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禾川科技: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1-9月计提减值准备的公告2024-10-30  

证券代码:688320           证券简称:禾川科技           公告编号:2024-069



                   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 2024 年 1-9 月计提减值准备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一、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概述
    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和相关会计政策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客观、公允
地反映公司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的财务状况和 2024 年 1-9 月的经营成果,公
司及下属子公司对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合并范围内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
了减值测试,预计 2024 年 1-9 月公司计提各类信用减值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共
计人民币 1,885.31 万元,其中,2024 年 1-6 月计提减值金额为 1,186.91 万元,已
于 2024 年 8 月 28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具体详见
《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2024 年 1-6 月计提减值准备的公告》(公告
编号:2024-060),2024 年 7-9 月新增减值金额为 698.41 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项目            2024 年 1-9 月计提金额             备注
                                                   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应
      信用减值准备                671.66           收账款坏账准备、其他
                                                   应收款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合同资
      资产减值准备                1,213.65
                                                   产减值准备
          合计                    1,885.31                    /
    注:合计数与各加数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有差异,是由四舍五入造成。

    二、计提减值准备事项的具体说明
    (一)信用减值准备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同时结合个别认定法,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进行了减值测试。经测试,本次需计提信用减值准备金额共计 671.66


                                     1
万元。
    (二)资产减值准备
    公司对存货、合同资产等长期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发生减值的,
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进行减值测试。对存货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成本高
于其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依据和计提方
法同信用减值准备的计提依据和计提方法。经测试,本次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准备金额合计 1,213.65 万元。
    三、本次计提减值准备对公司的影响
    2024 年 1-9 月,公司合并报表口径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合计
1,885.31 万元,对公司 2024 年 1-9 月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影响数为 1,885.31 万元
(合并利润总额未计算所得税影响)。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信用减值准备数
据未经审计。
    四、其他说明
    本次计提减值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能够
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的财务状况和 2024 年 1-9 月的经
营成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
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二四年十月三十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