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南亚新材:南亚新材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告2021-04-06  

                        证券代码:688519              证券简称:南亚新材               公告编号:2021-015



                   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
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股权激励方式:限制性股票(第二类)
       股份来源: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
       股权激励的权益总数及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下简称“本激励计划”或“本
       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合计为2,260,000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
       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96%。其中首次授予1,810,000股,约占本激励计
       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77%,约占本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
       额的80.09%;预留部分450,000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
       额的0.19%,约占本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额的19.91%。

    一、股权激励计划目的

    为了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
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的实现,在充分保障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按照收益与贡献匹配的原则,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以下简称“《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
称“《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
法》”)、《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业务指南第4号——股权激励信息披露》(以
下简称“《业务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南亚新材料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本激励计划。
                                    1 / 20
       二、股权激励方式及标的股票来源

   (一)股权激励方式
   本激励计划采用的激励工具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符合本激励计划授予条件的
激励对象,在满足相应归属条件及归属安排后,可在归属期内分次获得公司定向发
行的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在归属前,不享有公司股东权
利,且不得转让、用于担保或偿还债务等。
   (二)标的股票来源
   本激励计划涉及的标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公司A股普通股股
票。

       三、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的权益数量

   本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合计为2,260,000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
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96%。其中首次授予1,810,000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
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77%,约占本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额的80.09%;预留
部分450,000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19%,约占本激励计
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额的19.91%。
   截至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之日,公司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
标的股票总额累计未超过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0.00%。本激励计
划中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计
未超过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1.00%。
   本激励计划公告日至激励对象获授限制性股票前,以及激励对象获授限制性股
后至归属前,公司有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送股票红利、股份拆细、配股、缩股等
事项,应对限制性股票授予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激励对象的确定依据、范围及各自所获授的权益数量

   (一)激励对象的确定依据
   1、激励对象确定的法律依据
   本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规则》《管理办法》
《业务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结合公
司实际情况而确定。
   2、激励对象确定的职务依据
                                        2 / 20
   本激励计划涉及的激励对象为公司(含控股子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
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员工。以上激励对
象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业务)骨干,符合
本次激励计划的目的。对符合本激励计划激励对象范围的人员,由公司薪酬与考核
委员会拟定名单,并经公司监事会核实确定。
   (二)激励对象总人数及占比
   1、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3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1257人的2.39%,
包括:
   (1)高级管理人员;
   (2)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
   (3)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
   上述所有激励对象,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本激励计划所有激励对象必须在
公司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时且本激励计划规定的考核期内与公司(含控股子公司)
存在聘用或劳动关系。
   上述激励对象包括公司副总经理胡光明先生。胡光明先生作为公司副总经理,
在其任职期间,主持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公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
公司战略方针和经营决策的制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产生显著且积极的影响。因此,
胡光明先生作为公司战略方向指引者、主要经营管理者之一,成为公司本次限制性
股票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具备合理性。对其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实际控制人与中
小股股东之间的利益保持一致性,有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除胡光明先生以外,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不包括单独或合计持有上
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以及上市公
司外籍员工。
   2、预留授予部分的激励对象由本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确定,
经董事会提出、独立董事及监事会发表明确意见、律师发表专业意见并出具法律意
见书后,公司在指定网站按要求及时准确披露当次激励对象相关信息。超过12个月
未明确激励对象的,预留权益失效。预留激励对象的确定标准参照首次授予的标准
确定,可以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
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
   3、本激励计划激励对象不存在不得成为激励对象的下述情形:

                                   3 / 20
     (1)最近12个月内被证券交易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最近12个月内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3)最近12个月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或
者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4)具有《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
     (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
     (6)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三)激励对象获授限制性股票的分配情况



                                          获授限制性股票      占授予总    占本激励计划公告
   姓名         国籍          职务
                                            数量(万股)      数的比例    日股本总额的比例
  胡光明        中国        副总经理             20            8.85%             0.09%

    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
                                                 161           71.24%            0.69%
            (共 29 人)

