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龙软科技: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2024-03-28  

                        公司代码:688078                              公司简称:龙软科技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
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3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拟以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7204.9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
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60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25,937,640.00元,占公司2023年度
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76%,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剩余未分
配利润结转下一年度。
    上述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现金分红的数额暂按公司总股本7204.90万股计算,实际派发现
金红利总额将以2023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计算为准。公司2023年利润分配方案已经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龙软科技      688078        龙软科技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郭俊英                               井泉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8号天创科技大    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8号
                         厦1008室                             天创科技大厦1008室
电话                     010-62670727                         010-62670056
电子信箱                 info@longruan.com                    info@longruan.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 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是以自主研发的 LongRuan GIS 平台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大
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和时空智能等高新技术,服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行业以及安全
监管监察、国土资源等政府部门,提供智能矿山、智慧安监、智慧园区、应急救援、国土资源管
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解决方案。

    2、 主要产品
    公司通过持续应用创新,拥有智能矿山信息化领域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及服务体系,
提供从龙软智图(LongRuan GIS 平台)、智能矿山工业软件、智慧城市及矿山监管、教育培训等
核心产品线到基于龙软智图的透明化地测保障系统,基于透明化地测保障系统的智能化管控平台、
智能化综采、智能化掘进、智能化通风、智能化洗等专业解决方案。公司可面向井工煤矿、露天
煤矿及非煤矿山等能源及资源行业企业、政府、教育机构等客户提供全面、个性化的以空间信息
管理为特点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根据自身需求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了以
LongRuan GIS 为基础平台的持续创新研发及应用。

    (1) 龙软智图(LongRuan GIS 平台)
    龙软智图(LongRuan GIS 平台)采用完全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开发的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
产权的完整 GIS 平台产品,涵盖“桌面、服务、Web、移动、云”等主流应用场景,具有强大的
地图绘制、地质建模、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空间信息集成、发布与共享的能力,可以无缝
支持二三维一体化的空间数据集成和管理,支持基于版本控制的客户端分布式协同工作模式,同
时可配置的一张图服务器门户、弹性部署和应用的云端接入、原生支持的移动平台 App、开放的
应用服务框架及数据接入模式,为构建新一代 GIS 应用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① LongRuan 云 GIS 平台
    LongRuan 云 GIS 平台是龙软科技集二十余年空间信息服务和研发经验,基于云服务、工业
互联网、大数据、分布式协同、时空智能等技术研发推出的新一代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矿山
GIS 产品,支持 GIS 二维(2DGIS)、三维(3DGIS)、时态(TGIS)数据处理和管理。平台面向
工业软件云化趋势及智能化矿山对 GIS 在线服务的迫切需求,采用全新升级的高性能、跨平台、
自主可控 GIS 内核,具有“云端随需随用、二三维一体化、多端高效协同、信创自主可控、丰富专
业应用、开放生态合作”六大创新特色,提供强大的二三维可视化、空间数据管理、地质建模、空
间分析、服务发布与共享等能力,功能涵盖矿山地测、通防、采掘、机电等业务,支持“一张图”
模式的“Web、桌面、移动、云”等多端应用,为地质保障、智能采掘、智能化通风、智能运输、
智能监控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提供高精度、动态更新、二三维一体的地理信息和地质模型等服务。
本产品可应用于智能矿山、智慧应急、智慧安监等领域。具体内容包括地测防治水应用、供电设
计应用、一通三防应用、采矿设计应用等内容。
    ② LongRuan4D-GIS 平台
    LongRuan4D-GIS 为云 GIS 的四维时空(x,y,z,t)管理平台,利用 GIS+BIM 技术全面整合数
字地面模型、三维地质模型、三维设备模型、三维环境模型等,可融合设备位置和姿态、环境状
态等实时数据,在生产过程中实时更新、修正形成动态四维模型,实现地质信息、工程信息、设
备信息的有效融合及高精度建模,形成高精度、透明化数字孪生矿山,为智能化矿山应用提供二
三维一体化的位置服务、协同设计服务、组态化服务、三维可视化仿真模拟、矿山工程及设备的
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
    ③ LongRuan 移动 GIS 平台
    LongRuan 移动 GIS 平台是基于 LongRuan 云 GIS 内核,结合跨平台、移动互联网、分布式协
同等技术推出的移动端原生 GIS 产品。该产品提供了目前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平台下的 GIS 地图浏
览、查询分析、离线同步、协同编辑及交互展示、二次开发等功能,可与 LongRuan4D-GIS 平台、
云 GIS“一张图”管控平台等无缝对接,实现移动环境下多部门多层级的数据共享及应用,为移动
版矿山安全生产管控等业务 App 提供支撑。
    龙软智图(LongRuan GIS 平台)是针对煤炭行业的特殊专业应用需求和数据处理流程而量身
制作开发,既考虑到了煤矿井上下空间对象的复杂性、空间变量的动态变化性,也考虑到了大量
空间信息的灰色性和模糊性,具有特色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与专业性强、操作简单、实用方便
的特点,适合于处理煤矿专业数据,是构建“数字矿山”、“智能矿山”的基础空间数据集成和管
理基础软件系统。

