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0493 公司简称:凤竹纺织 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1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24年3月28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的预案 》:经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母公司报表中期末未 分配利润为人民币382,429,621.87元。经董事会决议,公司2023年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 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如下: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含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 272,000,00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7,200,000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 10.03%。本年度不实施送股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如在本预案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股权 激励授予股份回购注销/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 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如后续总股本发生变化,公司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凤竹纺织 600493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陈美珍 - 2 办公地址 福建省晋江市青阳凤竹工 福建省晋江市青阳凤竹工业区 业区 电话 0595-85656506 0595-85656506 电子信箱 chenmeizhen@fynex.com.cn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1、行业基本情况及公司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及中国证监会公布的 2021 年 3 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公司所属行业为“C17 纺织业”。公司涉足的织造和染整业务是 纺织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中染整是针织面料生产的最后和最关键环节;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 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号召,公司围绕智能制造、绿色环保两大主题,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和 技术改造,淘汰部分较落后、浴比偏高的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公司的产品品质, 降低能耗,建设国际先进印染生产线,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目前公司水、电、汽、污水 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产设备已达到世界同行先进水平,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技术创 新体系和产业链。 公司在行内率先通过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和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英国 ITS 公司 Intertek 生态产品Ⅰ类认证、国际生态纺织品 OekoTexStandard100 认证(为福建针织漂染行业中第 一家取得漂染筒子色纱和针织成品布 Oeko 生态纺织品标准婴儿产品及直接接触皮肤产品认证证 书的生产厂家,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环保壁垒)。同时公司成立了福建省内首个纺织品检测实验室, 公司检测中心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 CNAL”认证。2006 年凤竹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 企业技术中心”,这在全国针织行业中尚属首家。近年来,公司又通过全球回收标准(GRS)4.0 认证、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OHSAS180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 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等。 2、报告期内行业相关政策 作为实体经济和民生产业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下纺织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格局,以及数字 经济、智能化、绿色化等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在全球多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纺织行业也 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家、地方政府及行业组织为此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推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 走向纺织强国之路。以下为部分行业相关政策摘录,并未涵盖所有对行业产生影响的政策,仅供 投资者参考。 2023 年以来出台的行业相关政策摘录: 2023 年 2 月 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 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 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出到 2025 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单 位 GDP 资源能源消耗不断下降,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 94%,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 86,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 94%,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 2023 年 2 月 2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 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有利于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善废旧产品设 备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 业竞争优势,意见指出: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对加快构 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 义。 2023 年 2 月 23 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 年)》 提出针对纺织行业专用智能检测装备供给能力提升重点方向为突破化纤长丝染判系统、张力在线 3 检测装置、织物疵点检测系统、染化料浓度和带液量检测系统、纤维杂质和异纤在线检测系统、 温湿度和克重在线检测装置、卷装质量检测装置等。提出推动智能检测装备在纺织行业应用示范 和规模化推广主要针对加工对象柔性大幅面、易变形、三维立体,加工过程高速动态、瑕疵种类 多等带来的检测需求,实现纺丝、纺纱、织造、非织造等关键环节的智能检测。 2023 年 04 月 2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工业用乙二胺四乙酸》等 586 项行业标准以及《水 处理剂混凝性能的评价方法》等 53 项行业标准外文版(工信部公告 2023 年第 7 号),其中纺织行 业标准 35 项,纺织行业标准外文版 3 项。 2023 年 4 月 25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 出: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推动国内线下展会全面恢复,为跨境商务往来提供便利;稳定和扩 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完善边境贸易支持政 策,推进贸易数字化,发展绿色贸易。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更好发挥自由 贸易协定效能。 2023 年 5 月 15 日应急管理部《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正式实施,适用于判定冶 金、有色、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其中纺织行业聚焦于高风 险设备设施附近人员场所设置、禁忌物料混合存储,突出事故导向。 2023 年 6 月 2 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最 大的自贸区将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RCEP 生效实施一年多来,成员国之间关税水平下降,货物贸 易成本明显下降,有力促进伙伴国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对于我国来说,既有 利于开拓出口市场,又有利于优势产业“走出去”、进行全球化布局,从而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RCEP 全面生效,将带动中国纱线、面料等中间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增长,区域内纺织服装贸易流动 性、活跃度和相互依存度显著提升,从而带动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供应链的崛起。 