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 一、财务状况 2020年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面对新冠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公司管 理层及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紧抓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及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增长的机 遇,围绕“抓市场,强研发,增效率”的指导思想,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公司 业绩更上一个台阶,为公司“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以用户需求为 导向,坚持产品化发展战略,在核心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方面均取得了不错成绩,同时积极 实施外延投资并购,实现优势互补,巩固了公司以技术和产品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公司通过对治理结构的有效改善,进一步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独立稳定运行,确 保了上市公司发展战略、经营决策的一惯性和持续性,实现了公司2020年度业绩的高增长。 报告期内,受益于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及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提速,公司主营业务中毛利率 相对较高的卫星导航终端、元器件及模块销售实现了较快增长,收入结构变化使公司整体毛 利率由2019年的50.35%提升至53.99%;安防监控业务受疫情影响,收入规模出现一定下滑。 综上,公司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7,717.76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2.38%;营业利润10,337.58 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778.87%;利润总额9,436.28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249.03%;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61.0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657.46%。 1、主要会计数据和经营指标 1 单位:元 2020 年 2019 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18 年 577,177,641 471,613,448 443,563,011 营业收入(元) 22.38% .22 .07 .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80,610,524. 4,586,765.5 16,169,993. 1,657.46% 净利润(元) 11 2 9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50,600,905. -19,728,181 -12,973,32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 -356.49% 03 .70 .43 利润(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124,524,865 -42,837,709 86,958,382. -390.69% 量净额(元) .09 .52 23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1444 0.0082 1,660.98% 0.029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1444 0.0082 1,660.98% 0.0290 增长 7.83 个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8.33% 0.50% 1.74% 百分点 本年末比上年末 2020 年末 2019 年末 2018 年末 增减 1,946,919,5 1,648,156,1 1,545,715,7 资产总额(元) 18.13% 36.65 42.39 30.9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1,013,488,3 929,177,015 930,820,992 9.07% 净资产(元) 42.69 .53 .89 2、2020 年度主要业务收入与毛利情况 单位:元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比 毛利率比上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毛利率 比上年同 上年同期增 年同期增减 期增减 减 分行业 集成电路业 208,432,212.08 86,515,101.79 58.49% 26.44% 22.00% 1.51% 务 北斗终端及 250,589,745.35 102,106,898.94 59.25% 60.30% 101.54% -8.34% 运营 安防监控 116,879,167.65 76,878,939.75 34.22% -18.34% -29.67% 10.60% 2 其他 1,276,516.14 72,759.20 94.30% -82.53% -97.76% 38.72% 二、科研情况 1、研发费用投入情况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研发人员数量(人) 365 385 376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 43.87% 48.00% 47.96% 研发投入金额(元) 100,417,988.30 77,788,124.13 97,446,774.79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17.46% 16.49% 21.97% 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 21,212,659.36 20,925,299.34 23,315,698.53 (元) 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 21.12% 26.90% 23.93% 入的比例 资本化研发支出占当期净 25.35% 458.80% 144.19% 利润的比重 2、重点在研项目情况 核心器件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元器件及模块项目106项,重点技术方向包括高速接 口、转换器、硅基多功能MMIC、北斗三号、软件无线电、T/R数字板卡等。各类项目按计划 进展有序。通过相关项目的研发,未来公司将突破并掌握实现元器件功耗更低以及稳定性和 可靠性更高的核心技术,满足通信、航天、航空、船舶、计算机、汽车电子等市场需求。 卫星应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共开展科研项目85项,重点技术方向包括北斗三号基带 芯片、北斗三号终端、微波组件、北斗定位、卫星导航/定位/通信融合应用、组合导航等各型 终端及模块,卫星综合应用云平台等各类项目按计划进展有序。通过相关项目的研发,公司 在高精度、抗干扰、低成本、低功耗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北斗三号的全 球组网,未来将形成更全系列型号、更多应用面的北斗三号新导航体制下的系列终端产品, 实现市场应用从航天、航空到地面到水上及水下,从特种行业到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到大众消 费的全覆盖,为市场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卫星综合服务。 