               预留部分                          45            19.91%            0.19%

                 合计                            226          100.00%            0.96%
注:1、上述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计未超过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
时公司股本总额的1.00%;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未超过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
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0.00%;
    2、本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
    3、上表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

     (四)激励对象的核实
     1、本激励计划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公司将在内部公示激励对象的姓名和职务,
公示期不少于10天。
     2、公司监事会将对激励对象名单进行审核,充分听取公示意见,并在公司股东
大会审议本激励计划前五日披露监事会对激励对象名单的审核意见及公示情况的说
明。经公司董事会调整的激励对象名单亦应经公司监事会核实。
     (五)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激励对象如发生《管理办法》及本激励计
划规定的不得成为激励对象情形的,该激励对象不得被授予限制性股票,已获授但
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

     五、本次激励计划的相关时间安排

     (一)本激励计划的有效期
     本激励计划有效期自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日起至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全
                                             4 / 20
部归属或作废失效之日止,最长不超过48个月。
   (二)本激励计划的相关日期及期限
   1、授予日
   授予日在本激励计划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由董事会确定。
   2、归属日
   本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在激励对象满足相应归属条件后按约定比例分次
归属,归属日必须为交易日,若激励对象归属时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则获得
的限制性股票不得在下列期间内归属:
   (1)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因特殊原因推迟定期报告公告日期的,自原
预约公告日前30日起算,至公告前1日;
   (2)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
   (3)自可能对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发生
之日或者进入决策程序之日,至依法披露后2个交易日内;
   (4)中国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其它期间。
   上述“重大事件”为公司依据《上市规则》的规定应当披露的交易或其他重大
事项。
   3、归属安排
   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各批次归属比例和归属安排如下:

    归属安排                        归属期间                        归属比例
                 自首次授予之日起12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首次授予
 第一个归属期                                                         30%
                 之日起24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
                 自首次授予之日起24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首次授予
 第二个归属期                                                         30%
                 之日起36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
                 自首次授予之日起36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首次授予
 第三个归属期                                                         40%
                 之日起48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

   若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于2021年度授予,则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各批次归属
比例和归属安排如下:

    归属安排                        归属期间                        归属比例
                 自预留授予之日起12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预留授
 第一个归属期                                                         30%
                 予之日起24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
                 自预留授予之日起24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预留授
 第二个归属期                                                         30%
                 予之日起36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


                                      5 / 20
                 自预留授予之日起36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预留授
 第三个归属期                                                       40%
                 予之日起48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

   若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于2022年度授予,则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各批次归属
比例和归属安排如下:

   归属安排                        归属期间                       归属比例
                 自预留授予之日起12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预留
 第一个归属期                                                       50%
                 授予之日起24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
                 自预留授予之日起24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预留
 第二个归属期                                                       50%
                 授予之日起36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

   激励对象根据本激励计划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在归属前不得转让、用于担保或偿
还债务等。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由于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派
送股票红利、股票拆细等而增加的股份同时受归属条件约束,且归属之前不得转让、
用于担保或偿还债务等。届时,若限制性股票不得归属,则因前述原因获得的股份
同样不得归属。
   4、禁售期
   禁售期是指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归属后,其售出限制的时间段。本激励
计划的限售规定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
干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
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具体内容如
下:
   ① 激励对象为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其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
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在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
股份。
   ② 激励对象为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将其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在买入后6
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董
事会将收回其所得收益。
   ③ 在本激励计划有效期内,如果《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股东、董监
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
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中对公司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股份转让的有关规定发生了变化,则这部分激励对象转让
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应当在转让时符合修改后的相关规定。
                                     6 / 20
    六、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及授予价格的确定方法

   (一)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
   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14.45元/股。即满足归属条件后,
激励对象可以按照14.45元/股的价格购买公司向其增发的A股普通股股票。
   (二)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的确定方法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不低于公司股票票面金额,且不低于下列价格
较高者:
   (1)本激励计划公告前1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28.89元/股的50%,为
14.45元/股;
   (2)本激励计划公告前6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28.68元/股的50%,为
14.34元/股。
   (三)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的确定方法
   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在授予前应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并披露授予情
况的摘要。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不低于公司股票票面金额,且不低于下
列价格较高者:
   (1)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授予董事会决议公告前1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
的50%;
   (2)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授予董事会决议公告前20个交易日、前60个交易日或
者前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的50%。