2023 年 6 月 1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8 部门联合印发《职 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指出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鼓励引 导职业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 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 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等。 2023 年 06 月 13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 2023 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与 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激励制造业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开展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 专项行动,提升质量保障能力和水平,推动重点行业质量提升,加强品牌建设。 2023 年 06 月 1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做好 2023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到加大对经营主体纾困支持力度,推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工作,包括国家持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缓 解企业人工成本压力,继续阶段性降低部分社会保险费率等。 2023 年 6 月 26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发布《加强消费品标准 化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把纺织服装与服饰产品列为重点领域,要求适应纺织纤维材料差异化、高 性能、多功能化和服装服饰产品个性化、时尚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强棉麻丝毛绒皮等天然纺 织材料及制品质量分级标准制定,加快新型纤维材料、复合材料标准研制。加快产品智能化、舒 适性、功能性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强化智能纺织品、功能纺织品、绿色纺织品标准制定。加强 纺织数字化标准研究,制定纺织装备信息模型、互联互通、远程运维以及智能工厂、个性定制等 智能制造标准。加快建立以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循环再利用为重点的纺织绿色制造 标准体系,推进纺织产业全生命周期评价。积极推进纺织品标准样品研制。 2023 年 7 月 4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 平(2023 年版)》,统筹强化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引领作用,推动拟建、在建、存量项目分类改 造升级。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进一步覆盖到能效提升潜力较大、行业发展较快及部分轻工业 4 领域,新增了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等等 11 个新领域。 2023 年 7 月 25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 年)》要求: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 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 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进美丽 中国建设。 2023 年 7 月 28 日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促 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通过:促进公平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清单, 提升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供应能力;强化要素支持,从税收、持续加大普惠金融 支持力度等方面提供优待支持;优化涉企相关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措施推动破解民营经济 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2023 年 8 月 16 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 412 项行业标准(工信部公告 2023 年第 17 号)、 11 项行业标准外文版。其中,纺织行业标准 7 项,纺织行业标准外文版 1 项。 2023 年 08 月 22 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延续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 退运商品税收政策。此次发布的公告将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代码项下申报出口的期限, 由原来的 2024 年 1 月 29 日延长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上述期限的延长,有利于充分发挥政策 效应,进一步稳定企业预期,推动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 2023 年 8 月 27 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 年)》,对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给出中国方案,其中提出了“建立协调联动的纺织区域融通发 展行动”、“推进双循环的国际化供应链提升行动”,为引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走向世界规划了明确 的行动路线图。 2023 年 9 月 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提出,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取水、严格节水管理;强化工业节 水,坚持以水定产,强化企业和园区集约用水,实施节水改造;推广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污水 资源化利用;健全标准计量体系,完善相关经济政策。 2023 年 9 月 2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 2024 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其 中提到,2024 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 89.4 万吨。 2023 年 10 月 2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 100 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 约,激发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进试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政策机制,加快发展方 式绿色转型,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 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3 年 10 月 21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其中包括《纺织品防透视性 能的检测和评价》,针对纺织品防透视性能提出了科学、统一、客观的检测和评价方法。 2023 年 11 月 7 日国家标准委、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五部门 联合印发《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专业化、职业化、 国际化、系统化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健全,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 标准化人才培养格局基本形成,标准化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机制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国际标准化人 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标准化人才教育实训基地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训基地,各类标准 化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2023 年 11 月 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水利部共同发布《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 备目录(2023 年)》公示,共包括 171 项技术,其中纺织印染行业 13 项技术在列。工业领域涉及 钢铁、纺织染整、造纸、食品、等工业行业废水循环利用、高效冷却或洗涤、高耗水生产工艺替 代、用水智能管控、非常规水利用、节水减污降碳协同等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等。有利于加快 5 先进节水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工业用水效率。 2023 年 11 月 2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交 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有关部署,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 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进产 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拓展和丰富应用场景,发挥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 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2023 年 11 月 27 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八部门联合印 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 25 条举措,包 括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加大外汇 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优化融资配套政策等。 