算平台和应用建设的同时,推动云

计算向行业深度应用落地。

       (2)多种部署模式及多样化云计算形态成为趋势

       随着数字化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传统企业客户逐步成为上云主力。云服务在除政务、

金融等典型传统行业外的其他传统行业中加速渗透。随着企业上云程度持续加深,用户在服务形

态、平台性能、数据安全、建设成本等方面的需求层出不穷。在原有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
基础上,市场又催生出分布式云、专有云、托管云等新型部署模式。随着企业上云比例和用云经

验的增加,多云、混合云、跨云部署正成为国内外企业的用云策略。

    企业上云用云进入到了新的发展周期,呈现出从资源上云到架构用云、从粗犷使用到精细治

理、从功能优先到安全稳定兼顾的发展特点。在新周期下,云计算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一方面,

云原生技术和能力不断成熟,最近几年,容器技术、微服务、DevOps 等云原生技术逐渐成熟和广

泛应用,加速了企业 IT 要素变革;另一方面,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用户对算力种

类及数量、有效感知、高效利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服务将逐渐向算力服务模式演进。

    (3)聚焦金融信创行业,加速金融基础架构迭代升级

    随着人民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中提出一系列金融行业的科技发展规

划,金融行业的技术可控,国产安全被正式提上舞台。同时,金融业对于云平台监管收紧,使金

融云国产化成为业内主流形势。基于公司在云计算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多年为金融企业“上云

赋智”的服务经验,结合金融数字化发展背景,响应国家建设普惠性、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发展需求,

青云科技的“信创金融行业云”将聚焦助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金融业客户打造符合监管的

国产化行业云。

    青云科技的“金融信创云”平台专针对国产化基础硬件设施进行底层代码级的性能优化、可靠

性优化和安全性增强。适配了各大国产化芯片体系,实现从底层硬件到操作系统,从基础云平台

再到上层应用组件的全栈国产化。在满足国家信息安全要求的同时,平台还实现了一云多芯架构,

支持在同一云平台中使用多种国产芯片,满足各种不同的国产化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要求。目前,

青云信创金融行业云已实现异构技术在多种主流 CPU 架构资源池中无缝协同,并且具备支撑多种

业务场景下的一云多芯、多栈协同能力,可以有效赋能金融客户不同业务阶段对国产化的安全保

障诉求。

    (4)加快教育医疗行业布局,解决行业客户痛点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科技与商业碰撞出新火花。在医疗、教育领域,除国家政策

持续倾斜外,各机构、单位及企业用户也主动求变,希望通过深入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

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落地数字化转型。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医疗加速融合,以医疗云为代表的医疗新业态,

成为激发医疗信息系统改革的动力。同时,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等政策的推进以及医疗机构的成

本控制需求,促使医疗机构选择由传统数据中心向云化方向转型。

    基于此,青云科技通过综合医疗机构对医疗云应用场景、医疗云服务方式、医疗云安全等需
求,以及新型互联网医疗业务对传统信息系统提出的挑战,以“一横 N 竖”的总体思路,推出了“医

疗云存储解决方案、医疗混合云方案、医疗超融合解决方案、移动医疗解决方案、院内一站式服

务管理解决方案”五大解决方案,为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打造了新型“云底座”。

    借助“公私统一”架构,青云医疗混合云解决方案帮助医疗机构打通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

壁垒,实现数据的统一收集、管理和分析,促进跨部门协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同时降低自建

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减少运维成本。而针对互联网医疗业务与互联网数据传输交互需求,

该方案既保证了医院云病历、医学影像等资料在云中共享,助力远程诊疗,也帮助患者在线完成

预约挂号等,简化看病流程,实现患者、医生、医院多赢。例如,青云科技助力西昌市人民医院

建设的医疗云平台,实现了院内专业医疗软件、核心管理系统等众多业务系统统一上云、统一管

理、统一运维,成功入选《IDC PeerScape:中国医疗专属云建设案例与实践洞察》。

    在延续公司 2022 年在医疗行业的快速拓展之后,2023 年公司持续深入寻求行业发展,新获

得超过 10 多家新的医疗行业客户,持续推进医院的数字化进程。

    在教育行业,随着教育信息化 2.0 进程加快,建设智慧校园已成共识。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

