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广东 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元科技”、“上市公司”、“公司”)向特定 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保荐机构,已承接嘉元科技原保荐机构长江证券承销保荐 有限公司未完成的持续督导工作。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 号——上市公司 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和《上 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1 号——持续督导》等有关法律法规的 要求,保荐机构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出具本次 2022 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 告。 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在进行日常持续督导工作时关注到下述事项: (一)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核算 针对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我们关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 2021 年 12 月 31 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5 号》,并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保 荐代表人已提请公司关注该会计准则解释,并就公司是否适用上述准则解释进行 研究,并提请公司在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编制财务报告,同时也提请公司持续关注研发 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公司已关注到上述问题并组织了专项讨论会,将持续关注研 发费用核算、披露的准确性。 (二)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 我们关注到公司前次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计划使用 15,664.65 万元投资嘉元 科技(深圳)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项目,该项目计划“打造成集工业设计、产品检 测分析、试验数据运算模拟、品牌建设、技术交流、客户服务及投融资等职能于 一体的运营研发中心”。根据公司发布的《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向不 1 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其他项 目的公告》(公告编号:2021-077),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该项目已结项。我 们注意到截至目前,受疫情及公司的内部投资节奏等因素影响,该场地目前主要 用于投融资及品牌建设,其他运营职能尚在建立完善过程中。保荐代表人已提请 公司按照前次可转债募集说明书的披露内容,加快完善建立其他运营职能。公司 已针对上述情况制定了整改计划并加快推进其他运营职能的投入。 (三)关于内部管理 我们关注到公司部分内部控制制度如仓库管理、内幕信息管理等存在待完善 的方面,已提请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5 号 ——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进行改进。公司已针对 上述情况制定了整改计划并推进整改,持续完善内部管理。 二、重大风险事项 (一)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对技术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未来如公司不能准确地把握新技术 发展趋势,可能使公司丧失技术和市场的领先地位,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公 司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和发展,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强有力的技术研发团队,形成 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研发水平位于行业前列。随着铜箔行业竞争加剧及 下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铜箔的质量及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需要不断进 行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才能持续满足市场竞争发展的要求。如果在研发竞争中, 公司的技术研发效果未达预期,或者在技术更新换代时出现延误,将导致公司面 临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 (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经过长期发展,在生产工艺、核心技术方面积累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核 心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持续性。公司 拥有稳定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为公司产 品在市场上的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公司十分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制 定了相应机制,鼓励技术创新,保证了各项研发工作的有效组织和成功实施。如 2 果未来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制造将受到不利影响,使公司处于 市场竞争的不利地位。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及所带来的锂离子电池行业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利润主 要来源于锂电铜箔的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第二季度前期受区域性突发的新冠 疫情影响,下游市场需求偏弱;后期随着疫情缓解,下游市场需求基本修复。公 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产业,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处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提高过程,如果新能源相关 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锂电铜箔核心技术差距的风险 锂电铜箔核心技术主要体现为铜箔厚度、单位面积质量、抗拉强度、延伸率、 粗糙度、抗氧化性等技术指标,其中厚度对产品生产的影响为厚度越薄,成品率 越低、工艺成本越高,为解决上述生产工艺上的难题,需要锂电铜箔生产企业具 备较强的工艺技术和研发实力。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以≤6 微米极薄锂电铜箔为主,若未来下游客户大批量应 用≤6 微米极薄锂电铜箔生产锂离子电池,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发生,公司如不 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升产品性能,公司的锂电铜箔产品的经营及其市场竞争地位 将受到影响。 (五)营业规模扩大而导致的管理风险 公司在报告期内有多个在建增资扩产建设项目,预计公司经营规模将逐步扩 大,这对公司的人才储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品牌推广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现有的管理架构、管理团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公司管理层的业 务素质、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 (六)客户相对集中风险 2022 年 1-6 月,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89.87%。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主要是由于客户为锂 3 离子电池行业知名厂商,而锂离子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受益于近年来 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且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公司客户相对集中。 公司下游企业对原材料供应要求十分严格,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有各自的原 材料认证体系,为避免出现质量波动风险,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 换供应商。但如果主要客户出于市场战略、原材料供应、产品技术等原因而终止 与公司合作,或对方自身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降低, 而公司无法及时拓展新客户,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七)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 公司一贯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采用了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在采购、 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及风险控制体系,未发生过重大产品 质量和安全问题。但是,产品质量控制涉及环节多,管理难度大,产品的生产过 程不能完全排除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生产设备使用不当及其他人为原因等导致的 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并由公司承担相应责任的风险。 (八)产品结构单一和下游应用领域集中的风险 公司主营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产品直接下游客户主要为锂 离子电池厂商,终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 域,下游应用领域较为集中。在公司其他类型产品尚未大规模投入市场前,如果 锂电铜箔产品销售受到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更迭或新竞争者进入等因素的影响 有所下滑,将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九)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铜箔行业在我国已发展了数十年,虽然行业的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较高,但 目前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市场快速发展, 原有的锂电铜箔企业在报告期内不断扩大产能,部分标准铜箔企业相继进入锂电 铜箔领域,通过对原有 PCB 用标准铜箔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或者新建产线来提升 锂电铜箔产能,加剧了锂电铜箔市场的竞争。同时,部分其他产业的资金相继涌 入锂电铜箔领域,进一步加剧了锂电铜箔行业的竞争。 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的波动,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如果 4 公司未来不能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和变化趋势,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开拓新的 市场,有效控制成本,则可能导致公司的竞争力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 领先优势,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各细分产品毛利率的变动是销售单价和单位成本变动综合影响的结果。 若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或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使得公司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 格发生不利变化,公司产品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十一)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铜箔的主要原材料为铜线,铜线采购价格采用“铜价+加工费”的 定价方式,铜价波动是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波动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铜线市场 价格存在一定波动。公司产品售价按照“铜价+加工费”的原则确定,并在实际 生产中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转移和分散了铜价波动风险。但铜价波动仍会 造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同时影响生产成本和产品毛利率。如果铜价短期 内出现大幅波动,公司销售定价中的“铜价”与采购“铜价”未能有效匹配,可 能造成公司业绩波动;其次,即使公司销售产品订单铜价与采购铜价在一定程度 上相互抵消,对产品毛利影响较小,但铜价上涨会影响采购成本进而存在毛利率 下降的风险;此外,铜箔行业属资金密集型产业,流动资金的需求较大,若铜价 持续上涨可能导致公司日常流动资金的需求随之上升,带来现金流压力增大的风 险。 (十二)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 48,415.47 万元,占流动资产总额的 18.69%。 公司应收账款的客户分布较为集中,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前五名占应收账款总 额的 58.41%。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回收与主要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密切相关。 公司主要客户信誉较好,历史回款情况较好,但如果未来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 变动,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此将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 响。 5 (十三)存货跌价及固定资产减值风险 公司顺应市场形势,扩大业务规模和产能,存货和固定资产规模逐年增加。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 61,929.06 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 199,068.81 万元。若未来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或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公司存货将面临 跌价损失。同时,若行业变动,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固定资 产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存在固定资产减值风险。 (十四)所得税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于 2020 年 12 月 1 日取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 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批准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继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 业,有效期三年,证书编号:GR202044000850。公司 2020 年度、2021 年度、 2022 年度继续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减按 15%的税 率计缴企业所得税。如果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公司不 再符合相关的认定或鼓励条件,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十五)公司未来产能过剩导致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公司目前拥有多个在建铜箔生产项目及拟建项目,上述项目建成后公司产能 规模将相应扩大,有助于提升公司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但如果未来国内新能源 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对高性能铜箔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或其他行业发 展和技术变化导致铜箔市场产能过剩,将给公司的产能消化造成不利影响,从而 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受益于新能源市场的高景气度,作为锂电池上游 端的锂电铜箔需求也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公司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 品竞争力,充分消化新增产能以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十六)氢能源等新能源可能替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 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重要基础材料。公司主要产品的客户群体主要以国内 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为主。锂离子动力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上,而由于纯电动汽车易出现续航能力弱和能量补给慢等 问题,而氢作为动力来源应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则可克服现有纯电动汽车的上 6 述痛点。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仍面临复杂性、脆弱性和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等问题, 短期内大规模应用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的时机不成熟。由于未来技术革新的发生具 有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不排除替代锂离子 动力电池,如公司因对新产品研发失败等不能及时供应与之匹配的新产品,将对 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十七)环保相关的风险 公司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排放物和噪声, 因此公司自成立以来建立了系统的污染物处理管理制度和设备体系,对每一项新 建或技改项目都要经过严密论证,使公司的“三废”排放达到了环保规定的标准。 公司不能完全排除在生产过程中因不可抗力等因素或管理疏忽等原因出现环境 事故的可能。若出现环保方面的意外事件、对环境造成污染、触犯环保方面法律 法规,则会对公司的声誉及日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 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对环保方面的要求日趋提高,国家及地方政府可能在将来 颁布更多新的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标准,并不断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环保 要求,这都将导致公司的环保成本增加,进而对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十八)人力资源风险 公司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了先进员工、优秀员工、储备干部、 工艺和品质工程师培训考核机制,制定人才梯队的培养建设计划等。