2023 年 11 月 2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近日 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 年)》,指出印染行业提质升级路径方向,聚 焦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着力增强印染行业的韧性和竞争力。优化印染行业发展环境,支持印 染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减少能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强化纺织产业体系完整优势和产业 链发展韧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 2023 年 12 月 4 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宣 传周电视电话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抓好惠企减负政策的实施落地,推动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围绕其中惠企减负措施加大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确保企业得到实惠。2023 年前 10 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 1.6 万亿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1%。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 年 12 月 5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 备目录(2023 年版)》,旨在加快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和供给质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3 年 12 月 1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23 版)》及《印染企业规 范公告管理办法》有利于引导印染行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推进印染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和规范化发展,引导印染行业向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巩固印染行业国际 领先地位。 2023 年 12 月 1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 实施意见》提出:要强化源头节水增效,推动工业企业和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加强、推进污水处 理节能降碳,加快淘汰老旧低效的重点用能设备;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光照资源丰富地区推 广“光伏+”模式,在保证厂区建筑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厂区屋顶、处理设施、开阔构筑物等 闲置空间布置光伏发电设施等,有利于推动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023 年 12 月 18 日新疆、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向北开放的五省区口岸主管部门共同 签订了《向北开放口岸城市深入合作框架协议》,八个中外合作项目签约,涵盖互贸平台、跨境电 商、国际贸易等领域,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新一轮国际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袤空 间。 2023 年 12 月 2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 提出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等,有利 于加快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 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2023 年 12 月 2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 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 导意见》,提出到 2027 年,我国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6 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工业企 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 90%、70%,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 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 2023 年下降 13%左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 用率超过 57%。 3、报告期内行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及公司对策 报告期纺织行业仍面临如下问题: ①全球方面:全球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一方面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新兴国家承 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在全球分工深化的同时,全球纺织供应链布局也呈现出分散化、区域化重 构的趋向。2023 年我国在美国、欧盟、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 24%、29.7% 和 52.2%,与 2010 年前后的峰值相比分别下降 17.2、12.8 和 26.3 个百分点;越南、孟加拉国以及 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则逐步替代我国原有市场份额,“近岸”、“友岸”布局的趋向明显,行业面临 复杂的竞争态势。 ②产业自身方面:结构性问题与周期性矛盾交织,利润空间发展空间承压。产业的发展阶段、 体量规模、价值贡献、结构特征决定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着更 大的资源环境约束、成本压力、转型需求。 ③技术方面: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水平总体迈入世界前列, 在前沿技术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下,我国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并跑”进入“并跑、领跑”并 存阶段,报告期仍以“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定位和战略重心, 随着“智能制造”等的不断升级,传统行业的纺织业仍会受到技术替代的冲击,如生产设备更新 换代、技术工艺流程的优化、中控系统代替传统管理等; ④绿色、环保方面:报告期绿色低碳制造仍是刚需,以减碳、低碳、减排为重点,绿色规则 出台和制定更加活跃,持续影响产业的成本结构与竞争优势,如少水印染、绿色纺织化学品等清 洁生产技术研发应用增强,各种节能设备及余热、余压回收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面扩大,光 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比重上升等等;随着“绿色制造”、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 先进技术在行业中的推广与应用,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治理要求更加 严格,这对纺织印染企业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 公司对策: ①把握国际局势动态、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宏观战略意识和危机意识,同时不断加强生产经 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保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②注重品牌建设,加强营销管理。实施大品牌消费升级战略,利用现有优势做大做强;加大 新产品开发、工艺流程自主研发,坚持功能性、多用途、舒适性、新花色、新品种等面料的产品 开发策略,不断提高面料的品质、档次和附加值,强化产品适销性; ③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技术升级。积极推动技术改造,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生 产设备;探索国内外高端智能技术,提高公司的产品品质,保持和提升竞争力; ④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加强管控力度。严格履行国家各项环保政策、采用治污减污、节能降 耗技术,推行清洁工艺生产流程和废水回收利用,污水处理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颁布的 环保标准。 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利益及人才培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 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作力;优化公司薪资结构,增强企业正能量,帮忙员工更好的实现自我 价值,以此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让员工有归属感,在企业生根、 开花、结果; ⑥提早布局,秉着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理念,以智能、绿色为主题,加快升级改造,利用智 能技术、绿色技术,已在安东投建现代化的新型的印染工厂并致力成为印染行业的标杆。 7 4、报告期内行业运行情况摘录(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2023 年 1~11 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4.2 万亿元,同比减少 1.5%;利润总 额 1447.1 亿元,同比减少 0.9%。