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南京银行: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本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2022-10-29  

                          证券简称: 南京银行          证券代码:601009           编号: 临 2022-062
优先股简称:南银优 1                                  优先股代码:360019
               南银优 2                                            360024
可转债简称:南银转债                                  可转债代码:113050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本公司 2022 年半年度报告
                 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特别提示: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近日,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
于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上证公函
【2022】2544 号)(以下简称“监管工作函”),要求本公司作出书面回复,并履
行信息披露义务。收到《监管工作函》后,本公司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就各个问题进
行逐项核查并作出说明,现就《监管工作函》中的有关问题回复并公告如下:
    一、半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 53.80 亿元,同比增长 19.90%。
其中,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69.66 亿元,同比增加 43.17%;核销及处置不良贷款 47.94
亿元,同比增长 136.91%。同时,公司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迁徙
率分别为 51.60%、51.63%和 61.51%,其中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和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较 2021 年末分别增长 0.68 和 18.46 个百分点。请公司补充说明:(1)信用减值
损失及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增幅明显的原因,核销及转出贷款减值准备大幅增加的原
因;(2)报告期内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大比例向下迁徙的原因及依据;
(3)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 0.01 个百分点,请结合关注类、次级类贷款
迁徙率上升,说明其原因及合理性。
    【回复】
    1.信用减值损失及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增幅明显的原因,核销及转出贷款减值准

                                      1
备大幅增加的原因。
    (1)关于信用减值损失及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增幅明显的原因
    本公司始终坚持稳健审慎的减值准备计提原则,自 2019 年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
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评估减值准备。2022 年上半年本公司计提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
69.66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21.01 亿元,同比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一是本公司
为有效应对当前较为复杂严峻的形势,根据监管导向,加速风险处置化解,2022 年
上半年核销及处置不良贷款 47.94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27.70 亿元,导致减值损
失计提增长较多。二是本公司贷款业务投放规模客观增长,贷款减值准备相应增加,
截至 2022 年半年末,本公司贷款总额 9,036.17 亿元,较年初增长 14.34%,对应贷
款减值准备余额 320.82 亿元,较年初增长 11.62%。三是截至 2022 年半年末,本公
司贷款拨备覆盖率 395.17%,整体上继续保持充足的风险计提水平。未来本公司仍
将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根据监管和会计准则要求,充足计提减值准备。
    (2)关于核销及转出贷款减值准备大幅增加的原因
    为有效应对当前较为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本公司秉持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
坚持资产质量严管严控策略,强化风险处置化解,夯实资产质量基础,2022 年上半
年不良贷款核销金额 47.94 亿元,同比增长 136.91%,核销及转出贷款减值准备也
随之增加。
    一是本公司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在年初即制定了高于往年的不良处置
目标,并锚定年度目标计划有序推动处置,不断出清存量风险。二是本公司深化核
销政策运用,积极组织开展呆账核销工作,2022 年上半年通过核销方式处置不良贷
款 47.94 亿元,较去年同期核销规模增加 27.70 亿元。三是本公司根据财政部《金
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符合呆账认定标准的不良贷款,全额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在核销时冲销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从而导致 2022 年上半年核销及转
出贷款减值准备有所增加。四是本公司按照“账销案存、权在力催”的原则,加强
已核销贷款的追偿催收力度,2022 年上半年本公司收回原转销贷款和垫款导致的转
回贷款减值准备 12.36 亿元,同比增长 66.87%。


    2.报告期内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大比例向下迁徙的原因及依据。

                                     2
    贷款迁徙率是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订银行业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定义及
计算公式的通知》相关要求进行统计,具体计算口径为:(年初某分类级次贷款向
下迁徙金额+年初某分类级次贷款在报告期内向下迁徙并完成不良贷款处置的金额)
/年初某分类级次贷款余额。
    (1)关注类贷款大比例向下迁徙的原因及依据
    2022 年上半年,本公司年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49.37 亿元,较去年同期
增加 27.57 亿元,导致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同比上升。一是受经济环境及疫情影响,
部分客户风险质态劣化,本公司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及本公司风险分类办法
等,强化风险分类管理,及时将符合不良认定标准的贷款下迁不良,真实、动态反
映贷款质量。二是本公司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年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并完
成不良处置 31.42 亿元,占向下迁徙规模的 63.64%,处置金额及占比均超去年同期。
三是经过上半年风险资产的有效处置,本公司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预计下半年关
注类贷款向下迁徙规模将低于上半年。
    (2)次级类、可疑类贷款大比例向下迁徙的原因及依据
    近年来,本公司不断加强不良贷款内部级次管理,严格执行《贷款风险分类指
引》及本公司风险分类办法中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的核心定义及相关参考
标准,审慎评估不良贷款清收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并将本金、利息逾期天数作为不
良贷款内部分类调整的重要参考,定期评估并调整次级类、可疑类贷款分类等级。
    2022 年上半年,本公司年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23.22 亿元,次级类迁徙
率 51.63%,同比均有所上升。本公司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以对公贷款为主,主要是
部分担保缓释较弱、处置周期较长且预计损失较大的贷款,本公司审慎下迁其分类
等级。
    本公司年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6.75 亿元,较去年同期保持稳定;可疑类
贷款迁徙率 61.51%,同比有所下降。本公司年初可疑类贷款余额 11.19 亿元,占年
初不良贷款的比例为 15.47%,规模较小,导致在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规模不大的情
况下,可疑类贷款迁徙率较高。本公司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以对公贷款为主,主要
是部分担保缓释处置难度大且预计收回较少的贷款,本公司审慎下迁其分类等级。
    3.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 0.01 个百分点,请结合关注类、次级类贷

