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会通 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会通股份”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 在科创板上市项目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的保荐机构,根据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 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1 号——持续督导》等相关规定, 负责会通股份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号 工作内容 实施情况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 1 效执行了持续督导制度, 的持续督导工作计划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保荐机构已与会通股份签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 订承销及保荐协议,该协 2 与上市公司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 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 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2022 年度,会通股份在持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 续督导期间未发生按有关 3 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 规定必须保荐机构公开发 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告 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 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自发现之日起五 2022 年度,会通股份在持 4 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续督导期间未发生违法违 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 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 项的具体情况,保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 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等方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 5 式,了解会通股份经营情 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况,对会通股份开展持续 督导工作 1 序号 工作内容 实施情况 2022 年度,保荐机构督导 会通股份及其董事、监事、 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 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 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 6 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 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 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 诺 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 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保荐机构督促会通股份依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 照相关规定健全完善公司 7 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 治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公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 司治理制度 保荐机构对会通股份的内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 控制度的设计、实施和有 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 效性进行了核查,会通股 8 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 份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 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 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 的程序与规则等 行,能够保证公司的规范 运行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 保荐机构督促会通股份严 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理由确信 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 9 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 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关文件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 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 的信息披露文件及时督促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公司 保荐机构对会通股份的信 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息披露文件进行了审阅, 10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 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 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 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 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 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 2022 年度会通股份及其控 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 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 11 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 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 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 发生该等事项 施予以纠正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 2022 年度会通股份及其控 12 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履 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 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 经保荐机构核查,2022 年 13 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 度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 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及时督 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2 序号 工作内容 实施情况 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 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 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涉嫌违反 《上市规则》等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机构 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 2022 年度,会通股份未发 14 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 生前述情况 形;(三)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 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公司不配合持续督导工作; (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 情形 保荐机构已制定了现场检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 15 查的相关工作计划,并明 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 确了现场检查工作要求。 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 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 15 日内进行专项现 场核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二)控股 2022 年度,会通股份不存 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 16 在需要专项现场检查的情 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 形 (四)资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五)上 海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 的其他事项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2022 年度,保荐机构和保荐人未发现会通股份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人员流失或无法及时补充风险 技术人员队伍是公司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保障。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如果公司无法及时补充高水平技术人才或者公司技术 人员特别是核心技术人员出现流失,可能对公司正在推进的技术研发项目造成不 利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公司核心技术的外泄,从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外泄或开发滞后的风险 3 技术配方是改性塑料的核心,不同客户因其产品差异对改性塑料性能的要求 不同,掌握和不断研发独特的高性能改性技术配方是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如果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竞争对手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等原因导致公司的核 心技术外泄,则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若公司未能把握住客户的 需求变化或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保持产品、技术的持续升级,则可能在市场竞争 中失去优势地位,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经营风险 1、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约 90%,主要原材料占生产 成本比重较大,如若主要原材料价格因宏观经济波动、上下游行业供需情况等因 素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客户集中风险 2022 年,公司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同期销售总额的比例为 39.04%, 客户相对集中。