    (2)智能矿山工业软件
    智能矿山工业软件在公司业务层面集中体现为公司基于 LongRuan GIS“一张图”的安全生产
智能管控平台产品及其他面向矿山安全生产各业务流程需求所提供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其他各类专
业软件或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产品系列:
    系列一:地质保障系列
    ① 基于龙软智图的透明化地测保障系统
    系统按照《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等对煤矿地测防治水信息化相关规定,
以及国家能源局《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国能发煤发规[2021]69 号)等相关规
范对智能地质保障的要求,采用云计算、协同云 GIS、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
进技术,建设透明化地测保障系统,融合高精度地质探测、采矿工程等多源数据,建立地测信息
综合数据库;基于龙软多维云 GIS 平台,构建高精度采矿工程模型、几何地质模型、属性地质模
型、采动空间模型,实现空间分析预警及数据集成与应用,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智能采掘、智能化
通风、智能监测、灾害防治、智能化管控及安全生产、灾害防治提供透明地质保障服务。
    ② 地测防治水及“三区”管理系统
    地测防治水及“三区”管理系统,适应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最新要求,建立地测防治水及“三
区”管理图形、业务数据库、地测协同一张图,构建基于龙软多维云 GIS 平台的透明化地测保障
系统,实现地测防治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及隐蔽致灾因素管理、水害预测预报、大数据分析预
警,提高煤矿地测防治水智能化水平,为煤矿水害防治、安全生产和智能化开采提供业务支撑和
有效的决策支持。
    系列二:智能管控系列
    ① 基于透明化地测保障的智能化管控平台
    基于透明化地测保障系统的智能化管控平台构建新模式,以国产化工业软件龙软智图透明化
地测保障系统为基座,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多维(x,y)、(x,y,t)、(x,y,z)和(x,y,z,t)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地质测量数据的动态处理和多维可视化,完成矿山智能化管控基础平台
和可视化操作界面建设,构建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系统场景和数据,实现可视化巡查、数字孪生
和远程工业控制以及地测多源数据与安全生产经营数据的深度融合、智能分析与可视化协同控制,
形成基于透明化地测保障的智能化管控平台。
    ② 透明化矿山系统
    基于云 GIS+BIM 技术的透明化矿山系统融合多源数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展现矿
山井上下全貌。该平台基于灰色地理信息系统理论,设计了适应煤炭行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数
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特别是具有煤矿特色的断层、巷道、地层的拓扑数据结构。系统全面构建了
矿井采、掘、机、运、通各专业子系统的仿真场景,实现全矿井“监测、控制、管理”的一体化,
最终实现基于二维云 GIS 和 4D-GIS 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保障。
    ③ 灾害综合防治
    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云 GIS、时空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技术,集成汇总煤矿各类灾害基础信
息数据、人员位置、灾害监测、设备工况、视频监控等多源异构数据,建立基于“一张图”的灾害
综合防治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水害、火灾、瓦斯、煤尘、顶板灾害进行实时监控、评估及预测
预警,实现基于“一张图”的多系统联动、应急救援辅助指挥、事故原因分析、矿井灾变状态下避
灾路线智能规划,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实现矿井重点区域的安全状态评估及预警消息推送,提升矿
井对灾害防治的监管及治理,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同时平台功能可满足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
验收管理办法(试行)》中安全监控系统相应的建设要求。
    ④ 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矿山生产经营管理覆盖煤矿的管理决策、财务、生产、人力、物资、机电、安环、调度等生
产全过程。通过对煤矿各项生产业务的全面一体化集成,打通管理孤岛、数据孤岛,构建“人财物
一体、产运销一体、业务全面互联互通”的智能化经营管理平台,实现了煤矿生产过程的数字化、
智能化管理,进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掌控。
    ⑤ 采掘接续规划系统
    矿井生产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而采掘系统又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
的动态核心系统。井工煤矿采掘生产系统复杂,工艺流程多,并且受到采矿生产过程中作业场所
的动态性和生产单元间的时空性等制约,因此井工煤矿采掘计划编制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与难度。
同时采掘生产系统的正常接替又是矿井得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基于透明化地测
保障的采掘接续规划预警系统,将对采掘生产进度的实时监督、对采掘衔接的实时预警,对矿井
生产的持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⑥ 调度系统
    矿山智能调度系统应用云 GIS、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矿山企业安全生
产调度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分析、风险研判、预警报警及应急处置等,是面向多专业、多部
门、多层级生产调度信息共享与协同指挥的开放平台。系统可实现企业集团与下属单位之间及企
业内部不同业务板块、部门之间的多种生产、经营、监测、预警等数据的资源共享、协同调度和
集中管控,为决策层、管控层、应用层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掌控企业生产、安全、经营
动态信息,增强企业生产经营调度指挥、灾害治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⑦ 分析决策系统
    系统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 GIS、AI 视频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以
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程、规范为知识依据,集成矿井各类安全、生产、监测数据(水、火、
瓦斯、顶板、冲击地压等)、综合自动化等全量数据,通过全面感知、大数据融合分析及预测预警,
实现面向历史数据、实时数据、时序数据的聚类、关联和预测分析,实现对矿山安全生产的信息
展示、分析、推理,挖掘历史数据中蕴含的模式和知识,感知诊断并概括现势安全状态,预测未
来安全形势,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决策支撑。
    ⑧ AI 图像智能识别分析系统
    煤矿 AI 图像智能识别分析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智能识别技术,结合煤矿生产实际需求,
提供了“行车行人检测、三违行为识别、区域入侵识别、堆煤大块煤等异物识别、皮带空转及跑
偏识别、烟雾火灾识别、危险区域禁入”等适合煤矿行业各种场景应用需求的 AI 模型,并支持客
户特定需求的个性化模型训练,实现隐患报警处理、分析、上报的闭环处理,提升监管效率、保
障煤矿生产安全。
    ⑨ 协同控制系统
    煤矿自动化协同控制系统通过建设矿井排水、供电、运输、通风、压风、瓦斯抽放、提升、
采掘等矿井自动化控制子系统,完成各子系统设备层数据采集,通过 PLC 控制系统实现子系统自
动化控制,再利用井上下万兆工业环网、工业数据集成平台完成全矿所有安全生产相关子系统的
数据整合。经整合后数据可直接在综合可视化应用门户中进行实时显示与报警,实现了对全矿安
全生产工况的实时监控与掌握。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各安全生产子系统“互联、互通、互控”,
同时还可将安全生产相关数据存储在实时数据库及关系型数据库中,建设全矿统一的安全生产综
合数据库,实现对全矿安全生产历史状况的查询与分析。完成生产全流程的集中、协同、优化控
制,实现矿井生产智能运行、智能感知、信息融合、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⑩ 应急救援综合指挥与逃生系统
    基于公司参与的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子课题“智
能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与项目示范应用”成果,将传统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拓展为具
有时空智能、地理信息一张图、大数据分析、动态指挥、辅助研判、软硬联动、救逃一体、情景
演练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调度指挥平台,构建应急管理全生命周期模式,实现了煤矿安全事故救援
信息化从被动应对型向主动保障型转变,从被动响应向智能决策转变,全面提升煤矿重特大事故
的预测、预警、防治及应急救援等各个环节的科技水平。本产品可适用于各类井工矿山和矿山救
援基地、队伍。
     数据中台
    智能矿山数据中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各类感知数据、基础数据、管理数据的分级分类
存储、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建模、数据开发和数据服务等,具备对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管
理、使用、监控”等能力,解决了数据孤岛、海量数据实时计算能力差、数据失真、查询速度慢、
共享难等问题,将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帮助煤矿企业解决各个系统数据不能集中高效的管
理和关联使用分析等问题,支撑业务应用的快速构建,助力煤矿企业实现智能化发展。
     智能移动系统
    智能移动管控平台 App,基于 LongRuan 移动 GIS 平台实现矿山安全生产与经营的移动端展
示、查询及综合管控,具有安全生产状况评估、绩效与经营分析、报警消息即时推送等功能,并
且可以在井下实现路线导航、智能巡检、应急避灾等功能,为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提
供保障。
    系列三:智能采掘和通风系列
    ① 基于 GIS 的透明化智能开采管控系统
      龙软科技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基于透明化地测保障的智能化采煤新技术及自适应截割远程控制
“北大-龙软”新模式。基于精确大地坐标及动态地测模型的智能化自适应采煤技术包括了精细化物
探、透明化地测模型构建及动态修正、数字孪生、正射校正视频流、设备精确定位及组合导航、
5G 传输及控制、基于透明化地测保障的智能开采管控等多项关键技术和软硬件产品。
    龙软科技基于精确大地坐标及动态地测模型的自适应采煤技术是建设高级智能化采煤工作
面的必备,系统设置地面智能化采矿员操作岗,采矿员西装革履负责平台的常态化运行操作;自
适应采煤系统减少工作面人员至 2-3 人,降低了采煤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采煤过程中的安
全性和智能化水平,为煤矿智能开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② 智能化掘进系统
      龙软科技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基于透明化地测保障的智能化掘进新技术及自适应截割远程控制
“北大-龙软”新模式。基于精确大地坐标及动态地测模型的智能化掘进系统包括了掘进工作面地测
模型构建动态更新、巷道点云逆向建模、巷道成形质量及形变分析、掘进机精确定位及导航、定
位截割、无线网络传输及控制、电子围栏、视频 AI、数字孪生管控等多项关键技术及 KXJ127 矿
用隔爆兼本安型 PLC 控制箱、KTF46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基站等十余项软硬件产品。
    龙软科技基于精确大地坐标及动态地测模型的智能化掘进技术是建设中级、高级智能化掘进
工作面的必备,适用于各类装配配套的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升级改造及建设。智能化掘进系统通过
地面远程控制及井下少人操作,实现掘进工作面掘-支-锚-运-破多工序协同作业,减少了掘进工作
面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掘进效率和安全技术水平。
    ③ 智能化通风系统
    智能化通风系统基于“平战结合”的理念,实现集“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于一体的
通风智能化管控系统。结合超声波风速、风压传感器以及环境监测传感器,实时获取矿井通风系
统的运行参数,动态感知通风系统需风量变化异常状态及隐患、通风系统灾变状态等;基于“一三
维耦合”的通风网络解算算法,实现全矿井通风网络稳态及非稳态快速计算,实现局部重要用风地
点的三维精细模拟,结合感知结果动态生成调节方案;利用通风设施和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对通风
调节设施和动力装置按需智能调控,实现正常时期通风系统的按需供风,异常状态智能感知调控,
灾变状态下的应急调控,保证通风系统持续安全、高效运行。
    系列四:智能洗选应用系列
    应用激光扫描、工业物联网、大数据模型分析等先进技术,打造全域感知、全局协同、全线
智能的洗选系统,全面推进选煤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入挖掘数据带来的价值,实现设备智
能运行与运维、状态智能监测、过程智能控制、工艺参数智能设定、管理智能精细和决策智能调
节,降低了人工干预,增加了行业用工工效,实现了选煤厂生产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网络化、
制度化、规范化、统一化、智能化。主要包括:

    ① 智能化选煤厂管控平台
    智能化选煤厂管控平台以“选煤智能”为核心,将先进的传感监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物
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到复杂选煤工艺生产过程,打造全域感知、全局协同、全线智
能的“智能选煤厂系统”。可以实现设备智能运行与运维、状态智能监测、过程智能控制、工艺参
数智能设定、管理智能精细和决策智能调节,达到产品质量稳定、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高的目
标。

    ② 智能化选煤厂管控平台数字孪生系统
    智能化选煤厂管控平台数字孪生系统能够以三维立体的形式显示选煤厂内的场景结构、设备
布局,实现了洗选系统智能生产、智能调度、智能预测预警。
    系列五:工业物联网应用系列

    ① 综合自动化系统
    建设煤矿井上下工业环网、工业数据集成平台、排水、供电、运输、通风、压风、瓦斯抽放、
采掘、智能洗煤厂等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多种软硬件接口(OPC 协议、驱动通讯、数据库、
文本文件、DDE/NETDDE、子网等),构建全矿井统一、稳定、高效的数据集控融合平台,完成
生产全流程的集中、协同、优化控制,实现矿井生产智能运行、智能感知、信息融合、数据挖掘
和决策支持。

    ② 设备故障诊断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基于 TGIS 一张图管理理念,以煤矿装备智能化感知、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为支撑,
根据设备全生命周期和业务管理流程特点,实现设备的规划、设计、选购、安装、调试、使用、
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维护、大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与服务,实现设备在一
张图上的位置服务、实时监测和动态跟踪,达到矿用设备使用管理流程化、运行监测透明化、维
修保养超前化、质量问题可溯化的“技术一张图,管理一张网,服务一条龙”的新型管理模式,
推进煤机装备管理与服务信息化。

    (3)露天及非煤矿山智能化软件

     ① 基于透明化地测保障的露天煤矿智能化管控平台
      基于“矿石流”,开发矿山多维智能协同管控平台,统筹安排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分配,动
态调节作业计划和生产决策,实现安全生产经营各要素的数字化、自动化和协同化管控,提高非
煤矿山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效率。

     ② 二三维一体化数字采矿软件平台
    集地测采设计等功能于一体,可实现地表模型、钻孔地质模型、矿体资源、开采过程工程模
型的数据管理、可视化交互式建模;实现储量估算、采矿设计、工程测量验收和工程绘制等;实
现二三维数据的一致性管理;实现二三维可视化展现、交互式协同编辑以及数据的同步更新;实
现地勘、测量、采矿设计等数据集图件的网络服务化管理及应用,支撑矿山规划设计,形成矿山
智能生产的基础条件。

     ③ 基于 TGIS 非煤矿山智能协同管控平台
    结合非煤矿山资源赋存条件复杂、采矿方法多样、作业地点分散、开采过程不连续、生产环
境恶劣等特点,以“矿石流”为主线,基于 TGIS 建设包括地测采资源管理、智能采矿过程控制、
智能选矿过程控制、生产运营管理、安全环保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于一体
的智能协同管控平台,实现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运营全环节、全周期的一体化管控和决策。

     ④ 非煤矿山选矿厂综合数字孪生平台
    围绕非煤矿山选矿厂破碎筛分、分级磨矿、选别、浓缩脱水等选矿工艺智能应用场景,构建
涵盖生产调度、矿质监测、机电管理、运销管理、安全管理、智能监测、专家库、智能决策分析
于一体的选矿厂业务管控平台,同时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自动控
制、移动互联网技术、边缘计算、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等与选矿厂生产经营活动深度融合,实现选
矿厂安全、低碳、稳定、高效运行,为选矿厂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提供抓手。

