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2017-06-29
证券代码 600848 股票简称 上海临港 编号:临 2017-047 号
900928 临港 B 股
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
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委托理财受托方: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浦江高科技园支行、上海农商银行龙华
支行、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闵行支行
委托理财金额:本次委托理财总金额为人民币 3 亿元;截止至本公告日,公司(包括全资子
公司、控股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余额为人民币 3 亿元
委托理财投资类型:保本型理财产品
委托理财期限:90-177天
一、委托理财概述
为提高闲置自有资金使用效率,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于 2017 年 6 月 27
日,分别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浦江高科技园支行签订了购买 1
亿元《工银理财共赢 3 号保本型(定向上海)2017 年第 68 期理财产品》的协议、
与上海农商银行龙华支行签订了购买 1 亿元《“鑫意”理财恒通 N17138 期人民币
理财产品》和 4,000 万元《“鑫意”理财恒通 N17136 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协议;
全资子公司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月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于 2017 年 6 月 27 日与上海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闵行支行签订了购买 6,000 万元《上海银行“赢家”货币及债
1
券系列(点滴成金)理财产品》的协议。
二、公司内部需履行的审批程序
公司于 2016 年 12 月 26 日召开了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九届监事
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
同意为提高闲置自有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收益,为公司和股东谋取较好的投
资回报,在保证日常经营运作资金需求、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公司(包
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拟使用累计不超过人民币 12 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购
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短期理财产品或办理银行定期存款,期限
自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之日起至 2018 年 4 月 30 日。详见公司《关
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公告编号:临 2016-065 号)。
三、委托理财协议主体的基本情况
公司购买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受托方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浦
江高科技园支行、上海农商银行龙华支行及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闵行支行,公
司已对交易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信用评级情况及其交易履约能力进行了必要的
尽职调查,认为交易对方具备履约能力。交易对方与本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
四、委托理财合同的主要内容
公司下属子公司本次购买的 3 亿元理财产品具体合同内容如下:
(一) 基本情况
理财金额
产品 预计年化
委托方 受托方 理财产品名称 (单位:万 理财期限
性质 收益率
元)
中国工商银行 工银理财共赢 3
股份有限公司 号保本型(定向 保本浮动
10,000 90 天 4.00%
上海市浦江高 上海)2017 年第 收益型
科技园支行 68 期理财产品
上海漕河泾开 177 天
“鑫意”理财恒
发区浦星建设 上海农商银行 保证 (14 天封闭
通 N17138 期 人 10,000 4.45%
发展有限公司 龙华支行 收益型 期后,可随
民币理财产品
时赎回)
“鑫意”理财恒
上海农商银行 保证
通 N17136 期 人 4,000 90 天 4.45%
龙华支行 收益型
民币理财产品
2
上海银行“赢家”
上海漕河泾开 上海银行股份
货币及债券系列 保证
发区浦月建设 有限公司闵行 6,000 91 天 4.12%
(点滴成金)理 收益型
发展有限公司 支行
财产品
(二) 风险控制分析
公司在确保不影响正常经营的基础上,根据公司(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子
公司)闲置自有资金情况,购买的是保本型理财产品,公司将建立台帐对理财产
品进行管理,及时分析和跟踪理财产品的进展情况,如评估发现可能存在影响公
司资金安全的情况,将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投资风险。公司将对资金使用情况进
行日常监督,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有权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
要时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审计。
五、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公司在保证流动性和资金安全且不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运
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投资于保本型理财产品,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获得一
定的投资收益,提升经营绩效,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六、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
进行现金管理的余额为人民币 3 亿元。
特此公告
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7 年 6 月 29 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