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青: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23-04-15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根据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
范》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
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
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在查阅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了解公司有关单位和
部门在内部控制方面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对公司内部控制建立的合理
性、完整性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现将公司 2022 年 12
月 31 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对于 2022 年内控责任的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
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
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
领导公司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
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
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
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
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
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
1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
公司及子公司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
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
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
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三、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依据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
评价报告基准日内,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公司已按
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
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依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
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
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四、2022 年主要内控工作和内控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2
1、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
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2022年度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公司本部各部门及控股
子公司,其中包含水泥板块15家、商砼板块22家、新材板块6家、其
他板块4家。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
额的90.12%, 营业收入合计 占公司 合并 财务 报表营 业收 入总 额的
92.70%。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 公司治理层面的组织架
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业务流程层面的
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工程项目、财务报告、
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等。
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公司整体层面内部控制、财务
报表、筹资与投资、销售与应收帐款、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在建工
程、安全生产等方面。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
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2、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严格遵循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及公司内部控制
评价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
组织实施工作,拟订评价工作方案报公司审计委员会批准。
通过组织公司本部和各分、子公司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审阅被评
3
价单位的内控自我评价底稿和自评报告,对各主体单位开展现场检查
测试,对现场初步认定的内控缺陷进行全面复核、分类汇总,对缺陷
的成因、表现形式及风险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综合分析,按照对控
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判定缺陷等级。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对公司内控工
作进行总体评价,将评价结果报送公司经营班子、董事会,由董事会
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对于认定的内控缺陷,运营管理部结合《企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提出整改建议,要求目标单位
及时整改,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3、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评价过程中,采用了个别访谈、调查问题、穿行测试、实地查验、
抽样和比较分析等办法,广泛收集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
的证据,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分析、识别内部控制缺陷。针对高
风险事项和发生频率较高的业务事项,增加了相关证据的抽查力度,
有效保证了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评价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可靠性。
4、主要内控工作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提高,2022
年公司内控主要工作是不断修订、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公司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具体如下:
(一)加强对《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
及公司经营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各
级员工特别是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部门负责人风险
防控的意识。
4
(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
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优化公司业务及管理流程,确保公司持续规范运作。
(三)继续保持公司内控制度的可实施性,积极建立贴合实际需
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时刻学习、导入先进的
内部控制制度,持续应对更大规模、更高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需求。
(四)加大对公司本部、分(子)公司的财务检查力度,重点检
查财务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情况,排查资金风险和应收账款风险,测试
验证了 2022 年财务内控运行的有效性。
5、本报告期内控工作推进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生产与管理重点,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并按
照“梳理原有流程,对照制度检查,分析存在问题,不断完善优化”
四个步骤推进,将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围绕着生产经
营管理要求,梳理各项业务流程,查找出流程中重大风险点,对照已
形成的内控矩阵,检查是否已作为控制的关键点纳入管理,通过不断
的优化、完善管理流程与手册,从而控制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提高
业务流程实施效率,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公司聘请专业机构
对公司生产、销售、供应三个业务板块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并且对商