    (4)智慧安监智慧应急软件

    ① 煤矿综合风险动态分析评估系统
    系统动态集成矿井基础信息、安全感知监测、安全管理、监察执法、事故统计、空间地理信
息等数据,根据矿山行业的相关规程规范、监管监察条例等建立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
型,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GIS 等技术,智能分析评估矿山瓦斯、水害、冲击地
压、煤尘等各类灾害风险底数、变化趋势和综合态势,并结合煤矿采集 GIS 矿图数据,构建时空
融合灾害风险分析模型,实现矿山各类安全风险因素在时间、空间维度的融合分析和动态预警,
为新时代矿山精准执法、远程监察、事故追溯提供信息化支撑。

    ② 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中心和感知网络,实时采集矿井安全监测、人员位置、视频监控、水害
监测、冲击地压监测、重大设备监控等感知数据,实现风险动态监测预警,并依托安全风险“一张
图”系统对煤矿企业基础数据、安全感知数据、风险分析数据进行直观展示,提高各级煤矿安全监
察机构对煤矿水、火、顶板、瓦斯等灾害风险的监察感知能力,实现精准定位事故隐患、全面分
析事故后果、安全治理有的放矢、安全事故责任落实。

    ③ 智慧煤炭云服务平台

      智慧煤炭”云服务平台总体分煤矿企业端和政务监管端两大部分。企业端面向煤矿提供生产管
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综合服务等业务板块;政务监管端提供行业监管、监督检查、安全预
警等业务板块。两端之间通过整合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以及政府行政管理执法监督过程中的
“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要素,实现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和煤炭行业监管大数据深
度融合与应用。

    ④ 安全双重预防管理系统

    系统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各地方“煤矿安全风
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为依据,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为主线,
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为目标设计,实现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治理挺在事故之前,
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预控能力。系统由无线网络、服务端、电脑端、
移动端组成“一网三端”,实现“数据传输一张网”、“风险隐患两个库”、“业务操作一张图”、“分
析决策一张表”。
    (5)智慧城市系列
    ① 智慧应急平台
    智慧应急平台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对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
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管控,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
能力,实现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技术保障。
    ② 智慧园区安全环保监管平台
    智慧园区安全环保监管平台以有线和无线通讯系统为纽带,以接处警系统为核心,集成
TGIS+BIM、移动目标定位监控、图像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等系统为“一体化”平台,实现信息
上传、采集、录入、管理、分析、决策、指挥和处置全过程的快捷灵敏,科学高效监管。
    ③ 危化企业应急管理和救援辅助决策系统
    面向油气、石化、化工、煤化工等行业的用户,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危险源预测预警、
DCS/SCADA 实时生产数据、生产运行监测监控数据整合在统一的管理平台,基于云 GIS 支持平
台实现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值守、应急救援指挥、应急辅助决策、应急培训与考核的数字
化、流程化和可视化管理。
    ④ 职业卫生监管信息化系统
    基于 LongRuanGIS,面向政府各级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
务机构、专家和社会公众,构建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智慧化职业卫生监管信息化系统,实现
对职业卫生信息申报、数据审核、培训、统计分析管理,及时掌握辖区职业卫生的情况,全面、
科学地分析、预测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形势,为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监管提供决策依据,形成职业卫
生监督管理“一张网”。
    (6)教育培训系列
    ① 虚拟仿真实验室
    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操控装置,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系统集沉
浸式、交互式、分布式于一体,将专业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交互式操作、自主漫游、
动画演示等方式,使培训人员快速掌握工作原理、生产流程和操作方式。
    ② 企业安全生产特种作业仿真教学
    面向地下矿山生产企业,针对采煤、掘进、巷道支护、探放水、瓦斯抽采等工艺流程,构建
井下开采虚拟环境,实现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使特种作业人员掌握矿井各专业生产流程。系统
提供多人协同工作、培训演练以及模拟考评,通过文字和语音的人机互动,达到身临其境的培训
效果。
    ③ 生产工艺模拟与仿真培训系统
    面向石油天然气、矿山等行业,研发生产工艺模拟与仿真培训系统,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
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针对需要仿真的工艺进行设计与制作,建立虚拟仿真生产
环境,设立多种培训和应急的场景,实现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培训功能。与应急培
训、应急演练和国内外应急救援技术相结合,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生产和灾害环境,用户在虚拟
环境中开展培训演练。
    ④ 全员培训考试系统

    系统面向煤矿企业职工教育安全培训,从理论培训、技能考核、生产管理等多角度、全方位、
深层次的综合培训,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自动生成培训数据以及档案。建立新型的职工教育培训管
理体系,利用煤炭知识云服务、浏览器、手机 App、微信等轻松实现信息和知识在云端的交换和
共享,使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学习和交流,根据煤矿内每个岗位的证件、知识、能力
的要求,通过高效、精准、实用的培训,提升煤矿员工的知识与技能。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 盈利模式

    公司结合自身的软件研发路线及行业特点,通过 LongRuan GIS 底层开发平台以客户需求为
研发导向,采取向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的贯穿式软件开发模式,进而形成系列化应用软件平台。
以自主研发的底层平台驱动研发创新,以应用平台服务市场需求,进而以“技术引领”和“市场导向”
的直销模式开展业务。本公司开发的平台化软件系统直接面向行业客户需求,因此研发成果具备
较强的商业转化能力。

    2、 采购模式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软件研发,需采购的设备或服务均系为项目实施而配套采购的硬件设
备或服务,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拥有充足的供应来源。公司根据合同需求由项目经理制定成本
预算并提出采购申请,经采购部询价、招标后确定供应商。为了加强采购成本控制及供应商管理
水平,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公司制定了详细的采购管理制度及供应商管理制度,并建立了《合
格供应商名册》。

    3、 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模式,结合煤炭行业的多层次、多维度信息化需求,采用 LongRuan
GIS 底层开发平台进行开发,逐步向各应用领域拓展的贯穿式软件开发模式。公司采用以 GIS 为
基础的开发模式适应我国煤矿以地下开采为主,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且具备向非煤矿山、石油
天然气、城市公共安全、灾害应急救援等行业拓展的基础优势。

    (1) 前瞻研究导向研发模式

    该研发模式是公司在“LongRuan GIS”底层开发平台基础上基于充分的前瞻性研究或对于行业
发展的前瞻性判断形成对产品、技术创新开发的想法,结合详实的技术论证推演、市场预研等逐
步确定项目研发方案,完成基础底层平台研发的模式。