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青云科技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将云

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深

度融合,研发了高校混合云建设方案。该方案通过构建面向高校全场景的混合云云数据中心,实

现高校公有云、私有云、虚拟化等异构平台的统一管理与运营,资源池按需调配,并基于云计算

的服务交付模式,提升高校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教育、教

学和管理创新。青云科技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

术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研发了高校混合云

建设方案。该方案通过构建面向高校全场景的混合云云数据中心,实现高校公有云、私有云、虚

拟化等异构平台的统一管理与运营,资源池按需调配,并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交付模式,提升高校

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同时,青云

科技还为高校的科研任务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一方面,其可提供弹性灵活、快捷高效、安全可靠

的超算服务,能够轻松满足科研高性能计算需求。另一方面,其集成了丰富的开源组件,AI 云计

算框架可一键交付,非常适合科研场景,加速教师和学生在复杂算力场景下的科研和学习工作。

青云科技助力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打造的多区域统一科研云平台,为教师推进大量科研任务提供了

高效、稳定的平台支持,极大减少了教师在复杂环境部署和环境管理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帮助中

国农业大学打造异构混合云平台,通过创新性的云服务管理,使 IT 资源服务化,将申请、审批、
自动部署、自助运维、计量计费、用量分析等一系列数据中心管理的业务流程打通,使农大实现

校园全面智慧化成为可能。2023 年,公司继续开拓教育行业客户,包括中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

大学等院校相续成为公司的客户。

    (5)多行业拓展信创,完善云计算可信生态

    数据和系统安全是政务、央国企、交通、电信等单位云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信创异构

兼容性改造的不断演进,信创产品的功能、性能不断提升,包括央国企在内的多个行业逐渐引入

信创产品到自身云平台中,并且以信创生态为契机,不断加强各行业的可信生态。

    公司在秉承金融信创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研不同行业客户对信创、密评的需求,完成

产品基于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全场景多路线的适配覆盖,实现不同场景一云多芯的统一管理。扩展

对更多信创平台的支持,在新硬件上实现了对申威芯片的服务器适配。同时根据政府单位的要求,

在国产替换上实现了云平台使用的开源数据库替换成国产数据库的方案验证和政府单位认证,为

政府提供全栈信创云平台产品。

    (6)打破资源孤岛的分布式云服务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云计算基础设备面临着不断上升的海量数据,这

导致存储成本、计算成本以及企业灵活扩展的能力逐渐走向瓶颈。分布式云计算将算力服务按照

地域进行有机地划分,多个地域的算力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相互融合,可以按照一定的业务需

求来进行相互访问的同时又可以按照业务策略进行各自独立的运营。每一个地域节点都可以互相

提供服务,不再依托于某一个中心化的平台。这带来的是更低的成本,同时拥有更多可灵活扩展

的资源。而数据的价值,也因为不受制于单一平台,产生了更强的流动性,带来了更高的数据资

产价值,更为容易地打破资源孤岛。国家在规划统一调度服务平台正是这一需求的努力目标。

    基于算力共享的潜在需求和业务目标,公司构建的分布式云是云计算从单一数据中心部署向

不同物理位置多数据中心部署、从中心化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扩展的新模式。同时可以为分布式云

引入云边协同,提供了一种更加全局化的弹性算力资源,为边缘侧提供有针对性的算力,通过将

一致架构的云基础设施和服务,从中心领域延伸到业务所需的各类位置,包括城域范围内的热点

区域、企业的数据中心机房、以及企业的各类业务现场,让云的能力无处不在,让企业可以从全

局的视角重新思考业务的分布策略,加快企业全面云化的进程。

    (7)日渐成熟的多集群云原生管理平台

    随着全球云原生生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从传统架构改造到了云原生架构,

容器管理平台和云原生应用管理、Devops 已经成为领先客户的标准应用架构。同样,2023 年成为
了公司云原生平台 KubeSphere 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上的又一里程碑年。在这一年中,

