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公司公告

浙大网新:关于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资产交割过渡期损益的专项审计报告2017-09-30  

						                            目       录



一、专项审计报告…………………………………………………… 第 1—2 页




二、资产交割过渡期利润表……………………………………………… 第 3 页




三、编制说明………………………………………………………… 第 4—22 页
                 关于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资产交割过渡期损益的专项审计报告
                              天健审〔2017〕8054 号




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通云数据公
司)资产交割过渡期财务报表,包括资产交割过渡期(2016 年 11 月 1 日-2017
年 8 月 31 日)利润表以及编制说明。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编制和公允列报财务报表是华通云数据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2)设计、
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
报。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
我们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
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
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
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和
公允列报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



                                第 1 页 共 22 页
                         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资产交割过渡期利润表的编制说明
                         2016 年 11 月 1 日至 2017 年 8 月 31 日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一、公司基本情况

    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于 2012 年 7 月 16 日在杭州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注册号为 330100400043595 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成

立时注册资本 15,869.45 万元。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和增资,公司现有注册资本 29,986.25

万元。公司现持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 91330106599552249G 的营业执照。

    本公司经营范围: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不含新

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文化、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电子公告内容)

(上述经营范围中涉及前置审批项目的,在批准的有效期内方可经营),开发、投资、建设、

出租数据机房、提供机房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

动)



    二、资产交割过渡期利润表的编制背景

    根据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数网通信息港有限公司等七方签订的《发行股份及

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约定:本公司作为标的公司,在资产交割过渡期所产生的盈利或因

其他原因而增加的净资产的部分由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如发生亏损而减少的净

资产的部分,由补偿义务人按其各自拟转让标的公司的出资额占补偿义务人拟转让标的公司

出资额总和的比例,以现金方式分别向标的公司补足。为履行前述合同约定,本公司编制了

资产交割过渡期利润表。

    合同约定,资产交割过渡期指自评估基准日(不含基准日当日)起至标的资产交割日(包

含交割日当日)止的期间。其中,评估基准日为 2016 年 10 月 31 日,资产交割日为 2017

年 8 月 18 日。因财务报表系按月编制,为与资产负债表日衔接,资产交割过渡期确定为自

2016 年 11 月 1 日起至 2017 年 8 月 31 日止。


                                     第 4 页 共 22 页
    三、资产交割过渡期利润表的编制基础

    (一) 编制基础

    本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本财务报表系按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

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编制,本财务报表附注之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已与浙大网新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保持一致。

    (二) 持续经营能力评价

    本公司不存在导致对报告期末起 12 个月内的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

况。



    四、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一)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本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等有关信息。

    (二) 会计期间

    会计年度自公历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 31 日止。本资产交割过渡期利润表所载财务信息的

会计期间为 2016 年 11 月 1 日起至 2017 年 8 月 31 日止。

    (三) 营业周期

    公司经营业务的营业周期较短,以 12 个月作为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划分标准。

    (四) 记账本位币

    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五) 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

中的账面价值计量。公司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

份额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

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在购买日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

额,确认为商誉;如果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首

先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

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
                                    第 5 页 共 22 页
额计入当期损益。

    (六)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1. 母公司将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合并财务报表以母公

司及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由母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编制。

    2. 对同一子公司的股权在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买入再卖出,或卖出再买入的相关会计处

理方法

    (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列示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

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八) 金融工具

    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

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

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

    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依据、计量方法和终止确认条件

    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

金融负债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

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

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

的交易费用,但下列情况除外:(1)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计量;(2)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

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按照成本计量。

    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但下列情况除外:(1) 以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结清金

融负债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2) 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
                                  第 6 页 共 22 页
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按照成本计量;(3) 不属于指定

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或没有指定为以公允

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将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在初始确认后按照下

列两项金额之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确

定的金额;2) 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的原则确定的累积

摊销额后的余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按照如下

方法处理:(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资产持有期间所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确

认为投资收益;处置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

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持有

期间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于被投

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投资收益;处置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账面价值扣除原直接计

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后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当收取某项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已终止或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

险和报酬已转移时,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当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解除时,相应

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

    3.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公司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的,终止确认该金融

