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雪迪龙:雪迪龙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2023-03-31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2022 年度,公司董事会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
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
第 1 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
本着对公司和股东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股东大会赋予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股
东大会的各项决议,积极维护股东及公司利益。全体董事恪尽职守、勤勉尽责,
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切实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现将公司董事会 2022 年度
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2 年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回顾
    2022 年,宏观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各行各业不同程度地呈现结构性
分化态势。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公司经营历尽艰辛,但在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
全体成员积极行动、攻坚克难,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步发展。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22 年度,公司坚持以利润为中心,聚焦环境监测与工业过程分析业务,
深耕行业应用场景,深化落实公司 12 项重点工作,巩固在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的
领先地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由领导干部带头积极走访重点客户,积极到现场
解决问题,竭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公司有质量的增长。
    企业业务领域,公司坚持中高端产品定位路线,在集团型客户领域持续发力,
继续与电力集团、石化集团等核心客户保持框架合作,重点突破大型钢铁集团客
户,继续深化与能源集团、水泥集团客户的稳定合作,通过签署框架协议或战略
协议等多种方式巩固了公司在集团客户业务中的地位。本年度,公司中标多个大
型钢铁环保绩效评级类综合项目,为污染源业务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环境业务领域,公司继续推动项目质量提升,发挥运维国家地表水监测站和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示范效应及技术优势,拓展高质量的环境监测业务。
本年度,公司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推出交通污染溯源在线监测系统,进一
步补齐大气业务产品线;开拓了多参数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水中挥发性有
机物监测系统相关市场;拓展了水环保管家业务,以满足流域水环境监测、水环
境质量提升的客户需求;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监测站高水准运维,获得中国环境

                                    1
监测总站的通报表扬;承接了多个省市级大气网格化运维及颗粒物组份监测项目
和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及运维项目,环境业务整体质量及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改
善。
    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领域,公司继续完善相关产品,加快产品在现场的应
用测试。积极参与碳监测行业标准的编制,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
统取得首批环保认证及检测报告,成功中标华能、大唐等大型集团的碳监测试点
项目,并与某银行合作推出了绿色信贷支持方案,开创了碳排放与绿色金融协同
领域的先河;签署了公司首个大气温室气体及 VOCs 省级监测站点运维项目,运
维期三年。
    工业过程分析行业年度新签合同增长明显,在锂盐提炼窑炉气体分析、制氢
过程纯度分析、核电高温气冷系统杂质分析等新能源行业应用和航空发动机尾气
监测等前沿行业应用取得突破,半导体电子气杂质分析等新型行业应用多个项目
逐渐落地,成功推出适用于工业过程分析的国产化色谱等新产品,过程分析行业
核心仪表国产化取得一定进展。
    2023 年 2 月,公司成功入围兰州市工地扬尘及噪声智能监测监控设备(第
一批)供应商,公司的扬尘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连续自动检
测环境空气中的 TSP、PM10、PM2.5 浓度、可扩展噪声、气象五参数、LED 显
示屏及视频等,应用于重点监控区和各种声环境功能区的连续自动监测。
    2022 年度,公司荣获“2022 北京制造业企业 100 强”和“高精尖企业 100
强”荣誉称号,获首届国际绿色零碳节“2022 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奖”,第六届
博鳌企业论坛暨亚洲经济大会“2022 年度(行业)上市公司杰出贡献奖”,“北
极星杯 2022 废气监测影响力企业”等荣誉奖项。
    2022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05 亿元,较上年同期 13.81 亿元增长 8.97%;
期末总资产为 34.57 亿元,较上年同期 34.36 亿元增长 0.60%;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资产为 26.57 亿元,较上年同期 25.46 亿元增长 4.35%。
    2022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84 亿元,较上年同期 2.22 亿
元增长 27.89%。
    2022 年度,公司环境监测系统实现销售收入 8.61 亿元,较上年同期 7.16 亿
元增长 20.27%;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实现销售收入 9,000 万元,较上年同期 1.30