    七、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与归属条件

   (一)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条件
   同时满足下列授予条件时,公司应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反之,若下列
任一授予条件未达成的,则不能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
   1、公司未发生如下任一情形:
   (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
意见的审计报告;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
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上市后最近36个月内出现过未按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公开承诺进行利润

                                     7 / 20
分配的情形;
   (4)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实行股权激励的;
   (5)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2、激励对象未发生如下任一情形:
   (1)最近12个月内被证券交易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最近12个月内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3)最近12个月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或
者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4)具有《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
   (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
   (6)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二)限制性股票的归属条件
   同时满足下列归属条件时,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方可办理归属事宜:
   1、公司未发生如下任一情形:
   (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
意见的审计报告;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
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上市后最近36个月内出现过未按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公开承诺进行利润
分配的情形;
   (4)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实行股权激励的;
   (5)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2、激励对象未发生如下任一情形:
   (1)最近12个月内被证券交易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最近12个月内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3)最近12个月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或
者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4)具有《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
   (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
   (6)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8 / 20
            公司发生上述第 1 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所有激励对象根据本激励计划已获授但
       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某一激励对象发生上述第 2 条规定
       情形之一的,该激励对象根据本激励计划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
       并作废失效。
            (三)激励对象满足各归属期任职期限要求
            激励对象在归属已获授的限制性股票之前,应满足12个月以上的任职期限。
            (四)满足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
            本激励计划的考核年度为2021-2023年三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
       以考核指标得分情况来确定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得分(X),根据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得
       分(X)来确定当年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归属比例(M)。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各年度业绩考核要求如下:

归属                得分情况
                                        0分           40分               60分              80分            100分
安排    业绩考核指标

        2021年公 司净利 润较 2020
 30%                                  A<10%      10%≤A<15%        15%≤A<25%       25%≤A<30%         A≥30%
        年增长率不低于30%(A)

        2022年公 司净利 润较 2020
 30%                                  A<50%      50%≤A<65%        65%≤A<80%      80%≤A<100%     A≥100%
        年增长率不低于100%(A)

        2023年公 司净利 润较 2020                                                       160%≤A<
 40%                                  A<120%    120%≤A<140%      140%≤A<160%                      A≥180%
        年增长率不低于180%(A)                                                           180%

       注:上述“净利润”及“净利润增长率”计算时均剔除公司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所涉
       及的股份支付费用影响数值作为计算依据。

            公司各考核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A)的得分为(X),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得分
       (X)对应的归属比例(M)如下表所示: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得分(X)             归属比例(M)
                                       X=0分                            0%
                                       X=40分                          40%
                                       X=60分                          60%
                                       X=80分                          80%
                                      X=100分                          100%

            若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于2021年度授予,则各年度业绩考核要求同首次授予各
       年度业绩考核设置。
            若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于2022年度授予,则各年度业绩考核要求如下:


                                                    9 / 20
归属                 得分情况
                                         0分           40分               60分            80分             100分
安排    业绩考核指标
        2022 年 公 司 净 利 润 较
 50%    2020 年 增 长 率 不 低 于       A<50%      50%≤A<65%       65%≤A<80%    80%≤A<100%      A≥100%
        100%(A)
        2023 年 公 司 净 利 润 较
 50%    2020 年 增 长 率 不 低 于    A<120%       120%≤A<140%     140%≤A<160%   160%≤A<180%     A≥180%
        180%(A)
       注:上述“净利润”及“净利润增长率”计算时均剔除公司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所涉
       及的股份支付费用影响数值作为计算依据。
            公司各考核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A)的得分为(X),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得分
       (X)对应的归属比例(M)如下表所示: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得分(X)                归属比例(M)
                                          X=0分                           0%
                                         X=40分                           40%
                                         X=60分                           60%
                                         X=80分                           80%
                                         X=100分                         100%