    (2) 实践性创新研发模式

    该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客户的需求多种多样,公司基于 LongRuan GIS
平台就客户需求进行实践性技术创新,结合实践项目情况,将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平台开发进
行一体化管理,与客户需求匹配同时形成相应的技术储备或产品、平台模块,基于公司成熟的
LongRuan GIS 平台技术,不断推出满足市场定位及需求的产品。龙软科技利用在互联网+大数据
+煤矿深地空间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优势,通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LongRuan GIS,实现了以图
管矿、以图管量、以图防灾等“一张图”下的矿山智能管控,成功搭建了自主可控的国产软件与国
产云系统在智慧矿山领域的深度协同与应用。

    (3) 研发机构设置

    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公司研发机构采取了“三驾马车”的设置模式: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
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智能矿山基础研究院。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为公司核心科研机构,根据公
司专家技术委员会的研发指导意见并结合自身参与项目执行所收集的用户体验资料,全面负责公
司核心 LongRuan GIS、分布式协同“一张图”系统、LongRuan 矿山安全生产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及
透明化矿山系统平台等核心底层平台的研发工作。 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则结合公司自有智能采
煤、掘进相关专利技术,结合客户现场应用场景,搭建采掘仿真试验平台,针对公司开发的智能
化控制系统、智能装备,采掘产品进行工业性试验验证,以优化提升系统性能及适用性;另一方
面通过平台对外提供智能化采掘工艺的培训教学,提升专业设备系统的易用性。智能矿山基础研
究院立足于公司既有技术优势与矿山基础原理,研发和利用相关实用化物探技术、煤矿灾害多维
仿真分析及防治技术以及相应的完全国产化软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公司智能化矿山项目提
供基础理论、专业核心技术和应用支撑,完成对相关软硬件的进口替代,实现“水、火、瓦斯、
粉尘、顶板”等灾害的预警分析,提高透明地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智能化煤矿的安全生产保
驾护航。同时负责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指导智能化矿山系统性建设。

    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完成应用需求分析及系统架构设计,公司
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及智慧能源事业部、智慧城市事业部作为专业应用软件实践性研发机构,在
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平台基础上进行实践导向型研发,完成研发成果向应用领域的转化。

    未来,龙软科技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结合深耕煤炭行业两化融合领域 20 余年的行业理解,
加快基于龙软云 GIS 的新一代智能矿山工业操作平台、基于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的智能开采综合解
决方案、非煤矿山采选 TGIS 智能协同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等系统的应用性研发,为矿山安全生
产及智能化建设、安全监察及数字化转型奉献智慧。

     4、 营销及管理模式

    根据公司“技术引领式”的营销服务模式,公司营销中心下设售前支持部及大客户部、山西、
内蒙、陕西、新疆、华东、东北、华中、南部等区域中心,统筹管理徐州、成都、西安、鄂尔多
斯、太原、哈尔滨、乌鲁木齐、贵阳、郑州等区域服务网点,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并为客户提供强
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区域中心辐射了全国主要产煤省,有利于及时与客户沟通发现市场机会,
同时有利于售后服务及客户关系维护。营销中心统筹管理各区域中心及服务网点,及时搜集汇总
各个地区重大项目信息,并通过参加各种煤炭信息技术交流会议、各区域的煤炭装备信息化展览
会等方式,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宣传公司产品及服务。

    售前支持部负责项目售前阶段的技术调研工作,具体包括客户需求的调研分析、方案设计、项
目汇报与交流;配合销售部进行公司产品的宣讲、演示等;负责投标文件编制,投标过程中的技
术支持工作;负责与研发、项目实施等部门的技术交底工作;负责售前技术支持队伍建设及培养,
组织人员学习公司产品的功能、技术特性与应用对象,不断提高售前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负责
收集行业技术信息,追踪行业先进技术,为提高售前技术水平和公司技术与产品发展及技术服务
提供建议。

    区域中心负责煤炭与非煤行业市场的市场开拓与销售工作;执行公司销售政策,承担销售任
务,确保销售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负责收集分析行业的市场信息,发现市场机会,制定并执行市
场开拓和销售计划;负责项目信息的获取、项目跟进、项目投标、商务谈判、合同签订、项目回
款,协调项目实施与验收等工作;负责煤炭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负责收集目标行业发展动态、
行业管理要求和主要业务流程,能够清晰阐述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国际业务部,初选目标国家为俄罗斯,商业模式为与煤机制造商合作,
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出口智能装备及相关软件。

    本公司作为软件开发企业,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根据国家产业导向,结合公司的发展
战略及行业发展的前沿情况及趋势,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为基础,通
过前瞻性的研究开发及技术创新引领客户需求,通过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保障项目实施的经营管理
模式。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是以自主研发的 LongRuan GIS 平台为基础,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
等技术,为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智能开采提供工业应用软件及全业务流程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为矿山安全监察、政府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及科研院所、工业园区提供现代信息技术与
安全生产深度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
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为 I65。

     (1)   行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
新技术,正在推动我国新一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工业互
联网的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包括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提供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等。

     我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下游用户需求已经由基于信息系统基础构建转变成基于自
身业务特点和行业特点的业务发展需要,因此各行业对于以行业特点为核心的应用软件、信息技
术、跨行业的管理软件和基于现有系统的专业化服务呈现出旺盛的需求。

    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环境不断向好、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软件在
工业领域的“赋值、赋能、赋智”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各项国家战略的发布实施,我国工业软件
进入快速发展期。经过行业内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
化领域在软件产品研发和项目实施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鉴于我
国煤炭开采条件的复杂性、多样性及以地下开采为主的特点,采用自主可控的 GIS 平台进行行业
应用软件研发的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地球科学与煤炭行业专业知识
的融合研究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和应用成果,在本土化方面拥有明显的
先发优势。

    煤炭行业是工业软件应用的下游行业,主要需求体现在煤矿智能化升级等方面。近几年来,
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建设
指南(2021 年版)》和《“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行业政策,鼓励煤矿智能化建设,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23 年 3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
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传统能源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融合,以数字化智能
化技术带动煤炭安全高效生产。推动构建智能地质保障系统,提升矿井地质条件探测精度与地质
信息透明化水平。提升煤矿采掘成套装备智能化控制水平,推动煤矿建立基于全时空信息感知的
灾害监测预警与智能综合防治系统。支持煤矿建设集智能地质保障、智能采掘(剥)、智能洗选、
智能安控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煤矿综合管控平台。

    2023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的意见》。提出严格矿山安全生产准入、推进矿山转型升级、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强化企业主
体责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监察责任、推进矿山安全依法治理、强化组织实施等
方面的要求和措施。明确指出要加快矿山升级改造,推动中小型矿山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大型矿山
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灾害严重、高海拔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打造一批自动化、智能化
标杆矿山。