由于近年来 人工成本不断上升、招聘竞争压力加剧,为保持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降低新员 工流失率、吸引更多复合型人才,公司通过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开展员工职业生 涯规划、调整招聘策略等方式,保障了生产经营所需人力资源。但随着公司的快 速发展,将需要更多的高级管理、专业技术和销售人才。若未来公司不能引进和 培养足够的人才或现有人员出现较大流失,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产生影 响。公司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在战略发展中的作用,继续完善内部定向梯队培养、 外部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员工进行学历提升,夯实员工素质、完善人才结构,实 施渐进式人才梯队建设,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长远发展。 7 (十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公司已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但可行性论证是基于 对市场环境、产品价格、技术发展趋势、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预期所作出,在项 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可能面临产业政策变化、技术方向变化、市场供求关系变化、 成本增加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募集资金项目不能如期实施,或实施效果与预 期值产生偏离。公司将紧跟政策、技术、市场发展趋势,严格做好募投项目实施 过程的动态管理与成本控制,保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如期实施。 (二十)新冠肺炎疫情下持续影响的风险 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报告期内国内疫情出 现反复波动的情况。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内外经济运行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公司积极转变经营方针和市场策略,通过在线营销、网络会议等多种渠道保持客 户沟通;同时,主动布局和开发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印制电路板等市场,深挖客 户需求,积极努力完成年度既定的经营任务。但若后续世界范围内疫情短期无法 得到有效控制,仍可能对宏观经济及制造业带来一定的影响。敬请投资者密切关 注疫情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风险。 三、重大违规事项 2022 年 1-6 月,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四、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万元 2022 年 1-6 月 2021 年 1-6 月 本期相较于上年同 主要会计数据 /2022 年 6 月 30 日 /2021 年 6 月 30 日 期增减(%) 营业收入 193,416.20 120,535.90 60.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28,801.78 24,424.42 17.92 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27,992.91 23,045.66 21.47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8,875.05 18,670.27 -147.54 额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 379,573.07 359,066.24 5.71 产 8 2022 年 1-6 月 2021 年 1-6 月 本期相较于上年同 主要会计数据 /2022 年 6 月 30 日 /2021 年 6 月 30 日 期增减(%) 总资产 713,056.01 606,043.77 17.66 注:提请投资者注意:本报告之财务数据均摘自公司的公开披露文件(下同),尚未经过中介机构审计; 关于财务数据的变化原因主要引自发行人出具的说明、保荐机构对有关负责人的访谈及复核分析。 (二)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2022 年 1-6 月 2021 年 1-6 月 本期相较于上年同期变动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1.23 1.06 16.0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1.23 1.06 16.0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1.20 1.00 20.0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7.83 9.00 减少 1.17 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7.61 8.49 减少 0.88 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5.37 4.65 增加 0.72 个百分点 (三)变动原因与合理性 1、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60.46%,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产能扩大、业务 订单增加所致。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 益的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17.92%、21.47%,主要系营业收入增加导致 利润增加。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产 能增加,因备货导致原材料采购大幅增加,从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于经营活动 现金流出所致。 4、报告期末,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 17.66%,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 大幅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增长所致。 5、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均 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大,主要系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的影响所致。 五、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2022 年 1-6 月,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9 六、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 项目 2022 年 1-6 月 2021 年 1-6 月 变化幅度 研发投入(万元) 10,383.62 5,606.83 85.20%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5.37 4.65 增加 0.72 个百分点 (二)研发进展 公司报告期内申请技术专利 55 项,其中发明专利 50 项(含国际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24 项、实用新型专利 8 项。 公司研发项目有序开展中,部分项目已达到了预期的考核目标,按相关规定 进行了项目结项验收,部分成果已转化为新技术或新产品。 七、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不适用。 八、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截至报告 截至报告期 本年度投入 扣除发行 调整后募 募集资金 期末累计 末累计投入 本年度投 金额占比 募集资金 费用后募 集资金承 募集资金来源 承诺投资 投入募集 进度(%) 入金额 (%)(5) 总额 集资金净 诺投资总 总额 资金总额 (3)= (4) =(4)/ 额 额(1) (2) (2)/(1) (1) 首次公开发行 163,342.80 150,956.95 96,940.78 152,210.21 154,518.66 101.52 10,992.21 7.22 股票 2021 年向不特 定对象发行可 124,000.00 122,516.46 124,000.00 122,529.75 91,318.64 74.53 30,751.05 25.10 转换公司债券 证券 注:上述使用情况数据未经审计。 经审阅公司募集资金台账、对账单等文件,未发现公司 2022 年上半年募集 资金存在违规使用的情况。 10 九、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 结及减持情况 2022 年 6 月 30 2021 年末持 报告期内股份 股份质押、 名称/姓名 职务 日持股数 股数 增减变动量 冻结情况 董事长、实 廖平元 0 0 0 - 际控制人 广东嘉沅投资 实业发展有限 控股股东 63,324,400 63,324,400 0 无 公司 董事、联席 刘少华 0 0 0 - 总裁 赖仕昌 董事 10,137,145 11,708,145 -1,571,000 无 董事、董事 叶敬敏 0 0 0 - 会秘书 董全峰 董事 0 0 0 - 董事、高级 李建国 0 0 0 - 副总裁 郭东兰 独立董事 0 0 0 - 刘磊 独立董事 0 0 0 - 孙世民 独立董事 0 0 0 - 职工监事、 叶成林 0 0 0 - 监事会主席 李战华 监事 1,465,800 1,945,800 -480,000 无 李永根 监事 0 0 0 - 杨锋源 总裁 0 0 0 - 杨剑文 常务副总裁 0 0 0 - 黄勇 财务负责人 0 0 0 - 王俊锋 总工程师 0 0 0 - 叶铭 高级副总裁 0 0 0 - 肖建斌 高级副总裁 0 0 0 - 潘文俊 副总裁 0 0 0 - 合计 - 74,927,345 76,978,345 -2,051,000 - 十、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无。 11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字盖章页) 保荐代表人: 郭伟健 吴曦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