            (五)满足激励对象个人层面绩效考核要求
            激励对象的个人层面绩效考核按照公司现行薪酬与考核的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个人层面绩效考核评级分为S(优秀)、A(良好)、B+(较好)、B(达标)、C
       (待改进)、D(不合格)六个档次,根据个人层面绩效考核评级确定个人层面绩效
       考核归属比例(P),具体考核要求如下:

                        个人层面绩效考核评级           个人层面绩效考核归属比例(P)
                                    S
                                                                       100%
                                    A
                                    B+                                 80%
                                    B                                  60%
                                    C                                  40%
                                    D                                  20%

            激励对象当期实际可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数量=激励对象当期计划归属的限制性股
       票数量×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归属比例(M)×个人层面绩效考核归属比例(P)
            若激励对象连续两年(含2021年)考核结果为D,则其所有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
       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
            激励对象当年计划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因考核原因不能归属或不能完全归属的部

                                                      10 / 20
分,则作废失效,不可递延至下一年度。
   公司/公司股票因经济形势、市场行情等因素发生变化,继续执行激励计划难以
达到激励目的的,经公司董事会及/或股东大会审议确认,可决定对本激励计划的尚
未归属的某一批次/多个批次的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或终止本激励计划。
   (六)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说明
   本次激励计划考核指标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和个人层面绩
效考核。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为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公
司发展能力及企业成长性的最终体现,能够树立较好的资本市场形象;具体数值的
确定综合考虑了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
规划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了实现可能性和对公司员工的激励效果。
   除公司层面业绩考核之外,公司还设置了严密的个人层面绩效考核体系,能够
对每位激励对象的工作绩效作出较为准确、全面的综合评价。公司将根据激励对象
上一年度的绩效考评结果,确定激励对象个人是否达到归属条件。
   综上,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和个人层面绩效考核指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有助于
提升公司竞争力,增加公司对行业内人才的吸引力,对公司核心队伍的建设起到积
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兼顾了对激励对象的约束效果,能够达到本次激励计划的考核
目的。

       八、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程序

   (一)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生效程序
   1、公司董事会下设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拟定本激励计划,并提交董事会审
议。
   2、公司董事会应当依法对本激励计划作出决议。董事会审议激励计划时,作为
激励对象的董事或与其存在关联关系的董事应当回避表决。董事会应当在审议通过
本激励计划并履行公示、公告程序后,将本激励计划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同时提请
股东大会授权,负责实施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归属(登记)等工作。
   3、独立董事及监事会应当就本激励计划是否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是否存在明
显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发表意见。公司聘请的律师事务所对本激励计划
出具法律意见书。
   4、本激励计划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公司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
                                    11 / 20
前,通过公司网站或者其他途径,在公司内部公示激励对象的姓名和职务(公示期
不少于10天)。监事会应当对股权激励名单进行审核,充分听取公示意见。公司应
当在股东大会审议本激励计划前五日披露监事会对激励名单审核及公示情况的说明。
   5、公司股东大会在对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进行投票表决时,独立董事应当
就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所有的股东征集委托投票权。股东大会应当对《管理
办法》第九条规定的股权激励计划内容进行表决,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
的2/3以上通过,单独统计并披露除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单独或合计持
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的投票情况。
   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股权激励计划时,作为激励对象的股东或者与激励对象存在
关联关系的股东,应当回避表决。
   6、本激励计划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且达到本激励计划规定的授予条件时,
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经股东大会授权后,董事会负责实
施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归属等事宜。
   (二)限制性股票的授予程序
   1、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激励计划后,公司与激励对象签署《限制性股票授予协
议书》,以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2、公司在向激励对象授出权益前,董事会应当就股权激励计划设定的激励对象
获授权益的条件是否成就进行审议并公告,预留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方案由董事会确
定并审议批准。独立董事及监事会应当同时发表明确意见。律师事务所应当对激励
对象获授权益的条件是否成就出具法律意见。
   3、公司监事会应当对限制性股票授予日及激励对象名单进行核实并发表意见。
   4、公司向激励对象授出权益与股权激励计划的安排存在差异时,独立董事、监
事会(当激励对象发生变化时)、律师事务所应当同时发表明确意见。
   5、预留部分的授予对象应当在本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明确,
超过12个月未明确激励对象的,预留权益失效。
   (三)限制性股票的归属程序
   1、公司董事会应当在限制性股票归属前,就股权激励计划设定的激励对象归属
条件是否成就进行审议,独立董事及监事会应当同时发表明确意见,律师事务所应
当对激励对象行使权益的条件是否成就出具法律意见。对于满足归属条件的激励对
象,由公司统一办理归属事宜(可分多批次),对于未满足归属条件的激励对象,