砼板块、新材板块、贸易业务进行补充完善,公司各职能部门对本部
门的职责和流程进行了修订,并于 2022 年 10 月 31 日完成修订并定
稿。
开展内控体系检查,2022 年 9 月对各职能部门开展“五标一体”
5
内部审核,以部门工作职责为主线,将体系标准条款要求与各部门实
际工作职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现场查看、询问、交流、文件查
阅、记录取证等方式,对审核部门管理职能的实施以及基础工作情况
进行抽样检查,对审核过程中发现各职能部门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
不符合整改项 8 项,通知整改并跟踪其完成情况,保证公司管理体系
的持续有效运行。2022 年修订完善了《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
司招标管理办法》、《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五标一体”管理
手册》等制度,同时根据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和各季度管理体系运行安
排,于 6 月、9 月对万年厂、德安公司、乐平公司等子公司的内控体
系设计、测试情况进行现场抽查验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
求。6 月通过了北京国标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对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监督
审核,12 月通过了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对公司质量、环
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体系监督审核。12 月,公司组成综合
考核小组,分成经营目标考核、综合管理考核等项目进行年度评价,
其中对质量、工艺、设备、安全环保及职业健康、人力资源、三项工
程、财务、供应、销售等管理业务流程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各子公司
依据管理体系运行安排,针对发生变化的的重点环节进行年度总体评
价。
6、内控评价工作情况
(1)内控设计符合性自查,缺陷认定与流程改进
报告期,公司本部、各子公司根据公司体系管理计划的要求,以
公司《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内部控制手册以及相关管理制度为
6
依据,对各部门相关文件(内控矩阵、内控制度、程序文件)等方面
进行了梳理与自查。公司本部现有20个主流程,195个子流程,662
个风险防范控制点,其中高风险防范控制点107个、中风险防范控制
点365个、低风险防范控制点190个。各子公司均完成了所有业务流程
的自查与梳理,对存在的设计缺陷进行了完善性的修订,完成了内控
手册的修订,形成了相关的修订底稿。
(2)检验内控执行效率、效果
运营管理部根据业务重点,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评价小组,有
针对性的对子公司开展内控现场测试工作,对其在供应业务、资金活
动业务、销售业务流程的穿行测试,针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评价,提出
了改进意见。子公司依据公司的统一安排,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管理
运行重点环节,以生产管理、供应、销售、能源消耗、财务等重要业
务流程为测试重点,实施制度建设及执行效率、效果穿行测试,形成
测试计划、现场测试记录表、内控测试缺陷汇总表、缺陷汇总评定表、
测试与整改报告等相关底稿。
五、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的《上市
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董事会根据规范、评价指引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
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程度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
研究确定了适用公司的内控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了
7
一致。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缺陷类 评定标准
别 定量标准 定性标准
1、公司控制环境无效;
2、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
弊;
财务报表错误金额落在
3、审计发现当期财务报告存在重
以下区间:
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
1、错报≥利润总额的5%
重大缺 发现该错报;
2、错报≥资产总额的3%
陷 4、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审计
3、错报≥经营收入总额的1%
机构对内部控制监督无效;
4、错报≥所有者权益总额的
5、已报告给管理层的重大缺陷在
1%
经过合理的时间后,并未加以改进;
6、影响关联交易总额超过股东大
会批准的关联交易额度。
在以下领域存在缺陷,经综合分析
财务报表错误金额落在
不能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信息真实、准
以下区间:
确、可靠的,认定为重要缺陷:
1、利润总额的3%≤错报<利
1、反舞弊程序和控制;
润总额的5%
2、非常或非系统交易;
重要缺 2、资产总额的0.5%≤错报<
3、期未财务报告流程的;
陷 资产总额的3%
4、财务报告相关信息系统;
3、经营收入总额的0.5%≤错
5、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的
报<经营收入总额的1%
合规性监管职能失效;
4、所有者权益总额的0.5%≤
6、受到国家政府部门处罚但未对本公
错报<所有者权益总额的1%
司定期报告披露造成负面影响;
财务报表错误金额落在
以下区间:
一般缺 受到省级(含)政府部门处罚但未
1、错报<利润总额的3%
陷 对本公司定期报告披露造成负面影响;
2、错报<资产总额的0.5%
3、错报<经营收入总额的
8
0.5%
4、错报<所有者权益总额的
0.5%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缺陷类 评定标准
别 定量标准 定性标准
1、规章制度严重缺失,管理层凌驾于
内部控制之上;
1、连续3年以上未维护、更 2、经营活动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新内控体系文件,未形成完 3、缺乏民主决策程序,决策程序导致
整的抽样底稿 重大失误;
重大缺 2、公司通讯系统(网络、电 4、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中高级技术人员
陷 话)、财务信息系统、OA信 非正常流失;
息平台、生产线自动控制系 5、媒体负面新闻频现,或者对公司已
统等重要公共IT系统或平台 经对外正式披露定期报告造成负面影
连续中断达72小时以上 响;
6、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或制度执行失效;
7、内控重大或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
1、规章制度不完善,无法指导生产管
1、连续2年以上未维护、更 理;
新内控体系文件,未形成完 2、决策程序导致一般失误 ;
整的抽样底稿 3、违反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导致公司
2、公司通讯系统(网络、电 经济损失;
重要缺
话)、财务信息系统、OA信 4、关键岗位业务人员严重流失;
陷
息平台、生产线自动控制系 5、媒体负面新闻影响,涉及局部区域;
统等重要公共IT系统或平台 6、重要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缺陷;
连续中断达48小时以上,但 7、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生产经营管
未达到72小时 理指令执行经常出现偏差;
8、内控重要或一般缺陷未得到整改。
1、未维护、更新内控体系文 1、决策程序效率不高;
件,未形成完整的抽样底稿 2、违反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未造成公
一般缺
2、公司通讯系统(网络、电 司经济损失;
陷
话)、财务信息系统、OA信 3、一般岗位业务人员严重流失;
息平台、生产线自动控制系 4、媒体负面新闻影响,但影响不大;
9
统等重要公共IT系统或平台 5、一般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缺陷;
不稳定,偶尔中段,但均能 6、一般缺陷未得到整改;
在24小时以内恢复正常运行 7、存在其他缺陷。
3、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生
产经营管理指令执行偶尔出
现偏差
六、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及整改情况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
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未
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
针对报告期发现的一般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根据评价反馈的整改
建议,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立即进行了整改。
对于评价工作中发现的共性缺陷,公司修订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并通
过加强日常监督和检查工作力度,切实保证整改效果。
七、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可能对投资者理解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
价内部控制情况或进行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内部控制信息。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 年 4 月 15 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