KubeSphere 社区版和企业版均实现了重要的版本迭代,分别推出了 3.4.0 和 3.4.1 社区版,以及

3.4.0 和 3.5.0 企业版,这些更新在可观测、边缘、跨云多集群管理、安全等多个领域持续加强,

并针对当今市场上多样化 GPU 设备的进行了支持,如英伟达、昇腾和摩尔等,展现了 KubeSphere

在云原生技术领域的持续领先。

    2023 年第四季度,KubeSphere 推出了具有创新理念的 KubeSphere LuBan,这不仅是一个里

程碑式的产品,并且代表着公司在云原生领域生态合作的理念和技术实现,即通过一个开放的技

术框架来更容易地集成第三方合作生态的组件和产品,并且通过将其服务于 KubeSphere 海量的客

户来形成新的商业价值,它带来了线上市场平台,为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集中的解决

方案交易和服务平台,为此公司随之上线了 KubeSphere Marketplace。LuBan 的理念和产品一经推

出便广受欢迎,截至年底,已有超过 15 家合作伙伴与 KubeSphere 签约,计划推出相关的扩展组

件。

    通过开源社区和 LuBan,KubeSphere 成功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不仅在线下通过社区

版和企业版支持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也在线上通过 kubesphere.cloud 平台触达全球用户。线上

线下的联动,围绕 LuBan 扩展组件构建的生态,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三驾马车组合拳,进一步巩固

了 KubeSphere 在全球云原生领域的领导地位,为企业提供全面、创新的云原生解决方案。

   公司还充分研究了云平台和云原生融合技术,开创性地发布了全新 QKE Plus 平台,将云平台

的技术和容器管理平台、AI 套件、容器安全组件进行集成,支持在云内、云外,物理裸金属服务

器上提供统一的容器管理和云原生平台。无论客户的应用是基于虚拟化还是基于云原生的,QKE

Plus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场景多应用场景统一的资源和应用运行管理服务。

    (8)面向更完善 AI 计算场景的智算平台

    AI 是 2023 年业界最大的热点,无论是大模型训练还是模型推理,企业对于基于 GPU 的智算

需求大量涌现。而智算中心通常配备高性能算力设备,包括 AI 专用芯片及服务器、IB/RoCE 无损

网络设备、高速并行存储设备等,这些硬件设施的投资巨大,技术复杂,迫切需要一个可以提供

高训练效率(MFU)和高训练可靠性的建设方案和管理平台。在基于数年建设多元算力平台和研发

QingCloud EHPC 产品的基础上,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统一资源管理技术,打造 AI 智算平台,实

现对 GPU、CPU、HPC 等多元算力资源的一体化调度,灵活进行资源切分及分发,显著降低了

硬件采购和维护成本;采用智能运维体系,实现自动化部署、故障预测与自我修复,从根本上简

化了智算数据中心运维的复杂性;智算平台提供了完备的运营能力,涵盖资源权限划分、用户权
限管控、费用明细追踪、发票账单管理等全流程环节,让用户可以直接将其用于智算服务的对外

运营,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同时也借助领先能耗优化技术,达成严格的

环保标准,践行绿色可持续的 IT 发展理念。

    AI 智算平台基于公司成熟的云原生平台,通过插件方式进行功能和场景的扩展,灵活适应各

种业务场景和运行环境。

    (9)满足多样化场景和算力需求的分布式存储产品

    青云存储(QingStor 软件定义存储)产品线完成了整体的迭代和升级,形成了以 QingStor

U10000 和 QingStor NeonSAN 两大产品为核心的存储产品线,为青云的各种算力和多样化的场景

构建了坚实的数据平台。

    在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领域, 青云存储基于多年的存储技术积累,在原有的对象存储和文件存

储产品基础上,新推出了基于自研存储底层 HydroFS 的 QingStor U10000 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HydroFS 是一款公司完全自研的面向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为对象和文件语义的提供了完

备的兼容,具有高可靠、高性能、运维和管理简便的特性。HydroFS 采用主流的元数据和数据分

离的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支持跨平台跨系统安装部署。兼容 Posix 语义和 S3 对象语义,提供副

本和 EC,支持 QoS、数据压缩、数据快速恢复、WORM 等存储特性。基于 HydroFS 的 U10000

继承了原青云对象存储/文件存储的所有能力,覆盖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全场景需求。性能方面,