                                     12 / 20
当批次对应的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上市公司应当在激励对象归属后
及时披露董事会决议公告,同时公告独立董事、监事会、律师事务所意见及相关实
施情况的公告。
   2、公司办理限制性股票的归属事宜前,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提出申请,经证券交
易所确认后,由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股份归属事宜。

    九、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调整方法和程序

   (一)限制性股票数量的调整方法
   若在本激励计划公告当日至激励对象完成限制性股票归属前,公司有资本公积
转增股本、派送股票红利、股份拆细、配股、缩股等事项,应对限制性股票数量进
行相应的调整。调整方法如下:
   1、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送股票红利、股份拆细
   Q=Q0×(1+n)
   其中:Q0为调整前的限制性股票数量;n为每股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送股票
红利、股份拆细的比率(即每股股票经转增、送股或拆细后增加的股票数量);Q为
调整后的限制性股票数量。
   2、配股
   Q=Q0×P1×(1+n)÷(P1+P2×n)
   其中:Q0为调整前的限制性股票数量;P1为股权登记日当日收盘价;P2为配股价
格;n为配股的比例(即配股的股数与配股前公司总股本的比例);Q为调整后的限
制性股票数量。
   3、缩股
   Q=Q0×n
   其中:Q0为调整前的限制性股票数量;n为缩股比例(即 1 股公司股票缩为n股
股票);Q为调整后的限制性股票数量。
   4、派息、增发
   公司在发生派息或增发新股的情况下,限制性股票数量不做调整。
   (二)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的调整方法
   若在本激励计划公告当日至激励对象完成限制性股票归属前,公司有资本公积
转增股本、派送股票红利、股份拆细、配股、缩股或派息等事项,应对限制性股票
的授予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方法如下:
                                    13 / 20
   1、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送股票红利、股份拆细
   P=P0÷(1+n)
   其中:P0为调整前的授予价格;n为每股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送股票红利、
股份拆细的比率;P为调整后的授予价格。
   2、配股
   P=P0×(P1+P2×n)÷[P1×(1+n)]
   其中:P0 为调整前的授予价格;P1 为股权登记日当日收盘价;P2为配股价格;n
为配股的比例(即配股的股数与配股前股份公司总股本的比例);P为调整后的授予
价格。
   3、缩股
   P=P0÷n
   其中:P0为调整前的授予价格;n为缩股比例;P为调整后的授予价格。
   4、派息
   P=P0-V
   其中:P0为调整前的授予价格;V为每股的派息额;P为调整后的授予价格。
   经派息调整后,P仍须大于1。
   5、增发
   公司在发生增发新股的情况下,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不做调整。
   (三)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的程序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由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调整限制性股票授予/归属数
量、授予价格的议案(因上述情形以外的事项需调整限制性股票授予/归属数量和价
格的,除董事会审议相关议案外,必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公司应聘请律师
就上述调整是否符合《管理办法》《公司章程》和本激励计划的规定向公司董事会
出具专业意见。调整议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公司应当及时披露董事会决议公告,
同时公告法律意见书。