    在推进智能化建设方面,各产煤大省也进一步明确要求。山西省发布《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
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要求 2023 年,产量在 180 万吨/年及以上生产煤矿智
能化改造全部开工,再建成 80 座智能化矿井;山西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交流会上,山西省能源局
指出,2024 年,山西将新建成 150 座智能化煤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 部门联合印发《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计划 2025 年新疆生产煤矿全部达到初级
智能化及以上等级,建设条件适应的,达到中高级智能化水平;黑龙江出台《黑龙江省煤矿标准
化智能化建设扶持激励政策》,主要对智能化建设达到政策标准的煤矿企业给予投资政策、财政政
策、安全生产政策、政务服务政策四个方面的支持。

    随着煤矿智能化发展,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企业面临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的预判防
控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的艰巨任务,强化源头管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通过实施超前辨识预判、
提前预警、远程监管监察、精准现场检查等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把风险隐患化解消除在萌
芽之时、成灾之前,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2022 年 5 月,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应急管理部门和矿山安全监
察机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
署。确定总体要求:“统筹谋划、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多点突破,整合资源、高效建设,改革引
领、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提出到 2025 年,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监管监察执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监管监察执法、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救援指挥、科学技
术支撑水平显著提升,防范、应对、处置重特大事故的底气和能力明显增强,重特大事故得到有
效遏制,事故总量进一步降低,有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趋稳向好。并提出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谋划了一批重点工程,为 2035 年基本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022 年 7 月,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印发了《“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确
定实施矿山智能化发展行动计划,协同推进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相关政策配套,分级分类推
进矿山智能化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智能化示范工程,总结提炼可复制
的智能化建设模式,发挥智能化示范矿山引领作用。推动新建、改扩建矿井及大型煤矿、灾害严
重煤矿实现智能化开采。小煤矿深化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专项行动,逐步向智能化过渡。深
入推进非煤矿山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研究出台加强中小型非煤地下矿山机械化建设指
导意见,逐步推进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

    因此,服务于煤炭和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智能升级、安全监管、智慧应急和公共安全的工
业软件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2)工业软件行业基本特点

    工业软件具备强工业属性,软件是载体,工业是内核。工业软件源自于企业提质增效降本的
真实需求,是长期工业化过程中知识与工艺的结晶,其本质是将工业技术软件化,软件只是其外
在载体,工业才是其内核。工业软件在需求、知识、应用、数据等方面依赖工业体系。而工业本
身是复杂度极高的行业,涉及到较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异构平台的体系结构、多种网络
标准与协议、企业的私有管理信息库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 服务流程管理标准等,所涉标
准广泛,上下游互相依存度高。

    工业软件产业链由设备、网络、平台、软件、应用共同组成,工业软件需要实施在设备、网
络、平台等基础设施之上,受到基础设施影响。例如传感器数据采集量与精度、工矿内外部网络
接入情况、服务器算力大小等均会对工业软件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上游基础设施的进步也会
带动工业软件的发展。

    工业软件产品开发需要通过对客户软件服务行业的需求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理解后,总
结出高度抽象的建模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架构,进而实现框架和功能之间的分离,功能与
数据之间的分离,应用与渠道之间的分离,实现对产品结构和功能的个性化与精细化的设计开发,
形成精细产品。

    总之,工业软件是工业知识的代码化表达,并在应用中不断优化。软件是智能化的载体,工
业软件是智能生产/制造的核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为工业软件行业提供了优
越的基础发展环境,使国内的用户观念、信息传递更加先进,协同效应最大化,为工业软件行业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 年 12 月 21 日工信部、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工信部
联规〔2021〕207 号),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
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 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
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聚力研发工业软件产品,推动装备制造商、高校、科研院所、用
户企业、软件企业强化协同,联合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过程的核心软件,研发嵌入
式工业软件及集成开发环境,研制面向细分行业的集成化工业软件平台。推动工业知识软件化和
架构开源化,加快推进工业软件云化部署。依托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开展安全可控工业软件应
用示范。

     (3)主要技术门槛

    煤炭行业工业软件开发需要对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及管理全业务流程的深刻理解和长期实践
积累,以及适合行业应用需求的基础架构和关键技术积累,具有较高门槛。公司所在行业为技术
密集型行业,行业进入需要较高的技术层次和跨越较高的技术门槛。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技术创新
是推动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基础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GIS 基础
软件是地理信息应用的根。基础 GIS 软件的技术核心是底层架构、算法与系统优化;应用软件企
业则需要跨越软件业自身技术与客户不同专业技术融合的技术门槛,跨越多重标准、异构平台、
多源数据融合的技术门槛,从而确保应用软件系统实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公司的工业管控软
件结合了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从工业管理到管控与行业深度融合,构筑了
煤炭工业软件壁垒。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化智能矿山工业软件,有效满足了煤矿井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信息化、
智能化综合需求,在行业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客户遍及 2022 年中国煤炭企业 50 强
中的 40 余家,已有 1800 余对矿井采用龙软科技的软件系统。国家能源局确定的 71 对首批智能化
示范煤矿中,公司管控平台、地质保障或智能采掘等核心产品已在 46 对矿井得到成功应用,并在
验收中取得优良成绩。同时,公司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开发的“煤矿综合风险动态分析评估系统”
运行效果良好。公司软件产品在煤炭大中型企业和矿山安全监察机构的广泛应用充分说明了公司
技术和市场的领先优势,优良的客户基础是公司未来进一步提高行业地位、扩大领先优势的保障。

    另外,公司以自主研发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
术,为政府应急和安全监管部门、科研院所、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工业园区、高危行业企业提供
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的智能应急、智慧安监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将加快推进智慧应
急、智慧安监核心技术在“互联网+矿山监管”领域的应用研究。随着公司在智慧安监产品领域的市
场份额不断扩大,行业地位愈加突出。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矿山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国家政策的支
持下,经过行业内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我国煤炭行业工业软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
用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煤炭开采条件的复杂性、多样性及以地下
开采为主的特点造就了以本公司为典型代表的矿山行业国产自主工业软件研发的企业,特别是在
信息技术、地球科学与煤炭行业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和应
用成果。

     (1)煤炭工业软件在新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

     ① 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深入

    智能化矿山建设是近几年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矿业行业需要借助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推动
资源开发方式深刻变革,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智能矿山建设已成为实现矿业高质量发
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以 GPT、大模型为代表的 AI 技术的研究突破和应用落地,智能化矿山建设
中对 AI 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重视。例如基于图像大模型技术的视频 AI 识别在矿山重点场所的
安全、生产业务管理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推理大模型技术对生产数据的分析、智能
预测和协同精准控制方面也出现了许多落地的场景应用。未来,AI 大模型将逐步与垂直行业深度
融合及应用,也将重塑矿山行业的许多管理模式与生产模式,为智能化矿山建设提供强大的助力,
在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 时空信息技术与煤矿智能化深入融合