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继续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并

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公司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

的风险和报酬的,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 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终止确认该金融资

产;(2) 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按照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

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 所

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2) 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

变动累计额之和。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

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下列

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 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2) 终止确认部分的对价,

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之和。
                                 第 7 页 共 22 页
    4.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公司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确定相

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公司将估值技术使用的输入值分以下层级,并依次使用:

    (1) 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

报价;

    (2) 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

值,包括: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如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等;市

场验证的输入值等;

    (3) 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包括不能直接观察或无法由

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利率、股票波动率、企业合并中承担的弃置义务的未来现金流量、使

用自身数据作出的财务预测等。

    5. 金融资产的减值测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1) 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

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计提减值准备。

    (2)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先将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区分开来,单

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包括在具有类

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单

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

减值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根据其账面价值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

额确认减值损失。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 表明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

    ① 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② 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

    ③ 公司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④ 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⑤ 因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债务工具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⑥ 其他表明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况。

    2) 表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
                                  第 8 页 共 22 页
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以及被投资单位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

不利变化使公司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本公司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单独进行检查。对于以公允价值计

量的权益工具投资,若其于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超过 50%(含 50%)或低于

其成本持续时间超过 12 个月(含 12 个月)的,则表明其发生减值;若其于资产负债表日的

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超过 20%(含 20%)但尚未达到 50%的,或低于其成本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含 6 个月)但未超过 12 个月的,本公司会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诸如价格波动率

等,判断该权益工具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对于以成本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公司综合考虑被

投资单位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判断该权益工

具是否发生减值。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因公允价

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予以转出并计入减值损失。对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

资,在期后公允价值回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

失予以转回并计入当期损益。对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期后公允价值回

升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以成本计量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发生减值时,将该权益工具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

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发生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予转回。

    (九) 应收款项

    1.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金额重大的判断依据或金额
                                 占应收款项账面余额 10%以上的款项。
标准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
备的计提方法                     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2. 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1) 具体组合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确定组合的依据

账龄分析法组合                   相同账龄的应收款项具有类似的信用风险特征

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账龄分析法组合                   账龄分析法

    (2) 账龄分析法
                                 第 9 页 共 22 页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账 龄
                                                       计提比例(%)   计提比例(%)
1 年以内(含,下同)                                        3              3

1-2 年                                                     10            10

2-3 年                                                     20            20

3-5 年                                                     50            50

5 年以上                                                  100            100

     3. 单项金额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以账龄为信用风险特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
                                  征的应收款项组合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存在显著差异。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对应收票据、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其他应收款项,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

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十) 存货

    1. 存货的分类

    存货包括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

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

    3.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照单个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

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

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在

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

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

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对应的成本进

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4. 存货的盘存制度

    存货的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

                                   第 10 页 共 22 页
    5.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1) 低值易耗品

    按照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

    (2) 包装物

    按照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

    (十一) 长期股权投资

    1. 共同控制、重要影响的判断

    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存在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

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认定为共同控制。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

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认定为重大影响。

    2. 投资成本的确定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或

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

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合

并对价的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公司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判断是否属于

“一揽子交易”。属于“一揽子交易”的,把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取得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

处理。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在合并日,根据合并后应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在最终控制

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

本,与达到合并前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合并日进一步取得股份新支付对价的账面价

值之和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在购买日按照支付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其

初始投资成本。

    公司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区分个别财务

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1)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

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2)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判断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属于“一揽子交易”的,把各

项交易作为一项取得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对于购买日之
                                   第 11 页 共 22 页
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

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权益法核算下的其

他综合收益等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收益。但由于被投资方重

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而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除外。

    (3) 除企业合并形成以外的:以支付现金取得的,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其初始

投资成本;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其初始

投资成本。

    3. 后续计量及损益确认方法

    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

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4.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投资至丧失控制权的处理方法

    (1) 个别财务报表

    对处置的股权,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剩余股权,

对被投资单位仍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转为权益法核算;不能再

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确认为金融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

    (2) 合并财务报表

    1)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投资至丧失控制权,且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