                                     2
亿元下降 30.83%;气体分析仪及备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2.06 亿元,较上年同期
2.07 亿元基本持平;系统改造及运维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3.19 亿元,较上年同期
2.30 亿元增长 38.68%;节能环保工程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2,931 万元,较上年同期
9,795 万元下降 70.08%。
       (二)主要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2022 年度,公司继续完善数字化协同运营平台,深化数字化协同管理在日
常管理中的应用,逐步提升交付、质量、成本、效益可视化;智慧运维管理平台
也得到进一步应用,初步实现了数据质量、运维质量、运维痕迹的可视化。随着
“优选”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地应用,公司在存货方面取得一定进步,物料种
类有所减少,库存积压适度缓解,供应质量得到提升。通过持续的费用管控与降
本增效,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和促进公司
长足发展。
    2022 年度,继续完善人才选育用评体系和优化组织建设,加强人才梯队培
养,基于“人才价值评估模型”,从业绩、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实施人才的晋升
与淘汰,针对性培养选拔劳模型人才、专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通过人才价值
评估模型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深化应用,使公司整体人均效能得到改善。
       (三)新产品研发情况
    2022 年度,公司研发投入资金 9,694.89 万元,较上年同期研发投入基本持
平。
    污染源监测产品领域,持续对监测设备智能化数字化改型发力,对污染源智
能监控平台以及智慧运维平台进行了升级和应用示范;对原位式激光颗粒物监测
仪进行优化,扩大市场推广力度;对抽取式烟气颗粒物监测仪和抽取式氨激光分
析仪进行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气监测产品领域,推出大气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大气中铅、镉等
20 余种重金属元素的在线监测,为大气组份网监测以及污染溯源提供支持;推
出在线/便携恶臭监测设备,可实现对典型恶臭气体或异味监测识别与报警,为
园区异味识别和预警提供支撑。
    水质监测产品领域,自主研发完成污染源总氮水质在线监测仪、水质离心机、
污染源水质自动监测综合管控平台等产品研发;完成水中 VOCs 自动监测系统的

                                      3
搭建,可实现不少于 19 种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自动测量;完成化学需氧量
(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户外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首次型式批准认
证,助推产品的市场拓展。
    碳排放及温室气体领域,推出大气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和中精度 CO2 红
外分析仪,可满足环境温室气体监测需求;智能碳排放计量系统和企业碳账户两
个产品,已逐步在各行业开展试点应用;公司 CO2 智能化监测技术入选北京市
发改委“北京市创新型绿色技术推荐名录”。
    2022 年,公司成功申报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耦合双
检测系统的大气汞和烟气汞高精度在线测量与质控技术”,该项目可形成系列的
自主知识产权大气汞和烟气汞高精度在线测量及质控设备,成功实施后可提升复
杂烟气背景下多形态汞的同步高精度测量,提高重要工业排放源及超级站中重金
属汞的监测精度并实现溯源。
    (四)2021 年员工持股计划进展
    2022 年 12 月 28 日,2021 年持股计划锁定期届满且解锁条件成就,该期持
股计划全部解锁。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该期员工持股计划累计减持 901.23
万股,减持比例 90.08%,剩余持股数量为 99.1947 万股,剩余持股比例占本期持
股计划的比例为 9.92%,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 0.16%。
    (五)可转债转股情况
    “迪龙转债”自 2018 年 7 月 3 日进入转股期,经向下修正转股价及实施权
益分派调整转股价后,目前的转股价格为 8.26 元/股。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累计已有 222,773,400 元(2,227,734 张)迪龙
转债转换成公司 A 股普通股,累计转股数为 25,231,541 股,占迪龙转债转股前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额的 4.17%,剩余可转债余额为 297,226,600 元
(2,972,266 张),占迪龙转债发行总量的 57.16%。
    (六)对外投资情况
    2022 年 8 月,公司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发起成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中
计智量环境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合资公司,通过合资公司开展合资经营,
共同推进碳监测计量相关技术、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碳监测计量标准装
置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于国家“双碳”战略与先进计量体系的建设。同月,

                                    4
公司购买 KORE 公司部分股权,扩大持股比例至 73.87%,进一步加强对 KORE
公司的管控,继续推进质谱仪的国产化工作。
    (七)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2022 年度,雪迪龙党总支从担当担责入手开展党建工作,使党组织成为公
司核心竞争力之一。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部、中国环境
保护产业协会党委等 6 家单位开展联学联建,推动实现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两手
抓、两融合、两促进;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共同学习“两个确定”、“两个维护”、“四个坚持”的党的纲领;先后助力公司组
织实施员工素质调查、管理者队伍调查、管理堵点调查、新产品上市调查等工作,
积极为公司经营谏言献策;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
极分子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2022 年 9 月 29 日召开了党员大会,选举
了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委员。雪迪龙党总支将继续高举“红色使命、绿色行动”的
党建旗帜,担任引领、助力非公有制企业的光荣使命,致力于成为公司竞争力中
的核心能力之一。
    二、公司董事会日常工作情况
    (一)2022 年董事会召开情况
    2022年,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
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召集、召开董事会会议,全年共召开董事会会
议9次,共计审议通过议案46项,所有议案均获得出席会议董事的全票表决通过。
    (二)董事会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2022年,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
司章程》的要求,共召集召开3次股东大会、1次债券持有人会议,股东大会均采
用了现场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并就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大事项对中小
投资者的表决单独计票,为广大投资者参加股东大会表决提供便利,保障中小投
资者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及股东大会议
事规则的相关规定,认真执行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严格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及
授权,认真落实执行股东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
    (三)公司独立董事工作情况
    2022年度,独立董事严格按照《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工作细则》等规定,

