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用友网络:用友网络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2023-10-28  

股票简称:用友网络            股票代码:600588         编号:临 2023-075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于2023年10月26日召开第九届董
事会第六次会议及第九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关于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的议案》,现将情况公告如下:

    一、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概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公
司截止2023年9月30日的财务状况,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合并报表范围内截
至2023年9月30日,需计提减值的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
存货、应收账款、商誉等资产计提相应跌价及减值准备,具体情况如下:

                                                     计提减值准备金额
                       项目
                                                     (元)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                                 70,764,623

                  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                                9,298,916
 信用减值损失
                  长期应收款坏账损失                                  -20,251

                  应收票据坏账损失                                   -341,866

                  存货跌价损失                                      3,488,423

 资产减值损失     合同资产减值损失                                 50,827,965

                  其他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                               92,247

                       合计                                       134,110,057
   注:其中,信用减值准备已于2023年上半年计提50,026,483元;资产减值准备已于2023

年上半年计提53,453,267元。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3年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1
(www.sse.com.cn)及公司法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

报》《证券日报》披露的《用友网络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56)。

    二、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情况
    1、2023年前三季度计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金额70,764,623元,具体计提减值
准备依据如下:
    本集团选择运用简化计量方法,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
额计量损失准备。
    本集团考虑了不同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后,分别以单项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
组合的方式评估预期信用损失,其中,金融工具组合是以账龄组合为基础评估应
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
    2、2023年前三季度计提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金额9,298,916元,具体计提减
值准备依据如下:
    本集团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其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经显著增
加,如果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处于第一阶段,本集团按照相当于
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并按照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
算利息收入;如果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的,处
于第二阶段,本集团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并按照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如果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的,处
于第三阶段,本集团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并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只具有较低信用风
险的金融工具,本集团假设其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
    本集团考虑了不同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后,分别以单项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
组合的方式评估预期信用损失,其中,金融工具组合是以账龄组合为基础评估其
他应收款的预期信用损失。
    3、2023年前三季度转回长期应收款坏账损失金额20,251元,具体计提减值准
备依据如下:
    本集团选择运用简化计量方法,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
额计量损失准备,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应收账款一致。
    4、2023年前三季度转回应收票据坏账损失金额341,866元,具体计提减值准
备依据如下:

                                         2
    本集团选择运用简化计量方法,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
额计量损失准备,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应收账款一致。
    5、2023年前三季度计提存货跌价损失金额3,488,423元,具体计提跌价准备
依据如下:
    (1)原材料与库存商品计提跌价准备的依据如下: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成本高于可变现净
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以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因
素已经消失,使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
准备金额内,将以前减记的金额予以恢复,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2)合同履约成本计提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的依据如下: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其账面价值高于下列两项差额的,本集团将超出部
分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①企业因转让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或服务预期能够取得的剩余对价;
    ②为转让该相关商品或服务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以前期间减值的因素之后发生变化,使得①减②的差额高于该资产账面价值
的,应当转回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但转回后的资产账面
价值不应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资产在转回日的账面价值。
    6、2023年前三季度计提合同资产减值损失金额50,827,965元,具体计提减值
准备依据如下:
    本集团选择运用简化计量方法,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
额计量损失准备,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应收账款一致。
    7、2023年前三季度计提其他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92,247元,具体计提减值准
备依据如下:
    本集团选择运用简化计量方法,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
额计量损失准备,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应收账款一致。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的影响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合计134,110,057元,计入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利润表,导致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
的净利润降低123,415,991元,2023年9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

                                   3
123,415,991元。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政策要求,不存
在损害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

    四、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的结论性意见

    (一)董事会意见
    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依据实际情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
则》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公允、准确地反映了公司的资产状况,同意本
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二)独立董事意见
    公司独立董事认为: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财
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相关审议程序合法合规。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公
司财务报表能够更加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向投资者提
供更加真实、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
东利益的情形,同意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三)审计委员会意见
    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认为:公司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按照《企业会计准
则》和公司相关会计政策进行,依据充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计提资产
减值准备后,有关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当前的资产状况和经
营成果,使公司关于资产的会计信息更加可靠,同意公司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事项。
    (四)监事会意见
    公司监事会认为:公司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
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计提依据充分、原因合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能够公允
地反映公司的资产状况,同意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特此公告。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