    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开采环境动态多变,GIS 时空信息平台是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必备支撑。
基于统一地理信息系统、统一空间数据库的时空信息平台,提供多源数据集成的煤矿 GIS 空间数
据引擎,建立涵盖“采、掘、机、运、通”和“水、火、瓦斯、顶板”等各专业的时空信息存储和处
理平台,动态构建并修正包括煤层、巷道、构造、岩层力学参数等要素的高精度、精细化模型,
确保地质模型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特别是围绕地质保障、智能化管控、智能化采掘、智能化通风、
智能化运输等应用,基于服务 GIS、移动 GIS 技术支撑,为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地理信息服务,
为智能化应用提供与地质信息、工程信息的有效融合及高精度建模需求。在智能化采掘方面,基
于煤矿时空信息技术构建综采工作面透明化地质模型和数字孪生,动态更新并生成采煤截割线、
俯仰采规划截割路径、工作面调直基准等,在矿井时空信息平台场景下实现数字模型支撑的采掘
物理设备互馈联动、智能化运行。当前,煤矿时空信息处理及模型构建等相关技术已经成为煤矿
智能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时空信息技术与煤矿智能化的融合将越来越深入。

    ③ 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场景增加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以矿山 GIS 时空数据为纽带,接入矿山各类监测监控和
安全生产等多源异构数据,建立以 GIS 对象为核心的统一时空数据资源中心,形成 GIS 数据中台,
对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储、清洗、分类、提取、融合,形成数据标准、图形标准、接口标准的
大数据服务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在矿山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实现安全生产业
务系统各种指标的量化分析,对各类非定向条件指标类比分析,深层次挖掘各专业和监测监控数
据中蕴含的内在规律,为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时空信息“一张图”汇集的监测
监控、综合自动化、生产采掘接续、安全管理等数据,建立了水害、火灾、冲击地压等预警模型,
在人机环管四大安全生产要素实现综合集成的基础上,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开采规程规范
以及行业、企业管理标准为依据,对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汇聚、关联分析、探索挖
掘、概括推理、综合展示,发现目前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诊断推理风险与隐患发生的原因及
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根据历史和现势对未来的安全生产形势进行预判和预警,GIS 与大数据正逐
步走向深度融合。

    ④ 透明化矿山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愈加深入

    随着近几年矿山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在行业内应用愈加深入。诸
如煤矿无人少人化、远程自动化等需求都需要建立融合时空信息处理、三维可视化与数字孪生、
云平台大数据管控的统一平台,从而实现基于时态 GIS 的矿山地上地下一体化联动与自动控制、
基于透明化工作面数字孪生虚拟场景的大数据分析决策。具体到智能化工作面场景,在综采方面,
提供透明化工作面数字孪生管控平台,在透明工作面的基础上,实现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
需求和动态更新,实现采煤机智能化、自动化割煤;在综掘方面,形成了智能掘进工作面数字化
监控系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定位定向技术、监测监控技术、机器视觉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和多信息远程重现技术等,实现了掘、支、破、运的数字化、可视
化监控以及多机协同控制。GIS 从早期的辅助制图到“一张图”管理,正逐步过渡到透明化、数字
孪生模式的新型时空 GIS 一张图,其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⑤ 工业软件云化、平台化转型加速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成本控制、跨部门协同、多系统
连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云服务正在颠覆传统 IT 部署模式,驱动企业向云服务化、平台化方向加
速转型。一方面,云模式大大降低了工业软件的使用和运维门槛,通过浏览器或 App 方式快速访
问使用工业产品服务,降低企业本地化部署和运维成本,优势不断凸显,很多企业不再通过外包
开发一套系统,而是通过接入第三方企业云服务满足业务需求;另一方面,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
逐步相互渗透,从单一系统向一体化平台演变,基于云平台带动全业务流程的管理、协同、分析
等应用,通过不断积累的系统数据,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驱动和运营。
另外,煤炭工业软件也正通过云服务模式逐步下沉,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得到应用。

    ⑥ 新技术应用促使行业生产模式变革

    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煤炭工业带来了重大
机遇和模式变革。大数据的应用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运营决策优化等服务,逐步以科学化、智
能化的决策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移动智能终端开始部分取代传统 PC 端并成
为更方便、更快捷的交互终端,移动应用实现“即时管理”和“全覆盖管理”。人工智能的智能识别、
自动巡检、自学习正逐步将矿山管理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给企业的安全、高效
带来了新的变革。5G 技术的应用为工业领域提供强有力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使得安全高效的控
制应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也为基于时空信息平台
的实时数据传输、孪生协同管控提供了高速网络支撑。

    (2)煤炭工业软件在智能开采应用方面的发展情况

    我国煤炭智能化开采技术从 2010 年起分别经历了可视化远程干预(1.0 时代)和工作面自动
找直(2.0 时代)两个技术阶段,目前正处于向透明工作面(3.0 时代)研究过程中,最终将进入
透明矿井(4.0 时代)的技术阶段。

    智能化开采技术 3.0 时代在 2016 年开始准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研究与
装备研发”中提出,按照“产学研用”模式,由天地科技股份公司牵头,联合神华神东煤炭公司、北
京大学、陕煤化黄陵矿业公司、兖矿集团、华阳集团和龙软科技等国内相关领域实力强大的 19
个单位开展基于煤矿“透明工作面”的智能开采技术研究与装备的研制。

    智能化开采技术 3.0 时代是针对煤矿井下围岩状态感知及生产装备控制难题,主要研究基于
透明工作面的高精度三维地理模型构建、智能开采控制和超前巷道智能化协同支护等技术,研制
支撑智能化安全生产的地理信息系统和设备定位装置、综采成套装备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化超前
支护等装备。

    公司在智能开采方面提供基于 LongRuan GIS 系统的智能开采工作面整体智能化解决方案,
涵盖基于透明工作面的高精度三维地理模型构建、高精度井下工作面融合定位装备和系统、基于
TGIS 的智慧矿山管控平台等,全方位改进煤矿智能化开采和管控模式,使井下采煤工作面无人或
少人生产成为可能。从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来看,GIS 时空信息智能处理平台在矿山行业信息化
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早期的“制图工具”到各类专业管理系统的“底图”,再到矿山
一体化“管理平台”,正在发展成熟的智能开采“可视化数字孪生管控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定位
系统在矿山行业的应用逐步深入,与日常生产、管理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随着数字矿山、智能
化矿山建设的推进,多数矿山企业都致力于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来保障煤矿生产
的安全和高效。