                                     3
款迁徙率上升,说明其原因及合理性。
    2022 年上半年,本公司持续强化资产质量管控,虽然关注类、次级类贷款迁徙
率较高,且高于去年同期,但本公司加大不良处置力度,不良贷款水平保持稳定。
截至 2022 年半年末,本公司不良贷款率 0.90%,较年初下降 0.01 个百分点。
    一是本公司通过核销、诉讼清收、批量转让、抵债等多元化方式,多措并举加
大不良处置力度,2022 年半年末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与全国银行业整体趋势保持
一致。二是本公司 2022 年上半年不良处置规模高于年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规模,
同时由于贷款规模增长的稀释作用,从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下降。三是次级类、
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均为不良贷款,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上升并不影响不良贷款规模
及不良贷款率。
    此外,本公司加大存量风险贷款的出清力度,年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增多,
也因此,2022 年半年末本公司关注类贷款占比 0.83%,较年初下降 0.39 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的基础更加夯实。


    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对关联方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合计 82.40 亿
元,较期初上升 95.59%。同时,公司对公贷款余额 6,525.20 亿元,其中房地产贷
款余额 461.18 亿元,占比 5.10%,且近三年呈逐步上升趋势。请公司补充说明:(1)
报告期内对关联方贷款增幅明显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以及上述
关联方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等,说明对上述关联贷款是否已经充分计提减值准备;
(2)对公贷款中投向房地产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贷款方资信状
况、偿债能力等说明减值计提是否充分、审慎。
    【回复】
    1.报告期内对关联方贷款增幅明显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以
及上述关联方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等,说明对上述关联贷款是否已经充分计提减值
准备。
    报告期内,本公司严格按照监管机构规定及本公司相关制度要求开展关联交易,
本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符合诚实信用及公允原则。截至 2022 年半年末,本公司对关
联方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合计 82.40 亿元,占本公司贷款总额的 0.91%,在贷款中

                                      4
占比较小。报告期内本公司关联方贷款增幅明显的原因主要为:一是为贯彻落实
2022 年 1 月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本公司按照穿透
识别原则重新梳理关联方名单,关联法人数量增加 100 多户,对应的关联方贷款余
额新增 20.37 亿元,占新增关联方贷款总额的 50.58%;二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
本公司充分利用各类金融资源,择机加大票据融资业务规模,支持实体经济,截至
报告期末,本公司与部分同业关联方开展的转贴现业务余额较期初新增 17.53 亿元,
占新增关联方贷款总额的 43.53%。综上,报告期内本公司关联方贷款的增幅具有合
理性。
    本公司自 2019 年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按照财政部、银保监会关于减值准备的
相关要求,始终坚持稳健审慎的减值准备计提原则,针对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
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进行信用风险损失评估,相应关联贷款充分计提减值准备。
    截至 2022 年半年末,本公司关联方贷款余额 82.40 亿元,其中,公司法人关联
方贷款余额 42.91 亿元,金融机构关联方贷款余额 36.08 亿元,个人关联方贷款余
额 3.41 亿元。上述关联方均经营正常,财务状况稳定,在本公司相关业务未发生逾
期、欠息等风险情况,风险分类均为正常类,关联方贷款对应减值准备余额 5.26
亿元。
    2.对公贷款中投向房地产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贷款方资信状
况、偿债能力等说明减值计提是否充分、审慎。
    截至 2022 年半年末,本公司投向房地产的对公贷款余额 461.18 亿元,占公司贷
款总额的 5.10%,占比在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一直以来,本公司都以严格贯彻落
实国家的各项管控要求为基本原则,审慎、合规、稳妥的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自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实行以来,本公司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从未超限,均在管
控范围内。
    近三年对公贷款中投向房地产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原因:一方面本公司坚定执行
政府民生保障工作要求,投向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等
保障类住房的贷款占比较大;另一方面本公司坚定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与地方
金融稳定,审慎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有效避
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5
    本公司自 2019 年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按照财政部、银保监会关于减值准备的
相关要求,始终坚持稳健审慎的减值准备计提原则,针对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
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进行信用风险损失评估,本公司相应房地产对公贷款充分计提
减值准备。截至 2022 年半年末,本公司投向房地产的对公贷款余额 461.18 亿元,
计提减值准备 66.23 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 456.33 亿元,对应减值准备余额
63.93 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 0.21 亿元,对应减值准备余额 0.07 亿元;不良贷款
余额 4.65 亿元,对应贷款减值准备余额 2.24 亿元。