    在丧失控制权之前,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

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资本溢价不足冲减的,

冲减留存收益。

    丧失对原子公司控制权时,对于剩余股权,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

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

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

资收益,同时冲减商誉。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应当在丧失控制权

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2)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投资至丧失控制权,且属于“一揽子交易”的

    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处置子公司并丧失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丧失控制
                                 第 12 页 共 22 页
权之前每一次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享有该子公司净资产份额的差额,在合并财务报表

中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损益。

    (十二) 固定资产

    1. 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

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时予以确

认。

    2. 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类 别             折旧方法     折旧年限(年)    残值率(%)    年折旧率(%)

       房屋及建筑物       年限平均法          40            5               2.38

       通用设备           年限平均法         4-10           5         9.50-23.75

       专用设备           年限平均法         4-10           5         9.50-23.75

       运输工具           年限平均法         6-10           5         9.50-15.83

    3.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认定依据、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

    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认定为融资租赁:(1) 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

权转移给承租人;(2) 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

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

择权;(3) 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 通常占租

赁资产使用寿命的 75%以上(含 75%)];(4) 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

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 90%以上(含 90%)];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

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 90%以上(含 90%)];

(5) 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中较

低者入账,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

    (十三) 在建工程

    1. 在建工程同时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则予以确认。在建工程

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计量。

    2.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工程实际成本转入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

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先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


                                 第 13 页 共 22 页
本调整原暂估价值,但不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

    (十四) 借款费用

    1.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原则

    公司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予以资

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 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

    (1) 当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开始资本化:1) 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 借款费

用已经发生;3) 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

始。

    (2) 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

续超过 3 个月,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

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重新开始。

    (3) 当所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

用停止资本化。

    3. 借款费用资本化率以及资本化金额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

利息费用(包括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

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应予资本化的利息

金额;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的,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

门借款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

的利息金额。

    (十五) 无形资产

    1. 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等,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2.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使用寿命内按照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

期实现方式系统合理地摊销,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直线法摊销。具体年限如

下:

        项    目            摊销年限(年)

       软件                        5

    3.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

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1)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
                                  第 14 页 共 22 页
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 无形

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

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能证明其有用性;(4)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

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 归属于该

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十六) 部分长期资产减值

    对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在资产

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发生减值的,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对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

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进行减值测试。商誉结合与其相关的

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若上述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确认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

期损益。

    (十七) 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已经支出,摊销期限在 1 年以上(不含 1 年)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

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入账,在受益期或规定的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

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则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十八) 职工薪酬

    1. 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2. 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职工为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

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3. 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1) 在职工为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

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2) 对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通常包括下列步骤:

    1) 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和

财务变量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所属期间。同时,

对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2)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
                                  第 15 页 共 22 页
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

的,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

    3) 期末,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服务成本、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

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以及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等三部分,其

中服务成本和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重新

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

允许转回至损益,但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确认的金额。

    4. 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向职工提供的辞退福利,在下列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

当期损益:(1) 公司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

(2) 公司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

    5.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按照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

进行会计处理;除此之外的其他长期福利,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为

简化相关会计处理,将其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服务成本、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

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以及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等组成项

目的总净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十九) 收入

    1. 收入确认原则

    (1) 销售商品

    销售商品收入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确认:1) 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转移给购货方;2) 公司不再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不再对已售出的商

品实施有效控制;3)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5) 相

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 提供劳务

    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可靠估计的(同时满足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

计量、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

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的收入,并按已经提供劳务占应

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不

能够可靠估计的,若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
                                第 16 页 共 22 页
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若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

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劳务收入。

    (3) 让渡资产使用权

    让渡资产使用权在同时满足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收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确

认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利息收入按照他人使用本公司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

定;使用费收入按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2. 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

    公司提供 IDC 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等服务产品。公司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协议的

约定,按月统计给客户提供的实际服务量,开具服务结算单,并通过邮件方式与客户进行服

务量的确认后,根据合同约定单价及双方确认后的服务结算量确认相应收入。

    (二十) 政府补助

    1. 2017 年 1-8 月

    (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判断依据及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

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

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

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将尚未分配的相关递延收益余额转入资产处

置当期的损益。

    (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判断依据及会计处理方法

    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划分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