                                    5
认真、勤勉、谨慎履行职责,积极出席相关会议,严格审核公司提交董事会的相
关事项对依法应出具独立意见的事项,均在独立、公正的立场上出具独立意见,
监督公司规范运作,切实保障股东和公司的利益。同时注重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积极关注并参与研究公司发展,积极到公司现场工作,为公司的审计工作及内控、
经营管理、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等工作进行监督,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专门委员会运行情况
    公司设有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依据公司章程和各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行使职权,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科学管理。
    2022年度,公司共组织召开七次审计委员会会议,每季度均通过内审部门对
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与存储、现金管理、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大额
资金往来等事项进行检查审计,并对内审部门每季度的报告与总结进行审议批准,
监督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有效运行。
    2022年度,公司共组织召开一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审查上一年非独立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对其上年度绩效进行考评,并研究制定董事及
高管人员2022年度薪酬考核方案,督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勤勉尽责,维护公司及
股东利益。公司共组织召开战略委员会一次,审议公司对外投资事项,及设立合
资公司事项。公司共组织召开提名委员会两次,对拟任独立董事候选人和第五届
董事会董事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保证其任职资格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
程》的规定。
    以上专门委员会的召集、召开均按法定程序执行,为公司董事会决策相关事
项奠定了基础。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市场发展展望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将进一步扩容,公司作为生态环境监测
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具备丰富的产品储备和市场积淀,同时基于五大技术研发
平台,不断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快速推动新产品上市,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
公司整体面临良好的发展空间。




                                   6
    1、生态环境监测持续稳步发展
    “十四五“期间,将以坚持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控制、温室气体
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为主线,持续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
    污染源监测方面,将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综合整治,强化重点工业源氨排放治理和氨逃逸防控,持续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
排放改造。
    大气环境方面,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
继续强化臭氧(O3)与细颗粒物协同控制,重点投入开展 VOCs 组分监测、颗粒
物组分监测、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加强巩固道路扬尘等面源监测、环境空
气恶臭监测等,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国家和地方空气
质量监测城市站逐步进入更新期,各地将逐步优化辖区内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综
合标准站、微型站、单指标站、移动站等多种模式,实现县城和污染较重乡镇全
覆盖。
    水环境监测方面,“十四五”国家地表水按“9+N”方式进行监测,进一步
拓展自动监测指标和覆盖范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将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首
先,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由水环境监测向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
方向发展;其次,监测仪器类型不断更新,监测产品多样化,黑臭水体监测、水
中 VOCs 监测、水质多参数自动监测、高光谱水质监测、无人机遥感监测等产品
持续发展;监测手段不断更新,由传统手工地面监测向智能化和天地一体化方向
延伸;再次,监测深度也将不断延伸,由断面水质现状监测向污染溯源监测和监
控预警监测方向发展。
    2、碳排放监测及温室气体监测市场逐步启动
    “十四五”监测规划提出,着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
按照核算为主、监测为辅、国际等效、适度超前的原则,系统谋划覆盖点源、城
市、区域等不同尺度的碳监测评估业务,提升碳监测技术水平,逐步纳入常规监
测体系统筹实施。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指出,要提升单点碳
排放监测和大气本底站监测能力,充分发挥碳卫星优势,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网
络,开展动态实时全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智能监测和排放量反演。构建支撑二氧

                                   7
化碳排放核查与监管技术体系,研究二氧化碳排放计量评估技术,碳储量调查监
测和管理决策技术,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数字监测、报告、核查流
程,支撑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升。
    在“双碳”背景下,随着碳监测评估体系的建设推进,碳排放在线监测有望
覆盖重点行业数万家重点企业;城市站点高精度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将进一步开展
和推进,结合无人机、走航、遥感和传感器技术的近地面二氧化碳和甲烷立体监
测,有望建立基于“固定站点+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的多源大气环境温室气体
浓度监测体系。
    生态环境部等 7 部委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
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减污降碳
协同度有效提升。
    3、噪声监测市场开始起步
   《“十四五”监测规划》提出,健全声环境监测。规范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设置,到 2025 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并
与国家联网。
   《“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提升噪声监测能力,推动功能
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2025 年 1 月 1 日起,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
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统一采用自动监测数据评价;推进工业噪声实施排污
许可和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发布工业噪声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依法
核发排污许可证或进行排污登记,并加强监管;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依证排
污,按照规定开展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噪声重点排污单位应依法开展噪声自
动监测,并及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4、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上日程
   “十四五”监测规划提出,优化水环境质量监测,推进重金属、有机物、生
物毒性等自动监测试点;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优化电镀、有色金属冶炼等行
业重金属排放监测。加快制定废水重金属在线监测相关技术规范,推动开展颗粒
物、VOCs、氨等直读式监测设备、重金属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的研发。