    十、会计处理方法与业绩影响测算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公司将在授予日至归属日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
据最新取得的可归属人数变动、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等后续信息,修正预计可归属的
限制性股票数量,并按照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
                                     14 / 20
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
       (一)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及确定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公司以授予日收盘价确定授予日限制性股票的公允
价值,并最终确认本激励计划的股份支付费用,每股限制性股票的股份支付费用=限
制性股票公允价值-授予价格。
       (二)预计限制性股票实施对各期经营业绩的影响
       当前,公司暂以草案公告前1个交易日收盘价作为公允价值对该首次授予部分限
制性股票的股份支付费用进行预测算(授予时进行正式测算),产生的费用应在本
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按归属安排的比例摊销,由本激励计划产生的激励成本将在经
常性损益中列支。
       根据中国会计准则要求,本激励计划拟首次授予1,810,000股限制性股票,对各
期会计成本的影响如下表(假设2021年4月授予):

  预计摊销的总费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用(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2,656.15            1,162.07           951.79             453.76                88.54
注:
    1、上述结果并不代表最终的会计成本。实际会计成本与实际授予日、授予价格、归属数量等相关,同时提
请股东注意可能产生的摊薄影响。
    2、上述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最终结果将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度审计报告为准。

       上述测算部分不包含限制性股票的预留部分450,000股,预留部分授予时将产生
额外的股份支付费用。
       公司以目前信息初步估计,实施本激励计划所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对相关会计
期间的净利润有所影响。但实施本激励计划可有效激发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提高经
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从而促进公司长远发展。

       十一、公司与激励对象各自的权利义务、争议解决机制

       (一)公司的权利与义务
       1、公司具有对本激励计划的解释和执行权,并按本激励计划规定对激励对象进
行考核。若激励对象未达到本激励计划所确定的归属条件,公司将按本激励计划规
定的原则,对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
       2、公司承诺不为激励对象依本激励计划获取有关限制性股票提供贷款以及其他
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包括为其贷款提供担保。
                                             15 / 20
   3、公司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代扣代缴激励对象参与本激励计划
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费。
   4、公司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申报、信息披露等义务。
   5、公司应当根据本激励计划及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
限责任公司等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满足归属条件的激励对象按规定办理归属事宜。
但若因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原因造成激励
对象未能归属并给激励对象造成损失的,公司不承担责任。
   6、若激励对象因触犯法律、违反职业道德、泄露公司机密、失职或渎职等行为
严重损害公司利益或声誉,经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并报公司董事会批准,
对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情节严
重的,公司还可就公司因此遭受的损失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追偿。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权利义务。
   (二)激励对象的权利与义务
   1、激励对象应当按公司所聘岗位的要求,勤勉尽责、恪守职业道德,为公司的
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激励对象参与本激励计划的资金来源为激励对象自有或自筹资金。
   3、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在归属前不得转让、用于担保或偿还债务等。
   4、激励对象因参与本激励计划所获得的利益,应按国家税收政策缴纳个人所得
税及其他税费。
   5、激励对象承诺,若公司因信息披露文件中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
遗漏,导致不符合授予权益或归属安排的,激励对象应当自相关信息披露文件被确
认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后,将由参与本激励计划所获得的全部
利益返还公司。
   6、本激励计划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司与激励对象签署《限制性股票
授予协议书》,明确约定各自在本激励计划项下的权利义务及其他相关事项。
   7、法律、法规及本激励计划规定的其他相关权利义务。
   (三)公司与激励对象之间争议或纠纷的解决机制
   公司与激励对象之间因执行本激励计划及/或双方签订的《限制性股票授予协议
书》所发生的或与本激励计划及/或《限制性股票授予协议书》相关的争议或纠纷,
双方应通过协商、沟通解决,或通过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调解解决。若自

                                  16 / 20
争议或纠纷发生之日起60日内双方未能通过上述方式解决或通过上述方式未能解决
相关争议或纠纷,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公司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十二、股权激励计划变更与终止、公司/激励对象发生异动的处理