若公司未来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出现问题,或者公司主要客户的生 产经营发生波动,可能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3、关联交易占比较高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改性塑料,家电行业是改性塑料行业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 之一。美的集团系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同时美的集团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直 系亲属控制的企业。2022 年公司向美的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关联销售占比为 27.17%,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公司与上述关联交易价格均参照市场价格协商确 定,价格公允。但若公司产品未能满足美的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需求,则关联方 可能会大幅降低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2022 年,公司应收账款为 129,671.37 万元。2022 年公司应收账款金额相较 2021 年有所增长,若下游行业出现不利变动导致下游客户资金状况出现问题, 4 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则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若下游行业出现不利变 动导致下游客户资金状况出现问题,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则会对公司业绩产 生不利影响。 2、存货跌价风险 2022 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 71,725.11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 11.13%。 公司主要根据下游客户的订单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不同客户、不 同牌号产品的要求,公司会采用不同的产品配方以满足产品性能的要求。若公司 因产品质量、交货周期等因素不能满足客户订单需求,无法正常销售,或者未来 原材料和主要产品售价在短期内大幅下降,可能导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 价值,将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进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 3、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 2022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72.31%,资产负债率较高。公司处于快速发展 阶段,形成经营性负债金额较大,同时,由于公司自有资金无法满足营运资金需 求,因此通过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导致负债规模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增长,公司通过新建产能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资本 性支出增加的同时负债也相应增加。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使公司面临一定的偿 债风险,若公司经营资金出现较大缺口,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性造成不利影 响。 (四)行业风险 1、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改性塑料行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行业 中,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者众多,既有一批历史悠久、资金实力雄厚的国际巨 头,又有数家具备一定规模且已登陆资本市场的国内企业。公司与巴斯夫、陶氏 公司、金发科技等国内外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随着产业整合的推进,行业将 可能呈现规模、技术、资金实力全方位竞争的态势。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导致产 品价格的大幅波动,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2、下游家电、汽车等行业波动风险 5 公司主要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报告期内, 公司主要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家电、汽车以及其他领域。该等行业客户对公司产 品的需求受宏观经济及自身行业周期的影响会产生波动。其中,家电领域受到宏 观经济增速、居民消费升级等多项因素影响,汽车行业受到节能减排政策、新能 源汽车行业发展等多项因素影响。 (五)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公司主要 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家电、汽车以及其他领域,该等行业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 受宏观经济及自身行业周期的影响会产生波动。其中,家电领域受到宏观经济增 速、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城镇化速度、居民消费升级等多项因素影响,汽车行业 受到宏观经济增速、节能减排政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等多项因素影响。 如宏观经济出现滞涨甚至下滑,或者客户所在行业或其下游行业景气程度降 低或产能严重过剩,则可能影响该等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导致公司产品销售 价格或销售数量的下滑,公司业绩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2 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2 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同比增减 主要会计数据 2022 年度 2021 年度 (%) 营业收入 517,931.11 490,093.29 5.68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918.80 5,405.06 9.50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 3,023.24 1,691.13 78.77 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886.91 19,597.43 -34.24 同比增减 2022 年 12 月 31 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 6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78,544.23 169,761.65 5.17 总资产 644,258.93 515,683.83 24.93 2022 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所示: 主要财务指标 2022年度 2021年度 同比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13 0.12 8.3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13 0.12 8.3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 0.07 0.04 75.00 收益(元/股) 增加 0.29 个百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48 3.19 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 增加 0.78 个百 1.78 1.00 净资产收益率(%) 分点 增加 0.13 个百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4.07 3.94 分点 1、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 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78.77%。主要系公司积极把握宏观市场结构性调整机 遇,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绿色能源领域等细分市场开拓,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持续强化成本管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稳定增长。 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为 12,886.91 万元,同比有所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 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3、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 24.93%,主要系公司 2022 年向不特定 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到账导致资产增加所致。 4、报告期末,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上升 75%,主 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1、打造特色化核心技术,加快进口替代进程 近年来,公司打造科学高效的研发团队,保障了公司的研发能力。报告期内, 公司研发人员 454 人,占公司总人数 23.14%,专业、稳定的研发团队确保了公 7 司能够持续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改性塑料研发服务。公司研发团队通过持续加大 研发创新力度,研发出低散发材料、增强复合材料、高稳定阻燃材料、免喷涂材 料、健康防护材料、特色功能材料、特种工程材料等多个特色化的核心技术,形 成了较高的技术门槛,产品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公司把握时机,大力开展对标国际高端改性材料的研发工作,推动国内改性 材料的进口替代进程。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长链尼龙改性材料,可应用于 汽车结构性部件、功能件等下游产品中,解决了国内传统材料在耐磨性、耐老化 性、尺寸稳定性等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打破了该款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为客户供应链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此外,在通讯方面,公司针对通讯基站信号传 输的高要求,研发出了介电常数可调控、介电损耗小且稳定的介电 PPO 材料, 该材料介电常数波动稳定、可控,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该技术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已在多家通讯企业获得测试认可并批量销售。 2、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客户覆盖各领域头部 公司深耕改性塑料领域,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丰富的产品结构、稳定的产 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与下游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客户涵盖了下游各领域的头部企业: (1)家电领域:客户包括美的、TCL、海信、海尔、创维、奥克斯、飞利浦、 惠而浦、松下、冠捷、BOE、惠科、博西华、长虹、LG、康冠及万和等国内外知 名家电企业。 (2)汽车领域:公司燃油汽车客户覆盖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 长安福特、广汽本田、广汽丰田、长城等知名汽车企业;此外,公司与比亚迪、 蔚来、小鹏、理想、威马、赛力斯、哪吒、零跑、广汽埃安、吉利极氪、东风岚 图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达成深度合作,并与国际头部新能源车企建立了合作关 系。 (3)其他细分领域,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下游市场拓展,与客户在材料应 用特性、进口替代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光伏领域,公司已与晶澳、泽润等客户 开展合作,产品实现批量供货。储能领域,公司材料在动力电池、逆变器、连接 8 器等产品上与国轩高科、多氟多、欣旺达、中航光电等客户达成合作,并实现量 产。电子电气领域,公司与富士康、春风动力、三花等客户建立了良好客户关系。 通讯领域,公司的产品已通过华为、中兴、京信、通宇、爱立信、通威、飞荣达 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测试或认证,并已实现不同规模的供货。 3、产品质量优异,树立“会通”品牌形象 公司深耕改性材料领域多年,始终高度关注产品质量管理,已形成系统的质 量管理模式,对产品从立项设计到生产销售进行精细管控,确保产品质量及交付 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公司产品已通过 ISO/IEC17025、ISO9001、GRS、ISO14021、 IATF16949、ISO50001、ISO14001、ISO45001 等多项国家质量体系认证,产品性 能优异,在国内外市场逐步树立起“会通”品牌形象,公司注册的“ORINKO”、 “ALDEX”、“会特丽”和“会特净”等品牌商标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 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受到行业内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公司通过国家两化融 合管理体系认证,获选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安徽省数字化车间、合肥市智 能工厂、安徽省质量奖,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安徽省百强高新 技术企业、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广东省制造业 500 强等。 4、完善基地布局,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公司目前拥有安徽、广东、重庆三大生产基地,并在报告期内设立泰国会通 生产基地,辐射东南亚市场,完善公司全球战略化布局。多个基地的设立,形成 了覆盖全国乃至东南亚的交付网络,就近生产,快速响应,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可快速高效的实现新产品量产,满 足客户订单需求,有利于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综合实力。 公司下游客户众多,差异化应用场景对于公司产品的性能要求不同,在技术 服务方面,公司具备全系列产品开发和检测项目能力,形成了基础研究、常规产 品、特色产品和前沿产品梯次配置的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从模流分析、材料设 计、材料应用研究、材料测试到材料交付全流程的材料定制化解决方案和针对性 的服务。在市场服务方面,公司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部、东北六大销 售区域打造了以客户为中心、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市场服务团队。 9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投入情况表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万元) 21,067.80 本期资本化研发投入(万元) - 研发投入合计(万元) 21,067.80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4.07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二)研发进展 针对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公司不断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相关合 作。报告期内,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申报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 作完成“基于界面增容的多相协同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制品开发”课题,获得 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成果转化显著,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方 面,公司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79 项,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38 项。公司新参 与修订国家标准 4 项,累计参与制定及修订国家标准 21 项、行业标准 1 项。另 一方面,公司及子公司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包括 2022 年国家知识 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2022 年国家级 CNAS 实验室、2022 年国家级博士后 科研工作站、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和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等。此外,公 司的发明专利“一种准渐变离子增强次光源高透光、抗光腐蚀隐藏显示复合材料 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荣誉;公司“低介电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天 线罩材料”、“降噪高阻尼 ABS 复合材料”获得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荣誉;公 司“高流动、低收缩、免火焰汽车保险杠用聚丙烯(PP)改性材料”、“热塑性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等材料”荣获企业标准领跑者荣誉。 (三)专利获取情况 2022 年,公司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如下: 10 2022 年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 100 79 611 138 实用新型专利 10 14 57 39 软件著作权 - - 7 7 合计 110 93 675 184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一)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已于 2021 年 12 月使用完毕。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人民币 0 元(含募集资 金利息收入扣减手续费净额)。 项目 金额(万元) 募集资金总额 38,074.61 减:已支付发行费用 5,292.47 减: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置换金额 1,423.50 减:募投项目支出金额 31,697.69 加:募集资金利息收入扣减手续费净额 339.05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 -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共有 2 个募集资金专户, 募集资金余额为 0 元,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尚未注销。 2、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 专户余额为人民币 61,522.61 万元(含募集资金利息收入扣减手续费净额)。具 11 体情况如下: 项目 金额(万元) 募集资金总额 83,000.00 减:已支付发行费用 937.88 减: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置换金额 19,087.90 减:募投项目支出金额 1,456.74 加:募集资金利息收入扣减手续费净额 5.13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 61,522.61 注: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尚有 115.94 万元发行费用未支付。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专户共 4 个,募集 资金存放情况如下: 募集资金余额(万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元)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行 76700188013540075 20,000.28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 637496337 21,638.15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行 499030100100380704 19,884.19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行 76700188013540157 - 合计 61,522.61 (二)募集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公司 2022 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符合《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 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 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 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 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募集资 金进行了专户存放和专项使用,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 情形,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 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会通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 员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的情形,上述人员持有公司股份的具体情况 如下: 12 本年度股 期初持股 期末持股 增减变动原 姓名 职务(注) 份增减变 数(股) 数(股) 因 动量 何倩嫦 实际控制人 140,571,428 140,571,428 - / 李健益 董事长、总经理 14,928,571 14,928,571 - / 方安平 董事、副总经理 9,903,038 9,903,038 - / 杨勇光 董事、财务总监 913,112 913,112 - / 董事(离任)、董 吴江 857,143 857,143 - / 事会秘书 董事、副总经理、 王灿耀 4,565,588 4,179,825 -385,763 个人原因 核心技术人员 孙刚伟 董事 - 5,832 5,832 个人原因 董事、副总经理 李荣群 (离任)、核心技 6,857,143 6,857,143 - / 术人员(离任) 张瑞稳 独立董事 - - - / 张大林 独立董事 - - - / 王丛 独立董事 - - - / 监事会主席(离 宋海燕 2,349,580 2,349,580 - / 任) 李玉兰 职工代表监事 - - - / 刘刚 监事 - - - / 黄连海 监事会主席 - - - / 钟理明 副总经理(离任) 3,600,000 3,574,000 -26,000 个人原因 核心技术人员(离 吴摞 100,840 - -100,840 / 任) 韩春春 核心技术人员 83,751 72,778 -10,973 个人原因 闫溥 核心技术人员 100,840 88,829 -12,011 个人原因 卢健体 核心技术人员 76,093 66,201 -9,892 个人原因 周海 核心技术人员 302,521 263,193 -39,328 个人原因 注:方安平已于 2023 年 1 月,辞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十一、本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 他事项。 (以下无正文) 13 14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署页) 保荐代表人: 刘纯钦 王家骥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