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公司公告

交运股份: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2014-09-13  

						证券代码:600676           股票简称: 交运股份          编号:临 2014-017
债券代码:122205           债券简称: 12 沪交运


                   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14 年 9 月 2
日以专人送达和邮件方式向全体董事发出了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第六届
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的会议通知及相关议案。2014 年 9 月 12 日,公司
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了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应参与表决的
董事 9 名,实际参与表决的董事 9 名。本次会议的召开及程序符合有关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二、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会议审议并以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了会议议案,作出如下决议:
    1、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交运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
司实施 GFx 自动变速器换档机构技术改造项目的议案》详见临 2014-018
号公告);
    表决结果:同意 9 票,反对 0 票,弃权 0 票。
    2、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全资子公司烟台中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实施 NGC 发动机连杆总成技术改造项目的议案》。
    本次实施的 NGC 发动机连杆总成技术改造项目,是根据国家产业导
向和公司发展战略,为进一步完善零部件制造板块的生产布局,做精做
新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主业规模,保持在国内汽车发动机连杆生产领域
的领先地位而实施的。本项目的建设选址在烟台市福山区永达街 970 号



                                    1
的烟台中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厂区,占地面积约 1200 平方米。
    本项目新增不含税总投资为 10236.71 万元(含外汇 1428 万美元),
其中:新增建设投资 9870.18 万元,建设期利息 240.05 万元,铺底流动
资金 126.48 万元。利用原有固定资产 252.24 万元。达纲年所需全部流
动资金为 421.61 万元。项目计划于 2014 年 8 月启动, 2017 年 1 月实
现量产,2020 年实现达纲生产。根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提供的产能
规划信息,本项目设计年生产纲领为 150 万件(三班)。
    项目新增投资资金来源为银行长期借款及公司自筹资金。
    本项目市场需求稳定,生产规模大,技术风险可控,虽然项目投资
提前期较长,经济效益一般,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做精做新公司
汽车零部件制造主业规模,保持在国内汽车发动机连杆生产领域的领先
地位,也有利于公司核心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公司对本项目的风险和
潜在的风险作了较为充分的评估,并提出了可实施的对策和措施。
   (1) 市场风险与对策
    目前整车市场同类型车型较多,竞争激烈,本项目配套车型的市场
销售前景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拟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对未来市场变化的
跟踪,同时通过进一步积极拓展市场,提高原有连杆生产线和新生产线
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公司的效益来化解市场带来的风险。
   (2)效益风险与对策
    本项目的投资效益一般,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拟采取的对策是加
强建设投资控制,节约投资费用;不断改进工艺和加强管理,降低制造
成本,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投资控制和提高企
业综合效益,规避投资效益风险。
    除了上述风险因素以外,本项目在汇率、管理等其他方面仍存在一
定的风险,公司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
制风险,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
    表决结果:同意 9 票,反对 0 票,弃权 0 票。


                                 2
    特此公告。
    备查文件:
     1、烟台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上海交运汽车动力系
统有限公司 GFx 自动变速器换档机构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烟台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烟台中瑞汽车零部件
有限公司 NGC 发动机连杆总成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




                           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 O 一四年九月十二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