3 视频图像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光、机、电技术共开展研发项目25项。在技术研发 方面,公司重点开展了智能警务督察、机载ICB、机载监控、机场进程管控、航班地面保障 智能算法等项目的研发力度。为提高检测速度、降低运算成本引入TensorRT加速技术。同时 开展基于TensorRT的神经网络加速技术,为提升产品性能及边缘计算做技术储备。通过相关 项目和技术的研发,公司产品在宽动态视频监控、夜视能力、信号处理、目标智能识别等公 安、航空、机场管控应用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三、业务经营情况 公司2020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以市场、技术发展为导向,积极推进产品化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各主要板块业务情况如下: 1、集成电路 公司集成电路业务主要面向行业用户提供高可靠性芯片、器件销售和设计服务。2020年, 基于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优势,公司重点围绕通信、综合显控、汽车电子等市场,多途径 挖掘和紧跟重点客户的需求,在射频、高速接口等重点产品方向新拓展形成了一批稳定的核 心用户群,产品销售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承接了国家多项前瞻 性重大科研任务,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报告期,公司积极布局研发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产品化战略,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 键技术,同时,配合技术平台、生产工艺及测试平台改造,研发中心产品化研制能力逐年提 升。报告期内,公司核心元器件技术指标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后续产品进入更广泛的行业应 用、有效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提供了保障。 2020年,公司积极克服疫情引发的外部供应链压力,保障了市场业务的顺利拓展,超额 完成了年度计划,实现了集成电路板块业务销售收入20,843.22万元,同比增长26.44%。 2、北斗导航 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北斗系统实现从区域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短 4 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服务的跨越,构成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全球 导航应用服务体系。随着系统的成熟运行,北斗一、二号区域性产品及应用市场将逐步替换 升级,北斗三号产品将很快成为应用主流,并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 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北斗+”或“+北斗”应用场景将得以快速实现,北斗应用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空间。 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深入开展了北斗三号核心产品及新场景 下北斗应用的研究,实施了北斗三号基带设计及终端研发项目85项,其中新立项项目57个, 突破了多项北斗三号核心产品关键技术。在北斗三号终端核心器件基带设计技术上,实现了 RNSS、全球短报文和RDSS功能的整合,在时间特性、接收灵敏度和窄带抗干扰能力上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基于掌握的北斗基带技术,利用北斗链路实现了语音与图像的传输,完成了 国内首批北斗三号手持及指挥机的研制及生产,取得了多款型号终端测评第一的成绩。在北 斗市场拓展方面,重点产品包括北斗车载设备、手持设备、机载设备、船载设备及北斗模块 销量实现稳步增长。在新产品方面,推出了应急终端、北斗器件、智能监测终端、组合定位 车载终端等,满足了行业用户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正式组网运行的机遇,积极强化北斗三号新产品 推出速度和重点市场拓展力度,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供货保障能力建设,北斗终端及运营业 务实现了销售收入25,058.97万元,同比增长60.30%。 3、安防监控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川内多个地市州、区县的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以及市政公 安、交通、政务云等项目计划和进度推迟,公司审时度势,按照“聚焦”原则,集中资源,收 缩重点工作范围,战略性放弃了部分市州地区的非重点项目,集中力量保障重点项目进度, 发展优质项目,成功中标了成都部分区县、阿坝州的天网改造与新建项目,保持了公司在西 南地区天网传统优势区域的业务持续发展。 同时基于战略规划,公司逐步实现公司视频图像处理应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纵深发 5 展转型。立足新业务领域,全力突破公安、机场的AI产品市场落地,围绕行业数字化建设, 不断升级智能算法,提升现有管控系统产品的功能及应用范围。同时,基于在行业及视频大 数据方面的积累,公司正通过整合多源信息融合、图像识别、光电跟踪及动态规划技术,研 发满足智能车机等领域的数据化、智能化需求的新产品。 综上,2020年公司安防监控业务实现了销售收入11,687.92万元,同比下降18.34%。 (二)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供货保障能力 报告期内,为提升供货保障能力,公司基于产品化标准,对生产、封装工艺以及测试平 台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了多个实验室、测试间及净化间,同时重点强化产品生产的原材料 供应、产品质量管控,加大生产计划实施过程的统筹与协调力度,严格控制批量产品的技术 状态,高质量地完成了各型产品的生产、交付。 在芯片工艺方面,公司已建立了40nm CMOS和0.13um SiGe的工艺平台,并实现量产,目 前部分产品已提升至28nm CMOS工艺;多款核心元器件已采用高可靠性封装,并正在开展持 续稳定的可靠性研究工作;通过测试平台的持续完善,将进一步实现多批次、大批量半导体 集成电路筛选和质量一致性检验A、B组的检测试验能力以及大规模筛选检测产能。 在北斗终端方面,报告期公司通过设备投入、流程管理优化等措施,使得整机装配效率 提高了2-3倍,部分电装板程序烧写效率提升3倍以上,有效提高了终端的生产效率;同时, 公司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了终端生产过程 的智能化控制和改造。 (三)强化设计生产质量监督,实现质量信息闭环管理 质量作为产品的生命线,是公司立足市场长远发展的根本。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建立相 关方管理办法、完善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精简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完善产品技术状态管理办 法等方面,持续提升了公司质量管理控制的能力,提高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导的有效性; 通过建立新工艺、新器材、新方法的论证、评审、确认工作,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建 立系统化培训管理体系,提升了各业务岗位人员技能。