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成本

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

期损益。

    (3) 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

关成本费用。与公司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支。

    2. 2016 年 11-12 月

    (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判断依据及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

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

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 17 页 共 22 页
    (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判断依据及会计处理方法

    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划分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

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

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十一)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1. 根据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

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数之间的差额),按照预期收

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限。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

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以前会计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 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

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则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

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转回减记的金额。

    4. 公司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

情况产生的所得税:(1) 企业合并;(2) 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

    (二十二) 租赁

    1. 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为承租人时,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将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

期损益,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有租金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为出租人时,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将租金确认为当期损益,发生的初始

直接费用,除金额较大的予以资本化并分期计入损益外,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有租金在

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为承租人时,在租赁期开始日,公司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

款额现值中两者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

价值,其差额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计入租赁资产价值。在租赁期各个

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

    公司为出租人时,在租赁期开始日,公司以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

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
                                第 18 页 共 22 页
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在租赁期各个期间,采

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



    五、税(费)项

  税     种                                 计税依据                             税     率

增值税                 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                                    17%、6%
                       从价计征的,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 30%后余值的
房产税                                                                            1.2%
                       1.2%计缴
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缴流转税税额                                              7%

教育费附加             应缴流转税税额                                              3%

地方教育附加           应缴流转税税额                                              2%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25%



    六、资产交割过渡期利润表项目注释

    说明:报告期指资产交割过渡期,即自 2016 年 11 月 1 日起至 2017 年 8 月 31 日止。

       1.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1) 明细情况
    收入

          项   目                                           报告期数

        主营业务收入                                            534,348,370.53

        其他业务收入                                              6,824,273.33

          合   计                                               541,172,643.86

    成本

         项    目                                           报告期数

       主营业务成本                                             339,910,796.79

       其他业务成本                                               2,321,085.13

         合    计                                               342,231,881.92

        (2)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报告期数
         项    目
                               收 入               成 本               利 润
       IDC 托管服务       338,220,392.37       202,093,613.06   136,126,779.31

                                        第 19 页 共 22 页
云计算服务         61,686,516.93     46,735,994.45    14,950,522.48

互联网资源加速     98,412,065.05     60,830,003.42    37,582,061.63

服务               36,029,396.18     30,251,185.86     5,778,210.32

  小    计        534,348,370.53   339,910,796.79    194,437,573.74



2. 税金及附加

  项    目                                      报告期数

城市维护建设税                                              11,497.00

教育费附加                                                  18,524.31

地方教育附加                                                11,508.42

印花税                                                     568,599.76

房产税                                                     411,166.44

土地使用税                                                  19,654.15

车船税                                                       6,099.30

  合    计                                            1,047,049.38



3. 销售费用

   项    目                                     报告期数

 人工费用                                             10,832,447.38

 代理服务费                                            4,087,718.45

 业务招待费                                            2,121,787.72

 差旅费                                                    803,247.02

 其他                                                  1,601,124.86

   合    计                                           19,446,325.43



4. 管理费用

   项    目                                     报告期数

 人工费用                                              4,672,596.03

 折旧、摊销费用                                        1,615,733.41

 办公费                                                1,080,075.66
                            第 20 页 共 22 页
 租赁费                                                  2,783,849.38

 业务招待费                                              1,007,748.47

 技术开发费                                              1,976,439.11

 其他                                                    1,517,601.65

   合    计                                             14,654,043.71



5. 财务费用

   项    目                                        报告期数

 利息支出                                               15,181,555.18

 利息收入                                                 -909,547.18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                                      1,460,119.26

 其他                                                         766,188.98

   合    计                                             16,498,316.24



6. 资产减值损失

  项    目                                         报告期数

坏账损失                                                 1,523,824.45

  合    计                                               1,523,824.45



7. 投资收益

  项    目                                         报告期数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                            -2,378,870.28
丧失控制权后,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
                                                         2,911,160.06
新计量产生的利得
  合    计                                                    532,289.78



8. 其他收益

  项    目                                         报告期数

递延收益摊销转入                                              160,211.69

招商引资财政奖励资金                                     1,667,200.00

                               第 21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