   (一)本激励计划变更与终止的一般程序
   1、本激励计划的变更程序
   (1)公司在股东大会审议本激励计划之前拟变更本激励计划的,须经董事会审
议通过。
   (2)公司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激励计划之后拟变更本激励计划的,须经股东
大会审议通过,且不得包括下列情形:
   ① 导致提前归属的情形;
   ② 降低授予价格的情形(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送股票红利、配股等原因导
致降低授予价格情形除外)。
   (3)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应当就变更后的方案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
展,是否存在明显损害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发表独立意见。律师事务所
应当就变更后的方案是否符合《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存在明显
损害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发表专业意见。
   2、本激励计划的终止程序
   (1)公司在股东大会审议本激励计划之前拟终止实施本激励计划的,须经董事
会审议通过。
   (2)公司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激励计划之后拟终止实施本激励计划的,须经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3)律师事务所应当就公司终止实施激励计划是否符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
定、是否存在明显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发表专业意见。
   (4)本激励计划终止时,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作废失效。
   (二)公司/激励对象发生异动的处理
   1、公司发生异动的处理
   (1)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激励计划终止实施,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
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
   ①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
见的审计报告;
                                     17 / 20
   ②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
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③ 上市后最近36个月内出现过未按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公开承诺进行利润分
配的情形;
   ④ 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实行股权激励的;
   ⑤ 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需要终止激励计划的情形。
   (2)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本计划不做变更:
   ① 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但未触发重大资产重组;
   ② 公司出现合并、分立的情形,公司仍然存续。
   (3)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司股东大会决定本计划是否作出相应变更
或调整:
   ① 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且触发重大资产重组;
   ② 公司出现合并、分立的情形,且公司不再存续。
   (4)公司因信息披露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不符合
限制性股票授予条件或归属条件的,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不得
归属,并作废失效;激励对象已获授限制性股票已归属的,所有激励对象应当返还
其既得利益,董事会应当按照前款规定收回激励对象所得收益。对上述事宜不负有
责任的激励对象因返还利益而遭受损失的,可按照本激励计划的相关安排,向负有
责任的对象进行追偿。
   2、激励对象个人情况发生变化
   (1)激励对象发生职务变更,但仍在公司(或下属子公司、分公司)内任职的,
其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完全按照职务变更前本激励计划规定的程序进行。但是,激励
对象因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触犯法律、违反职业道德、泄露公司机密、失职或渎职
等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或声誉而导致职务变更的,或因上述原因导致公司解除与激励
对象劳动关系或聘用关系的,自情况发生之日起,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
制性股票不得归属,并作废失效,离职前需缴纳完毕限制性股票已归属部分的个人
所得税及其他税费。
   (2)激励对象主动提出辞职申请,或因公司裁员、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到期等
原因而离职的,自情况发生之日起,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不得
归属,并作废失效,离职前需缴纳完毕限制性股票已归属部分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

                                 18 / 20
税费。
   (3)激励对象因退休而离职的,自情况发生之日起,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
属的限制性股票不得归属,并作废失效,离职前需缴纳完毕限制性股票已归属部分
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费。
   (4)激励对象因丧失劳动能力而离职的,应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① 激励对象因执行职务丧失劳动能力而离职的,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
限制性股票不做变更,且个人层面绩效考核不纳入归属条件。同时,激励对象需根
据相关规定缴纳限制性股票归属部分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费。
   ② 激励对象因其它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而离职的,自情况发生之日起,激励对象
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不得归属,并作废失效,离职前需缴纳完毕限制性
股票已归属部分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费。
   (5)激励对象身故的,应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① 激励对象因执行职务身故的,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不做
变更,由其指定的财产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代为持有,且个人层面绩效考核不纳入
归属条件,继承人在继承之前需根据相关规定缴纳限制性股票归属部分的个人所得
税及其他税费。
   ② 激励对象因其它原因身故的,自情况发生之日起,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
属的限制性股票不得归属,并作废失效,继承人在继承之前需缴纳完毕限制性股票
已归属部分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费。
   (6)其它未说明的情况由董事会认定,并确定其处理方式。

    十三、上网公告附件

   (一)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二)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
办法;
   (三)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
   (四)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关于第二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的
独立意见;
   (五)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关于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
划(草案)的核查意见;
   (六)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关于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限制
                                     19 / 20
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之法律意见书。
   特此公告。


                                            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1年4月6日




                                  2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