需求放缓、竞争加剧,企业处于微利边缘。 2023 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 下,行业呈现回升向好态势。2023 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减少 0.6%,降幅较上 半年收窄 2.4 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达 1.41 万亿元,同比 增长 12.9%;穿着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10.8%。2023 年纺织品服装出口 2936.4 亿美元(不 含 94 章),同比下降 8.1%,其中纺织品出口 1345.0 亿美元,同比下降 8.3%,服装出口 1591.4 亿 美元,同比下降 7.8%。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疫情“疤痕效应”全面消退 仍需时间,纺织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正处于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内生动力不 足的情况依然存在。 1、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 公司处于纺织行业的中游,主营业务为生产、加工针织、机织色布、漂染、纺纱、染纱、印 花加工,销售自产产品;从事环保设施运营;从事货物或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等; 公司的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 (1)针织坯布,包括: 单面类:包括汗布、毛巾布、提花布、彩条布; 双面类:包括双面提花布、罗玛布、交织布、夹层布; 罗纹类:包括 1X1 罗纹,2X2 罗纹,弹力罗纹、移圈罗纹等; 抗起球绒布类,包括单刷单摇、双刷双摇、双刷单摇; 绒布类,主要为卫衣布。 (2)针织成品布,包括上述坯布及经编布、鞋材布。 (3)筒子色纱,包括全棉、涤棉、涤纶、腈纶、锦纶和粘胶丝等。 以上产品主要作为制作各种童装、运动服、内衣和外衣的面料。公司定位于中高档产品市场, 主要市场和客户集中在福建省,并辐射至全国。公司产品中 70-80%以服装形式间接出口至港台、 中东、欧美和日本等市场。 公司涉足的织造和染整业务是纺织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最终为服装业提供针织染整面料(主 要为各种童装、运动服、中高档 T 恤和内衣生产厂家提供面料),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性,因公司 定位于中高端产品市场,以品牌单和中高端校服为主,全年运行比较平稳,季节性波动不是特别 大。 2、公司的经营模式: 原材料采购:公司生产所用的原辅材料主要是棉纱、化纤类和染化料。公司制定有物资采购 管理办法及合格供应商名录,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物资需求计划采取招标、询价等方式实施采购; 为维持正常生产,公司需要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安全库存,特别是棉纱、染料、助剂等原辅材料。 为保证原辅材料质量和交货期,公司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以严格的供应商筛 选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并逐步引进了竞争机制,对原辅材料比质比价,降低采购成本。 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经营模式,由销售部门根据销售计划统 筹客户订单形成生产计划后下达至生产部门,实行按单生产;公司的业务主要由两部份组成:一 是自产自销业务,即通过自行采购原材料,经过针织和染整后制成针织成品,自行销售;二是染 整加工业务,即接受客户委托,将客户提供的坯布加工成成品并收取加工费。 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逐步加强自有品牌业务的经营,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并不断引进先 进技术、工艺设备、吸收专业人才,不断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同时加 强与上下游的联系,根据需求信息和流行趋势,通过订单模式掌握产量和库存,提高高档次、高 品质、功能性、环保性面料业务的比重,强化产品的适销性和赢利能力。 8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增减(%) 总资产 1,762,170,197.86 2,057,876,918.36 -14.37 2,113,180,240.8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1,102,060,393.93 842,813,915.99 30.76 835,821,956.75 资产 营业收入 995,494,409.57 1,148,583,808.97 -13.33 1,301,955,874.4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271,241,210.30 25,845,272.83 949.48 73,194,678.84 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 1,118,411.41 21,391,354.92 -94.77 51,843,891.67 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2,139,020.89 82,955,787.68 -126.69 75,007,031.13 净额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7.8929 3.0851 增加24.81个百 9.1608 ) 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9972 0.0950 949.68 0.2691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9972 0.0950 949.68 0.2691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214,161,290.21 226,907,968.12 276,665,567.34 277,759,583.9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928,290.33 10,276,764.05 63,194,847.59 203,697,888.9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15,488,885.46 5,180,662.44 11,262,824.38 163,810.05 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8,547,826.29 26,082,776.80 20,234,497.79 -49,908,469.19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21,518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21,631 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 期末持股数 比例 持有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 股东 9 (全称) 增减 量 (%) 有限 况 性质 售条 件的 股份 股份 数量 状态 数量 陈澄清 0 29,147,520 10.72 无 0 境内自然人 李常春 0 23,643,600 8.69 无 0 境内自然人 李明锋 0 23,256,000 8.55 无 0 境内自然人 陈慧 0 7,389,209 2.72 无 0 境内自然人 李萍影 0 6,377,265 2.34 无 0 境内自然人 陈乃勤 0 2,891,657 1.06 冻结 2,891,657 境内自然人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01,173 2,547,130 0.94 无 0 国有法人 章安 1,344,800 1,959,560 0.72 无 0 境内自然人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97,400 1,589,400 0.58 无 0 未知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169,393 1,321,307 0.49 无 0 国有法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1、本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澄清先生、李萍影女士与董事、营销副 总陈慧女士为父女、母女关系,为一致行动人;2、陈澄清先生、 李常春先生、李萍影女士同为福建凤竹集团有限公司之股东、董 事(公司董事李明锋先生亦为该公司董事);3、陈澄清先生、李 萍影女士、陈慧女士、李常春先生和李明锋先生亦为凤竹纺织之 股东;4、未知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其他股东 之间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 不适用 明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10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合并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99,549.44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 114,858.38 万元同比 减少 15,308.94 万元,减幅为 13.33%。公司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 36,426.12 万元,较同期 2,694.03 万元同比增加了 33,732.09 万元,增幅为 1,252.11%。公司实现净利润 27,124.12 万元,较同期 2,584.53 万元增加了 24,539.59 万元,上升比例为 949.48%。净利润的上升主要系本年度确认拆迁收 益所致。 截止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资产 176,217.02 万元,较期初减少 14.37%,总资产的减少 主要系报告期签署《征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老厂相关资产被收储及偿还银行贷款所致。公司 净资产 110,206.04 万元,较期初增加 30.76%。净资产的增加主要原因是收到拆迁安置协议补偿款 并确认拆迁收益所致。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董事长:陈 强 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 3 月 30 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