积极开展公司质量体系运行工作,完 6 成了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相关工作,做好产品质量与过程控制,确保产品在物料质量、研 制过程、批生产过程等环节的达标。 (四)立足行业发展趋势,强化产品化战略下的团队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对研发、市场、管理等人员团队建设与评价进行了优化,重点致力于价 值评价及分配体系的打造,进一步完善任职资格体系,持续开展岗位评价工作以及全面绩效 管理工作,旨在营造透明且清晰的晋升渠道,提供有竞争力的行业薪酬,打造吸引、聚集优 秀人才的人力平台,为公司的发展建设优秀的人才队伍。为适应行业新形势,公司围绕产品 化的战略目标,重点实施了研发、市场组织架构的调整,并持续优化绩效、激励导向。同时 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ERP系统与工作匹配能力建设,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 并实施了以科研项目完成率及产品销售目标(合同、收入、回款)为KPI的一体化绩效考评体 系;建立并试运行了以产值和利润为主导目标的激励措施。截至报告期末,上市公司体系员 工共计832人,比上年度小幅增长3.74%,研发人员比例43.87%,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66.35%, 核心团队保持稳定,人才梯队建设有序。 (五)持续推进产业链投资 为保障重点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快速提升公司在模拟IP和数模混合IP方面的技术实力, 填补公司在高速串行接口技术领域短板。报告期,公司投资895万元收购了Serdes IP技术团队, 与公司转换器、软件无线电、高清视频传输等重点技术产品的研制形成了技术优势互补。 四、员工构成情况 为满足公司技术和市场并重的战略发展需求,报告期内,人力资源工作主要围绕引进高 端的人才及进行适度人员调整为主,截至 2020 年底,公司员工总数为 832 人,较去年同期增 加 3.74%。公司坚持“以事业留人”、“以人为本”,注重关键技术岗位、核心岗位的人员 梯队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行业的技术创新带头人,确保公司持续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的源动 力。公司塑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企业文化,确保员工为公司发展做出积极突出贡献的同 时,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收益,积极营造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打造有战斗力的骨干队 7 伍。 五、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一) 科技成果及资质荣誉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申报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新申 请软件著作权29项、新申请商标5项。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45项, 其中发明专利87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外观设计专利18项;合计获得注册商标54项、软件 著作权13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11项。 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获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颁发的“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 奖”、“2020年度北斗奖-天璇星奖”、“导航行业信用评价AAA级企业”,成都市集成电路行业 协会颁发的“成都市集成电路行业领军企业”,成都企业联合会、成都企业家协会、成都企业 文化协会颁发的“2020成都5+5+1重点产业领军企业(电子信息)10强”,成都市高新区经济运 行局颁发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企业”,科技部火炬中心颁发的“2019年科技型中 小企业”称号,四川省科技厅的“国内领先”认证等。 (二)审计工作 报告期,审计部进一步加强了审计工作在公司业务中事前和事后检查控制力,将审计检 查工作常态化,抓重点,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对已审计项目进行跟踪和回访,对公司 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财务核算、资金管控的有效性、合理性、准确性提出建议及意见。 (三)生产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突破视频、射频、高速信号、接口、通信、板卡等方向的关键技术, 攻破多个技术难点,保持了稳定的一次流片成功率。在生产工艺及测试平台建设方面,公司 基于产品化、供货要求,实现了生产、封装工艺以及测试平台、供货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 重点强化产品生产的原材料供应、产品质量管控,加大生产计划实施过程的统筹与协调力度, 严格控制批量产品的技术状态,高质量地完成了各型产品的生产、交付。 8 报告期内,由于产品销量成倍数增加,公司积极强化产品生产的质量管控,加大生产计 划实施过程的统筹与协调力度,严格控制批量产品的技术状态,高质量得完成了各型产品的 生产、交付。同时,公司在报告期内加强了对外包厂商的检查和审核力度,严格控制入厂的 原材料的质量,保障了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确保全年无重大质量事故和责任事故的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报告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外部环境、市场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公司基于供货保障、产 品管理、售前、售后的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仍需加强,产品研制过程的各阶段需要全面紧 扣用户需求;同时随着报告期内元器件产品销售的成倍数增长,产品质量管控、生产计划实 施过程的统筹与协调,批量出货能力面临新的挑战,用户新的售前、售后需求不断变化,对 公司技术支持,解决用户痛点和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解决措施:一、公司审时度势,按照“聚焦”原则,集中资源,收缩重点工作范围,战 略性放弃了部分市州地区的安防非重点项目,集中力量保障重点项目进度,发展优质项目; 二、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重新梳理了核心技术团队架构和各级管理体系制度,加强了研 发项目管理以及产品管理、售前、售后的技术服务保障能力,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感;三、 梳理重点客户的组织架构和对接人员及分工,建立长效持续的合作机制;四、加强市场调研、 产品推广,积极寻求新方向、新合作;五、多途径挖掘和紧跟重点客户需求,形成了一批稳 定的核心用户群,取得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及补助,彰显了公司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经理:谢俊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九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