    三、半年报显示,2022 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 75.30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94.98%,在营业收入中占比由 2021 年上半年的 19.08%增至
32.00%;金融投资资产期末余额 8,155.43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1.34%。请公司
结合金融投资资产投向、具体构成及变动幅度,说明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回复】
    请公司结合金融投资资产投向、具体构成及变动幅度,说明投资收益及公允价
值变动收益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1.金融投资资产投向、具体构成及变动幅度
    本公司持有的金融投资的构成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
和其他权益工具。金融资产投向主要为债券和同业投资,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同业存单、企业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基金、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信托及资
管计划和权益工具等。
    本公司 2022 年上半年及上年同期的金融投资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亿元
                       2022-06-30                  2021-12-31              增减变动
    金融投资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比例(%)
交易性金融资产     3,180.13         38.99       2,888.77        36.32    291.36      10.09
债权投资           3,606.04         44.22       3,744.76        47.09   -138.72      -3.70
其他债权投资       1,354.87         16.61       1,303.04        16.38     51.83       3.98


                                            6
                        2022-06-30                   2021-12-31               增减变动
       金融投资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比例(%)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4.39          0.18          16.41          0.21     -2.02     -12.31
小计                 8,155.43        100.00       7,952.98        100.00    202.45       2.55

                                                                           单位:人民币亿元
                        2021-06-30                   2020-12-31               增减变动
       金融投资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比例(%)
交易性金融资产       2,072.36        28.29        1,628.30         24.57    444.06      27.27
债权投资             3,923.16        53.56        3,918.54         59.14      4.62       0.12
其他债权投资         1,316.67        17.98        1,065.51         16.08    251.16      23.57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2.71         0.17           13.99          0.21     -1.28      -9.15
小计                 7,324.90      100.00         6,626.34        100.00    698.56      10.54

       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根据监管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状况,本公司持
有的金融投资呈现规模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债
权投资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债权投资规模呈下降趋势,推动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
变动收益呈上升趋势。
   2.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疫情多发散发的影响冲击,本公司深入实施战略转
型,持续提升经营质效,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总体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
理增长。2022 年上半年,本公司实现非利息净收入 99.9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3.7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0.91%;在营业收入中占比 42.46%,较上年同期上升 9.74
个百分点。本公司积极研判市场,提升交易能力,增加投资规模,非息利息净收入
占比呈增长趋势。
       2022 年上半年,本公司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 75.30 亿元,较上年
同期 38.62 亿元,增加 36.68 亿元,增长 94.98%,在营业收入中占比由 2021 年上
半年的 19.08%增至 32.00%,与金融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债权投资规模大幅
上升、公允价值和市场收益波动情况相关,主要体现在:基金和信托及资管计划业
务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 32.39 亿元;票据业务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3.68 亿元;债券业务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 1.35 亿元;联营企业

                                              7
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1.92 亿元。
    (1)基金和信托及资管计划业务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的主要
原因
    2022 年上半年,受央行下调政策利率、“宽信用”进程低于预期、国内疫情散
点爆发等因素影响,债券市场到期收益率波动下行,基金和信托及资管计划业务的
收益率受益于债券市场利率下行。本公司多措并举降低估值波动,敏锐抓取资金类
资产波段,积极创造超额收益。
    本公司优化资产持仓结构与加强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并重,基金和信托及资管
计划业务规模和收益明显增长。受资管新规影响,本公司持续减少债权投资中非标
投资规模,从而释放出来的资金敞口,为迎合产品市场转型的趋势,加大交易性金
融资产中基金和信托及资管计划投资。2022 年上半年基金和信托及资管计划投资平
均资产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 1,162.83 亿元,基金和信托及资管计划业务投资收益及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 32.39 亿元。
    (2)票据业务投资收益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
    2022 年上半年,实体融资意愿偏弱,票据利率在低位运行,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本公司高效运作票据业务,在交易端积极进取,较好把握住了市场机遇,实现票据
业务规模和收益双增长。2022 年上半年,票据业务平均资产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
195.77 亿元,票据业务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3.68 亿元。
    (3)债券业务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
    本公司根据市场形势加快资产配置转型,适时调整交易性债券资产规模,释放
出的资金用于投资收益率更好的资产。2022 年上半年交易性债券平均资产规模较上
年同期减少 97.94 亿元,从而债券业务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 1.35
亿元。
    特此公告。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 年 10 月 28 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