    (3)未来发展趋势

    ① 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智能化总投入的比例将逐渐提高
    就煤炭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而言,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中基础设施和硬件投入的比
例较大。一方面,部分中小型煤矿目前还未完成智能化装备及系统建设,对于硬件的需求量仍然
较大;另一方面,由于煤矿井下特殊的环境,硬件的使用寿命较短,更新速度较快。目前仍处于
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早期阶段,各大矿井的投入多数仍优先用于智能化设备的改造、升级,随着智
能化的不断深入和实用化,信息化、智能化软件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相关投入也将会越
来越高。根据我国其他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及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
升,软件及服务占 IT 投资的比例将不断提升。可以预见的是,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的逐步提升将使软件及服务投入占煤炭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总投入的比例稳步提高。

    ② 矿山 GIS 将逐步向云服务化转型

    矿山由于所处深地空间、地质条件复杂,融合时空场景的 GIS 是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必备基础。
基于云计算、微服务架构,实现 GIS 服务更细粒度的弹性伸缩与灵活部署、稳定高效,将 GIS 的
能力从工具进一步衍生到矿山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方方面面,成为智能化矿山管控的底座支撑,
从业务需求角度,矿山 GIS 有服务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同时,基于云服务的云端、客户端一体化
协同,通过浏览器或 App 直接使用,“一张图”模式将支持云环境下的在线协同,大大提高时空数
据处理的便捷性,实现云端互联、协同共享,随时随地接入使用,从应用需求角度,矿山 GIS 云
模式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另外,智能化矿山作为技术门槛高但具有行业普遍性的需求,围绕 GIS
核心能力,矿山云 GIS 平台也将逐步发展成熟,以“云租用”方式向行业各类型用户,特别是中小
矿山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信息化服务,大大减少信息化项目的初次投入,降低信息化产品的使用门
槛,提高信息化在行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③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与 GIS 平台深度融合

    以人工智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以 GIS 时空数据为纽带,云服务 GIS 将沉淀、
管理越来越多高价值的矿山安全、生产业务数据。通过 AI 大模型平台、分布式空间数据引擎,矿
山业务需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架构的深入融合,将可以支持更大规模、更多种类的数据接
入和存储,为矿山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多数据源;在 AI 技术加持下,矿山大数据分析技术更加深入,
与安全生产业务结合更加紧密,根据矿山业务特点提供相关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发掘现有专
业经验之外的专业规律,提供二三维兼具、动静态兼具的大数据可视化效果,在 GIS 时空场景下
提供更实用、更精准的大数据实时展示与分析应用。

    ④ 一体化管控平台应用将逐渐成为主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第
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对于煤炭行业来说,由于煤矿
井下恶劣的生产环境及复杂的地质构造,其安全与生产技术管理尤其重要,随着煤炭行业信息化
的发展,煤炭生产企业信息化正由单一系统的应用向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转变,需要通过海量数
据的全面实时感知、端到端深度集成和智能化建模分析,工业智能将企业的分析决策水平提升到
了全新高度。

    ⑤ 工业软件自主可控、信创需求越来越高

    近几年,随着国际局势日趋复杂,实现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越来越重要,国家也出
台了相关规划和指导意见,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关键软硬件
的供给能力等。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煤矿工业软件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公司长期致力
于矿山 GIS 软件基础平台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发展策略,经过多年
丰富的技术沉淀和经验沉淀,形成了完全自主的体系化技术研发能力、平台化产品开发能力,实
现了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可控。目前,公司正在积极适配国产化 CPU 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
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未来也将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构建全面的矿山国产化工业软件生态系统。

    对于煤炭行业信息化、智能化而言,煤矿地理信息系统为煤矿井下生产的数字化及可视化提
供了良好的载体,是煤炭行业安全与生产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平台。从早期的“制
图工具”到各类专业管理系统的“底图”,再到矿山一体化“管理平台”,正在发展成熟的智能开采“可
视化数字孪生管控平台”,特别是面对智能地质保障、智能管控平台、智能化开采等场景,基于时
空 GIS 的一体化管控平台将为煤矿安全生产及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全面、有效的支持,形成了统
一、集成的一体化平台。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2年                     本年比上年                      2021年
                                       2023年
                                                        调整后               调整前            增减(%)              调整后           调整前
总资产                            902,385,156.85      798,997,889.54       798,614,906.16              12.94     690,472,497.85   690,359,091.4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719,442,658.80      646,062,841.18       646,100,310.64              11.36     567,086,108.30   567,089,879.48
营业收入                          396,114,113.32      364,882,068.21       364,882,068.21                 8.56   290,867,095.39   290,867,095.3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4,319,784.70       80,010,957.96        80,044,656.24                 5.39    63,074,282.64    63,078,053.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83,340,116.58    81,289,297.52        81,322,995.80                 2.52    59,367,404.87    59,371,176.05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420,143.98    -7,509,388.25        -7,509,388.25             不适用     -11,604,283.88   -11,604,283.88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2.42            13.22                13.23   减少0.80个百分点              11.78            11.78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1.18             1.13                 1.13               4.43               0.89             0.8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1.16             1.10                 1.10               5.45               0.86             0.86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增加0.94个百分点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53,340,171.71        85,834,940.71     112,716,727.86          144,222,273.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12,915,072.49        25,230,914.52         25,641,304.55        20,532,493.14
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12,807,508.73        24,578,016.26         25,856,370.16        20,098,221.44
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3,569,719.67        -8,461,852.31     -19,083,131.63           27,694,559.63
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5,144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5,069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包   含
                                                                         质押、标记或
                                                     持有    转   融
                                                                           冻结情况
                                                     有限    通   借
    股东名称    报告期    期末持股        比例       售条    出   股                           股东
    (全称)    内增减      数量          (%)        件股    份   的                           性质
                                                                         股份
                                                     份数    限   售              数量
                                                                         状态
                                                       量    股   份
                                                             数   量
毛善君               0    33,259,466      46.16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任永智               0     2,118,179        2.94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郭兵                 0     1,629,807        2.26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李尚蓉               0     1,253,205        1.74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尹华友               0     1,253,205        1.74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李倩            892,977    1,088,795        1.51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雷小平               0      829,621         1.15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中国工商银行                                           0
股份有限公司
-大成中证
360 互联网+大   752,651    814,713   1.13        0          无       0   其他
数据 100 指数
型证券投资基
金
马振凯          -21,200    738,289   1.02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郭创南            -4,900   555,000   0.77        0     0    无       0   境内自然人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毛善君先生与公司自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然人股东李尚蓉女士为兄妹关系,公司自然人股
                                         东李尚蓉女士和尹华友先生为夫妻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无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9,611.41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8.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 8,431.98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的净利润 8,334.01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52%。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