                                   8
   2022 年 3 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指
出,加快推进废水、废气重金属在线监测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健全重
金属污染监控预警体系,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在涉铊涉锑行
业企业分布密集区域下游,依托水质自动监测站加装铊、锑等特征重金属污染物
自动监测系统。排放镉等重金属的企业,应依法对周边大气镉等重金属沉降及耕
地土壤重金属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大气重金属沉降造成耕地土壤中镉等重金属累
积的风险,并采取防控措施。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在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应用重金
属污染物自动监测、视频监控和用电(能)监控等智能监控手段。重金属污染防
控逐渐提上日程。
    5、新污染物防控与治理逐步受到关注
    当前,我国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蓝水清”正在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正逐步受
到广泛关注。
    2022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指出,有毒有害化学
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
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依托现有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典型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
查监测试点。探索建立地下水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2025 年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2022 年 12 月,生态环境
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 年版)》,进一步明确了目前
新污染物治理“治什么、怎么治”。
    《“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也提出,研发持久性有机污
染物公约履约支撑技术,研发面向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臭氧层耗损物质(ODS)排
放溯源、履约成效评估和预测预警、替代品及其降解产物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潜在增列 ODS 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应对技术;开发 ODS 在线检测技术,建立国家
和区域履约成效评估方法。开发汞化合物在线监测、多维溯源和动态监管技术,
开展汞废物阈值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研发汞污染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方
法和履约成效评估模型等。



                                   9
    6、工业过程分析行业国产化水平有待提升
    过程在线分析仪技术壁垒较高,在国家掌握关键技术及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
略背景下,国产分析仪器设备生产商,有望通过技术研发、收购并购等手段提升
关键零部件及分析仪的国产化水平,逐步向高端分析仪器市场转型。
    7、提升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
    2020 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布
《加强“从 0 到 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通用科
学仪器的设计研发,聚焦高端通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工程化和产业
化研究,推动高端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快速发展。
    2023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
调,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超前部
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要科学规划布局前
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设施建设事中事后
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要打好科技仪
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
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
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大及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科学仪器行业有
望茁壮发展,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二)公司的经营管理计划
    2023 年,公司将继续全面践行“深耕客户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经营战
略,贯彻落实“客户+产品+模式”的业务主线和“任务+要求+责任人”的管理
主线,继续坚持以利润为中心,在过去 12 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深化管理质量
和效率提升,认真完善基础管理,狠抓公司执行力,全力做好现有业务,积极发
展新的增长极,全面完成公司 KPI 指标。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色谱、光谱、质谱、能谱和传感器五大核心技术平台
为基础,结合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和大数据资源中心,加快 5G、人工智能、数
字技术等新技术与监测技术的融合应用,将传统常规监测向智慧监测升级,广泛
拓展环境监测、温室气体监测、工业过程分析、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端+云+服

                                   10
务”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坚持以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及环境大数据为核心业务,保持其作为公
司基本盘不动摇。聚焦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存量市场更新的机会,紧抓火电
“三改联动”与新增投资机遇,深耕应用场景,深化行业解决方案,加深巩固与
大型电力集团、能源集团客户的合作;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VOCs 产业
集群和工业园区,推广环境空气 VOCs 在线监测系统及走航服务,实现工业园区
污染排放的有效管控,改善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针对各类复杂水环境问题,推出
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控环境解决方案、高浊度水体预处理解决方案、水污染溯
源预警解决方案等,积极挖掘释放数据价值,助推“三水”共建;稳定相关资源
投入,确保核心业务稳健持续增长。
    基于“双碳”战略的实施及其带来的传统工业节能改造需求以及新能源行业
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市场空间,大力拓展碳排放/温室气体监测和工业过程分析等
成长业务,进一步扩展碳排放监测评估试点的示范效应,争取在更多的企业落地
碳排放监测项目,优化推广碳监测绿色信贷支持方案,深化碳监测方案在绿色金
融领域的应用;加大“Orthodyne”品牌产品在国内半导体行业、工业过程分析
行业的推广,持续完善工业行业解决方案,加强与石化、空分、半导体、化工、
冶金、钢铁等工业行业客户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市场知名度。
    孵化培育科学仪器、计量仪器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等种子业务,综合利用公司
五大技术研发平台和强大的产业化能力,采用投资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手
段,统筹推进产业链联通发展。关注新污染物监测、噪声监测等新兴市场机会。
    继续完善数字化协同运营平台,以效率优先为主线,加强数字化协同管理在
                                   11
日常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技术赋能管理能力,逐步提升交付、质量、成本、
效益可视化,推动公司向智能制造发展。
    2023 年,公司将坚守“践行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的初心,切实落实
ESG 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市场变化,紧抓
“十四五”的发展机遇,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二〇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