U10000 对象存储单存储桶可以支持 100+亿对象文件,且性能不会随之下降,可以轻松应对 AI、

IOT、5G 等海量数据场景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

    作为青云存储的另一款核心产品,QingStor NeonSAN 则在稳定性上做了深度优化的同时,在

混合硬盘(SSD+HDD)场景也做了重点优化,扩大了产品的场景覆盖。

    此外,信创领域,U10000 和 NeonSAN 也是重点发力,完成了对业界主流信创平台的生产化适

配,包括海光、鲲鹏、麒麟、统信等信创生态和平台。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增减(%)
总资产              624,349,834.84    600,303,396.41               4.01  922,838,904.8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179,481,073.74    329,370,890.38             -45.51  586,148,646.92
东的净资产
营业收入            335,693,624.77     304,971,021.01                 10.07    423,834,209.20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    335,316,266.28     304,971,021.01                  9.95    423,352,146.32
关的业务收入和不
具备商业实质的收
入后的营业收入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170,072,432.98    -244,235,848.10               不适用     -282,785,337.76
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173,342,159.82    -255,777,857.85               不适用     -295,794,352.67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110,469,690.36   -168,011,142.40               不适用     -204,051,678.79
金流量净额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             -66.85            -53.11    减少13.74个百分点              -51.01
益率(%)
基本每股收益(元              -3.57             -5.15               不适用               -6.36
/股)
稀释每股收益(元              -3.57             -5.15               不适用               -6.36
/股)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             25.02             41.21     减少16.19个百分点              31.81
入的比例(%)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68,493,171.89      106,272,117.53      81,837,652.86        79,090,682.4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46,215,031.97     -35,889,275.08      -41,288,295.09      -46,679,830.84
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46,823,890.69     -36,855,775.66      -43,751,615.53      -45,910,877.94
损益后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38,421,282.62     -30,705,721.22      -13,246,989.80      -28,095,696.72
金流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7,013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                                                  6,139
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不适用
(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                                                      不适用
先股股东总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                                                      不适用
数(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                                                      不适用
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质押、标记或冻
                                                            包含转融        结情况
                                                持有有限
   股东名称      报告期     期末持股    比例                通借出股                         股东
                                                售条件股
   (全称)      内增减       数量      (%)                 份的限售                         性质
                                                  份数量                股份
                                                            股份数量             数量
                                                                        状态


                                                                                             境内
黄允松                      6,709,835   14.04   6,709,835   6,709,835   无              0    自然
                                                                                             人
嘉兴蓝驰帆畅
投资合伙企业      -18,544   3,960,139    8.29                           无              0    其他
(有限合伙)
横琴招证睿信
投资中心(有限              3,113,752    6.52                           无              0    其他
合伙)
                                                                                             境内
甘泉                        2,200,000    4.60   2,200,000   2,200,000   无              0    自然
                                                                                             人
苏州工业园区
蝴蝶天翔投资
                 -643,621   1,294,171    2.71                           无              0    其他
中心(有限合
伙)
中金资本运营
有限公司-中
金佳泰贰期(天
                 -470,000   1,259,862    2.64                           无              0    其他
津)股权投资基
金合伙企业(有
限合伙)
泛海丁酉(天
津)企业管理合
                  -61,403   1,149,500    2.41                           冻结   1,149,500     其他
伙企业(有限合
伙)
                                                                                     境内
林源                        1,100,000   2.30   1,100,000   1,100,000   无        0   自然
                                                                                     人
                                                                                     境内
杨涛             -874,765   1,043,216   2.18                           无        0   自然
                                                                                     人
天津蓝驰新禾
投资中心(有限     -4,603   1,033,314   2.16                           无        0   其他
合伙)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1、黄允松、甘泉、林源系本公司的共同控股股东及
                                          实际控制人,于 2019 年 7 月 15 日签署《一致行动
                                          协议》。
                                          2、嘉兴蓝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嘉兴蓝驰投资管理
                                          有限公司,天津蓝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天津蓝驰星
                                          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嘉兴蓝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
                                          天津蓝驰星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均由北京蓝驰禾创
                                          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00%持股。嘉兴蓝驰和天津蓝驰
                                          属于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      不适用
明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本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33,569.3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0.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17,007.24 万元,亏损较去年减少 7,416.34 万元。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